广东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开展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的通知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开展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e56f6c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7.png)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开展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卫生局•【公布日期】2006.12.20•【字号】深卫发[2006]204号•【施行日期】2006.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开展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的通知(深卫发〔2006〕204号)各区卫生局、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为提高我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锻炼应急卫生救治队伍,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应急预案积累经验,决定近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
演练重点检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指挥协调、疫情报告信息、临床诊断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后勤保障系统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率和能力。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演练组织机构演练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考核评估小组。
(一)领导小组组长:江捍平(深圳市卫生局局长)副组长:张丹(深圳市卫生局副局长)许四虎(深圳市卫生局副局长)成员:刘堃(市卫生局应急办主任)谢若斯(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张英姬(市卫生局卫生防疫处处长)程锦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姚保山(市卫生监督所所长)周伯平(市东湖医院院长)冯积德(市急救医疗中心)张国平(罗湖区卫生局局长)王跃平(福田区卫生局局长)曾忠铭(南山区卫生局局长)曾晓莲(盐田区卫生局局长)陈金喜(宝安区卫生局局长)段小贝(龙岗区卫生局局长)(二)工作小组总指挥:张丹副总指挥:刘堃张英姬谢若斯程锦泉姚保山疾病控制部分指挥:张顺祥卫生监督部分指挥:张洪临床部分指挥:周复周强协调:张欣(三)考核评估组流行病学调查组:张欣马汉武疫情信息组:XXX 谢旭消毒组:田永张张韶华实验室检测组:孙林海何建凡卫生监督组:张亚飞吴坤森医疗救治及转运组:罗新乐刘水腾徐粼健康教育宣传组:胡湘蒋丽娟领导小组负责演练总体指挥和协调。
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现状调研分析
![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现状调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e2bff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b.png)
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现状调研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目前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掌握最近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发展的症结所在,为促进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提质增效提供数据及实证支撑。
方法:采取实地查看、问卷调查、互动访谈、信息化系统调取数据进行分析等方式,分析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现状、形势及问题。
结果:目前,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业务用房不足、服务网格有待优化、人才队伍不足、车辆装备有待提升、智慧急救不够高效、公共急救普及不足、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不足、立体救援仍不完善,是主要的存在问题。
结论: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能力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建设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相匹配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现状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和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城市运行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疫情常态化下院前急救、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和重大活动保障的需求,提升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医疗救援能力有重要意义。
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自1997年成立起,作为全国第一家应用计算机进行调度指挥的急救中心,不断在构建全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过程中砥砺前行,但同时也面临现实的挑战和困难。
为了掌握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现状,2022年以来,笔者对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现状开展调研分析,为上级部门制定事关全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行动计划提供支撑。
1 对象和方法1.1调研对象珠海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岸,是内地唯一与港澳陆路相连的城市,是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格局中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加快发展、促进东西两岸融合互动的核心城市。
全市土地面积为1725平方公里,领海线以内海域面积9348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224.5公里,拥有大小岛屿262个,2021年常住人口为246.7万人。
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为“指挥调度型”模式,是在市卫生健康局领导下,以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为核心,以全市23家医院和卫生院为急救网络医疗机构所支撑的25家急救分站共同组成,承担着全市急危重症病人的院前急救、转送,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等工作,实行“集中受理,统一调度,就近派车,专科优先”的原则,初步形成城乡覆盖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
基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626c5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d.png)
基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分析覃珊,曾红梅,谭思,蔡浪英,杜佩珊,马燕,王泽芬,杨华,苟琼芳,寇琼,邓群,龙凤,张薇,王婷,郭琳,唐雄,聂敏,孙顺娥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四川成都 611830[摘要] 目的了解都江堰市37家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现状,为区域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制定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2020年6月—2021年10月通过问卷、走访、现场调研等形式收集都江堰市区域内37家医疗机构的相关信息,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基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能力现状进行评估。
结果都江堰市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均衡,相较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疗机构应对能力较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要明确区域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中心的地位,建立多部门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作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 基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能力;现状;评估[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3)08(a)-0211-04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of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QIN Shan, ZENG Hongmei, TAN Si, CAI Langying, Du Peishan, MA Yan, WANG Zefen, YANG Hua, GOU Qiongfang, KOU Qiong, DENG Qun, LONG Feng, ZHANG Wei, WANG Ting, GUO Lin, TANG Xiong, NIE Min, SUN Shun'e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Management, Dujiangyan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183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bility of 37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cope with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Dujiangyan Cit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g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center to formulat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ability of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Methods From June 2020 to October 2021, the information about 37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Duji‐angyan City was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visits, and on-site surveys, and used the Delphi method to construct a system of evaluation indexes for the response capacity of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to asses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ir capacity. Results In Dujiangyan City, the ability of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cope with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as unbalanced, compared to secondany and above medical institutions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private medical institutions were weak in coping abilit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status of reg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center, establish multi-department cooper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respond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Key words]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Current situation; Evaluatio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中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时间[1]。
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10a9dd5acfa1c7ab00cc04.png)
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 总则1. 1 编制目的指导和规范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1. 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及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按照《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
1. 4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单位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
![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https://img.taocdn.com/s3/m/45ae6f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3.png)
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作为保障民众健康的重要机构,医疗机构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迅速、高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做好疫情控制和救治工作。
本文将就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医疗机构应提前制定并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在平时常态下,定期组织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预案的建立应包括资源调度、团队协作、信息披露、沟通与协调等内容,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展开应急工作。
二. 快速响应与联动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快速响应与联动机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全面了解疫情信息,组织医护人员分工合作,做好医疗资源调配与配置,迅速建立临时隔离和救治区域。
此外,与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其他医疗机构以及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形成合力,提高响应效能。
三. 强化传染病防控医疗机构应当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防护意识的普及,规范感染源的隔离管理,实施有效的物品和环境消毒,加强院内感染监测和病例报告。
同时,医疗机构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感染预防控制技术和设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最大程度保护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健康安全。
四. 加强信息公开与应对宣传医疗机构应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识,指导大众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减少恐慌和误解。
同时,积极与媒体进行沟通和合作,提供权威信息,防止谣言传播。
医疗机构还应主动参与社区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素质。
五. 加强技术支持和研究能力医疗机构应积极引进和应用科技手段,提升信息化水平,搭建全面高效的信息共享和处理平台。
同时,加强科研力量的建设,提高疫情监测、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探索新的防控技术和应对策略,为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f015a3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7b.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6.05•【字号】粤办函[2013]289号•【施行日期】2013.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通知(粤办函〔2013〕289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省府办公厅2013年6月5日广东省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工作原则2 组织体系2.1省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2.2省领导小组办公室2.3地方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机构2.4专家组3 运行机制3.1应急处置3.1.1信息报告3.1.2响应启动3.1.3现场处置3.1.4处置措施3.1.5社会动员3.1.6区域交流3.1.7应急终止32信息发布4 应急保障4.1队伍保障4.2资金保障4.3物资保障4.4机构保障4.5交通保障46平台保障5 监督管理5.1预案演练5.2宣教培训5.3责任与奖惩6 附则附件: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级标准1.特别重大医疗卫生救援事件(Ⅰ级)2.重大医疗卫生救援事件(Ⅱ级)3.较大医疗卫生救援事件(Ⅲ级)4.一般医疗卫生救援事件(Ⅳ级)1 总则1.1 编制目的切实提高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对突发事件(不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同)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及时、高效、科学、有序地救治伤病员,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与评估
![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9c531cc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9.png)
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与评估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某一地区、某一特定人群中突然发生的,对公众健康产生危害的突发性事件。
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情况,医疗机构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治,以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效果,应进行定期的演练与评估。
一、演练目的与原则1. 目的:通过演练,测试医疗机构的应急响应系统、资源整合及协调能力,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变提供参考依据。
2. 原则:真实性、全面性、系统性、工作流程及规范性。
二、演练准备与组织1. 演练人员:医疗机构内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相关岗位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行政、后勤等部门人员。
2. 演练时间与地点:需要提前安排,并通知演练人员,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演练。
3. 演练方案的制定: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包括演练目标、演练内容、演练流程、角色分配等。
4. 资源准备:确保演练所需的资源准备充分,包括场地、设备、装备、药品等。
三、演练内容与流程1. 演练内容:a) 应急响应流程:根据不同的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信息收集和报告、人员调配、物资供应、医疗救治等。
b) 外部协调和沟通:与相关政府部门、其他医疗机构及社区进行协调和沟通,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场景,组织演练人员进行场景还原模拟,全面检验医疗机构的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流程:a) 准备阶段:演练前确定演练目标、流程、要求等,并将演练信息通报给参与人员。
b) 模拟阶段:按照演练方案模拟突发事件情景,进行应急响应以及救治工作。
c) 评价阶段:由评估人员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医疗技术操作、应急响应效果等方面。
d) 反馈阶段:及时总结演练的经验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
四、演练评估与后续处理1. 演练评估指标: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包括演练的反应速度、沟通协调能力、资源的调配利用、卫生防护工作等方面。
公共卫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评估
![公共卫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74c5d33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f.png)
公共卫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和个人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国纷纷加强了公共卫生应对能力的评估和提升。
本文将对公共卫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评估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发的、有可能危及人群健康的大规模传染病、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如近年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疫情等,这些事件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各国都意识到公共卫生应对能力的重要性。
二、公共卫生应对能力的评估指标评估公共卫生应对能力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急响应能力评估:- 快速反应能力:评估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速度和措施的实施程度。
- 应急资源调配能力:评估应急机构对人员、物资和设备的调配和利用能力。
- 应急信息传播能力:评估官方信息发布渠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疫情监测与防控能力评估:- 监测能力:评估监测机构的疫情监测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敏感度。
- 防控能力:评估防控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包括隔离措施、疫苗研发能力等。
3. 医疗资源保障能力评估:- 医疗机构能力:评估医疗机构的综合能力,包括医疗设施、医疗人员、医疗设备等。
- 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4. 风险沟通能力评估:- 信息公开透明度:评估官方对疫情信息的公开程度和披露的及时性。
- 风险沟通能力:评估官方对公众的风险沟通能力和有效传递预防控制知识的能力。
三、评估方法与指标权重分配公共卫生应对能力的评估需要科学可靠的方法和合理的指标权重分配。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具体权重分配要结合国情和实际情况,以达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四、评估的意义与应用对公共卫生应对能力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国家和地区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评估结果也可以作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应急预案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指导。
医疗行业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医疗行业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b08e31e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7.png)
医疗行业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引言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常常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负担,全球各国对于提升医疗行业在公共卫生应急中的能力也越来越重视。
为了评估医疗行业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并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构建一个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理论背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估是指通过评估医疗行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综合能力,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和合理布局的参考。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指标分类1.机构能力:包括医疗机构人员素质、医疗设施条件、设备储备等因素。
2.系统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监测预警系统、应急资源分配与调度系统等因素。
3.应急管理能力:包括指挥体系、培训机制、演练与应急预案等因素。
4.协同能力:包括上下级部门协调配合、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等因素。
5.公众参与能力:包括公众健康教育、媒体宣传、社区参与等因素。
指标选择原则1.科学性:指标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能够准确反映医疗行业在公共卫生应急中的能力。
2.可操作性:指标需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被具体测量和评估。
3.敏感性:指标需要能够敏感地反映医疗行业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能力变化。
4.综合性:指标需要能够全面评估医疗行业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避免片面的评估。
指标体系构建为了构建一个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机构能力指标人员素质1.医务人员数量: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数量是否达到公共卫生应急的需求。
2.专业技能: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包括急救、传染病防控等方面的技能水平。
3.组织协调能力:医务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医疗设施条件1.床位数量:医疗机构可提供的床位数量是否足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隔离区域设施:医疗机构是否具备隔离区域设施,用于处理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医疗设备储备:医疗机构是否储备了足够的医疗设备,用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与评估
![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cbfdfd8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4.png)
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与评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口迁移的加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频率也逐渐增加。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与评估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医疗机构应急演练是在事前组织好各项准备工作,并模拟真实灾难情况进行的一系列训练活动。
通过应急演练,医疗机构能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增强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 人员组织与分工:应急演练中,医疗机构需要合理组织参与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
包括医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以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政府部门等。
2. 演练方案制定: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医疗资源利用、病患疏散、物资配备等方面的细节。
3. 现场模拟演练:应急演练需要模拟真实灾难情况,搭建应急现场,以全面了解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能力。
演练中要注重沟通协调、团队合作、指挥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4. 演练后总结与改进:应急演练结束后,医疗机构应及时总结反思,查找不足,改进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评估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评估是对应急演练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客观评价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1. 评估指标的确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评估指标,如组织能力、应急处置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等。
2. 评估方法的选择:根据具体的评估指标,医疗机构可以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模拟演练、现场考察等。
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医疗机构的应急能力。
3. 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反馈:医疗机构应当将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寻找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反馈,以便进行改进和提高。
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
![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243bd7783e0912a2162ac5.png)
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由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3年11月27日通过,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本办法所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院(所)和鼠疫防治站(所)。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做到反应及时、沉着应对,科学防治、规范管理,加强宣传、正确引导,依靠群众、协同作战。
第五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第六条突发事件发生后,省人民政府和发生地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迅速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指挥部的主要职责:(一)指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医疗救治,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发生原因、涉及人群、地域范围、危害程度、影响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报告情况,提出防治规范和工作指引,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二)指令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科研机构整合科研资源,开展科研协作和联合攻关;(三)指令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迅速调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必需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四)必要时,经省指挥部决定,依法对传染病疫点或者疫区采取封锁、隔离、疏散、停市、停会、停演、停工、停业、停课等紧急措施;(五)对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625d7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1.png)
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旨在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预防、控制、救治和恢复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
(2)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3)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4)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依法进行。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3)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协同配合、信息共享、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
(2)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应急物资、设备、设施和人员迅速到位。
(3)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4)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确保信息准确、透明、及时。
三、组织管理1、成立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2、设立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各级政府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
5、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6、建立健全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网络,确保防控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广东省社区医护人员卫生应急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广东省社区医护人员卫生应急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7fd8d15022aaea998f0fd9.png)
【 关键词 】 社 区;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 ;卫生应急能力 【 中图分类号】 R 1 9 7 【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5 7 2 . 2 0 1 4 . 0 1 . 0 2 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置护理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置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d554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a.png)
PART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 绍
成功案例一
某城市突发传染病疫情,当地卫生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通过科学调查和有效防控措施,成功控制疫情蔓延。
成功案例二
某医疗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护人员表现出色, 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挽救了大量患者生命。
失败案例教训
报告撰写与提交
撰写调查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 提交,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PART 03
应急处置护理措施
现场急救护理
现场急救护理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医护人员为伤 病员提供的紧急救治措施。
现场急救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和促进康复,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现场急救护理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心肺复苏等基本操作,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 事件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患者转运护理
患者转运护理是指将伤病员从事件现 场转运至医疗机构的过程中的护理措 施。
转运过程中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监 测生命体征、做好急救准备,同时与 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伤病员 得到及时救治。
患者转运护理需要注意安全、迅速、 平稳,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加重病情或 发生意外。
后续治疗护理
后续治疗护理是指伤病员在医 疗机构接受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
PART 02
现场调查方法与步骤
初步调查
01
02
03
确定事件性质
通过收集现场信息,初步 判断事件的性质、可能的 原因和影响范围。
现场安全评估
对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 保调查人员安全,并采取 必要的防护措施。
人员伤亡情况统计
核实伤亡人数,了解伤员 病情,为后续救治工作提 供依据。
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49b5ca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7.png)
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一、工作目标根据《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工作目标旨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预防控制能力,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风险。
2.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迅速、高效地采取应急措施。
3. 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
4. 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素质,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风险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疫情发生风险。
(2)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 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依法进行。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3.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和通报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及时。
(2)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
(3)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
三、组织管理1. 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2. 设立专门的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3. 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落到实处。
4. 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
5. 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
6.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体系,确保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充足、适用。
7.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各级应急队伍的应对能力。
四、预防措施为有效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风险,加强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广东省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表
![广东省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6e9d7ebaa1c7aa00b42acb52.png)
广东省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医疗救援能力调查表医院全称:调查员签字:调查员电话/手机:本医院负责人签字:填表时间:质控员签字:单位公章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〇一〇年四月广东省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能力调查表机构编码:□□□□□□□□□(网络直报系统中机构编码)单位名称:单位地址:地/市县(区)乡(镇、街道)(门牌号)邮政编码:□□□□□□一、医疗机构基本信息1.1医院等级:□①省级②市级③县区级④乡镇级1.2医院分级:□①一级②二级③三级1.3医院分等:□②甲等②乙等③丙等1.4医院类型:□①综合医院②中医医院③儿科医院④妇幼保健院(妇儿医院)⑤传染病医院⑥职业病防治院⑦骨伤科医院⑧其它,请注明1.5医院管理类型:□①公立医院②私立医院③其它,请注明1.6医院在医疗卫生救援领域的特色专科是:□①传染病治疗②食物中毒③化学中毒(职业中毒)④烧伤⑤骨科、⑥创伤外科⑦核辐射⑧其它,请注明1.7 医院是否是当地下列疾病的定点收治医院?①是②否①甲型H1N1流感、SARS、人禽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②结核病菌□③手足口病重症病例□④急性职业中毒救治□⑤核辐射事件□⑥其它,请注明□1.8 2009年全年医院诊疗基本情况1.8.1普通门诊量:;1.8.2急诊门诊量:1.8.3门诊量(发热门诊):;1.8.4 住院人次数:1.8.5开展手术台次:1.9 2009年全年医院床位使用情况1.9.1医院床位总数:;1.9.2医院总的床位使用率:%1.9.3负压病房数:;1.9.4负压病床数:1.9.5 ICU病床数:;1.9.6 ICU病床使用率:%1.9.7 医院是否预留床位?①是②否□如有,预留床位占总床位数的比例:%如在突发事件情况下,临时可以调配或增加床位数:1.11 医院在编医务人员数:1.12 医院在编临床医生数:1.13 医院在编临床护士数:二应急管理体制(医务科填写)2.1医院是否设立独立运作的医疗卫生应急管理机构?①是②否□如“是”,则应急机构人员编制:人2.2医院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应急协调工作的部门是□①应急办②医务处③医务科④院办⑤感染管理科⑥无专门科室,由院长领导,相关科室配合⑦其它管理科室,具体名称如:有负责医疗卫生应急协调的部门,则2.2.1该部门人数2.2.2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2.2.3中级职称以上人数2.3是否考虑根据本院具体情况,制定下列应急预案?①是②否□注:①是②否2.4是否考虑根据本院具体情况,成立下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家组和工作组:①是②否□2.5是否考虑根据本院具体情况,制定本院应急相关制度①是②否□2.6是否考虑根据本院具体情况,制定突发事件的救治方案、指引或流程?①是②否□2.7在2008-2009年期间应急演练情况2.7.1参与省级组织演练次数; 2.7.2参加人数2.7.3参与市级组织演练次数; 2.7.4参加人数2.7.5参与县级组织演练次数; 2.7.6参加人数本院组织演练方式和次数:2.7.7桌面演练次,2.7.8参加人数2.7.9模拟实战演练次,2.7.10参加人数2.8是否根据预案成立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小分队? ①是②否□如是,请回答下列问题:2.8.1现已成立的救援小分队数:2.8.2总人数:;其中医生数;护士数2.8.3中级职称医生数:副高级以上职称医生数:2.8.5 在2008-2009年期间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小分队外派处置的突发事件种类和次数:2.8.5.1 传染病疫情:次2.8.5.2 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次2.8.5.3 灾害事件(冰灾、水灾、火灾、地震、车祸):次2.8.5.4 群体性食物中毒:次2.8.5.5 化学中毒和职业中毒:次2.8.5.6 核辐射事件:次2.9 医院是否设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仓库?①是②否□(摘自广东省卫生应急基本装备目录(草案))三、医疗救治能力3.1 120院前急救3.1.1 所属地区是否设立120急救指挥中心?①是②否□如是,请回答下列问题3.1.2 本地区120急救的模式:□①成立独立急救中心,急救中心有车辆和医生配备,急救中心对患者院前急救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②成立独立急救指挥中心,有独立办公场所,指挥中心负责审批网点医院,调度医院120车开展急救③有急救指挥中心,依托于某一个医院,同时归该医院和卫生局领导④其它,请注明3.1.3 医院是否加入本地区120急救系统?①是②否□如是,请回答:3.1.3.1本医院参加120的具体模式是:□①120中心急救站②120急救站③120指挥中心设在本院,本院负责管理3.1.4 本院120车辆配备情况:3.1.4.1本院120车辆总数3.1.4.2医生数:,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数3.1.4.3护士数:,3.1.4.4专职担架员:3.1.4.5 120救护车司机和担架员是否培训?①是②否□3.1.5 120急救平均出车速度分钟3.1.6 120救护车的服务半径公里3.2急诊科救治能力3.2.1 医院是否设立急诊科?①是②否□如是,请回答:3.2.2 医院急诊科的配置:3.2.2.1 就诊室间 3.2.2.2 治疗室间3.2.2.3 处置室间 3.2.2.4 抢救室间3.2.2.5 观察室间 3.2.2.6 负压观察室间3.2.2.7 急诊手术室间 3.2.2.8 急诊重症监护室间3.2.3 急诊科医务人员情况3.2.3.1现有医生数:人;3.2.3.2其中固定医生数人;3.2.3.3现有护士数:人;3.2.3.4其中固定护士数人;3.2.3.5全院临床医生中在急诊科轮转过(工作时间超过3个月)的医生比例%3.2.3.5 其它科室进入急诊科轮转的准入标准:①3 年以上临床经验①是②否□②接受过急救技能培训①是②否□③通过严格急救技能考核①是②否□摘自《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2009年6月印发3.2.5医院急诊科是否有应对下列突发事件的诊疗能力。
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74ddb9fd0a79563c1e72bc.png)
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提高卫生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确保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够及时、高效、科学、有序地救治伤病员和处理事件,以人为本,救死扶伤,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以下所称突发公共事件均指这三类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
1.4 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2 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级标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 级)和一般(IV级)四级。
2.1 特别重大事件(I级)(1)一次事件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2)跨省(区)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或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 重大事件(II级)(1)一次事件伤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公立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探索
![公立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f24af3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4.png)
公立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探索摘要: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公共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担负治病救人的公益职能,又要担负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管理职能。
加强公立医院的应急管理能力,是防止医疗事故快速恶化、控制疾病的关键。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公立医院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往往过度关注治疗水平的提升,忽视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因此造成疫病大范围传播,对公众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本文总结公立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从而进一步增强公立医院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应急管理制度与措施,为人民群众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公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策略随着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公立医院的整体医疗条件和资源都比较充足,在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必须承担起自身的职责。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公立医院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乏准确判断,无法快速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很容易造成事件蔓延,对公立医院的形象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公立医院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积极履行义务,采取合理措施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而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民众的生命健康。
一、公立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职责公立医院是由政府或者国有企业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性目标而出资主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机构,其资产性质是非营利性国有资产,其性质是事业单位法人,在遵照公平、效率和质量三大原则下,接受政府委托与监督,为全体公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工作[1]。
公立医院的主要工作职能就是基本的医疗服务工作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工作中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式。
这就需要相关的医疗机构具备较好的、规范的应急管理能力,并能够防止突发事件的影响继续扩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或者导致环境污染、疫情传播。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应急能力现状研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应急能力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80b169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9.png)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应急能力现状研究王丽芝;陈熔宁;郭庆吉;许贝贝;张誉宁;彭珊【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5(000)019【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y to public health events amo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ettings in Guangzhou. Methods Guangzhou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in this study.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were conducted,an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y was established. Random self -administra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in 53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ettings in five representative districts( Liwan,Haizhu,Tianhe,Baiyun and Yuexiu)in Guangzhou from March to May in 2014. Results The establishment rate of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 department, emergency commanding department, emergency response plans among the 53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ettings were 96. 2%( 51/53 ), 100. 0% ( 53/53 ) and 98. 1% ( 52/53 ) respectively. More than 60%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ettings have store of medicines for emergency. Only 35. 8%(19/53)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ettings had carried ou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5. 7%(3/53)had recruited volunteers when emergency personnel were in short, 41. 5%( 22/53 ) couldn' t make full use of their experiment equipments, and 26. 4% ( 14/53 ) had established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emergency fund. Conclusion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ettings have well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y in the aspects of monitoring and warning system,emergency plan system,emergency medicine reserves,while the " software capability"in the aspects of rehabilitation and treatment,emergency personnel mobility,laboratory equipments and emergency fund needs further improvement.%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应急能力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医疗救援能力调查表医院全称:调查员签字:调查员电话/手机:本医院负责人签字:填表时间:质控员签字:单位公章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〇一〇年四月广东省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能力调查表机构编码:□□□□□□□□□(网络直报系统中机构编码)单位名称:单位地址:地/市县(区)乡(镇、街道)(门牌号)邮政编码:□□□□□□一、医疗机构基本信息1.1医院等级:□①省级②市级③县区级④乡镇级1.2医院分级:□①一级②二级③三级1.3医院分等:□②甲等②乙等③丙等1.4医院类型:□①综合医院②中医医院③儿科医院④妇幼保健院(妇儿医院)⑤传染病医院⑥职业病防治院⑦骨伤科医院⑧其它,请注明1.5医院管理类型:□①公立医院②私立医院③其它,请注明1.6医院在医疗卫生救援领域的特色专科是:□①传染病治疗②食物中毒③化学中毒(职业中毒)④烧伤⑤骨科、⑥创伤外科⑦核辐射⑧其它,请注明1.7 医院是否是当地下列疾病的定点收治医院?①是②否①甲型H1N1流感、SARS、人禽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②结核病菌□③手足口病重症病例□④急性职业中毒救治□⑤核辐射事件□⑥其它,请注明□1.8 2009年全年医院诊疗基本情况1.8.1普通门诊量:;1.8.2急诊门诊量:1.8.3门诊量(发热门诊):;1.8.4 住院人次数:1.8.5开展手术台次:1.9 2009年全年医院床位使用情况1.9.1医院床位总数:;1.9.2医院总的床位使用率:%1.9.3负压病房数:;1.9.4负压病床数:1.9.5 ICU病床数:;1.9.6 ICU病床使用率:%1.9.7 医院是否预留床位?①是②否□如有,预留床位占总床位数的比例: %如在突发事件情况下,临时可以调配或增加床位数:1.11 医院在编医务人员数:1.12 医院在编临床医生数:1.13 医院在编临床护士数:二应急管理体制(医务科填写)2.1医院是否设立独立运作的医疗卫生应急管理机构?①是②否□如“是”,则应急机构人员编制:人2.2医院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应急协调工作的部门是□①应急办②医务处③医务科④院办⑤感染管理科⑥无专门科室,由院长领导,相关科室配合⑦其它管理科室,具体名称如:有负责医疗卫生应急协调的部门,则2.2.1该部门人数2.2.2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2.2.3中级职称以上人数2.3是否考虑根据本院具体情况,制定下列应急预案?①是②否□注:①是②否2.4是否考虑根据本院具体情况,成立下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家组和工作组:①是②否□2.5是否考虑根据本院具体情况,制定本院应急相关制度①是②否□2.6是否考虑根据本院具体情况,制定突发事件的救治方案、指引或流程?①是②否□2.7在2008-2009年期间应急演练情况2.7.1参与省级组织演练次数 ; 2.7.2参加人数2.7.3参与市级组织演练次数 ; 2.7.4参加人数2.7.5参与县级组织演练次数 ; 2.7.6参加人数本院组织演练方式和次数:2.7.7桌面演练次,2.7.8参加人数2.7.9模拟实战演练次,2.7.10参加人数2.8是否根据预案成立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小分队? ①是②否□如是,请回答下列问题:2.8.1现已成立的救援小分队数:2.8.2总人数:;其中医生数;护士数2.8.3中级职称医生数:副高级以上职称医生数:2.8.5 在2008-2009年期间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小分队外派处置的突发事件种类和次数:2.8.5.1 传染病疫情:次2.8.5.2 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次2.8.5.3 灾害事件(冰灾、水灾、火灾、地震、车祸):次2.8.5.4 群体性食物中毒:次2.8.5.5 化学中毒和职业中毒:次2.8.5.6 核辐射事件:次2.9 医院是否设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仓库?①是②否□2.9.1 为保证应急外派工作开展,是否储备下列物品,如有,请填写下表(摘自广东省卫生应急基本装备目录(草案))三、医疗救治能力3.1 120院前急救3.1.1 所属地区是否设立120急救指挥中心?①是②否□如是,请回答下列问题3.1.2 本地区120急救的模式:□①成立独立急救中心,急救中心有车辆和医生配备,急救中心对患者院前急救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②成立独立急救指挥中心,有独立办公场所,指挥中心负责审批网点医院,调度医院120车开展急救③有急救指挥中心,依托于某一个医院,同时归该医院和卫生局领导④其它,请注明3.1.3 医院是否加入本地区120急救系统?①是②否□如是,请回答:3.1.3.1本医院参加120的具体模式是:□①120中心急救站②120急救站③120指挥中心设在本院,本院负责管理3.1.4 本院120车辆配备情况:3.1.4.1本院120车辆总数3.1.4.2医生数:,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数3.1.4.3护士数:,3.1.4.4专职担架员:3.1.4.5 120救护车司机和担架员是否培训?①是②否□ 3.1.5 120急救平均出车速度分钟3.1.6 120救护车的服务半径公里3.2急诊科救治能力3.2.1 医院是否设立急诊科?①是②否□如是,请回答:3.2.2 医院急诊科的配置:3.2.2.1 就诊室间 3.2.2.2 治疗室间3.2.2.3 处置室间 3.2.2.4 抢救室间3.2.2.5 观察室间 3.2.2.6 负压观察室间3.2.2.7 急诊手术室间 3.2.2.8 急诊重症监护室间3.2.3 急诊科医务人员情况3.2.3.1现有医生数:人;3.2.3.2其中固定医生数人;3.2.3.3现有护士数:人;3.2.3.4其中固定护士数人;3.2.3.5全院临床医生中在急诊科轮转过(工作时间超过3个月)的医生比例%3.2.3.5 其它科室进入急诊科轮转的准入标准:① 3 年以上临床经验①是②否□②接受过急救技能培训①是②否□③通过严格急救技能考核①是②否□摘自《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2009年6月印发3.2.5医院急诊科是否有应对下列突发事件的诊疗能力。
如有,请根据目前情况,选择在不影响正常业务开展的情况下,能一次性3.3发热门诊情况3.3.1是否设立发热门诊? ①是②否□如是,请回答下列问题:3.3.2发热门诊设置的位置?□①临时性搭建②在急诊科③在门诊部④单独建筑3.3.3 发热门诊是否有负压病房?①是②否□3.3.4 发热门诊是否常年开设?①是②否□如否,请回答下列问题:3.3.4.1 2009年发热门诊开诊月数:月3.3.4.2发热门诊启动方式是:①根据需要,由相关管理科室决定②分管院长决定③根据医院的制度或预案启用3.4传染病救治能力(感染科或呼吸内科)3.4.1 医院是否成立感染科①是②否□3.4.1.1如未设立感染科,医院是否有独立呼吸道传染病病区?①是②否□如是,请回答下列问题3.4.1.2医院感染科的运行模式是:□①独立科室,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合并而成,拥有感染科住院病床②独立科室,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合并而成,无住院病床③依附于急诊科或门诊④依附于感染管理控制科⑤其它,请注明3.4.1.3感染科病房数;总床位数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床位数;肠道传染病床位数感染科诊室和病房是否有感应式洗手盆?①是②否□3.4.1.4 感染科是否有负压病房?①是②否□如有,感染科负压病房数,感染科负压病房的床位数3.4.2医院是否有能力诊断和治疗下列急性传染病注:①是②否3.5重症病例救治能力(ICU病房)3.5.1 医院是否有ICU病房?①是②否□如是,请回答:3.5.1.1 ICU病床数; 3.5.1.2 ICU病床使用率3.5.1.3 ICU医师的在编人数;3.5.1.4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数3.5.1.5 ICU护士的编制人数;3.5.1.6其中主管护师以上人数3.5.1.7 2009年ICU病人数;平均住院天数3.5.1.8 ICU病人抢救成功率%3.5.1.9 是否有独立的儿科ICU病房:①是②否□是否有独立的传染病ICU病房:①是②否□(参考湖南省ICU质量控制与评估标准)3.6医院开展手术能力注:I类手术间:即无菌净化手术间,主要接受颅脑、心脏、脏器移植等手术。
Ⅱ类手术间:即无菌手术间,主要接受脾切除手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眼内手术、甲状腺切除术等无菌手术。
Ⅲ类手术间:既有菌手术间,接受胃、胆囊、肝、阑尾、肾、肺等部位的手术。
Ⅳ类手术间:即感染手术间,主要接受阑尾穿孔腹膜炎手术、结核性脓肿、脓肿切开引流等手术。
V类手术间:即特殊感染手术间,主要接受绿脓杆菌、气性坏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感染的手术。
3.6.2 医院是否设置有负压(正负压可调)手术室?①是②否□参考《医院手术室建设标准》3.7医院血液管理3.7.1 本地区是否设立血站和中心血库?①是②否□3.7.2 医院是否根据临床需求制定用血计划?①是②否□3.7.3医院是否设立血库?①是②否□3.7.4医院血库储备的用血量能保证几天的临床需求?①1天②2天③3天④1周3.7.5医院是否制定应急用血预案?①是②否□3.7.6医院输血科和检验科是否具备下列检测条件?①是②否①交叉配血□②快速检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③快速检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④快速检验艾滋病病毒抗体□⑤快速检验梅毒螺旋体抗体□3.7.7医院抢救科室是否具备处理输血反应的能力和条件?①是②否□四、卫生应急保障和储备4.1医院是否每年制定卫生应急经费预算?①是②否□如:“是”请填写:4.1.1 2007年经费预算万元 4.1.2上报后政府财政批复万元;4.1.3 2008年经费预算万元 4.1.4上报后政府财政批复万元;4.1.5 2009年经费预算万元 4.1.6上报后政府财政批复万元;4.2 医院卫生应急经费来源:4.2.1卫生行政部门拨付:万元4.2.2本市财政拨付:万元4.2.3单位自筹:万元4.3 2009年医院收治甲型H1N1流感病例支出情况4.3.1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数;4.3.2所有甲型H1N1流感病例治疗支出费用:元;其中:4.3.2.1患者自费元4.3.2.2政府补贴元4.3.2.3保险支付元4.4医院后勤部门是否有生物工程/医疗器械专业人员:①是②否□4.5急救设备故障后,销售厂商能否24小时内派人维修?①是②否□4.7应急药品储备管理①是否制定应急药品储备计划①是②否□②是否有应急药品供应商清单①是②否□③是否与供应商签订紧急调配药品合约①是②否□4.8 医院是否开展应急药品的储备工作?①是②否□如已储备,请参考“附件一”选择近两年曾出现短缺或断货的药品,请将“附件一”药品编号按下面问题进行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