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心理学(最全最完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这里了解一下即可。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记住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以及其后扩展三本书标志着西文教育心理学独立学科体系的确立。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了解一下即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同样是作为了解。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及其规律。12年西南名词: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残废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它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稳定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要各发展两大方面。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知是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活动。认知发展是心理上表征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规律:1、认知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抽象发展。2、认知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3、认知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像、言语和注意等心理因素,思维是认识的核心,认知心理的诸因素的发展时序不一。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构成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发展是多层次和不同步的,认知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多阶段和多种水平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认知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上面有点乱,因为这里不是重点,大家把我写的这些话背下来就行了,这里一般出名词解释。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伯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柳工,这个独特的模式包括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其结构包括知-情-意系统、心理状态系统、人格动力系统、心理特征系统、自我调控系统这五个系统。他们的含义大家看一下,知道是什么即可。简单记一下人格具有的多种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复杂性、5、功能性。规律:1、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2、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3、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4、发展的共同性和个别性差异。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这里是重点,大家一定要背下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记住他是日内瓦学派的。他对认知发展实质的定义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记一下什么叫图式: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指个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儿童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主要还是要记住他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其实心理学重点就是记几个理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主要特点是1、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2、认识的事物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索外界事物。3、

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识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是:1、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2、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们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4、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物体带伤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了个人成儿童的认识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守恒概念,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了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大家看了下,理解一下,记一下干条条即可:1、提供活动。老师为要为学生提供大题的、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也是真实环境中发生的活动。2、创设最佳的难度。3、了解儿童如何思考。4、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5、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

二、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看着多哈,但是其实关于他的就记一个名词解释就可以了——最近发展区,这个是重点,必须记住:维果斯基在自己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中提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如果能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不仅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这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第三节: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这个一定要背到:埃里克森把人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危机和冲突,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1、信任对怀疑(0-1.5岁)。如果本阶段的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道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2、自主对羞怯(1.5-3)。这一阶段中的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人民币。他们能凭自己的力量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渴望自主,也开始认识到自我照料的责任感。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他们想像自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能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利这些活动而体验一种愉快的情绪,而由于儿童能力的局限,他们出版自我动机和活动常常会被成年人禁止,可能会降低从事活动的热情,因此,本阶段的危机就在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4、勤奋感对自卑感(6、7岁)。本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产生勤奋感,而且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助长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学生这一阶段的危机未解决好,往往是其以生学业颓废的重要原因。教育对学生行为的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