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讲课及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短歌行》ppt课件22张

背 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 景 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
下了这首《短歌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可配乐歌唱。
关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
于
“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 歌 行 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
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绿坡悠然自得地啃食。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思慕情人
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不仅是
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对历
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
了 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解
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 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 徨不知何去何从。
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 着你们! 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
思慕贤才
求贤若渴
赏析诗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7、《短歌行》-曹操课件(共40张PPT)(共40张)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①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苦短的感叹
—年华易失的苦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②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思慕贤才的情怀 —贤才难得的忧愁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③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求贤难得的惶恐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访求贤才的态度 绕数三匝,何枝可依? —难觅贤才的孤独
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
的雄心壮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 大败于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人们广为传唱!
6
第6页,共40页。
复习导入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qiūfēng)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 雄’.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
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
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 纪》
第31页,共40页。
请举例说明诗句(shī jù)流露出曹操的什么思想感情? 并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忧
求贤不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志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一统天下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英雄的慷慨悲歌
第20页,共40页。
忧
人生短暂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第21页,共40页。
诗歌 的主旨 : (shīgē)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 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 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课件

修辞
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了多种 修辞手法,如比喻、用典、借代 等,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结构
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感慨开 头,以抒怀和劝慰结尾,中间穿插着 对贤才的渴求和珍视。
韵律
诗歌韵律和谐,语言优美,每句诗的 字数和韵脚都安排得恰到好处,读起 来朗朗上口。
03
《短歌行》的思想内涵
。02《短歌行》的文价值诗歌的主题和情感01
02
主题
情感
曹操的《短歌行》主题是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中表达了曹操对时光荏苒的感慨,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以及对贤 才的渴求和珍视。
诗歌的意象和修辞
意象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对 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等,营造出一种苍凉 、慷慨的氛围。
,笔力矫健。
04
05
《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和背景
《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夕所作 的一首四言诗。
当时曹操已经平定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正准备南下统一全国。然而,他面临着 众多强敌和内部矛盾的困扰,形势十分
严峻。
曹操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功 业未成的感慨,以及对贤才的渴望和招 揽之意。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 展现出曹操作为一代豪杰的胸襟和气度
《短歌行》所表达的思想与现代许多 文学作品的思想是相通的,共同反映 了人类对生命、对未来的思考和追求 。
形式关联
《短歌行》采用的形式对现代诗歌的 创作形式产生了影响,许多现代诗人 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形式新颖、内 容独特的诗歌。
THANKS
诗中曹操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现 代人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困难, 奋发向前。
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了多种 修辞手法,如比喻、用典、借代 等,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结构
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感慨开 头,以抒怀和劝慰结尾,中间穿插着 对贤才的渴求和珍视。
韵律
诗歌韵律和谐,语言优美,每句诗的 字数和韵脚都安排得恰到好处,读起 来朗朗上口。
03
《短歌行》的思想内涵
。02《短歌行》的文价值诗歌的主题和情感01
02
主题
情感
曹操的《短歌行》主题是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中表达了曹操对时光荏苒的感慨,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以及对贤 才的渴求和珍视。
诗歌的意象和修辞
意象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对 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等,营造出一种苍凉 、慷慨的氛围。
,笔力矫健。
04
05
《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和背景
《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夕所作 的一首四言诗。
当时曹操已经平定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正准备南下统一全国。然而,他面临着 众多强敌和内部矛盾的困扰,形势十分
严峻。
曹操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功 业未成的感慨,以及对贤才的渴望和招 揽之意。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 展现出曹操作为一代豪杰的胸襟和气度
《短歌行》所表达的思想与现代许多 文学作品的思想是相通的,共同反映 了人类对生命、对未来的思考和追求 。
形式关联
《短歌行》采用的形式对现代诗歌的 创作形式产生了影响,许多现代诗人 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形式新颖、内 容独特的诗歌。
THANKS
诗中曹操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现 代人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困难, 奋发向前。
《短歌行曹操》课件

曹操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 兴修水利、奖励农耕等,为后来的魏国奠定了基础。 他也是建安文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散文等文 学作品具有豪放、清新的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和背景
《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夕创作的诗歌,大约创作于东汉建安十 三年(208年)左右。
《短歌行》等晚期作品表现出曹操对 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主题 更加深沉、悲壮,语言更加简练、有 力。
中期作品
随着曹操逐渐涉足政治,中期作品风 格变得庄重、深沉,主题更多地涉及 历史、政治等,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短歌行》的学术研究 和发展动态
教学作用
探讨《短歌行》在文学教学中的作用,如何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短歌行》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要点一
发展趋势
要点二
展望
分析当前《短歌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预测未来的 研究方向和趋势。
探讨《短歌行》研究的发展前景,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和展望。
《短歌行》的学术研究情况
学术研究历史
从《短歌行》的创作背景、文学风格、思想 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梳理其发展脉络 。
学术研究成果
对《短歌行》的研究论文、专著等成果进行 整理和评价,分析其研究价值和影响。
《短歌行》在文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地位
阐述《短歌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分 析其作为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短歌行》ppt课件28张

思想内涵
体现了曹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生命无 常、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及注释解析
原文呈现
《短歌行》全文,附带作者、朝 代、背景等基本信息。
注释解析
对诗中的生僻字、难解字词进行 注释,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推动情节发展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特点在诗歌情节的发展中 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增加诗歌的层次感和丰富 性。
传达作者情感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传达作者对历史 人物的敬仰、赞美或批判等情感态度。
04 情感表达与意境 营造
诗人内心情感世界展现
壮志难酬的悲愤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悲愤 之情。
结尾的豪放洒脱
在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的情感又变得豪放洒脱起来,表现出一 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境营造技巧探讨
比喻手法的运用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 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生动形象。
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人在诗歌中也运用了夸张手法,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通 过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来强调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曹操的政治与军事生涯
历任地方官、将军等重要职位,最终 成为魏王。
《短歌行》创作背景
01
02
03
创作时间
据考证,《短歌行》创作 于赤壁之战前夕。
创作地点
曹操在长江北岸的军营中 。
创作背景
曹操在备战期间,深感人 生短暂,功业未就,借酒 消愁之际创作了这首诗歌 。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主题
表达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功业未就的忧虑。
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 喻、夸张等,探讨这些手法在表 达诗意和增强艺术效果方面的作
体现了曹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生命无 常、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及注释解析
原文呈现
《短歌行》全文,附带作者、朝 代、背景等基本信息。
注释解析
对诗中的生僻字、难解字词进行 注释,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推动情节发展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特点在诗歌情节的发展中 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增加诗歌的层次感和丰富 性。
传达作者情感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传达作者对历史 人物的敬仰、赞美或批判等情感态度。
04 情感表达与意境 营造
诗人内心情感世界展现
壮志难酬的悲愤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悲愤 之情。
结尾的豪放洒脱
在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的情感又变得豪放洒脱起来,表现出一 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境营造技巧探讨
比喻手法的运用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 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生动形象。
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人在诗歌中也运用了夸张手法,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通 过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来强调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曹操的政治与军事生涯
历任地方官、将军等重要职位,最终 成为魏王。
《短歌行》创作背景
01
02
03
创作时间
据考证,《短歌行》创作 于赤壁之战前夕。
创作地点
曹操在长江北岸的军营中 。
创作背景
曹操在备战期间,深感人 生短暂,功业未就,借酒 消愁之际创作了这首诗歌 。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主题
表达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功业未就的忧虑。
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 喻、夸张等,探讨这些手法在表 达诗意和增强艺术效果方面的作
《短歌行》ppt课件

链接
议 认 悟出情感识超链接
写
明确范式接
结
归纳方法接
联
实战操练知
1.自问自答 2.生问生答 3.生问师答
1.关注标题 2.分析意象 3.知人论世 4.抓关键字 5.分析手法 6.重视注释
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学法
引导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说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2分钟
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2. 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为我 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为我
说教学设计
预习检测
1.小组长提出本组成 员预习中所遇到的问 题。 2.其他小组的同学针 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效果:
说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本诗的“诗眼” 是什么?你是怎么 看出来的?
《 短歌 行 》
慷慨沉吟 忧思以歌
——《短歌行》说课
说课流程
1 2
3 1 4 5 3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模式 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评价
说教材
本课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 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 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 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 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内容小结
效果:
方法小结
一、重视注释。 二、抓关键字。 三、分析手法。 四、知人论世。
说教学设计
课堂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 题。
古人评此诗“一个‘嗟’ 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 者的复杂心情”。请内结容合小结 全诗具体分析,“嗟”字 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6分)
议 认 悟出情感识超链接
写
明确范式接
结
归纳方法接
联
实战操练知
1.自问自答 2.生问生答 3.生问师答
1.关注标题 2.分析意象 3.知人论世 4.抓关键字 5.分析手法 6.重视注释
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学法
引导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说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2分钟
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2. 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为我 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为我
说教学设计
预习检测
1.小组长提出本组成 员预习中所遇到的问 题。 2.其他小组的同学针 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效果:
说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本诗的“诗眼” 是什么?你是怎么 看出来的?
《 短歌 行 》
慷慨沉吟 忧思以歌
——《短歌行》说课
说课流程
1 2
3 1 4 5 3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模式 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评价
说教材
本课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 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 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 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 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内容小结
效果:
方法小结
一、重视注释。 二、抓关键字。 三、分析手法。 四、知人论世。
说教学设计
课堂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 题。
古人评此诗“一个‘嗟’ 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 者的复杂心情”。请内结容合小结 全诗具体分析,“嗟”字 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6分)
7.1《短歌行》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活动三:知人论世,重点赏析
• 建安十三年,54岁的曹操“挟天子 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 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剑指江南, 而当时雄踞江南的主要是孙权和刘备。 孙、刘、曹三方势力,各有所长,各怀 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皆放榜四方,广 纳天下贤才。而四方贤才面对如此局面, 亦在犹豫观望,欲择明主而侍。
研读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引用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诗里只有“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是曹操自己写的,前面两句是从《诗经》借 来的,后面四句还是从《诗经》借来的。可放在这里却是恰到好处,天衣无缝,为什 么呢? 《诗经·郑风》中有几句是这样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 那青青的衣领啊,久久地萦回在我的心头,虽然我不去找你,你为什么不来给我一点音 信呢?)这充分抒发了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与期盼。
曹操便借了前面两句来唱,唱得缠绵细腻,抒发的同样是相思,只不过此相思非彼相 思,曹操相思的不是情人,而是贤人。而且这种相思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已经相思了 很久了,现在依旧浓重如初,甚至更甚。为什么?因为贤才还没有相思到啊!
而后面引用的四句运用比兴的手法,描写出了主宾欢宴的场景。曹操把它放来这里, 其实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求贤的诚意的。意思是说:“有才能的人啊,只要你们到我这 里来,我一定极尽礼节地招待你们。”
• 南朝人钟嵘《诗品》虽然将曹操的诗置入下品,但对其评语却很准确,他说: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宋人敖陶孙《诗评》说:“魏武帝如幽燕老 将,气韵沉雄 。”曹操怀匡世之心,忧世不治,南征北讨,与群雄逐鹿,情 怀慷慨,发为诗歌,确如北地老将,气韵沈雄。
活动一:初读课文,字词梳理
pì
jīn sè
譬如 子衿 鼓瑟
《短歌行》ppt课件

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政治 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 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政 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了社会秩序。
文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诗作继承《诗经》及汉乐府民歌的传统,
充分体现现实主义精神。大致分为两类: ①反映了汉末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 ②表现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越陌度阡”四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贤才到来,诗人由上文求贤不得 的忧变为喜,忧喜交织中表现出诗人 求贤过程中的复杂心情。
二忧贤才难得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当空星稀少,乌鸦展翅向南飞。绕树飞三周,但是可以栖息 在哪根树枝呢?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峻,海不会满足自己的深度。 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英才忠心归顺。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场、刘桢
背景知识——写作背景
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 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 量,伺机活动。当时曹操已经53岁,他深感今后的对手更强更难对付, 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
所以广求人才,是因为欲成就伟大事业,无大量贤才一定 不行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自己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天下人才 的渴望,抒发了自己一统天下的志向。
全诗中“忧”字出现多次,这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有一种
消 极的态度?
·作者虽忧“人生苦短”,但并不是凡夫俗子的贪生怕死,而是因为 时日无多,功业未成的时间紧迫感;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政治 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 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政 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了社会秩序。
文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诗作继承《诗经》及汉乐府民歌的传统,
充分体现现实主义精神。大致分为两类: ①反映了汉末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 ②表现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越陌度阡”四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贤才到来,诗人由上文求贤不得 的忧变为喜,忧喜交织中表现出诗人 求贤过程中的复杂心情。
二忧贤才难得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当空星稀少,乌鸦展翅向南飞。绕树飞三周,但是可以栖息 在哪根树枝呢?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峻,海不会满足自己的深度。 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英才忠心归顺。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场、刘桢
背景知识——写作背景
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 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 量,伺机活动。当时曹操已经53岁,他深感今后的对手更强更难对付, 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
所以广求人才,是因为欲成就伟大事业,无大量贤才一定 不行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自己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天下人才 的渴望,抒发了自己一统天下的志向。
全诗中“忧”字出现多次,这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有一种
消 极的态度?
·作者虽忧“人生苦短”,但并不是凡夫俗子的贪生怕死,而是因为 时日无多,功业未成的时间紧迫感;
《短歌行》ppt课件

曹操
短歌行
学习目标
1.疏通全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及诗 歌的主旨; 2.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把握诗歌中的用典和比喻的手 法。 3.结合诗人的生平及写作的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建安诗歌 “慷慨悲壮”的特点。
了解诗人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 ,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中国古 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 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你是如何看待诗人的 “忧”?曹操的态度是积极 的还是消极的?
素材积累
在某种程度上,《短歌行》是孟德对天下英雄的一次召唤,也是一 篇《求贤令》。也许正是因为他对贤才的孜孜以求,君臣同心,才为后 来魏国打下根基,为促成三国鼎立建立奇功。我们不应该只记得那句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狂言,那毕竟只是演义小说的 虚构说法,而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孟德跳足许攸,礼遇关云长等事件。陈 寿《三国志》曾用“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评价孟德,足以表明他对 孟德的肯定和赞赏。
素材积累
尽管人们对于孟德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孟德是 英雄,更是伯乐,慧眼识オ,集天下英雄,在那个混乱纷争的 年代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孟德是英雄,英雄不朽,追溯英 雄的荣光,我们可以借此提升民族的阳刚之气,相信我们这个 伟大的民族必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① 以“乌鸦”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 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 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 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志---一统天下
诗中这些具体的感情,哪一种是核心情感?
全诗着眼点:
忧
人生苦短 求贤难得 功业未就
《短歌行》ppt课件

诵
(1994)
——
读短 感 曹歌
操行
知
节 选 自 三 国 演 义
诵 读 感 知
——
短 曹歌 操行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jīn
wèi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苏轼
「
是 非 功
曹操印象
过
曹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孟
德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 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 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
解题
古代诗歌体裁
《短歌行》
是汉乐府曲调名。本诗用的是汉乐府的旧题,即运用乐府旧曲来 补作新词。“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其长短的区别不 在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句式的长短,而在于歌声的长短。本 诗是曹操用旧题写的新词。
当:“对”的意思。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 慨当以慷:即“慷慨”,志气昂扬,情绪 激昂的意思。当以,没有实义。 何以:以何,用什么。 杜康:代指酒。
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思考1:如何理解开头四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赠》《无题》《游山西村》《过零丁洋》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 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 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 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连
《短歌行》ppt课件

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 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 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 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任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 首诗《短歌行》。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 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 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 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 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 开创者和组织者。
相关链接——诗眼 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者说,诗
眼就是指在诗歌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字。“诗眼”多为动词或形 容词,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
答案 诗眼是“忧”。诗人忧的是人生短暂,功业未就,人 才难求。
深析课文
2.这首诗每8句为一个部分,可分为四个部分。请分别概括每一 部分的大意。
走进课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 唯有杜康。
意:面对着美酒应当放声高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几多?人 生好比早晨的露水,逝去的时光苦于太多 。慷慨激昂地高 声歌唱,心中的忧思令人难忘。用什么东西能排解忧愁? 只有美酒相伴。
走进课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 唯有杜康。
作者运用怎样修辞的手法? 设问开头,先声夺人 朝露:生命短促易逝(比喻) 杜康:酒(借代) 何为借代: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 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
走进课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 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 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 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 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 开创者和组织者。
相关链接——诗眼 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者说,诗
眼就是指在诗歌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字。“诗眼”多为动词或形 容词,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
答案 诗眼是“忧”。诗人忧的是人生短暂,功业未就,人 才难求。
深析课文
2.这首诗每8句为一个部分,可分为四个部分。请分别概括每一 部分的大意。
走进课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 唯有杜康。
意:面对着美酒应当放声高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几多?人 生好比早晨的露水,逝去的时光苦于太多 。慷慨激昂地高 声歌唱,心中的忧思令人难忘。用什么东西能排解忧愁? 只有美酒相伴。
走进课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 唯有杜康。
作者运用怎样修辞的手法? 设问开头,先声夺人 朝露:生命短促易逝(比喻) 杜康:酒(借代) 何为借代: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 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
走进课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短歌行》ppt课件

《短歌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历代文人墨客广泛传颂和仿效
曹操文学风格及影响
对汉乐府的继承与创新
现实主义精神
曹操的诗歌继承了汉乐府的优良传统,同 时又注入了新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
曹操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关注社会 现实和民生疾苦,表达了对时代的不满和 对未来的期望
豪放洒脱的气质
04
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
反映三国时期社会风貌
描绘三国时期动荡不 安的社会背景
反映当时文人墨客的 苦闷与追求
展现曹操作为一代枭 雄的形象
体现曹操政治理想与抱负
抒发曹操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 雄心壮志
展现曹操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胆 略
揭示曹操对天下苍生的关怀与责任感
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精神
传达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 力量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曹操的诗歌豪放洒脱,气势磅礴,展现了 一代枭雄的非凡气度和豪情壮志
曹操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为后世的 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02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全文朗读及字词注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 节奏。
鼓舞人们追求理想、实现自我价 值的勇气和决心
启示人们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当代启示和借鉴意义
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把握机遇 ,勇于追求梦想
启示人们关注社会现实,积极 投身社会建设与发展
借鉴曹操的用人之道,重视人 才选拔与培养,推动社会进步 与发展
05
跨学科拓展与应用举例
在文学创作中引用借鉴
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技巧,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如通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等诗句,感受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曹操文学风格及影响
对汉乐府的继承与创新
现实主义精神
曹操的诗歌继承了汉乐府的优良传统,同 时又注入了新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
曹操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关注社会 现实和民生疾苦,表达了对时代的不满和 对未来的期望
豪放洒脱的气质
04
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
反映三国时期社会风貌
描绘三国时期动荡不 安的社会背景
反映当时文人墨客的 苦闷与追求
展现曹操作为一代枭 雄的形象
体现曹操政治理想与抱负
抒发曹操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 雄心壮志
展现曹操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胆 略
揭示曹操对天下苍生的关怀与责任感
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精神
传达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 力量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曹操的诗歌豪放洒脱,气势磅礴,展现了 一代枭雄的非凡气度和豪情壮志
曹操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为后世的 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02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全文朗读及字词注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 节奏。
鼓舞人们追求理想、实现自我价 值的勇气和决心
启示人们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当代启示和借鉴意义
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把握机遇 ,勇于追求梦想
启示人们关注社会现实,积极 投身社会建设与发展
借鉴曹操的用人之道,重视人 才选拔与培养,推动社会进步 与发展
05
跨学科拓展与应用举例
在文学创作中引用借鉴
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技巧,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如通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等诗句,感受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短歌行》曹操-教学课件

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人生短促。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比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用人要“多多益善”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 只有像周公那样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礼待才能使天下人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有多少岁月。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 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的情绪难以忘怀。靠什么来排解忧 闷?唯有美酒方可解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
•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正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 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 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关
建安诗歌
1.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一般指建安至魏初,即公 元196—220年。
2.代表诗人: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 chàng )、刘桢
3.诗歌风格: 语言刚健有力,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
写诗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 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 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 不日就可以扫平四海,统 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 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 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 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 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 行》,抒发了自己求贤若 渴,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 壮志。
《短歌行》ppt课件28张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忧
求贤不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志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一统天下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功业未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四部分
总结思考
短歌行
艺术手法
借代 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比兴
【知识链接】赋比兴是《诗经》 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比:比喻。兴:先言他 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用典 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
虚写 想象贤才从四面八方来投奔自己的景象。
短歌行
当堂思考
在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曹操?
短歌行
当堂思考
1、积极进取 2、求贤若渴、任人唯才 3、才华横溢 4、抱负远大
短歌行
写一写
1.“我心中的的曹操”
2.假如你是一个领导者,你将如何对待人才?
谢谢观看
短歌行
知人论世
qiáo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 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的诗歌继承《诗经》、《辞》、汉乐府的 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基本风格 是苍凉悲壮。他的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 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 海》。
短歌行
知人论世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 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第二部分
课文讲解
短歌行
整体感知
感知诗 意 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 提出疑 难
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
2、自由诵读诗歌,并说说自己喜欢的诗句。
短歌行
校正字音
《短歌行》ppt课件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小组合作: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请找出这首诗歌中感情色 彩最浓的字眼?围绕这个字 眼诗人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并给诗歌划分层次。
短歌行译文 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引用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 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 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 “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 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 确具有感人的力量。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青青子衿 —
希望贤才主动投奔
▶曹操将如何对待人才?
呦呦鹿鸣
必将礼遇、重视贤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 ·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 中第一章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
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 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 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是夜明月皎洁, 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 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 首《短歌行》。当时的曹操面对战乱连年,统 一天下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 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 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揽人才,建功立业。
小组合作: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请找出这首诗歌中感情色 彩最浓的字眼?围绕这个字 眼诗人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并给诗歌划分层次。
短歌行译文 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引用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 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 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 “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 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 确具有感人的力量。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青青子衿 —
希望贤才主动投奔
▶曹操将如何对待人才?
呦呦鹿鸣
必将礼遇、重视贤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 ·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 中第一章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
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 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 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是夜明月皎洁, 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 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 首《短歌行》。当时的曹操面对战乱连年,统 一天下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 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 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揽人才,建功立业。
《短歌行》全新(一等奖课件)

在曹操诗作中的地位
曹操诗作中的重要篇章
01
《短歌行》是曹操众多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和文学地位。
情感表达的深度
02
《短歌行》以其深沉、豪放、悲壮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曹操内
心世界的复杂和丰富。
独特的艺术风格
03
《短歌行》在曹操的诗作中独具一格,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
现手法,对曹操其他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朝露”的意象
朝露象征着短暂和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识。
“乌鹊南飞”的象征
乌鹊南飞象征着人生的漂泊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生命 意义的思考。
“月明星稀”的意象
月明星稀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美好和人生价值的 追求和探索。
03 《短歌行》的文学价值
CHAPTER
统一北方
经过连年征战,曹操最终 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短歌行》的创作过程
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夕,为了表达自己 求贤若渴的心情而创作了《短歌行》 。
曹操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 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
诗中通过宴饮、观海、对月等场景, 抒发了曹操对时光易逝、功名未成的 感慨。
02 《短歌行》的诗歌内容
《短歌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珍惜时光
从《短歌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启示人们珍惜当下,努 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人才观
曹操在《短歌行》中对贤才的渴求给现代人以启示,强调了 人才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05 《短歌行》的课件设计
CHAPTER
课件的整体风格设计
整体风格
古朴典雅,体现中国传统 文化特色。
背景选择
《短歌行》ppt课件24张

巩固练习
• 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
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 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壮志 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 的担忧等等
原文翻译
•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 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高 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 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合作探究
• 作者表达情感时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的好处是什么?
•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写作背景
• 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 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 (208)末。
• 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 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
• 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 (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 和之作。
• 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 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
• 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 二十一年(216)五月。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 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7.1《短歌行》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解 以 朝 当 易逝。
忧慷露歌
? ,,
魏源曾说“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
唯 忧 去 人 这里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不是一味消
有思 日生
杜难苦几
极或是及时行乐,而是感叹大业未成,产生
康忘多何 一种紧迫感。
课 文 赏
诗人渴盼什么类型的人才? 他对待人才什么态度?
析
郑风 ·子衿
悠青 悠青 我子
心衿
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鹿
鹿 群
鸣
呦 呦
食欢
野
鸣 悠
之
然 自
苹得
啃
食
在
绿
坡
我旦
有
四 方
嘉贤
宾
才 光
鼓
临 舍
瑟下
吹
我 将
笙
奏 瑟
吹
笙
宴
请
嘉
宾
明
当 空
明悬
如
挂 的
月
皓 月
何哟
时
什 么
可
时 候
掇才
可
以
拾
到
忧
我 久
从蓄
中
于 怀
来
的 忧
不愤
可
哟 突
断
然 喷
绝涌
而
出
度
客 踏
阡
着 田
枉间
用
小 路
相
一 个
存个
屈
驾
前
来
基调
昂扬
纵酒放歌 心忧天下 貌似颓放 实则进取
得才
尽礼娱宾 欢饮畅谈
不得
反复沉吟 忧思不断
借用典故
忧慷露歌
? ,,
魏源曾说“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
唯 忧 去 人 这里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不是一味消
有思 日生
杜难苦几
极或是及时行乐,而是感叹大业未成,产生
康忘多何 一种紧迫感。
课 文 赏
诗人渴盼什么类型的人才? 他对待人才什么态度?
析
郑风 ·子衿
悠青 悠青 我子
心衿
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鹿
鹿 群
鸣
呦 呦
食欢
野
鸣 悠
之
然 自
苹得
啃
食
在
绿
坡
我旦
有
四 方
嘉贤
宾
才 光
鼓
临 舍
瑟下
吹
我 将
笙
奏 瑟
吹
笙
宴
请
嘉
宾
明
当 空
明悬
如
挂 的
月
皓 月
何哟
时
什 么
可
时 候
掇才
可
以
拾
到
忧
我 久
从蓄
中
于 怀
来
的 忧
不愤
可
哟 突
断
然 喷
绝涌
而
出
度
客 踏
阡
着 田
枉间
用
小 路
相
一 个
存个
屈
驾
前
来
基调
昂扬
纵酒放歌 心忧天下 貌似颓放 实则进取
得才
尽礼娱宾 欢饮畅谈
不得
反复沉吟 忧思不断
借用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整体感知
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 1、听课文录音,感知诗文感情基调 • 2、解决难懂的字词句
思考问题: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 字,诗人“忧”什么?
(四)讨论鉴赏
• 1、讨论分析“名句”。叫学生说说哪 个句子对他有启发 • 2、美句美读,读出感情,评出深度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汉本三班
张淼
这是渴望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叹, 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它绝然不 同于那种颓废和无端伤感。这种苦闷和感慨 之情,也只有对事业理想执着的人,只有不 满现实的 人才可能产生。表达了诗人抓紧时 间干一番大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是积 极昂扬的精神。 返回
正因为人生短暂,才更渴望
第二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诗本是一首情诗, 用在此处作者是想借此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这里表现了曹操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又是想在 此表达自己这样的感情呢?
他在此表示若贤才来投奔与己,必将极 尽礼节来招待他们
引用“周公吐哺” 的典故,作者以周公 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 若渴的迫切心情,表 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 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 度。
一、说教材
抒写时 光易逝、功 业未就的苦 闷和作者要 求招贤纳士、 帮助建功立 业的意志。 全诗于悲凉 之中多有慷慨 跌宕之气,通 过感情的起伏 变化造成激荡 人心的审美效 果。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三国时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 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 安徽亳州市)人。挟天子以令 诸侯,统一中国北部后,率军南 下,败于赤壁。子曹丕称帝, 追尊为“武帝”。“建安文学” 的开创者。有《蒿里行》、 《观沧海》等篇,著有《曹操 集》。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 “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 风,被称为“建安风骨”。
讨 论 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 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 真的“唯有杜康”呢?还 要“但为君故,沉吟至 今”,还要“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还要“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呢?这 样岂不是很累,因为世上 多得是享受人生的人,多 得是庸庸碌碌求安逸的人。 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选择《短歌行》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诗句,谈一谈 你的心得体会。 参考话题: “立志与成才” “机遇与成功” “科教兴国” “尊师重教” “礼贤下士”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诗文塑造的诗人形象身处动乱时代 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古诗文的鉴赏技巧及其哲理意义。 难点 用典、比兴、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
*评点法 *讨论法 *批注勾画法 *合作探究法
( 一 ) 、 导 语 设 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里以吐纳风云 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 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 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 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 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 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 操。
成句运用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 “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 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 融洽的温情。
运用比喻
• 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 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 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 • 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 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他的《观沧海》用沧 海洪波比做自己的雄心 壮志,气贯长虹,《龟 虽寿》老当益壮,不移 白首之心,《蒿里行》 关心民生疾苦,心系百 姓,今天我们将要学习 的他的另一首诗又渗透 着诗人怎样的胸襟和志 向呢?让我们共同走进 这一带伟人的内心世界, 全面历史的评析他多彩 豪迈的人生!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七、板书设计
全诗着眼点: 流光易逝 功业未就 贤才下
忧
忧 从 中 来 , 不 可 断 绝 。
忧 思 难 忘 。 何 以 解 忧 ?
1、作者究竟
忧
什么?
2、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课文
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朝露在此有什么样的深层含义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1、作者借酒消愁,那全诗的 基调是不是消极的呢? 2、作者到底是在忧什么呢?
第三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里作者是否真的想摘月呢? 这种忧又是从何而来呢?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枉
表现了作者对人才的尊重
诗人把贤士比做明月,借以表达求贤不得的苦闷
和忧思,而贤士若得,则又喜不自胜,欢乐至极。
仅仅八句诗中,作者便将求贤过程中的悲喜情状 曲折有致地表现了出来,形象十分鲜明、感人。
• 3、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
(五)拓展延伸
诗歌蕴涵了怎样的哲理?对于今天有何现 实意义? 结合诗歌内容,联系现实,以“时间”或 “人才”为话题,谈谈你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 流
3、课外阅读书目《三国演义》
(七)研读探究
选择《短歌行》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诗句, 谈一谈你的心得体会。 参考话题: “立志与成才” “机遇与成功” “科教兴国” “尊师重教” “礼贤下士”
返回
艺术特色
•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 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 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 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 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 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 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 现了出来。
二、说学生
高中阶段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 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 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 生增强探索意识和兴趣,使语文学习 的过程成为积极的主动探索未知领域 的过程。
三、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诗歌审美 情感。 2、通过诵读、设疑、自主探究等方法使学生 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 3、引导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 立业。同时也巧妙地提醒广
朝 露 :
生 命 短 促 易 逝
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
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
间及时施展自己的才华。
引用成句
《诗经·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 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 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 保持联系?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本层中明月句有何深层含义?
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 徨不知何去何从。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后四句表明作者的什么愿望?
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然后以周公 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 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创作背景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 题。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 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 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 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 闻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 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 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 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 实写照。
听课文录音
• • • • • • •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家、军事 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 县(今安徽亳州市)人。挟天子以令诸侯, 统一中国北部后,率军南下,败于赤壁。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建安文 学”的开创者。有《蒿里行》、《观沧海》 等篇,著有《曹操集》。与其子曹丕、曹 植合称“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 被称为“建安风骨”。团结在他们周围的 一批诗人叫“建安诗人”。 建安十三年,曹操已平定北方,率军南征 至长江,与孙权决战。这年冬天11月15日 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 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 他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