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学边练十二(2013劳动法学每章节的复习资料)
《劳动法学复习》PPT课件
第九章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
1、集体合同的法律特征p121 主体、内容、订立程序、双务合同、劳动基准 2、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与区别p122 主体、内容、目的、适用范围、效力、形式要件、纠纷处理方式 3、集体合同的作用p125 (1)确保职工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 (2)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公平与社会稳定 (3)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4)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4、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p128 5、集体合同对人的效力和时间效力p132-133
(1)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3)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国家、用人单
位、劳动者三方利益的平衡) 2、劳动者的劳动权利(10项)p40-46
4
精选课件ppt
第六章 劳动法律关系
1、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p50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 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是指劳动法对哪些人发生效力。 《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
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 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 执行。
3
精选课件ppt
第五章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 基本精神)p38-39
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
6
精选课件ppt
第八章 劳动合同(按照新的劳动合同法,注意几个重大
的变化)
1、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p81-82 主体特定性;内容具有权利义务统一性和对应性;双务、有偿、诺称
合同、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2、劳动合同的分类p86 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注意劳动合同法第14条规定) 3、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p90 4、无效劳动合同的原因、确认及其处理p94-95 原因:违法法律、行政法律法规,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
劳动法学考试复习资料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的社会劳动。
★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劳动法体系:是指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
★就业服务:是指法定机构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
★职业教育:是根据社会各种职业需求以及要求就业的失业者和在职劳动者的从业意愿和条件,对其进行的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订立: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就劳动合同条款进行平等协商,达成协议,确立劳动关系和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一定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
★职工代表大会:是国有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
★我国集体合同:是指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相关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在集体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劳动频重程度和工资时间的长短支付工资的一种形式。
★计件工资:是指按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位来计算工资的形式。
★津贴:是对在特殊情况下工作的职工所付出的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费进行合理补偿的附加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工资报酬。
★标准工作时间: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正常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分为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
★缩短工作时间:是指法定特殊条件或特殊情况下少于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工作时间。
边学边练八(2013劳动法学每章节的复习资料)
第八章职业安全卫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免除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责任B.劳动者本人不得基于任何动机放弃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C.除劳动者书面明确同意外,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不得被排除D.劳动合同中免除用人单位保护责任的条款和劳动者放弃保护权利条款一律无效2.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保护范围是(D )。
A .基于劳动合同而提供的劳动过程B.劳动过程除去加班加点过程C.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过程D.劳动过程3.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是( B )。
A .预防第一,安全为主B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C.安全第一 D .安全为主4.负责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和监督监察工作的部门是( B )。
A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B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C.卫生部 D .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5.负有对职工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义务的主体是( A )。
A .用人单位B .劳动行政部门C.职业安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D .企业工会6.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危险因素存在,生产经营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或人为的直接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危险情况时,劳动者享有( D )。
A .知情权B.拒绝权C.监督权D.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7.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健康检查费用由( A )。
A .用人单位承担B.劳动者个人承担C.政府财政承担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8.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C )。
A.1 年B.2 年C.3年D.5 年9.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时,经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同意,不再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延期( C )。
A.1 年B.2 年C.3年D.4 年10.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D )。
劳动法学复习题.doc
《劳动法学》复习题1.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劳动法的概念: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立法,对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进行统一调整。
如《劳动法典》。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3.简述劳动法体系:(1)就业促进法:公平就业法、就业服务和管理法、职业教育和培训法、就业援助法。
(2)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法。
(3)劳动基准法:工资法、工时休假法、职业安全卫生法、女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障法、劳动保障监察法。
(4)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法、医疗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工伤保险法、生育保险法、遗属津贴。
(5)处理劳动争议程序法: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劳动争议诉讼程序。
4.简述劳动权的体系:(1)工作权:是指任何具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都有获得一份工作的权利。
(2)团结权:狭义的团结权是指劳动者组织和参加工会并保证工会自主运行的权利。
广义的团结权则是指劳动者运用组织的力量对抗劳动使用者以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
(3)集体协商权:乂称集体谈判权,是指工会或者劳动者选举的代表有权与劳动使用者或者劳动使用者组织,以签订集体合同为目的的进行磋商或谈判。
(4)集体行动权:是指多数劳动者为了迫使劳动使用者接受改善劳动条件或者提高工资福利水平等要求,而采取某些对抗性手段(如罢工、怠工、封厂等行为)的权利。
(5)社会保险权:是指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所享有的获得物质帮助和补偿的权利。
(6)工作环境权:是指劳动者应当在能够保障其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环境中进行工作的权利。
5.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利劳动行为能力。
所谓权利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权利能力是法律认定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
2013年4月劳动法总复习资料全
2013年4月劳动法总复习资料(00167)一、试卷结构:(一)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二)多项选择题10*2分=20分(三)名词解释4*3分=12分(四)简答题3*5分=15分(五)论述题1*15分=15分(六)案例分析2*9分=18分请大家认真复习,预祝大家取得优异成绩!第一章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包括宪法规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基本法以及与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法规、规章及司法。
,是指由国家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的法律。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二)劳动法上的劳动劳动法上的劳动是基于合同义务,劳动者在具有从属性的劳动关系中所从事的职业上有偿的劳动。
具备下列特征:履行法律义务;基于劳动合同关系;有偿性;职业性;从属性。
(三)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的渊源,亦称劳动法的形式,是指劳动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
1.宪法我国宪法关于劳动者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及与劳动问题相关的经济制度是我国劳动立法的基础和最高法律依据,同时又是劳动法律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
2.法律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规范性文件。
基本法:《劳动法》单项法律:《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其他:《妇女权益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司法》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制定发布的各种劳动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具有普遍性,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
如,《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
4.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劳动行如,《工伤认定办法》、《最低工资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边学边练二(2013劳动法学每章节的复习资料)
第二章劳动法的地位、体系和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认为,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时间(C)。
A.18世纪初B.18世纪末C.19世纪初D.19世纪末2.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根源在于(C)。
A.工人运动的兴起B.国家对雇用关系的干预C.劳资矛盾发展的结果D.法律社会化的产物3.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A)中独立出来的。
A.民法B.经济法C.行政法D.社会保障法4.劳动合同法属于下列哪项劳动法律制度(D)。
A.就业促进法B.劳动标准法C.劳动检查监督法D.劳动关系协调法5.工资法属于下列哪项劳动法律制度(B)。
A.就业促进法B.劳动标准法C.劳动检查监督法D.劳动关系协调法6.我国(包括香港、澳门等地区)劳动法渊源表现形式有(D)。
A.成文法B.判例法C.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D.既有成文法的形式又有判例法形式7.在劳动法的渊源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B)。
A.法律B.宪法C.国际劳工标准D.国际惯例8.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A)。
A.宪法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部门规章9.下列对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各种理解中,正确的是(A)。
A.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宪法B.劳动法基本原则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具体性C.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效力层次低于劳动法具体原则D.劳动法基本原则应当与其他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内容上大致相同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原因在于(ABC)。
A.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B.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C.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D.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方法2.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在(ABC)。
A.调整对象不同B.主体不同C.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D.内容不同3.下列关于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中,正确的是(BD)。
A.劳动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产生的基础相同B.劳动法律关系与民法的主体不相同C.劳动法律关系与民法的主体相同,但主体的权利义务不同D.劳动法与民法的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4.根据法律性质,劳动法体系可以分为(AB)。
边学边练九(2013劳动法学每章节的复习资料)
第九章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认为,女职工劳动保护立法最早始于(C)。
A.18世纪初B.18世纪末C.19世纪初D.19世纪末2.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C)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A.第二级B.第三级C.第四级D.第五级3.我国《劳动法》规定,对怀孕(C)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A.3个月B.5个月C.7个月D.8个月4.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产前休假一般为(C)天。
A.7B.10C.15D.305.某女职工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产假应不少于(C)。
A.75天B.90天C.105天D.120天6.我国《劳动法》规定,女职工因生育而享受的产假不少于(B)。
A.60天B.90天C.120天D.150天7.不得安排哺乳未满(B)婴儿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A.6个月B.12个月C.18个月D.24个月8.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B)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A.6个月B.12个月C.18个月D.24个月9.《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A)。
A.30分钟B.40分钟C.60分钟D.90分钟10.1802年,英国政府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规定,禁止纺织工厂使用(A)。
A.9岁以下学徒B.12岁以下学徒C.14岁以下学徒D.16岁以下学徒11.在我国,未成年工是指(C)。
A.年满12周岁未满14周岁的劳动者B.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劳动者C.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D.年满18周岁的劳动者12.我国《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D)。
A.未满13周岁的未成年人B.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C.未满15周岁的未成年人D.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13.用人单位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还须向所在地的(B)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
劳动法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劳动法学》复习资料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944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
A.《国际劳动宪章》B.《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公约》C.《费城宣言》D.《关于禁止火柴制造中使用白(黄)磷会议》2.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
A.《暂行工厂规则》 B.《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C.《劳资关系法》 D.《劳工仲裁条例》3.北洋政府于1923年公布了()。
A.《劳动立法原则》 B.《暂行工厂规则》C.《劳动法案大纲》 D.《劳动立法大纲》4.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
A.工作 B.生活C.劳动 D.生产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B.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的发展C.劳动法的劳动,是指一切劳动D.劳动法都是和劳动有关的法律6.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A.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法律本身规定终止生效或某些特定条件出现时自然失效B.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颁布新的法规后而原有法规失效C.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旧法规长期闲置而无效D.劳动法可以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7.我国劳动法采()形式。
A.成文法 B.判例法C.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 D.判例法为辅,成文法为主8.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
A.《工会法》 B.《合同法》C.《劳动法》 D.《宪法》9.我国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的未成年人。
A.14周岁 B.15周岁C.16周岁 D.18周岁10.用人单位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
A.健康检查 B.劳动补贴C.设备更新 D.知识教育11.劳动者所享有的福利包括社会福利和()。
A.国家福利 B.个人福利C.家庭福利 D.集体福利12.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是()。
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B.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D.劳动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13.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
【精】劳动法复习材料.doc
名词解释1、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2、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经过劳动法调整而形成的具有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内容的关系。
3、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
4、集体合同:又称团体协议或集体协议,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代表)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雇主、雇主织织)就各项内部劳动关系问题进行集体协商而缔结的协议。
5、劳动派遣协议: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就对劳动者履行雇主义务的事项达成的协议。
6、劳动纪律:亦称职业纪律或者职业规则,是指劳动者在共同劳动过程屮应遵守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
7?劳动监察:是指劳动保障行政机关按照国家的授权,依法对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企业等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以纠正违法行为,保障各项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实施。
8、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Z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
9、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10、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对于遭受灾害、失去劳动能力的公民以及低收入的公民给予物质救助以维持其最低的牛活水平的一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11、社会优抚:是指政府对现役、退伍、复员、残废军人及烈军属给予抚恤和优待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简答题一、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和形式:(85)原则:1. 合法原则。
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主体合法:双方当事人主体资格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内容合法:许多内容都作了限制性规定。
形式合法:形势不合法用人单位可能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程序合法:订立程序合法。
《劳动法学》期末复习指导.doc
《劳动法学》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1. 考核口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内容和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对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和案例分析能力。
2. 考核方式本课程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3. 适用范围、教材(1)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云南电大开放教育专科法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2)考试命题的教材:《劳动法学》,由郭捷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需要说明的是,曲于教材没有变化,所以考试的内容以教材为准。
4. 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劳动法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 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木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劳动法学法律问题的掌握和利用相关知识应对实际劳动法学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主要考核学生对劳动法学法律问题的基木理论、基木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和解答问题。
在考试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单项选择题要求准确度高,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
多项选择题要注意知识把握的全面性,常用排除发进行解答。
简答题只需要列出答案要点, 论述题在列出要点的同吋一定要进行阐述,宁可多答,不可少答,不要因把握不准答案不作答或者留下空口过多造成丢分。
案例分析题要注意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尽量多列岀答案要点,不可少答或留空白,勿忘加上论据及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2)客观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把握不住答案的时候,不要留空口,一定给出一个或多个你认为较有把握的答案;以自己的第一印象给出答案,给出答案后没确切把握不要随意更改。
(3)先易后难,把能够多得分的题目先做好做到力无一失,切忌在一个题目上花过多的时间,而彩响其他题目的解答。
6. 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有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20分);名词解释题(20分);简答题(16分);论述题仃4分);案例分析题(2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视为劳动争议中集体争议的条件除了劳动者一方具有共同的理由,对人数的要求是(C)。
A.劳动者一方人数在3人以上B.劳动者一方人数在5人以上C.劳动者一方人数在10人以上D.劳动者一方人数在15人以上2.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D)。
A.工会成员担任B.企业代表担任C.职工代表担任D.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3.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A)。
A.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B.不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C.效力低于劳动合同D.仅仅是双方当事人的协商意思表示4.人民调解委员会设主任1人,委员由(B)。
A.3至7人组成B.3至9人组成C.5至7人组成D.5至9人组成5.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A)。
A.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B.前来申诉的所有的劳动争议C.上级委员会指定受理的劳动争议D.经当事人协议前来申诉的劳动争议6.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B)。
A.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B.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C.上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D.当事人协商选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7.劳动争议一般由(D)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A.劳动合同履行地B.用人单位所在地C.劳动者所在地D.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8.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C),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A.3个月B.6个月C.1年D.2年9.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B),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
A.3日内B.5日内C.7日内D.15日内10.劳动争议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D)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A.3日内B.5日内C.7日内D.10日内1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
设首席仲裁员,仲裁庭由仲裁员组成,人数是(A)。
A.3名B.5名C.7名D.9名12.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A)仲裁员仲裁。
A.1名B.3名C.5名D.7名13.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C)。
A.90日内结束B.60日内结束C.45日内结束D.30日内结束14.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效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B)。
A.10日内B.15日内C.30日内D.45日内15.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产生的争议,如已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B)。
A.不予受理B.应予受理C.驳回起诉D.告知其按普通民事争议起诉16.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者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A)。
A.不予受理B.应予受理C.驳回起诉D.告知其按普通民事争议起诉二、多项选择题1.按照劳动争议标的性质的不同,劳动争议可以分为(AB)。
A.权利争议B.利益争议C.合同争议D.法律争议2.根据劳动争议一方劳动者人数的多少,可分为(BCD)。
A.群体争议B.个人争议C.集体争议D.团体争议3.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劳动争议范围的有(AC)。
A.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B.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D.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受理范围的有(ABC)。
A.因履行劳动合同的争议B.因企业开除、辞退违纪职工的争议C.因职工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D.因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发生的争议5.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劳动争议范围的有(ABC)。
A.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B.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C.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6.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有( ABCD )。
A.合法原则B.公正原则C.及时原理D.着重调解原则7.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主要包括(ACD)。
A.人民法院B.企业工会C.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8.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处理的方式主要有(ABCD)。
A.和解B.调解C.仲裁D.诉讼9.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我国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主要有(ABCD)。
A.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B.人民调解委员会C.乡镇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D.街道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0.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ABD)。
A.职工代表B.企业代表C.企业党委代表D.企业工会成员1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有(ABC)。
A.劳动行政部门代表B.工会代表C.企业方面代表D.与劳动争议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1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应履行的职责有(ABCD)。
A.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B.受理劳动争议案件C.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D.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1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设仲裁员名册,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BCD)。
A.曾任审判员B.律师执业满三年C.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D.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五年14.对劳动争议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是(BD)。
A.劳动者住所地B.用人单位所在地C.劳动合同签订地D.劳动合同履行地15.下列各选项中,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的说法正确的有(ACD)。
A.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B.劳务派遣关系中,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为当事人C.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均为仲裁当事人D.利害关系人可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由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16.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ABCD)。
A.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B.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C.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D.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17.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仲裁庭可以在满足特定条件下裁决先予执行的案件有(ACD)。
A.追索劳动报酬B.解除劳动合同争议C.追索工伤医疗费D.追索经济补偿或赔偿金18.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诉讼程序一般要经过的阶段是(ABCD)。
A.起诉B.受理C.审理D.裁决19.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有(ABCD)。
A.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B.必须是因不服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向法院起诉C.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D.起诉必须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20.下列关于劳动争议管辖法院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CD)。
A.劳动争议案件由仲裁机构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B.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C.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D.双方当事人均不服仲裁裁决而分别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的,后受理的法院应将案件移送给先受理的法院管辖21.用人单位已发生合并或分立事项时,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确立当事人的原则是(ACD)。
A.合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合并后的单位为当事人B.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分立后的所有单位为当事人C.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分立后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D.分立后对承受劳动权利义务的单位不明确的,分立后的单位均为当事人22.因用人单位的下列行为发生劳动争议的,在案件审理中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ABCD)。
A.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B.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C.用人单位决定减少劳动者劳动报酬D.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三、名词解释题1.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实现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和争议。
2.权利争议:也称为实现既定权利的争议,是指因为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规定的劳动条件而发生的争议。
3.集体争议:又称多人争议,是指劳动者一方的人数达到法定人数以上并且基于共同理由与用人单位发牛的劳动争议。
4.劳动争议和解:是指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就争议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的处理方式。
5.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当事人申请解决的劳动争议依法居中裁断的一咱争议处理方式。
四、简答题1.简述劳动争议的特点。
第247页第一劳动争议的产生是建立在劳动法律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即劳动争议的前提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劳动关系;第二,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一方为用人单位,一方为劳动者(包括代表劳动者利益的工会组织)。
第三,劳动争议的标的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是通过劳动基准法、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确定下来的,主要包括就业、工时、工资、劳动保护、社会福利、职业培训、民主管理、奖励惩罚等方面。
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规定的劳动争议的范围主要包括哪些?第248页答:劳动争议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牛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3.《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规定的劳动争议有哪些?第248页答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2、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作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而发生的纠纷;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的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或者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
五、论述题1.试比较劳动争议调解中专门的调解与仲裁或诉讼中调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251页答:其相同点在于:都是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都有第三者从中调和;都依法进行,都着重说服教育;其不同点在于:一是主持者不同,专门的调解在特定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主持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