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练习题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 某化学反应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A. 温度升高使反应生成热量增多,增大了反应活化能B. 温度升高使反应生成热量减少,降低了反应活化能C. 温度升高使反应分子碰撞几率增大,增大了反应速率D. 温度升高使吸热反应速率增大,降低了反应速率2. 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A. 催化剂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C. 催化剂增大了反应的平衡常数D. 催化剂减小了反应所放出的热量3. 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A和B浓度之比为2:1,平衡时B的浓度为0.1 mol/L,则A的浓度为:A. 0.05 mol/LB. 0.1 mol/LC. 0.2 mol/LD. 0.4 mol/L4. 关于平衡常数Kp,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Kp与压强无关,只与摩尔比有关B. Kp与压强成正比,与摩尔比无关C. Kp与压强成反比,与摩尔比有关D. Kp与压强成正比,与摩尔比成正比5. 下面哪种情况会使得某反应的平衡位置发生向右移动的变化:A. 添加催化剂B. 降低温度C. 减小体系中的压强D. 增加反应物浓度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 在速率方程 V = k[A]^m[B]^n 中,m和n的值可以反映出反应的_______。

2. 平衡常数Kc的表达式为 Kc = [C]^c[D]^d / [A]^a[B]^b,其中a、b、c和d分别表示反应的 _______。

3. 某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二次方关系,则该反应的级数为_______。

4. 两个反应都经过同一个速率决定步骤,但反应A与反应B速率常数分别为k1和k2,则A的速率是B的 _______。

5. 某反应的平衡常数Kp = 4.2,请问Kc等于多少?三、解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1. 用实验数据完成下面的速率方程:反应物A与B发生反应生成产物C和D,速率方程为V =k[A]^x[B]^y。

化学练习册及答案高二上

化学练习册及答案高二上

化学练习册及答案高二上### 高二化学练习册及答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练习一:原子结构1. 描述原子核的基本组成,并解释质子和中子在原子中的作用。

2. 根据波尔模型,解释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

3. 列出前20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并指出它们的电子排布。

答案解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决定了原子的核电荷数,而中子则影响原子的质量。

- 波尔模型中,电子围绕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对应特定的能量级。

- 前20号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为1至20,它们的电子排布遵循2n²的规则,例如氢(H)的电子排布为1s¹,氦(He)为1s²。

练习二:元素周期律1. 解释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

2. 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解释各周期和族的特点。

3. 举例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何随着周期表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解析:- 元素周期律指出,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这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是类金属元素。

- 例如,碱金属族的元素从锂(Li)到铯(Cs),它们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电离能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增强。

####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练习一:离子键与共价键1. 定义离子键和共价键,并给出它们形成的基本条件。

2. 举例说明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3. 解释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概念。

答案解析:-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通常在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

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通常在非金属之间形成。

- 离子化合物如NaCl,由Na+和Cl-离子组成;共价化合物如水(H₂O),由氢和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 极性共价键是指电子对不均匀分布,导致分子两端带不同电荷的键;非极性共价键是指电子对均匀分布,分子两端电荷相等。

高二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二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二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B. 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C. 原子核外的电子按能量的高低分层排布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 根据题目分析,正确答案是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远大于电子的质量。

选项A错误,因为离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等。

选项B错误,因为原子核内除了质子外,还有中子。

选项C错误,因为电子的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而不是简单的按能量高低排布。

二、填空题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

答案:电子层数2. 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和______。

答案:共价化合物三、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化学平衡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

升高温度通常会使吸热反应的平衡向正向移动,而降低温度则会使平衡向逆向移动。

改变压力或浓度会影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平衡位置。

四、计算题1. 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的N2和3 mol的H2放入密闭容器中,合成氨气的反应为:N2(g) + 3H2(g) ⇌ 2NH3(g)。

若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了0.6 mol的NH3,求反应物N2和H2的转化率。

答案:首先,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以写出平衡方程式:N2(g) + 3H2(g) ⇌ 2NH3(g)初始浓度:1 mol 3 mol 0 mol转化浓度:0.3 mol 0.9 mol 0.6 mol平衡浓度:0.7 mol 2.1 mol 0.6 molN2的转化率= (0.3 mol / 1 mol) × 100% = 30%H2的转化率= (0.9 mol / 3 mol) × 100% = 30%五、实验题1. 描述如何使用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的盐酸浓度。

高二化学油脂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油脂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油脂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油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B. 所有油脂都属于有机酸C. 油脂主要在水中溶解D. 油脂在高温下会固化答案:A2. 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什么类型的脂肪酸?A. 饱和脂肪酸B. 不饱和脂肪酸C. 硫化脂肪酸D. 氧化脂肪酸答案:B3. 下列哪种油脂可以用作食用油?A. 动物油B. 工业用油C. 合成油D. 植物油答案:D4. 下列关于动物油的说法错误的是:A. 动物油中富含饱和脂肪酸B. 动物油常用于食品加工中C. 动物油具有高熔点D. 动物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答案:D5. 油脂在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转化方式是: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酸碱中和反应D. 水解反应答案:A二、填空题1. 油脂主要由(脂肪酸)和(甘油)通过(酯化反应)得到。

2. 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3. 动物油中富含(饱和脂肪酸)。

4. 油脂在高温下会(固化)。

5. 油脂的常见转化方式是(氧化反应)。

三、解答题1. 请简要说明油脂的结构和分类。

答案:油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化合物。

按来源可分为动物油和植物油;按饱和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中的脂肪酸分子间的碳-碳键都为单键,不饱和脂肪酸中则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

2. 请简要说明植物油与动物油的区别。

答案:植物油主要来自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等;而动物油主要来自动物的脂肪组织,如牛油、羊油等。

植物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而动物油则富含饱和脂肪酸。

此外,两者的熔点也有所不同,植物油熔点较低,而动物油普遍具有较高的熔点。

四、解析与说明化学中的油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化合物。

油脂可以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其中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常用于食品加工中,而动物油富含饱和脂肪酸。

油脂在高温下会固化,常见的转化方式是氧化反应。

通过本文的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中的油脂知识。

高二化学选修四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完整版)

高二化学选修四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完整版)

《原电池》练习题选择题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在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充分振荡Ag+ + I- = AgI↓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 + 2H2O+ 4e- == 4OH-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D.钢铁发生电化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 -2e-== Fe2+2.常温时,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其中溶液pH一定或可能等于7的情况共有①pH=2盐酸和pH=12 NaOH溶液②pH=2醋酸和pH=12 NaOH溶液③pH=2盐酸和pH=12氨水④pH=2某酸和pH=12 NaOH溶液⑤pH=2盐酸和pH=12某碱溶液⑥pH=2硫酸和pH=12 NaOH溶液⑦pH=2盐酸和pH=12 Ba(OH)2溶液⑧pH=2硫酸和pH=12 Ba(OH)2溶液A.5种B.6种 C.7种 D.8种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B.在强碱溶液中:Na+、K+、AlO2—、CO32—C.在c(H+)=10—13mol/L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D.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NaZ溶液,其pH依次为7、8、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HX、HY、HZ三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Z>HY>HXB.HX是强酸,HY、HZ是弱酸,且HY的酸性强于HZC.X-、Y-、Z-三种酸根均能水解,且水解程度Z->Y->X-D.三种盐溶液中X-、Y-、Z-的浓度大小顺序为c(Z-)>c(Y-)>c(X-)5.一定温度下,将a mol PCl 5通入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5(g) PCl3(g)+Cl2(g),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1,此时向容器中再通入a mol PCl5,在相同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2p 1>p 2B .PCl 5的分解率增大C .p 1>p 2D .Cl 2的体积分数增大6.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H <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B.已知1mol/L 的乙酸溶液的pH 约为2, 说明乙酸是弱电解质C.强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强D.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气属于电解质8、25℃时,把2 mL 0.1 mol/L H 2SO 4溶液加水稀释成4 L 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 +,其浓度接近于( )。

高二化学试题题库及答案

高二化学试题题库及答案

高二化学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碱?A. NaOHB. Ca(OH)2C. KOHD. NH4Cl答案:D2.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摩尔质量:2H2 + O2 → 2H2O假设有4g H2参与反应,求需要的O2的质量。

答案:32g3.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6?A. 铁(Fe)B. 铜(Cu)C. 锌(Zn)D. 镍(Ni)答案:C二、填空题1. 化学方程式书写时,需要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等量反应原则2. 根据题目所给的溶液浓度和体积,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假设有0.1mol/L的NaCl溶液100mL,求溶质NaCl的质量。

答案:5.85g三、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氧化是指失去电子的过程,而还原是指获得电子的过程。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4Fe + 3O2 → 2Fe2O32. 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请给出一个反应方程式。

答案: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反应方程式如下:HCl + NaOH → NaCl + H2O四、计算题1. 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H6O3,求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答案:C3H6O3的摩尔质量为(3×12.01 + 6×1.008 +3×16.00)g/mol = 84.06g/mol2.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0.05mol/L的H2SO4,若要将废水中的H2SO4完全中和,需要多少摩尔的NaOH?答案:根据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1mol H2SO4 需要 2mol NaOH0.05mol H2SO4 需要0.05×2 = 0.1mol NaOH五、实验题1. 描述如何使用滴定法测定某溶液中HCl的浓度。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练习试题(含解析).doc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练习试题(含解析).doc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练习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闭卷部分(20小题,共40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40分)1.对于反应3A(g)+B(g)2C(g)+3D(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 v(A)=0.9 mol·L-1·min-1B. v(B)=0.2mol·L-1·min-1C. v(C)=0.5mol·L-1·min-1D. v(D)=1.0mol·L-1·min-1【答案】D【解析】【详解】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对于反应3A(g)+B(g)⇌2C(g)+3D(g),A.()3Av=0.3mol•L-1•min-1;B.()1Bv=0.2mol•L-1•min-1;C.()v C2=0.25mol•L-1•min-1;D.()3Dv≈0.33mol•L-1•min-1;因此反应速率:v(D)>v(A)>v(C)>v(B),故选D。

2.下列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 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C. 乙炔在空气中燃烧D. NaOH与醋酸的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金属与酸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符合题意;C.燃烧均为放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3.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 改变温度B. 改变压强C. 使用催化剂D. 改变容器体积【答案】A【解析】【详解】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改变温度一定能使化学平衡移动;B.对于没有气体参与或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即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C.使用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D.改变容器体积相当于改变压强,对于没有气体参与或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即改变容器体积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答案选A。

高二化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化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化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 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能够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的是:A. 氧气B. 水C. 氧化铁D. 氯化钠答案:A2.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实验员向酸性溶液中滴加酚酞指示剂,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这个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A. 作为氧化剂B. 作为还原剂C. 作为指示剂D. 作为稀释剂答案:C3. 下列溶液中,属于强酸的是:A. 醋酸溶液B. 硫酸溶液C. 乙酸溶液D. 硝酸溶液答案:D4. 下列宣称中,正确的是:A. 饮水中加入玻璃球可以提高水的沸点B. 纯净水的电导率大于海水C. 淡水中含有较多的溶解物质D. 饮水中加入柠檬汁会使水变碱性答案:C2. 填空题1.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_。

答案:氧化剂,还原剂2. 氧化铁(III)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答案:Fe2O33. 电子的最外层及次外层最多分别容纳_________和_________个电子。

答案:8,184. NH3的化学名为_________。

答案:氨气3. 解答题1. 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电子排布为2、8、3。

回答以下问题:(1) 铝的原子核中有多少个质子?多少个中子?(2) 铝离子Al3+的电子排布是什么样的?答案:(1) 铝的原子核中有13个质子,13个中子。

(2) 铝离子Al3+的电子排布为2、8。

2. 对下列化学方程式进行平衡:Fe + O2 → Fe2O3答案:4Fe + 3O2 → 2Fe2O34. 答案解析1. 选择题答案解析: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因此选项A正确。

酚酞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用于酸碱滴定等反应中,因此选项C正确。

强酸的定义是指在溶液中完全离解产生H+离子的酸,硝酸为强酸,选项D正确。

选项B是错误的,饮水中加入玻璃球不会提高水的沸点。

2. 填空题答案解析: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从氧化剂流向还原剂,因此答案为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铁(III)的化学式为Fe2O3,其中铁的价态为+3。

高二化学:pH的计算专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二化学:pH的计算专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pH 的计算——专题训练2012.12题型一:强酸(强碱)加水稀释后的 pH 计算例1:将pH=3 的盐酸溶液,稀释1000 倍,则稀释后溶液的pH 为?(若稀释成原来的105倍呢?)例 2:将pH=12 的NaOH 溶液,稀释1000 倍,则稀释后溶液的pH 为?(若稀释成原来的106倍呢?)思考:将pH=3 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 倍,则稀释后溶液的pH 为?题型二:两种强酸(或强碱)混合后pH 的计算:(1)强酸溶液之间的混合例3:pH=6 和pH=3 的两种盐酸,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是()A. 2B.3.3C.4D.8(2)强碱溶液之间的混合例4:将pH=10 的NaOH 溶液与 pH=12 的NaOH 溶液以 1:2 体积比混合,混合后的 pH 最接近于()A.10.5B.11.8C.10.8D.11题型三:强酸、强碱混合后的 p H 的计算:(1)恰好完全中和,pH=7例5:常温下某强酸溶液pH= a,某强碱溶液的 pH =b,已知 a+b=13,酸碱溶液混合后 pH=7,则酸溶液的体积 V(酸)和碱溶液的体积 V(碱)的正确关系是()A.V碱=10V酸B. V 酸= 10 V 碱C.V 酸= 2 V 碱D. V 酸= V 碱(2)若酸过量:例 6:0.1mol/L 的 NaOH 和 0.06mol/L 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溶液的 PH。

(3)若碱过量:例7:0.1mol/L 的盐酸和0.06mol/L 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溶液的PH。

二、典型练习:1、100℃时pH=3 的盐酸和 pH=9 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体积比 11:9 混合,混合液的 pH 为 ( )A、约3.3 B.8 C、6 D.42、25℃时,向纯水中加入NaOH,使溶液的pH=11,则由NaOH 电离出的OH-离子浓度与水电离的OH-离子浓度之比为()A.1010:1B. 5×109:1C.108:1D.1:13、某水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H+离子浓度 C(H+)=10-13mol/L,则该溶液的 pH 可能是()A.1B.3.3C.13D.12.74、将pH=5 的H2SO4溶液稀释500 倍,稀释溶液后的,C(H+)与C(SO42-)的比值近似为()A.1:1B.1:2C.10:1D.2:15、下列溶液中与1×10-5mol/L 的NaOH 溶液pH 相同的是()A.把pH=6 的盐酸稀释 1000 倍B.把pH=10 的NaOH 溶液稀释 10 倍C.把10mL 1×10-5mol/L 的H2SO4溶液与10mL 4×10-5mol/L 的NaOH 溶液相混合D.把C(OH-)=10-5mol/L 的NaOH 溶液10mL 加入到100mL浓度为 10-4mol/L 的 NaOH 溶液中6、pH=2 的 A、B 两种酸溶液各 1mL,分别加水稀释到 1000mL,其 pH 与溶液体积 V 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 两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稀释后,A 酸溶液的酸性比B 酸溶液强C.a=5 时,A 是强酸,B 是弱酸D.若 A、B 都有是弱酸,则 5>a>27、将pH=4 的酸溶液与pH=10 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 可能是()A.等于7B.大于7C.小于7D.无法判断9、向0.05mol/L 的氢硫酸中通入Cl2至H2S 刚好被完全氧化,若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反应后溶液的pH 为()A.2 + lg5B.2 - lg5C.1D.210、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 一定小于7 的是()A.pH = 3 的盐酸和pH = 11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pH = 3 的盐酸和pH = 11 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C.pH = 3 的醋酸和pH = 11 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D.pH = 3 的硫酸和pH = 11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11、取浓度相同的NaOH 和HCl 溶液,以3:2 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1B.0.017mol·L-1C.005mol·L-1D.0.50mol·L-112、25℃时,若体积为V a、pH=a 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V b、pH=b 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 a<V b和a=0.5b,请填写下列空白:(1)a 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其理由是(2)a 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其理由是(3)a 的取值范围是。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海淀区高二年级练习化学(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19道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Cu64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NaOH B.盐酸 C.32NH H O ⋅ D.3CH COONa【答案】C 【解析】【分析】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不完全(少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据此解答。

【详解】A .NaOH 是强碱,属于强电解质,A 不符合;B .盐酸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B 不符合;C .32NH H O ⋅溶于水部分电离出铵根和氢氧根离子,属于弱电解质,C 符合;D .3CH COONa 溶于水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D 不符合;答案选C 。

2.下列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中:Cu 2+、K +、OH -、2-4SO B.pH=1的溶液中:Na +、Fe 2+、Cl -、-3NO C.中性溶液中:K +、CI -、2-4SO 、-3NO D.加酚酞呈红色的溶液中:Na +、Fe 3+、Cl -、2-4SO 【答案】C【解析】【详解】A .含有Cu 2+的溶液呈蓝色,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Cu 2+、OH -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 不选;B .H +、Fe 2+、-3NO 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 不选;C .K +、CI -、2-4SO 、-3NO 之间不发生反应,且都不发生水解反应,在中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C 选;D .加酚酞呈红色的溶液呈碱性,Fe 3+、OH -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 不选;答案选C 。

2021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练习:2.1.2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练习:2.1.2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课时安全运用食物增加剂课时演练·促提高A组1.下列有关食物增加剂的说法中过错的是()A.食物增加剂可改进食物的色、香、味B.食物增加剂可弥补食物的养分成分C.食物增加剂可延伸食物的储存时刻D.食物增加剂都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解析:食物增加剂应在规则的范围内运用,制止将一些不能作为食物增加剂的物质当成食物增加剂运用,或过量运用食物增加剂。

答案:D2.下列食物增加剂效果对应正确的是()A.防腐剂——苯甲酸B.着色剂——亚硝酸钠C.膨松剂——柠檬酸D.增稠剂——盐卤解析: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A项正确;着色剂包含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组成色素两类,而亚硝酸钠归于防腐剂,B项过错;柠檬酸是酸味剂,C项过错;增稠剂包含琼脂、食用明胶、果胶、海藻酸钠,D项过错。

答案:A3.有一些食物中参加了维生素C这种食物增加剂,维生素C在食物中起的效果是()A.调味剂B.着色剂C.防腐剂D.养分强化剂解析:在一些食物中参加维生素C作为食物的增加剂,可弥补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使食物的养分价值增强,D项正确。

答案:D4.下列有关食物增加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山梨酸是一种常见的膨松剂B.亚硝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C.碳酸氢钠具有碱性,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剂D.β-胡萝卜素是一种人工食用色素解析:山梨酸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A过错;碳酸氢钠是一种常见的膨松剂,C过错;β-胡萝卜素纷歧定是由人工组成的,D过错;亚硝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但由于自身有毒,运用时要注意操控用量,B正确。

答案:B5.下列食物中参加成分不是养分强化剂的是()A.食盐中加碘B.酱油中加铁C.食物中加硒D.腊肉中加食盐解析:食盐中加碘、酱油中加铁、食物中加硒都是作养分强化剂,腊肉中加食盐是作防腐剂。

答案: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用食物增加剂与发起“绿色食物”相违反B.含有食物增加剂的食物尽量少食用,以防中毒C.天然食物增加剂对人体健康无害,故不定量运用D.食物增加剂在合理的定量范围内不影响人体健康解析:“绿色食物”是指无公害食物,要求食物的出产进程恪守国家有关规则,产品通过专门检测,包装、储存、运送等进程也要严厉依照有关规范进行。

高二化学暑假作业练习题及答案.doc

高二化学暑假作业练习题及答案.doc

高二化学暑假作业练习题及答案【一】1.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是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C.p能级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Z元素D.X元素是电负性的元素解析:根据五种元素所处位置,X、W、Y、R、Z五种元素分别为F、P、S、Ar、Br。

P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S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要略大,A项错误;Z的阴离子比R原子多一个电子层,B项错误;W元素的p 能级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C项错误;X是所有元素中非金属性的元素,D项正确。

答案:D2.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B.根据主族元素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正价都是+7C.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趋势,推出Ar的电负性比Cl大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解析: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小,A错误;卤族元素中F没有正价,B 错误;Ar最外层已达8个电子稳定结构,电负性比Cl小很多,C错误;H2CO3的酸性强于HClO,所以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离子方程式为CO2+ClO-+H2OHC+HClO,因此只有D项正确。

答案:D【二】1.下列有关电子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子云形象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B.电子云直观地表示了核外电子的数目C.1s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为零D.电子云是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了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解析:为了形象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分布状况,人们常用小黑点的疏密程度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的大小: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大;点稀疏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小,这就是电子云。

高二化学练习册答案

高二化学练习册答案

高二化学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二氧化碳B. 蔗糖C. 氯化钠D. 酒精答案:C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A. 光能B. 热能C. 电能D. 机械能答案:B3.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CaO + H2O → Ca(OH)2B. 2H2 + O2 → 2H2O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D. 3Fe + 2O2 → Fe3O4答案:D二、填空题4.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式,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名称:HClO4 _______(答案:高氯酸)NH3 _______(答案:氨气)5. 根据题目所给的实验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K:A +B ⇌C + D初始浓度:[A] = 0.1M, [B] = 0.1M, [C] = 0M, [D] = 0M平衡浓度:[A] = 0.05M, [B] = 0.05M, [C] = 0.05M, [D] = 0.05MK = _______(答案:1)三、简答题6. 请简述什么是化学平衡,并解释其特点。

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可逆化学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且速率相等,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其特点包括:动态平衡、可逆性、条件依赖性。

7. 请解释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氧化是指失去电子,还原是指获得电子。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化学方程式为:4Fe + 3O2 → 2Fe2O3。

四、计算题8. 题目给出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要求计算硫酸铜溶液中铜离子的摩尔数。

答案:首先计算硫酸铜的摩尔浓度,然后乘以溶液的体积,即可得到铜离子的摩尔数。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练习,同学们应该能够加深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

2021-2022学年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练习:4.3.1电解原理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练习:4.3.1电解原理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电解池第1课时电解原理A组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解质的导电过程是化学变化,而金属的导电是物理变化B.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就是电解质被电解的过程C.电解质在任何条件下均可以导电D.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中肯定有新物质生成解析:电解质导电的过程就是被电解的过程,在电解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肯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金属导电是靠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电解质要导电只有在电离的条件下,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才能导电,所以C项错误。

答案:C2.如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a为负极,b为正极B.a为阳极,b为阴极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解析: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故a为电源的正极,b为负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c为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d 为阴极。

在电解过程中,因Cu2+是阳离子,移向阴极d,在阴极放电析出Cu,所以d电极质量增加;Cl-是阴离子,移向阳极c,在阳极放电析出Cl2,会导致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降低。

答案:C3.同温、同压下,用惰性电极在U形管中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消耗相同的电量,生成气体体积最大的是()A.饱和食盐水B.CuCl2溶液C.CuSO4溶液D.NaOH溶液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两极分别产生氢气和氯气,假设转移2 mol电子,生成氢气和氯气各1 mol,共2 mol;而电解CuCl2溶液产生的气体只有氯气,转移2 mol电子,生成氯气1 mol;电解CuSO4溶液,产生的气体只有氧气,转移2 mol电子,生成氧气0.5 mol;电解NaOH溶液,两极分别产生氢气和氧气,转移2 mol电子,生成氢气1 mol、氧气0.5 mol,共1.5 mol。

答案:A4.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觉a极极板质量增加,b极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状况的是()a极板b极板x电极z溶液A锌石墨负极CuSO4B石墨石墨负极NaOHC银铁正极AgNO3D铜石墨负极CuCl2解析:本题突破口是“a极极板质量增加”,据此推断a极肯定是阴极,则b极肯定是阳极。

2021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练习:1.1.2淀粉、纤维素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练习:1.1.2淀粉、纤维素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课时淀粉、纤维素课时演练·促进步A组1.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说中,不正确的是()A.都归于糖类,都是混合物B.水解的终究产品都是葡萄糖C.淀粉有甜味,纤维素无甜味D.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解析: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必定条件下水解的终究产品都是葡萄糖,A、B、D都正确。

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白色无甜味的物质,C过错。

答案:C2.下列富含糖类的食物是()A.①③B.①④C.②④D.①②解析:玉米和大米中富含淀粉;豆油中富含油脂;鱼中富含蛋白质。

答案:D3.向淀粉中参加少数稀硫酸,并加热使之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的程度所需试剂有()①NaOH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Cu(OH)2悬浊液④碘水⑤BaCl2溶液A.④B.③C.②④D.①③④解析:淀粉的水解产品及水解程度能够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和碘水验证。

即假如淀粉未水解,其溶液中无葡萄糖则不能产生银镜反响;淀粉已彻底水解,其溶液遇碘不变蓝色;假如淀粉仅部分水解,则既能产生银镜反响,又能遇碘变蓝色;但查验产品葡萄糖前,须先用NaOH中和硫酸至溶液显碱性,方可加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

答案:D4.关于淀粉在人体内的改变不正确的是()A.+n H2OB.+H2OC.+6O26H2O+6CO2D.2C2H5OH+2CO2↑解析:葡萄糖分化生成乙醇需要在酒化酶效果下,人体内无此酶。

答案:D5.膳食纤维有助于胃肠活动,被人们称为食物中的“第七养分素”。

下列食物中膳食纤维较多的是()①玉米②精制面粉③芹菜④韭菜⑤豆腐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⑤D.②③④⑤解析:精制面粉成分首要仍是淀粉;豆腐则含有很多蛋白质。

答案:B6.糖元[(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首要存在于肝脏的肌肉中,所以又名动物淀粉和肝糖。

下列关于糖元的叙说正确的是()A.糖元与淀粉、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糖元、淀粉、纤维素归于同系物C.糖元水解的终究产品是葡萄糖D.糖元只要还原性,能产生银镜反响解析:D项,糖元自身不能产生银镜反响。

2019-2020学年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练习:2.3.2 溶解性 手性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练习:2.3.2 溶解性 手性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课时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课时演练·促提升A组1.下列现象不能用“相似相溶”规律解释的是( )A.氯化氢易溶于水B.氯气易溶于NaOH溶液C.碘易溶于CCl4D.碘难溶于水解析:因为HCl为极性分子,水分子也为极性分子,故根据“相似相溶”,氯化氢易溶于水,A项正确;碘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苯、CCl4等,而难溶于水等极性溶剂,故C、D 两项均正确;氯气易溶于NaOH溶液,因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Cl2+2NaOH NaCl+NaClO+H2O,而不单纯是溶解过程,故选B。

答案:B2.微波炉加热时,电炉内的微波场以极高的频率改变电场的方向,使水分子迅速摆动而产生热效应。

在高频改变方向的电场中水分子会迅速摆动的原因是( )1A.水分子具有极性共价键B.水分子中有共用电子对C.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解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水分子会发生迅速摆动的原因是水是极性分子,这样才能受到外加电场的影响,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D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互为手性异构体的分子互为镜像B.利用手性催化剂合成可主要得到一种手性分子C.互为手性异构体的分子组成相同D.互为手性异构体的分子性质相同解析:互为手性异构体的分子的性质是有差别的。

答案:D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除水外都是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它就是几元酸2B.无机含氧酸分子中含有几个羟基,它就属于几元酸C.同一元素的含氧酸,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酸性越强,氧化性也越强D.H3PO4和H2CO3分子中非羟基氧的个数均为1,但它们的酸性不相近,H3PO4是中强酸而H2CO3是弱酸解析:由NaHSO4、CH3COOH、H3BO3等示例可判断A、B项错误;由HClO的酸性很弱而氧化性很强可判断C项错误;D项中H3PO4和H2CO3的非羟基氧原子数均为1,但H2CO3的酸性比H3PO4弱很多,这是因为溶于水的CO2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约几百分之一)与水结合成碳酸的缘故。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项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 酸碱反应B. 燃烧反应C. 电解反应D. 金属腐蚀反应2.化学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中,还原剂是?A. H₂OB. H₂C. O₂D. 以上都不对3. 化学反应原理中,电离作用最明显的是?A. 酸碱中和反应B. 酸与碱溶液的电离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D. 沉淀反应4. 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物是?A. CuSO₄ + SO₂ + H₂OB. CuSO₄ + H₂SO₄C. CuSO₄ + 2H₂OD. 以上都不对5. 某氧化物化合物可以与酸反应,并且会产生水,该氧化物化合物的通式是?A. MOB. MO₂C. M₂O₃D. M₂O二、填空题1. 某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中,丧失了大量的电子,属于_________作用。

2. 需要外界供电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____________反应。

3. H₂O → H₂ + O₂这个化学反应是一个_________反应。

4. 化学方程式CaCO₃ → CaO + ________ + CO₂中,需要填写的是什么?三、解答题1. 请结合化学原理,解释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

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的原因是其中存在着能够离解成离子的物质。

当电解质溶液中加入电极板时,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电场的作用,正离子会向阴极电极移动,负离子则向阳极电极移动。

这个移动的过程就形成了电流。

所以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

2. 铜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 + H₂SO₄ → CuSO₄ + H₂↑,请写出该反应的原子方程式。

Cu + H₂SO₄ → CuSO₄ + H₂↑Cu + H₂SO₄ → CuSO₄ + H₂O + SO₂↑3.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解释为什么金属腐蚀会放出气体。

金属腐蚀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在金属表面形成了氧化物。

同时,在反应中,金属原子被氧化,释放出的电子转移给了其他物质。

高二化学练习题(附解答)

高二化学练习题(附解答)

高二化学练习题(附解答)储氢纳米碳管的研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用电弧法合成的纳米管伴有大量的杂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有C、CO2、H2SO4、K2Cr2O7、K2SO4、Cr2(SO4)3和H2O七种.(1)已知K2Cr2O7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配平后的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为:3C+2K2Cr2O7+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2)H2SO4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是(填选项序号)CA.氧化性 B.氧化性和酸性 C.酸性 D.还原性和酸性(3)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是(填化学式)C,还原产物是(填化学式)Cr2(SO4)3(4)若反应中电子转移了0.8mol,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解:(1)因几种物质中K2Cr2O7具有氧化性,K2Cr2O7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而C具有还原性,氧化反应为C→CO2,还原反应为K2Cr2O7→Cr2(SO4)3,则反应物为C、H2SO4、K2Cr2O7,生成物为CO2、K2SO4、Cr2(SO4)3和H2O,由电子守恒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配平后的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为3C+2K2Cr2O7+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故答案为:3C+2K2Cr2O7+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2)由氧化还原反应可知,H2SO4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不变,生成硫酸盐,则只表现出酸性,故答案为:C;(3)因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为还原剂,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K2Cr2O7为氧化剂,被还原,对应的还原产物为Cr2(SO4)3,故答案为:C;Cr2(SO4)3;(4)由3C+2K2Cr2O7+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可知,每生成3molCO2时转移的电子为12mol,则电子转移了0.8mol时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其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4.48L.下图中,A到L为常见物质或该物质的水溶液,B在A气体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B、G为中学化学中常见金属单质,I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组成J的元素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F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练习题及答案【篇一】1.(2011锦州模拟)在给定的溶液中,加入对应的一组离子,则该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I-、NH4+、Cl-、NO3-B.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Na+、K+、NO3-、CO32-C.常温下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D.含有溶质为NaHSO4的溶液:K+、SiO32-、NO3-、Al3+答案:B2.(2011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AlO2-+4H+===Al3++2H2OB.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硫化氢气体:2OH-+H2S===S2-+2H2OC.氯化银溶于浓氨水:AgCl+2NH3H2O===[Ag(NH3)2]++Cl -+2H2OD.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Fe3++3H2O===Fe(OH)3↓+3H+答案:C点拨:A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CO3-+H2O===Al(OH)3↓+CO32-;B项硫化氢气体过量,应生成HS-;D项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生成Fe(OH)3胶体。

3.(2011湖北八市联考)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2H2O+CO32-B.向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的氯水3SO32-+Cl2+H2O===SO42-+2Cl-+2HSO3-C.电解KBr溶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D.将Fe2O3固体投入到少量HI溶液中:Fe2O3+6H++6I-===2Fe2++3I2+3H2O答案:B点拨:A项,应以量少的NaHCO3为标准书写,正确形式为HCO3-+Ba2++OH-===BaCO3↓+H2O;C项,阴极应是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e-===H2↑;D项,电荷不守恒。

4.(2012福建三明高三联考)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Fe2+、Na+、SO42-、NO3-B.c(H+)∶c(OH-)=1∶2的水溶液中,Na+、K+、NO3-、ClO-C.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Na+、Ba2+、Cl-、S2-D.加入Al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NH4+、SO42-、Cl-、HCO3-答案:B点拨:酚酞呈红色的溶液中含有OH-,Fe2++2OH-===Fe(OH)2↓,A错误;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H+或OH-,若存在大量H+时,S2-与之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H+或OH-,HCO3-在两种环境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5.(2011四川理综)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有NH4+、Ba2+、Mg2+、H+、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

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mol/L乙溶液中c(H +)>0.1mol/L;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含有Ba2+B.乙溶液含有SO42-C.丙溶液含有Cl-D.丁溶液含有Mg2+答案:D点拨:由②知乙溶液一定为强酸溶液,且0.1molL-1乙电离出的[H+]>0.1molL-1,可得乙为H2SO4;由③知丙溶液中一定存在Cl -,则丁溶液中的阴离子为HCO3-,因为甲能与乙、丙、丁均生成沉淀,则甲为Ba(OH)2,丙为MgCl2,丁为NH4HCO3,可得A、B、C正确。

6.(2011试题调研)常温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I-、Cl-、NO3-、Na+B.0.5molL-1的NaAlO2溶液中:K+、Na+、SO42-、Fe3+C.KwcH+=0.1molL-1的溶液中:Na+、K+、HCO3-、NO3-D.澄清透明溶液中:K+、Cu2+、Na+、Cl-答案:D点拨:选项A中,附加条件说明溶液呈酸性,而在酸性溶液中I -和NO3-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选项B中,Fe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选项C中附加条件说明溶液呈强碱性,HCO3-不能大量存在。

选项D中附加条件是“澄清透明溶液”,“澄清透明”是溶液的特征,不能把“澄清透明溶液”误认为是“无色溶液”。

7.(2011试题调研)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入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K+、Fe2+、SO42-、Cl-B.1molL-1的烧碱溶液中:S2-、SO32-、SO42-、K+C.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Cs+、Ba2+、S2-、Cl -D.含有大量HCO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K+、NH4+、Cl-、Na+答案:C点拨:选项A中,附加条件说明溶液中存在Fe3+,而其不影响该组中其他离子共存;选项B中,S2-、SO3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该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由于S2-的还原性强于I-,故在此溶液中S2-一定不能大量存在;选项D中,附加条件中的大量HCO3-不影响其他离子共存。

8.(2011试题调研)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 D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后有银镜生成该物质一定属于醛类答案:B点拨:A项可能受到Ag+影响生成AgCl沉淀;C项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就是SO2,还可能是其他气体比如氯气;D项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官能团为醛基,而醛基还可能存在于甲酸或甲酸某酯、甲酸盐中。

9.(2011试题调研)对于反应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点拨:①中若KHCO3过量:Ca2++2OH-+2HCO3-===CaCO3↓+CO32-+2H2O若KHCO3不足:Ca2++OH-+HCO3-===CaCO3↓+H2O②中若HCl不足量:SO32-+H+===HSO3-;若过量:SO32-+2H+===H2O+SO2↑④中若Fe不足量:4H++NO3-+Fe===Fe3++NO↑+2H2O若Fe过量:8H++2NO3-+3Fe===3Fe2++NO↑+4H2O10.(2011试题调研)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K+、Cl-、NO3-、S2-②K+、Fe2+、I-、SO42-③Na +、Cl-、NO3-、SO42-④Na+、Ca2+、Cl-、HCO3-⑤K+、Ba2+、Cl-、NO3-A.①③B.③⑤C.③④D.②⑤答案:B点拨:由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为1×10-13molL-1,可能是pH =1的酸,也可能是pH=13的碱,故①②④中这些离子不一定能大量共存,只有③⑤中离子可大量共存。

11.(2011试题调研)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离子方程式评价A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Zn+Ag+===Zn2++Ag正确B将碳酸氢钙溶液加入醋酸中: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错误,碳酸氢钙应写成离子形式C向硫酸铵溶液中加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正确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答案:B点拨:A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Zn+2Ag+===Zn2++2Ag,评价错误;B中Ca(HCO3)2为可溶性强电解质,应拆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HCO3-+CH3COOH―→CH3COO-+CO2↑+H2O,评价正确;C中应同时生成一水合氨,评价错误;D 中氯气先氧化Fe2+,然后再氧化Br-,离子方程式正确,评价错误。

12.(2011试题调研)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K+一定存在B.100mL溶液中含0.01molCO32-C.Cl-可能存在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答案:AC点拨:在解答本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信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

(1)Cl-、CO32-、SO42-均可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沉淀;(2)说明溶液中含有NH4+;(3)说明溶液中含有CO32-和SO42-,从而确定原溶液中一定没有Mg2+和Ba2+。

利用所给数据可知每份溶液中n(NH4+)=0.04mol,n(CO32-)=0.02mol,n(SO42-)=0.01mo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可知K+必然存在。

【篇二】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SO2、SO3都是极性分子B.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答案:A点拨:SO2为角形(或V形)分子,因此SO2为极性分子,SO3为平面分子,SO3为非极性分子,A错误;NH4+中[]+存在N—H配位键,Cu2+与NH3之间以配位键形成,B正确;电负性为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原子晶体的构成微粒为原子,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因此原子晶体的熔点高,硬度大。

2.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答案:C点拨:电子本身的能量越高,就越容易失去、电离能就越小,就在离核越远的区域内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