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编辑)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选修) 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二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二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9fa0ad119e8b8f67c1cb9b2.png)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是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他是“梦长庚星而诞”,死又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
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他——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
李白理解明月。
他的眼睛洞察苍穹,他的思绪在历史的天空飘荡,他知道这轮明月从远古时代就照耀着苍穹,他更知道明月的心中装满了历史感慨。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这轮明月照耀过厮杀的战场、将军的铁衣,可是征战的英,这轮明月曾经看到过汉朝的昭君出塞,只有李白理解它心中的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姥.(mǔ)殷.岩泉(yǐn)漂.白(piāo)刨.床(páo)B.剡.溪(shàn)木屐.(jī)威吓.(xià)呼号.(háo)C.澹澹.(dàn)渌.水(lù)起哄.(hōnɡ)泡.货(pāo)D.恍.然(huǎnɡ)訇.然(hōnɡ)伎俩.(liǎnɡ)拘泥.(nì)解析:A项,“漂”应读piǎo,“刨”应读bào;B项,“吓”应读hè;C项,“哄”应读hònɡ。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解析:C项,“因”,依据。
答案:C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B.①陈陈相因.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D.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沛公安.在解析:A项,“或”,都为副词,或许。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评1 (新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评1 (新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8c0be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8.png)
第一单元测评(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日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作封建教化的工具。
②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消遣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患病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当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③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作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④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毁灭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予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方或示意,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由,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00ca9cf2a1c7aa00b52acbf6.png)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传世雷达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古典名著一直流传不衰,而现在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花了好大气力,流传却很困难,多则一两年,少则一两个月,就再也不大为人提起了?还有人进一步追问:从小说艺术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小说的技术手段,比起中世纪来不知丰富了多少,高明了多少,可为什么在赢得读者和流传程度上,现今的作品反而赶不上古典名著呢?初看这问题,似乎问得有点傻,不值一提,但真要把它说清楚,还不那么容易。
我想了想,觉得这问题与今天的写作并非毫无关系,一些名著的传世其实是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的。
若从漫长的历史时空来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但文学的历史终究不是进化的历史,而是变化的历史。
从古及今,文章变化万万千,各擅其妙,难分高下。
故而,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硬要互相攀比是不明智的。
古典名著再传世,也取代不了当代小说的需要和位置。
当代正在发展中,谁能说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就一定不传世呢?不过,现今的学者一般认为,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生活故事化阶段、人物性格化阶段和人物内心审美化阶段。
这大致是不错的。
可这并不意味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扬弃,后者一定高于前者。
故事化也好,性格化也好,心灵审美化也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或发挥各自优势,或三管齐下,或一管独胜,没有必要过分地抑此扬彼。
读者的层面甚复杂,需要也极多样,几乎任何一种审美形态的东西,都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它的对应。
就说《水浒传》吧,它传世的一个重要秘密,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民间性,那些英雄的传奇故事早就在老百姓口头上传递着,连呼保义、玉麒麟之类的诨号,也早已有之。
它的人物、故事、价值立场,已跟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焊接在一起,化为血肉,无法拆解了。
它不传世谁传世?今天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编都编不出来的传说和事迹,我们的作者不也可以利用它们重起楼阁,精深加工,从民间土壤上建起大厦吗?弄得好,虽未必传世,却也能赏心悦目。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4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4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190030cc7931b765ce1584.png)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4单元综合测试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玉簟.(diàn)神妪.(yù)阡.陌(xiān)霰.雪(xiàn)B.栖.隐(qī)地坼.(chì)羁.旅(jī)渔樵.(jiāo)C.国殇.(shāng)剽.掠(piāo)子嗣.(sì)怙.恶(gǔ)D.桎梏.(gù)佝偻.(lóu)垣.墙(yuán)修葺.(qì)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乾.坤(qián)商榷.(què)扁.舟(biǎn)渌.水(lǜ)B.垆.边(lú)箜.篌(kōng)垓.下(gāi)鼎铛.(chēng)C.暴.霜露(bào)伶.官(líng)千乘.(chéng)皓.腕(hào)D.戎.马(róng)霁.寒宵(qí)缦.立(màn)欢谑.(nüè)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伶俜.(pīng)锱铢.(zhū)悄.(qiǎo)然殚.(dàn)精竭虑B.荫.(yīn)庇俳.优(pái)顷.(qǐng)刻动辄得咎.(jiù)C.葳蕤.(ruí)肇.(zhào)事愆.(yán)期命运多蹇.(jiǎn)D.渐.(jiān)染霓.(ní)裳日晷.(g uǐ)惘.(wǎng)然若失4.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5.下列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B.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躇不敢言。
C.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答案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87391deff9aef8941e06ce.png)
模块综合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产生了经典,而且产生了丰富的经典类型,各经典类型之间并不都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有的还互有交叉。
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努力还原这种类型形态上的固有丰富性。
“六艺”本身虽然主要并不被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但在正统的文学观念看来,所有的文学作品却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它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
因此,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确定无疑的“大经典”地位,其他与之相比只能是“小经典”。
就文学经典来说,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秦汉文是大经典,《过秦论》则是秦汉文中的小经典。
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
先秦人虽然未必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的文学经典,但对《诗经》等典籍显然极为熟悉,其成为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
汉代人的文学经典是诗骚赋,司马相如的赋尤被推崇。
六朝人的文学经典除诗赋外,更开始了一个骈体文的繁盛时代。
到了宋代,随着承续韩柳的欧苏王曾等的古文影响日益扩大,一些古文经典的地位也逐渐得到确认和凸显。
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科目也产生了策论、经义等供举子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文。
有的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更长时间段的检验,如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一直到今天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反之,也有不少经典及身而亡,如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原先八股文的经典很快被人遗忘。
时代经典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文体经典。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重点之一,每一代都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三单元+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三单元+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69ad296c175f0e7dd13719.png)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
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
宋代刘攽《中山诗话》记载:“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莫能对。
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
’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
如云:‘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
北齐卢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铜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
”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千”也就是“斗直三百”。
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誉。
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
如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崔国辅“与酤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
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附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37779ef111f18582d05a32.png)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附答案)诗歌部分第一单元一、白居易《长恨歌》1.《长恨歌》中“(),()。
(),()。
”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
二、屈原《湘夫人》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
”两句诗。
3.“(),()。
”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
”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
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是:(),()。
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
”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二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二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0c61670c850ad02de8041a4.png)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王维的“名大家”①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②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
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
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
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
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
“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
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③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
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因为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
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卷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ff3d57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5.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卷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必须以共利双赢为基础,否则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就无法实现,即使暂时实现也很难持久;正如宋代耿延年在总结信州铅山铜场兴衰的原因时指出:“惟务与民共利,经久可行;不欲专利于官,而有害于民;不欲取办一时,而贻患于后;”入中也是如此;官府依据入中法招募商人入纳粮草于规定的沿边地点,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他处领取现钱或金银、盐、茶、香药等,“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宋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商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谓之买扑;宋代在买扑承包经营中,官府所定竞标价必须适中,即一方面竞标者以这一竞标价承包后,通过经营可以获取承包利润;另一方面,官府作为招标者,以这一竞标价转让经营权后可以尽可能地获取最大化的财政收入;这就是“承扑者无破败之患,而官入之利,有常而无失也”;换言之,竞标价不能太高,否则竞标承包者就很有可能不赢利,甚至亏损;另一方面,如竞标价太低,官府作为招标者无法从转让经营权中获得财政收益,同样,这种买扑承包也没必要存在;宋代的入中法能较长久地实行一段时期,其基础也是官商双方共利双赢;如有一方不能从中获得好处,就会中止双方的平等自愿合作;入中法中政府得到的好处甚多,既可通过卖茶获利,更重要的是又可通过商人解决沿边军需供给难题;而对于商人来说,则可获得较丰厚的商业利润;相反,入中法的失败,其关键原因就是大量茶引无法兑现茶叶而贬值,使商人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商人只好退出入中法,中止与政府的合作;正如文彦博指出的:“非茶法弊,盖昔年用兵西北,调边食急,用茶偿之,其数既多,茶不售则所在委积,故虚钱多而坏法也;”宋初以来的矿冶业,不问冶户冶炼的多寡,必须按照国家硬性规定的矿税课额缴纳;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难以探明矿藏量,如果实行课额制,很难准确保持官府与坑户、冶户之间共利双赢的合作平衡点,使双方的平等合作关系失去坚实的基础;到王安石变法期间,与召募制相结合的分成制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二八抽分制;如绍兴七年,朝廷同意“金银坑场并依熙丰法召百姓采取,自备物料烹炼,十分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许坑户自便货卖”,使官府与坑户、冶户的共利双赢找到了一个“经久可行”的平衡点;尤其对于后者来说,避免了因生产不足但课额不减而引起的折业代赔的弊端,坑户、冶户的再生产获得了一定的保证;宋代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确立官民平等自愿合作关系时,重视以共利双赢为基础;如在出让坑冶坊场经营权时,注意根据各州买扑坊场历届课利的增减情况,酌中确定一个课利钱数额,作为本届承包的最低价;南宋政府出卖、出租官田宅时,要求立价“量度适中估价,务要公当,不致亏损公私”,并严防官吏在估产立价中营私舞弊;摘自方宝璋略论宋代政府经济管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用兵西北,商人到沿边地点入纳粮草换取茶引,但手中持有的大量茶引因无法兑现茶叶而贬值,使商人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这是入中法失败的关键原因;B.在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买扑承包中,如果官府竞标价定得低,承扑者在经营过程中就不会有亏损破产的担忧;C.王安石变法期间,实行分成制,允许坑户依法采矿、冶户自备物料冶炼,官府只抽取二分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矿业的再生产;D.宋代的二八抽分制与召募制相结合,确保了官府与坑户、冶户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也重新找到了共利双赢“经久可行”的平衡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只有共利双赢,才有可能实现并维持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在总结铜场兴衰原因时,耿延年也指出了这一点;B.在买扑承包经营中,宋政府想要最大限度地获取财政收益,做到“有常而无失”,就必须在转让经营权招标时确定适中的竞标价;C.宋朝初期,政府主要考虑国家的财政收益,硬性规定缴纳矿税课额,很难保持官府和坑户、冶户之间共利双赢的合作平衡点;D.为了严防官吏因营私舞弊而致公私双方的利益受损,南宋政府在进行出卖、出租官田宅等经济活动时,要求估价适中,立价公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推行入中法,政府收获甚多;政府发放钞引让商人兑换茶叶,从中获利;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商人之力,解决边境军需供给难题;B.入中法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顺利实行,是以官商共利双赢为基础;对商人而言,能够有利可图,自然不会退出入中法,中止与政府的合作;C.二八抽分制是宋政府与矿冶业主之间的利润分成制度,它最大的优点是在课额不减的情况下,避免了因生产不足而引起的折业代赔的弊端;D.在出让坑冶坊场经营权、核计应征数额时,宋政府重视承包商的利益,根据各州历届买扑坊场课利的增减情况,酌定了一个适中的承包价;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柴克宏,父再用,事吴有功,至德胜军节度使...;克宏以父任为郎将,尝为宣州巡检使;初至,城堑皆湮圮不治,吏云自田、王茂章、李遇相继叛,无敢为守备者;克宏嘻笑曰:“岂有是哉”大加营缮;后吴越兵至,赖以得全;积迁..泗州刺史,罢归为龙武军都虞候;好施予,不事产业,故家常穷空;然性豪举,博弈纵酒,自若也;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常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以故不迁;久之,出.为抚州刺史;时淮南交兵,吴越伺间来寇,克宏乃请效死行阵;元宗嘉之,授右卫将军,遣与右卫将军、袁州刺史陆孟俊同救常州;精兵悉在江北,克宏所将财羸卒数千,枢密副使李征古给戈甲皆朽钝;克宏言于征古曰:“卒已非素练,得器械坚利,犹可用,奈何所给乃此等”征古嫚骂之,见者皆忿;克宏知征古狂生,不足与较是非,怡然不少动;至润州,征古终不快,白召克宏归,以神武卫统军朱匡业代之;燕王弘冀独以为克宏可任,卒遣行;克宏帅师至常州,征古犹遣使趣其归;克宏曰:“吾计日破寇,尔何为者,必奸人也”命斩之;使者曰:“受李枢密命来;”克宏曰:“李枢密来,吾亦斩之”遂斩使者以狥;然后勒兵进,大破吴越兵于常州,斩万级,获其将数十人;自保大来,边事大起,克敌之功,莫先克宏者;拜奉化军节度使;复上疏请援寿春,行至泰兴,发疡,数日卒,国人莫不痛惜;谥.威烈;或云初克宏母自表其子可为将,征古抑之;母又言克宏有父风,苟不胜任,分甘孥戮,元宗始用焉;及征古诛死,诏暴其罪,亦以折辱克宏为言云;选自陆游南唐书,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元宗自谓唐后/ 规取中原/ 复旧业/ 群臣多为/ 大言以迎合主意/ 克宏独未常一语/ 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B.时元宗自谓唐后/ 规取中原/ 复旧业/ 群臣多为大言/ 以迎合主意/ 克宏独未常一语及军旅/ 人亦不以为知兵C.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 复旧业/ 群臣多为/ 大言以迎合主意/ 克宏独未常一语/ 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D.时元宗自谓唐后/ 规取中原/ 复旧业/ 群臣多为大言/ 以迎合主意/ 克宏独未常一语/ 及军旅/ 人亦不以为知兵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官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将此官职命名为“节度使”;B.迁,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积”是多次的意思;“积迁”就是多次升迁官职的意思;C.出,在这里是指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一般含有被贬谪的意思;D.谥,指谥号,谥号是人死之后由朝廷按照他一生的功德或行迹而赐予的用于书写主牌的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柴克宏忠于职守;他在担任宣州巡检使时,大力修缮被破坏的城池,使全城在吴越敌军到来之时得以保全;B.柴克宏本性豪放;他在回乡担任龙武军都虞候时,乐善好施而不治理产业,以致家徒四壁,但他喝酒下棋,依然如故;C.柴克宏爱国、不怕牺牲;他担任抚州刺史时,淮南正在战乱,他主动请命,赴战场杀敌,朝廷命其与陆孟俊共赴常州;D.柴克宏军事才能出众;他在常州大败吴越敌军;在边界战争中所立战功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战死疆场后,谥号为威烈;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精兵悉在江北,克宏所将财羸卒数千,枢密副使李征古给戈甲皆朽钝;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或云初克宏母自表其子可为将,征古抑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8~9题;橘柚垂华实无名氏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闻君好我甘,窃自独雕饰;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8.“窃自独雕饰”一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9.诗中的橘柚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欧阳修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说,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也正是我们常说的“玩物丧志”;2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夸张的笔墨渲染出气势磅礴、瑰奇壮丽的边塞冬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选考题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双红绣鞋夏阳我是一双红绣鞋;六十年前的一个春夜,油灯将尽未尽时,我的主人——一个待嫁的苗女,把那根红丝线在指间一绕,打了个结,放在唇齿间轻轻一咬,算是完成了对我最后一针的刺绣;她取出另一只绣好的鞋,将我的左右脚合在一起;油灯下,我搁浅在桌面上,像两只小红船,两朵百合在我身上绽放如春;待嫁的苗女,托着香腮凝视着我,她的脸上,悄然漫上了一层红晕;这时,灯碗里的油干了,火苗微微地颤了两下,灭了,①一缕青烟在月色里袅袅升腾;待嫁的苗女一把将我拥入怀里,大睁着眼睛躺在床上;……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偶尔,黑暗中发出几声“哧哧”的笑,搅得一团月光在窗外探头探脑,窃窃私语;那个春天,她出嫁,我随她来到了夫家;她一身盛装,在众人的簇拥下,绣裙簪珠,衣华钗明,冠上的饰品,佩戴的银器,丁零零作响;随着她轻移莲步,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我的身上,禁不住啧啧称奇;我镶着金丝边的红鞋面上,两朵百合在阳光下怒放,晃动着炫目的光泽;我知道,今天是她的嫁日,也是我的节日,我们一生,只为这一天;三天后,我被放进了箱子的最底层;在她合上箱盖时,我读到了她的目光,那目光里,盛开着恋恋不舍的甜蜜;我在黑暗里一躺就是六十年;即使被压在箱底,时光的灰尘依然抚摸着我的身体;六十年后,当我重见天日时,我所见到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陌生的街景,陌生的游客,陌生的熙熙攘攘,还有陌生的各地方言在街头汹涌;这一切,让我有些惶恐;我的主人已经老了,岁月把她雕刻成一个枯瘦干瘪的老妪;我被悬挂在街边的墙上等待出售;而她,在懒洋洋的阳光下,靠着墙打盹儿;时光,在这个午后停顿了;一个衣着时尚的漂亮女子,在我主人面前停下脚步,注视着我,久久地,不肯离去;最后,女子推了推我的主人,问:阿婆,这个,卖吗我的主人将醒未醒,点了点头;随即,瞥了那女子一眼,顿时惊呆了;她慌里慌张地站起来,盯着那女子,好一会儿,说:你……试试……合脚不当女子把我穿在脚上,显得是那么的熨帖,不大不小,不胖不瘦,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就像是天生为她做的一样;她让我在半个多世纪后,掸去岁月的尘埃,重新焕发出生机;这女子站在古老的青石板街上,眼睛微微地眯着,来回转动身体,细细地打量我,任凭②融融的阳光扑簌簌地跌落在她身上,跌落出一种久违的香气,让嘈杂的大街顿时变得安静;她的美丽与娴静,让时光倒转,一如六十年前的那个春天;我的主人呆呆地望着她,像面对从前那个待嫁的自己一样手足无措;女子问:阿婆,我想买一双,多少钱我的主人摇了摇头,一头银发在阳光下晃着,说:不要钱,送给你;女子怔了一下,说:那不行,怎么好意思收你这么贵重的东西我的主人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豁着没牙的嘴笑了,说:我只送该送的人;我的新主人叫麦苗;我跟随麦苗一路车马劳顿,来到一个叫深圳的地方,来到一栋豪华的孤零零的别墅;这里,是我的新家;一个午夜,③窗外华灯璀璨,灯火未眠;麦苗没有开灯,抱着双膝坐在地板上哭泣;我躺在她身后的席梦思床上,默默地注视着她;我的旁边,是一袭白色的婚纱,还有一双镶着红宝石的高跟鞋,它们在窗外霓虹灯的折射下,闪着高贵的光芒;我和它们相比,像一对丑小鸭,滑稽丑陋;麦苗哭得很伤心,如水的月光洒落在她的半边脸上,泪眼蒙眬;她把我贴在脸上,摩挲了很久,最后把我的左脚小心地包好,搁进了衣柜的最底层,另一只——我的右脚,被放进了一个准备邮寄远方的包裹箱里,还塞了一张纸条;在麦苗即将合上盖子的一刹那,一颗带着她体温的泪珠掉落下来,菊花般洇在我的身上;那一刻,我体味到了她对我的眷恋,是如此的深情;我重新回到黑暗的世界里;相伴六十年后,两只鞋骨肉分离,天各一方;我倍感孤独;我无法预知我的左脚和右脚是否还有团聚的那一天;那张纸条上写着:贵哥,你就当我死了吧;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红绣鞋“搁浅在桌面上,像两只小红船,两朵百合在我身上绽放如春”,这些描写,目的是生动地表现红绣鞋的美丽、精致;B.苗女“几声‘哧哧’”的笑,搅得一团月光在窗外探头探脑,窃窃私语”,这里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巧妙结合,巧妙表现了人物心理;C.衰老的苗女愿将红绣鞋无偿赠送给麦苗,不仅因为麦苗穿上熨帖合适,更重要的是麦苗像当年的自己,她想送给麦苗一份祝福;D.小说结尾交代纸条上写的内容——“贵哥,你就当我死了吧”,暗示了麦苗与爱人两地分居的情况,与她对婚姻生活的强烈不满;E.这篇小说借“一双绣花鞋”的“眼睛”描写了两个时代、两个地域、两个人物的爱情故事,讴歌了苗女与麦苗坚贞纯洁的爱情理念;2三个画线处的景物描写分别写出人物怎样的心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苗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以“一双红绣鞋”为叙述对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张纯如:一个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你们不会希望,个人,在她的余生,如行尸走肉般活着……之所以这么做,因为我太软弱,无法承受未来那些痛苦……我知道,我的所作所为,会把这种痛苦的一部分加于他人;尤其是那些最爱我的人;请原谅我,因为我无法原谅自己;”这是她的遗言;这位着名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于2004年11月9日决绝地在美国加州盖洛斯自己的车内吞枪自杀,结束了她年仅37岁的风华生命;性格文静的张纯如,从小就喜欢写作,喜欢这种自由表达的方式;在她看来,真正的作家不是玩文字游戏,而要通过文字来传达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和感情;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1994年12月,当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而且在所有的英文非小说类书籍里,居然没有一本提及这段本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对于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着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南京暴行出版后,她对美国读者的热情反应也感到意外,她说,“这本书虽然重要,但我以为只会得到图书馆的垂青;”但纯如也相信,真相是不可毁灭的,大家要同心协力,以确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记;1997年,她出版南京大屠杀一书,讲述了二战期间,在中国南京,平民被日本士兵屠杀的惨烈景象;这本书在1998年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那一年,她29岁,是第一个如此年轻就获此荣耀的华裔作家;而且,她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为那些边缘群体发出声音;在她2003年出版的美国华人一书的序言中,她表示,她有职责去驳斥美国新闻报道里对中国人的成见,她要让别人看到真实的、三教九流的美籍华人的生活,看到那些修筑铁路的华工后代,大字不识的工厂工人,白人夫妇收养的小女孩等等;仔细观察,她所秉奉的态度的差别,并非是出自国家;她也替美国人说话,譬如那些二战期间,在菲律宾被日本俘虏的老兵;他们大都来自美国中西部,在被俘后,曾度过一段地狱般的时光;在他们找到张纯如,希望她来写他们的故事后,她觉得自己无法拒绝;她对被侮辱的、被损害的、被遗忘的,有着特别的敏感;她有着很东方式的“侠肝义胆”,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然而,如此一个侠义女子最终选择自杀,让很多人大惑不解;有人说,她自杀的直接原因是她在被诊治为抑郁症后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导致了她的很多幻觉和自杀倾向;也有人说,对人类的绝望是纯如自杀的主要原因;读过她的书,许多读者都会对人类的兽性和仇恨,产生愤怒与绝望;而她是在长期忍受这种愤怒而绝望的煎熬,她的忧郁症也许早已埋下了根苗;为推广美国华人,张纯如穿梭北美大陆,密集参加签售活动,签售结束后她的母亲张盈盈发现一向风风火火的女儿忽然变得心事重重、闷闷不乐;一次,她向母亲讲述了旅行中的一幕:有个人演讲后走过来,用充满威胁的口气对我说,如果你加入我们组织的话或许可以安全些,我大吃一惊,不知道如何回答他,立刻走开了;她的父母曾回忆:“她以前从来没有自杀的念头,但后来医生说她患了忧郁症;……”两位老人清楚地记得纯如最喜欢的座右铭是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的名言:忘记历史的人将重蹈历史覆辙;“只有吸取历史教训,才能有未来的和平,”张盈盈说,“中国人要像犹太人一样,让全世界记住这段历史;”纯如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要求家人记住她生病前的样子,她说:“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她的遗体葬在加州洛斯盖多圣安东尼牧场的天堂之门公墓,墓碑上写有这样的话:“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家,人权斗士;”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尽管每一个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但在英文非小说类书籍里,竟没有一本提及南京大屠杀,这让张纯如震惊;B.29岁的张纯如凭借南京大屠杀一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作者的宝座,她成为第一个获此荣耀的华裔作家;C.张纯如敢于揭示美籍华人三教九流的真实生活,虽在旅行中被无辜威胁,但她毫不在意,仍然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D.任何坚强的人都有脆弱的时候,张纯如这个“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的人自己结束了生命;E.本文多次引用张纯如的典型语言,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可读性;2文章为什么以张纯如的遗言开篇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为什么说张纯如是“一个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一个侠义女子最终选择自杀,让很多人大惑不解;有人认为缘于忧郁症,也有人认为缘于对人类的绝望;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是完全可能的;②街边摊上,摆着许多有关手相、算命方面的书籍,里面的内容大都是些不经..之谈..;③安于现状是我们的普遍弱点,在微小甜蜜的小屋中将自己的创造天赋束之..高阁..的人实在难以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④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如果自己一点资料也不找,反而五十步笑百步......,指责队友们的资料不够充分,怎么好意思呢;⑤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也损害了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⑥全国各地有关水价上涨的新闻早已在坊间传得沸反盈天....,这一关涉民生的水价问题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A.②④⑤B.①⑤⑥C.①③④D.②③⑤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2015年10月15日,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期间,国际出版商协会吸引中国等国家成为会员,这标志着中国出版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广泛获得国际出版界的认同;B.90后杨磊成为将中国日化带上世界媒体的第一人;他设计了小巨蛋牙膏,以创意圆蛋外型、泵头式按压的指尖革命和倡导的极简生活哲学,被誉为牙膏界的潮牌和第一创新品牌;C.目前对于国内雾霾情况的调查显示,燃煤、重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和扬尘是造成雾霾的四项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突发性的雾霾成因,如秋收后大量焚烧秸秆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322c7ecc22bcd127ff0ccc.png)
号位座封密号场不考订装号证考准只卷名姓此级班2018-2019学年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训练卷语文(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据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地点。
2 .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署名笔挺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地区内。
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12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访谈贵宾:杨庆祥(议论家、学者、诗人)凤凰文化: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观点的?杨庆祥:第一,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批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并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波及到伤痕的问题。
这些作品中包含长辈作家余华的《第七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含大批青年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责备界或许说整个文化界并无对这类偏向做出一个特别正确的判断。
不过从特别简单的社会学角度——比方70 后、 80 后等等——来区分的。
我恰好以为中国当下所谓的“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 90后、0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对整此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痕或阵痛。
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心理构造和感情构造,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的诉求。
我感觉这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历史语境,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凤凰文化:既然今日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
伤痕文学有特别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寿的文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伤痕》,此刻看起来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
那么属于“新伤痕文学”范围的文学作品,也会拥有相像的限制或许说遗憾吗?杨庆祥:八十年月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限制,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这就致使了它变为一个特别短暂的潮流。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带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d9e3ff0029bd64783e2c6d.png)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9(带答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一、选择判断(30分)1.对<蜀相》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开创,“济”扶助。
[来源:]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3.对《登岳阳楼》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4.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
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来源:]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5.下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741ca80e49649b6649d74772.png)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综合检测一、基础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公仆./前仆.后继折.腾/百折.不挠着.重/不着.边际B.揪.心/啾.唧纰.漏/脱坯.奴颜婢.膝/刚愎.自用C.碣.石/竭.诚地壳./甲壳.间.不容发/黑白相间.D.沤.肥/呕.心沥血拮.据/佶.屈聱牙框.架/匡.国济民解析:选D。
ú/pū,zhē/zhé,zhuó;B jiū,pī,bì;é,qiào,jiān/jiàn;D.òu/ǒu,jié/jí,kuànɡ/kuā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切磋思辩蕴涵佶屈聱牙B.凝冻联袂鄙夷截然不同C.融和蹉跎参与杉杉有礼D.糟踏揣测犷悍水泄不通解析:选B。
A.辩—辨;C.杉杉—彬彬;D.塌—蹋。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利用正确的一项是( )A.香烟中究竟添加了什么成份,这些成份凭什么要添加,添加了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近来成了控烟人士质疑的核心。
B.农业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应大力推动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这是我国科教兴农的重要战略举措;他同时表示,中国在转基因管理方面“是超级严格的”。
C.与其他养殖业相较,养蜂业具有独特优势:无需占用耕地,无需大量劳动力,无需浇灌及消耗饲料,因此深受群众欢迎。
D.近日,来自海内外的“辛词”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带湖山庄举行的《辛弃疾诗词研讨会》,大家高谈弘论,山庄内外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气息。
解析:选B。
A.属于持续问,前两个逗号都应改成问号。
C.最后一个逗号改成句号。
因为“因此深受群众欢迎”不属于冒号后解释的内容。
D.书名号改成双引号,因为这是研讨会而不是作品。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利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下很多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兴,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
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试卷(选修 附答案 共10页)
![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试卷(选修 附答案 共10页)](https://img.taocdn.com/s3/m/1de20451f5335a8103d22001.png)
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试卷(选修附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迤.(yǐ)逦玉簟.(diàn)肯綮.(qìng)鼎铛.(dāng)玉石B 欢谑.(xuè)扁.(piān)舟衣袂.(mèi)钟鼓馔.(zhuàn)玉C 荠.(jì)麦霰.(sàn)雪嫔.(bín)妃直栏横槛.(jiàn)D 扃.(jiōng)牖木屐.(jī)锱.(zhī)铢呱呱.(guā)而泣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留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渡,鱼龙潜跃水成纹。
B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颠。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C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 殆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晏,鸡栖于庭。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陈鸿的《长恨歌传》中说他的创作意图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B 这首诗通篇写“忧”,却未明言。
请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政治态度,说说诗人为什么而忧?C 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只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有比这更惬意的消遣吗?D 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
孟浩然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就是真实写照。
4.下面四组诗句分别属于四种景与情的交融情况,请选出对应正确的一组①以哀景写哀②以哀景写乐③以乐景写乐④以乐景写哀△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江汉》)△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贾至《春思》)△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14b7c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a.png)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习题答案篇一: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作业参考答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作业参考答案第一单元长恨歌一、1.A(B.“簟”读diàn,C.“嵬”读w?i,D.“衾”读qīn。
) 2.D(“春霄苦短”应为“春宵苦短”。
)二、1.C2.选取的意象主要有长夜中的宫殿飞萤、难眠中的孤灯只影、缓慢的钟鼓之声、远方的耿耿星河。
这些意象烘托出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气氛,表现了唐玄宗凄凉悲苦的环境中彻夜不眠的情景,映衬出他对杨贵妃痛苦的思念。
三、1.诗歌开篇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原因,又对全诗起统领作用。
本诗先叙述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接着,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马嵬坡的生离死别;最后,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到杨贵妃,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唐玄宗迷恋女色,是导致误国殃民的根源,也使他们的爱情成为一场悲剧。
2.提示:本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说法,如“爱情说”、“讽喻说”、“多主题说”等,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分析。
分析时注意结合全篇内容。
四、1.“乱”字用得最妙。
本来肥胖的安禄山为了讨得唐玄宗的欢心,却舞疾如风,胡乱情形自可想见,因而也就有了宫人的拍节大乱,此外,“乱”还暗示着作舞的背后隐藏着他的叛乱野心,一石三鸟,言简意丰。
2.“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通过歌舞、楼殿、明月写景象之盛,表现唐玄宗沉迷享乐的情绪。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写山寂人少、旌旗无光日色暗淡,表现唐玄宗悲哀凄苦的心境。
再一次印证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
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一、1.C(A.“谐”读xi?,B.“萃”读cuì,D.“馨”读xīn。
)2.B(应为“塞上长城”)3.A(B“气吞山河”与“牺牲精神”、“ 万死不辞”与“英雄气概”搭配错位,应改为“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
高中语文 专题01 长恨歌试题(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专题01 长恨歌试题(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86ae8034240c844768eaeeb6.png)
专题01 长恨歌1.关于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号、。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贡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2.创作背景本诗取材于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
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如何?”在王质夫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两者相辅相成,流传后世。
3.给加点字注音:回眸.() 骊.宫( )鼙.鼓()马嵬.坡()临邛.()绰.约()玉扃.()迤逦..()仙袂.() 凝睇.() 钗擘.()4.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准确理解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御宇..多年求不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姊妹弟兄皆列土..光彩生门户..,可怜不见玉颜空死处...云髻半偏新睡觉..雪肤花貌参差..是1.乐天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秦中吟》《新乐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2b5dbf5fbfc77da369b13b.png)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题及参考答案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遭遇短暂的冷遇和漠视之后,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高二语文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3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3单元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21902203d8ce2f006623cc.png)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3单元测试题【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代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管理宁欣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由唐到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
据估测,长安城城内人口数量约为百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唐初,长安等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类需求日益增长:一是方兴未艾的建筑业所需劳动力,二是日益繁盛的商业、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所需从业人员。
从而吸纳了一批批外来劳动力的到来。
唐中期,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推行,大量人口溢出户籍,流寓异乡。
这些人口就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可以提供更多生存空间的城市中,且主要是以京城长安和洛阳为主的大城市。
虽然史书上对与建筑业有关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如《太平广记》中记载的大商人窦乂,从事了多种经营,所雇佣的人中有长安坊市内的少年、“日佣人”等,遗憾的是建筑工人的来源没有记载。
显然,应该有专门的建筑行业的工匠和民夫才能营造颇有规模的“窦家店”。
京城不仅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所得回报也比从事农业生产更高。
唐后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繁荣,长安城的餐饮业、旅店业、小商品销售业、雇佣服务业、运输业、租赁业等日益繁盛。
这些行业起点低,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大,容易生存,大量外来人口充溢着这些行业。
还有很多流动的艺人和民间表演团体活跃在京城的开阔场地。
这些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承担了都城建设的重要任务,活跃了长安的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商业和服务业的需求,解决了随着城市发展居民日益增长和拓展的日常需求,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饮食、人力、公共卫生、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这一时期,为城市日常生活所需求的行业不仅从业人员不断增加,还逐渐向规模经营、专业化方向发展。
据《唐国史补》记载,长安城东西两市的餐饮业就很发达,三五百人的礼席,“立待可办”;唐朝前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流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城市生活的需要,官府对农民和工匠居住地和户口限制的松弛,长安外来人口的涌入更多是出于主动行为。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考卷(有答案)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考卷(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e7db1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7.png)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考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位诗人被尊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A. 屈原B. 宋玉C. 荀子D. 韩非子A. 《谏太宗十思疏》B. 《醉翁亭记》C. 《岳阳楼记》D. 《出师表》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哪首诗?A. 《诗经·关雎》B. 《诗经·蒹葭》C. 《诗经·桃夭》D. 《诗经·鹤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 《庄子》是一部纯粹的哲学著作,不含诗歌内容。
(×)3.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七言绝句。
(×)4.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5. “建安七子”中包括曹操、曹植、曹丕。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使至塞上》。
3. 《论语》是记录我国古代思想家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4. 唐代诗人杜甫被尊称为“______”,其代表作有《春望》、《登高》等。
5. 《庄子》中“逍遥游”一篇主要讲述了______追求自由、超脱物欲的故事。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诗经》的艺术特色。
2. 请列举唐代三位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3. 简述《论语》中的“仁”的含义。
4. 请简要分析《离骚》中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
5. 请举例说明古代散文中的修辞手法。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赋、比、兴”中的一种手法,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2. 请以《论语》中一则名言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3.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首唐代诗歌的意境。
4. 请从《庄子》中选取一个寓言故事,阐述其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选修)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迤.(yǐ)逦玉簟.(diàn)肯綮.(qìng)鼎铛.(dāng)玉石B 欢谑.(xuè)扁.(piān)舟衣袂.(mèi)钟鼓馔.(zhuàn)玉C 荠.(jì)麦霰.(sàn)雪嫔.(bín)妃直栏横槛.(jiàn)D 扃.(jiōng)牖木屐.(jī)锱.(zhī)铢呱呱.(guā)而泣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留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渡,鱼龙潜跃水成纹。
B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颠。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C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 殆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晏,鸡栖于庭。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陈鸿的《长恨歌传》中说他的创作意图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B 这首诗通篇写“忧”,却未明言。
请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政治态度,说说诗人为什么而忧?C 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只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有比这更惬意的消遣吗?D 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
孟浩然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就是真实写照。
4.下面四组诗句分别属于四种景与情的交融情况,请选出对应正确的一组①以哀景写哀②以哀景写乐③以乐景写乐④以乐景写哀△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江汉》)△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贾至《春思》)△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A ②①③④B ①③②④C ②④①③D ②④③①5.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和其他各句差别最大的一项是A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庄子《庖丁解牛》)B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杜牧《阿房宫赋》)C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D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归有光《项脊轩志》)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简说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和形式家训,又称家教、家诫、家规、家仪、家范、家约、庭训、内训等,是封建帝王及士大夫阶层教育后代如何立身处世的道德读本。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蕴藏着强制性、约束性和训诫性等特点。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家训文化不仅体现了文化传承关系,更直观地反映了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对传统美德的认同、阐释和深化,体现出了很高的哲学伦理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我国古代家训肇端久远,从产生于殷周之际的《周易•家人卦》中,可窥见上古家训之一斑。
后来历代虽然都有家训产生,但大多只是从某一侧面对子孙加以训诫。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问世后,古代家训才系统起来,所以历史上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说。
我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凡人生中所能经历的一些经验教训,在历代家训中几乎都有论述。
概括地说有两个方面,即居家和处世。
居家主要是教育家人孝悌、勤俭和读书等。
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历代家训中,孝悌被看作是人伦大节,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勤俭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美德,如“勤与俭,治生之道也。
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
历代家训还十分注重教育子女读书做人,大多数家训都认为教孩子读书,不仅是为了寻求上达之路,更是要子弟们读书做有德行的人。
如曾国藩就要儿子读书,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处世就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追求、行为以及与人相处,古人讲求的立志、择友和忍让等处世之道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人生于世间,首先要有一个志向。
如明代姚舜牧的《药言》中说:“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如何可以任得事?老当益壮,贫且益坚,是立志之说也。
”古人认为朋友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朋友对一个人走什么路、成什么人至关重要。
如“友为五伦之一,慎于择交,惧其损也。
道吾过者是吾师,夸吾好者是吾贼”。
然而,也并不是对人一味采取拒绝的态度,只要对方不是卑鄙小人,还是可以与之交往的。
如明代温以介《温氏母训》中说:“汝与朋友相与,只取其长,弗计其短。
”历代家训的内容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但在写作形式上大致分为五种。
最主要的一种是引用儒家经典,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子孙进行教育,《颜氏家训》是这类家训的代表。
第二种是不作理论上的论证,不进行陈述铺染,而是直接定出家规条款,让家人共同遵守,这类家训的代表是元代郑涛的《旌义编》。
第三种是利用书信的形式,经常对子孙进行教育,久而集成册子,这种形式的家训以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家训》为代表。
第四种是陈述家主以及祖先的经历,使子孙感悟人生的艰难,启发子孙懂得处世居家的道理,清代谭献的《复堂谕子书》是这类家训的代表。
第五种是用诗歌、格言、警句等形式对子孙进行训诫,清代金子升的《金氏家训》是这种家训的代表。
历代家训中所反映的内容,尤其是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责己处人的心得,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当然,古代家训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消极思想,这是我们应该加以扬弃的。
6.下列关于“家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训的名称很多,如家教、家规、家仪等,家训是封建帝王及士大夫阶层教育后代如何立身处世的道德读本。
B、家训是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和训诫性等特点,古代家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最早的家训是产生于殷周之际的《周易•家人卦》,但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问世后,古代家训才系统起来,故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说法。
D、古代家训文化不仅体现了文化传承关系,也反映了不同朝代、不同阶层对美德的认同、阐释等,而且后者更为直观。
7.关于家训的内容与形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家包括教育家人要孝悌,还要勤俭,为了寻求上达之路,还注重教育子女读书及怎样做人。
B、我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人生中所能经历的一切经验教训,概括地说,就是居家和处世。
C、处世包括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的立志、择友和忍让等处世之道,宽泛地说处世是指人在社会中的追求、行为以及与人相处。
D、家训的写作形式也具有多样性,有的运用儒家经典,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子孙进行教育;有的定出让家人共同遵守的家规条款;有的利用书信对子孙以进行经常性的教育等。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历代都有家训的产生,但这些家训都是从某一侧面对子孙进行训诫的。
B、我国古代家训的内容,无非是居家和处世两个方面,居家的内容“孝悌、勤俭和读书”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慎重交友是古人家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既强调了交友要交对自己有利的朋友,尤其是敢于提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朋友,同时也明确了交友的底线。
D、古代家训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责已处人的心得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其他都应该加以扬弃。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六国论(节选)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军。
以两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9.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过失)C.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困窘)D.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抵御)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 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B.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C.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军/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D.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11.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B.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C.而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2.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例句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A.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巫师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5分)(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5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这首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本词上阙写景的特点。
(4分)(2)有人评价本词下片一反婉约词的柔婉风格,变得境界开阔。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小题作答)(6分)(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念桥边红药,?(姜夔《扬州慢》)(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五、(12分)16.下面是成都望江楼崇丽阁的一副对联,其上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下联进行适当的参照和调整。
(4分)上联已被打乱为:苍茫古意看云山四壁剑外青来引袖拂寒星下联为:停琴伫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调整以后的上联为:17.有些广告词,巧妙借助名句来宣传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