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旋转的专项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数学 旋转的专项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数学 旋转的专项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一、旋转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平面上,Rt △ABC 与直径为CE 的半圆O 如图1摆放,∠B =90°,AC =2CE =m ,BC =n ,半圆O 交BC 边于点D ,将半圆O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点D 随半圆O 旋转且∠ECD 始终等于∠ACB ,旋转角记为α(0°≤α≤180°)

(1)当α=0°时,连接DE ,则∠CDE = °,CD = ;

(2)试判断:旋转过程中

BD

AE

的大小有无变化?请仅就图2的情形给出证明; (3)若m =10,n =8,当α=∠ACB 时,求线段BD 的长;

(4)若m =6,n =2,当半圆O 旋转至与△ABC 的边相切时,直接写出线段BD 的长.

【答案】(1)90°,2n ;(2)无变化;(3125;(4)BD=102114.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根据直径的性质,由DE ∥AB 得CD CE

CB CA

=即可解决问题.②求出BD 、AE 即可解决问题.

(2)只要证明△ACE ∽△BCD 即可.

(3)求出AB 、AE ,利用△ACE ∽△BCD 即可解决问题.

(4)分类讨论:①如图5中,当α=90°时,半圆与AC 相切,②如图6中,当α=90°+∠ACB 时,半圆与BC 相切,分别求出BD 即可. 试题解析:(1)解:①如图1中,当α=0时,连接DE ,则∠CDE =90°.∵∠CDE =∠B =90°,∴DE ∥AB ,∴CE CD AC CB ==12.∵BC =n ,∴CD =1

2

n .故答案为90°,

1

2

n . ②如图2中,当α=180°时,BD =BC +CD =

32n ,AE =AC +CE =32m ,∴BD AE =n m

.故答案为n

m

. (2)如图3中,∵∠ACB =∠DCE ,∴∠ACE =∠BCD .∵

CD BC n

CE AC m

==,

∴△ACE ∽△BCD ,∴

BD BC n

AE AC m

==.

(3)如图4中,当α=∠ACB 时.在Rt △ABC 中,∵AC =10,BC =8,∴AB =22AC BC -=6.在Rt △ABE 中,∵AB =6,BE =BC ﹣CE =3,

∴AE =22AB BE +=2263+=35,由(2)可知△ACE ∽△BCD ,∴

BD BC

AE AC

=,∴

35=810,∴BD =125.故答案为125

. (4)∵m =6,n =42,∴CE =3,CD =22,AB =22CA BC -=2,①如图5中,当α=90°

时,半圆与AC 相切.在Rt △DBC 中,BD =22BC CD +=224222+()()

=210. ②如图6中,当α=90°+∠ACB 时,半圆与BC 相切,作EM ⊥AB 于

M .∵∠M =∠CBM =∠BCE =90°,∴四边形BCEM 是矩形,∴342BM EC ME ===,,∴AM =5,AE =

22AM ME +=57,由(2)可知

DB AE =223

,∴BD =2114

3. 故答案为210或

2114

3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有关知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画出图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本题综合性比较强,属于中考压轴题.

2.如图所示,△ABC 和△ADE 是有公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EC 的延长线交BD 于点P .

(1)把△ABC 绕点A 旋转到图1,BD ,CE 的关系是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简

要说明理由;

(2)若AB=3,AD=5,把△ABC绕点A旋转,当∠EAC=90°时,在图2中作出旋转后的图形,PD=,简要说明计算过程;

(3)在(2)的条件下写出旋转过程中线段PD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

【答案】(1)BD,CE的关系是相等;(2)

5

34

17

20

34

17

;(3)1,7

【解析】

分析:(1)依据△ABC和△ADE是有公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即可BA=CA,∠BAD=∠CAE,DA=EA,进而得到△ABD≌△ACE,可得出BD=CE;

(2)分两种情况:依据∠PDA=∠AEC,∠PCD=∠ACE,可得△PCD∽△ACE,即可得到

PD AE =

CD

CE

,进而得到PD=

5

34

17

;依据∠ABD=∠PBE,∠BAD=∠BPE=90°,可得

△BAD∽△BPE,即可得到PB BE

AB BD

=,进而得出PB=

6

34

34

,PD=BD+PB=

20

34

17

(3)以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圆,当CE在⊙A下方与⊙A相切时,PD的值最小;当CE在在⊙A右上方与⊙A相切时,PD的值最大.在Rt△PED中,PD=DE?sin∠PED,因此锐角∠PED的大小直接决定了PD的大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得到旋转过程中线段PD的最小值以及最大值.

详解:(1)BD,CE的关系是相等.

理由:∵△ABC和△ADE是有公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

∴BA=CA,∠BAD=∠CAE,DA=EA,

∴△ABD≌△ACE,

∴BD=CE;

故答案为相等.

(2)作出旋转后的图形,若点C在AD上,如图2所示:

∵∠EAC=90°,

∴2234

AC AE

+=

∵∠PDA=∠AEC ,∠PCD=∠ACE , ∴△PCD ∽△ACE , ∴

PD CD

AE CE =, ∴PD=

5

3417

; 若点B 在AE 上,如图2所示:

∵∠BAD=90°, ∴Rt △ABD 中,BD=2234AD AB +=,BE=AE ﹣AB=2,

∵∠ABD=∠PBE ,∠BAD=∠BPE=90°,

∴△BAD ∽△BPE ,

∴PB BE

AB BD

=,即334PB =, 解得PB=

6

3434

, ∴PD=BD+PB=34+63434=20

3417

, 故答案为

53417或203417

; (3)如图3所示,以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圆,当CE 在⊙A 下方与⊙A 相切时,PD 的值最小;当CE 在在⊙A 右上方与⊙A 相切时,PD 的值最大. 如图3所示,分两种情况讨论:

在Rt △PED 中,PD=DE?sin ∠PED ,因此锐角∠PED 的大小直接决定了PD 的大小. ①当小三角形旋转到图中△ACB 的位置时, 在Rt △ACE 中,2253-,

在Rt△DAE中,DE=22

+=,

5552

∵四边形ACPB是正方形,

∴PC=AB=3,

∴PE=3+4=7,

在Rt△PDE中,PD=2250491

-=-=,

DE PE

即旋转过程中线段PD的最小值为1;

②当小三角形旋转到图中△AB'C'时,可得DP'为最大值,

此时,DP'=4+3=7,

即旋转过程中线段PD的最大值为7.

故答案为1,7.

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利用图形的特殊位置解决最值问题.

3.如图:在△ABC中,∠ACB=90°,AC=BC,∠PCQ=45°,把∠PCQ绕点C旋转,在整个旋转过程中,过点A作AD⊥CP,垂足为D,直线AD交CQ于E.

(1)如图①,当∠PCQ在∠ACB内部时,求证:AD+BE=DE;

(2)如图②,当CQ在∠ACB外部时,则线段AD、BE与DE的关系为_____;

(3)在(1)的条件下,若CD=6,S△BCE=2S△ACD,求AE的长.

【答案】(1)见解析(2)AD=BE+DE (3)8

【解析】

试题分析:(1)延长DA到F,使DF=D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CE=CF,再求出∠ACF=∠BCE,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CF和△B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即可证明AF=BE,从而得证;

(2)在AD上截取DF=DE,然后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CE=CF,再求出∠ACF=∠BCE,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CF和△B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即可证明AF=BE,从而得到AD=BE+DE;

(3)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D=DF=DE,再根据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求出AF=2AD,然后求出AD的长,再根据AE=AD+D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试题解析:(1)证明:如图①,延长DA到F,使DF=DE.∵CD⊥AE,∴CE=CF,

∴∠DCE=∠DCF=∠PCQ=45°,∴∠ACD+∠ACF=∠DCF=45°.又∵∠ACB=90°,∠PCQ=45°,

∴∠ACD+∠BCE=90°﹣45°=45°,∴∠ACF=∠BCE.在△ACF和△BCE中,

CE CF

ACF BCE

AC BC

=

?

?

∠=∠

?

?=

?

,∴△ACF≌△BCE(SAS),∴AF=BE,∴AD+BE=AD+AF=DF=DE,即

AD+BE=DE;

(2)解:如图②,在AD上截取DF=DE.∵CD⊥AE,∴CE=CF,

∴∠DCE=∠DCF=∠PCQ=45°,∴∠ECF=∠DCE+∠DCF=90°,∴∠BCE+∠BCF=∠ECF=90°.又∵∠ACB=90°,∴∠ACF+∠BCF=90°,∴∠ACF=∠BCE.在△ACF和△BCE中,

CE CF

ACF BCE

AC BC

=

?

?

∠=∠

?

?=

?

,∴△ACF≌△BCE(SAS),∴AF=BE,∴AD=AF+DF=BE+DE,即

AD=BE+DE;

故答案为:AD=BE+DE.

(3)∵∠DCE=∠DCF=∠PCQ=45°,∴∠ECF=45°+45°=90°,∴△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D=DF=DE=6.∵S△BCE=2S△ACD,∴AF=2AD,∴AD

=

1

12

+

×6=2,∴AE=AD+DE=2+6=8.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是很大,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接PA,PB,PC.将△P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P'CB的位置.

(1)设AB的长为a,PB的长为b(b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若PA=2,PB=4,∠APB=135°,求PC的长.

【答案】(1) S阴影=(a2-b2);(2)PC=6.

【解析】

试题分析:(1)依题意,将△P′CB逆时针旋转90°可与△PAB重合,此时阴影部分面积=扇形BAC的面积-扇形BPP'的面积,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两个扇形的中心角都是90°,可据此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2)连接PP',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BP=BP',旋转角∠PBP'=90°,则△P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P'C=∠BPA=135°,∠PP'C=∠BP'C-∠BP'P=135°-45°=90°,可推出△PP'C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C的长.

试题解析:(1)∵将△P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P′CB的位置,

∴△PAB≌△P'CB,

∴S△PAB=S△P'CB,

S阴影=S扇形BAC-S扇形BPP′=(a2-b2);

(2)连接PP′,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PB≌△CP′B,

∴BP=BP′=4,P′C=PA=2,∠PBP′=90°,

∴△P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P2=PB2+P'B2=32;

又∵∠BP′C=∠BPA=135°,

∴∠PP′C=∠BP′C-∠BP′P=135°-45°=90°,即△PP′C是直角三角形.

PC==6.

考点:1.扇形面积的计算;2.正方形的性质;3.旋转的性质.

5.如图1,△ABC中,CA=CB,∠ACB=90°,直线l经过点C,AF⊥l于点F,BE⊥l于点E.(1)求证:△ACF≌△CBE;

(2)将直线旋转到如图2所示位置,点D是AB的中点,连接DE.若AB=2,

∠CBE=30°,求DE的长.

【答案】(1)答案见解析;(226

+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BEC=∠ACB=9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EBC=∠CAF,即可得到结论;

(2)连接CD,DF,证得△BCE≌△A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E=CF,CE=AF,证得△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F2DE,EF=CE+BE,进而得到DE的长.

试题解析:解:(1)∵BE⊥CE,∴∠BEC=∠ACB=90°,

∴∠EBC+∠BCE=∠BCE+∠ACF=90°,∴∠EBC=∠CAF.∵AF⊥l于点F,∴∠AFC=90°.

在△BCE与△ACF中,∵

90

AFC BEC

EBC ACF

BC AC

∠=∠=?

?

?

∠=∠

?

?=

?

,∴△ACF≌△CBE(AAS);

(2)如图2,连接CD,DF.∵BE⊥CE,∴∠BEC=∠ACB=90°,

∴∠EBC+∠BCE=∠BCE+∠ACF=90°,∴∠EBC=∠CAF.∵AF⊥l于点F,∴∠AFC=90°.

在△BCE与△CAF中,∵

90

AFC BEC

EBC ACF

BC AC

∠=∠=?

?

?

∠=∠

?

?=

?

,∴△BCE≌△CAF(AAS);

∴BE=CF.∵点D是AB的中点,∴CD=BD,∠CDB=90°,∴∠CBD=∠ACD=45°,而

∠EBC=∠CAF,∴∠EBD=∠DCF.在△BDE与△CDF中,∵

BE CF

EBD FCD

BD CF

=

?

?

∠=∠

?

?=

?

∴△BDE≌△CDF(SAS),∴∠EDB=∠FDC,DE=DF.∵∠BDE+∠CDE=90°,

∴∠FDC+∠CDE=90°,即∠EDF=90°,∴△E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2DE,∴EF=CE+CF=CE+BE.∵CA=CB,∠ACB=90°,AB2∴BC=4.又∵∠CBE=30°,

∴CE=1

2BC=2,BE3CE3∴EF=CE+BE3∴DE

2

23

2

26.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证得△BCE≌△ACF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1,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以点E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EFG的两边EF,EG分别过点B,C,∠F=30°.

(1)求证:BE=CE

(2)将△EFG绕点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旋转到EF与AD重合时停止转动.若EF,EG分别与AB,BC相交于点M,N.(如图2)

①求证:△BEM≌△CEN;

②若AB=2,求△BMN面积的最大值;

③当旋转停止时,点B恰好在FG上(如图3),求sin∠EBG的值.

【答案】(1)详见解析;(2)①详见解析;②2;③62 4

.

【解析】

【分析】

(1)只要证明△BAE≌△CDE即可;

(2)①利用(1)可知△E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ASA即可证明;

②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③如图3中,作EH⊥BG于H.设NG=m,则BG=2m,3,6m.利用面积法求出EH,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证明:如图1中,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DC,∠A=∠D=90°,

∵E是AD中点,

∴AE=DE,

∴△BAE≌△CDE,

∴BE=CE.

(2)①解:如图2中,

由(1)可知,△E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BC=∠ECB=45°,

∵∠ABC=∠BCD=90°,

∴∠EBM=∠ECN=45°,

∵∠MEN=∠BEC=90°,

∴∠BEM=∠CEN,

∵EB=EC,

∴△BEM≌△CEN;

②∵△BEM≌△CEN,

∴BM=CN,设BM=CN=x,则BN=4-x,

∴S△BMN=1

2

?x(4-x)=-

1

2

(x-2)2+2,

∵-1

2

<0,

∴x=2时,△BMN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2.

③解:如图3中,作EH⊥BG于H.设NG=m,则BG=2m,3m,6m.

∴EG=m+3m=(1+3

)m , ∵S △BEG =12?EG?BN=1

2

?BG?EH , ∴EH=3?(13)

m m +=3+3

m ,

在Rt △EBH 中,sin ∠EBH=3+3

6226m

EH

EB m

+==. 【点睛】

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变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

7.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点P 到点A ,B 和D 的距离分别为1,22,

10.△ADP 沿点A 旋转至△ABP ′,连接PP ′,并延长AP 与BC 相交于点Q .

(1)求证:△AP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求∠BPQ 的大小.

【答案】(1)证明见解析;(2)∠BPQ=45°. 【解析】 【分析】

(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PD ≌△AP′B ,所以AP=AP′,∠PAD=∠P′AB ,因为∠PAD+∠PAB=90°,所以∠P′AB+∠PAB=90°,即∠PAP′=90°,故△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判断△PP′B 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平角定义求出结果. 【详解】

(1)证明:∵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B=AD ,∠BAD=90°,

∵△ADP沿点A旋转至△ABP′,

∴AP=AP′,∠PAP′=∠DAB=90°,

∴△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P′=2PA=2,∠APP′=45°,

∵△ADP沿点A旋转至△ABP′,

∴PD=P′B=10,

在△PP′B中,PP′=2,PB=22,P′B=10,

∵(2)2+(22)2=(10)2,

∴PP′2+PB2=P′B2,

∴△PP′B为直角三角形,∠P′PB=90°,

∴∠BPQ=180°﹣∠APP′﹣∠P′PB=180°﹣45°﹣90°=4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运用,有一定难度,关键是明确旋转的不变性.

8.已知△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边AB在射线OM上,且OA=6,点D是射线OM上的动点,当点D不与点A重合时,将△ACD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CE,连接DE.

(1)如图1,求证:△CDE是等边三角形.

(2)设OD=t,

①当6<t<10时,△BDE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BDE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求t为何值时,△DEB是直角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答案】(1)见解析;(2) ①见解析; ②t=2或14.

【解析】

【分析】

(1)由旋转的性质得到∠DCE=60°,DC=EC,即可得到结论;

(2)①当6<t<10时,由旋转的性质得到BE=AD,于是得到

C△DBE=BE+DB+DE=AB+DE=4+D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CD,由垂线段最短得到当CD⊥AB时,△BDE的周长最小,于是得到结论;

②存在,当点D与点B重合时,D,B,E不能构成三角形;当0≤t<6时,由旋转的性质得到∠ABE=60°,∠BDE<60°,求得∠BED=9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B=60°,求

得∠CEB=30°,求得OD=OA-DA=6-4=2=t;当6<t<10时,此时不存在;当t>10时,由旋转的性质得到∠DBE=60°,求得∠BDE>60°,于是得到t=14.

【详解】

(1)∵将△ACD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CE,

∴∠DCE=60°,DC=EC,

∴△CDE是等边三角形;

(2)①存在,当6<t<10时,

由旋转的性质得,BE=AD,

∴C△DBE=BE+DB+DE=AB+DE=4+DE,

由(1)知,△CDE是等边三角形,

∴DE=CD,

∴C△DBE=CD+4,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CD⊥AB时,△BDE的周长最小,

此时,CD=,

∴△BDE的最小周长=CD+4=

②存在,∵当点D与点B重合时,D,B,E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点D与点B重合时,不符合题意;

当0≤t<6时,由旋转可知,∠ABE=60°,∠BDE<60°,

∴∠BED=90°,

由(1)可知,△CDE是等边三角形,

∴∠DEB=60°,

∴∠CEB=30°,

∵∠CEB=∠CDA,

∴∠CDA=30°,

∵∠CAB=60°,

∴∠ACD=∠ADC=30°,

∴DA=CA=4,

∴OD=OA﹣DA=6﹣4=2,

∴t=2;

当6<t<10时,由∠DBE=120°>90°,

∴此时不存在;

当t>10时,由旋转的性质可知,∠DBE=60°,

又由(1)知∠CDE=60°,

∴∠BDE=∠CDE+∠BDC=60°+∠BDC,

而∠BDC>0°,

∴∠BDE>60°,

∴只能∠BDE=90°,

从而∠BCD=30°,

∴BD=BC=4,

∴OD=14,

∴t=14,

综上所述:当t=2或14时,以D、E、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周长的计算,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培优题(含答案)

1、在一张矩形的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部分面积是1.28 ㎡,已知床单的长是2 m ,宽是1.2 m ,求花边的宽度. 解:设花边的宽度是x m. ()()28.122.122=--x x 028.06.12=+-x x ()36.08.02 =-x 2.01=x ,4.12=x (舍去) 答:花边的宽度是0.2 m. 2、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 40 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 ⑴ 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⑵ 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时销售利润最大? 解:⑴ 设台灯的售价为x 元,(x ≥40)根据题意得 [(600-10×(x -40))](x -30)=10000 解得:x 1=80 x 2=50 当x =80时 进台灯数为600-10×(x -40)=200 当x =50时 600-10×(x -40)=500 ⑵ 设台灯的售价定为x 元时,销售利润最大,利润为y y =[600-10(x -40)]·(x -30) 答:⑴ 台灯的售价为80元,进台灯数为200个,台灯的售价为50元时,进台灯数为500个。 ⑵ 3、学校有若干个房间分配给九年级(1)班的男生住宿,已知该班男生不足50人。若每间住4人,则余15人无住处;若每间住6人,则恰有一间不空也不满(其余均住满),那么该班男生人数是多少? 解:设有x 间,每间住4人,4x 人,15人无处住 所以有4x +15人 每间住6人,则恰有一间不空也不满 所以x -1间住6(x -1)=6x -6人 还有4x +15-6x +6=-2x +21人 不空也不满 所以0<-2x +21<6 -6<2x -21<0 15<2x <21 7.5<x <10.5 所以x =8, x =9, x =10 不到50人 一共4x +15<50 所以x =8 所以应该是4×8+15=47人

九年级数学上培优提高试卷一

九年级数学培优提高试卷一 一、选择题 1、Rt△ABC 中,∠B =90°,AB =3,BC =4,则cos A =( ) A 、 45 B 、 34 C 、 35 D 、 43 2、下列各组数中,成比例的是( ) A 、-6,-8,3,4 B 、-7,-5,14,5 C 、3,5,9,12 D 、2,3,6,12 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B 、所有边长相等的菱形都相似; C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D 、当2 40b ac -=时,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与坐标轴只有一个交点. 4、已知反比例函数)0(<= k x k y 的图像上有两点A(1x ,1y ),B(2x ,2y ),且21x x <, 则21y y -的值 ( ) A 、小于0 B 、等于0 C 、大于0 D 、不能确定 5、如图,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一边AB 为直径作⊙O ,若⊙O 过点 C ,且∠AOC =80°,则∠BA D 等于( ) A 、160° B 、145° C 、140° D 、135° 6、一扇形的半径等于已知圆的半径的3倍,且它的面积等于该圆的面积,则这一扇形的圆心角为( ) A 、20o B 、40o C 、100o D 、120o 7、将24y x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 1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 4 个单位,则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 A 、2134()24y x =++ B 、 2134()24y x =-- C 、 213(4)24y x =+- D 、 213 4()24 y x =+- D

A B P 第8题 8、如图,若P为△ABC的边AB上一点(AB>AC),则下列条件能保证△ACP∽△ABC的有() ①∠ACP=∠B②∠APC=∠ACB③ AC AP AB AC =④ AB AC BC PC =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点E在边AB上,点F 在边CD上,点G、H在对角线AC上.若四边形EGFH是菱形, 则AE的长是() A.2 B.3 C.5 D.6 10.如图,PA,PB切⊙O于A、B两点,CD切⊙O于点E,交 PA,PB于C,D.若⊙O的半径为r,△PCD的周长等于3r,则tan∠APB 的值是() A.B.C.D. 二、填空题 11、在圆O中,弦AB的长为6,它所对应的弦心距为4,那么半 径OA= . 12、根据下面物体的三视图,填出该几何体的名称:__ __. 13、如图,已知抛物线和直线l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直线x=-1,P1(x1,y1),P2(x2,y2)是抛物线上的点,P3(x3,y3) 是直线l上的点,且-1

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6,它的侧面积为( ) A .6π B .12π C .18π D .24π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的直径为10,若圆心O 为坐标原点,则点()8,6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 .点P 在 O 上 B .点P 在 O 外 C .点P 在 O 内 D .无法确定 3.如图,在Rt ABC ?中,AC BC =,52AB =,以AB 为斜边向上作Rt ABD ?, 90ADB ∠=?.连接CD ,若7CD =,则AD 的长度为( ) A .3242 B .3或4 C .2242 D .2或4 4.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母线长为13cm ,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 ) A .265cm π B .290cm π C .2130cm π D .2155cm π 5.小广,小娇分别统计了自己近5次数学测试成绩,下列统计量中能用来比较两人成绩稳 定性的是( ) A .方差 B .平均数 C .众数 D .中位数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y =2(x ﹣1)2+1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 A .y =2(x+1)2+4 B .y =2(x ﹣1)2+4 C .y =2(x+2)2+4 D .y =2(x ﹣3)2+4 7.方程2210x x --=的两根之和是( ) A .2- B .1- C . 12 D .12 - 8.如图示,二次函数2 y x mx =-+的图像与x 轴交于坐标原点和()4,0,若关于x 的方程 20x mx t -+=(t 为实数)在15x <<的范围内有解,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初二数学培优竞赛题

―――――-―――――――――――――――装――――――订――――――线――――――――――――――――――――――― 班级 姓名 学号 座位号 考场纪律:正常( ) 不正常( ) 初二数学培优竞赛题 1.已知△ABC,∠BAF=Rt ∠,∠D=75°,AB=AD,延长BA 作CE ⊥BA 交AB 于点E, ∠BAG=∠CAF (16分) (1)画出与△ABC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要求与图中的任意一条边重合)(4分) (2)当∠D=80°时其余条件不变△ABC 还与你画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那么如果∠BAF=80°呢?(任选一个你画的三角形证明)(6分) (3)根据(2)(3)题你得出的结论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你画的三角形于与△ABC 的面积相同(6分) 2.已知直线y=x+3交x 于A ,y 于B ,直线y=-x+2,交x 于C ,y 于D,P 为AB 的中点,过点P,(4,0)两点画直线,交直线y=-x+2于Q (14分) (1)求A,B,C,D,P,Q 的坐标(3分) (2)求直线P,(4,0)的函数表达式(2分) (3)求∠BPQ 的度数(5分) (4)若直线AB 上有点K ,连结KQ ,当△PKQ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QK 的长以及△PKQ 的面积(4分) 3.已知函数y = -2*x + 3与函数y=ax+b 的夹角为30°(11分) (1)求a,b 的值(1分) (2)设函数y = -2*x + 3在第四象限交的第三个格点为P ,交y 于A 函数y=ax+b 交x 于B ,求ΔABP 的面积和周长(4分) (3)如果直线l 平行于直线y=ax+b ,并与x 轴交于点C,且点C 与点B 对称,求ΔCAP 的

中考数学 专题 四边形培优试题

四边形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边上的一点,过C作AE的垂线交AE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DE,过点D作DF的垂线交AF于点G。 (1)求证:AG=CF。 (2)连结BG,若BG⊥AE,取BC的中点H,试判断线段BD与线段EH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E是边CD上一点,延长CB到点F,使BF=DE,作∠EAF 的平分线交边BC于点G,求证:BG+DE=E G。 (2)如图2,已知△ABC中,∠BAC=45°,AD⊥BC于点D,若BD=2,CD=1,求△ABC的面积。

3、如图1,摆放矩形AB CD与矩形ECGF,使B,C,G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E在边CD上,连结AF,若M为AF的中点,连结DM、ME,猜想DM与M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与延伸: (1)若将图1中的纸片换成正方形纸片ABCD与正方形纸片ECGF,其他条件不变,则DM 和ME的关系为。 (2)如图2摆放正方形纸片ABCD与正方形纸片ECGF,使点F在边CD上,点M仍为AF 的中点,试证明(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4、在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分别从D、C两点同时出发,以相同速度在直线DC、CB上移动。 (1)如图1,当点E在线段CD上,点F在线段BC上时,连结AE和DF交于点P,请写出AE与D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点E、F分别移动到边DC、CB的延长线上时,连结AE和DF,(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真接写出结论,无需证明。 (3)如图3,当点E、F分别在CD、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连结AE与D F,(1)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4)如图4,当点E、F分别在边DC、CB上移动时,连结AE和DF交于点P,由于点E、F 的移动,使得点P也随之移动,请画出点P的运动路径的草图,若AD=2,试求出线段CP的最小值。

九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

(第2题图) A D C B P N M l 九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 1、二次函数542 +-=x x y 中,已知1≤x ≤4,则y 的取值围是 。 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与等腰直角三角形PMN 的腰长均 为4cm ,且AB 与MN 都在直线l 上,开始时点B 与点M 重合. 让正方形沿直线向右平移,直到A 点与N 点重合为止,设正方 形与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 2 ),MB 的长度为x(cm),则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 3、若抛物线2 (1)y x b x c =+-+经过点(12)P b --,,则b c +的值为 ;如果 3b =,则此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 4、如图, 四边形OABC 为直角梯形,A (4,0),B (3,4),C (0,4). 点M 从O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A 运动;点N 从B 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过点N 作NP 垂直x 轴于点P ,连结AC 交NP 于Q ,连结MQ . (1)点 (填M 或N )能到达终点; (2)求△AQM 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围,当t 为何值时,S 的值最大; x

九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 1、如图,直线MN 和EF 相交于点O ,∠EOF =60°,AO =2,∠AOE =20°。设点A 关于EF 的对称点是B ,点B 关于MN 的对称点是C ,则A 、C 两点间的距离为 。 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 点的坐标为(3,0),B 点坐标为(0,4),把线段AB 绕原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使AB 与y 轴平行,则A 点的坐标为 。 3、抛物线bx x y 23 22 +- =与x 轴的两个不同交点是O 、A ,顶点B 在直线x y 33=上,则关于△OAB 是 三角形。 4、如图,从等边三角形ABC 一点P 向三边作垂线,PQ =6,PR =8,PS =10,则△ABC 的面积是 。 5、如图①,OABC 是一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 为原点,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 =5,OC =4. (1)在OC 边上取一点D ,将纸片沿AD 翻折,使点O 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求D 、E 两点的坐标; (2)图②,若AE 上有一动点P (不与A 、E 重合)自A 点沿AE 方向向E 点匀速运动,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0<t <5),过P 点作ED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M ,过点M 作AE 的平行线交DE 于点N .求四边形PMNE 的面积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t 取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3)在(2)的条件下,当t 为何值时,以A 、M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并求出相应时刻点M 的坐标. A M N O F E

初三数学中考培优试题

初三数学中考培优试题 一.解答题: 1.如图,矩形OBCD的边OD、OB分别在x轴正半轴和y轴的负半轴上,且OD=10,OB=8,将矩形的边BC绕点B逆时针旋转,使点C恰好与x轴上的点A重合 (1)直接写出点A、B的坐标: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若抛物线y=﹣x2+bx+c经过A、B两点,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是_________; (3)若点M是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作MN⊥x轴于点N,问是否存在点M,使△AMN与△ACD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当≤x≤7时,在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ABP得面积最大,求△ABP面积的最大值.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的坐标为(0,4),动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从点O出发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M是线段AC的中点.将线段AM以点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AB.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过点C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BE于点D.运动时间为t秒. (1)当点B与点D重合时,求t的值; (2)设△BCD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 (3)连接MB,当MB∥OA时,如果抛物线y=ax2﹣10ax的顶点在△ABM内部(不包括边),求a的取值范围.

3.如果一条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那么以该抛物线的顶点和这两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这条抛物线的“抛物线三角形”. (1)“抛物线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__三角形; (2)若抛物线y=﹣x2+bx(b>0)的“抛物线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b的值;(3)如图,△OAB是抛物线y=﹣x2+b′x(b′>0)的“抛物线三角形”,是否存在以原点O 为对称中心的矩形ABCD?若存在,求出过O、C、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如图,抛物线y=ax2+bx﹣3交y轴于点C,直线l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点P在第三象限 且为抛物线的顶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1.点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 A,连接AC交直线l于B.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直线y=x+m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F,连接BD交y轴于 点E,且DE:BE=4:1.求直线y=x+m的表达式; (3)若N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在直线y=x+m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O、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1.如图所示,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若AB=?14,?AC=19,则MN的长为. A. B.2.C.D.3.2.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ABCD 中,AB≠AD,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E,则△ABE 的周长为 4cm 6cm8cm 10cm AE O B C A F M DQ 3题 o B C N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AE⊥BC于E,AF⊥CD于F,∠EAF=45,且

AE+AF=ABCD的周长是 4、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 的中点,把BC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F点处,BQ为折痕,则∠FBQ= A 0° B 5° C 0° D 15° 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均在其内部,且DE=EF=FG=GH=HB=2,∠E=∠F=∠G=∠H=60°,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A. B.2 C. D.32 6、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cm、4cm和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7、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的众数与它的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8、如图OA、A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 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BA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12米;④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中考数学培优专题复习相似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培优专题复习相似练习题及答案 一、相似 1.如图,在Rt△ABC中,,角平分线交BC于O,以OB为半径作⊙O. (1)判定直线AC是否是⊙O的切线,并说明理由; (2)连接AO交⊙O于点E,其延长线交⊙O于点D,,求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设的半径为3,求AC的长. 【答案】(1)解:AC是⊙O的切线 理由:, , 作于, 是的角平分线, , AC是⊙O的切线 (2)解:连接, 是⊙O的直径, ,即 . . 又 (同角) , ∽ ,

(3)解:设 在和中,由三角函数定义有: 得: 解之得: 即的长为 【解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证得点O到AC的距离为半径长,即可证得AC与圆O相切;(2)先连接BE构造一个可以利用正切值的直角三角形,再证得∠1=∠D,从而证得两个三角形ABE与ABD相似,即可求得两个线段长的比值;(3)也可以应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其中AB的长度是利用勾股定理与(2)中AE与AB的比值求得的. 2.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cm,BC=8cm,E、F分别是AB、BD的中点,连接EF,点P从点E出发,沿EF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D出发,沿DB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0<t<4)s,解答下列问题: (1)求证:△BEF∽△DCB; (2)当点Q在线段DF上运动时,若△PQF的面积为0.6cm2,求t的值; (3)当t为何值时,△PQF为等腰三角形?试说明理由. 【答案】(1)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 AD∥BC, 在中, ∵别是的中点, ∴EF∥AD, ∴ EF∥BC,

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母线长为13cm ,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 ) A .265cm π B .290cm π C .2130cm π D .2155cm π 2.一元二次方程x 2=9的根是( ) A .3 B .±3 C .9 D .±9 3.如图,点P 为⊙O 外一点,PA 为⊙O 的切线,A 为切点,PO 交⊙O 于点B ,∠P=30°,OB=3,则线段BP 的长为( ) A .3 B .33 C .6 D .9 4.关于2,6,1,10,6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 B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C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 D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0.2 5.将二次函数2 2y x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所得新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2 241y x =-- B .()2 241y x =+- C .()2241y x =-+ D .()2 241y x =++ 6.已知一组数据2,3,4,x ,1,4,3有唯一的众数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2 B .3 C .4 D .5 7.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禄寿喜”图(如图)由四个图案构成.这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8.将二次函数y =x 2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y =(x +3)2+2 B .y =(x ﹣3)2+2 C .y =(x +2)2+3 D .y =(x ﹣2)2+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B .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C .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D .所有矩形都相似 10.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c 图象的一部分,图象过点A(﹣3,0),对称轴为直线x =﹣1,下列结论:①b 2>4ac ;②2a+b =0;③a+b+c >0;④若B(﹣5,y 1)、C(﹣1,y 2)为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y 1<y 2.其中正确结论是( )

中考数学总复习 培优专题精选经典题

专项训练一 一元二次方程 一、选择题 1.(2016·新疆中考)一元二次方程x 2-6x -5=0配方后可变形为( ) A .(x -3)2=14 B .(x -3)2=4 C .(x +3)2=14 .(x +3)2=4 2.(2016·攀枝花中考)若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 2ax -a 2=0的一个根,则a 的值为( ) A .-1或4 B .-1或-4 C .1或-4 D .1或4 3.(2016·凉山州中考)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3x 2=6-2x 的两根,则x 1-x 1x 2+x 2的值是( ) A .-43 B.83 C .-83 D.43 4.(2016·随州中考)随州市“桃花节”观赏人数逐年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2014年约为20万人次, 2016年约为28.8万人次,设观赏人数年均增长率为x ,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20(1+2x )=28.8 B .28.8(1+x )2=20 C .20(1+x )2=28.8 D .20+20(1+x )+20(1+x )2=28.8 5.(2016·潍坊中考)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sin α=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锐角α等于( ) A .15° B .30° C .45° D .60° 6.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是3和4,第三边长是方程x 2-12x +35=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4 B .12 C .12或14 D .以上都不对 7.(2016·深圳中考)给出一种运算:对于函数y =x n ,规定y ′=nx n - 1.例如:若函数y =x 4,则有y ′=4x 3.已知函数y =x 3,则方程y ′=12的解是( ) A .x 1=4,x 2=-4 B .x 1=2,x 2=-2 C .x 1=x 2=0 D .x 1=23,x 2=-2 3 8.★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x +2n =0有两个整数根且乘积为正,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y 2+2ny +2m =0同样也有两个整数根且乘积为正,给出三个结论:①这两个方程的根都是负根;②(m -1)2+(n -1)2≥2;③-1≤2m -2n ≤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二、填空题 9.(2016·菏泽中考)已知m 是关于x 的方程x 2-2x -3=0的一个根,则2m 2-4m =________. 10.方程(2x +1)(x -1)=8(9-x )-1的根为____________. 11.(2016·聊城中考)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3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2.(2016·黄石中考)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2m +1=0的两实数根之积为负,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3.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y = a +4 x 的图象如图所示,A 、P 为该图象上的点,且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P AB 中,PB ∥y 轴,AB ∥x 轴,PB 与AB 相交于点B .若△P AB 的面积大于12,则关于x 的方程(a -1)x 2-x +1 4 =0的根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 14.一个容器盛满纯药液40L ,第一次倒出若干升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又倒出同样体积的溶液,这

九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实施新课改以来,某班学生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委员小兵每周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分.下表是其中一周的统计数据: 组 别 1 2 3 4 5 6 7 分 值 90 95 90 88 90 92 85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 .88,90 B .90,90 C .88,95 D .90,95 2.若25x y =,则x y y +的值为( ) A . 25 B . 72 C .57 D .7 5 3.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母线长为13cm ,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 ) A .265cm π B .290cm π C .2130cm π D .2155cm π 4.为了比较甲乙两足球队的身高谁更整齐,分别量出每人身高,发现两队的平均身高一样,甲、乙两队的方差分别是1.7、2.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队身高一样整齐 B .甲队身高更整齐 C .乙队身高更整齐 D .无法确定甲、乙两队身高谁更整齐 5.如图,⊙O 的直径BA 的延长线与弦D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且CE =OB ,已知∠DOB = 72°,则∠E 等于( ) A .18° B .24° C .30° D .26° 6.方程x 2﹣3x =0的根是( ) A .x =0 B .x =3 C .10x =,23x =- D .10x =,23x = 7.为了考察某种小麦的长势,从中抽取了5株麦苗,测得苗高(单位:cm)为:10、16、8、17、19,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 A .8 B .9 C .10 D .11 8.二次函数2 2y x x =-+在下列( )范围内,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A .2x < B .2x > C .0x < D .0x > 9.在△ABC 中,∠C =90°,AC =8,BC =6,则sin B 的值是( )

八年级数学分式培优练习题完整复习资料

分式培优练习题 分式 (一) 一 选择 1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40=1 B (-3)-1=3 1 C (-2)2=4 D ()-111 2 分式2 8,9,12z y x xy z x x z y -+-的最简公分母是( ) A 722 B 108 C 72 D 962 3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树-3.6×10-4写成小数是( ) A 0.00036 B -0.0036 C -0.00036 D -36000 4 若分式652 2+--x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2 B -2 C 2或-2 D 2或3 5计算?? ? ??-+÷??? ?? -+1111112x x 的结果是( ) A 1 B 1 C x x 1+ D 1 1-x 6 工地调来72人参加挖土和运土,已知3人挖出的土1人恰好能全部运走,怎样调动劳动力才能使挖出的土能及时运走,解决此问题,可设派x 人挖土,其它的人运土,列方程 ①3172=-x x ②723x ③372 ④372=-x x 上述所列方程,正确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7 在m a y x xy x x 1,3,3,21,21,12+++π中,分式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8 若分式方程x a x a x +-=+-321有增根,则a 的值是( ) A -1 B 0 C 1 D 2 9 若3,111--+=-b a a b b a b a 则的值是( ) A -2 B 2 C 3 D -3 10 已知 k b a c c a b c b a =+=+=+,则直线2k 一定经过( ) A 第1、2象限 B 第2、3象限 C 第3、4象限 D 第 1、4象限 二 填空 1 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0,,,,4 11 38252≠--ab a b a b a b a b ,其中第7个式子是

2020年中考数学培优 专题讲义 第17讲 二次函数与面积

第17讲 二次函数与面积 解这类问题一般用到以下与面积相关的知识:图形割补、等积转换、等比转化. 【例题讲解】 例题1 如图1,过△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 的“水平宽”(a ),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 内部线段的长度叫△ABC 的“铅垂高(h )”.我们可得出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新方法:ABC S △=1 2 ah ,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解答问题: 如图2,顶点为C (1,4)的抛物线y =ax 2+bx +c 交x 轴于点A (3,0),交y 轴于点B . (1)求抛物线和直线AB 的解析式; (2)点P 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 A ,PB ,当P 点运动到顶点C 时,求△CAB 的铅垂高CD 及CAB S △; ②是否存在抛物线上一点P ,使PAB S △=CAB S △?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C B 1把A (3,0)代入解析式求得a =-1, 所以1y =-(x -1)2+4=-x 2+2x +3,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2y =kx +b 由1y =-x 2+2x +3求得B 点的坐标为(0,3) 把A (3,0),B (0,3)代入2y =kx +b 中 解得:k =-1,b =3 所以2y =-x +3; (2)①因为C 点坐标为(1,4) 所以当x =1时,1y =4,2y =2 所以CD =4-2=2 CAB S △= 1 2 ×3×2=3(平方单位);

②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设P 点的横坐标为x ,△P AB 的铅垂高为h ,则h =1y -2y =(-x 2+2x +3)-(-x +3)=-x 2+3x 由PAB S △=CAB S △ 得: 1 2 ×3×(-x 2+3x )=3 化简得:x 2-3x +2=0, 解得:1x =1,2x =2, 将1x =1代入1y =-x 2+2x +3中, 解得P 点坐标为(1,4). 将2x =2代入1y =-x 2+2x +3中, 解得P 点坐标为(2,3). ∵点P 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 综上所述,P 点的坐标为(1,4),(2,3). 模型讲解 竖切 面积公式均为1 = 2 S dh C B h C B h C B 横切 面积公式均为1 = 2 S dh D 【总结】 这种“铅垂高×水平宽的一半”的求解方法可过三角形的任意一点,并且“横竖”均可.而在选择时,如何选用,取决于点D 的坐标哪种更易求得. 例题2 已知一次函数y =(k +3)x +(k -1)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P (-1,-4).

九年级数学培优试卷

九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卷(一) 一、填空题 1.如图,△ABC中,CD⊥AB于D,一定能确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个数是() ①∠1=∠A,②CD DB AD CD =,③∠B+∠2=90°, ④BC∶AC∶AB=3∶4∶5,⑤AC BD AC CD ?=?. A.1 B.2 C.3 D.4 2.下列多边形中,不能够单独铺满地面的是()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点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HGF = ∠GHE B.∠GHE = ∠HEF C.∠HEF = ∠EFG D.∠HGF = ∠HEF 4.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A.180°B.360°C.540°D.720° 5.正八边形的内角和是 A.720°B.900°C.1 080°D.1 440° 6.若点A的坐标为(6,3),O为坐标原点,将OA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OA',则点A'的坐标为() A.(3,-6) B.(-3,6) C.(-3,-6) D.(3,6)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的端点坐标为A(-2,4),B(4,2),直线y=kx-2与直线AB有交点,则k的值不可能是() A.-5 B.-1 3 C.3 D.5

8.如图,表示一个时钟的钟面垂直固定于水平桌面上,其中分针上有一点A,且当钟面显示3点30分时,分针垂直于桌面,A点距桌面的高度为10.若此钟面显示3点45分时,A点距桌面的高度为16,则钟面显示3点50分时,A点距桌面的高度为() A.22-B.16π +C.18 D.19 9.已知 1 8 x x -=,则2 2 1 6 x x +-的值是 A.60 B.64 C.66 D.72 10.若二次函数y=x2-6x+c的图象过A(-1,y1)、B(2,y2)、C(3y3)三点,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A.y1>y2>y3B.y1>y3>y2 C.y2>y1>y3 D.y3>y1>y2 二、填空题 11.已知∠1=33°,则∠1的余角是度. 12.把抛物线2x y=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13.如图,在△ABC中,∠ABC、∠A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且分别交AB、AC于点D、E,AB=8,AC=6,则△ADE的周长是. 14.如图,货轮在海上以20海里/时的速度由B向C航行,在B处测得灯塔A的方位角为北偏东70°,测得C处的方位角为南偏东35°,航行3小时后到达C处,在C处测得A的方位角为北偏东10°,则C到A的距离是海里. 15.如图,点A在双曲线 1 y x =上,点B在双曲线 3 y x =上,且AB∥x轴,C、D在x轴上, 若四边形ABCD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 16.如图,在△ABC中,点E、F分别为AB、AC的中点.若EF的长为2,则BC的长为___________.17.如图,等腰△ABC的周长为27cm,底边BC=7cm,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则△BEC的周长为.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D,边AC的垂直平分线1.在ABC中,BACα ∠的度数为_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交边BC于点E,连结AD,AE,则DAE 【答案】2α﹣180°或180°﹣2α 【解析】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BAD,∠C=∠CAE,进而得到∠BAD+∠CAE=∠B+∠C=180°-a,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解: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所示,当∠BAC?90°时, ∵DM垂直平分AB, ∴DA=DB, ∴∠B=∠BAD, 同理可得,∠C=∠CAE, ∴∠BAD+∠CAE=∠B+∠C=180°?α, ∴∠DAE=∠BAC?(∠BAD+∠CAE)=α?(180°?α)=2α?180°; ②如图所示,当∠BAC<90°时, ∵DM垂直平分AB, ∴DA=DB, ∴∠B=∠BAD, 同理可得,∠C=∠CAE, ∴∠BAD+∠CAE=∠B+∠C=180°?α, ∴∠DAE=∠BAD+∠CAE?∠BAC=180°?α?α=180°?2α. 故答案为2α?180°或180°?2α.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根据题意准确画出符合题意的两种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2.△ABC的两边长为4和3,则第三边上的中线长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 17 22 m << 【解析】 【分析】 作出草图,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CE,利用“边角边”证明△ABD和△ECD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AB,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求出AE的取值范围,便不难得出m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如图,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CE, ∵AD是△ABC的中线, ∴BD=CD, 在△ABD和△ECD中, AD DE ADB EDC BD CD = ? ? ∠=∠ ? ?= ? , ∴△ABD≌△ECD(SAS), ∴CE=AB, ∵AB=3,AC=4, ∴4-3<AE<4+3,即1<AE<7, ∴ 17 22 m <<. 故答案为: 17 22 m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和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3.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为6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 【答案】720°. 【解析】 【分析】先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计算出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然后再根据内角和公

中考数学总复习培优专题精选经典题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培优资料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的绝对值是 A .-2 B .- 12 C .2 D .12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x 2+ x 3= x 5 B .x 4·x 2= x 6 C .x 6÷x 2 = x 3 D .( x 2)3 = x 8 3.下面四个几何体中,俯视图为四边形的是 4.已知a -b =1,则代数式2a -2b -3的值是 A .-1 B .1 C .-5 D .5 5.若⊙O 1、⊙O 2的半径分别为4和6,圆心距O 1O 2=8,则⊙O 1与⊙O 2的位置关系是 A .内切 B .相交 C .外切 D .外离 6.对于反比例函数y =1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象经过点(1,-1) B .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C .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D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7.某市6月上旬前5天的最高气温如下(单位:℃):28,29,31,29,32.对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均数为30 B .众数为29 C .中位数为31 D .极差为5 8.小亮从家步行到公交车站台,等公交车去学校. 折线表示小亮的行程s (km)与所花时间t (min)之间的函数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他离家8km 共用了30min B .他等公交车时间为6min C .他步行的速度是100m/min D .公交车的速度是350m/min 9.一元二次方程x x 22 =的根是( ) A .2=x B .0=x C .2,021==x x D .2,021-==x x 10.如图,将一个可以自由旋转的转盘等分成甲、乙、丙、丁四个扇形区域,若指针固定不变,转动这个转盘一次(如果指针指在等分线上,那么重新转动,直至指针指在某个扇形区域内为止),则指针指在甲区域内的概率是( ) A .1 B . 21 C .31 D .4 1 A B C D (第8题图)

初三数学中考培优试题

2013级初三数学中考培优试题 一.解答题: 1.如图,矩形OBCD的边OD、OB分别在x轴正半轴和y轴的负半轴上,且OD=10,OB=8,将矩形的边BC绕点B逆时针旋转,使点C恰好与x轴上的点A重合 (1)直接写出点A、B的坐标: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若抛物线y=﹣x2+bx+c经过A、B两点,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是_________; (3)若点M是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作MN⊥x轴于点N,问是否存在点M,使△AMN与△ACD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当≤x≤7时,在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ABP得面积最大,求△ABP面积的最大值.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的坐标为(0,4),动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从点O出发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M是线段AC的中点.将线段AM以点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AB.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过点C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BE于点D.运动时间为t秒. (1)当点B与点D重合时,求t的值; (2)设△BCD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 (3)连接MB,当MB∥OA时,如果抛物线y=ax2﹣10ax的顶点在△ABM内部(不包括边),求a的取值范围.

3.如果一条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那么以该抛物线的顶点和这两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这条抛物线的“抛物线三角形”. (1)“抛物线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__三角形; (2)若抛物线y=﹣x2+bx(b>0)的“抛物线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b的值;(3)如图,△OAB是抛物线y=﹣x2+b′x(b′>0)的“抛物线三角形”,是否存在以原点O 为对称中心的矩形ABCD?若存在,求出过O、C、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如图,抛物线y=ax2+bx﹣3交y轴于点C,直线l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点P在第三象限 且为抛物线的顶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1.点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 A,连接AC交直线l于B.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直线y=x+m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F,连接BD交y轴于点E,且DE:BE=4:1.求直线y=x+m的表达式; (3)若N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在直线y=x+m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O、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1)如图1,在Rt△ABC 中,AB AC =,D、E是斜边BC上两动点,且 ∠DAE=45°,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连接DF . (1)试说明:△AED≌△AFD; (2)当BE=3,CE=9时,求∠BCF的度数和DE 的长; (3)如图2,△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D 是斜边BC所在直线上一点,BD=3,BC=8,求DE2的长. 【答案】(1)略(2)∠BCF=90° DE=5 (3)34或130 【解析】 试题分析:()1由ABE AFC ≌,得到AE AF =,BAE CAF ∠=∠, 45, EAD ∠=45, BAE CAD ∴∠+∠=45, CAF CAD ∴∠+∠=即 45. DAF ∠=EAD DAF ∠=∠,从而得到. AED AFD ≌ ()2由△AED AFD ≌得到ED FD =,再证明90 DCF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过点A 作AH BC ⊥于H,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 1 4. 2 AH BH BC === 1 DH BH BD =-=或7, DH BH BD =+=求出AD的长,即可求得2 DE. 试题解析:()1ABE AFC ≌, AE AF =,BAE CAF ∠=∠, 45, EAD ∠=90, BAC ∠= 45, BAE CAD ∴∠+∠= 45, CAF CAD ∴∠+∠= 即45. DAF ∠= 在AED和AFD中,{ AF AE EAF DAE AD AD, = ∠=∠ = . AED AFD ∴≌ ()2AED AFD ≌, ED F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