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产城融合”体现了区域产业空间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产城融合”中,要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优化之间的互促关系,既要以产业发展为城市功能优化提供经济支撑,更要以城市功能优化为产业发展创造优越的要素和市场环境,两者共同服务于人类文明的进步。----《《经济问题探索》2013 年第5 期“产城融合”发展与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孔翔,杨帆》
2.专家指出,产城融合发展的质量和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城镇在区块功能优化、生活配套改善、社会治理创新和品质文化塑造等软实力方面的综合表现。-----<新华日报2015--以智慧产业为“芯”以智慧城市为“屏”产城融合,“刷”出一个全新常州>
3.常州的产城融合,是产业的升级和城市的升级相结合的双转型、双升级。中低端产业支撑的城市是中低端城市,现在城市要升级,前提条件是产业要升级。城市的本质不是简单以产值、人口、规模来衡定,应该看一个城市的产业水准、文化水准、人口素质及公共服务的水准。---新华日报/2015 年/12 月/10 日/第004 版产城融合·新华传媒智库看常州④产城融合的一个可推广范例洪银兴著名经济学家。》
4.产城融合的综合改革目标清晰、简单,围绕增加城市内涵的产、城、人三个核心议题,穿透力就强。-----新华日报/2015 年/12 月/11 日/第014 版《产城融合,增强综合改革穿透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
5.产城融合是指在综合考虑城市承载力与产业空间结构以及可持续发展基础上,通过城市与产业的有序发展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城市服务水平,形成城市功能优化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与良性互动的科学动态过程。产业与城市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布局和功能的统一、城市和产业的共生、居住和就业的融合、生产和服务的互动、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等方面。产城融合是城市功能优化和产业发展协同共进与良性互动的动态过程。《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刘欣英(经济问题)2016第8》
产城融合的作用机制原理---产城融合的作用机制是指各因素驱动城市和产业在整个结构体系的协调运行原理,这种动力机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规律性,本文构建产城融合的作用机制模型,具体作用原理如图1 所示。
6.产城融合发展的理论根基与文献回顾1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可持续进行的内在根;2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化的内在机制;3城镇化是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产城融合发展的战略框架及优化路径选择》何立春2015年第6期)--文献综述和内涵界定。
7. 一、产业和新
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新型城镇化是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产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具有互动性(刘欣英作用机制).二、产业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参考)----《产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马野驰,祝滨滨。经济纵横,2015年第5期》8.最前面一二段写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的时候可以参考--<城市社会背景下的“产城融合”发展问题研究*陈绍友,田洪--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9.二、文献综述。国外关于产城融合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城市与产业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方面-----《泛县域经济产城融合共生:演化逻辑、理论解构与产业路径》10.1.“产城融合”是产业、城市和人( 就业) 的协同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产城互动、结构匹配”,产业是城市的基础,而城市是产业的载体。2.指标体系建立。第一层为产城融合。第二层包括产业发展与集聚、城市建设与城市化、人的发展和产城人互动四个二级指标。第三层包括GDP 指标、第二产业发展指标、第三产业发展指标、产业集聚指标,城市规划指
标、城市设施配套指标、城市环境指标、城市公共服务指标、城市化水平及效率指标,居民收入水平指标、就业质量指标、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产城互动指标、产人互动指标和人城互动指标,共16 个三级指标。第四层包括44个四级指标。产城融合度+表2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规模、“产城融合”评价及排序-----《京津冀城市群“产城融合”及其协同策略评价*陈甬军,张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