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南漳县巡检中学霍效菊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溶液》这一单元在教材中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以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三个概念为中心,以对它们的简单计算和应用为两翼,并加以延伸而带动其它有关溶液的知识,使概念、实验、应用融为一体。
第一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是学习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础。学生在前八单元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在后面酸碱盐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因此在此之前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有必要的。
2、教学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②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③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⑵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②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①建立溶液概念②认识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
难点:①从微观上认识溶液②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关键点:溶液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溶液”并不陌生,他们在实验室已多次用到溶液,对溶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在生活体验和知识应用上略显不足。通过九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化学知识、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更希望能自己去探求知识的规律,更加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和知识的应用。因此我顺应学生的特点,采用下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三、教法分析
1、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及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实验探究:新课程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使每一位学生掌握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主要运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机融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3、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比较抽象,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更加直观;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4、启发式教学:贯穿互动教学模式的始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品质,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
的学习方式理应成为我们教学的“指挥棒”。因此,本节教学我主要采用三种学法指导。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溶液的形成、影响溶解的因素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对比学习:运用对比法探究乳浊液及乳化现象,使学生明确对比法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既能使人一下辨别不同知识的区别,又能用旧知识作为引路灯来探求新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教法服务学法、学法促进教法,二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以四个探究活动为主线,通过实验探究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机融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六、设计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1、两个体现:
⑴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的学科理念;
⑵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四个突出:
⑴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⑵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⑶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⑷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