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五级分类和准备金提取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bf306f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3.png)
贷款分类
附:中国1998年之前的贷款分类
1998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1998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 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在我国简称“一逾两呆”。逾 期贷款是指逾期未还的贷款,只要超过一天即为逾期;呆滞是指逾期两年或虽未满两年但经营停止、项目下马的 贷款;呆账是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确定已无法收回,需要冲销呆帐准备金的贷款。中国商业银行的呆帐贷款大 部分已形成应该注销而未能注销的历史遗留问题。
简介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一、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 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二、贷款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 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三、次级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 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四、可疑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
分类标准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 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2观判断。在依赖主观判断的贷款分类体系中,同类贷款的分类结果基本上正确,但是不同类贷 款之间的界线比较模糊,分类结果难以保持一致性。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核算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cc9855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0.png)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核算1. 引言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业务之一是贷款业务。
贷款业务核算是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银行的有效风险管理、信贷决策和财务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核算的相关内容,包括贷款分类、计提法则、坏账准备金计提和贷款利息收入核算等。
2. 贷款分类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对象的不同和风险度的大小,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的分类。
目前,商业银行常用的贷款分类方法包括五级分类法和三级分类法。
2.1 五级分类法五级分类法是指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偿债能力情况将贷款划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五个等级。
根据我国银行监管要求,商业银行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坏账准备金。
2.2 三级分类法三级分类法是指商业银行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优质类、正常类和次级类三个等级。
与五级分类法相比,三级分类法对贷款质量的要求更为严格。
3. 计提法则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核算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法则进行计提。
常用的计提法则包括按月计提、按季度计提和按年计提。
3.1 按月计提按月计提是指商业银行每个月按照贷款余额和计提比例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金。
计提比例通常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确定,贷款风险越高,计提比例越高。
3.2 按季度计提按季度计提是指商业银行每个季度按照贷款余额和计提比例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金。
与按月计提相比,按季度计提的周期更长,计提比例可能有所调整。
3.3 按年计提按年计提是指商业银行每年按照贷款余额和计提比例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金。
按年计提的周期最长,计提比例也可能有所调整。
4. 坏账准备金计提坏账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了应对贷款违约和损失而提前计提的一种准备金。
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核算时,需要根据贷款风险分类和计提法则进行坏账准备金的计提。
贷款风险分类越高,计提比例也越高。
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按照银行监管机构的要求提取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金,以防止风险的发生并保护银行的财务稳定。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d06f76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d.png)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梦发表日志: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作为加强信贷管理、降低信贷风险的手段,紧密结合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建立的信贷管理机制,对实现信贷资金的最大保障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贷款风险识别预警、风险抵补等等。
对分类后的贷款,要根据风险状况及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一)对正常贷款,要注意加强风险预警,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因素。
(二)对关注贷款,要密切跟踪潜在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价其对贷款安全的影响。
对于未办理贷款担保措施的,要补办贷款担保或进一步强化原有的担保措施。
在风险因素未好转之前,一般不增加贷款。
(三)对次级贷款,要加强贷款本息的催收,保证贷款诉讼时效,密切注意贷款保证及抵(质)押物情况的变化,必要时对债务实施重组,并尽可能地压缩贷款。
(四)对可疑类贷款,要利用法律措施催收,依法追究担保人责任和行使低押权,并加强对借款人资产的监控,密切注意与借款人有关的合并、重组、托管等不确定因素,采取相应的资产保全措施,防止借款人资产的流失。
(五)对损失类贷款,要及时足额申报债权,依法参与破产清算,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清收,尽可能地减少贷款损失。
对确实已造成损失的贷款,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予以核销。
分类的管理一、分类的管理农村信用社应明确五级分类过程中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分类结果的认定程序及报送要求,以及贷款风险分类的监测、考核意见。
农村信用社的五级分类工作,应在县级联社的统一部署下,由信贷管理部门牵头,会计、内审等部门和信贷员紧密配合,将五级分类的有关职责落实到各部门和岗位。
县级联社主任对全辖贷款风险分类结果负总责。
农村信用社主任对全社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真实性负总责。
(一)总体要求落实责任定期分析动态监测科学考核(1)落实责任,及时认定信用社主任、联社营业部经理是贷款风险分类的第一责任人,信贷员是第二责任人,在贷款风险分类的过程中,共同对本社(部)的贷款风险的真实性负责。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及减值准备计提管理办法(修改版)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及减值准备计提管理办法(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b6aad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4.png)
贷款质量分类及减值筹办计提办理方法〔试行〕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加强消费金融业务资产质量办理,提高公司抵御风险能力,真实核算经营成果,按照中国银监会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办理方法、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中国人民银行银行贷款损掉筹办计提指引,财政部金融企业呆帐筹办提取办理方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贷款质量分类是评价贷款质量的一种方法,是全面防范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
这里的贷款是指本公司发放的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消费贷款。
第三条依据贷款本金和利息收回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存眷、次级、可疑、损掉等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第四条贷款减值损掉是指信贷资产预计未来可收回贷款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第五条减值筹办是指在评估贷款减值损掉的根底上,按照必然尺度、方法和程序计提的,专门用于弥补信贷资产减值损掉的筹办金。
第六条按季进行贷款质量分类并提取拨备,月度进步履态调整。
第二章贷款分类尺度与分类程序第七条将贷款划分为五类,以达到风险控制办理的目的。
第八条正常类贷款。
指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疑心贷款本息和其他债务〔含或有债务〕不克不及按时足额偿还。
在消费金融业务中定义为:未逾期及逾期30天以内的贷款。
第九条存眷类贷款。
指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和其他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债务发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在消费金融业务中定义为:逾期31——90天的贷款。
第十条次级类贷款。
指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呈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和其他债务。
在消费金融业务中定义为:逾期91——180天的贷款。
第十一条可疑类贷款。
指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和其他债务。
在消费金融业务中定义为:逾期181——360天的贷款。
第十二条损掉类贷款。
指在采纳所有可能的办法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贷款本息和其他债务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局部。
在消费金融业务中定义为:逾期361天以上的贷款。
第十三条五级分类程序。
贷款五级分类新规旧规对比
![贷款五级分类新规旧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64418a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13.png)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新规旧规对比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贷款五级分类新规旧规对比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贷款五级分类新规旧规对比(大纲)一、引言1.1贷款五级分类背景1.2新规与旧规的出台目的二、新规与旧规对比2.1五级分类定义的调整2.1.1旧规五级分类定义2.1.2新规五级分类定义2.2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2.2.1旧规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方法2.2.2新规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方法2.3计量方法的改变2.3.1旧规计量方法2.3.2新规计量方法三、新规对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影响3.1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3.1.1旧规下的资产质量3.1.2新规下的资产质量3.2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变化3.2.1旧规下的贷款损失准备金3.2.2新规下的贷款损失准备金3.3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3.3.1旧规下的盈利能力3.3.2新规下的盈利能力四、应对策略及建议4.1银行内部管理调整4.1.1风险管理策略4.1.2贷款审批政策4.2监管政策的适应性4.2.1新规对监管的要求4.2.2银行与监管的沟通协作4.3提高银行资产质量4.3.1贷款结构优化4.3.2催收及风险控制五、总结5.1新规与旧规对比下的变化5.2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应对措施5.3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展望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风险管理的需要,贷款五级分类作为金融机构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
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
![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5eeae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b.png)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在金融行业中,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它直接关系到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对于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表面到深层,对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重要的金融概念。
一、五级分类贷款的概念五级分类贷款是指按照风险程度不同,将贷款分为五个级别的分类方法。
这五个级别分别是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这种分类方法使得银行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其资产的风险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和损失准备政策。
二、损失准备提取标准的意义损失准备提取标准是指根据五级分类贷款的情况,银行需要合理提取一定比例的损失准备金,以应对可能的信用风险损失。
这样做可以有效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资产的风险,保障金融机构的良性经营和客户利益。
三、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的计算方法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银行需要按照不同类别的贷款,提取相应比例的损失准备金。
一般来说,正常类贷款不需要提取损失准备金,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的贷款需要分别提取一定比例的损失准备金,以覆盖可能的信用损失。
四、影响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的因素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的确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风险管理水平等。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需要根据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损失准备提取标准,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和稳健。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的合理确定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提取损失准备金,并根据风险情况进行分类管理,才能有效降低信用风险损失,保障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和客户利益。
监管部门也应该不断完善相关规定,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深度解析,我们对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们从概念、意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个人观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金融概念。
贷款五级分类和备准金提取-PPT精选文档
![贷款五级分类和备准金提取-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7c26211af45b307e87197df.png)
北京银监局 张晓娟 2019年6月27日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类概述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6
(一)制度依据
一是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 Evaluation only. 级分类管理的通知》、《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则》、《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指引》;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二是银监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 类工作的通知》,银监会制定的《农村合作金 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 三是财政部《金融企业呆帐准备提取和呆 帐核销管理办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一、五级分类历史沿革
3.2019年-2019年,政策徘徊期 4.2019年:政策转折期 5.2019年之后:全面推广期
3
第一部分
概述
二、为什么要实行五级分类? • 五级分类:是指由银行的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规定 的标准、方法、程序等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 Evaluation only. 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 同档次的过程。分类必须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一)五级分类法比一逾两呆分类法科学。五级分类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法的核心是按借款人是否能够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 息进行分类,能揭示贷款的真实风险程度;一逾两呆 分类法是一种按逾期期限分类的方法,不能揭示贷款 风险的真实程度。 • (二)五级分类有利于银行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 解风险。五级分类是一种分类过程与分类结果并重的 方法,强调过程,重视结果,一逾两呆分类法主要是 结果的反映。
银行贷款的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89b73ccbe1e650e53ea9923.png)
银行贷款的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四级分类中不良资产界定的标准:贷款本息拖欠超过180天以上的为“逾期”,贷款利息拖欠逾期三年为“呆滞”,贷款人走死逃亡或经国务院批准的为“呆账”。
呆账的核销要经财政当局批准,仅需提取普通呆账准备金(还不到贷款总量的1%)。
银监会实施的贷款五级分类中不良资产的标准: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次级类;逾期18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可疑类;逾期36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损失类。
与此相对应,正常类贷款、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须分别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分别为1%、5%、25%、50%和100%。
央行1998年下发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中根据贷款的风险度仅以文字表述的形式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五类贷款的定义分别为: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
“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
xx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
![xx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65ad34451e79b896902260c.png)
xxx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和《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结合我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评价贷款风险状况的一种方法,是防范信贷资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2005年底前我行只对一般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信用等贷款)进行五级分类,从2006年起对类似性质的其他债权和或有负债(包括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银行卡透支、拆出资金、存放同业、应收账款等)全面进行五级分类。
第三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按贷款本金利息收回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正常和关注均为正常贷款,次级、可疑和损失合并成为不良贷款。
在此基础上,我行将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细划为五类12级,并根据信贷资产风险程度和风险点的不同实施差异化管理。
第四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目标: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二、及时发现信贷资产发放、监控、催收和不良资产清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施差异化信贷管理办法,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三、为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
第五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遵循“定期认定,实时调整”的原则,将分类工作纳入日常信贷管理;按季进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根据信贷资产风险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xxx商业银行所有涉及信贷业务的经营单位和管理单位。
第二章分类标准第七条法人贷款分类标准一、正常类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正常类贷款的主要特征是:1、借款人贷款本息未逾期或逾期未超过3个月;2、借款人生产、经营稳定;3、借款人用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款,且现金流量稳定;4、借款人贷款资料齐全。
我行对符合上述特征的正常类贷款细划为6级,具体标准为:正常类1级:以定期存单(人民币、外币)、国债、AAA级企业债券、我行认可的外资银行出具的含借记条款的备用信用证100%担保的贷款。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c338d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e.png)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是指根据借款人偿付能力状况等因素,将银行贷款分为优质资产、良好资产、可疑资产、损失资产和特别关注资产五类。
1. 优质资产:借款人偿还能力极强,还款记录良好,清偿风险很小,不需要设置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2. 良好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稍微弱一些,但是有足够的抵押物或担保人,风险可控。
需要设置少量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3. 可疑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但是尚未出现严重违约行为,需要跟踪管理和催收,同时设置较高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4. 损失资产:借款人已经严重违约或破产,对银行造成损失,需要全额核销贷款并设置足够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5. 特别关注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有可能违约或破产,需要进行特别关注和高强度的跟踪管理,同时设置足够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62a08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0.png)
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贷款五级分类是银行业监管部门对贷款风险的评估标准,根据贷款的不同风险程度,将贷款进行五级分类,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贷款,保护银行的资产安全。
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主要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级别的标准。
首先是正常分类,这是最低风险的贷款分类。
正常分类的贷款是指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没有逾期还款的情况,贷款担保物价值充足,风险较低,属于正常经营状态。
对于这类贷款,银行可以按照正常的贷款管理程序进行管理,不需要额外的关注和审查。
其次是关注分类,这是一种轻度风险的贷款分类。
关注分类的贷款是指借款人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如经营状况略有下滑,或者担保物存在一定的风险。
对于这类贷款,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监控,及时了解借款人的经营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风险,但并不需要立即计提坏账准备。
接下来是次级分类,这是中度风险的贷款分类。
次级分类的贷款是指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出现了较大波动,或者担保物价值大幅下跌,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
对于这类贷款,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采取更加严格的监控措施,可能需要计提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
然后是可疑分类,这是高度风险的贷款分类。
可疑分类的贷款是指借款人的经营状况急剧恶化,或者担保物价值急剧下跌,已经存在较大违约风险,但尚未完全损失。
对于这类贷款,银行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追踪和监控,可能需要大幅计提坏账准备,以防止进一步损失。
最后是损失分类,这是最高风险的贷款分类。
损失分类的贷款是指借款人已经完全失去偿还能力,或者担保物已经不具备变现价值,已经形成了无法收回的损失。
对于这类贷款,银行需要立即计提全部坏账准备,同时加强追讨和清收工作,尽快处置不良资产,以减少损失。
总的来说,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是银行对贷款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工具,对于不同风险程度的贷款,银行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保护银行的资产安全。
银行在进行贷款五级分类时,需要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做到客观、公正、准确地对贷款进行分类,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依据和定义(精)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依据和定义(精)](https://img.taocdn.com/s3/m/30a3c00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6.png)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依据和定义(精)第一篇: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依据和定义(精)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损失四类。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
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
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损失贷款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第二篇: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中国1998年之前的贷款分类1998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1998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在我国简称“一逾两呆”。
逾期贷款是指逾期未还的贷款,只要超过一天即为逾期;呆滞是指逾期两年或虽未满两年但经营停止、项目下马的贷款;呆账是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确定已无法收回,需要冲销呆帐准备金的贷款。
贷款五级分类参考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参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581cdf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b.png)
贷款五级分类参考标准第一篇:贷款五级分类参考标准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具体标准如下: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一、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有关国家银行贷款分类和准备金计提做法
![有关国家银行贷款分类和准备金计提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2439c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7.png)
有关国家银行贷款分类和准备金计提做法一、贷款分类与准备金计提制度概述二、贷款分类标准及其存在的问题三、准备金计提计量方法及其局限四、国际贷款分类制度比较分析五、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和建议一、贷款分类与准备金计提制度概述贷款分类与准备金计提制度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重要管理制度,具有约束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测信贷损失的作用。
贷款分类按其风险程度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和可疑类;准备金计提则是根据不同贷款分类的风险程度,按照一定的准备金率进行计提,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信贷损失。
亦即,贷款分类与准备金计提制度考虑到了信贷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保护了银行及其客户的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信贷服务。
二、贷款分类标准及其存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标准和国际接轨,现行标准强调对借款人和项目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包括资产质量、担保条件、借款人信誉度等方面,具有针对性、科学性,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标准划分不够清晰,有时候标准的适用性不够明确;2、缺乏足够的弹性,一旦贷款分类就难以转移;3、贷款分类标准反映了银行风险承受水平,但根据实践经验来看,还有提高的空间。
三、准备金计提计量方法及其局限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计提一般采用静态计提和动态计提两种方法。
静态计提是按照一定的准备金率计提,不考虑贷款的具体特点和特定情形;动态计提是按照风险情况评估的不确定性,根据贷款的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制定的具体准备金计提计划。
虽然静态计提和动态计提是相互补充的,但其局限性也非常显著,没法做到预测性准确、操作简单、管理规范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准备金率、完善内部控制等。
四、国际贷款分类制度比较分析当前,国际贷款分类制度主要包括巴塞尔I、巴塞尔II和巴塞尔III等规范,其中以巴塞尔III最为严格。
各国的贷款分类制度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标准不同、准备金率不同、计提方法不同等方面。
要对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和国际贸易的变化做好贷款分类和准备金计提工作,就需要进一步学习、借鉴和沉淀国际经验,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贷款分类和准备金计提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a9974e7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6.png)
为进一步完善我行风险分类管理制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贷款风险程度,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化解信贷风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并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所称“贷款”包括:普通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信用等贷款)、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银行卡透支、拆出资金、存放同业、应收账款等类似性质的其他债权及类似性质的或者有负债。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评价贷款风险状况的一种方法。
严格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揭示,并及时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指按贷款本金利息收回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合并称为不良贷款。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必须严格按照分类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初分和认定,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并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
通过贷款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可以使信贷业务经办人员及时发现其管理的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动态、真实、全面地把握信贷资产的质量状况;(二)可以使贷款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贷款评估、审批、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础管理;(三)为分析和预警信贷风险、制定信贷政策及收贷收息和开拓业务提供依据;(四)正确评价各级支行信贷经营管理工作绩效,为信贷业务授权提供依据;(五)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分类范围和时限要求(一)分类范围:凡由我行提供信用、承担风险的信贷资产,包括各类贷款、票据承兑与贴现、保证业务、以及表内外应收未收贷款利息等(对表内外应收未收利息,只认定其损失金额)均要求逐笔进行分类。
(二)分类时限: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对承兑、担保(含保函、备用信用证)和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进行统计,并单独汇总报告,表外业务一旦浮现垫款或者违约行为,计入资产负债表时按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划分,并按贷款五级分类口径上报分类结果;新发放贷款在贷款发放月内进行分类,发现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者贷款偿还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要及时调整信贷资产的认定等级。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https://img.taocdn.com/s3/m/c824290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c.png)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中发[1997]19号)提出:要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现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和考核办法。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
经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试点和试运行,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条件已经具备。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公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见附件),从2002年起,在我国各类银行全面施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实施范围。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在华的外资银行均应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应根据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原理,制定符合本行实际情况的贷款质量分类办法,报人民银行批准后执行。
城乡信用合作社可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在部分地区试行。
二、实施标准。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是各行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基本标准。
各行可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结合本行不良贷款的种类和特征,制定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三、新老贷款质量分类方法的衔接和时间安排从2002年1月1日起,各类银行应把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对所发放和管理的贷款,根据日常风险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和分类。
与贷款五级分类相对应的呆账准备金
![与贷款五级分类相对应的呆账准备金](https://img.taocdn.com/s3/m/ce52947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9.png)
与贷款五级分类相对应的呆账准备金示例文章篇一:《与贷款五级分类相对应的呆账准备金》嘿,你知道贷款五级分类吗?这可很有趣呢。
贷款五级分类就像是给贷款们分了五个不同的“小房子”,让它们各自待在合适的地方。
这五级分别是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那这和呆账准备金又有啥关系呢?这就像我们存钱是为了以后买东西一样,银行准备呆账准备金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贷款收不回来的情况。
先说说正常类贷款吧。
这就好比是班级里的好学生,总是按时交作业,从不调皮捣蛋。
正常类贷款就是那些借款人按时还钱,没有任何问题的贷款。
对于这类贷款,银行只需要准备比较少的呆账准备金。
就像你知道明天肯定能吃到早餐,你就不需要囤太多的面包在家里一样。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再看关注类贷款。
这类贷款有点像那种偶尔会迟到的学生。
借款人可能出现了一些小状况,比如收入稍微有点不稳定之类的。
银行这时候就得稍微多准备点呆账准备金了。
这就好比你知道这个朋友有时候可能会找你借钱,你就得多留点儿零花钱在身边,以防万一嘛。
次级类贷款呢,这就像是经常在及格线边缘徘徊的学生了。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可能没办法按时足额还钱了。
这时候银行就得更谨慎了,要准备更多的呆账准备金。
就像你知道这个东西可能会坏掉,你就得提前准备好修理它的工具或者钱。
可疑类贷款就更严重啦,就像那种经常逃课,还可能要被退学的学生。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有很大的疑问,银行这时候要准备大量的呆账准备金。
这就像你知道可能会发生很糟糕的事情,你就得把能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不然到时候就手忙脚乱了。
最后就是损失类贷款啦。
这简直就是已经退学的学生,贷款基本收不回来了。
银行要把最大比例的呆账准备金用在这上面。
这就像你知道那个东西已经彻底坏了,你只能接受这个事实,然后把之前准备好的钱拿出来弥补损失。
我觉得呀,贷款五级分类和呆账准备金的这种对应关系,是银行风险管理很重要的一环。
它能让银行更好地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不至于到时候因为贷款收不回来而陷入大麻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标准及分类程序
一、分类标准 (一)制度依据 (二)分类的核心定义 (三)主要特征 (四)不同类型资产分类应掌握的具体 标准
(一)制度依据
一是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 级分类管理的通知》、《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 则》、《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指引》; 二是银监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 类工作的通知》,银监会制定的《农村合作金 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 三是财政部《金融企业呆帐准备提取和呆 帐核销管理办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三)主要特征
正常类:借款人有能力履行还款承诺,并且对贷款本金和利息进行全额 偿还没有问题。 关注类:可能对贷款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包括:参考(农村合作金融 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 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 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 行业平均水平; 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 大幅度上升; 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 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 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5.借款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 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 还的变化;
损失类(农信社2条)
1.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金[2005]50号)规定的被认定为呆账条件之一的信贷资产; 2.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即使处置抵(质)押物或向担保人追偿也只能 收回很少的部分,预计贷款损失率超过90%。 • 借款人的经营停滞,贷款绝大部分将发生损失 •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人完全停止经营活动 • 抵(质)押品价值难以确定、变现困难 • 固定资产项目停工时间很长,无望复工 • ������ 借款人破产或对借款人的诉讼已经终止,即使处置抵(质) 押物或向担保人追偿也只能收回很少的部分,或因为各种原因决 定不提出起诉(不能牵着牛去找羊)。
• (三)五级分类促进健康的信贷文化的形成, 强化信贷前后台的协调配合,推动信贷准入标 准的建立,提高信贷语言的规范统一。 • (四)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接轨,有利于监管 和提升中国银行业整体形象 • (五)有利于提升银行资产质量和形象,消除 顾虑,甚至提升国家信用评级。例:战略投资 者压价。
第二部分
7.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 的变化,还款意愿较差,不愿与银行合作; 8.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 9.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 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 债能力; 例子:从事证券投资行业,市场风险高,可能对企业 的现金流造成很大的影响;高科技发展行业的借款人 的新技术可能尚于研发阶段,最终能否形成产品尚不 能确定等. 10.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合作金融机 构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 能影响贷款归还; 11.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以内的贷款或表外 业务垫款30天以内。
次级类(农信社8条):偿还能力表现出的问 题包括: 1.借款人出现持续财务困难,影响到其业务的持 续经营,表现为:出现支付困难,并且难以获 得新的资金,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数; 2.借款人不能偿还其他债权人的债务 3.借款人已不得不通过出售、变卖主要生产和经 营性固定资产来维持生产经营,或者通过拍卖 抵押品、履行保证责任等途径筹集还款资金; 4.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贷款;
贷款分类和准备金计提
北京银监局 张晓娟
2011年6月27日
贷款分类
第一部分:贷款分类概述
五级分类历史沿革。 为什么要实行贷款五级分类?
第二部分:分类标准以及分类程序
第一部分
概述
第一部分
概述
二、为什么要实行五级分类? • 五级分类:是指由银行的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规定 的标准、方法、程序等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 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 同档次的过程。分类必须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 • (一)五级分类法比一逾两呆分类法科学。五级分类 法的核心是按借款人是否能够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 息进行分类,能揭示贷款的真实风险程度;一逾两呆 分类法是一种按逾期期限分类的方法,不能揭示贷款 风险的真实程度。 • (二)五级分类有利于银行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 解风险。五级分类是一种分类过程与分类结果并重的 方法,强调过程,重视结果,一逾两呆分类法主要是 结果的反映。
(二)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
•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 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 一些可能对偿还贷款本息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 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 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 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 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5.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对正常经营构成实 质性损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 6.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法律性文件遗失,并且 对还款构成实质性影响; 7.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可疑类; 8.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至180天的贷款或表外业务 垫款31天至90天。 注:需要重组的贷款至少要划分为次级类,重组 后的贷款分类结果不能超过重组前的分类结果。
可疑类(农信社9条):具备次级类贷款的所有特征,只是程度更加严
重。即使履行担保,贷款的本息也肯定要发生损失。由于存在一些影响 贷款偿还的重大不确定性,例如贷款正在诉讼,对贷款损失的程度尚难 以确定,故为“可疑”类。 1.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处于停建、缓建状态; 2.借款人实际已资不抵债; 3.借款人进入清算程序; 4.借款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涉及重大案件,对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 影响; 5.借款人改制后,难以落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债务或虽落实债务但不能正常 还本付息; 6.经过多次谈判借款人明显没有还款意愿; 7.已诉诸法律追收贷款; 8.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损失类; 9.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或表外业务垫款91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