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谭氏宗祠对联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谭氏宗祠对联大全
据谭氏老前辈讲最初建造的谭氏宗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谭氏宗祠有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这是一篇关于谭氏宗祠对联大全,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谭氏宗祠 (湖北省通山县谭氏宗祠)
湖北省通山县大畈镇白泥村有一座建造精致、气势宏伟、风格独特的汉族祠堂建筑,它就是远近闻名的谭氏宗祠。

据介绍,这座占地2100余平方米的宗祠,始建于乾隆戍寅年间(1758年),为谭氏祖人谭计六首捐建造。

宗谱记载:“谭计六首捐百金为合族先声始建”。

宗祠的屋脊上有两条盘虬着的长龙,互相嬉戏着一颗红色的龙珠,四周屋朵点缀着各种水墨山水画,远远望去,整个建筑错落跌宕、浑然有致。

大门坐北朝南,两旁各有1个石门墩和1只姿态威武的石狮子,前墙上还有4个十分别致的石马栓。

大门顶上有一幅造型生动的浮雕和遒劲有力的“谭氏宗祠”四个大字。

在10余米高的前墙顶端有一尊“魁星点斗”的塑像,那是族人冀望多出文人墨客的美好标志,宗祠代表着汉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广东廉江市青平镇谭氏宗祠
谭氏宗祠位于广东省廉江市青平镇老街325国道旁,祠堂座东向西,分上中下三座,为四水归堂格局,谭氏宗祠外墙以红色为主,室内图案雕塑精美,工艺精细,风格独特。

据谭氏老前辈讲最初建造的谭氏宗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谭氏宗祠有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成了抗日革命根据地和临时指挥中心,并在此顺利举行了多次抗日战争会议,可见“谭氏宗祠”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教育意义。

因文革时期动乱被毁掉没能及时重修,事隔多年后,谭氏宗亲经多方研究最终决定于原地重建祖祠,并于1995顺利竣工,2020年青平镇“谭氏宗祠”被广东省廉江市评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谭氏宗祠四言通用联
七龄登第;
三策摅奇。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古代“神童”谭昭宝事典。

下联典指宋代郴州教授谭世勋(字彦成,长沙人)事典。

宣猷边塞;
锡春土茅。

上联典指北宋末长沙人谭世勋,字彦成,元符年间进士,历官郴州教授、秘书省正字。

曾扈从皇帝到金兵帅帐,以十条理由说金兵进军之弊、讲和之利。

张邦昌建傀儡政权称
“楚帝”时,请他直学士院,他以病为借口不上任。

著有《师陶集》等。

下联典指明代滁
州人谭渊,英武而有膂力,洪武年间袭父亲谭胜的职务,任燕山卫副千户。

后跟从燕王朱
棣(成祖)起兵,夺九门,破雄县,立有战功。

土茅,土阶茅屋,以土为阶,以茅草盖屋。

指居住简朴。

土茅锡券;
边塞宣猷。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上下联互易),上联典指明代副千户谭渊,滁州人。

有膂力,引两石弓,发无不中,从燕王起兵,夺九门,破雄县,骁勇善战,夹河之战中,以马蹶被杀,谥壮节。

下联
典指宋代郴州教授谭世勋,元符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后扈驾至金帅帐,以十害说其用
事者,言讲和之利,词意中激,金人耸听。

谭氏宗祠六言通用联
七岁能登上第;
三子尽作大夫。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人谭昭宝,相传七岁应童子试而登上第。

下联典指北宋始兴人谭佚,皇
祜年间进士,三个儿子也都成为名大夫。

仙客练月得到;
烈妇渍血留痕。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唐谭峭炼丹得道,后仙去。

下联典指宋谭氏妇赵氏为元兵所害,血溅殿楹,如妇人抱婴儿状。

谭氏宗祠七言通用联
十载父子双进士;
一时兄弟两将军。

上联典指宋代元符进士谭世勋与其父谭申政和进士,其间时隔约十年。

本联可作谭姓家祠联。

下联典指元代帅左都监谭资荣,以其弟资用攻汴梁有功,举资用代其职。

为人树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

——清·谭嗣同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自题联。

颇有清香留画戟;
翩然彩服效扁舟。

——清·谭延]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光绪进士谭延]自题联。

吟看桂生溪月上;
醉听鲲化海涛翻。

——五代·谭用之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五代诗人谭用之《送友人归青社》诗句联。

竹径支分班玉笋;
江湾族聚跃金麟。

——佚名撰广东省英德市英城镇江湾村谭氏宗祠联
据谭氏族谱载,其入英始祖谭嗣敬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自南京住机迁兹英土竹迳都(今大站镇樟滩管理区果树头村)居住”。

谭嗣敬于洪武十九年获贡,曾出任浙江慈溪县令(见《韶州府志》、《英德县志》)。

六世祖谭竹坡约于明嘉靖初年,携室来村创业。

至乃孙谭亮采(字熙台以武举人资格出任湖南湘乡、善化两任知县)在村中毗邻而建乃兄云台及自身祠两座,于是,谭姓遂为村中望族。

长房云台祠于1992年重修。

据谭姓族谱称,其远祖“可奕公于唐咸通十四年(873年)次子守禄公,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居湖南茶陵州上塘太平围落籍。

”“湘省谭氏之盛,居全国之冠。

盖可奕公元孙十八宏中,除宏政改宏帙迁江西虔州,复迁广东落籍外,其余十七宏后裔,俱散布湖南全省,其盛可知。

而茶陵谭氏尤称巨族,民国伟人谭延]属焉。

”该谱又称:“考谭氏有虔翁,讳崇纪,号宏帙。

诰赠资政大夫。

原由湖广迁居江西尧州虔化县西俊村。

今属赣州,隋唐称虔州,故名虔,
嗣因避乱,于宋建隆三年(962年)壬戌,率众裔迁居南雄珠玑巷沙水村。

宁静后复迁于虔。

至何时再来广东,未有记载,大约在洪公(虔公长子,登进士,任广州儒学提举)出任广州
时间耳。

”据此可知,谭宏帙乃随子迁粤,成为谭氏之“入粤始祖”。

谭氏宗祠九言及以上通用联
揽湖海英豪,力维时局;
勖沅湘子弟,共赞中华。

——清·谭嗣同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1897年自撰联。

终南山上神人,涉猎文史;
栖隐洞中道士,出入金门。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唐国子司业谭峭,泉州人。

好仙术,居嵩山十余年,后登青城山,相传仙去。

亦称紫霄真人。

勋名炳炳,荣列戊戌六君子;
伟绩昭昭,号称关陇一文人。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末维新派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

曾设立算学会,结合维
新志士讲求变法救亡之道。

1896年至南京任候补知府。

1898年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
与新政。

戊戌政变时为袁世凯出卖,遇害。

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谭嗣全集》。


联典指清代洮州训导谭咏昭,字仲回,武威人。

制行坚洁,擅诗文,为同光间“关陇文人
第一”。

有《看云书屋诗文集》。

祖宗来自江西,慕三闾风景、五指烟霞,钦仰大夫先屈子;
嗣孙守成湖北,绵千秋俎豆、万古馨香,堪羡公爵迈邢侯。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秭归县乐平里谭氏宗祠联。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光阴冉冉,岁月攸攸,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深潭欲海,力如项羽,智若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为什么?请君息坐片时,试把寸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留些奔波过明日;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仆仆,道途茫茫,牵未住朱颜白发,带未走黄金碧玉,富似石崇,贵比杨素,绿珠红拂皆成梦,今何在?替我解下数文,沽酒半壶猜三通两,会畅饮时应畅饮,西出阳关无故人。

——佚名撰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城东西江北岸山谭公庙联(76+76=152字)
庙祀元代宁海(今属浙江省,一说山东省弁平县)人谭处端,“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七大弟子之一,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称为“全真七子”。

其人道行高深且行侠丈义,颇得人心;在广西梧州城东,西江北岸山上,旧时立有“谭公庙”,所纪念为他正直侠义,扶危济困,尤其是对水火灾祸预见异常准确,而旧时的梧州水火两灾频繁,故人们立庙祀之,以求荫佑。

该庙已毁多年,今仅存遗址,在梧州家用电器厂内。

据地方志载,旧时庙中有这副长柱联,内容颇有意思和哲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