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第三单元 教学课件(共5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第三单元 教学课件(共51张PPT)
导入新课
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是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 弘扬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体现。
民 间 工 艺
吹雕剪蜡糖刻纸皮染人影戏
第三单元
短文两篇 职业 冥屋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近距离接 触,使学生更加了解我们的民间艺术文化。
说 书
相呼应,在结构上更加完整。
怎样理解画所表现的主旨?

作者通过对渡江罗汉动作、神情地
龙 描写,重点突出李龙眠作画“在心不在
眠 相”的画风,推测李龙眠作画是以罗汉
画 罗 汉
渡江与世人无异来惊醒世人:宗教信仰, 重在修行得道,与神异无关。

如何理解文章中塑造卖椒盐饼
子西洋糕的孩子这一角色?

文章中通过描写孩子的一些自相矛盾
民俗文化简介
说书是用方言将小说或民间故事进
说 行再创造的一门口技艺术,近代的说书
书 艺术逐渐演变为评书、京东大鼓、快板、
艺 术
皮影戏等。说书艺术在我国流传已久, 一个清朝人是这么描绘说书的:
醒木轻敲小扇翻,胸饶野乘口成篇。 与君一夕评今古,占毕诗书胜十年。
说书艺术的起源:
说书起源于一种语言练习,人们为了能更 好、更流畅的交流,就不得不反复地做一些语言 练习,为了不使这种练习索然无味,人们便找一 些故事来说,这些故事通常是人们所熟知的历史 典故,能够吸引许多观众,有时说道尽兴,还会 加上一些肢体语言,慢慢地,就逐渐形成了一种 说书艺术。
《柳敬亭说书》:
文章先用柳麻子的长相丑陋来反衬出他说书技艺 的高超,文中描述了一段柳敬亭说书的实际情形,使 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柳敬亭说书时的精神气势,更进 一步肯定了他说书技艺的精湛。

2024全新中国民俗文化课件(2024)

2024全新中国民俗文化课件(2024)

2024/1/29
29
面塑艺术与面点制作
2024/1/29
面塑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面塑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在不同地域的风格特点。
面塑的基本技法与创作
详细讲解面塑的基本技法,包括和面、揉面、塑形等,并配以图示 和实例,同时鼓励学员进行创作实践。
面点制作与文化内涵
阐述面点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介绍各种经典面点的制 作方法和文化内涵。
16
04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2024/1/29
17
八大菜系介绍
川菜
以麻辣、重口味著称,注重调味 ,具有菜品多样、调味料独特等 特点。代表菜品有水煮鱼、宫保
鸡丁等。
2024/1/29
鲁菜
以汤菜为主,色香味俱佳,注重汤 品的调制,色香味俱佳。代表菜品 有糖醋鲤鱼、九转大肠等。
粤菜
以清淡、鲜美为主,注重选料和烹 调技艺,具有清、鲜、爽、嫩、滑 等特点。代表菜品有烤乳猪、白切 鸡等。
文化价值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体现了民族的精神传 统和审美情趣,是传承和发展 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社会价值
民俗文化具有维系社会稳定、 促进民族认同、增强社会凝聚 力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重要资源。
教育价值
民俗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 源和教育智慧,对于培养民族 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 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024/1/29
32
民俗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利用
旅游产品开发
将民俗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的设 计与生产,增加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
旅游线路设计
结合地域特色,设计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线 路,让游客在旅行中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139p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139p

补充阅读:酒为什么越陈越好?
“百年陈酒十里香”
不论是果酒还是白酒,能散发芳香气味的功臣是乙 酸乙酯。醛、酸不断的氧化为羧酸;而羧酸再和酒 精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乙酸乙酯, 从而使酒质醇香,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酒的陈化。但 这种化学变化的速度很慢,需要的时间很长,有的 名酒的陈化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带)之城。
魏武帝乐府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
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酒的种类
(1)按照酒精度分类
低度酒:酒精浓度<20度。 中度酒:酒精浓度在20—40度之间。
高度酒:酒精浓度>40度。
(2)按照酒的颜色分类
白酒:无色透明的酒品。 色酒:带有颜色的酒品。
• • •
• •
十大名茶
⒈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 ⒉江苏吴县的太湖碧螺春 ⒊安徽的六安瓜片茶 ⒋湖南洞庭湖的君山银针茶 ⒌安徽的黄山毛峰茶 ⒍河南的信阳毛尖茶 ⒎安徽的太平猴魁茶 ⒏江西的庐山云雾茶 ⒐四川蒙山的蒙顶茶 ⒑浙江长兴的顾渚紫笋茶
酒文化
我国酿酒起源的传说
人类很早就懂得了酿造多种不同的酒类。据考 证,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 古希腊以及中国古代的先民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酿酒 技术,并可用五谷、各种果子及不同的原料来酿制 不同味道的酒。 我国酿酒起源的传说:
科学使用调味“四君子”
禽肉放蒜
贝类放葱
畜肉放椒
鱼类放姜
蒜能提味 禽肉放蒜 肉香味浓 易于消化
葱能祛寒 抵抗过敏 食贝避咳 也避腹痛
花椒助暖 还可祛毒 牛羊狗肉 更应多放
生姜缓寒 可解腥气 做鱼多放 可助消化
汉族饮食民俗
•八大菜系 •茶俗 •酒俗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完美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完美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完美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完美课件
第二段重点文言知识
• 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 代词,长老;动词“会”
后省略介词“于”
• “立”后省略介词“于”
• 立大巫后
• 介词“为”后省略宾语
• 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 “吾”
• 是女子不好 • 傍观者皆惊恐 • 且留待之须臾
• 代词,这个 • 通“旁” • 暂且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完美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完美课件
第一段重点文言知识
• 问之民所疾苦 • 苦为河伯娶妇 • 以故贫 • 常岁赋敛百姓 • 云是当为河伯妇 • 为治新缯绮縠衣 • 为具牛酒饭食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完美课件
• 代词,长老 • 介词,替,给 • 介词,因为 • 每年 • 代词,这;动词,做 • 省略介词“为”的宾语
“之”
• 准备, 省略介词“为”宾语“之”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完美课件
西门豹到邺首先做了什么事?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从长老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 些情况?
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 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 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完美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完美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完美课件
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 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 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 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 中。西门豹官帽上插着笔,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 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人都惊慌害怕 。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 一个廷掾或者豪长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 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象 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 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 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 。”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 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2024鲜版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2024鲜版

1
2
3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识,通过国际交流可以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文化认同
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际交流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文化传播
民俗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国际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和共同发展。
文化交流
31
2024/3/27
民俗是集体创造、享用和传承的。
民俗是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表现。
民俗是一种传承文化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
民俗在传承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
集体性
稳定性
变异性
传承性
4
2024/3/27
远古时期
中国民俗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祈求丰收、平安等而进行一些祭祀活动,逐渐形成了各种风俗习惯。
古代时期
19
2024/3/27
泥塑的起源
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包括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等著名流派。
选用粘性好的泥土,经捶打、摔、揉等工序,塑制成各种造型。
泥塑作品常作为民间艺术品和儿童玩具,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记忆。在现代社会,泥塑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婚前礼仪
婚礼筹备
婚礼仪式
婚后习俗
13
2024/3/27
丧事筹备
报丧与奔丧
葬礼仪式
祭祀与守孝
01
02
03
04
家人为逝者准备寿衣、寿鞋等物品,并设置灵堂以供吊唁。
通知亲友并告知葬礼时间、地点,亲友前来吊唁并慰问家属。
包括入殓、出殡、下葬等环节,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敬意。
家人在特定时间进行祭祀活动,并遵守一定的守孝期,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民俗文化概述•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中国民俗文化的节日庆典•中国民俗文化的艺术表现•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特点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它贴近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起源民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

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民俗文化不断积累、沉淀,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民俗文化作为社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凝聚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可以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开发民俗文化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和了解民俗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艺术教育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介绍中国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如汉服、蒙古袍、苗族银饰等。

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包括八大菜系、地方小吃、茶酒文化等。

展示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及居住习俗,如四合院、福建土楼、窑洞等。

030201阐述中国家族制度的历史演变、特点及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族谱、家训、家风等。

家族制度介绍中国传统婚丧嫁娶的习俗、礼仪及文化内涵,如婚礼中的拜堂、闹洞房,葬礼中的守孝、祭祀等。

婚丧嫁娶概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庆祝方式,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节日庆典探讨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包括佛教、道教、儒教及民间信仰等。

【新教材】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PPT完美课件1

【新教材】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PPT完美课件1
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 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 人才。后来,人们将乐府 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 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 于是“乐府”便成为了诗 体名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 诗歌总集。它全面地向人 们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 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 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 败时期的历史面貌,是中 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 点,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 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 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英雄神话
英雄神话表达了人类反抗 自然的愿望,原始人类已经 不再对自然界产生极端的恐 惧,有了一定的信心,开始 以身边对人们做出重要贡献 的人物为素材,夸大想象, 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 形象。如“夸父追日”、 “大禹治水”等。
3、其它神话
凯尔特神话
凯尔特神话是罗马统治 时期诞生的,有关英雄与 反抗故事的一类神话,如 “亚瑟王”由于凯尔特神 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 口耳相传的,因此流失了 很多精彩的故事, 着实为 一件憾事。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
体现中华民族的厚生爱民意识,和对众生 的爱护和尊重的文化精神。
体现了先民们对艰苦环境的反抗和不屈不 挠的精神。
1、《干将莫邪》中“山中客” 是一位怎样的人物?

“山中客”在文中虽然是个配角,

但同样能表现出他的勇敢。对于“山

中客”,文中没有明确地说明,但从

故事情节,我们依稀可以看清,这位
神话是产生于人类远古时代的幻想性
神 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
民间文学的源头之一。远古时代生产力水
话 平低下,人们为争取生存,渴望认识自然、
支配自然,由此产生了神话。神话的产生
揭示了民间文学从一开始就与人民的生活
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证明了劳动人民

第六章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第六章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冠礼,表示成年。 子路在卫国的一次战争中负了重伤,帽缨
也被砍断了,临死之前却说:“君子死,冠不 免。”遂结缨而死。
5
(二)笄礼 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俗称“上头”、
“上头礼”。笄,即簪子。加笄时并不给女子 取字。 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 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6
三、婚姻礼仪
17
(2)换桃符
桃符是我国最早的门神,它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据说在远远的沧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冠伸展三千里, 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树枝东南方向有一鬼门,世间万鬼都打 此处出入。神荼、郁垒(读音申书、玉律)两兄弟居此门外,凡 害人之恶鬼出入此处,二人便把他们捉住,用苇索捆绑,令老 虎吃掉。因此,汉代人们在除夕之夜用桃木削神荼、郁垒之像 立于门上,同时门上悬挂苇索,以供二人缚鬼之用。魏晋南北 朝时期,人们将这一风俗简化,削一个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 郁垒的名字悬挂于门上,称为“仙木”或“桃符”。唐末五代 的时候,桃木板上的神荼、郁垒被钟馗所代替。
11
小功:是次于大 功的丧服,是男子为伯 叔祖父母、堂伯叔祖父 母、堂姊妹、外祖父母、 女子为丈夫的姑母姊妹 等穿的丧服。用较细的 熟麻布制成,服期为五 个月。(熟麻布,较细, 裁剪,缝边)
12
缌麻:是最轻 的丧服,为族人、岳 父母、外甥、外孙、 女婿等。用最细的熟 麻布制成,服期为三 个月。(熟麻布,最 细,裁剪,缝边)
9
齐衰:是仅次于斩衰 的重孝服,是子为母、母 为长子、夫为妻、男子为 叔伯父母、男子为兄弟、 已嫁女子为父母、媳妇为 公婆、孙子女为祖父母及 曾祖父母等穿的丧服。丧 服用熟麻布制作,可缝边, 服期为三年、一年、五个 月、三个月不等。(熟麻 布,次粗,裁剪,缝边)
10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2024)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2024)
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经历了夏、商、周等朝代的演变和发展,逐渐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发展脉络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秦汉时期的统一与融合;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多元文化交流,到唐宋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从元明清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到近 代以来的转型与变革。
2024/1/30
5
核心价值观念
忠诚
03
04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 重要的贡献。
22
佛教的修行方法对于提 高个人修养和心灵成长 具有帮助。
06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2024/1/30
23
书法艺术与鉴赏
书法艺术概述
阐述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流派,如篆书、隶书、楷书、
行书和草书等。
2024/1/30
书法技巧与笔法
分析书法的基本技巧,如用笔 、用墨、结构和章法等,以及 不同流派的笔法特点。
倡导忠诚于国家、民族和事业 ,强调个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 任感。
礼仪
注重礼节、讲究仪式,认为礼 仪是表达尊重和友好关系的重 要方式。
仁爱
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关 爱他人,追求和谐共处。
2024/1/30
孝道
尊重长辈、孝顺父母,认为孝 道是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 要基石。
智慧
追求真理、崇尚知识,强调智 慧在人生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2024/1/30
历代绘画流派及代表画家
介绍历代著名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画 家和作品,如文人画、工笔画、山水 画、花鸟画等。
绘画鉴赏与收藏
探讨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收藏价值 及市场动态。
25
音乐舞蹈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特点,如五声调式、民族乐器等。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PPT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PPT教学课件
3、讲话语调要生动,富有感染 力。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PPT教学课 件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PPT教学课 件
请你选择: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图片四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PPT教学课 件
图片五 图片六 图片七 图片八 图片九
故事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PPT教学课 件
我亦鬼。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PPT教学课 件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PPT教学课 件
新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PPT教学课 件
翻译:
第二段:于是走了几里路后,鬼说:“咱们两个人这
样步行太慢了,可以两个人轮流背着走,怎么样呢?”
宋定伯说“很好”。鬼于是就先背着宋定伯走了几里 路。鬼说:“您太重了,或许不是鬼吧?”宋定伯说: “我是个新鬼,所以身体重罢了”。宋定伯于是又背 起鬼走,鬼几乎完全没有重量。像这样轮换了两三次。 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有什么害怕忌讳 的事。”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名 词)。”于是又两个人一起走。路上遇到了一条河, 宋定伯让鬼先过河。听鬼过河完全没有声音。宋定伯 自己过河,发出哗哗的声音。鬼又说:“为什么有声 音呢?”宋定伯说“我刚死,不熟悉过河的缘故罢了, 不要埋怨我了。”
有志者,事竟成, 百万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三千越甲可吞吴。
请问:我是现 代汉语中哪个
字?
**你能举出几个有鬼字的词语吗?
鬼鬼祟祟、鬼头鬼脑、
鬼话连篇、活见鬼……
鬼话:指不可信的话。 世

活见鬼:比喻离奇古怪。 无

制作:唐宇
文学常识
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今河 南新蔡县)人。
《搜神记》是一本关于神奇怪异 故事的书,它保存了我国古代许多有 价值的民间传说,是魏晋志怪小说的 代表作,给后世文学提供了许多素材, 如《三国演义》、《天仙配》等。

民俗文化课题ppt课件

民俗文化课题ppt课件

01
02
03
按地域分类
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各具 特点,如北方的冰雪文化 、南方的水乡文化等。
按功能分类
民俗文化可分为生活民俗 、生产民俗、礼仪民俗等 ,涵盖了人们生产生活的 方方面面。
按表现情势分类
民俗文化可分为口头传承 、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 文化遗产等,表现情势多 样。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传承民族文化
民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区分
与官方文化的区分
民俗文化更多地反应基层 和民间的价值观和习俗, 不同于官方文化和主流文 化。
与外来文化的区分
民俗文化强调本土性和民 族性,与外来文化存在明 显的差异和区分。
与精英文化的区分
民俗文化更侧重于大众的 审美和需求,不同于精英 文化的高雅和专业化。
05
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
对未来的展望
加强保护与传承
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 护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设 立专项基金、开展民俗文化传承人认 定和培训等措施,促进民俗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 参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形 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创新发展与利用
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应当重视民 俗文化的创新发展,通过与现代科技 、艺术、旅游等领域的结合,开发具 有时期特点的民俗文化产品和服务, 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民俗文化的现代 化转型。
豪感。
03
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
古代民俗文化
总结词
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详细描写
古代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包括了各种传统节日、民间信仰、神话传说等 内容。这些民俗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 现象。
近代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26
白族 朝鲜族 壮族
藏族 布朗族
布依族 阿昌族 达斡尔族 傣族 满族27
案例--苗族服饰
现有的苗族服饰,主 要以地域而定,分为 黔东南型、黔中南型、 川黔滇型、湘西型和 海南型五种。
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 200种,是我国和世 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 多、保存最好的区域, 被称为“苗族服饰博 物馆”。
8
二、 中国民俗的特征
阶层性和地方性 多元性和复合性 传承性和传播性 稳定性和变化性
9
不同的婚俗
10
三、民俗文化
(一)民俗文化释义:
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 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 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 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17
春节的习俗
扫尘 、贴春联 、 贴窗花和倒贴 “福”字 、年 画 、守岁、爆 竹、拜年等;而 春节食俗就有吃 年糕、饺子、汤 团等。
18
二月初九惊蛰日 吃梨 扫虫炒虫 祭白虎
惊蛰是一年的第三个 节气,此时“万物出 乎震,震为雷,故曰 惊蛰,是蛰虫惊而出 走矣。”
惊蛰落雨到清明,一 日落雨一日晴。惊蛰 过,暖和和,蛤蟆老 角唱山歌。
中国民俗文化
1
目录
导言: 一、七个风俗文化圈 二、民族旅游区 第一节 中国民俗 一、民俗的概念 二、民俗的特征 三、中国的民风民俗 四、吉祥文化 第二节 民俗文化与旅游 一、民俗文化中旅游中的作用 二、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审美体验 三、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
2
导言 •民俗旅游 •自然风光旅游 •历史文化旅游 并列为我国旅游 的三大支柱。
民间民俗文化具有传统性、民间性和通俗性的特点, 对一般民众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第二单元 教学课件(共5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第二单元 教学课件(共56张PPT)

《更衣记》: 作者从衣着的款式、时尚,来透视历史、
时代。进而从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与变 化来揭示当时的生活观念、文化氛围和 社会心理。
《老北京的四合院》: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北京四合院的独
特魅力,突显中国民居这一文化内涵。 在描写老北京四合院里春夏秋冬变化 的同时,也在描写人们生活的环境及 内心的变化。
《从服饰看人的心理》
《从每年服装的流行色谈起》
50年代特色服饰 “布拉吉”是50年代最流行的女性服饰之一。
60年代特色服饰 60年代的衣服颜色主要以蓝、黄、灰为主。
70年代特色服饰 70年代的“知青服”
80年代特色服饰 80年代服装种类繁多,颜色鲜艳。
二、梳理饮食文化
提示1: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
酒是人类最古老

的食物之一,酒文化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

式。中国古人将酒的
文 化
作用归纳为三类:酒
以治病,酒以养老,
酒以成礼。
饮酒
陶潜 故人赏我趣,挈酒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把酒问月
李白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令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重点突出在四合院中的人们在不同季节里内心情感的变化进而强调人们的生命活动与天地自然的发展规律相统一重点揭示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
导入新课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然而时代 不同,地域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也使百姓的衣食住行发生了质的飞跃。
第二单元
更衣记 老北京的四合院
姑苏菜艺
学习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特别”在?
在于沅水流域龙舟竞渡的习俗,记 忆中赛龙舟的景象,是作者亲身经历的, 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历久而弥新,成为他 生命中的沅水情结。
作者再现了龙舟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 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灯节的灯
一、(1、2)观灯历史。 二、(3-5)家乡灯市。
写“灯节的灯”,首先交代人们元宵节观灯的悠久 的历史。第2段介绍古代灯节的盛况和“琉璃灯”“万 眼罗”等几种奇巧的灯。如果说第2段是作者站在 历史的角度向人们展示古代观灯的盛况的话,那 么第3段则以家乡为例,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形象 地描绘了灯节的热闹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节 庆习俗、对人的品味和赞赏。最后,提出自己的 预见:随着生活的变化,观灯的习俗将慢慢淡出 人们的生活。结尾戛然而止,引发读者对已不存 在的习俗的思索。“龙舟竞渡”也好,“灯节的灯”也 好,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五花八门,但是优 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在作者有条 不紊地梳理之下,顿时“秩序井然”,文章的思路 就显得十分清晰了。
主题
本文是一篇回忆乡情民俗的极富情趣的散 文,详细描述了端午节和元宵节的盛况, 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画卷。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家乡、对自然、对艺术 的品味与赞赏。及对民俗文化的赞美、热 爱、怀念之情。
作者把生活情景与文史知识的介绍巧妙结合 于一体,你怎样看待这种写法?
生活情景的生动描述与文史知识 的自然铺排,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 容,拓宽读者的视野,还可以增强读 者的阅读兴趣,延伸民俗文化的渊源, 加深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表达了作 者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爱。
A、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
一、(1、2)端午民俗。 二、(3)沅水闹龙舟。 三、(4、5)龙舟文化
写“端午节给我的特别印象”,作者在第1、2段首 先从中国的各种节日习俗谈起,这正是他闲适自 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从文章思路来看,谈中国 的节日习俗也是必要的,文题为“端午节给我的特 别印象”,因此,首先必须先写节日习俗,从全国 的各种习俗引出地区性习俗,水到渠成地转写南 方的端午节的习俗。南方的端午节留给我特别印 象的习俗是龙舟竞渡。第3段描写记忆中赛龙舟的 景象。作者特别强调它留给自己的印象之深。第4 段借历代的艺术品回顾赛龙舟的悠久历史。此时 的作者更像是一位渊博的历史学家,带领读者在 历史的长河中遨游。第5段以明清时代为例说明人 民对赛龙舟活动的喜爱。四个层次,缓缓展开, 环环相扣,一丝不乱。
写作特色
沈从文的散文,不饰雕琢,文笔如行云流 水,舒放自然,本文更是把广博的文史知 识和朴实厚重的语言巧妙地融为一体,不 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拓宽读者的视野, 还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洗尽铅华 之后,絮絮地诉说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 在。
语言品味
任何一种特定的文化样式,都是人的生命 活动的结晶,蕴涵着一定的生命精神。这 篇文章,因为源自真切的生活体验,所以 作者写得具体、细腻,既有大场景的勾画, 也不乏细节上的雕琢,不仅充满着强烈的 动感和紧张而明快的节奏,而且字里行间 蕴藏着作家赞美、热爱、怀念这一民俗文 化的感情。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 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 《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 《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 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 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 《湘西》等,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 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 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 《沈从文文集》等。
过节和观灯
沈从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 作品,把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教 师指导。
3、情感价值观:了解中国传统习俗,培养 学生爱国情感。
作家与作品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 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 湖南凤凰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 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 边区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 后开始发表作品。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 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 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 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 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 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 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开始,沈 从文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 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 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 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
——汪曾祺
课文简析
本文是一篇极富生活情趣的散文,作者以 平易而又不乏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中华民族 的节庆风俗,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的是 愉悦和怀念,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 的情趣。在“过节与观灯”的大标题下,介绍 了“端午节给我的特别印象”和“灯节的灯”两 方面内容。
各种节日习俗(吃)
各种节日习俗(玩)
各种节日习俗(穿戴)
中国民俗文化——宏观
一、丰富的内容;

二、复杂的来历;

三、悠久的历史; 四、地域的差异;

五、厚重的文化意义。 文
沅水闹龙舟
龙舟文化
宋 张择端《金明争标图》
龙舟文化
元 王振鹏 《龙舟图》
龙舟文化
清 《十二月令 ——端阳龙舟图》
灯市
灯市
灯市
作者为什么介绍了明代宫中行乐图和长大后 读宋词的感受?
作者在引经据典地向人们介绍了古代灯节的 概况和“琉璃灯”“万眼罗”等几种奇巧的灯 的时候,还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的明代宫中行乐图描绘的宫中过年的热闹景象, 文章就是要以此作为实例,更为详实地向人们 介绍古代灯节的盛况,使内容更加充实、可信。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形象地描绘了灯节的 热闹景象,同时还讲述了自己长大后读宋代咏 灯节灯事的诗词的感受,在有了儿时观灯的生 活体验之后,作者才会对描写观灯的文学作品 倍感亲切和熟悉,作者借此表明家乡的灯节给 自己留下的印象之深和对灯会的喜爱,并巧妙 地过渡到下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