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中成药的正确用法和禁忌
中成药的正确用法和禁忌中成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治疗方式,起源于古代,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确使用中成药可以有效缓解疾病症状,促进康复,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事项,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将就中成药的正确用法和禁忌进行阐述。
一、正确用法1. 选择适合的中成药:在使用中成药之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根据自身病情和症状选择适合的中成药。
不同的疾病可能需要不同的中成药治疗,如感冒可选择感冒灵,消化不良可选择保和丸等。
2. 严格按照剂量使用: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建议的剂量使用。
不可随意增减用药剂量,以免造成用药过量或用药不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3. 阅读说明书: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详细阅读药物包装上的说明书。
说明书中包含了用药方法、用药剂量、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能帮助我们正确使用中成药。
4. 遵循用药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坚持用药时间,不得随意停药或减少用药频率。
只有持续用药,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5. 注意饮食禁忌:在使用中成药期间,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和酒精等。
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6. 定期回访医生:使用中成药后应定期回访医生,根据治疗效果进行调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反复。
二、禁忌事项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成药含有药物成分,不适合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
由于中成药对胎儿或乳汁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儿童和老年人:儿童和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给儿童和老年人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控制剂量和注意使用禁忌。
3.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成药。
肝肾功能不全会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产生不良反应。
4. 过敏体质患者:对某些草药成分过敏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中成药。
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发红、纳差、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能会导致休克。
心内科常用口服类和针剂类中成药的使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心内科常用口服类和针剂类中成药的使用与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心内科常用口服和注射用中成药的应用现状。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医院心内科常用口服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安神补脑液、热淋清颗粒、连花清瘟颗粒、银杏叶、心脑欣片、复方甘草酸苷片)和注射剂(银杏达莫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天麻注射液)2 500张。
结果:常用口服中成药具有补益、清热、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注射用中成药具有扩张血管、镇静安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常用的口服中成药以复方甘草酸苷片(22.68%)为主,注射用中成药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32.24%)为主。
手册中推荐的口服中成药每日用药次数以一日3次为主,注射用药以1 ~ 2次为主。
实际每日口服用药次数以一日3次为主(75.00%),用药疗程以10天为主(28.32%)。
注射剂的常见日给药次数和疗程分别为每日2次(34.00%)和10天(20.32%)。
口服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2%,其中以胃肠道不适最常见(0.20%)。
注射用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2%,其中以口干、嗜睡最常见(0.20%)。
结论:我院心内科常用口服和注射用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符合疾病特点和患者实际需求。
关键词:心内科;普通班;口头;注射;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这与临床用药数量和品种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导致疑难疾病增多,以及衰老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从而出现联合用药密切相关。
许多临床报告指出,医师中医药知识不足、重复用药、用药不当、用药超适应症等问题日益严重[1-3],一系列合理使用中医药工作的开展亟待改进。
本研究对心内科常用口服和注射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此外,还根据科室的疾病特点对中成药使用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特定科室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理论依据。
1数据和方法1.1一般信息本研究资料来源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
部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
13 丹参 注射液具有活血 化瘀 、通脉 养心 、保肝 、抗衰 老 . 等多种 功效。随着该 药广 泛应 用 ,其 不 良反应 报道 日益 增 多 ,据统计结果 :皮肤及 其附件 损害发 生率 为 2 1 % ; .7 神经 系统损 害发生率 为 0 9 % ;消化 、骨 骼系 统损 害发 生 .3 率为 0 6 % ;泌尿 系统损 害发生率为 0 3 % 。 .2 .1 14 心通 口服液致过敏性皮疹 1 . 例 该药 系以黄芪 、麦 冬 、葛根 、丹参 、海 藻等 为主 要成 分 的心血 管 系统疾 病用 药 ,文报单服 此药期 间,背部 、手 掌及 手背 出现 鲜红 色 药
敏发 生率增 大。因此 ,对 于 中药 制剂 静脉 给药 ,应 注 意过 敏 反应发生 ,临床 中应 重 视该 问题 的重要 性 ,以便在 问题 发生 时 ,能给予正 确处 理 ,另 一方 面 中药注 射剂 必须 经过 药理研究 ,保 证用药 的安全有 效性 。 22 毒性 成分 的存在 因药 物 中毒性成分 的存在 ,个 体代 . 谢能力 的差异 ,长期 服 用具 毒性 成分 中成 药 ,造成 蓄积 性 中毒 ,也 是中药制 剂不 良反 应发 生 的原 因之一 ,对 于含 有
汪 兆 云 山东省沂南县 中医 院,山东 沂南 2 60 73 0
【 关键词 】 中成药 ;不 良反应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6. 993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 】10 8 1 (00 3— 05 O 07— 57 21 )1 06 一 1
随着 中成药制 剂的发展 ,中成药在 临床 上的应 用逐年 递增 ,中药汤剂 调 配处方 相应 减少 。 中成 药便 于服 用 ,便 于携带 ,使其在处方 用药 及非 处方 用 药 中占有相 当大 的 比 例 。但是 ,在人们认 识 到 中成药 的有 效 、服用 方便 ,应用 广泛等优越性的 同时 ,人 们却 忽视 了 中成药 制剂 存在 不 良 反应的方面 。中成药 制剂 的不 良反 应 近年来从 报 道情 况看 是不容忽视 的。 1 中成 药 不 良 反应 的 病 例 报 告 1 1 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 克 1例 双黄 连粉针是 由金 . 银花 、连翘 、黄芩三种 中药提 取制成 ,临床用 于清热解 毒 , 抗感 染。泌尿 系 统感 染 ,静 脉 点滴 给药 发 生过 敏 性 休克 。 双黄连注射液在 临床 应用 中引发 猩红 热 药疹 3例 J ,3例 均为静脉点滴 给药 ,临床症 状 ,体表 出现 弥漫 性鲜 红 色丘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儿童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例如发热、感冒、腹泻等。
在儿科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治疗中。
本文将就儿科常见疾病中比较常用的中成药进行探讨,并分享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1.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成药中常用的有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感冒时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剂量,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由于感染所致。
在儿科中,常用的解热药有小儿退热颗粒、小儿清热颗粒等。
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儿童的体温,并缓解由于高热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解热药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3.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中成药有小儿多潘立酮颗粒、小儿复方七厘散等。
这些药物具有止泻、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腹泻的原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
4.咳嗽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的儿童咳嗽中成药有小儿感冒颗粒、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等。
这些药物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咳嗽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时1.年龄和剂量:儿童的年龄对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
2.药物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证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3.用药时间: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并遵循用药时间的要求,不得擅自停药或延长用药时间。
4.不良反应:中成药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应及时就医。
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与合理用药
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与合理用药【摘要】目的: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119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分析患者不良反应报告。
结果:119例患者不良反应以脑病科、肝病科、推拿科、外科最高,其中112例(94.12%)为静脉滴注给药,7例(5.88%)为口服用药,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以恶心、呕吐、胃不适、胸闷、皮肤潮红、瘙痒、畏寒、寒战、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由此可见,中成药在静脉滴注和口服用药时应尤为注意用药方案是否合理。
结论:中成药静脉滴注和口服用药不良反应较多,不良反应多表现为消化系统、皮肤疾病,临床用药时应重视药物使用合理性,提高中成药用药规范性,降低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中成药主要将中草药加工浓缩制成方剂,相较于常规中草药,中成药配方已固定,无需煎煮,随时可服用,方便携带,异味小,可准确控制剂量,见效快,且效果更好。
近年来,我国在传统医药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中成药使用率明显提升,不良反应随之上升,中成药安全性和合理用药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研究表明[1-2],中成药合理用药涉及方面较多,包括用法用量、用药途径、禁忌证、合并用药等,一旦以上环节出现问题,均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119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119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119例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57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8.5±5.3)岁。
1.2方法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对给药途径及相应症状进行统计。
2结果2.1中成药不良反应科室构成比119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分别分布于脑病科、肝病科、推拿科、外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脾胃科、风湿科、老年病科、妇产科、内分泌科、妇科、乳腺科、肾病科、肿瘤科、儿科、呼吸病科、儿童康复科,由此可见,各科室均存在中成药不良反应,其中又以脑病科、肝病科、推拿科、外科最为集中,其具体分布详见下表1。
常用中成药作用
常用中成药作用、注意事项1.红花注射液(规格:每支20ml)作用:活血化瘀。
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脉管炎。
注意事项: 1.首次用药(特别是老年患者)宜选用最小或减半剂量,慢速滴注,滴速过快会是患者产生不适感。
2.贮存不当会是药品发生混浊、沉淀等水解反应;运输过程也会使药瓶出现不易察觉的裂隙,造成药液与空气接触而染菌。
出现以上现象,不可使用。
3.如有反应,立即停药。
4.不要在家中使用该药物。
5.孕妇禁用;过敏体质人群慎用。
6.红花花粉过敏者易出现呼吸急促、高热等不良反应。
2. 舒血宁注射液(规格:每支5ml)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
注意事项:1.本品不良反应比较少,偶见过敏性皮炎,腹痛,腹泻,食欲减退,恶心,血管神经性水肿,便秘,腹胀,心率加快,轻度头痛,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部分患者有转氨酶上升现象;过敏性休克罕见。
2.国外已经有本品引起出血反应,致高血压反应,过敏反应,兴奋中枢神经引起失眠等的报道。
3. 丹参注射液:(规格:每支10ml)作用:活血化瘀,通脉养心。
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
注意事项:1.本品不宜在同一容器中与其他药物混用。
2.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所以使用前必须对光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等显现时不能使用。
3.对本类药物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患者禁用。
4. 血栓通(冻干)注射(规格:每瓶装250mg)作用:活血化瘀,通脉活络。
用于淤血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
注意事项:1.孕妇慎用;连续给药不得超过15天;2.头面部发红、潮红,轻微头胀痛是本品用药时常见反应;偶有轻微皮疹出现,尚可继续用药;若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处理;3.禁用于脑溢血急性期;禁用于既往对人参、三七过敏的患者;禁用于对酒精高度过敏的患者,用药期勿从事驾驶及高空作业等危险作业。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中成药
功效:抗病毒药
不良反应:过敏样反应(64例占21%)、皮疹(45例占15%)、呼吸困难(17例占6%)、过敏性休克(12例占4%)、死亡(1例)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1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莪术油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滴注10ml左右,患者自觉胸闷,随之出现呼吸困难,面部、四肢青紫。立即停止输液,平卧,吸氧,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患者逐渐好转。
02
不良反应:1988年至2005年3月,肝损害(10例)、剥脱性皮炎(1例)
03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 ,57岁,因恶心,乏力、腹胀10余日伴皮肤、巩膜黄染入院。患者1月前银屑病服用克银丸,每次100粒(10g),每日3次。服药10余日后自觉恶心、乏力、腹胀、纳差,继而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既往患银屑病1年余,病情轻,一直未治疗。体检:T36.4℃,R20次/min,P78次/min,BP110/70Kpa。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1084U/L,谷草转氨酶428U/L;乙肝酰转肽酶175U/L,碱性磷酸酶256U/L,乳酸脱氢酶157U/L;乙肝表面抗原(-),抗甲肝病毒IGM抗体(-),抗丙肝病毒抗体(-),尿胆红素(+),尿胆原(+ +),总胆红素73.0umol/L,1分钟胆红素18.1umol/L。
建议:龙胆泻肝丸的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照适应症使用,避免大剂量、长疗程服用。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有、使用应谨慎,治疗期间应注意肾功能监测。
五、葛根素注射液
01
功效: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用于扩 张血管
02
不良反应: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皮疹(47例),过敏性哮喘(1例),过敏性休克(7例)、溶血性贫血(8例,其中1例死亡)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安全性●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
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
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 1.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2)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3)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4)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5)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 2.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多种类型●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
● 3.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注意药物过敏史。
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3)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
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
●(4)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5)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 1.辨证用药●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
浅谈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
面, 能有效 促 进表皮 新 生 , 速创 面愈合 。 加 以上 诸 方应 用 于烧 伤 全程 , 期分 方 , 证施 分 辨 治 。而 与 之 对 照 组 所 用 S —A , 创 面 刺 激 性 D g对 大, 疼痛 发 生 率 较 高 。 自制 中药 外 用 能 有 效 缓 解 患儿 在清 创换 药过 程 中 的疼 痛及 烧 伤后 期 创 面瘙 痒 的症状 , A组治 疗 过 程 中患 儿能 很 好 的 配合 , 偶 有哭 泣 。创 面成 痂 后 , D—A S g穿透 力 较 差 , 往 往 痂下 积脓 , 流 不 畅 , 致 创 面 感 染 加 深 , 于形 引 导 易 成瘢 痕 。 自制 中 药 大 多 为 清 热 解 毒 药 , 有 广 谱 具 抗菌 作用 ; 腐 生 肌 药 有 溶 痂 、 痂 作 用 , 祛 消 防止 创 面毒 素 的吸 收 , 进 肉芽组 织 的 生 长 , 速 愈 合 。 促 加 A组浅 I 度创 面较 B组 提前 4— I 6天愈合 , I度 深 I 创 面提前 7~9天 愈 合 。通 过 两 组 瘢 痕 例 数 的对 比, A组 明显 优 于 B组 , 表 明 自制 中药外 用 能够 这 调节 上皮 组织 和纤 维组 织 的 比例 , 改善 微循 环 , 提 高机 体 自身 的 修 复 能 力 , 而 避 免 或 减 轻 了瘢 痕 从 的形 成 。另 外 , 儿 真 皮 层 薄 , 管 网 丰 富 , 肤 小 血 皮 的 吸收 能力很 强 ,D —A S g中含 有 较 多 的银 离 子 ,
・
5 ・ 3
3 两 病 治 l A组 串 发 作 、 橐 囊 、 发 率 合 间 低 B。 牙 疗 幺 f癌 作 塞威 禾儿 衣 瘢 生 、 时 均 于 组 结 组 人 疗较 日 I痛 枯 率 感 竞 痕 愈 羹 患儿 3 : k 瘪 疼
中药都有哪些不良反应,如何预防与应对
中药都有哪些不良反应,如何预防与应对吴春梅(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人民医院;四川遂宁629006)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医学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于中医学发展而言,中药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发展内容。
大部分患者在服用中药过程中,由于对中药用药禁忌认识不足,使得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对于此,需要在患者服用中药过程中,及时给予患者预防应对,降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
本文通过对中药用药不良反应分析,对中药用药中的不良反应和预防应对对策进行了分析,便于人们更好地服用中药。
一、什么是中药?中药是一种中成药物,是我国千百年中医药学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用药方式,对于中药用药发展而言,科学的控制用药方式是非常关键的。
大部分时候,中药的构成是通过不同药材的组合,经过药性调和发挥出药用价值。
由于中药的用药形态不同,可以分为面剂、丸剂、汤剂、冲剂和散剂等不同的形态。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中药成分,在针对患者治疗中,其对应的药用价值都是相同的。
大部分中药在使用过程中的副作用都是比较小的,这是因为中药是药材的直接成分获取,没有经过特殊的处理,因而药性的发挥会相对较慢,所以中药在服用过程中出现副作用的可能性就会显著降低。
但是如果不科学的服用中药会造成药物服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出现,这对于中药服药安全具有一定的威胁。
随着我国中医药学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中医药治病救人的优势,也在针对患者治疗中,选择中医药治疗。
并且在中医药的治疗用药过程中,具有携带便捷特性,使得人们对于中医药的服用需求越来越多。
二、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中药用药不良反应?中药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如果不能控制好用药特性,将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从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17年,全世界范围内由于服用中药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达到了11716份,并且大部分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过程中是以中成药不良反应为主,也有部分患者是由于中药注射剂和中草药不良反应出现的影响,其中出现死亡人数135例,因而科学的识别中药不良反应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成药不良反应ppt
05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应对措 施及Βιβλιοθήκη 停药并就医总结词: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一旦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尽快就医。就医时应向医生详细说明用药情况,以便医 生准确判断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
总结词
针对性处理
详细描述
根据不良反应的具体症状,医生可能会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 治疗的方法。对症治疗包括针对不良反应症状的药物、物理 治疗等;支持治疗则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 施,以帮助患者度过不良反应期。
中成药不良反应
目录
• 中成药不良反应概述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症状与表现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01 中成药不良反应概述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定义
总结词
中成药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案例一:某感冒中成药引起的过敏反应
总结词:过敏反应
详细描述:某患者因感冒自行购买并服用某感冒中成药,服药后不久出 现皮疹、瘙痒等症状,经医生诊断为过敏反应。
案例分析:该患者对感冒中成药中的某种成分过敏,导致机体产生过敏 反应。中成药成分复杂,易引起过敏反应,需特别关注过敏体质人群。
案例二:某降糖中成药引起的肝损害
03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症状与 表现
皮肤症状
皮疹
皮肤出现红色斑疹或丘 疹,可能伴有瘙痒、疼
痛等症状。
荨麻疹
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 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并
伴有剧烈瘙痒。
皮肤瘙痒
皮肤灼热感
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瘙 痒感,可能伴随红肿、
皮疹等症状。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是指由中药提取物或中药与其他适宜药物配伍而成的药物制剂,具有中药特色和西药功效。
在临床实践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然而,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至关重要,不能随意滥用或误用。
本文将就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一、中成药的用药原则1. 综合斟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不同的中成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疾病,不能一概而论。
2. 合理搭配:中成药多为复方制剂,不同药物之间有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关系,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遵循医嘱,不可随意更改或混合使用。
3. 精准用药: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进行用药,不能擅自增减或延长用药时间。
特别是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应慎重使用。
二、中成药的应用范围中成药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疗效,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感冒发热、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风湿关节炎等。
中成药常被用于辅助治疗,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
但需注意,对于一些重症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中成药并非首选,应慎重选择或遵医嘱使用。
三、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 制造商:购买中成药时,应选择正规药店购买,注意查看包装、说明书、生产日期等信息,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2. 用药过程:用药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不良、头晕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或停药。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更应慎重使用。
3. 连续用药:中成药具有温和的疗效,但长期大剂量使用易导致药物依赖性和药物性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应避免长期连续使用。
四、中成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中成药在与化学合成药物同时使用时,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或至少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同时,要注意避免中成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免影响疗效。
五、中成药的临床研究和监测中成药的疗效机制复杂,临床疗效取决于药物成分、剂型、用量等多个因素。
中成药说明书
中成药说明书一、维C银翘片【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流行性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规格】每片含维C49.5mg,对乙酰氨基酚105mg,马来酸氯苯那敏1.05mg。
30片/瓶。
【用量用法】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可见咽痛、嗜睡、口渴、虚弱感;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粒细胞减少,过敏性休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懈症。
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禁忌】严重肝功能不全禁用。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不适用于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明显,无汗,头痛身酸,鼻塞流清涕。
4、本品含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
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不得服用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膀胱颈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高血压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5、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3天后服药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到呢个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弱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二、双黄连颗粒【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规格】毎袋装5g (相当于净饮片15g)。
10袋/盒。
【用量用法】口服或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3次;6个月以下,一次2/5袋~3/5袋;6个月至一岁,一次3/5袋~4/5袋;一岁至三岁,一次4/5袋~一袋;三岁以上儿童酌量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建议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建议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的最佳选择,即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水平,也使药品费用更为合理。
中药对人体造成的损害,除了药物本身的因素外,很多是由于不合理用药引起的。
本文对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提供参考。
1 中药毒副反应的临床表现1.1 神经系统口唇、肢体或全身麻木、眩晕、头痛、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可致烦躁不安、牙关紧闭、抽搐、惊厥、语言不清或障碍、嗜睡、意识模糊昏迷。
1.2 循环系统心悸、胸闷、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律不齐、心律过快或过慢、传导阻滞、心音低钝或减弱、血压下降或升高、心电图改变等。
1.3 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呼吸肌麻痹或呼吸衰竭等。
1.4 消化系统口干、口苦、恶心呕叶、食欲不振、嗳气流涎、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黑便、黄疽、肝区痛疼、肝肿大、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甚至死亡。
1.5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可出现尿少、血尿、蛋白尿、尿闭、尿失禁或尿崩症,甚而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生殖系统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甚而引起排卵功能障碍或抑制精子生成1.6 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造血系统的抑制现象,如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过敏性紫癜、再障甚至死亡。
1.7 过敏反应高烧、寒战、大汗、发抖;或出现过敏性药疹;中药针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为主,如板兰根、穿心莲、双黄连、丹参等。
2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组方的中药方剂被医学实践证明疗效肯定,但是,中药成分多种多样,既有有效成分,也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少,甚至认为没有副作用,可以随意使用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只有合理使用中药,避免禁忌证,才能达到用药目的,否则会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2.1 辨证不当中医治病精于辨证,若辨证失误,用药就会适得其反。
中成药学-第3章-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二)控制使用总量
➢ 含毒性成分,如砷、汞、斑蝥、马钱子等, ➢ 严格控制剂量,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持续使用
二、用法
(一)内服法
➢直接送服:露剂、合剂、乳剂、酒剂、酊剂、糖浆剂、口服液等液体制剂 ➢温开水送服:丸剂、散剂、胶囊剂、片剂等固体制剂 ➢沸水泡汁,代茶饮:茶剂、饮剂 ➢调糊、含化、烊化、吸入、鼻饲等
肢体或全身麻木,眩晕头痛、瞳孔缩小或放大
2.循环系统的表现:强心苷、皂苷、乌头生物碱、山豆根生物碱 、黄酮、蟾酥等
心悸、胸闷、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律不齐等
3.呼吸系统的表现 :生物碱、氰苷、硫化砷等
呼吸急促、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呼吸麻痹
三、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
4.消化系统的表现:生物碱、益母草碱、强心苷、班蝥素等
二、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一)药物自身因素
成分复杂、致敏性物质
(二)个体差异
过敏体质、耐受性差(儿童、老人、妊娠期)
(三)药物使用因素
➢ 配伍不当:十八反、十九畏、中成药+西药配伍不当等 ➢ 疗程不当:含毒性成分蓄积中毒(雄黄、朱砂、马钱子等)
三、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
(一)皮肤症状 荨麻疹、药疹、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二)全身症状 1.神经系统的表现:强心苷、皂苷、生物碱等
一、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界定
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1)必须是合格药品。 (2)必须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 (3)必须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反应。 (4)必须是有害的反应。
一、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
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推荐下载】
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推荐下载】导语一位患者因患疖肿与咽喉干痛而服六神丸后,竟产生皮肤奇痒、烦躁不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胸闷不适、喘气困难、心率缓慢、心律不齐等症状,经过及时治疗才转危为安。
这主要是因为该药含有蟾酥等有毒成分,因此患者切勿乱用。
七厘散、狗皮膏、万应膏、金不换膏这些药物局部外用时,很容易被皮肤吸收,轻者发生局部炎症,重者引起全身中毒。
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后果相当严重。
如用于下肢溃疡、神经性皮炎、酒糟鼻等,更容易引起过敏,所以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当提高警惕。
六神丸为消肿解毒药,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症。
除孕妇禁用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用。
例如一位患者因患疖肿与咽喉干痛而服六神丸后,竟产生皮肤奇痒、烦躁不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胸闷不适、喘气困难、心率缓慢、心律不齐等症状,经过及时治疗才转危为安。
这主要是因为该药含有蟾酥等有毒成分,因此患者切勿乱用。
逍遥散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倦怠无力等症。
有患者因患三叉神经痛而服用此药,结果一周后出现点状粉红色丘疹(属于药疹的一种),既感寒冷,又发高烧,头部胀痛,无法入睡,同时面部及下肢也都出现了浮肿。
停止服药后对症治疗方获痊愈。
三仙丸、安宫丸、朱砂安神丸、参茸卫生丸这类药物都含有朱砂(硫化汞),久服可导致汞中毒。
如脑外伤患者长期服用安宫丸,会出现腰痛、少尿、血尿、蛋白尿,甚至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又如神经衰弱、高血压患者持续服用朱砂安神丸、参茸卫生丸,容易引起口腔炎、恶心呕吐、蛋白尿、赤痢等慢性汞中毒。
云南白药既可止血又可祛淤,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外伤的治疗,而且在治疗胃肠、子宫出血等方面,也有明显的疗效。
但有人误以为服用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于是超量服用,以致发生中毒事故。
主要表现为头痛、心慌、呕吐、胸部灼痛、口舌与四肢麻木,甚至产生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症。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中成药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其疗效确切稳定、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和保存,深受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重视,中国现有的中成药有8 000余种,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品种和新剂型也相继出现。
随着中成药的普及,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凸显。
两重性是药物的基本特性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即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标签:中成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很多患者受中成药无副作用、比西药安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适当或滥用中成药,以至起不到应有的疗效,不仅造成了中药资源的大量浪费,还严重地影响了中成药的安全性评价。
正确合理使用中成药,包括辨证地选择药物的品种、剂型、用法、用量、使用疗程、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引发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
近年来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中成药尤其是中成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在逐年成倍增长[1-2],合理使用中成药,并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意义重大,本文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加以分析。
1 产生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1.1 药物的自身因素药物本身具有两重性,中成药也不例外是一把“双刃剑”,其即可起到防病治病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3]。
某些中成药还含有毒性成分,如朱砂、蟾酥、川乌、马兜铃、细辛等,过量或长期使用即可引起中毒,导致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还有中成药包装说明不清晰,或中药被农药、化肥污染变质,假冒伪劣品种混杂也是导致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1.2 不合理用药大部分患者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中成药无不良反应,在剂量方面要求不严格,随意增加药量或长期服用造成蓄积,导致患者超剂量服用。
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用,如马兜铃、关木通、鸦胆子等超量或长期服用很容易出现肝肾方面的副作用甚至会造成成瘾性[3],超剂量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主讲:周雪梅一、药物不良反应概念(一)药物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我国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二)中药不良反应其内容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特异反应性、致癌作用等。
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既可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中成药。
广义的不良反应概念也应包括药品的质量或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伤害。
二、不良反应分类(一)病因学分类1.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使固有药理作用持续和增强。
其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
苦杏仁,当大剂量服用时,脑部首先受到损害,呼吸中枢麻痹常为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如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和人体特异体质(指患者的特殊遗传素质)有关。
该类型与用药剂量无关,难以预测,经常规的毒理学筛选也很难发现,发生率虽较低,但危险性大,病死率较高。
如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的功效,用量1~3g,其不良反应不严重,仅少量患者用药后有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道刺激症状,但仍有极少数的高敏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转氨酶升高、头痛、水肿、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甚至骨髓严重抑制等。
此类伤害又可分为两种:(1)特异质反应指由于遗传因素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为患者先天性代谢紊乱表现的特殊形式,即只有在接触某种药物后才表现出来的先天性代谢异常。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痛、 睡 、 嗜 口唇 、 部 或肢 体 麻 木 、 面 言语 不 清 、 肉震 肌 颤 、 体 抽 搐 。如 云南 白药 、 根 素 注射 液 、 黄解 肢 葛 牛 毒片 、 舒筋 活络 丹等 。
14 心血 管 系统 不 良反 应 主要症 状表 现 为胸 闷 、 .
收 稿 日期 :0 1— 1—1 21 0 0
的 高热 、 烦躁 、 昏谵 语 和小儿 痰热 惊厥 等 。对发 热 神
患者 , 首先 辨别 其 邪 在 表 在 里 , 是 半 表 半 里 , 应 还 因
及 增 效减 毒原 则 , 能相 同或 基 本 相 同 的 中成 药 原 功
则 上 不宜 叠加 使用 , 性 峻烈 的或 含 毒性 成 分 的药 药
1 8 皮肤 不 良反 应 临床 表 现 为 皮 肤 瘙 痒 、 麻 . 荨
应 临 床症状 多种 多样 , 以发 热 、 肤 过 敏 最 常见 , 皮 多
表现 为过 敏性 药疹 或 荨 麻 疹样 皮 炎 , 全 身 或 局 部 在
相继 出现 高 出表皮 、 大小 不等 的鲜 红色斑 丘 疹 , 面 疹 皮肤 潮红 、 痒 , 之可 退色 。有 时可见 全 身肌肤 灼 瘙 压 热如 焚 , 或致 全身剥 脱性 皮炎 , 可表 现为 过敏性 紫 还 癜 和过敏 性休 克 。 1 2 消化 系统不 良反 应 是 最 常 见 的 中药不 良反 .
此, 目前 清开 灵 注射 液 说 明书 中已 注 明有 表 证 恶 寒
发热 者慎 用 。再 如安 神 的 中成 药 也 有 几 十 种 , 亦 但 各 有 特点 , 砂安 神 丸 重 在 清 心 火 、 烦 热 , 用 于 朱 除 适
物应 避免 重复 使用 , 合并 用药 时 , 注意 中成 药 的各 药 味 、 成分 间 的配伍 禁忌 , 各 一些 病证 可采 用 中成药 的
谈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谈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摘要】探讨和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增强对中成药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促进对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障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分例外,长期以来,人们对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比较重视,而对中成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了解甚少,近年来中成药不良反应报道有所增加,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例如:最近报道剌五加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也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
目前,中成药的研究不断深入,以下就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合理应用中成药作一些探讨。
1 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1.1 中西药合用中西药合用临床上是一种非常普遍现象,不仅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也是如此。
我院脑病科2008年住院患者用药中经统计,中西合用现象达80%以上,中西药合用增加了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机会,有些反应尚不能预测,因而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1.2 配伍不合理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加工工艺复杂,尽量单独应用,不要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否则有些药物因pH值及金属离子的改变,而改变药物的溶解度或形成金属络合物,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例如:临床上遇一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配伍中药丹参注射液产生盐析作用而出现沉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3 用药时间过长有些中成药特别是含有毒性成分的,长时间服用可造成蓄积作用,可造成蓄积中毒,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朱砂安神丸,可以降压、安神,但服用过久可以造成慢性汞中毒,损害肝、肾功能。
1.4 中药注射液滴注速度过快中药注射剂在滴注过程中速度过快,可引起局部血管剌激性疼痛,甚至发生静脉炎,由于单位时间内输进体内的致敏物质含量或热原增加达到一定量时,易发生过敏反应及热原反应,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控制滴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主讲:周雪梅一、药物不良反应概念(一)药物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我国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二)中药不良反应其内容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特异反应性、致癌作用等。
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既可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中成药。
广义的不良反应概念也应包括药品的质量或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伤害。
二、不良反应分类(一)病因学分类1.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使固有药理作用持续和增强。
其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
苦杏仁,当大剂量服用时,脑部首先受到损害,呼吸中枢麻痹常为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如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和人体特异体质(指患者的特殊遗传素质)有关。
该类型与用药剂量无关,难以预测,经常规的毒理学筛选也很难发现,发生率虽较低,但危险性大,病死率较高。
如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的功效,用量1~3g,其不良反应不严重,仅少量患者用药后有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道刺激症状,但仍有极少数的高敏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转氨酶升高、头痛、水肿、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甚至骨髓严重抑制等。
此类伤害又可分为两种:(1)特异质反应指由于遗传因素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为患者先天性代谢紊乱表现的特殊形式,即只有在接触某种药物后才表现出来的先天性代谢异常。
(2)变态反应亦称药物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
过敏反应对机体的危害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停药后可恢复,重者甚可致死亡。
(二)病理学分类1.功能性改变系指药物引起人体的器官或组织功能发生改变。
这种变化多为暂时性,停药后可以恢复正常,无病理组织的变化。
2.器质性改变系指药物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出现病理性器质改变。
此类型又可细分为炎症型、增生型、发育不全型、萎缩坏死型等。
三、常见中成药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一)维C银翘片1.不良反应皮肤及附属器损害,表现为全身发疹型皮疹伴瘙痒、严重荨麻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全身性损害,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昏厥;泌尿系统损害,表现为间质性肾炎;血液系统损害,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
2.典型病例患者,女性,33岁,因发热,咽喉痛口服该药,3次日,每次3片,服药3天后,体温未降反而上升至39℃,伴厌食、上腹部不适。
前往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报告显示:谷丙转氨酶364UL,谷草转氨酶265UL,γ一谷氨酰转肽酶189UL,碱性磷酸酶259UL,总胆汁酸58.8μmo1L,乳酸脱氢酶407UL,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戊肝抗体均阴性。
3.用药指导(1)提示维C银翘片为中西药复方制剂,本品含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
对本品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不得同时服用与本品成分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
(3)肝、肾功能受损者慎用;膀胱颈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高血压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不得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4)建议严格按说明书用药,避免超剂量、长期连续用药,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早期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或立即就诊;出现食欲不振、尿黄、皮肤黄染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并监测肝功能。
(二)珍菊降压片1.不良反应消化系统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胰腺炎等;精神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运动障碍、麻木;皮肤及附件损害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全身水疱疹伴瘙痒等;代谢和营养障碍表现为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钠血症;有肾功能异常、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白细胞减少等个例报告。
2.典型病例患者,女,49岁,有高血压病史,每日一片服用珍菊降压片2年余。
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乏力伴胸闷,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继发出现双上肢抽搐,双手僵硬呈爪型。
急诊检查血压14692mmHg,血钾2.9mmo1L,予积极补钾治疗,症状明显好转。
数日后再次出现四肢乏力、胸闷、肢体麻木症状,复查血钾3.2mmo1L,以“低钾血症”收治入院。
3.用药指导(1)注意用药剂量与含有盐酸可乐定、氢氯噻嗪和芦丁成分的药品联合使用时,应分别计算各药品中相同组分的用量,以避免药物过量。
(2)防止撤药反应停用本品时应在2~4天缓慢减量,以避免本品组分盐酸可乐定的撤药反应;如果已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应先停用β受体阻滞剂,再停用盐酸可乐定,避免与β受体阻滞剂序贯给药。
(三)清开灵注射液1.不良反应以各种类型过敏反应为主,严重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2.典型病例女性患儿,10岁,因发热、头痛、喉痒、咳嗽3天到儿科门诊治疗,经检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给予清开灵25ml加1%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输入药液约50ml时,病人开始诉胸闷不适,继而呼吸急促、烦躁、惊叫,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双肺可闻弥漫性湿性哕音,心律40次分,口唇发绀,脉搏消失,血压未测及。
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3.用药指导(1)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清开灵注射剂的功能主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权衡患者的治疗利弊,谨慎用药。
(2)医护人员应在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使用该产品曾发生过不良反应的患者、过敏体质的患者(包括对其他药品易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不宜使用该产品治疗。
(3)清开灵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其他药品时,医护人员应谨慎考虑与清开灵注射剂的时间间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4)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不得超剂量、高浓度应用;对于老年人、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停用清开灵注射剂,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四)参麦注射剂1.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如心慌、气短、胸闷、颜面潮红等;严重过敏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
2.典型病例一女性患者,56岁,中医诊断为气血亏虚型眩晕。
入院后中药煎剂治疗1个月后,病情好转,但是有口干,夜寐不安等症状,给予参麦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用药2分钟后,患者突感四肢麻木、头昏、胸闷、出汗、心悸、全身不适,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濒死感、口唇及肢端发绀、四肢厥冷、面色苍白。
3.用药指导(1)临床上应严格按照本品适应证范围使用,使用时务必加强用药监护。
(2)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3)孕妇及老年人慎用。
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4)本品含人参,不宜与含藜芦、五灵脂的药物同时使用。
(五)炎琥宁注射剂1.不良反应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高热、乏力等;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窒息、呼吸衰竭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表现为剥脱性皮炎、重症药疹等;其他损害包括低血压、四肢麻痹、昏迷、药物性肝炎等。
2.典型病例患者,女,28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先后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0.9g、注射用炎琥宁0.2g 静脉滴注。
注射用炎琥宁滴注约10分钟,患者出现面色灰白、大汗淋漓,随即牙关紧闭、神志不清。
查体:体温36℃,心率10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6040mmHg,神志不清,双肺呼吸音粗,心音弱。
立即停药,吸氧,予以地塞米松20mg静滴,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5mg,症状逐渐缓解,1小时后患者面色红润,呼吸顺畅。
3.用药指导(1)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炎琥宁注射剂用药风险,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权衡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的治疗利弊,应谨慎用药。
(2)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不得超剂量应用,尤其是儿童患者;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停用炎琥宁注射剂,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3)医护人员应在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使用炎琥宁注射剂曾发生过过敏反应的患者应禁止使用,其他过敏体质患者(对其他药品或物质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应谨慎用药,如需用药,应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
(六)生脉注射液1.不良反应全身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等;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喉水肿等;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心悸、发绀、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疹、剥脱性皮炎等。
2.典型病例患者,女,因乏力待查就诊,给予生脉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当滴注约5分钟时患者面部出现红斑样皮疹,并感瘙痒,随即神志不清,面色苍白。
查体:血压8046mmHg,心率56次分,呼吸38次分。
立即停用生脉注射液,给予抗休克治疗,40分钟后血压升至11572mmHg。
3.用药指导(1)临床应用时务必加强用药监护,并严格按照本品适应证范围使用。
(2)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静脉输注时不应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并避免快速输注。
(七)香丹注射液1.不良反应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发绀、发热、寒战、晕厥等;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喉水肿等;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心悸等;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胃肠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
2.典型病例患者,女,76岁,因冠心病至村卫生所就诊,查血压13080mmHg。
给予香丹注射液2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约滴注30ml时,患者出现皮肤瘙痒,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气促,查血压6040mmHg,呼吸60次分。
立即停药,皮下注射0.4mg肾上腺素,肌内注射10mg氯苯那敏,10mg地塞米松。
20分钟后,血压回升,症状好转。
3.用药指导(1)临床应用时务必加强用药监护,并严格按照本品适应证范围使用。
(2)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静脉输注时不应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并避免快速输注。
(3)特别是首次用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八)脉络宁注射液1.不良反应呼吸系统损害表现为呼吸困难、憋气、喉水肿等;全身性损害表现为过敏样反应、寒战、发热、过敏性休克等;心血管系统损害表现为胸闷、发绀、低血压、高血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