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坐标为()
A.B.C.(2,0)D.(0,2)
2.已知椭圆的短轴长是焦距的2倍,则椭圆的离心率为()A.B. C.D.
3.已知向量=(2,3,1),=(1,2,0),则|﹣|等于()A.1 B.C.3 D.9
4.将一根长为3米的绳子在任意位置剪断,则剪得两段的长度都不小于1米的概率是()
A.B.C.D.
5.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t=﹣1,则输出t的值等于()
A.3 B.5 C.7 D.15
6.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黑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则与事件恰有两个红球既不对立也不互斥的事件是()
A.至少有一个黑球B.恰好一个黑球
C.至多有一个红球D.至少有一个红球
7.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A.若α∥β,l∥α,则l⊂β B.若α∥β,l⊥α,则l⊥β
C.若α⊥β,l⊥α,则l⊂β D.若α⊥β,l∥α,则l⊥β
8.设m∈R,命题“若m≥0,则方程x2=m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A.若方程x2=m有实根,则m≥0 B.若方程x2=m有实根,则m<0 C.若方程x2=m没有实根,则m≥0 D.若方程x2=m没有实根,则m <0
9.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m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α⊥β”是“m⊥β”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焦距为2,且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x﹣2y+1=0平行,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A.﹣y2=1 B.x2﹣=1
C.﹣=1 D.﹣=1
11.已知两点A(3,0),B(0,4),动点P(x,y)在线段AB上运
动,则xy的最大值为()
A. B.C.3 D.4
12.用一个平面截正方体和正四面体,给出下列结论:
①正方体的截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②正四面体的截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③正方体的截面可能是直角梯形;
④若正四面体的截面是梯形,则一定是等腰梯形.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某校高一年级三个班共有学生120名,这三个班的男、女生人数如下表.
已知在全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人,抽到二班女生的概率是0.2.则x=;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年级抽取30名学生,则应在三班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14.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渐近线方程为.15.在某次摸底考试中,随机抽取100个人的成绩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若参加考试的共有4000人,那么分数在90分以上的人数约为人,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此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为.
16.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经过F的直线与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部分相交于点A,与准线l交于点B,且AK⊥l于K,如果|AF|=|BF|,那么△AKF的面积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一次考试结束后,随机抽查了某校高三(1)班5名同学的数学与物理成绩如下表:
(Ⅰ)分别求这5名同学数学与物理成绩的平均分与方差,并估计该班数学与物理成绩那科更稳定;
(Ⅱ)从以上5名同学中选2人参加一项活动,求选中的学生中至少有一个物理成绩高于90分的概率.
18.某校高一年级学生全部参加了体育科目的达标测试,现从中随机抽取4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整理数据并按分数段[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进行分组,假设同一组中的每个数据可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替,则得到体育成绩的折线图(如下).
(1)体育成绩大于或等于70分的学生常被称为“体育良好”,已知该校高一年级有1000名学生,试估计高一全校中“体育良好”的学生人数;(2)为分析学生平时的体育活动情况,现从体积成绩在[60,70)和[80,90)的样本学生中随机抽取2人,求在抽取的2名学生中,至少有1人体育成绩在[60,70)的概率;
(3)假设甲、乙、丙三人的体育成绩分别为a,b,c,且分别在[70,80),[80,90),[90,100]三组中,其中a,b,c∈N,当数据a,b,c的方差s2最小时,写出a,b,c的值.(结论不要求证明)
(注:s2= [(x)2+(x2﹣)2+…+(x)2],其中为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
19.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AC=CB=CC1=2,E 是AB中点.
(Ⅰ)求证:AB1⊥平面A1CE;
(Ⅱ)求直线A1C1与平面A1CE所成角的正弦值.
20.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PA⊥底面ABCD,PA=AB=2,点E是PB的中点,点F在边BC上移动.
(Ⅰ)若F为BC中点,求证:EF∥平面PAC;
(Ⅱ)求证:AE⊥PF;
(Ⅲ)若二面角E﹣AF﹣B的余弦值等于,求的值.
21.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准线方程是.
(Ⅰ)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设直线y=k(x﹣2)(k≠0)与抛物线相交于M,N两点,O为坐标原点,证明:OM⊥ON.
22.已知A,B,C为椭圆W:x2+2y2=2上的三个点,O为坐标原点.(Ⅰ)若A,C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x+1,求AC的长;
(Ⅱ)设P为线段OB上一点,且|OB|=3|OP|,当AC中点恰为点P时,判断△OAC的面积是否为常数,并说明理由.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坐标为()
A.B.C.(2,0)D.(0,2)
【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根据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由双曲线得a2=3,b2=1,
则c2=a2+b2=4,
则c=2,
故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坐标为(2,0),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性质和方程,根据a,b,c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已知椭圆的短轴长是焦距的2倍,则椭圆的离心率为()A.B. C.D.
【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
【分析】由题意可知:2b=2×2c,即b=2c,a2=b2+c2=4c2+c2=5c2,则a=
c,椭圆的离心率e==.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设椭圆的方程为:(a>b>0),由2b=2×2c,即b=2c,
a2=b2+c2=4c2+c2=5c2,则a=c,
∴椭圆的离心率e==,
椭圆的离心率,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离心率公式,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3.已知向量=(2,3,1),=(1,2,0),则|﹣|等于()A.1 B.C.3 D.9
【考点】向量的模.
【分析】先根据空间向量的减法运算法则求出﹣,然后利用向量模的公式求出所求即可.
【解答】解:∵=(2,3,1),=(1,2,0),
∴﹣=(1,1,1)
∴|﹣|==
4.将一根长为3米的绳子在任意位置剪断,则剪得两段的长度都不小于1米的概率是()
A.B.C.D.
【考点】几何概型.
【分析】根据题意确定为几何概型中的长度类型,将长度为3m的绳子
分成相等的三段,在中间一段任意位置剪断符合要求,从而找出中间1m处的两个界点,再求出其比值.
【解答】解:记“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为事件A,
则只能在中间1m的绳子上剪断,才使得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所以由几何概型的公式得到事件A发生的概率P(A)=.
故选:A.
5.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t=﹣1,则输出t的值等于()
A.3 B.5 C.7 D.15
【考点】程序框图.
【分析】模拟执行程序,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t的值,当t的值不满足条件(t+2)(t﹣5)<0时退出循环,输出即可得解.
【解答】解:模拟执行程序,可得
t=﹣1,
不满足条件t>0,t=0,满足条件(t+2)(t﹣5)<0,
不满足条件t>0,t=1,满足条件(t+2)(t﹣5)<0,
满足条件t>0,t=3,满足条件(t+2)(t﹣5)<0,
满足条件t>0,t=7,不满足条件(t+2)(t﹣5)<0,退出循环,输出t的值为7.
故选:C.
6.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黑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则与事件恰有两个红球既不对立也不互斥的事件是()
A.至少有一个黑球B.恰好一个黑球
C.至多有一个红球D.至少有一个红球
【考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分析】利用对立事件、互斥事件定义直接求解.
【解答】解: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黑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
在A中,至少有一个黑球与事件恰有两个红球是对立事件,故A不成立;
在B中,恰好一个黑球与事件恰有两个红球是互的事件,故B不成立;在C中,至多一个红球与事件恰有两个红球是对立事件,故C不成立;在D中,至少一个红球与事件恰有两个红球既不对立也不互斥的事件,故D成立.
故选:D.
7.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若α∥β,l∥α,则l⊂β B.若α∥β,l⊥α,则l⊥β
C.若α⊥β,l⊥α,则l⊂β D.若α⊥β,l∥α,则l⊥β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在A中,l⊂β或l∥β;在B中,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l ⊥β;在C中,l与β相交、平行或l⊂β;在D中,l与β相交、平行或l⊂β.
【解答】解:由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是一条直线,知:
在A中,若α∥β,l∥α,则l⊂β或l∥β,故A错误;
在B中,若α∥β,l⊥α,则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l⊥β,故B正确;在C中,若α⊥β,l⊥α,则l与β相交、平行或l⊂β,故C错误;
在D中,若α⊥β,l∥α,则l与β相交、平行或l⊂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的合理运用.
8.设m∈R,命题“若m≥0,则方程x2=m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A.若方程x2=m有实根,则m≥0 B.若方程x2=m有实根,则m<0 C.若方程x2=m没有实根,则m≥0 D.若方程x2=m没有实根,则m <0
【考点】四种命题.
【分析】根据已知中的原命题,结合逆否命题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命题“若m≥0,则方程x2=m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命题“若
方程x2=m没有实根,则m<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种命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9.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m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α⊥β”是“m⊥β”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考点】必要条件;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判充要条件就是看谁能推出谁.由m⊥β,m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可得α⊥β;反之,α⊥β时,若m平行于α和β的交线,则m∥β,所以不一定能得到m⊥β.
【解答】解: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如果m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且m⊥β,则α⊥β,反之,α⊥β时,若m平行于α和β的交线,则m∥β,所以不一定能得到m⊥β,
所以“α⊥β”是“m⊥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问题以及充要条件问题,属基本题.
10.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焦距为2,且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x﹣2y+1=0平行,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A.﹣y2=1 B.x2﹣=1
C.﹣=1 D.﹣=1
【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a>0,b>0),由2c=2,则c=,由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x﹣2y+1=0平行,即=,c2=a2+b2,即可求得a和b的值,即可求得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a>0,b >0),由2c=2,则c=,
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x﹣2y+1=0平行,即=,
由c2=a2+b2,解得:a=2,b=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1.已知两点A(3,0),B(0,4),动点P(x,y)在线段AB上运动,则xy的最大值为()
A. B.C.3 D.4
【考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分析】由题意易得线段AB的方程为,(x≥0,y≥0),由基本不等式可得.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直线AB的方程为,
∴线段AB的方程为,(x≥0,y≥0)
∴1=≥2,∴xy≤3,
当且仅当即x=且y=2时取等号,xy有最大值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涉及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属基础题.
12.用一个平面截正方体和正四面体,给出下列结论:
①正方体的截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②正四面体的截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③正方体的截面可能是直角梯形;
④若正四面体的截面是梯形,则一定是等腰梯形.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④
【考点】平行投影及平行投影作图法;棱锥的结构特征.
【分析】利用正方体和正四面体的性质,分析4个选项,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①正方体的截面是三角形时,为锐角三角形,正确;
②正四面体的截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不正确;
③正方体的截面与一组平行的对面相交,截面是等腰梯形,不正确;
④若正四面体的截面是梯形,则一定是等腰梯形,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某校高一年级三个班共有学生120名,这三个班的男、女生人数如下表.
已知在全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人,抽到二班女生的概率是0.2.则x= 24;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年级抽取30名学生,则应在三班抽取的学生人数为9.
【考点】分层抽样方法.
【分析】由于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由=0.2,可得得x 的值.
先求出三班总人数为36,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年级抽取30名学生,求出每个学生被抽到的概率为,用三班总人数乘以此概率,即得所求.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0.2,解得x=24.
三班总人数为120﹣20﹣20﹣24﹣20=36,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年级抽取30名学生,每个学生被抽到的概率为=,
故应从三班抽取的人数为36×=9,
故答案为24;9.
14.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2;渐近线方程为y=x.【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分别求出a,b,c,再由离心率和渐近线的定义进行求解.
【解答】解:双曲线中,
a=2,b=2,c==4,
∴e===2.
渐近线方程为:y=±=x.
故答案为:2,y=x.
15.在某次摸底考试中,随机抽取100个人的成绩频率分布直方图如
图,若参加考试的共有4000人,那么分数在90分以上的人数约为2600人,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此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为97.5.
【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
【分析】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求出分数在90分以上的频率,由此能求出分数在90分以上的人数,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能估计此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
【解答】解: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得:
分数在90分以上的频率为:
1﹣(0.005+0.0125)×20=0.65,
∴分数在90分以上的人数约为:0.65×4000=2600.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知分数在90分以下的频率为(0.005+0.0125)×20=0.35,
分数在[90,110)的频率为:0.02×20=0.4,
∴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此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为:
90+=97.5.
故答案为:2600,97.5.
16.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经过F的直线与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部分相交于点A,与准线l交于点B,且AK⊥l于K,如果|AF|=|BF|,那么△AKF的面积是4.
【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先根据抛物线方程求出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运用抛物线的定义和条件可得△AKF为正三角形,F到l的距离为d=2,结合中位线定理,可得|AK|=4,根据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抛物线y2=4x的焦点F(1,0),准线为l:x=﹣1,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AF|=|AK|,
由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FK|=|AF|,
即有△AKF为正三角形,
由F到l的距离为d=2,
则|AK|=4,
△AKF的面积是×16=4.
故答案为: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一次考试结束后,随机抽查了某校高三(1)班5名同学的数学与物理成绩如下表:
(Ⅰ)分别求这5名同学数学与物理成绩的平均分与方差,并估计该班数学与物理成绩那科更稳定;
(Ⅱ)从以上5名同学中选2人参加一项活动,求选中的学生中至少有一个物理成绩高于90分的概率.
【考点】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极差、方差与标准差.
【分析】(Ⅰ)结合图表,由平均值和方差的定义可得答案;
(Ⅱ)列举可得5名学生中选2人包含基本事件有共10个,事件A包
含基本事件有7个,由古典概型的公式可得答案.
【解答】解:(Ⅰ)5名学生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
5名学生数学成绩的方差为:
5名学生物理成绩的平均分为:
5名学生物理成绩的方差为:
因为样本的数学成绩方差比物理成绩方差大,所以,估计高三(1)班总体物理成绩比数学成绩稳定.
(Ⅱ)设选中的学生中至少有一个物理成绩高于90分为事件A,
5名学生中选2人包含基本事件有:A1A2,A1A3,A1A4,A1A5,A2A3,A2A4,A2A5,A3A4,A3A5,A4A5,共10个.
事件A包含基本事件有:A1A4,A1A5,A2A4,A2A5,A3A4,A3A5,A4A5,共7个.
所以,5名学生中选2人,选中的学生中至少有一个物理成绩高于90分的概率为.
18.某校高一年级学生全部参加了体育科目的达标测试,现从中随机抽取4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整理数据并按分数段[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进行分组,假设同一组中的每个数据可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替,则得到体育成绩的折线图(如下).
(1)体育成绩大于或等于70分的学生常被称为“体育良好”,已知该校高一年级有1000名学生,试估计高一全校中“体育良好”的学生人数;(2)为分析学生平时的体育活动情况,现从体积成绩在[60,70)和[80,90)的样本学生中随机抽取2人,求在抽取的2名学生中,至少有1人体育成绩在[60,70)的概率;
(3)假设甲、乙、丙三人的体育成绩分别为a,b,c,且分别在[70,80),[80,90),[90,100]三组中,其中a,b,c∈N,当数据a,b,c的方差s2最小时,写出a,b,c的值.(结论不要求证明)
(注:s2= [(x)2+(x2﹣)2+…+(x)2],其中为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
【考点】极差、方差与标准差;频率分布折线图、密度曲线;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分析】(1)由折线图求出样本中体育成绩大于或等于70分的学生人数,由此能求出该校高一年级学生中,“体育良好”的学生人数.
(2)设“至少有1人体育成绩在[60,70)”为事件A,由对立事件概率计算公式能求出至少有1人体育成绩在[60,70)的概率.
(3)当数据a,b,c的方差s2最小时,a,b,c的值分别是79,84,
90或79,85,90.
【解答】解:(1)由折线图得样本中体育成绩大于或等于70分的学生有30人,
∴该校高一年级学生中,“体育良好”的学生人数大约有:1000×=750人.
(2)设“至少有1人体育成绩在[60,70)”为事件A,
由题意,得P(A)=1﹣=1﹣,
∴至少有1人体育成绩在[60,70)的概率是.
(3)∵甲、乙、丙三人的体育成绩分别为a,b,c,
且分别在[70,80),[80,90),[90,100]三组中,其中a,b,c∈N,∴当数据a,b,c的方差s2最小时,a,b,c的值分别是79,84,90或79,85,90.
19.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AC=CB=CC1=2,E 是AB中点.
(Ⅰ)求证:AB1⊥平面A1CE;
(Ⅱ)求直线A1C1与平面A1CE所成角的正弦值.
【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分析】(Ⅰ)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可知CC1⊥AC,CC1⊥BC,∠ACB=90°,AC⊥BC.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则A,B1,E,A1,可得,,,可知,
根据,,推断出AB1⊥CE,AB1⊥CA1,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AB1⊥平面A1CE.
(Ⅱ)由(Ⅰ)知是平面A1CE的法向量,,进而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得直线A1C1与平面A1CE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答】(Ⅰ)证明:∵ABC﹣A1B1C1是直三棱柱,
∴CC1⊥AC,CC1⊥BC,
又∠ACB=90°,
即AC⊥BC.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A(2,0,0),B1(0,2,2),E(1,1,0),A1(2,0,2),
∴,,.
又因为,,
∴AB1⊥CE,AB1⊥CA1,AB1⊥平面A1CE.
(Ⅱ)解:由(Ⅰ)知,是平面A1CE的法向量,
,
∴|cos<,>|==.
设直线A1C1与平面A1CE所成的角为θ,则sinθ=|cos<,>|=.
所以直线A1C1与平面A1C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0.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PA⊥底面ABCD,PA=AB=2,点E是PB的中点,点F在边BC上移动.
(Ⅰ)若F为BC中点,求证:EF∥平面PAC;
(Ⅱ)求证:AE⊥PF;
(Ⅲ)若二面角E﹣AF﹣B的余弦值等于,求的值.
【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分析】(Ⅰ)证明EF∥PC即可得EF∥平面PAC.
(Ⅱ)证明AE⊥平面PBC 即可得AE⊥PF.
(Ⅲ)如图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0,0,0),B(0,2,0),P(0,0,2),E(0,1,1),F(m,2,0),求出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为,由二面角E﹣AF﹣B的余弦值等于,求出m,即可【解答】解:(Ⅰ)证明:在△PBC中,因为点E是PB中点,点F是BC中点,
所以EF∥PC.…..
又因为EF⊄平面PAC,PC⊂平面PAC,….
所以EF∥平面PAC.…..
(Ⅱ)证明:因为底面ABCD是正方形,所以BC⊥AB.
因为PA⊥底面ABCD,所以PA⊥BC.
PA∩AB=A
所以BC⊥平面PAB.…..
由于AE⊂平面PAB,所以BC⊥AE.
由已知PA=AB,点E是PB的中点,所以AE⊥PB.…..
又因为PB∩BC=B,所以AE⊥平面PBC.…..
因为PF⊂平面PBC,所以AE⊥PF.…..
(Ⅲ)如图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0,0,0),B(0,2,0),P(0,0,2),E(0,1,1),F(m,2,0).
于是,.
设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为=(p,q,r),
由得取p=2,则q=﹣m,r=m,….
得=(2,﹣m,m).…..
由于AP⊥AB,AP⊥AD,AB∩AD=A,所以AP⊥平面ABCD.
即平面ABF的一个法向量为.…..
根据题意,,解得.…..
由于BC=AB=2,所以.…..
21.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准线方程是.
(Ⅰ)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设直线y=k(x﹣2)(k≠0)与抛物线相交于M,N两点,O为坐标原点,证明:OM⊥ON.
【考点】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分析】(Ⅰ)利用排趋性的准线方程求出p,即可求解抛物线的方程;(Ⅱ)直线y=k(x﹣2)(k≠0)与抛物线联立,通过韦达定理求解直线的斜率关系即可证明OM⊥ON.
【解答】(本小题满分13分)
(Ⅰ)解:因为抛物线y2=2px(p>0)的准线方程为,
所以,解得p=1,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y2=2x.
(Ⅱ)证明:设M(x1,y1),N(x2,y2).
将y=k(x﹣2)代入y2=2x,
消去y整理得k2x2﹣2(2k2+1)x+4k2=0.
所以x1x2=4.
由,,两式相乘,得,
注意到y1,y2异号,所以y1y2=﹣4.
所以直线OM与直线ON的斜率之积为,
即OM⊥ON.
22.已知A,B,C为椭圆W:x2+2y2=2上的三个点,O为坐标原点.(Ⅰ)若A,C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x+1,求AC的长;
(Ⅱ)设P为线段OB上一点,且|OB|=3|OP|,当AC中点恰为点P时,判断△OAC的面积是否为常数,并说明理由.
【考点】椭圆的应用.
【分析】(Ⅰ)根据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即可求出AC的长;
(Ⅱ)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利用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解:(Ⅰ)由,
得3x2+4x=0,
解得x=0或,
∴A,C两点的坐标为(0,1)和,
∴.
(Ⅱ)①若B是椭圆的右顶点(左顶点一样),则,
∵|OB|=3|OP|,P在线段OB上,
∴,求得,
∴△OAC的面积等于.
②若B不是椭圆的左、右顶点,
设AC:y=kx+m(m≠0),A(x1,y1),C(x2,y2),
由得(2k2+1)x2+4kmx+2m2﹣2=0,
则,,
∴AC的中点P的坐标为,
∴,代入椭圆方程,化简得2k2+1=9m2.
计算|AC|===.∵点O到AC的距离d O﹣AC=.
∴△OAC的面积=.
综上,△OAC面积为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