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后路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探析

合集下载

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 】 史培 ,佟瑞伦 E丰治疗 白发性 气胸近 况[1 2瞿 J.中华结
核 和 呼 吸 杂 志 ,19 ,1 ( ) 0 ・1 9 2 5 2 :19 11
本组病 人注药后 3例 出现少量胸腔积液 .2硎低 热 .均
在用凝 血酶 1 0 后 出现 ,少量 胸水 ,未作 处理 ,1周后 00 u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临床 资料 1 本组病 人男 / 4例 .女 7例 :年 龄 2 ~ 7 I 6
硬膜外 麻或垒麻 下俯卧在脊柱手术架上 ,应用 Lq e的切 口 uu 要显露病椎上 、下 6个椎板 ,即 l 2个椎板 固定点 ,通过边 提边拧 紧钢丝来矫正脊柱移位 ,稳定脊柱骨折 ,并进行常规 减 压 探 查 、棘 实 H 植骨 及 横 突 问 植 骨 融 合 等 :应 用
参 考 文献
【 】 宝怠 .魏海 霞,胡 慧 .鹏膜粘连剂 的临床应用 【1 新 1张 】
医学 , 19 ,2 (2 :6 0 9 8 9 1 ) 5
g前临床上常用的粘连剂 有四环紊 , l 高渗葡萄糖 , 滑石粉
等常导致病人剧烈胸痛和发热。个别出现痛性休克 。使病人
不易接受 .凝血酶应用可避免此缺点。
l =I

自愈 。低热经过 对症处 理 ,12 d热退 =另外我们认为凝血 . 酶对胸膜破 裂口较大疗效差 ,可能 以破 口处气 流量 相对犬 难 以形成 粘连有关 :因此我们认为 用凝血酶 5 010 疗 0—0 0 u 效较好 .基 本无 明显胸痛 ,发热 ,胸腔积液等不 良反应 且 前 对气胸患者 多不 主张 负压吸收 . 防影 响气胸瘘 口的愈 合 ,降低胸膜粘连剂的疗效 。胸腔 内注人凝 血酶 目的是帮 助胸膜裂 口愈台 ;如增加负压吸引势 必起相反作用 .因此 , 闭式引 流通畅采雨凝血酶胸 腔内注人无需负压吸引。

后路固定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对比研究

后路固定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对比研究

后路固定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对比研究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其他外伤等情况。

对于这种类型的椎体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稳定椎体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神经系统的损伤。

目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主要方法包括后路固定融合和非融合治疗。

后路固定融合是通过手术在椎体之间植入植骨融合物,使其在一定时间内愈合形成固定。

而非融合治疗则是通过手术椎体内置植物支撑或使用外固定器来固定椎体,从而达到愈合的目的。

为了比较后路固定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对比研究。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我们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进行了严格的筛选,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我们选取了一定数量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分为后路固定融合组和非融合治疗组。

然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术后康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我们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

结果显示,后路固定融合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少于非融合治疗组。

这表明后路固定融合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和安全性。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得出结论:相较于非融合治疗,后路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在手术操作性、术后疼痛缓解、康复时间和安全性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临床医生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时可以优先考虑采用后路固定融合治疗方法。

我们也要指出,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稳定性。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分组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我们建议在未来开展更大规模、更严谨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本研究对后路固定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后路固定融合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印证和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后路单节段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的开题报告

后路单节段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的开题报告

后路单节段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胸、腰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容易导致严重的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损伤。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较高,术后恢复周期也较长,因此有必要探究非手术治疗方法。

后路单节段复位固定是一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但其效果在不同的患者群体中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对于后路单节段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前期收集到的后路单节段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生物力学评价,并探究治疗效果的差异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后路单节段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等基本信息。

排除因手术治疗或合并其他病因导致的主要疼痛症状,排除有心脏、肺、肝、肾、神经系统等严重基础疾病。

2.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临床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

同时还需对患者进行CT扫描、X线拍片等影像学检查,以获得更多的疾病信息。

3. 实验室测试:将患者的影像学数据导入生物力学测试设备中,通过有限元分析以及实验室实验,对后路单节段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力学效应进行检测和分析。

4.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评估后路单节段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因素,为在临床上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四、研究预期成果通过对后路单节段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本研究将在以下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1. 为临床医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时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和参考,减少治疗风险。

2. 促进后路单节段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 推动生物力学技术在脊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扩展生物力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

《单节段后路内固定对于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单节段后路内固定对于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单节段后路内固定对于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一、引言在脊柱外科手术中,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对于维持患者正常的脊柱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单节段后路内固定(如腰椎或胸椎内固定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该类骨折的治疗中。

然而,该技术背后的生物力学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本文旨在探讨单节段后路内固定在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生物力学原理及影响。

二、生物力学背景及方法1. 生物力学背景: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学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力学原理的学科。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生物力学的分析对于评估手术效果、预测患者康复情况以及避免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我们需要对脊柱的解剖结构、力学特性以及骨折后的应力分布进行深入研究。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生物力学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单节段后路内固定在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分析。

具体包括:(1)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观察并记录脊柱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和位移情况;(2)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脊柱的解剖结构和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3)对比内固定前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变化,评估内固定技术的效果。

三、单节段后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1. 应力分布:单节段后路内固定后,可显著改变脊柱的应力分布。

内固定器能够有效地分散骨折部位的应力,减轻骨折椎体及周围组织的负担。

同时,内固定器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使脊柱在各个方向上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2. 稳定性:内固定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在手术后,脊柱的位移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在前屈、后伸和侧屈等方向上。

这种稳定性的提高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假关节形成、椎体移位等。

3. 手术效果:通过对手术前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单节段后路内固定技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活动能力得到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的生物力学研究

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的生物力学研究

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的生物力学研究张小斌;党晓谦;王坤正【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4(025)002【摘要】目的为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和椎弓根螺钉的弹性设计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应用人湿润尸体脊柱,模拟L1爆裂骨折,进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测试骨折复位过程中螺钉上的应力变化及其范围,分析复位程度与应力应变的关系.结果应变在复位开始阶段比较小,变化平缓,当骨折复位达到椎体高度的75%时,应变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直到复位达椎体高度90%,复位达到椎体高度的91%~95%时,应变曲线变平直,最大应变左侧螺钉98.4士10.3,右侧101.2±13.4,进一步撑开,应变显著增加,最大可达206.6,且无规律性.应力左侧(34.64±3.84)N,右侧(35.54±3.60)N,力矩左侧(5.20±0.58)Nm,右侧(5.33±0.54)Nm,两侧螺钉上应力与力矩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椎体爆裂骨折行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复位时,复位力矩介于个4.5~6.0Nm之间是安全的,既可满意复位又可以防止过度撑开造成椎体分离.【总页数】3页(P174-175,191)【作者】张小斌;党晓谦;王坤正【作者单位】解放军316医院骨科,北京,100091;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陕西,西安,7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2【相关文献】1.新型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联合普通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 [J], 牛通2.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J], 王志晖;杨林;丁国强;章士元;薛朝润3.光电导航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开放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J], 钟泽莅;万盛钰;谭伦;林旭;吴超4.光电导航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开放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J], 钟泽莅;万盛钰;谭伦;林旭;吴超5.椎间孔镜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棒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神经功能及生物力学研究 [J], 马杰; 陈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严重胸腰椎三柱损伤后路270°减压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严重胸腰椎三柱损伤后路270°减压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严重胸腰椎三柱损伤后路270°减压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胸腰椎的损伤常常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常常需要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前路减压融合和后路减压内固定。

后路减压内固定具有术后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经成为胸腰椎损伤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

然而,后路减压内固定也有其困难之处,特别是在多段胸腰椎损伤的治疗中。

在多段胸腰椎损伤的治疗中,椎体的纵向稳定性很难得到保证,容易发生椎体滑脱、截瘫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需要针对性探究一种更为稳定、有效的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方法。

2. 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是对三柱损伤后路270°减压内固定手术方案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实验,评估该手术方案对椎体的纵向稳定性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方法和步骤(1)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医学影像技术和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建立胸腰椎三柱损伤的三维几何模型和材料特性模型。

(2)设计手术方案:根据临床经验,设计三柱损伤后路270°减压内固定手术方案,包括骨科医生的手术方案设计和生物力学学家的模拟模型确定。

(3)数值模拟实验:将设计好的手术方案应用于三维模型中,通过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等生物力学指标评估其对椎体的纵向稳定性的影响。

(4)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将数值模拟实验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4. 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建立三柱损伤后路270°减压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模型。

(2)评估三柱损伤后路270°减压内固定对椎体纵向稳定性的影响。

(3)提供临床治疗中的科学依据,为多段胸腰椎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

(4)在三柱损伤治疗领域做出创新性的贡献。

5. 研究进度和工作计划本研究计划于2021年10月开始,预计2023年3月完成。

主要工作如下:(1)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建立三柱损伤后路270°减压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实验。

后路固定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对比研究

后路固定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对比研究

后路固定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对比研究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脊柱骨折,常常由于高能量外伤引起,如摔跤、车祸等。

这种骨折不仅会导致脊柱畸形,还有可能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甚至造成截瘫。

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至关重要。

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后路固定融合和非融合治疗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它们的优缺点和适应症。

后路固定融合是一种通过手术将椎骨固定在一起,并使其融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融合两种手术方式。

椎间融合是通过植入椎间融合植入物,使两个相邻的椎骨融合在一起。

椎弓根融合则是通过植入椎弓根融合植入物,将椎骨的椎弓根融合在一起。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稳定脊柱,防止畸形进一步加重,同时也可以恢复椎体的高度和角度,减轻患者的疼痛。

非融合治疗则是通过保守治疗或介入治疗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休息、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旨在减轻疼痛和促进骨折愈合。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或植入内固定物,来加固骨折部位,稳定脊椎。

针对这两种治疗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对比研究,以评估它们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风险。

我们回顾了10年来在我们医院接受后路固定融合和非融合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00例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50例接受了后路固定融合治疗,50例接受了非融合治疗。

经过对比研究发现,后路固定融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疼痛症状。

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疼痛症状得到明显减轻。

而接受非融合治疗的患者在神经功能和疼痛症状方面改善的程度较轻。

后路固定融合治疗还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脊柱稳定性,避免畸形加重,并减少了患者复发骨折的风险。

后路固定融合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手术创伤大、术后康复周期长、并发症风险较高等。

相比之下,非融合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同时也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非融合治疗的长期疗效和稳定性有待更多的研究和实践验证。

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论文

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论文

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随访6~14个月,术后即刻伤椎复位及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大部分病例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恢复1~2级。

所有病例随访期间无断棒、断钉情况,无明显coob角丢失。

结论: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辅以支具,可减少矫正角度的丢失。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爆裂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在脊柱损伤中较为常见和多发,在临床治疗的方法上有多种选择。

2006年7月~2011年11月对2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19~73岁。

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5例,交通意外伤6例,跌坐伤3例,重物砸伤1例。

损伤节段为:t11 3例,t12 8例,l1 10例,l2 3例。

合并骨盆骨折1例。

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按frankal分级:a级9例,b级6例,c级7例,d级3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36小时~7天,平均3.7天。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俯卧位,于腰背部行后正中切口,以伤椎棘突为中心纵行切开皮肤、皮下、腰背筋膜,沿两侧椎板骨膜下剥离椎旁肌至小关节外侧,显露伤椎及其上下相邻椎体两侧小关节突及横突。

以人字嵴定位法于邻椎两侧分别开口,以探针探测确定四壁及底部为骨性,以开路锥缓慢钻取钉道,探针再次探测确定,置入定位针,c型臂透视见针位满意后,根据术前影像资料测量结果,分别攻丝旋入相应长度椎弓根钉。

切除椎体棘突,椎板咬骨钳逐渐咬除上下椎部分椎板及伤椎全部椎板,清除椎板及小关节骨折块,充分减压。

探查硬脊膜、神经根形态完整性及前方占位情况,酌情行硬脊膜切开探查或修补。

将预弯塑性固定棒置入,旋入钉尾帽,撑开复位,旋紧尾帽,置入连接杆旋紧固定。

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分析

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分析

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分析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均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术后Cobb’s角、椎体高度等方面变化,比较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 d和1个月后患者Cobb’s角都明显小于术前,椎管占位率也显著小于术前。

并且术后1 d和1个月后的椎体高度恢复占正常高度的百分比也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以最大程度的矫正畸形以及恢复脊柱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后路内固定术;胸腰段骨折脊柱胸腰段是骨科骨折中较常见疾病,对于它的治疗脊柱后路手术开展较早也较为成熟,随着内固定材料的发展,疗效也得到提高。

笔者对4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月~2010年3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0~67岁,平均(39.2±3.4)岁。

其中高处坠落伤21例,车祸伤17例,重物砸伤7例。

脊柱损伤节段:T11段骨折8例,T12段骨折17例,L1段骨折15例,L2段骨折5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为伤后5 h,最长为伤后5 d,平均(20.1±2.6)h。

术前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以及X 线片检查。

神经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7例,D 级11例,E级20例。

根据Denis分类骨折类型:爆裂型骨折33例(73.3%),纯屈曲压缩性骨折9例(20.0%),骨折脱位型3例(6.7%)。

根据骨折情况不同,其中23例采用RSS型钉棒系统固定,剩余22例采用AF釘固定。

1.2手术方法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使患者俯卧于桥形手术架上,腹部悬空。

术前摄脊柱侧位X线片进行定位,准确定位受伤椎体对切口位置,以受伤椎体部位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切口的长度应以暴露损伤椎体以及其上下各一个椎体为适宜。

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前后路短节段内固有限元生物力学研究

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前后路短节段内固有限元生物力学研究

2. 在模型上纵向加载、左右恻弯、前伸、后 屈、旋转方向加力,检测伤椎椎体形变位移和 受力情况。 3. 评估何种受伤模型在那种固定状态下其力 学性质最稳定。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采用三种固定方式(前路、后路、前后 路联合)在不同损伤模型上进行生物力学 的对比,希望通过生物力学比较实验得出 那种的固定方式在何种受伤模型上生物力 学上更合理和稳定,满足术后正常胸腰椎 生理活动,来为临床上内固定的选择作参 考。

4.
本课题采用数字化有限元理论,建立数 字化脊柱及内固定模型,来模拟各种损伤 状态,通过数字化分析来以此发现最理想 的临床内固定选择,从而来指导临床治疗。 特别目前国内还未有关于此类胸腰段与内 固定组合的数字研究报道,本课题在国内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二、研究内容
1. 建立4种的损伤胸腰椎模型(根据Denis 三柱理论,分前、中、前中、中后柱损伤模型) 和1组正常模型,每种损伤模型采用构成三种固 定状态:单纯前路、后路、前后路联合固定。
本实验课题的生物力学手段
对损伤模型建立,考虑到标本来源、实 验经费及目前我省有限元技术较成熟,因 此本实验我们选择计算机模拟胸腰椎损伤 有限元模型和模拟内固定
2 实验材料与设备
计算机一台(基本配置:CPU PⅣ,内存
128M,硬盘 40G)。
SIEMENS SOMATOM PLUS 4 螺旋CT机一 台。 操作系统DOS 6.22,WIN98系统提供应用 软件运行的环境。 PHOTOSHOP 5.02 软件:进行图象存取、 处理。
组成 椎体皮 质骨
弹性模量 Mpa 12000
泊松比U 0.25
刚度N/M 厚度mm 0.45
椎体松 质骨 终板 纤维环

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断裂原因及预防措施

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断裂原因及预防措施

i esrw, o bndwt rsac rgesso u a pnl i c ais cnld se a r ass r pnln c ce cm ie i eerhpor e nh m nsi o hnc, o c e w m j ue i — l h s a b me u f oc o f s ai t a f a o s m rpue. eIt:h ao ue : I poe t nl xt neu m ns hsnfr pnl i e l i t ns t trsR s I T em jr a ss ① m rpr n ra f ao q i et coe i - u r x i y e u Is c ie i i p o s ab
Bi m e h nia a y i o h u e a e e i e M e s r s o m p a t o c a c lAn l ss f r t e Ca s s nd Pr v ntv a u e fI ln Rup u e i t r n Tho a o u ba pi e Fr c u e I t r a x to r clm r S n a t r n e n lFi a i n
包括 : ①未能根据 生物 力学重建的需要选择最佳 的 内固定器材 ; 术 中操 作不 当; 骨折部位 未行 必要 的植 骨 ; ② ③
④ 内固定留置体 内时 间过长 。结论 : 了预防和减 少脊柱 内固定材料 断裂 , 为 术前对 患者病 情应 当进行 充分 的评 估 , 据生物力学稳定性重 建的需要 来选择 恰 当的手术方式和适 当的 内固定材料 ; 根 必要 时应在术 中一期植骨 , 有 利 于重 建其稳 定性 ; 外术后康 复期佩戴适 当的外 固定 支具 , 此 也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 义。 关键词 脊柱 ; 解剖 学; 生物力 学; 外科 手术 ; 脊柱稳 定性 重建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2 9 0 5—13 .0 2 0 .0 4 4 2 1. 50 2 中图分类号 :R 8 . 2 673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分析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交通事故的增多,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

这种骨折一旦发生,不仅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内固定的方式稳定脊椎并促进骨折愈合,从而恢复患者的脊柱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旨在对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介绍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原理,然后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一、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特点脊柱胸腰段由胸椎和腰椎组成,是人体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处于人体的承重部位,一旦发生骨折,将会对患者的脊柱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背部疼痛、脊柱畸形、神经功能损伤等。

对于这类骨折,传统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成为必要的选择。

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原理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一种通过后路切开脊柱、复位椎体及融合段椎体,再行内固定的手术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切开脊柱后方的软组织,找到受损的椎体,然后进行复位并应用内固定装置,最终使脊柱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和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

1. 促进骨折愈合2. 恢复患者的脊柱功能脊柱胸腰段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脊柱功能,导致疼痛、僵硬等症状。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稳定骨折的还能够有效地恢复患者的脊柱功能。

研究显示,术后患者的脊柱活动范围明显改善,疼痛和僵硬感减轻,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

传统的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容易出现颈椎后凸、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情况。

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本文旨在分析该方法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一种通过切开患者的背部,将植入物通过后路体内的方式固定脊柱的手术方法。

该方法对于胸腰段骨折的治疗具有以下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需切口小,损伤小,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恢复时间短;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以更好地解决脊柱的骨折和不稳定问题,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该方法可以通过植入植骨或者融合垫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脊柱的重新生长。

尽管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具有上述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该手术需要经过患者的背部,术中患者的脊髓和神经根有一定的损伤风险;手术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操作难度较大;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期间需要密切观察复查,以及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为了评估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我们可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恢复情况、复发率等指标。

一些相关研究表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

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骨折部位得到稳定,愈合速度加快,患者的活动能力恢复良好。

手术后脊柱的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可以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也有少数研究显示该手术并未提供明显的治疗优势,部分患者仍然存在疼痛和骨折部位不稳定的情况。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

手术的风险不可忽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进行术后的密切观察和康复训练。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该方法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适用性和最佳治疗方案。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跌倒、高空坠落等外伤情况下。

脊柱胸腰段骨折不仅可以导致疼痛、僵直和功能障碍,还可能对脊髓和神经根造成损伤,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尤其是那些稳定性不佳的胸腰椎骨折,内固定融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进行详细分析。

一、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原理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通过在脊柱后路植入融合植骨物和内固定支具,以稳定椎体和脊柱,促进骨折愈合,从而达到恢复和维持椎体的稳定性的目的。

内固定支具可分为螺钉、钢板和棒等。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内固定支具的固定作用使椎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促进骨折愈合。

1. 术前准备: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及脊柱骨折的类型、部位和稳定性。

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CT和MRI等,确切了解骨折的情况,为手术的选择提供依据。

2. 术中操作技术:手术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支具,并且精确地将其植入到骨折部位。

在植入内固定支具时要特别注意避开神经和血管,并注意保护椎弓根和关节突等结构。

术中还需要合理地植入融合植骨物,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1. 促进骨折的愈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以将椎体固定在稳定的状态,促进骨折的愈合。

内固定支具的固定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骨折部位的压力,有利于新骨的生长。

在植入融合植骨物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从而达到疗效的提高。

2. 恢复患者的脊柱稳定性:脊柱胸腰段骨折导致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受损,容易出现疼痛、僵直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以通过固定椎体,恢复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减轻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脊柱胸腰段骨折常常伴随着神经功能障碍,如截瘫、排尿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神经根和脊髓的受压风险,避免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

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外 已广 泛 开 展 。 我 科 自 2 0 0 3年 4月 ~2 0 0 7年 9 月 采 用 A F
关节 突和横突 。按 Me el r r进钉 法 , g 在伤椎上 下邻 椎椎 弓根植
入 定 位 针 , 中 x线 证 实定 位 准 确 无 误 后 , 5 5mm 丝 锥 扩 术 用 、
神经功能状 况。结果
例中, 神经损伤 。按 Fak1 级 : rn e分 A级 6例 , B级 8例 , c级 6 例, D级 1 2例 , E级 6例。C b ob角平 均 2 0度 。伤后 1周 内手
术2 7例 , 内术 1 例 。 2周 1
椎体高度 、 间隙 高度均 大部 恢 复 , 椎 神经 功 能 除 4例 Fak1 rre
位、 固定 和对 椎管 间接 减压 更加简 便 、 有效 , 防止 断钉 等并 为
发 症 发 生 , 严 格 限制 术 后 早 期 负 重 活 动 。 应 关 键 词 : 腰 椎 ; 固 定 ; 弓 根 螺 钉 胸 内 椎
胸腰段脊椎 爆裂 型骨折常合并脊髓 损伤 , 需手术治疗 , 恢 复脊柱 的序列稳 定 , 除脊髓及 神经 的压迫 , 解 经椎 弓根 复位 内 固定具 有三维 空间 复位 和短节段 固定 等优点 , 年来在 国 内 近
内置 负 压 引 流 4 。 8h
脊柱后路 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 折 , 8例 报道如下 。
1 临床 资 料
1 1 一 般资料 .
本组 男 2 5例 , 1 女 3例 , 年龄 2 0~6 2岁 , 致
伤 原因 : 交通伤 6例 , 高空 坠落伤 2 7例 , 重物 砸伤 3例 , 地 平 微细 钙化 是诊 断乳 腺癌 的重要 和可靠 的 x线 征象 。病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三种内固定的疗效比较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三种内固定的疗效比较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三种内固定的疗效比较吕应文;任周奎;于金华【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20)009【摘要】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常累及椎体的前柱与中柱,为不稳定的脊柱损伤,伴或不伴有神经损伤表现。

有统计显示,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占整个胸腰椎骨折的33.7%1]J,且对其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

多数学者认为若胸腰椎骨折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即使无神经症状,均应尽早手术治疗,重建其稳定,矫正脊柱后凸,避免迟发性神经损害及尽早下地活动。

近年来出现多种后路内固定术式,包括短节段椎弓根钉、经伤椎植骨与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本文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采用三种后路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总页数】3页(P705-707)【作者】吕应文;任周奎;于金华【作者单位】400053 重庆,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骨科;400053 重庆,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骨科;400053 重庆,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2【相关文献】1.两种后路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J], 符国良;孟志斌;李俊2.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比较 [J], 盛雷;莫臣强3.过伸复位法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J], 赵鑫4.三种不同伤椎置钉方案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比较[J], 王俊;房小文;徐怡良;王伟5.后部韧带复合体损伤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手术效果的影响 [J], 范博; 杜兴国; 干锐敏; 邵江涛; 赵斌; 王君; 齐文胜; 王文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后路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探析
摘要:目的:对三种后路内固定方法在对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治疗中生物力学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将30具成年(30-60ys)新鲜尸体(t11-l3)随机分三组,用pmma包埋后,用mts机压缩速度及下降距离,制作骨折模型,三组分别行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椎体成形术、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术进行固定,而后对各组标本背伸、屈曲、左右侧弯以及左右旋转的运动范围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各组测定结果。

结果:经统计,在骨折后脊柱在以上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均较完整状态发生明显增加(p<0.05),经内固定后,运动范围均较完整状态小(p<0.05);并且不同内固定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p<0.05)。

结论:骨折后脊柱生物力学发生了改变,运动范围增加,经合理的内固定后可缩小运动范围,且不同的固定方式其生物力学测定结果也有所不同,临床应给予关注。

关键词:后路内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生物力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3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032-01
胸腰椎爆裂骨折为比较常见的一种脊柱损伤,一般情况下会采取
内固定术对其进行治疗,疗效相对理想。

然而近几年有研究发现,对该类患者采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在后期会诱发进行性后凸畸形、复位丢失、腰背部疼痛以及内固定失效等诸多严重并发症,对预后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三种后路内固定方法在对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治疗中生物力学变
化情况进行对比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搜集得到的脊柱标本展开了不同模式下的生物力学测定,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本次实验中脊柱标本来源于近期我院搜集的到的新鲜尸体脊柱标本,共30具,包括男性18具,女性12具,年龄在43-62岁之间,平均(53.4±14.2)岁。

生前均未发生脊柱损伤,通过x线检查证实脊柱未出现任何病变。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30具成年(30-60ys)新鲜尸体(t11-l3)随机分三组,用pmma包埋后,用mts机压缩速度及下降距离,制作骨折模型(椎体压缩<3/5,后壁完整,双侧椎弓根及一侧终板完好),三组标本分别采取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椎体成形术、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术进行固定,而后展开背伸、屈曲、左右侧弯以及左右旋转的运动范围测定,并对各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 测定方法。

在测定过程中对标本给予10nm的力矩,而后
分别展开3轮预加载,从而对蠕变对测量的影响予以消除。

第3次对其最大载荷时的瞬时空间坐标值进行测量。

每个方向上的最大载荷加载完成后,采集标记点三维坐标值,而后经数学公式对背伸、屈曲、左右侧弯以及左右旋转各个方向的活动度进行计算。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各个方向的活动度测量结果等计量资料均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在对比分析中,针对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 检验,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x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不同状态下各个方向的活动度测量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详见表1。

3 讨论
在生物力学研究领域中,将活动度作为脊柱稳定性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活动度越大,证明脊柱的稳定性越差。

在脊柱损伤治疗中,内固定术为常用的一种理想手段,稳定性测定为对疗效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2]。

本次研究中对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椎体成形术、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术的各个方向互动度较跨节段
椎弓根钉固定组发生明显缩小。

由此可知,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的稳定性效果不如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椎体成形术、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术,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在今后的脊
柱骨折治疗中对内固定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元进,孙海燕,王谦军,等.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2(02):110-112
[2] 陈雁西,俞光荣,丁祖泉,等.跟骰关节固定对距下关节三维运动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1,12(21):847-8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