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后路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后路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探析

摘要:目的:对三种后路内固定方法在对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治疗中生物力学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将30具成年(30-60ys)新鲜尸体(t11-l3)随机分三组,用pmma包埋后,用mts机压缩速度及下降距离,制作骨折模型,三组分别行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椎体成形术、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术进行固定,而后对各组标本背伸、屈曲、左右侧弯以及左右旋转的运动范围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各组测定结果。

结果:经统计,在骨折后脊柱在以上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均较完整状态发生明显增加(p<0.05),经内固定后,运动范围均较完整状态小(p<0.05);并且不同内固定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p<0.05)。

结论:骨折后脊柱生物力学发生了改变,运动范围增加,经合理的内固定后可缩小运动范围,且不同的固定方式其生物力学测定结果也有所不同,临床应给予关注。

关键词:后路内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生物力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3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032-01

胸腰椎爆裂骨折为比较常见的一种脊柱损伤,一般情况下会采取

内固定术对其进行治疗,疗效相对理想。然而近几年有研究发现,对该类患者采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在后期会诱发进行性后凸畸形、复位丢失、腰背部疼痛以及内固定失效等诸多严重并发症,对预后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三种后路内固定方法在对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治疗中生物力学变

化情况进行对比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搜集得到的脊柱标本展开了不同模式下的生物力学测定,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中脊柱标本来源于近期我院搜集的到的新鲜尸体脊柱标本,共30具,包括男性18具,女性12具,年龄在43-62岁之间,平均(53.4±14.2)岁。生前均未发生脊柱损伤,通过x线检查证实脊柱未出现任何病变。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将30具成年(30-60ys)新鲜尸体(t11-l3)随机分三组,用pmma包埋后,用mts机压缩速度及下降距离,制作骨折模型(椎体压缩<3/5,后壁完整,双侧椎弓根及一侧终板完好),三组标本分别采取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椎体成形术、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术进行固定,而后展开背伸、屈曲、左右侧弯以及左右旋转的运动范围测定,并对各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 测定方法。在测定过程中对标本给予10nm的力矩,而后

分别展开3轮预加载,从而对蠕变对测量的影响予以消除。第3次对其最大载荷时的瞬时空间坐标值进行测量。每个方向上的最大载荷加载完成后,采集标记点三维坐标值,而后经数学公式对背伸、屈曲、左右侧弯以及左右旋转各个方向的活动度进行计算。

1.3 数据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各个方向的活动度测量结果等计量资料均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在对比分析中,针对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 检验,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x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不同状态下各个方向的活动度测量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详见表1。

3 讨论

在生物力学研究领域中,将活动度作为脊柱稳定性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活动度越大,证明脊柱的稳定性越差。在脊柱损伤治疗中,内固定术为常用的一种理想手段,稳定性测定为对疗效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2]。本次研究中对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椎体成形术、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术的各个方向互动度较跨节段

椎弓根钉固定组发生明显缩小。由此可知,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的稳定性效果不如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椎体成形术、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术,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在今后的脊

柱骨折治疗中对内固定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元进,孙海燕,王谦军,等.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2(02):110-112

[2] 陈雁西,俞光荣,丁祖泉,等.跟骰关节固定对距下关节三维运动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1,12(21):847-8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