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第五章 PCR的技术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R 技术原理所衍生出来的技术方法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本章思考题:
1.简述PCR反应的工作原理。 2.循环次数是否越多越好?为何? 3. 进行PCR引物设计时应注意哪些原则? 4.进行PCR产物克隆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主要参考资料:
1.吴乃虎主编. 基因工程原理(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 J.萨姆布鲁克等.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3. F. 奥斯伯等著.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4. [美] 本杰明∙卢因编著.基因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何光源主编.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基因工程
第五章 PCR的技术原理
第五章
PCR的技术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利用 达到能够自觉合理地利用 PCR 技术为科研服务,PCR 鉴定和诊断;理解PCR介导的克隆和PCR介导的诱变; 掌握PCR 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程序,引物设计方 法。 重点、难点: PCR 技术的基本原理;引物设计方法; PCR介导的克隆。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一、PCR的基本原理
1、 PCR的基本原理
变性(denaturation):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 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结构松散, 变成单链。 变性因素:加热、酸、碱、紫外线等。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一、PCR的基本原理
1、 PCR的基本原理
Tm (melting temperature):50%DNA分子变性时温 度称为熔解温度/解链温度。 一般生理条件下,Tm在85℃ -95℃之间。 影响Tm值的因素: (G+C)含量增加,Tm值增高 溶液的离子强度高,则Tm增加(离子键的形成增多); 甲酰胺的浓度增加,则Tm下降(使碱基对间的氢键不稳 定,可避免G、C含量高的DNA在高温变性时引起断裂而 失活); 若DNA组成比较单一,则变性发生在狭窄的温度范围内. Tm值的计算: Tm = 69.3+0.41(G+C) % Tm = 4(G+C) +2(A+T) (<20bp)
一、PCR的基本原理
1、 PCR的基本原理
复性(renaturation):变性的两条DNA单链在合适的条 件下,又可按原来的碱基配对,再结合在一起形成双螺旋 构象,又称退火。 复性速度与温度有关,当温度缓慢下降才使其重新配 对复性;若将其迅速冷却至4 ℃以下,则几乎不能发生复 性(可用来保持DNA 的变性状态)。复性的最佳温度为: Tm-5 ℃。 DNA的序列:简单的—复性快; DNA的浓度:高—复性快(分子多、碰撞机会多); DNA片段的大小:大—复性慢(分子大、运动慢); 溶液的离子强度:高—复性快(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 荷,减少两条单链的同性相斥性); DNA部分复性,复性的速度非常快。
计算机技术使循环操作实现了程序化和自动化,简化了 PCR操作程序,使之迅速得到推广。
PCR技术是方法学上的一次革命,生物学及医学领域的 一个里程碑,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PCR的基本原理
1、 PCR的基本原理 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 的技术,是分子克隆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是在模板 DNA、引物和dNTP的存在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反 应。由一对引物介导,通过温度的调节,使双链DNA变性为 单链DNA、单链DNA能与引物复性(退火)成为引物DNA单链复合物、在dNTP存在下,DNA聚合酶能使引物沿 单链模板延伸成为双链DNA(引物的延伸);这种热变性复性-延伸的过程,就是一个PCR循环;一般通过20-30个 循环之后,就可获得大量(106倍)的介于两个引物之间的 特异DNA片段。 PCR技术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和模板结合 的特异性。
三、PCR反应
第二节 PCR产物的克隆
一、在PCR产物两端添加限制性酶切位点
但其连接效率效低。由于PCR引物的5'末端可以增加一些非 互补碱基,因此可以在两引物的5'末端设计单限制酶或双限
通常情况下,PCR产物可直接与平端载体DNA进行连接,
制酶切位点。这样得到的PCR产物用限制酶消化产生粘性末
端,即可与有互补粘端的载体DNA重组。在设计引物时,除 了考虑正常的特异性序列外,在引物的 5’末端添加酶切位点
一、PCR的基本原理
2、 PCR扩增步骤:
①DNA模板的解链(变性) 90 ℃~95 ℃,30s 理论上,在90 ℃左右能使DNA双链之间的所有氢键链 断开,完全分离为单链;且在中性pH情况下,DNA的完整 性仍能很好保存。 ②DNA 单链与引物的退火(复性) 55 ℃~65 ℃ ,30~45s 引物与模板单链特异性结合(较高的温度);不希望 两条互补的模板单链结合在一起(DNA引物的量大大超过 模板的量,竞争性结合:引物+模板几率>>DNA自身复性 几率 );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Tm-5 ℃,引物的量、引物的 长度。
过长-----易形成稳定的杂合体或链内互补,使引物的延 伸温度超过Taq酶的最适温度,同时还使检测成本增加。
(2)G+C含量:占40-60%,Tm值在55 ℃以上。
GC含量太低导致引物Tm值较低,使用较低的退火温度 不利于提高PCR的特异性;
GC含量太高也易于引发非特异扩增。
二、PCR反应体系
5、引物(primers) 引物的设计原则 (3)碱基的随机分布: 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有聚嘌呤或 聚嘧啶的存在。 3’末端最佳选择为G 和C;但不应超过3个 连续的G或C,因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序列区错误引发。 但现在观点认为,在3’端尽可能选用T,少用G或C,这样可 更好的避免假引发。(错配率: T < G或C < A ) (4)引物自身及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
一、PCR的基本原理
2、 PCR扩增步骤: ③引物的延伸(新链DNA的合成)70~75℃,30~60s (<2kb) 首次循环:引物从3’端开始延伸,延伸片段的5’端为 人工合成引物是特定的, 3’端没有固定的终止点,长短不 5’ 3’ 一。
第二个循环:引物与新链结合,由于后者5’端序列是 固定的末端,意味着5’端的序列就成为此次延伸片段3’端 5’ 3’ 的终止点。
二、PCR反应体系
5、引物(primers)
引物是人工合成的两段
寡核苷酸序列,一个引物与 感兴趣区域一端的一条DNA 模板链互补,另一个引物与 感兴趣区域另一端的另一条 DNA模板链互补。
3’
5’
5’
3’
引物的浓度会影响特异性。最佳的引物浓度一般在0.1 到 0.5μM。较高的引物浓度会导致非特异性产物扩增。
第一节 PCR技术原理和工作方式
1983年,由Cetus 公司的Kary Mullis 建立; 1988年耐热的Taq DNA聚合酶被发现和应用,把PCR推 向了实用阶段,成为PCR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 1989年,美国专利局授予PCR技术专利; 1989年,PCR技术被《science》杂志评选为伟大的技术 发明; 1989年为DNA聚合酶的分子年; 1993年,Mullis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二、PCR反应体系
5、引物(primers)
在整个PCR体系中, 引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定 位、定向、定范围的作用。 ①定位 一对引物设计时,分别与一条模板结合,并且是与靶 序列3’端侧翼碱基互补,引物只能结合在所识别链的靶序列 3’端。 ②定向 由于DNA聚合酶的5’→3’合成特点,引物的3’端得以 延伸,两引物延伸方向相对并均指向靶序列中央。
3’ 5’
3’
5 ’
N个循环后:由于多数扩增产物受到所加引物5’端的限 定,产物的序列是介于两种引物5’端之间的区域。 P=1-(n+1)/2n
5’
3’
3’
5’
一、PCR的基本原理 2、 PCR扩增步骤: ④循环次数: 当其它参数确定之后, 循环次数主要取决于DNA 浓度。 一般而言25-30轮循环已经足够。循环次数过多,会使PCR 产 物中非特异性产物大量增加。 在扩增后期,由于产物积累,使原来呈指数扩增的反应变 成平坦的曲线,产物不再随循环数而明显上升,这称为平台效 应。平台期会使原先由于错配而产生的低浓度非特异性产物 继续大量扩增,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应适当调节循环次数, 在平台期前结束反应,减少非特异性产物。 通常经25-30 轮循环扩增后, 反应中Taq DNA 聚合酶已经 不足, 如果此时产物量仍不够, 需要进一步扩增,可将扩增 的DNA 样品稀释103-105 倍作为模板, 重新加入各种反应底 物进行扩增, 这样经60 轮循环后, 扩增水平可达109-1010 。
二、PCR反应体系
3、模板
模板是将要被复制的核酸片段DNA或RNA,因此模板是 PCR 的关键,模板的质量是PCR 成功的先决条件,一般要 有较高的纯度,最好用纯化的DNA样品,(粗品应避免混 有蛋白酶、核酸酶)。另外模板的数量也会直接影响扩增的 效果,一般要求含量合适,3ⅹ105分子数(1μg)(提高产 量,减少非特异性扩增);
③定范围 引物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扩增靶序列的大小及特定范 围: 引物A+引物B+AB间序列。
引物设计好坏与PCR结果密切相关。
二、PCR反应体系
5、引物(primers)
引物的设计原则
(1)长度: 16-30bp ,一对引物。
过短-----非特异性扩增增加,竟争并抑制特异扩增, 从 而降低扩增的灵敏性;
二、PCR反应体系
1、 缓冲液: 缓冲液除了提供pH缓冲能力外,还有一些辅助反应进 行的成分,主要是Mg2+。 Mg2+浓度的高低会影响扩增的特 异性和产率,直接影响扩增的成败,最佳的镁离子浓度对于 不同的引物对和模板都不同。为了确定最佳浓度, 可以用 0.1-5mmol/L的递增浓度的Mg2+ 进行预备实验,选出最适的 Mg2+浓度。 2、脱氧三磷酸核苷 (dNTP) 脱氧三磷酸核苷是DNA合成的底物,高浓度dNTP易产 生错误掺入;但浓度过低,将降低反应产物的产量。四种脱 氧三磷酸核苷酸的浓度应相同,如果其中任何一种的浓度明 显不同于其它几种时(偏高或偏低),就会诱发聚合酶的错 误掺入作用,降低合成速度,过早终止延伸反应。 PCR中常用终浓度为200μM的dNTP
4、DNA聚合酶
选择聚合酶要从实验的具体要求考虑,高保真的酶成本 较高,如果要求严格时选用。Taq DNA聚合酶被看做是低 保真度的聚合酶,因为其缺少3’到5’外切核酸酶(校正)活 性,但是产量高,是目前实验室应用最多的酶。使用带有3' 到5'外切核酸酶活性的热稳定聚合酶可以提高保真度。但是 这些聚合酶的产量比Taq DNA聚合酶低。
引物自身和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3个碱基的互补。 引物自身存在互补序列,会使引物自身折叠成发夹结构, 使引物本身复性,这种二级结构会影响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 合。 两引物之间也不应具有互补性,尤其应避免3′端的互 补重叠以防止引物二聚体的形成。
二、PCR反应体系
5、引物(primers)
引物的设计原则 (5)引物的5′端可以修饰,而3′端不可修饰: 引物的5′端决定着PCR产物的长度,它对扩增特异性影 响不大。因此,可以被修饰而不影响扩增的特异性。引物5′ 端修饰包括:添加酶切位点;生物素、地高辛、荧光等标记; 引入蛋白质结合DNA序列;引入启动子序列等。 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不能进行任何修饰。 现在PCR引物设计大都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目前使用 最广泛的是Primer Premier 5.0 、Oligo 6、Dnasis、 Omiga、Dnastar。
的序列以及保护序列。
第二节 PCR产物的克隆
二、A/T克隆法
A/T 克隆法是主要针对于Taq DNA 聚合酶扩增的产物。 Taq DNA 聚合酶具有末端转移酶的活性,可在 DNA 片段的 3’ 末端添加一个核苷酸,通常为 A(图8-2) 。因此,Taq DNA 聚合酶扩增的产物可与 T-载体进行粘端互补连接,达 到高效克隆的目的。 A PCR产物 T-载体 T 添加T碱基的方法: 用末端转移酶和底物 ddTMP 可以产生单个 T 的突出末端; 有些识别不对称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在切割 DNA 后可直接 产生一个 3’ 突出的 T ; 用 Taq DNA 聚合酶和高浓度的 dTTP 也可产生 3' 突出的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