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自然灾害与人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是地球上无法避免的一部分,它们可以是地震、洪水、飓风、干旱等形式。
然而,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这些自然灾害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的扩张不可避免。
然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导致了更频繁的自然灾害。
例如,城市化过程中的大规模土地开垦破坏了自然的水文循环,使得洪水的发生概率增加。
此外,城市的高密度人口和建筑物使得地震和飓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加严重。
其次,人类的工业化活动也对自然灾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工业化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导致了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这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
例如,全球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增加了洪水和风暴潮的风险。
此外,气候变化还导致了干旱的加剧,使得农作物收成减少,进一步加剧了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
另外,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也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起着重要作用。
过度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得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更加频繁。
此外,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使得城市更容易受到地震和飓风的袭击。
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对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然而,人类并非完全无力对抗自然灾害。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其次,加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使城市更加抵御地震和飓风的袭击。
此外,加强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工业化活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自然灾害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我们并非无力对抗自然灾害。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和建筑设计以及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我们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确保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自然灾害与人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自然灾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身的力量所引起的各种不可预测的灾难性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应对策略。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首先,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常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丧失了许多宝贵的生命。
其次,自然灾害会造成人们的财产损失。
被洪水冲毁的农田和住房,被地震摧毁的建筑物,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此外,自然灾害还会破坏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等,对社会的正常运转产生严重的干扰。
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人类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通过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发现潜在的自然灾害风险,可以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使其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
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采取抗震建造标准,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
此外,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制定更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
此外,教育和宣传也是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危害。
同时,通过宣传自然灾害的常识和应对方法,可以增加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促进全社会积极应对自然灾害。
尽管人类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自然灾害的发生难以预测和控制,因此只能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其次,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正逐渐增加,这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并减少其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总之,自然灾害与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促使人类积极应对。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灾害性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这些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些灾害归咎于自然力量,因为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对灾害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城市的扩张,建筑物密集而庞大,土地的密度不断增加。
这导致了更多的土地被人类开发和占据,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
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土地被铺设水泥和沥青,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增加了洪水的风险。
此外,城市中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也使城市更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
因此,城市化进程增加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其次,人类的产业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化石燃料被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北极冰川的融化,进而提高了海平面和飓风的风险。
此外,由于森林砍伐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土地的植被减少,导致了土壤侵蚀和干旱的加剧。
因此,人类的产业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自然灾害的增加。
另外,人类的社会行为也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
人类的不当行为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恶化。
例如,过度的地下水开采和乱倒垃圾等行为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质变动,进而引发地震或地面塌陷。
此外,人类的过度开发和过渡消费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风险增加。
因此,人类的社会行为可能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造成积极影响。
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复杂而多方面的。
尽管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同时,人类也通过科技手段和应对措施来减轻了灾害的影响。
例如,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地震的发生,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避险措施。
此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也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习目标】1.自然灾害的感念、分类2.主要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前预习】 一、认识洪水和洪灾 1.自然灾害概况(1)概念:在__________发生的,对人类________________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气象灾害:如 (飓风)、 、寒潮、冰雹等地质灾害:如 、火山、 、泥石流等水文灾害:如 、海啸、咸潮、赤潮等2.洪水与洪灾(1)概念: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________现象的统称。
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________,就形成洪灾。
(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直接损失冲毁________、道路和桥梁,淹没________、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暴发间接损失造成____、电力、________、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__________活动的停止和________秩序的紊乱二、洪灾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一)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1)气象因素:__________、大量冰雪________________。
(2)河湖因素⎩⎪⎨⎪⎧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溃决(3)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____,植被覆盖率越____,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4)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________________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
2.人为原因(1)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________,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________、河床坡度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3)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________________的速度。
(二)洪灾的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自然灾害与人类生活
自然灾害与人类生活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十分微妙的,自然灾害就是一个体现。
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力量造成的可能对人类造成生命和财产威胁的各种灾害。
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旱灾、沙尘暴、台风、暴雨等。
与自然灾害有关的因素包括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等。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便是危害和破坏。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比如,地震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火山爆发会释放出巨大的火山灰和岩石,洪水会淹没低洼地区,造成家园被毁、生产大规模停滞和财产损失等问题。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会对个人造成伤害,还会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带来影响。
另外,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社会影响也很大。
在一些重灾区,比如京津冀地区,大面积的沙尘暴将城市变成“黄色”世界,许多市民被迫佩戴口罩。
台风、暴雨等灾害也会导致交通瘫痪、树倒电线断等情况。
影响社会运转,进而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同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被困在自然灾害中的人们往往会感到沮丧、无助甚至绝望。
他们不再觉得自己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奴隶。
这种感受也对人们的文化生活产生影响。
许多文艺作品就反映了自然灾害的悲惨和人们努力抵抗的精神。
然而,自然灾害也促进了人类生活的发展。
因为灾害的发生,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自然灾害的原理和规律,了解自然灾害的报警机制和防灾措施,加强防灾意识。
这种研究让人们意识到自己对自然的认识还十分薄弱,还需要加强对自然的学习,尤其是对自然灾害的研究和探究。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拥有了更多防灾和救灾的手段。
比如,地震预测系统、灾害应急救援设备等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在灾害发生时帮助人们及时进行响应和救助。
一些绿色生态做法的普及也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减少灾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总之,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自然灾害与人类——2014鲁教版
返回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
可是:
还有台风拔起 我们的家园!
一、自然灾害
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 概念: 构成危害的事件
自 气象灾害:台风、洪水、干旱、寒潮 然 类型 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 灾 害 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草害等 危害: 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 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损失
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
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 的暴发 瘟疫和传染病
间接
造成 水力 、电力、 交通 、能源等供应中断,以
损失
及城乡 商业 活动的停止和 生活 秩序的紊乱
三、洪灾的形成原因
洪水的形成 1、洪水致灾的两个基本环节
对人类造成损害 2、洪水的形成条件 (1)自然原因 • 气象因素:强降雨、大量冰雪快速融化 • 河湖因素: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堤坝溃决 • 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 • 被覆盖率 • 河道排水速度:河谷的顺直程度、通畅程度、 • 纵向坡度
(2)非工程措施
防灾减灾 滥砍乱伐
土地 水利建设
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 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造成127人死亡,1294人失 踪,另有117人受伤。
舟曲之殇
课堂知识窗补充——泥石流
定义 特点 危害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洪流,是山区常见 的地质灾害 暴发突然、历时短、来势凶猛 运动速度快、能量巨大,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 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和生活以及环境造成 很大的危害 1.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 2.数量大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汇集的水 3.有坡度较大的沟谷
B1-4-2自然灾害与人类
2.什么是洪水?洪水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 溢流现象的统称。
●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
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损失,以及人畜的伤 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 间接造成水、电力、交通和能源等供应中 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
3.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指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 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损害。
严禁乱砍滥伐,大力植树种草 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加强灾前水利建设与减灾科研投入
东部季风区多洪水、干旱、台风、风暴潮 黄土高原区干旱、水土流失较严重 西南及其他山区易发滑坡、泥石流 华北平原春旱、夏涝、寒潮、台风、小 麦干热风频发
活动: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多暴 雨;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 ●山区面积广大,多地震,滑坡、泥石流 频发; ●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汇水速度加 快;水土流失加剧,湖泊、河道淤积严重; 围湖造田,分洪与排洪能力下降; ●乱占河道,排水不畅;水利设施年久失 修,泄洪能力下降。
4.洪灾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地面坡度 土壤含水率 植被覆盖率 强降雨 融雪快 河道堵塞 自然 原因 泥石流 滑坡 人口分布 汇水速度 > 排水速度 堤坝溃决 纵向坡度 人为 原因 破坏植被 围湖造田
顺直度
通畅度
洪水
冰凌
洪灾
害人
乱占河道
经济水平
5.洪灾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加强监测和预报 ●工程措施:兴建水库 退耕还湖 修筑堤坝 疏浚河道 开辟分洪区 开挖分洪道 ●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B1-4-2 自然灾害与人类
1.知道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发展,在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日趋恶化
的今天,以减灾求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
重要。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2、防洪救灾的工程措施: 措施==>效益
①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 水的调蓄能力
• “卡特里娜”飓风8月底袭击美国,1209人 死亡,上万人失踪,损失344亿美元;
• 7月26日,印度暴雨凶猛异常,至少786人 死亡,560万人口受灾。
• 2005年夏天,许多欧洲国家遭遇历史罕见 的特大洪水袭击。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一、感知自然灾害
1.含义(概念) 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2005年自然灾害触目惊心
• 2005年全球范围禽流感疫情风声鹤唳,已 导致至少70人死亡;
• 2005年10月8日8时50分,南亚7。6级大地 震伤亡惨重,8。6万多人死亡,伤10万多, 200万人无家可归;
• 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 区域,灾区人口越密集、 经济越发达,灾情和损失 就越严重。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四. 洪灾的防治措施
1、意义:有史以来,人类就在自然灾
害的威胁下生活。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
极大的痛苦和惨重的损失,已经成为人
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灾害防御,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
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减灾就意味着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三、洪灾形成的原因
1、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6讲 第2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2 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
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 石凤海 2014年12月10日
第2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考点
洪灾的成因及防御措施
(一)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在 对 人类生命和财产 构成危害的事件
自然界
发生的,
思考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 些不是?为什么?
针对性练习
A.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C.黄河下游加固江防大堤 B.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D.三江平原恢复和重建沼泽湿地
1.下列做法不利于避免或减轻洪水造成损失的是( B )。
2.下列措施中,既能起到防暴雨洪涝灾害,又能起到防 旱灾作用的是( C )。 ① 整治河道 ②修建水库 ③植树造林 ④打机井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
修筑堤坝
,防止洪水漫溢
(3)
疏浚河道
,加快泄洪速度
(4)开辟
分洪区
,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2.非工程措施: (1)提高 防灾减灾 意识 (2)控制 滥砍乱伐 ,提高森林覆盖率 (3)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4)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5)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6)加强灾前 水利建设 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
3.下列措施中,可起到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有 ( A )。 ①植树造林 ②人工降雨 ③疏浚河道 ④退耕还湖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老城区改造过程中 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据此 回答4~5题。 4.该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的原因调查,下列最不 可信的是( D )。 A.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 B. 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 .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 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
自然灾害和人类的责任之间有何关系?
自然灾害和人类的责任之间有何关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密。
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灾难发生之后,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自然灾害是不可抗力,是人类无法掌控的力量,与人类无关。
但是,人类是否真的与自然灾害无关呢?自然灾害和人类的责任之间又有何关系?1.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周围的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等,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带来的影响更加明显。
例如,城市化进程加速,人类在原本不适合居住的地方大规模建筑,导致土地沉降和地下水位下降;大规模开采矿物质和油气等自然资源,导致地质变形和地球板块运动,增加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增加了山洪灾害的发生概率。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改变了自然环境的平衡我们知道,自然环境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维持着一定的平衡。
然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和使用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率和程度。
例如,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荒漠化现象加剧,进一步引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过度排放废气,导致空气污染,增加了雾霾天气的概率,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3.人类责任的转移和减轻尽管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存在不可抗拒的影响,但我们不能为此开脱自己的责任。
相反,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减少自己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积极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有效手段。
例如,加强环保、减少污染等良好环境保护措施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此外,加强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也是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总之,自然灾害和人类的责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积极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自然灾害与人类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人类的关系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变化和力量所引起的极端自然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火山喷发等。
人类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自然灾害不仅会对人类造成损失,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减灾的重要性。
一、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1.1 生命安全威胁自然灾害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
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封闭、交通瘫痪等,使得人们面临被埋压、被困、无法转移等危险。
这些灾害常常带来人员伤亡,给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1.2 财产损失自然灾害还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洪水、地震等灾害常常导致房屋、农田、桥梁等基础设施损毁,给经济发展带来重大阻碍。
此外,由于受灾地区可能会出现停电、断水等情况,导致生产活动陷入瘫痪,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失业率上升。
1.3 心理压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严重影响。
遭受灾害的人们可能会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失去家园、亲人、财产,面临不确定的未来,人们往往感到绝望和无助,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影响2.1 气候变化加剧灾害频发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气候变化。
工业化、汽车尾气、森林砍伐等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气温升高,进而引发极端气候事件。
例如,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加剧了台风的形成和强度。
人类的活动加重了气候变化,进而增加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2.2 土地利用与城市化加剧灾害影响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和城市化进程也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可忽视。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河流的开发、土地的过度开垦等活动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削弱了自然灾害的缓冲能力。
此外,城市的快速扩张使得人类在灾害发生时更加容易受到影响,例如城市内的建筑物密度过高,地下排水系统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减灾的重要性面对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自然灾害与人类》教案(优质)
《自然灾害与人类》教案一、教材分析《自然灾害与人类》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以洪灾为例掌握洪水与洪灾的联系,洪水形成的原因。
并且以此为基础学会分析其他相关的灾害。
本节内容是选修自然灾害与保护的基础,内容也比较简单一些。
学生易掌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2)认识、区别洪水和洪灾,并结合我国发生洪水和洪灾的实际事例,学会分析诱发洪水灾害的种种因素,寻求洪灾防治措施。
(3)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学、读图,提高学生的地理语言准确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
(2)让学生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洪灾形成原因(2)洪灾的防治措施(3)我国洪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校的高一属于分层次教学,学生基础有差异。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老师多引导学生,深挖学生的思维。
对于其他层次一方面要有一定量的提示和补充,另外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地理用词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五、教学方法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布置作业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收集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备课(设计多种可能性)。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现教学目标导入新课:如果说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与能量我们把它称为自然资源,那么什么又是自然灾害呢?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吗?学生举例:(出现问题:有的同学在这时就混销了自然现象与自然灾害.待在后面解决。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给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带来损害的不可避免的事件。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息息相关,因为人类的行为往往会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1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随着人类工业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幅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引发了一系列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干旱、飓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1.2 人类入侵与生态破坏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频繁入侵自然保护区、砍伐森林、填埋湿地、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等。
这些活动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自然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1.3 城市化与地质灾害城市化进程中,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大量开发土地、铺设道路和建设建筑物。
然而,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地的稳定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地震、泥石流等。
二、应对自然灾害的可持续发展策略2.1 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人们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这包括保护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种植模式等。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将环境保护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2 持续改善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化不可避免,但应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
建设者应注重土地的地质特征,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建设高风险建筑物。
此外,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2.3 加强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建立完善的灾害管理机制和应急响应体系,是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害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灾害预警和监测技术水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同时,普及灾害防护知识,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2.4 加强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自然灾害的影响超越国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自然灾害与人类的耐受力
自然灾害与人类的耐受力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地球内部或外部力量的作用,导致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自然灾害的类型繁多,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台风、干旱、泥石流等。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生物之一,在自然灾害面前,展现出了强大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从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的耐受力之间的关系。
一、自然灾害的类型与特点1. 地震地震是地壳内部因地质构造活动导致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震级来表示,震级越大,地震的能量释放越剧烈,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严重。
地震常常导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山体滑坡等灾害,同时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海啸、泥石流等。
2. 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是地球内部岩浆喷发到地表的现象。
火山爆发时,会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灰、熔岩和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破坏。
火山爆发还可能引发火山喷发灾害,如火山泥石流、火山灰降水等。
3. 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域因降雨、融雪等原因导致水位急剧上升,淹没周边地区的现象。
洪水具有来势汹汹、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洪水灾害可能导致农田被淹、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等,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损失。
4.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具有强烈的风力和降水。
台风过境时,可引发狂风暴雨、洪水、泥石流等灾害。
台风还可能导致海洋灾害,如海啸、船只倾覆等。
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尤为严重,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破坏。
5. 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少于正常水平,导致土壤干燥、水源枯竭等现象。
干旱影响范围广泛,涉及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干旱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紧张、草原火灾等灾害。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等地,因强降雨、地震等原因,导致山体滑坡,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等物质沿坡面流动的现象。
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强、流速快等特点。
泥石流灾害可能导致道路中断、农田损毁、房屋倒塌等。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的突发性事件。
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而人类活动则是指人类在各个领域的行为和生产活动。
然而,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首先,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可忽视。
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和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
例如,过度的土地开垦和建设,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进而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此外,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采矿活动,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如山体滑坡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其次,自然灾害也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例如,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洪水会淹没农田和城市,破坏农作物和基础设施。
这些灾害不仅会导致人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
此外,人类活动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减轻和防范自然灾害的影响。
例如,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减少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
在城市建设中,可以采取防洪措施,如修建排水系统、加固堤坝等,以减少洪水的冲击。
同时,通过合理的地质勘探和工程设计,可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提高人员的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自然灾害也对人类活动提出了警示和启示。
灾难的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更加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例如,合理开展农业生产,保护水源和森林,可以减少洪涝和干旱的发生。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有助于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总之,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自然灾害也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关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和防范自然灾害的影响。
只有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课件鲁教版
梳理整合 考点导析 素能专攻
梳理整合
立足课前自评·提升基础复习
一、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在 自然界 发生的,对人类 生命和财产
构成危害的事件。
气象灾害: 如台风(飓风)、干旱、寒潮、冰雹等 (2)分类地质灾害: 如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2.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淮河、黄河、长江为例) (1)淮河的治理
上游建水库和蓄水工程;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加固干流的堤防;下游开辟入海 河道,分流排泄洪水。
(2)黄河的治理 上游兴建水利枢纽蓄积洪水,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3)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
考点演练
下图为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考点探究
1. 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1)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全 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 (2)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致使 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力减弱。 (3)大量河道、湖泊被淤积、被填埋,缺乏蓄洪、滞洪场所。 (4)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
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解析:B 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和雪被、陆缘冰、海冰的 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受全球变暖影响明显。所以,该区域的优势是对全球 变暖敏感,故B项正确。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不适合生物生存,生物种类较 少,A项错误;整个南极地区人口都比较少、大气质量都比较好,所以人类活动 影响少和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克斯堡岛的独特优势,C、D项错误。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产生的、在一定时期内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的自然现象。
这些自然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风暴、干旱、台风、地面塌陷等,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带来的破坏程度差异很大。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是人类的活动也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而气候变化又是引起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今,人类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使得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引发了许多灾害性的天气变化。
例如,暴雨、干旱、风暴、洪水、冰川融化等灾害都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
同时,现代城市的建造、河流的开发利用等活动也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城市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方面,但是城市化的同时也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城市的建设经常需要改变自然环境,包括填平土地、开辟新的湖泊和水库等,这些活动都有可能改变流域土地和水的特点,导致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的自然灾害事件。
例如,位于中国湖南省的岳阳楼,在建造之前位于洞庭湖岸边,但现在,则成了离岸边很远的地方。
这种开发,让河流的穿梭变为不可预测的事件,给城市居民和建筑物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人类活动还会带来一些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
例如,地球的内部结构常常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而改变,例如采矿、抽水、注水等活动,这些操作会导致地球地质构造的手机,加速地质灾难的发生。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控制力越来越大,但同时导致自然灾害事件变得不可控。
人类创造的科技亦有可能给自然灾害带来新的问题。
例如,核能电站的建设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灾难,一旦核电站爆炸,就会对人类造成持久的影响。
人类活动可能成为引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而科技也可能成为减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
虽然自然灾害无法完全避免,但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仍值得我们关注。
保护环境、预防自然灾害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唯有尽可能地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才能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发的灾害性事件,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它们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
虽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人类活动对灾害的发生和程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首先,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自然灾害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土地被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导致原本稳定的地质结构被破坏,从而增加地震和滑坡的风险。
例如,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建立在地震带附近,而加强地震预警和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也与自然灾害有着紧密联系。
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极端天气活动如暴雨、干旱和飓风的频率和强度都在不断增加。
这一现象与人类的工业化和能源消耗密切相关。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和严重程度,进而导致更频繁和更强烈的自然灾害。
为应对这一挑战,国际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转向可持续发展。
另外,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过度消耗也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例如,过度放牧和水土流失导致了沙漠化和干旱的加剧。
过度采伐森林破坏了生态平衡,引发了山洪和泥石流。
湿地的填埋和开垦破坏了自然的“海绵”,使洪水的威力更加猛烈。
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是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人类活动中的技术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虽然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新的问题。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了地层的下沉和地震的增加。
工业化所产生的化学废物和放射性废料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总之,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土地利用方式、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开发、技术进步等方面都会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程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解析:该种灾害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最严重,西北内陆最轻,应为异 常干旱引发的旱灾。建设水利工程是抗旱最为快捷的措施。①地位于西北内陆, 气候干旱;③地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雾天气。①地比 ③地酸雨危害轻,水资源短 缺,无霜期短,日照时数多。 答案: (1)B (2)A (3)C
考查定位 侧重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考查,关注灾
考点阐释
长江洪灾的成因和综合整治措施
1.长江洪灾的成因 长江流域的水源补给、河道状况及流域内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洪灾的发生和危害 程度,具体分析如下:
因
素
长江洪灾成因 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特别是雨
洪水来量 自然 原因 滞洪能力 泄洪能力
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 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 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长江中下游河道过洪能力(宣泄能力)不足 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使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导
(2)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 坡和北坡少。 (3)①受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影响,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季节变化大;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且多暴雨。②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常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洪涝。③河流中下游汇集支流 多、水量大。④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曲流、易淤塞,泄洪不畅。 (4)防洪准备;洪水应急;洪水中的救助。防洪准备更为重要。
2.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完成 (1)~ (3)题。
(1)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A.寒潮 B.旱灾 C.台风 D.洪涝
(
)
(2)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建设水利工程 C.改进耕作制度 (3)①地与③地相比 A.酸雨危害更严重 C.日照时数更多 B.无霜期更长 D.水源条件更优 B.营造海防林 D.改进灌溉方法
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气象灾害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其中气象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危害比较严重,现选 取主要的对比如下表:
灾 害
成
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危
害
防御措施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及时发布台风预 报和警报 ③建沿海防护林
形成在热带 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 台 风 或副热带洋 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 面上的强烈 海南、福建、浙江、 发展的气旋 台湾等省区
参考答案: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 );西部坡度 大 (西部地势高 ),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西部有石 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 (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
如何对地理事物的分布进行描述
(1)对于点状分布图,应把握的主要特征有:疏密 (分布的密度特征,是均匀分布还 是差异分布,其密度变化体现在哪些地方 )、方位 (地理事物是轴向分布还是趋势分 布,哪个方位密度高 (低 ))、叠加 (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 )。 (2)对于线状分布图,要注意等值线走势、疏密、线性特征 (平直、弯曲、闭合 )和数 值特征。 (3)对于面状地理事物分布图,要重点把握如下特征:地理位置、分布范围、面积 大小等,有多个地理事物时还要描述相对方位。
(4)受西南旱灾影响,以下农产品的价格可能上涨的是 A.茶叶 B.鲜花 C.棉花 D.甘蔗 E.大豆
(5)西南旱灾造成的损失巨大,启示我们在干旱发生前应注重积极预防,请从保障用水和 节约用水两个方面提出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 (1)气温较常年偏高,蒸发旺盛;降水量较常年偏小。(2)BCD (4)ABD
(3)B
(5)保障用水措施:建设水利工程 (修建水库、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 );合
理开采地下水;保护森林植被等。节约用水措施:工业上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农业上培育耐旱作物、改进灌溉技术;生活上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鼓励公众的 节水行为等。
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危害分析
下表表示寒潮、酸雨、台风、泥石流对我国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 害程度越大 )。据此回答 1~ 2 题。
5.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双选 ) A.地势起伏大且坡度较陡,重力作用强 B.暴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大量碎屑物质 C.持续干旱是引发泥石流的根本原因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答案: AB 6.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乙中O点,合理的逃生线路有 (双选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淮河流域因采取了以“兴修增加热量,但不能使农作物明显增产。红壤则主要位于江南丘陵 地区。 答案: D
自然灾害的原因分析
甘肃省舟曲县持续半年干旱后,2010 年 8 月 7 日山区突降暴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 害。图甲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图乙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实线 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 ), 读图完成 5~ 6 题。
人为
原因
滥伐森林
致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作用减小,同时大量泥沙入
江,淤积抬高河床,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功能削弱
2.长江防洪综合整治措施
1.阅读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我国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此外,________ 流域、__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洪水灾害的影响。 (2)据图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特点。 (3)简要分析我国洪水灾害多发的原因。 (4)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包括哪三个部分?其中哪部分更为重要?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成因及防灾、减灾措施。第(1)问,据图分析可得答 案。第(2)问,从地理位置、地形的区别进行分析。第(3)问,从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分 析原因。第(4)问,有准备、应急、救助三方面,其中防洪准备更重要。 答案:(1)长江中下游 黄河中下游(或华北) 珠江 四川
考向分析
害间的关联性,能对灾害的特点、原因及相
应的对策作相关的分析,对提取信息及综合 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考查中选择题、综合 题都有出现。
区域地理知识与当年重大气象灾害
相结合,考查灾害的成因、时空分 布规律、影响及防御措施。
【考题借鉴】 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2010· 天津文综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
解析:结合四种灾害地区分布及表中各地危害程度,可判断甲是台风、乙是寒潮、丙 是泥石流、丁是酸雨。广东纬度较低,远离冷空气源地而受寒潮危害较轻;四川由于 盆地地形,北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而较少受寒潮影响。 答案: 1.D 2.C
洪涝灾害及防治
(2011· 安徽马鞍山二调 )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 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现代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 方,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囤满粮。”结合图示,完成 3~ 4题。
成作物减产;影响交
通;甚至危及人民的 生命
干 旱
或降水异常偏 少,造成空气
华北地区多春 旱,长江中下游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 饮水困难,影响经济
②种植耐旱作物 ③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
干燥,土壤缺
水
地区多伏旱
发展和社会安定
施建设
④营造防护林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 寒 潮 侵造成大范围的剧 主要发生在冬半
强烈的大风、降温 天气使农作物和牲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 息或警报
西南旱灾的分析
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灾害。读2010年 1~ 4月全 国气温距平实况图和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图(距平是指与多年平均状态的差值 )。 回答下面问题。
(1)据图分析,此次旱灾发生的自然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旱灾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A.滑坡、泥石流频发 C.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小 E.土壤盐渍化严重 (3)严重旱灾对下列工程影响最大的是 A.西气东输 C.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 D.北煤南运 ( ) ( ) B.引发森林火灾 D.病虫害加剧 ( )
地区 粤 川 新
甲 ++++
乙 + + +++
丙 + ++++ ++
丁 ++++ +++
晋
++++
++
+
1. 丙和丁代表的地理现象分别是 A.寒潮、酸雨 C.台风、泥石流 B.寒潮、台风 D.泥石流、酸雨
(
)
2.乙类地理现象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影响因素分是 A.纬度和海拔 C.纬度和地形 B.纬度和土壤 D.降水量和地形
我国的涝渍灾害分析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图中 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洪”与“涝”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 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 退耕还林;修建水库 (三峡工程 );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3)“洪”主要是指河湖水过多而泛滥,常与流域性的暴雨洪水、融雪 (冰川 )洪水、 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有关。“涝”主要是指积水内涝,往往与本地区的降水过多、 排水不畅相联系。
3.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倒有九年荒”中的“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间正确的是 ( A.洪涝 —7、 8月 C.干旱 —4、 5月 B.洪涝 —6月 D.台风 —7、 8月 )
解析:图示为淮河流域,造成该流域十年九荒的主要原因是淮河洪涝灾害严重,尤其 是每年的 6月份,处于“梅雨”时期。 答案: B 4.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囤满粮”得益于 A.气候变暖 C.大量施用化肥 B.红壤的改良 D.大力兴修水利 ( )
第2课 自然灾害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