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与分析

(完整版)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与分析
(完整版)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与分析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绪论 (3)

1.1研究意义 (3)

1.2研究现状 (3)

1.2.1常用测算方法简介 (3)

1.2.2现有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7)

第二章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9)

2.1研究目标 (9)

2.2研究的主要内容 (9)

第三章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与分析 (10)

3.1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 (10)

3.1.1宝鸡峡灌区基本概况 (10)

3.1.2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步骤 (11)

3.2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22)

3.2.1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22)

3.2.2种植结构的影响 (23)

3.2.3灌区管理状况的影响 (24)

3.2.4灌区工程地质地理位置的影响 (25)

3.2.5灌区节水灌溉措施的影响 (26)

3.2.6不同水文年份的影响 (26)

第四章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7)

4.1存在的问题 (27)

4.2解决办法 (27)

4.2.1确定毛灌溉用水总量 (28)

4.2.2计算净灌溉用水量 (28)

4.2.2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 (29)

第五章结论 (32)

参考文献 (34)

附录 (35)

致谢 (45)

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与分析

指导老师:王密侠作者:陆通

摘要:本文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利用灌区灌溉用水管理资料、气象资料、流量资料、灌溉试验,依据灌区渠首每日引水量(退水量),结合灌区各支渠配水水量及斗口引水资料计算灌区各干、支渠利用系数及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渠首到斗口的利用系数利用灌区历年实际配水资料获得;灌区斗渠,农渠,毛渠渠道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借鉴灌区灌溉实践经验,利用调查资料分析计算获得;最后利用渠首到斗口的水利用系数和斗口到田间的水利用系数计算全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通过研究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状况,分析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节水措施,对目前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宝鸡峡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农业节水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ypical Irrigation District Water Use

Coefficient

Abstract:In this paper, Shaanxi Province’s Baojixia Irrigation district is the research object . Full use of Irrigation Wate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rrigation experiments 、Meteorological data, flow data observation data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irrigation practic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water use coefficient of this irrigation district. According to the daily amount of water used in Irrigation District (return flow), combing branch canal irrigation water and the water diversion iformation at each mouth of lateral canal, the canal water use coefficient of branch canals and lateral canals were calculated. The water use coefficient from canal head to each lateral canal mouth is got from water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Canal water use coefficient and field water use coefficient is calculated using survey information. Use of canal water use coefficient and the field water use coefficient for irrigation water use coefficient. By studying the status of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analyzed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irrigation water use coefficient and the current irrigation water use coefficient calculation method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in order to explore means to save irrigation water.

Key words: Baojixia Irrigation District; canal water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field water use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逐步增加,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尤为重要。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占70%以上,如何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灌溉用水,是目前节水工作的首要任务。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一个灌区节水工程技术措施、节水农业技术措施和节水管理技术措施等节水措施的评价指标。对任何一种节水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都涉及到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它是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指导节水灌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健康发展、灌溉水量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我国灌溉用水节约潜力很大,研究分析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正确认识、探讨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和计算方法,对了解我国灌区灌溉水利用水平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1.2研究现状

目前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经验系数法、经验公式法与实测法三类 。生产实际中对于已建成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确定应用的方法主要有首尾测定法、典型渠段测量法和综合测定法等,鉴于测算所需时间长,计算过程、数据繁杂,以及对灌溉统计数据利用不够充分等缺点,采用投入少、见效快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是我国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目前急需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分析测算,以推求各灌区科学合理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评价、指导节水灌溉的发展。

1.2.1常用测算方法简介 1.首尾测定法:

测定作物净灌溉水量和渠首总供水量,不必测定中间过程中的输、配水损失量,从而求得灌溉水利用系数。这样可以明显的减少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工作。

某次灌溉水利用系数η可用下式计算:

W mA /=η (1-1)

式中:m 为作物的净灌溉定额,A 为作物的实际灌溉面积,W 为渠首引水总量。 对于大型灌区而言,灌区年度净灌溉水量等于该年度所有作物的净灌溉水量之和。因此,可以在灌区中选择典型区域,确定各种作物的总灌溉定额。通过灌区渠首年度总引水量,各种作物的实际灌溉面积,可以利用下式计算年度的灌溉水利用系数ηl:

∑==n

i j i i l W A M 1

/η (1-2)

式中:m i 为第i 种作物的净灌溉定额,A i 为第i 种作物的实际灌溉面积,Wj 为渠首引水总量,n 为灌区作物种类。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测定方法工作量大等缺点,适用于各种布置形式的渠系,但只是单纯为了确定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能充分反映渠系输水损失和田间水利用情况。对于渠道改造工程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

2.典型渠段测量法:

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及测流断面,测流段应基本具有稳定规则的断面;其次选择测量方法,测定时尽量采用流速仪表、量水建筑物测流。测定时,应在实际灌溉运行条件下测定流量及水量。测段内分水口正常分水,测量时段内渠道 (渠段)流量应尽可能保持稳定。测量典型渠段长度,流量小于1 m 3/s 时,渠段长度不小于1km ;流量为 1~10m 3/s 时,渠段长度不小于3km ;流量为10~ 30 m 3/s 时,渠段长度不小于 5km ;流量大于30 m 3/s 时,渠段长度不小于10km 。

a.动水测定法

根据渠道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有代表性的渠段,中间无支流,其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流量小于lm 3/s 时,渠道长不小于lkm ;流量为1~l0m 3/s 时,渠道长不小于3km ;流量为10~30m 3/s 时,渠道长不小于5km ;流量大于30m 3/s 时,渠道长不小于l0km 。观测上、下游两个断面相同时段的流量,其差值即为损失水量。

(1)渠道水利用系数

渠道水利用系数等于该渠道同时期放入下一级渠道的流量(水量)之和与该级渠道首端进入的流量(水量)的比值。可分别用下式计算:

η渠道=W 净/W 毛 (1-3)

式中:W 净为下一级渠道水量,m 3;W 毛为上一级渠道渠首水量,m 3;η渠道

为渠道水利用系数。 (2)渠系水利用系数

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渠系水利用系数,用符号ηq 表示。农渠向田间供水的流量就是灌溉渠系的净流量,干渠或总干渠从水源引水的流量就是渠系的毛流量。各级固定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值称为渠系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反映了从渠首到农渠的各级输、配水渠道的输水损失,表示了整个渠系灌溉水的利用率。即

ηq =ηg ηz ηd ηn (1-4)

式中:ηq 为渠系水利用系数;ηg 、ηz 、ηd 、ηn 分别为干、支、斗、农渠的加权平均渠道水利用系数。

3)田间水利用系数

田间水利用系数是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对旱作农田,指蓄存在计划湿润层中的灌溉水量;对水稻田,指蓄存在格田内的灌溉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农渠)放水量的比值,用下式表示

ηt =W j /Wt=m j A j /Wt (1-5)

式中:m j 为设计净灌水定额(m 3/hm 2);A j 为末级固定渠道控制的实灌面积(hm 2);W t 为末级固定渠道放出进入田间的总水量(m 3)。

4)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用符号η0表示。它是评价渠系工作状况、灌水技术水平和灌区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可按下式计算:

η0 =

g

n

W Am (1-6) 或: η0=ηt ηq =ηg ηz ηd ηn (1-7)

式中:A 为某次灌水全灌区的灌溉面积(hm 2);m n 为净灌水定额(m 3/hm 2);W g 为某次灌水渠首引入的总水量(m 3)。

对于井渠结合灌区应分别算出井灌水利用系数和渠灌水利用系数,然后根据井灌的地下水利用量与渠灌的渠首引水量进行加权平均:

η=(W 1η1+W 0ηq )/(W 1+W 0) (1-8)

式中:W 1为灌溉时井灌的地下水利用量,m 3;η1为井灌灌溉水利用系数。 b.静水测定法

选择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渠段,长度50~l00m ,两端堵死,渠道中间设置水位标志,然后向渠中充水,观测该渠段内水位下降过程,根据水位变化即可计算出损失水量和渠系水利用系数。

(1) 损失水量的计算

渠尾首损失W W W W ?±=∑i W -- (1-9)

式中:W 首为测量时段内典型渠段首部测量断面累计水量;W 尾为测量时段内典型渠道尾部断面累计水量,∑Wi 为测量时段内正常运行的下级渠道测量断面的累计水量;△W 渠为测量始末典型渠道内的蓄水量的变化,增加的情况取“-”,减少的情况取“+”。

(2)渠道水利用系数

首先计算典型渠段的输水损失率δ典型,δ典型为典型渠段测量时段内损失水量与渠段上游断面的累计水量之比:

δ典型=W 损失/W 首 (1-10)

其次计算典型渠道单位长度的输水损失率σ典渠道。实际的渠道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计算渠道水利用系数时,必须进行修正。典型渠段选定后,影响渠系水利用系数的主要因素有流量变化,沿程分水情况及典型段选择的位置情况,因此,引入三个修正系数:

σ典渠道=[k 2+k 3(k 1-1)(1-k 2)] δ典型/L 典渠段 (1-11)

式中:L

典渠段

为典型渠段的长度,k 1为输水系数,k 1=Q c /Q o ,Q o 为渠首流量,Q c 为

渠尾流量;k 2为分水系数,k 2=0.5*(1-1/6*ΔB/B ),B 为渠道控制区的平均宽度,ΔB 为控制区宽度呈线性变化的假定下,首部于尾部的宽度差,如果为均匀分水,即上下游控制面积区别不大,则k 2=0.5。k 3为位置修正系数,k 3=0.5+L 1/L ,L 1为典型渠段中心点到该渠道渠首距离,L 为典型渠道的长度。

渠道单位长度的输水损失率δ渠道等于所选该级各典型渠道输水损失率按渠道长度进行加权平均的计算值,即:

σ渠道=∑σ典渠道i L 典渠道i /∑L 典渠道i (1-12)

某级渠道的输水损失率为:

δ渠=σ渠道L 渠 (1-13)

式中:L 渠为该级渠道的平均长度(km ),即该级渠道的总长度除总条数。 因此,某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η渠为:

η渠道=1-δ渠 (1-14)

(2) 灌溉水利用系数 首先计算田间水利用系数:

η田间=mA/W农净(1-15)

为田间水利用系数;A为渠道控制的灌溉面积(hm2);m为灌区某次式中:η

田间

灌水定额定额(m3/ hm2);W农净为农渠放水量(m3)。

3.综合测定法:是将首尾测定法、典型渠道测量法及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修正等综合考虑的一种方法。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在我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综合测定法的步骤:首先确定灌区测量渠道的数量、测量方法、典型渠段及其长度;其次,计算出典型渠段的单位长度输水损失率;然后,确定输水系数、分水系数及典型渠段位置修正系数,计算出典型渠道的单位长度输水损失率;第4步,进行典型渠道非等效并联修正;第5步,进行同级渠道土渠与衬砌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综合计算;第6步,进行渠道越级输水修正,计算渠系水利用系数;第7步,计算田间水利用系数及灌溉水利用系数;第8步,利用首尾法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

1.2.2现有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1、测定工作量大,需要测试技术人员较多

一个灌区的固定渠道一般都有干、支、斗、农4级,大型灌区级数更多,而每一个级别的渠道又有多条,特别是斗、农渠数量更多,计算某级渠道的加权平均渠道水利用系数时,测定工作量很大。灌溉地块自然条件和田间工程情况也存在差异,要取得较准确的田间水利用系数,需要选择众多的典型区进行测定。这样一来,对于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测定工作量都很大。而作这些工作都需要一些专业人员和设备来完成,因此在人员配备和设备配置上有一定的困难。以宝鸡峡灌区为例,如果对宝鸡峡塬上和塬下全部接近300万亩灌溉面积进行逐级测试和计算渠系水利用系数,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之前同样也有某省做了相关的工作,为农田水利管理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采用传统的动水测试法对全区22个重点灌区进行了渠系水利用系数测试,当时投资了88万元,累计实测灌区各级渠道长5923.2km,实测渠段2640段,参加测试人员达3850人。

2、测试过程无法做到精准

对于灌区来讲,以宝鸡峡来讲要在面广渠多的灌溉用水情况下停止供水来进行静水测试是难以做到的,一般采用动水测试法进行全面测试。采用动水测试法测定渠道水利用系数时,需要有稳定的流量,测渠段中间无支流,下一级渠首分水点的观测时间必须

和水的流程时间相适应,在众多因素影响下这些必要条件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做到精准测量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3、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代表性差

灌区不同的水文年或不同时期的来水和用水情况不同,渠首引进的流量或水量亦不相同,灌区的实灌面积也不相同,受经济效益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直接影响灌区种植结构和种植作物种类也有一定的变化。灌区因此灌溉水利用系数每次灌水都不相同。目前灌区只用某次测定计算得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来代替所有的情况,不能反映灌区一段时期、甚至当年的实际灌溉水利用情况。目前我国灌区正在实施以节水为目标的技术改造,渠道防渗、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使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也随之改变,以往测定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就更缺乏代表性,而随着不断改造的渠道状况的变化,利用传统测定方法,进行一次次地测定又难以做到。

第二章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2.1研究目标

本研究对目前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力争提出能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改进的行之有效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提供依据。

2.2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收集宝鸡峡灌区渠首多年来不同灌季的实际引水量资料,根据灌区渠首每日引水量(退水量),结合灌区各支渠配水水量及斗口引水资料计算灌区各干、支渠利用系数,其中渠首到斗口的利用系数利用灌区历年实际配水资料获得;斗渠、农渠、毛渠的渠道水利用系数采用选点测定法,即在灌区选取典型渠道对其渠道水利用系数进行实测;选取典型田块,测定毛渠流入田间的净流量,以及储存在计划湿润层里的有效水量计算田间水利用系数;利用渠系水利用系数及田间水利用系数求得灌溉水利用系数。结合对典型渠道斗口到农渠,农渠到毛渠以及田间水利用系数实测资料,对利用首尾测定法计算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检验与校正,进一步探求灌溉水利用系数与灌区实际引水量,控制面积,作物种植情况、产量以及降雨等因素的关系。利用实例对水利部目前组织进行的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所采用的首尾测定法及其它各种方法进行评价、筛选。

第三章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与分析

3.1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

3.1.1宝鸡峡灌区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宝鸡峡引渭灌区位于关中八百里秦川西部,西起渭河宝鸡峡口,东到泾河岸,南临渭水,北抵渭北高原腹地,与冯家山灌区和羊毛湾灌区接壤,东西长181公里,南北平均宽14公里,辖宝鸡、咸阳、西安3市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14个县(市、区)、78个乡镇。

2.工程概况:宝鸡峡引渭灌区以引用渭河干流水源为主,设计引水流量95立方米/秒,校核流量115立方米/秒,设施灌溉面积291.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82.83万亩。灌区水利工程主要由渠首枢纽、引水渠道、水库泵站、水电站和排水设施组成,是一个多枢纽、引抽并举、渠库结合、长距离输水、大型建筑物多的大型灌排体系。

3.枢纽工程:分塬上、塬下两大系统,分别从两个渠首引水。塬上引水枢纽位于宝鸡市金台区硖石乡林家村的渭河宝鸡峡口处,大坝为Ⅲ等中型工程,坝长208.6m,最大坝高49.6m,坝顶宽12~17m;水库正常蓄水位636.0m,总库容5000万m3;拦河坝设计过闸流量6040m3/s,校核流量9720m3/s;灌溉引水闸设计流量65m3/s。

塬下引水枢纽位于渭河干流眉县马家镇魏家堡村处,拦河坝全长1031m,其中土坝长600m,坝高6m,溢流坝长413m,高3.65m,设计过坝洪水流量7200m3/s,校核10300m3/s;12孔灌溉引水闸设计引水流量45m3/s,最大引水流量55m3/s。

4.水库工程:现有林家村、王家崖、信邑沟、大北沟、泔河、泔河二库6座中型水库,总库容3.3亿m3,已淤积0.82亿m3,有效库容1.89亿m3,防洪库容9315万

m3,其中王家崖、信邑沟、大北沟、泔河、泔河二库5座水库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除险加固。

5.输水工程:现有总干、干渠6条,长412.62km,;支渠77条,长699.3km;退水渠24条,长49.5km;斗渠1956条,长2174.8km;干支渠骨干建筑物5107座。

6.泵站工程:现有抽水泵站22座,总装机84台(套)26921kw,总抽水能力92.78m3/s,控制灌溉面积113万亩,完好率92%。

7.水电站:现有魏家堡、杨凌、林家村、绛帐、南庄、史德的6座水电站,机组15台套,装机3.39万千瓦。

8.地位作用:灌区的建成投运,改善了受益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使粮食亩产由150kg 提高到663kg、复种指数由115%提高到170%,累计增产粮食300多亿kg;保障了全省

粮食安全,以占全省1/18的耕地面积,出产了占全省总产量1/7的粮食和1/4的商品粮,成为全省重要的粮油果菜基地和名副其实的“三秦第一大粮仓”;发挥滞洪削峰、分流泻洪等作用,减缓了渭河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威胁,保证了工程沿线厂矿企业和城乡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补水排涝、植树绿化和平田整地,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3.1.2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步骤

3.1.2.1计算灌区渠首到斗口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针对宝鸡峡灌区年报中的的渠首流量资料和斗口的引水资料,分灌季分别计算各个灌季以及各年斗口以上农业用水的有效水利用系数。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如下:

(1)确定渠首水量:

通过对宝鸡峡灌区资料的整体分析,发现其灌溉水来源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渠首引水、抽取地下水、灌区坡塘水等。塬上和塬下也有一定的区别,相比较而言,其主要与地势有关,塬下距离渭河较近其地下水埋深较浅,灌溉用水多采用地下水。塬上则是渠首引水与地下水相结合的灌溉方式。根据灌区的灌溉经验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为了能够准确快速的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现将小型水库供水和地下水折合按各个灌季分别这算到渠首,从而计算出毛灌溉水量,即

W首=W引+W库+W地(3-1)

式中:W

首即为毛灌溉水量,W

为渠首实际引水量,W

为小型水库折渠首水量,

W地为地下水折渠首水量。计算结果如表3-1所示:

除渠首引水外,地下水与塘坝水折算到渠首的水量计算表见3-2。

(2)确定斗口水量

斗口水量根据灌区统计资料和实际地下水、塘库水利用情况相结合从而求出实际斗口水量。在先前计算毛灌溉水量中将地下水利用量和塘坝水库水利用量分别折算到了渠首,同理在计算斗口水量的过程中,也需要将其折算到斗口。斗口水量见3-3:

3

通过灌区资料和灌区实际的管理情况,地下水和塘坝水直接进入田间,而不经过斗口。因此,在这里需要将地下水和塘坝水折算到斗口,根据斗口的总水量和渠首的毛灌溉水量从而计算灌区渠首到斗口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具体折算结果见表3-4:

3

根据表3-3和表3-4的计算结果,现在有了斗口统计水量和地下水及塘坝水折算水量,由此即可以得到灌区斗口总水量由下式计算:

W斗总=W斗口+W折(3-2)

式中:W

斗总为折算后斗口总水量,W

斗口

为斗口水量,W

折算到斗口水量。

根据上式即可得出斗口的总水量见表3-5:

3

(3)确定渠首到斗口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根据毛灌溉水量和斗口水量即可求出灌区渠首到斗口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公式:

η干-斗=W斗/W毛×100% (3-3)

式中:η

干-斗为干渠到斗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W

为斗口水量,W

为毛灌溉水量

计算成果见表3-6:

3.1.2.2.斗口到田间利用系数的计算分析

斗口到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灌区的实际情况可以求得,计算方法也不相同,例如,在灌区斗口、农渠、毛渠、田间水量资料较齐全时,可通过逐级计算各段的渠道利用系数,根据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从而计算出斗口到田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但是对于宝鸡峡灌区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缺乏斗口以下的水量资料,原本计划选择典型渠道进行实测,但受到时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法得到相关数据,因此,根据现有资料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计算灌区斗口到田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作物的净灌溉定额通过水量平衡原理确定,为作物生育期内的作物需水量减去有效降雨量和地下水利用量。因此对这三部分的水量分别进行计算。

对于旱作物:

M=ETC-Pe-Ge+△W (3-4)

式中:M为旱作物灌溉定额,mm;ETC为作物需水量,mm;Pe为有效降雨量,mm;Ge地下水有效利用量,mm;△W为土壤含水量,mm。

对于水稻,净灌溉定额还需考虑泡田水量以及渗漏水量:

M稻= ETC稻+M O+F d―Pe稻―Ge稻(3-5)

——水稻净灌溉定额,mm;

式中:M

ET c——水稻的蒸发蒸腾量,mm;

P e——水稻生育期内的有效降雨量,mm;

F d——水稻全生育期渗漏量,mm;

M o——插秧前的泡田定额,mm;

G e——水稻全生育期间地下水的利用量,mm。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以都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旱作物为主。

(1)计算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水

平下,经过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之和又称为作物蒸发蒸腾量或腾发量。通常的计算方法有:模系数法、直接计算法、参考作物法。本次研究间接的采用参考作以及构成植株体的水量之和。其影响因素有:气象因子、作物因子、土壤水分状况、耕作栽培措施及灌物法,参考作物法是以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8-15cm)的蒸发蒸腾量作为计算各种作物需水量的参照。

在实际收集的资料中,只有兴平地区的气象资料,并且现有的资料只有旬降雨、月日照时数、月平均气温、月蒸发量。在计算过程中不能满足彭曼-蒙特斯公式的基本要求,为了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料适当的缩小计算误差,本次采用间接计算的办法。即采用频率分析法,将不同气象年份进行频率分析,将其分为频率为25%,50%,75%,95%,结合原西北农业大学研究的不同频率下的作物需水量,将对应的年份进行分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料有限,无法算得各年的作物水量。在作物生育期过程中,日照时数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对日照时数进行频率分析,从而选出各年的作物需水量(主要是小麦和玉米)。对于宝鸡峡灌区,根据不同年份,主要作物生育期内的作物需水量频率分析如表3-7:

利用以上计算的频率,参考由原西北农业大学康绍忠老师主编的《陕西省作物蓄水量及分区灌溉模式》根据不同频率下作物需水量从而间接计算作物全生育期内的理论需水量。以1994—1996年为例,不同年份作物理论需水量如表3-8 。

(2)确定有效降雨量

有效降雨量指总降雨量中能够保存在作物根系层中用于满足作物蒸发蒸腾需要的那部

分水量,不包括地表径流和渗漏至作物根系吸水层以下的水量,即理论上有效降雨量的计算公式为:

Pe=P-P1-P2 (3-6)

式中:Pe为有效降雨量,mm;P为实际降雨量,mm;P1为降雨所产生的地表径流,mm;P2 为降雨所产生的深层渗漏量,mm。

由于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和产生的深层渗漏需要通过观测计算求得,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下列简化方法计算不同降水频率下的有效降雨量,即:

Pe=σ·P (3-7)

对于宝鸡峡灌区不同种作物生育期内的有效降雨量见表3-10

(3)确定地下水有效利用量

地下水直接利用量是指地下水借助于土壤毛细管作用上升至作物根系吸水层而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地下水水量。作物在生育期内所直接利用的地下水量与土壤类型、作物根系发育深度及地下水位埋深等因素有关。在本次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地下水埋深的基本资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据中国水电科学研究院的裴源生老师的研究认为:根据目前的经验,地下水水位埋深在2m左右时地下水利用量约占作物需水量的15%-30%。根据关中地区的实际情况,塬上地势较高地下水补给量非常有限而塬下地下水埋深较浅补给量相对较大,由于没有各个地区的实际地下水资料,有限时间内很难做到精准。因此,在这里只能是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宝鸡峡的实际情况,采用利用系数为20%。

(4)确定土壤含水量

由于作物需水的持续性与农田灌溉或降雨的间歇性,土壤计划湿润层的含水率数值是随时变化的,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利用灌溉水、有效降雨、部分地下水的同时,还在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含水量。由于缺乏实测的数据,结合杨凌地区的实际土壤水分利用状况,土壤含水率的利用量为作物需水量的10%。

(5)计算作物净灌溉定额

作物净灌溉定额即作物需水量减去有效降雨量和地下水有效补给量之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宝鸡峡灌区实行的是非充分灌溉制度,结合灌区的实际情况和水利部目前提出的非充分灌溉折减系数,在这里取0.75。以小麦为例(m3/亩),折减后的灌区各地灌溉定额见表3-11: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与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 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1计算公式 (1)灌溉水利用系数:η= 式中:——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乘 求得。 ——田间水利用系数。 (2)渠道水利用系数 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 =1- 土渠: = 衬砌渠:= 式中:——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 L——渠道长度(km) 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3、1、9-1查得 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3、1、9-1查得 ——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3、1、9-3查得2 参数选择 (1)设计净流量: 1)干渠:Q净=q s A干=0、3682、46=0、972m3/s

2)支渠:Q净==m3/s 3)斗渠:Q净=n Q农净=20、091=0、182 m3/s 4)农渠:Q净= ==0、091 m3/s (2)渠道长度: 1)干渠:1条,长12、6km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 2)支渠:4条,总长7、6km,平均长1、9km,平均灌溉面积0、66万亩,拆与标准条田25块 3)斗渠:14条,总长21km,平均长1、5km,平均灌溉面积0、1886亩,拆与标准条田7块 4)农渠:100条,总长0、65km,平均长度0、65km (3)m、k、的选择 查表3、1、9-1沙壤土:K=3、4,m=0、5 查表3、1、9-3干渠砼板衬砌:=0、15-0、05,取=0、10 支渠浆砌石衬砌:=0、20-0、10取=0、15 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 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渠道水利用系数 渠道Q L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 □ 许建中赵竞成高峰黄修桥李英能 摘要对任何一种节水措施进行分析、评价都离不开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各地、各灌区给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具备可比性,难以作为比较和衡量节水措施的标准。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而不是只测量典型渠段,并在测流断面、测量方法、测定条件、渠道数量、典型渠段长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既使得测量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比较符合实际,又使得不同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具有可比性。综合测定法测定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需要根据渠道越级输水、渠道布置形式等情况进行修正,并用首尾测定法校核。 关键词灌溉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农业节水效果的关键指标。对任何一种节水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时都不能离开灌溉水利用系数。但是,我国目前各地和各灌区所给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却难以作为比较与衡量的标准。从各地区来讲,目前统计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差异极大,很多数据明显地存在错误,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正常测定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测定方法存在测定工作量巨大、测定条件难以保证等,急需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测定计算方法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既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而且能反映出灌区渠系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等。为灌区今后经常性地测量符合实际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指导灌区节水工程改造等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汁算方法。 一、典型渠道的选择及要求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 典型渠道应包括衬砌渠道和未衬砌渠道,其工程完好率分别接近全灌区该级衬砌和未衬砌渠道的工程完好率,过水流量接近该级渠道的平均值。典型渠段的了程完好率和过水流量应接近典型渠道的平均值。 2.测流断面的选 应选择在渠段平直、水流均匀、无旋涡或回流的地方,断面应与水流方向垂直。测流段应基本具有稳定规则的断面。全面、认真地检查拟测渠道,清除测水断面处及附近淤积物和石块等,保持测流断面的完整和通畅。 3.测量方法的选择

【精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及调查表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1目的及意义 我国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全国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灌溉面积的98%为地面灌溉,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较低,因此,灌溉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首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十一五"末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预期性指标)。《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左右。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水农[2006]617号),为了统一和规范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2技术路线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 各省(区、市)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下同)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分析计算出各省(区、市)平均值;最后,由省(区、市)数据推算全国的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方法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 近十几年来,随着水文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宽,区域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论证工作已成为水文部门的主要业务工作之一。而在水资源评价和论证工作中,往往要用到渠道、渠系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使有关技术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现根据有关书籍及有关水资源评价细则中的规定,对渠道、渠系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简介如下: 1、渠系的组成 完整的输配水灌溉渠道包括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其中,农渠以上输配水量称为渠系水,农渠以下输配水量称为田间水。 2、渠道水利用系数 某渠道的出口流量(净流量)与入口流量(毛流量)的比值,称为渠道水利用系数。换言之,某渠道下断面的流量与上断面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段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也就是说,渠道水利用系数反映的是单一的某级渠道的输水损失,公式表示如下: η渠道=Q净/Q毛=Q下/Q上

3、渠系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反映了从渠道到农渠的各级输配水渠道的输水损失,表示了整个渠系的水的利用率,其值等于同时工作的各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公式表示如下: η渠系=η干渠×η支渠×η斗渠×η农渠 4、田间水利用系数 是指农渠以下(包括临时毛渠直至田间)的水的利用系数η田间。若在田间工程配套齐全,质量良好,灌水技术合理的情况下,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90,而水田可达到0.90~0.95。 5、灌溉水利用系数 全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η灌溉水)为田间所需的净水量与渠首引入水量之比,或等于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公式表示如下: η灌溉水=Q田间净/Q渠首引=η渠系水×η田间水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effective coefficient of irrigative water utilization) 灌溉期内,灌溉面积上不包括深层渗漏与田间流失的实际有效利用水量与渠道头进水总量之比,以η水表示。它由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两部分组成。从末级固定渠道(一般为农渠)的渠尾进入毛渠的水量总和与渠首同期进入总量的比值,通常以η渠系表示,具有下列关系:η渠系=η干·η支·η斗·η农 式中:η干、η支...分别表示干渠、支渠...的渠道水利用系数。 计划湿润层内实际灌入的水量与进入毛渠的水量的比值称为田间水利用系数,通常以η田表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等于渠系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即η水=η渠系·η田。 灌溉水利用系数(又称灌溉水利用率),是指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与灌溉水源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渠系水利用系数是指各级固定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或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总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十五”时期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3提高到0.45。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 water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 ) 一、定义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它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用吸收利用水的过程中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用水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是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指导节水灌溉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健康发展的重要参考。 二、影响因素灌区灌溉用水除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外,其余部分在输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损失掉。主要有:1. 渗水损失,包括各级输水渠道通过渠底、边坡土壤空隙渗漏的水量,以及田间深层渗漏的水量;2.漏水损失,含由于地质条件、生物作用或施工不良而导致裂缝所漏出灌区的水量;3.蒸发损失。三者分别占总输水损失的81%、17%、2%。 三、利用现状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我国目前灌区平均水利用系数仅为0.45,节水仍有较大空间。另外,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测定方法1、首尾测定法首尾测定法指不必测定灌溉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的损失,而直接测定灌区渠首引进的水量和最终储存到作物计划湿润层的水量(即净灌水定额),从而求得灌溉水利用系数。这样,可绕开测定渠系水利用系数这个难点,减少了许多测定工作量。首尾测定法,是建立在灌区进行灌溉试验的基础上,因此,也可称灌溉试验法或净灌水定额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测定方法工作量大等缺点,适用于各种布置形式的渠系,但只是单纯为了确定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能分别反映渠系输水损失和田间水利用的情况。如在任何一级渠道上防渗,降低渠道透水性,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都会收到同样的效果。2、典型渠段测量法典型渠段测量法,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及测流断面,测流段应基本具有稳定规则的断面;其次选择测量方法,测定时尽量采用流速仪表、量水建筑物测流,采用其他方法时,要用流速仪来率定。 3、综合测定方法综合测定法就是将首尾测定法、典型渠道测量法及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修正等综合考虑的一种方法,它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 五、中央文件提到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目标 1、2010年,我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左右;(十一五规划纲要) 2、2015年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累计增加0.03;(十二五规划纲要) 3、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4、到203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

————————————————————————————————作者:————————————————————————————————日期:

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 □ 许建中赵竞成高峰黄修桥李英能 摘要对任何一种节水措施进行分析、评价都离不开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各地、各灌区给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具备可比性,难以作为比较和衡量节水措施的标准。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而不是只测量典型渠段,并在测流断面、测量方法、测定条件、渠道数量、典型渠段长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既使得测量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比较符合实际,又使得不同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具有可比性。综合测定法测定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需要根据渠道越级输水、渠道布置形式等情况进行修正,并用首尾测定法校核。 关键词灌溉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农业节水效果的关键指标。对任何一种节水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时都不能离开灌溉水利用系数。但是,我国目前各地和各灌区所给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却难以作为比较与衡量的标准。从各地区来讲,目前统计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差异极大,很多数据明显地存在错误,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正常测定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测定方法存在测定工作量巨大、测定条件难以保证等,急需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测定计算方法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既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而且能反映出灌区渠系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等。为灌区今后经常性地测量符合实际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指导灌区节水工程改造等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汁算方法。 一、典型渠道的选择及要求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 典型渠道应包括衬砌渠道和未衬砌渠道,其工程完好率分别接近全灌区该级衬砌和未衬砌渠道的工程完好率,过水流量接近该级渠道的平均值。典型渠段的了程完好率和过水流量应接近典型渠道的平均值。 2.测流断面的选 应选择在渠段平直、水流均匀、无旋涡或回流的地方,断面应与水流方向垂直。测流段应基本具有稳定规则的断面。全面、认真地检查拟测渠道,清除测水断面处及附近淤积物和石块等,保持测流断面的完整和通畅。

2010年四川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2010年四川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调查表 表1:2010年四川省(市、州)灌区统计信息调查表 表2:2010年灌区(样点)基本信息调查表 表3:2010年灌区(样点)作物与田间灌溉情况调查表表4:2010年灌区(样点)净灌溉用水量分析汇总表

附表1: 2010年四川省(市、州)灌区统计信息调查表 填表人:联系电话: 注:本表由地市州统计填写上报。 2

附表2: 2010 年灌区(样点)基本信息调查表 填表人:联系电话:

填表说明: 1、经纬度填写大致范围,如东经A°B′—C°D′,北纬E°F′—G°H′。也可以填写样点灌区大 致中心处或灌区管理单位所在地(必须在灌区范围内)的经纬度。 2、地下水埋深范围填写灌溉期间灌区平均最高、最低地下水埋深。 3、完成节水工程投资包括当年灌区骨干工程改造、田间工程建设等已完成工程投资。 4、灌区主要土质类型,根据分布面积大小按其所占百分比依次填写1-3种,格式如:粘土30%,沙 壤土30%,粉壤土20%。 5、由于灌区情况差别较大,渠系级别多样,各地根据典型样点灌区情况可以对样表进行补充,如 干渠级可以分为总干、分干等,以灌区实际情况分别填写; 6、当年实灌面积是与有效灌溉面积对应的实灌面积,不考虑复种指数; 7、如果灌区综合净灌溉定额有观测或统计结果则填写,如无可不填写此项; 8、防渗率是指某一级渠道设计超高水位下的已防渗断面面积与土渠断面总面积之比,该值根据灌 区渠系资料计算分析后直接填入。 9、毛灌溉用水量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项进行填写。其中渠首取水量和塘堰坝取水量等均应为考 虑弃水、退水和工业与城市、农村生活等非灌溉用水后的水量数值;其它水源取水量包括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进入渠道的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等。具体计算参见指南4.2。 10、如样点灌区的塘堰坝灌溉供水量有统计资料,则直接填写统计值,有关参数均不用填写; 如无统计资料,可在径流系数法参数和复蓄次数法参数中选择其一填写相关信息。 11、末级渠道灌溉供水总量是指在具有量水设施的末级固定渠道计量得到的实际灌溉供水量, 末级固定渠道量水点可以是斗口、农口或其它级别渠道量水点等。如果灌区只在支渠有量水设施,可以填支渠口测量值。在括号中应注明量水口级别。 12、洗碱净定额可根据灌区试验资料和生产经验科学合理确定。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专题组 2013年12月

目录

前言 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一直以来,国内外有许多表征灌溉用水效率的指标,说法也不统一。鉴于目前国内有关资料已广泛使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征灌溉用水效率,为与实际管理工作相衔接,本细则采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灌溉用水效率的表征指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在某次或某一时间内被农作物利用的净灌溉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灌溉引水量的比值,它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 为跟踪测算分析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科学评价节水灌溉发展成效与节水潜力,根据水利部的要求,自2006年起,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多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取得的成果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为统一测算分析方法,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于2007年8月下发了《全国现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技术方案》,2008年1月下发了《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规范了各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适应节水灌溉发展新形势与国家有关部门新要求,专题组在总结各地测算分析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进行了修订,重点细化完善了典型田块选取、样点灌区选择及净灌溉用水量测算等内容,同时对附表数量和内容也作了调整和补充,形成《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本《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的内容包括:前言、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样点灌区选择、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和附录等8部分。

江苏省“十三五”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江苏省“十三五”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分析技术指南 1 目的意义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统一和规范全省“十二五”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2 技术路线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 各县(市、区)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县级、市级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再由市级数据推算全省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各县(市、区)对灌区情况进行整体调查,分类统计灌区的灌溉面积、工程与用水状况等,确定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不同工程状况、不同水源条件与管理水平的样点灌区,构建县级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网络; 第二,搜集整理各样点灌区的相关灌溉用水管理、气象、灌溉试验等资料,并进行必要的田间观测,分析计算样点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规模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和分类灌区灌溉用水情况,分析推算县域内不同类型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 第三,根据各县(市、区)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年毛灌溉用水量和平均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加权平均得到市级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 第四,根据各市年毛灌溉用水总量和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加权平

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参考值

2012年陕西省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中有关参数的确定 1、毛灌溉用水总量确定 灌溉用水总量是指灌区全年用于农田灌溉的从水源地引入(取用)的总水量,其等于从水源地取水总量扣除由于工程保护、防洪除险等需要的渠道(管路)弃水量。当农田灌溉输水与城市、工业或农村生活供水使用同一渠道或管路时,还应扣除相应的城市、工业或农村生活供水量。年毛灌溉用水总量是根据灌区从水源地实际取水测量值统计取得,而非其它如计收水费等目的收费计量水量数值。 存在有塘堰坝灌区,塘堰坝与骨干灌溉水源联合对灌区进行灌溉供水。塘堰坝的蓄水一部分来自拦蓄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同时可能还有一部分来自渠道的补水。因此在统计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时,应考虑将塘堰坝拦蓄降雨径流增加的供水量或其它水源灌溉供水量加进来。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量按以下要求测算: ①如果有实际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量统计资料,则以统计资料为准,需要说明的是供水量中不包括灌区渠系引水蓄入塘堰坝的水量。 ②如果没有统计资料,应对2012年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情况进行代表性典型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进行估算。 2、净灌溉用水量确定 不同灌区种植结构、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等均有不同,本技术方案中只针对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水稻灌区等几种主要灌溉情况,提出相应的净灌溉用水量测算方法。 如果灌区范围较大,不同区域气候气象条件、灌溉用水实际情况差异明显,则应在灌区内分区域进行典型分析测算,再以分区结果为依据汇总分析整个灌区净灌溉用水量。7.1旱作充分灌溉情况 (1)若样点灌区有2012年各类种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的试验观测或统计资料,则可直接采用其进行净灌溉用水量的计算。 (2)若样点灌区缺乏2012年各类种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的试验观测或统计资料,可依据2012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各类作物的净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并对当年实际灌溉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净灌溉定额进行适当调整,以此为依据测算实际净灌溉用水量(在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实际净灌溉用水量应能充分满足净灌溉需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附件1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1 目的及意义 我国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全国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灌溉面积的98%为地面灌溉,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较低,因此,灌溉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首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十一五”末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预期性指标)。《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左右。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水农[2006]617号),为了统一和规范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2 技术路线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 各省(区、市)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下同)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分析计算出各省(区、市)平均值;最后,由省(区、市)数据推算全国的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政府采购濉溪县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 系数测算分析项目清单 采购编号:SXZC-FGK 序号名称数量技术参数 预算价:万元,超预算作废 、工作目标 构建市域内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网络,计量、统计灌区农田灌溉用水,分析、测算区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编制年度测算分析成果报告,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依据,为区域农田水利发展提供参考。 、主要文件依据 ()水利部办公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考评办法》(办农水〔〕号); ()安徽省水利厅、发改委等部门《安徽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工作方案》(皖水资源〔〕号); ()安徽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我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的通知》(皖水农函〔〕号)。 、主要工作内容 .基础资料收集 统计分析当年区域内农田灌溉情况,包括作物种植结构、灌溉面积、灌溉用水量、节水工程建设与投资、管理改革等情况。

收集灌区基本信息,包括灌区范围、实灌面积、灌溉用水量、水利工程设施(水源工程、渠系工程)、作物灌溉次数、降雨量、工程投入等。 .选择样点灌区 分类汇总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面积、水源情况、水利工程设施现状等,选择不同类型(提水、自流引水)、工程状况、水源条件和管理水平的样点灌区,构建相对稳定的市级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网络。 .开展灌溉用水计量工作 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渠首计量点和典型田块,建设量水设施,落实观测人员,对灌溉用水进行量测,并规范整理,存档备用。 测算样点灌区作物年亩均净灌溉用水量,结合灌区种植灌溉面积计算样点灌区全年净灌溉用水量。 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计算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基于样点灌区系数和毛灌溉用水量测算结果,计算区域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而计算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与报告编制 组织技术力量根据全市及样点灌区基础资料、当年灌溉情况等资料测算、分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并按照报告编制提纲要求,组织编制市级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并由同级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审查后上报。

水利用系数.doc

1、灌水定额[m3/s或mm]: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率。 2、灌溉定额[m3/s或mm]: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3、灌水率[m3/(s·万亩)]: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q净,又称灌水模数。 4、渠道水利用系数(ηc):某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对任一渠道而言,从水源或上级渠道引入的流量就是它的毛流量,分配给下级各条渠道流量的总和就是它的净流量。 5、渠系水利用系数(ηs):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农渠向田间供水的流量就是灌溉渠系的净流量,干渠或总干渠从水源引水的流量就是渠系的毛流量。渠系水利用系数的数值等于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即ηs=η干η支η η农。 斗 我国自流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 6、田间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对旱作物,指蓄存在计划湿润层中灌溉水量;对水稻田,指蓄存在格田内的灌溉水量。)和末级渠道(农渠)放出水量的比值。 7、灌溉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_T50363-2006) 6.0.2 渠系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5;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5;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5;全部实行井渠结合的灌区可在上述范围内降低0.1,部分实行井渠结合的灌区可按井渠结合灌溉面积占全灌区面积的比例降低;井灌区采用渠道防渗不应低于0.90,采用管道输水不应低于0.95。 6.0.3 田间水利用系数:水稻灌区不宜低于0.95;旱作物灌区不宜低于0.90。田间水利用系数应按规范附录A 公式(A.0.3-1)或公式(A.0.3-2)计算。 6.0.4 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不应低于0.80;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某市2018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方案

某市2018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分析工作方案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计划用水、灌溉节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水资源校核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控制水资源消耗,市水利局决定继续组织开展2018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年度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任务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用水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年以来已列为我市每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并纳入了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我市人民政府签订的粮食安全责任书中。为切实做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各县(区)水利局要认真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水利部####年度下发的测算工作《技术指导细则》的总体要求,以合理选择样点灌区为基础,以提高测量技术水平为手段,以科研技术部门为承担主体和技术支撑,充分调动水利系统的技术力量,严谨开展观测工作,组织完成全市2018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科学编制成果报告,真实

掌握我市农田水利发展现状,为农田水利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工作组织机构 本年度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的牵头单位为XX 市水利局;技术支撑单位为XX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承担主体和技术支撑,全面负责承担实施。各县(区)水利局、各灌区管理单位和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作为基础数据来源支撑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完成。为加强组织领导,现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调整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农村水利科,全面负责我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杨利福兼任,办公室成员由XXX等组成。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通力合作,确保测算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技术路线和测算方法 为确保技术路线合理,测算方法科学可行。本次测算工作严格按照水利部####年度下发的《技术指导细则》要求,选取典型

河北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河北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1 目的及意义 我国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全国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灌溉面积的98%为地面灌溉,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较低,因此,灌溉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首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十一五”末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预期性指标)。《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左右。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水农[2006]617号),为了统一和规范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按照《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的要求,我们编制了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及要求,望各市县及有关灌区管理部门按照要求收集汇总资料,及时上报。 2 技术路线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 各市县及有关灌区管理部门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下同)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IWUE汇总(20091011)

1、项目研究背景 农业是江苏省第一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60%以上。农业用水中,90%以上用于农田灌溉,因此灌溉用水量是水资源规划与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灌溉用水量的多少,一是取决于净灌溉用水量,二是灌溉水利用系数(Irrigation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IWUE)。因此,IWUE是灌区规划、设计和水资源调配的最基础数据之一。大型水利工程规模的确定,区域水资源的配置,乃至一般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无不需要IWUE作为基础资料,因此,合理确定IWUE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它反映全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是衡量从水源取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过程中灌溉水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能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此外,IWUE还是节水潜力评价的依据,可为水资源宏观调配决策提供依据。 IWUE与工程类型、管理水平和灌溉技术有关。江苏省南北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差异很大,IWUE必然有所差别。目前我省虽然开展过零星的IWUE测试工作,但规模小,测点少,缺少对不同地区、不同水源类型、不同规模等灌区的系统测定工作,所得资料不多,且代表性较差,难以满足目前水资源规划、灌区规划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为适应我省节水灌溉发展的新

形势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摸清全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现状,需要全面开展农业IWUE测算分析工作,以评估灌区节水潜力,并为全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基本数据,同时也为全国农业IWUE测算分析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2、国内外研究现状 IWUE是衡量农业节水效果的关键指标,也是灌区规划设计、水资源分配的基础数据。我国目前各地和各灌区所给出的IWUE,由于分析方法和测定技术的差异,可比性较差。大部分文献资料认为,我国IWUE总体在0.45左右(其中渠系水利用系数0.5左右,田间水利用系数0.9左右),而发达国家,如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一般在0.7-0.8之间。与其相比,我国IWUE明显偏低,尚有较大节水潜力。 从我国目前各地区来测试资料分析,统计出的IWUE差异极大,有的灌区仅有0.2,而有的高达0.78,很多数据明显地存在错误。在这种模糊的数字指导下,显然难以正确地制定各地区的水资源发展规划,也无法对灌溉用水的节水潜力做出合理的评估,难以有针对性地指导节水灌溉的发展。 影响IWUE测定精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灌区测定样点数据不足,样本代表性差。IWUE测试工作消耗的人力、财力耗费巨大,以目前的科研组织体制和资金来源难以全面实施,只能通过样点测量,然后进行统计。目前IWUE的零星测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之欧阳歌谷创编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欧阳歌谷(2021.02.01) 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 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1计算公式 (1)灌溉水利用系数:η= 式中:——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 连乘求得。 ——田间水利用系数。 (2)渠道水利用系数 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 =1- 土渠:= 衬砌渠:= 式中:——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 L——渠道长度(km) 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3.1.9-1查得 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3.1.9-1查得 ——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3.1.9-3查得 2 参数选择

(1)设计净流量: 1)干渠:Q净=q s A干=0.368 2.46=0.972m3/s 2)支渠:Q净==m3/s 3)斗渠:Q净=n Q农净=20.091=0.182 m3/s 4)农渠:Q净===0.091m3/s (2)渠道长度: 1)干渠:1条,长12.6km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支渠:4条,总长7.6km,平均长1.9km,平均灌溉面积0.66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 3)斗渠:14条,总长21km,平均长1.5km,平均灌溉面积0.1886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 4)农渠:100条,总长0.65km,平均长度0.65km (3)m、k、的选择 查表3.1.9-1沙壤土:K=3.4,m=0.5 查表3.1.9-3干渠砼板衬砌:=0.15-0.05,取=0.10 支渠浆砌石衬砌:=0.20-0.10取=0.15 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 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最新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专题组 2013年12月

目录 前言 (1) 1 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 (2) 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4) 2.1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4) 2.2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4) 3 样点灌区选择 (6) 3.1样点灌区选择原则 (6) 3.2样点灌区数量要求 (6) 3.3样点灌区调整条件 (7) 4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8) 4.1典型田块选择 (8) 4.2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观测与分析方法 (11) 4.3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总量测算 (17) 4.4样点灌区年毛灌溉用水总量计算与分析 (18) 4.5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0) 5 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 (22) 5.1省级区域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2)

5.2省级区域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2) 5.3省级区域小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3) 5.4省级区域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3) 5.5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4) 6 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5) 6.1全国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5) 6.2全国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5) 6.3全国小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6) 6.4全国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6) 6.5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6) 附录 (27) 一、样点灌区基本资料调查表 (28) 二、测算分析成果汇总表 (39) 三、省级区域水量权重计算 (44)

全国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

附件2: 江苏省“十二五”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分析技术指南 1 目的意义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统一和规范全省“十二五”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2 技术路线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 各县(市、区)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县级、市级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再由市级数据推算全省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各县(市、区)对灌区情况进行整体调查,分类统计灌区的灌溉面积、工程与用水状况等,确定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不同工程状况、不同水源条件与管理水平的样点灌区,构建县级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网络; 第二,搜集整理各样点灌区的相关灌溉用水管理、气象、灌溉试验等资料,并进行必要的田间观测,分析计算样点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规模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和分类灌区灌溉用水情况,分析推算县域内不同类型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 第三,根据各县(市、区)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年毛灌溉用水量和平均灌溉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报告编写提纲

《2015年市、地(县(市)、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编写提纲及格式说明 摘要 简要介绍测算分析成果报告各章节主要内容(字数控制在2000字左右)。 一、工作组织与工作过程 1、组织领导 叙述本地、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中组织领导情况;各地、市根据水利部、省水利厅文件精神,对技术支撑单位与各地的工作部署情况,以及技术支撑单位与样点灌区之间的工作协调等情况。 2、工作过程与主要工作内容 简要介绍历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情况,详细叙述2015年测算分析工作过程与主要工作内容。 3、技术支持与保障措施 从技术支撑能力、人员配置,经费保障,量水设施配备、典型田块观测,技术培训,指导督查,技术把关等方面对本地、市的测算分析工作技术支持与保障措施进行阐述。 二、全省农田灌溉及用水情况 1、全地、市农田灌溉总体情况 介绍全地、市基本情况、农田灌溉情况、作物种植结构及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不同作物的净灌溉定额和综合净灌溉定额、毛灌溉用水量等。 2、全地、市不同规模与水源类型灌区情况 按照大型、中型(分为1-5万亩、5-15万亩、15-30万亩)、小型及纯井灌区,分自流引水、提水2种水源类型对全地、市灌区数量、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列表说明。 3、全地、市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情况 按照大型、中型(分为1-5万亩、5-15万亩、15-30万亩)、小型及纯井灌区,分不同水源类型对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毛灌溉用水量等数据进行简述,并列表说明。

4、全地、市工程建设情况 首先,介绍工程现状;第二,说明2015年全地、市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说明具体灌区)当年工程投入与累计投入情况,以及2015年现状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和当年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情况,并分别列出投入项目名称,如: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包括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节水灌溉、机电排灌、雨水集蓄等,如有其他部门投入也一并列出(文字描述后列表说明)。 三、样点灌区的选择和代表性分析 1、样点灌区选择 以《细则》为依据,根据全省(区、市)具体情况,阐述本省(区、市)样点灌区选择方法和过程,对特殊情况必须予以说明。如当年样点灌区选取与往年有差异,要说明样点灌区变化原因。 2、样点灌区的数量与分布 根据所选样点灌区情况,分析不同规模与类型样点灌区数量、有效灌溉面积分别占全地、市全部同规模与类型灌区数量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并分别列表说明;对样点灌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同时绘制样点灌区分布图,其中,大型、中型灌区按照管理机构所在地的位置标注,小型、纯井灌区按照灌区中心位置标注。 3、样点灌区基本情况与代表性分析 根据《细则》对样点灌区代表性进行详细分析。 4、灌溉用水代表年分析 比较全地、市当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情况,确定水平年(丰水年、平水年或枯水年),简述当年降水时空分布,分析降水对全地、市及不同地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程度。 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及成果检验 1、样点灌区测算分析方法 按照《细则》,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对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计算。详细说明样点灌区典型田块的选择方法与选择结果、典型田块净灌溉用水量的测定方法、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的推求方法、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的量测或数据采集方法等,并重点阐述由典型田块净灌溉用水量推求样点灌区的净灌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