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规模的研究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我国国债规模是指政府发行的国债的总额。
国债是国家借款的一种方式,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等。
国债规模的变动反映了政府借款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家财政状况的演变。
以下将对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国债规模近年来大幅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需求的增加,政府借款规模也随之增加。
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国债规模约为7.5万亿元,而在2024年已经增长到了约30万亿元,增长了约4倍。
这体现了我国财政压力的增大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的增强。
其次,我国国债规模分为中长期和短期国债。
中长期国债是指期限超过一年的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投资。
短期国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国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满足日常开支。
中长期国债在我国国债规模中占据主导地位,其规模大约占总规模的70%左右,而短期国债则约占30%左右。
最后,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国债市场体系。
国债市场是债务融资的重要渠道,发展健全的国债市场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
我国应加大国债市场的创新力度,推动国债远期利率的衍生品市场发展,提供更多的投资工具,吸引更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
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金融天地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谢婧芸 梁 虎 项墩伟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摘要:本文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OLS估计,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等一系列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1992-2014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说明了居民储蓄存款、信贷规模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变化的重要因素,居民储蓄存款对国债发行产生正效应,信贷规模对国债发行产生负效应。
其它因素变化的影响不太明显。
关键词:国债发行规模;居民储蓄存款;信贷规模;财政支出;GDP;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6-0297-03一、模型设定(一)变量选取在一定时期内,国债发行规模受政策,经济,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债发行规模主要受两个大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从国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分别讨论:1.影响国债供给的因素:GDP、财政支出、中央财政债务余额GDP:作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衡量指标,GDP越大,说明一国经济综合实力较强,那么一国的债券市场发展较为领先,国债的发行规模就越大。
财政支出: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税收和国债,用国债来弥补财政支出是国家经常采用的方法,因此,财政支出的大小直接影响国债发行规模。
理论上来讲,财政支出越多,国债发行规模就较大。
中央财政债务余额:它是国家将来要偿还的债务,国债余额越高,国家债务负担就越重,国家的还债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国家不能在债务余额较大时,增加国债发行规模,但同时,增加发行国债也可以偿还以前的债务,两者共同的作用影响国债发行规模。
2.影响国债需求的因素:国债还本付息额、居民储蓄存款和信贷规模国债还本付息额:它是政府到期时必须偿还的本金和利息。
它越大,国债负担越重,而国家的偿还能力有限,在安全范围内,国债的发行规模越小;但是当财政收入余额不足以偿还本金和利息时,它又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让国家来偿付旧的债务。
基于指标分析的我国国债规模风险

基于指标分析的我国国债规模风险介绍国债是指政府发行的债券,主要用于筹集国家预算外的资金以满足国家开支需求。
国债规模是指国家发行的债券总额,在我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如何评估和控制国债规模风险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基于指标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国债规模的风险。
国债发行情况从2015年到2019年,我国国债规模逐年增加,2019年达到了约23万亿元。
年份规模(亿元)2015 15,0582016 16,6482017 18,8842018 21,3902019 23,181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国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虽然国债规模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政府抗风险能力,但如果规模过大,可能存在引起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指标分析,评估国债规模的风险程度。
国债规模风险指标国债总额与GDP比值国债总额与GDP比值是评估国债规模风险的主要指标之一。
这个比值能够反映国债的规模在国家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例。
如果这个比值较大,就会导致财政风险上升,国家也难以承担债务的偿还压力。
年份国债总额(万亿元)GDP(万亿元)国债总额/GDP2015 15.06 67.67 0.2222016 16.65 74.41 0.2242017 18.88 82.71 0.2282018 21.39 90.03 0.2382019 23.18 99.09 0.234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债总额与GDP比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国家整体财政风险上升。
2018年和2019年该值比较接近,这是因为2018年GDP增速放缓,而国债规模仍在继续增加。
国债总额与外汇储备比值国债总额与外汇储备比值也是评估国债规模风险的指标之一。
外汇储备是国家持有的外汇资产,用于支撑国家货币的稳定和国际贸易的结算。
如果国债总额与外汇储备比值较高,说明国家可能存在外汇危机的风险。
年份国债总额(万亿元)外汇储备(万亿美元)汇率国债总额/外汇储备2015 15.06 3.33 6.479 0.0272016 16.65 3.01 6.954 0.0302017 18.88 3.14 6.506 0.0302018 21.39 3.07 6.618 0.0352019 23.18 3.14 7.003 0.037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债总额与外汇储备比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国家整体外汇风险上升。
化解政府债务调研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政府债务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严峻形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我们组织开展了此次政府债务化解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二、调研背景1. 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政府法定债务余额70.77万亿元,其中国债余额30.03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40.74万亿元。
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形势严峻。
部分地区债务规模较大、风险等级高,容易造成风险隐患。
同时,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地区融资收益平衡能力不足。
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组织开展此次政府债务化解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了解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理论和实践。
2. 实地调研法。
赴部分地方政府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具体情况。
3. 访谈法。
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专家学者等开展访谈,了解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难点和问题。
四、调研结果(一)政府债务风险现状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
部分地区债务规模较高,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2. 债务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短期债务,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3. 债务预算管理有待加强。
部分地区债务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存在薄弱环节。
4. 部分地区融资收益平衡能力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盈利能力较弱,融资收益难以覆盖债务成本。
(二)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难点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识别难度大。
债务风险涉及多个领域,识别难度较大。
2. 债务化解政策落实难度大。
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政策难以落地,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国债的规模

我国国债规模的简单探讨众所周知,国债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工具,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以国家为债务人的特殊的国家信用形式,到期还本利息。
国债的发行,是受到国家财政偿债能力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制约的双重限制。
自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的国债规模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成长,在最近几年的宏观经济整体陷入通货膨胀时期,它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显著。
但是每年发行的巨额国债使得我国的国债规模日益增大,衡量债务风险的各项指标不断的上升。
因此,研究我国国债规模是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国债的定义和作用1.1国债的定义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是,生产等于消费,投资等于储蓄,即如果消费量小于生产量,社会再生产就会萎缩,如果投资量小于储蓄量,社会的消费量就会小于生产量,造成社会资金及生产成果的一部分闲置。
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发行国债主要是针对这一缺口的,即是针对银行准备金发行的。
由于国债具有最好的信誉和可以最灵便地变现,所以是能够起到这一特殊作用的。
国家从事的经济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市场经济活动。
在传统体制下,中国实行大一统的集权控制,即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控制在国家,这是改革的对象。
现在,建立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负责的经济建设仅限于基础设施和其他非竞争性领域项目,一般不涉及竞争性领域的内容,这是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的运用。
发行国债就是为了发挥国家的这一经济管理职能的作用。
国家通过国债投资,可以达到有效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目的。
国债是由中央财政发行的,或者说,国债与国家发行的货币相比,是仅次于货币的一种信用凭证,几乎能够起到准货币的作用。
最新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精品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一)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一1958年。
为了筹集国家建设资金,国民,我国在这一阶段发行了几亿元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发行规模不大,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在当年GDP中比重不到1%.第二阶段:1958—1980年。
我国坚持财政平衡的思想,没有发行国债,大多数年份预算保持平衡,即便有赤字,规模也很小,主要靠向中央银行透支解决。
第三阶段:1981年一1993年。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经济建设资金,我国于1981年恢复国债的发行。
但国债发行额较小,这一阶段年平均发行量为198亿元,累计发行量为2106亿元,国债增幅比较平稳。
第四阶段:1994年一1997年。
由于国家预算体制改革,不再允许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解决赤字而改为发行国债,加之过于集中的还本付息,国债发行量呈现较大增幅。
1994年国债发行量突破1000亿元,1995年以后,每年发行量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和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第五阶段:1998年至今。
为拉动内需和应对亚洲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为了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国债发行量陡升,导致1998年国债发行额高达33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3.7%.此后国债年发行量就一直节节攀升。
2003年国债发行总量达到6355亿元,创下国债发行总量的新高。
(二)国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5年以来,成效是显著的。
1998年一2000年国家财政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投资总规模2.4万亿元,到 200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5万多亿元。
1998年到2002年国债投资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2.0%、1.7%、1.8%、1.8%.如果没有国债投资的支持,我国不会在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还保持着良好的发展。
国债贡献率是从动态上衡量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一个指标,它以国债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表示。
我国国债规模的适度性分析

l (C PI) L
/
\
|
0 Q I
\
。 2 Q 3
.
Q
总 值 G P的 比率 , 量 的是整 个国 民经济 D 衡 对 国债 的承受 能 力的指标 。 际 上. 国 欧洲货 币联盟规 定 的比率 为 6%。近年 来 欧美 发 0 达J 业 化国家 国债 负担 率普 遍较 高 ,均 在 二 5 % 以 } 但 需要注 意的 足, O : 。 其它 国家 的 商 国债 负 率足债 务 余额 流动 儿十年 甚至 E 百 的结果 , 年 而我 国举债 历史/ 长 , 有 2 1 只 O 余年 的历史 , 以不能够将 我 国的国债余额 所 与 两方 发达 国家 国债 余额作 简 单的 比较 。 随着 国债 规模 的扩大 , 国的 国债 负担 我 率 出现 了较 快 的增 K趋势 ,2 0 年 国债 负 08 担率 是 19 90年 的 3 5倍 ,19 年 到 2 0 . 4 94 02 年州 国债 负担率 均 年增长率 约为 1%, 8 大 大超 过 了财政 收入 的增 长率和 国 民生产 总 值 的增 长率 。如 果 我国 的国 债规模 照 目前 的势 头发展 下去 , 不 利于经 济 的发展 。 将 2 国债 借债 率 、 圉债 借债 率 足指 当年 圉债 发行额 与 当 年 G 的 比率 , DP 它反 映当年 增最 G P 当 D 对 年圉债 增餐 的利 用程度 。两方 发达 国家 的 借 债 率 ‘ 在 3 1%之 问 。我 国借 债 率 般 %.0 直处 于较低 水平 , 0 为 1 6 2 0 19 年 9 . %, 0 8 0 年 为 2 5 普遍低 于发达 家水平 。 . %, 8 因此 , 从 民经济 全局来看 , 我吲的 圜债 发行规模
我国国债规模国际比较分析

我国国债规模国际比较分析引言国债是指国家政府发行的债务工具,用于筹集国家财政支出和项目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债规模逐年增加。
本文将对我国国债规模进行国际比较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我国国债规模在国际上的地位。
国债规模概述中国国债是指由中国政府发行的债务工具,分为国内债和国际债两种形式。
国内债是指发行给国内投资者的债券,而国际债则是指发行给国际投资者的债券。
国债规模通常以发行量为衡量标准。
国债规模国际比较1. 中国国债规模的发展历程中国国债规模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债规模较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需求的增加,国债规模开始逐年增长。
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国债规模迅速扩大。
到2019年,中国国债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 国际上的国债规模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国债规模在国际上属于较高水平。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中国国债规模在世界上排名前列。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
3. 国债规模对经济的影响国债规模的扩大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国债规模的增加意味着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国债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负债的风险。
当国债规模过大时,可能会增加国家负债风险,对经济稳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4. 国际债务管理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债务国家,面临着国际债务管理的挑战。
随着国债规模的增加,如何有效管理债务,防范风险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国政府应加强债务管理,提高透明度,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确保国债规模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对我国国债规模的国际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国债规模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
国债规模的扩大对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负债的风险。
中国政府应加强债务管理,确保国债规模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财政支持。
参考资料:无。
中国国债规模:现状、趋势及对策

中国国债规模:现状、趋势及对策导读:本文中国国债规模:现状、趋势及对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自1981年我国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日趋增大。
它的变化出现了3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本文认为“九五”时期国债的理论规模保持在2200亿元到2800亿元是可行的。
文章在对中国国债规模进行分析以后得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结论:从财政收支角度看,我国的财政债务规模已明显偏大,没有进一步拓展的余力;但从国民经济的大范围看,继续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的潜力却十分可观。
认为矛盾的根源在于“两个比重”过低,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是“振兴财政”。
本文拟对中国的国债规模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实证分析,阐释我们的观点与看法,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一)17年来中国国债的规模及阶段性特征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到1996年底,累积发行国债近6000亿元,到1996年底,国债余额达3803亿元。
年度人民币国债发行额增长率相当高,从1981年的40多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近2000亿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国债规模的变化还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阶梯式上升的特征。
表1不同时期国债发行情况单位:亿元资料来源:(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7)》第256页数据计算。
(2)国家计委课题组,1996:《“九五”时期国债总量调控与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分析》,《经济改革与发展》第4期。
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1-1990年,年均发行额仅为39.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规模很小。
第二阶段是1991-1993年,从1991年起发行规模第一次跃上了200亿元的台阶,年均发行额大体在303.1亿元左右。
前13年的发行总量为1304亿元。
应该说,这一时期的国债总量问题并不突出。
第三阶段是1994-1996年,1994年国债的发行额首次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实际发行额达1028.6亿元,比上年的395.6亿元剧增了260%。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之浅析

早出台国债管理的基本大法——《 国债法》 。使国债发行、 兑付、
交易、 托管 、 结算等各个环节均实现有法可依 , 加强对国债发行
和 交易 的 监管 。 2 控制好年度债务规模 , ) 在有利、 有效基础上发行国债。在经
含义 : 一是历年累计的债务总规模 ; 二是当年发行 的国债总规模 ;
债务收入支持, 指标越高, 说明对债务的依赖性越大 ;3偿债率 : () 还本付息额 /财政收入, 该指标反映由于国债而引起的财政负担, 数值越高, 表明偿债能力越差 , 发达国家该指标一般低于1 ̄。 0o /
1 影 响 国债发 行 规模 的 主要 因素 .
1 G P 国内生产总值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 )D: 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 , 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 财富。 从国际范围看 , 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 其国债的发行规 模一般越大。因为一 国的国债规模 主要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的,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其应债能力越强 , 国债发行规模的潜力也 越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 整个社会公共物品的需求增长 以及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大, 必然要求国债规模保持相应增长。 2 财政赤字额 : ) 通过发行 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 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政府每年发行多少公 债 ,一般首先取决于政府 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财政政策决定的财政支出水平与
济状况较好时, 注意控制和减少债务余额 , 加强国债的余额管理。 3 合理控制财政赤字。因为政府财政赤字影响着 国债的发 )
行 规 模 , 以 , 控制 国债规 模 , 先要 合理 利 用赤 字政 策 。 所 要 首 4 优 化 国债期 限和 品种 结构 。 ) 将短 期 、 中长期 和 长期 的 国债 进行合理组合 , 分散国债还本付息的压力 。同时, 适应政府宏观 调 控 的需 要 , 体 现公 平 原 则 , 既 又可 以减 轻一 定 时期 内因还 本 付 息 带 来 的财政 压 力 和风 险 。 只有 合 理 控制 国债 的发 行 规模 ,我 国政 府才 能 有 效地 弥 补
对我国国债规模现状的思考

对我国国债规模现状的思考背景近年来,我国的国债规模不断攀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些人认为国债规模的增长将给国家经济带来危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国债规模的扩大可以有效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就我国国债规模现状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国债规模现状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国债规模已经达到了69.75万亿元。
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4%。
同时,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也从去年的44.5%增长到了48.3%。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国债规模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且国债余额在GDP 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担心国债规模的扩大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很多隐患和风险。
国债规模的影响对于国债规模的扩大,其影响是很复杂的。
一方面,国债的扩大可以有效支持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一些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国家需要扩大财政支出以遏制经济下行压力。
这时候,国债的扩大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国债规模的增长也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财政风险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的财政风险也在增大。
如果国债规模过大,那么如果国家经济出现大的问题,就会使国债持有人面临很大的风险和压力。
通胀风险国债规模的扩大也可能会带来通胀的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如果国债规模扩大过快,就可能导致通胀增加,从而抑制经济的发展。
政府债务风险国债规模的增大也会带来政府债务风险。
如果国债规模过大,那么如果出现债务违约等问题,就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国债规模的控制对于国债规模的扩大,其规模的控制至关重要。
国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国债规模的扩大,如:控制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导致国债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要控制国债规模,就必须控制财政赤字。
国家可以通过实行财政收支平衡或者减少财政支出等措施来控制财政赤字。
增加政府有息负债政府有息负债包括国债和其他形式的有息负债。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自有资金等措施来降低国债规模。
我国国债适度规模研究

国家综合负债率定义为 : 国家综合 负债率 = 政府内债 余额+ ( 银
异 同点来看 ,国债发行是有偿 的而税 收是
无偿 的。 国债 的发行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 ,
的同时 , 为政府发行国债 的规模设定 了 也 约束 条件 。首 先 , 政府 通过 发行国债 的方
式来扩张财政 支出 ,刺激经济的发展 ,这
济学涵义是不 同的 ,等号左边的 c表示消
经济应债能 力的一个 补充。为了更为准确 的研究 国债 的适度规模 , 樊纲教授 ( 9) 19 9
费需求 ,等号右边 c 示消费供给 ,他们 表
在社会供求达到均衡 时数值是相等 的。这 样根据 3 , 得到:, G 式 简 十=
G— T=S— … … 4 l
首先 , 国债 的承购者 的应债 能力来看 , 从 一 定 的时期 内 ,在承购者可 以购买 的国债数
量方面有个极值 存在 ,而这个极值一面 由
承 购 者 的主 观 意 愿 决 定 ,另 一 面 则 受 经 济
政府赤字规模 不可 以超过社会 总储蓄与总
投资 的差额 ,即当年发 行的国债规模 不得 超过社会总储蓄 的增加价额 和最 大贷款增
债 务、银行坏账和全部外债 。为了更为全 面的评 价我 国存在 的金融风险 ,本 文中把
, 移项 得:
通过 对4 式的分析 , 以看到 , 可 在把赤 字和债 务引入宏 观经济均 衡 的模 型 中后 , 在为宏观经济模型的均衡提 供了解决措施
种意义上说 ,国债是税 收的替代 方式 ,从
▲ 本 文 是 北京 市教委 科研 计 划 项 目 “ 中国经 济刺 激方 案 与积极 财政 政
策风 险 控 制 研 究 ”( 目编 号 0 4 1 5 7 0 2 项 0 9 0 6 1 1 5)阶段 性 成 果
我国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

我国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摘要】我国国债规模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长,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国债规模快速增长、国债风险来源、加强风险防范对策、提升市场健康发展措施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将强调我国国债规模及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的建议,并对全文观点进行总结。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国债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确保我国国债市场稳健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关键词】关键词:国债规模、风险防范、快速增长、主要来源、对策、市场健康发展、未来发展方向、监管建议、重要性、总结观点1. 引言1.1 我国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概述我国国债作为国家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国债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正确理解和科学应对我国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债规模不断增加。
国债的发行量和存量不断刷新纪录,国债占比不断上升。
国债规模的快速增长,既为政府债务融资提供了便利,也为金融市场提供了稳定的投资标的,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我国国债的风险主要来源包括债务规模庞大、债务偿还能力下降、债务结构不合理、债务管理不规范等方面。
这些风险可能对国家经济金融稳定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及时有效地加强风险防范工作。
加强我国国债风险防范的对策包括优化债务管理、提高债务使用效率、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等。
只有全面加强风险防范,才能确保我国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
2. 正文2.1 我国国债规模的快速增长我国国债规模的快速增长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规模经历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具体来说,我国国债规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政府为了筹集资金支持国家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通过发行国债来吸收资金。
关于我国国债规模的研究

的积极 的财政政策 , 国债发行数 量不断 上升 。与 此 同 时 , 济 的增 长 也 染 上 了对 国 债 发 行 的依 赖 经 症 。使得我 国国债规模 的确定成为当前财政抉择 面 临 的 一道 难题 。为此 , 考 世界 通 用 的 指标 , 参 并 结合 我 国 的现 状 来 探 讨 我 国 国债 的规 模 , 于 指 对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o —7 9 (0 2 3 o 4一O 0 8 6 9 2 0 )0 —0 7 3
Re e r h he S a e o h to lDe s a c On t c l ft e Na i na bt
PEN 印 , HANG a grn 2 Ch Z Xin -a g
重分别 为 1 . % 、3 8 3 3 1 . %… 和 1 . % , 低 于 国 46 远
际公认 的 6 %的警 戒线 , 0 因此 , 国国民经 济的 我 应债能力又是十分宽松的。这种悖论的出现只能 说 明 中国经 济 体制 转 型 时期 国 民收入 分配 格局 出
现 了一定 程 度 的 扭 曲 , 国 民收 入 分 配 过 分 向个 即
( . ia c lC l g , h n o gUnvri c ne n e nlg , a ’ n, h n o g 2 10 。 hn ; 1 Fn n i ol e S a d n ies yo i c a d T c o y T ia S a d n 7 0 0 C i a e t fS e h o a 2 Fn n il p rme t fGami G o , h n o g 2 1 0 , i ) . ia c Deat n a o o , a miS a d n 6 5 0 C n h a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

、
的 方 法 建 立 模 型 , 并 对 模 型 进 行 就 影 响 我 围 同 债 规 模 的 主 要 宏 观 经 济 因 素 展 开 计 量 分 析 , 找 出影 响 我 国 国债 发 行 规 模 的 主要 因素 。 三 ,数 据 选 取 本文 以1 9 年一2 0 年 度 的历 史数据为 依据 ,建 立回归模 90 07 型 ,运 用 e iw 3 i 析 软 件 , 对 我 国 国 债 的 发 行 量 与 相 应 的经 v es.X 济 变 量 之 间 的 关 系 进 行 计 量 研 究 ,其 中 统 计 数 据 来 源 于 各 年 度 的 《 国统 计 年 鉴 》 。 中 四 、模 型 变 量 的 选 择 国 债 规 模 的大 小 受 诸 多 经 济 因 素 的 影 响 ,本 文 只 选 取 宏 观 方 面 的 因 素 进 行 实 证 分 析 , 初 步 选 取 的 数 据 变 量 如 下 : 被 解 释 变 量 为 当年 国债 发 行 额 ( ) 、解 释 变 量 包 括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Y G P ( 1 、 国家 财 政 收 支 差 额 ( 2 、 到 期 国 债 还 本 付 息 额 D X) X) ( 3 、 国 债 年 末 余 额 ( 4 、城 乡 居 民储 蓄 存 款 额 ( 5 X) X) X )。 下 面对 各解 释 变 量 作 以详 细 的说 明 : l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一 国 国债 的 发 行 规 模 受 制 于 该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 一 般 情 况 下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越 高 , 国债 发 行 的潜 力 就 越 大 。从 选 取 的 近 2 年 的样 本数 据 来 看 ,我 国G P 直 处 于 高 O D一 速 增 长 ,一 定 程 度 上 促 使 我 国 国 债 发 行 规 模 的随 之 增 长 。本 文 选 取 国 内生 产 总 值G P 为 衡 量 一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的指 标 。 D作 国 2 国家 财 政 收 支 情 况 :发 行 国债 的 最 初 目的就 是 弥补 财政 、 赤 字 , 所 以 国 家 的 财 政 收 入 和 支 出 都 会 影 响 着 国债 的 发 行 。如 果财政 收支差额 较小 ,则发行 国债的可 能性规模就较 小 。这里 选取财政收支差额 即财政赤字来衡量 国家 的财政 收支情况 。 3 到 期 国债 还 本 付 息 额 : 随着 国债 规 模 的 扩 大 , 国债 的还 、 本 付 息 额 也 不 断 增 加 。而 我 国政 府 每 年 新 发 行 的 国债 有 很 大 一 部 分 是 用 来 偿 还 旧 债 ,在 2 0 年 国 债 的还 本 付 息 额 突 破 了 2 0 01 00 亿 元 。 因 此 , 国 债 的 还 本 付 息 额 也 是 国债 发 行 规 模 需 要考 虑 的 因素之一 。 4 、国债 年末余额 :国债 余额是 国家 未来 要兑付的代价 ,若 国累 积 的 国债 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额 过 多 , 则 会 对 国 债 的 发行 造 成 一 定程 度 的
我国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

我国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引言国债是指由政府发行的标有固定利率和到期时间的债券,是国家政府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我国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国债规模的变化和国债风险的防范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我国国债规模的特点及其风险防范措施。
1. 我国国债规模的特点我国国债规模在近年来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以下是我国国债规模的几个主要特点:1.1 高增长速度我国国债规模的增长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政府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债务偿还等多重需求,因此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
1.2 大规模发行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通常较大,以满足政府对资金的需求。
国债通常由中央政府通过发行招标向公众募集资金,因此发行规模较大,投资者的参与度较高。
1.3 多元化发行方式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多样化,包括定期发行、无担保发行、绿色债券等。
这些不同的发行方式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提高国债的可投资性和流动性。
2. 我国国债的风险防范措施2.1 严格的发行审核制度为确保国债的发行质量和合规性,我国设立了严格的发行审核制度。
相关部门会对国债的发行计划、募集资金用途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发行过程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2.2 建立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为及时发现和防范国债风险,我国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
相关机构会定期对国债市场进行风险评估,监测债务偿付能力,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2.3 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提示为增强投资者对国债投资的风险认知,我国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提示工作。
通过举办各类投资者教育活动、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等方式,提高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风险。
2.4 健全债务管理和违约处置机制我国债务管理和违约处置机制逐步完善,为有效应对国债违约风险提供了保障。
相关机构会建立合理的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债务的监管和风险评估,确保及时处理债务违约事件。
我国国债发行适度规模研究

1 、减低 国债 偿债 率和依 存度 。直 接有效 的方式 是增加 国家 财政 收入 ,对 于偷 税漏 税逃 税 的行 为进 行 严惩 ,并 且加 强税 收 的征 收管 理 工作 ,结合 合理 的我 国政策 ,扩大 税种 和税基 。 2 、财政 支出合理 化 。必 须合 规范 财政支 出 的项 目和 范 围,进行 结 构 性 的调整 ,财政 投 入退 出市场 经 济 ,缩减 财政 补 贴支 出 ,减少 对 市场竞 争 的干预 ,让市 场机 制健康 成 长。 3 、国债 资金 的管 理 。对 于 国债规模 来说 ,历年 的 国债 发行 总额
2. 适度 规模 指标
长 ,而 国债 余 额 的增长 速度 是 百分 之六 十 。意 味着 我 国的居 民应 债
力 非常强 。
3 . 控 制 适度规模
今 年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快 速 发展 ,GDP 稳 步 上升 ,但是 受 到0 8 年 的金 融危 机影 响 ,国 际大 环境 经济 增 长缓慢 ,我 国投 入 四 万亿 元 振
题 如果 按照 我 国改 革开 放后 的 举债 情况 看 ,有 着难 以控制 的 发展 势
头。
保 障国债 利率 小 于经 济增 长 率 。如果 国债 利率 偏 高 ,超过 了经 济增 长速 度 ,那 么 国债 的负担 率 就会 降低 。所 以在 国债发 行之 时 ,需要
国债 发行 量 多少 决 定的 因素 主要 为 国 民经 济 、政府 预计 建 设 和 财 政 的收 入 ,而发行 规模 需 要有 一 个适 度 ,那 就是 国家 的上 限 ,而 这 国债 的适 度规模 主要 由历 年积 累 的债 务总 规模 、该年 发行 的国债 总额 和该 年 到期 需还 本 付息 的债 务 总额 决定 的 。通 过这 三 个决 定 因 素 ,能够 衡 量 出国 际上 四个 惯用 的 指标 ,这 四个指 标组 建 成 为一 个 国债适 度规 模 的形态 。 1 、国债 负担 率。负 担率就 是政 府债 务所 肩负 的程度 在 国民生 产 总值 的 比重 ,这 个 基本 指标 能够 看 出我 国 国债 风险 积 累 的情 况 ,历 年积 累 的债 务 总规模 过 大 .会 导致 国家 负担 过 重 ,影 响经 济 的 发展 和社 会 的稳 定 。 国债负 担率 的计 算 方式 是 当年 国债 的余 额 占当年 的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一、我国国债规模现状(一)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一1958年。
为了筹集国家建设资金,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在这一阶段发行了几亿元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发行规模不大,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在当年gdp中比重不到1%.第二阶段:1958—1980年。
我国坚持财政平衡的思想,没有发行国债,大多数年份预算保持平衡,即便有赤字,规模也很小,主要靠向中央银行透支解决。
第三阶段:1981年一1993年。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经济建设资金,我国于1981年恢复国债的发行。
但国债发行额较小,这一阶段年平均发行量为198亿元,累计发行量为2106亿元,国债增幅比较平稳。
第四阶段:1994年一1997年。
由于国家预算体制改革,不再允许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解决赤字而改为发行国债,加之过于集中的还本付息,国债发行量呈现较大增幅。
1994年国债发行量突破1000亿元,1995年以后,每年发行量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和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第五阶段:1998年至今。
为拉动内需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为了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国债发行量陡升,导致1998年国债发行额高达33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3.7%.此后国债年发行量就一直节节攀升。
2003年国债发行总量达到6355亿元,创下国债发行总量的新高。
(二)国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l gdp=6.22+0.63×l debt r2=o.97 t检验值:(24.5)(18.5)变量统计显著,f统计值为342.8,基本通过检验。
gdp与国债发行额之间成正比,且国债发行对gdp的弹性为0.63,可见国债对国民经济增长有很大正面作用。
二、我国国债规模指标分析决定或影响一个国家国债规模的因素有很多,而且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各种经济条件和状况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其他国家或组织的国债规模指标来衡量我国国债规模。
国债规模和现状及建议

国债规模和现状及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公共财政领域中的国债规模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那么,国债规模和现状如何呢?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个问题呢?本文将会探讨这些问题。
一、国债规模和现状国家债务是指国家政府为满足财政支出需要而所筹集的资金的借贷行为。
未来债务风险事件的发生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压力和社会影响。
因此,了解国债规模和现状是至关重要的。
截至2021 年 6 月,我国国债规模达到了27.77 万亿元。
201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增发债券的方案,信心不足以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受疫情影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导致财政收入减少,也使得政府需要借贷更多资金。
这也是2020 年国债发行总额达到历史记录的原因之一。
从发行主体来看,国家债务主要有央行债券、国债、地方政府债务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债务等组成。
其中,国债是最为重要的发行品种。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也是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截至2021 年 6 月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26 万亿元,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很多国家整体债务。
从发行期限来看,国债可以分为短期债(期限不超过一年)、中长期债(期限为1-3年、3-5年、5-10年、10年以上)和永续债三类。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中长期国债发行占比最大。
其中,五年期国债是发行规模最大的,其次是十年期国债。
二、国债规模过大的问题国债规模一旦过大,就可能带来以下问题:1. 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国债一旦发行,就会产生利息支出。
当负债规模较大时,利息支出将占据国家财政支出的大份额。
当国家财政支出的大部分用于国债利息支出时,就会降低国家对其他领域的投入,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导致债务风险。
过大规模的国债一旦违约,将导致财政危机的爆发。
这一点可以从国际上债务风险事件的发生中得到体现。
例如,希腊债务危机就是由于国债规模过大,违约风险高而引发的。
浅谈我国国债规模

浅谈我国国债规模引言国债是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是一种重要的国债工具,用于筹集资金以满足国家的财政需求。
我国国债规模是指国家政府发行的国债的总量,在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国债规模进行浅谈。
国债规模的发展与变化我国国债规模的发展与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状况、财政需求、政府政策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等。
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我国国债规模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时,国家财政需求增加,政府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这时候国债规模相对较大。
相反,经济增长放缓时,政府财政需求减少,国债规模也相应减少。
财政需求与政府政策的影响国债规模的大小也受到财政需求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当我国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时,政府可能会加大债券发行规模以筹集资金。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债券发行政策来控制国债规模,以平衡资金供需关系。
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国债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可能会导致国内投资者对风险的担忧增加,从而减少国内投资者对国债的需求,进一步影响国债规模。
当前我国国债规模的情况截至目前,我国国债规模已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财政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国债规模的扩大。
此外,在金融危机等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国际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相对稳定的国债,这也为我国国债规模的增长提供了机会。
国债规模的影响与挑战国债规模的增长既带来了积极影响,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国债的发行可以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国债的发行也可以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然而,国债规模的增长也要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国债过大可能会对财政稳定性构成风险,如果国债偿还压力过大,可能会影响政府的财政状况。
其次,国债的增长也可能导致国内债务风险的积累,需要控制好债务风险的底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债规模的研究
作者:何元睿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21期
【摘要】国债发行是我国政府弥补财政收支差额、缓解财政压力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
国债发行规模是否适度既直接影响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和效果,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及社会安定、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在研究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有关计量经济模型,运用1981~2005年的样本数据,利用EViews 7.0软件进行分析。
最后对我国国债规模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前言
(一)研究目的
国债是政府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与现代金融管理的重要手段。
但是,关于国债规模以多大为好,是否存在一个较为客观的合理界限,一直饱受争议。
我们从近现代中西方我国适度国债规模的研究的经验性实证材料都可以得到一个基本判断:国债政策的运用既可以产生积极影响,也可以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不管是理论界还是业界,都很关注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适度国债规模的问题。
虽然目前对国债适度规模的界限至今还无法精确测定,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国债适度规模的客观存在。
因此,本文将对国债规模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首先对国债规模进行理论分析,其次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我国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影响因素
本文忽略微观因素,仅考虑宏观因素。
在宏观上,一国发行国债的规模要受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财政收支水平、居民储蓄水平、信贷规模等因素制约,具体表现为:
1.GDP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债规模有重要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运行中所需资金越多,国民经济应债能力也越高,发行国债规模也相应提高,发行潜力增加。
2.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国债是国家弥补财政赤字赤字的重要手段,财政赤字越大即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越大,国家发行国债的压力就越大。
所以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也是影响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
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城乡居民是我国国债购买主体,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规模代表了其实际购买力。
存款越多,我国国债发行的空间和余地就越大。
国债还本付息额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国家作为债务人,在国债到期后要还本付息,这是国家发行国债的代价。
这种代价越高,国债发行收到的制约就越大。
4.国债余额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国债余额是国家将来要偿还的债务,国债余额越高,国家债务负担就越重,国家的还债能力是有限的,国债余额规模就影响国债发行规模。
5.到期国债还本付息额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到期国债还本付息额是国家已经偿还的债务,还本付息额越高,说明国家债务负担就越轻。
6.信贷规模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工具,货币信贷规模直接影响到国债发行,两者具有相互替代作用。
(二)模型建立
本文选取1981~2005年我国国债年度发行量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以NDS(national debt scale)表示国债发行规模,FB(financial balance)表示国家财政收支差额,P(payment)表示到期国债还本付息额,DBS(debt balance scale)表示国债累计余额,S (savings)表示居民储蓄,LS(loan scale)表示信贷规模,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表示国内生产总值。
具体数据见表一。
(四)模型经济意义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国债发行规模与居民储蓄正相关,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是国债购买的主体的事实,说明居民储蓄为国债发行提供了空间;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积极型财政政策,导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存在较大的国家财政收支差额,而通过发行国债是政府弥补财政收支差额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长期实行积极型的国债政策,在大量增发长期国债的影响下,国债到期还本付息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我国长期处于举新债还旧债的处境;GDP是衡量国家还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越大,那么国债发行规模的潜力越大,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国债发行规模与当年GD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三、建议
(一)改善财政收入状况,适当降低赤字,控制国债发行规模
从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出,赤字对于国债规模的影响是很大的,其系数是所有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中最高的一个。
超过一定限度的赤字财政政策必然会导致庞大的赤字和债务规模,给经济造成危害。
从长期看,我国财政政策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应该是财政收支平衡。
在减少赤字的手段上,除了增加财政收入,合理有效的财政支出无疑是减少降低国债规模的有效手段。
一方面我们要推进公共支出预算管理的制度约束,加强监督机制,防止财政资金流失,提高部门预算和决算的透明度,确保资金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另一方面要适当缩减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和事业费支出,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将保证重点建设的资金需求。
(二)适当控制国债增长规模,实行稳健国债政策
综观上面的论述,我国国债规模已经相对过大,陷入通过向城乡居民筹集资金来弥补国家财政收支差额和支付债务基本息的恶性循环,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国债在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中的作用。
今后应适当压缩国债发行规模,实行稳健的国债政策,使国债发行规模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总体要求。
(三)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实力
国家经济实力也是影响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
从回归结果中看,国债规模与GDP是负相关关系。
GDP越高,则国债规模就越小。
从指标分析中也可以看出,GDP水平越高,国债负担率、借债率和赤字率就越低。
(四)建立健全国债监督法规,坚持依法发行国债
完善的国债制度还要配以完善的法律规范,以保证政策的顺利进行。
所谓没有规矩不方圆,建立健全国债法,从法律上规范国债运行,让发行国债有法可依,防范国债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军.我国国债规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张舸.我国国债适度规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3]严亮.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7.
[4]高勇强,贺远琼.中国内部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管理科学.2003.
[5]纪凤兰,张巍.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4.
[6]吕冰洋,崔兴芳.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经济因素分析.财经论丛.
[7]杨宝臣,李彪.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
[8]周四军,谢腾云.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分析.经济数学.2006.
[9]司吉红.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及其实证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
[10]Nigel A.Chalk.,2000.The sustainability of bond-financed deficits:An overlappinggenerations approach.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45,293-328.
[11]Alfred Greiner.,Willi Semmler.,2000.Endogenous growth,Government debt andbudgetary regimes.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2,363-384.
[12]Thadden,L.V.,2004.Active monetary policy,passive fiscal policy and the value of public debt:some further monetarist arithmetic.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6,2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