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清水河地区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分析清水河地区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摘要】清水河铜矿床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巴隆乡,矿床赋存于厚度巨大的中-新元古代万宝沟群的中基性火山岩中,铜矿体受断裂构造带的严格控制。本文通过对矿区的地质、物探、化探比较深入的综合分析,初步探讨并建立了该区铜多金属矿的矿床成因、成矿模型及成矿规律,并对该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清水河铜矿;成矿模型;远景分析
1 引言
清水河矿区地处西域板块南缘,位于东昆中断裂与东昆南断裂之间的东昆中陆块。处于东昆仑成矿省的雪山峰-布尔汉布达华力西-印支期钴、金、铜、玉石(稀有、稀土)成矿带上,通常称为东昆南成矿带。区域上局部受北西-南东向的清水河-哈图-得福胜断裂控制,在该断裂控制范围内主要分布有清水河、特里喝姿、牙马托、哈图沟、和勒冈那仁等铜多金属矿点。但目前对于这些矿化点仅限于地表踏勘-地表检查,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找矿成果也未能取得较大的突破,尤其是对该区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不够,找矿方向及找矿前景不甚明了。因此在该地区进行综合分析及研究对指导该区的找矿方向及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2 区域地质
2.1 地层
区内地层分属于东昆仑地层区。区域地层出露比较齐全,主要为东昆中和东昆南构造混杂岩带中的构造混杂岩系。地层单元主要有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Pt1J)、中元古代长城纪小庙组(Pt2X)、蓟县纪狼牙山组(Jxl)、中-晚元古代万宝沟群(Pt2-3w);早石炭世哈拉郭勒组(C1hl)、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浩特洛哇组(C2P1h)、晚三叠世八宝山组(T3bb)、晚三叠世鄂拉山组(T3e);早-中侏罗世羊曲组(J1-2y),以及第四纪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沉积地层单元。其中中-晚元古代万宝沟群中的基性火山岩为本区的主要含矿层位。该岩系主要沿布尔汗布达山主脊呈窄条状分布,出露宽50~200m,断续出露长几十公里,Cu含量高达810ppm,为克拉克值的8倍多,矿化点如特里喝姿、牙马托、和勒冈那仁矿化点等,为测区重要的含铜岩系。
2.2 构造
清水河铜矿地处青海省中西部。构造位置隶属西域板块南缘,位于东昆中断裂与东昆南断裂之间的东昆中陆块。处于东昆仑成矿省的雪山峰-布尔汉布达华力西-印支期钴、金、铜、玉石(稀有、稀土)成矿带上,通常称为东昆南成矿带。而清水河铜矿床在区域上主要受北西-南东向的清水河-哈图-得福胜断裂控
制。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既有以基性-中酸性为主的火山岩,又有中酸性侵入岩以及各类脉岩。其中华力西期的中酸性侵入岩活动主要控制着区内的成矿作用,它不仅为矿区的成矿提供了热水溶液,也是矿床中成矿元素的重要来源。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1∶50万航磁异常:航磁异常总体上呈北西向或北西西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清水河地区位于乌兰乌苏郭勒大型磁异常的北西部位,该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强度在50-200nT。从区域上看,矿产多分布于磁力梯级带或大型航磁异常的边部,与航磁异常关系密切。
1∶100万布格重力异常:异常等值线及圈闭异常的轴向主要表现为北西西向展布,重力异常梯级带梯度大、连续性好。北部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密集,异常形态复杂,南部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相对较稀,异常较为宽缓,基本呈北西向展布,与该区区域构造方向一致。但整体上看异常幅值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
2.5 矿产分布特征
清水河矿区受区域北西-南东向的清水河-哈图-得福胜断裂控制,在该断裂控制范围内主要分布有清水河、特里喝姿、牙马托、哈图沟、和勒冈那仁等铜多金属矿点,在断裂带的北西部主要以铁、铜为主,南东部主要以铜、铅、锌为主。矿化规模均较小,除清水河铁矿为中型矿床外,其余均为矿点或矿化点。成矿时代均为华力西期。
3 矿区地质
3.1 地质概况
矿区出露主要为晚三叠世八宝山组砂砾岩段(T3bbc)、晚三叠世八宝山组砂岩段(T3bbb)、中-新元古代万宝沟群(Pt2-3W)。晚三叠世八宝山组砂砾岩段(T3bbc)呈长条状贯穿于工作区西南部,主要岩性为长石砂岩夹砾岩、板岩、粉砂岩。与中-新元古代万宝沟群呈断层接触。
中-新元古代万宝沟群(Pt2-3W)主要分布于矿点中、东部,为矿区的主要含矿层,与晚三叠世八宝山组砂砾岩段呈断层接触,主要岩性为蚀变玄武岩、蚀变安山玄武岩、安山岩、混合岩化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变粒岩等。
矿区构造主要为两条北西-南东向的断裂带,而控制矿床成矿的主要为晚三叠世八宝山组与中-新元古代万宝沟群的分界逆断裂带,该断裂是哈图弧形构造亚区前弧西翼,统称为清水河-哈图-得福胜弧形断层。已知的铜矿点分布于断层
东侧,是一条与矿化有关的重要构造。矿点东侧有大面积侵入的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花岗岩脉,石英脉(含黄铜矿、方铅矿)顺万宝沟群片理方向贯入。
在矿区中部分布一条北西-南东向的破碎蚀变带,该蚀变带在西部主要呈北西西向,向东延伸逐渐变为北北西向,它是区域上北西-南东向断裂的次一级构造。矿区的铜、铅矿体主要分布于该蚀变带的北西段,向西截至到北北西向逆断层,向南东矿化及蚀变逐渐变弱。
图1 清水河矿区地质图
3.2 磁异常特征
根据矿区1:1万磁法工作,在矿区圈出3个正负相伴的异常带,其中2号正异常位于褐铁矿化蚀变带的东侧,异常程长椭圆状,正异常北翼一侧出现较大的负值区,异常峰值较高(-240~400nT),该异常与Ⅰ号矿体关系较为密切,可能为矿制异常。3号异常位于矿区的南东侧,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反应与矿化有关系的火山岩的分布。根据矿区各岩性磁物性特征及磁异常特征,矿区正负相伴异常显示其深部有基性火山岩及中酸性侵入岩的存在,预示其深部有较好的成矿条件。
3.3 地球化学特征
根据清水河矿区测制的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分析,各元素的高异常点主要分布于区内两个断层附近,且Cu、Pb、Zn、Au等各元素具有同消长的关系,说明断层构造位置与矿区各微量元素的分布具有密切的关系。图中显示,Cu、Pb等元素均呈明显的尖峰状或锯齿状,说明Cu、Pb等微量元素在本区的分布很不均匀。
总体来看,矿区中Pb元素含量较高,在蚀变玄武岩中的品均含量为24.58×10-6,为地壳丰度的1.76倍,最高值为29.3×10-6。Cu元素在矿区虽然没有高的背景值,但从矿区各类岩石中Cu的含量看,其中花岗闪长岩与褐铁矿化蚀变玄武岩中Cu的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46.48×10-6、39.13×10-6,峰值分别为175×10-6、50.2×10-6。
3.4 矿体特征
矿区中发现1条Cu、Pb矿体及1个Cu矿化点。I号铜铅矿脉(含矿石英脉)位于褐铁矿化蚀变带中,蚀变带程近东西向,宽20-40米,长大于300米,含黄铜矿较多,本身也组成矿体。Ⅰ号矿脉顺层于蚀变带内,矿体宽8.78m,矿体Cu 平均品位0.55%,Pb平均品位0.35%,Ⅰ矿体长约200m,含矿岩石主要为石英脉及玄武岩,围岩为玄武岩;Ⅱ号矿化点位于蚀变带南侧,单点样Cu品位0.22%,含矿岩石为闪长岩及石英脉,围岩为闪长岩,矿体中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蓝铜矿、黄铜矿、方铅矿等。
矿石的结构构造: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构造、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