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固体材料的变形与断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7-7 分切应力的分析图
当 和 都 接 近 45º, 取 向 因 子取得极大值,s最低,称为软
位向,在外力作用下最易塑变;
当和只要有一个接近90º时, 取向因子趋近于零,s趋近无穷
大,叫硬位向,此时不会产生滑 移,直至断裂。
图7-7 分切应力的分析图
显然,同一晶体可有几组晶体学上完全等价的滑 移系,但实际先滑移的是处在软位向的滑移系。
图7-13 扭折与孪生的比较
扭折是一种协调性变形,它能引起应力松弛,使
晶体不致断裂。晶体经扭折之后,扭折区内的晶体取 向与原来的取向不再相同,有可能使该区域内的滑移 系处于有利取向,从而产生滑移。
第三节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实际使用的材料通常是由多晶体组成的。多晶体 的变形既要克服晶界的阻碍,又要求各晶粒的变形相 互协调与配合,塑性变形较为复杂。
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系共有1114<110>3=12个;
体心立方晶体,如-Fe,由于可同时沿110,112和
123晶面滑移,故其滑移系共有48个;而密排六方晶 体的滑移系仅有(0001)1 <1120>3=3个。如图7-6所示。
图7-6 三种常见金属晶体结构的滑移系
体心立方金属滑移系较多,所以比密排六方结构 金属塑性好,但其滑移面原子密排程度不如面心立方, 滑移方向的数目也少于面心立方,故体心立方金属不 如面心立方金属塑性好。
一、晶粒取向的影响 晶粒取向对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各
晶粒变形过程中的相互制约和协调性。
在外力作用下,各晶粒并非同时开始变形。不同位 向晶粒的滑移系取向也不相同,故滑移不可能从一个晶 粒直接延续到另一晶粒中。每个晶粒都处于其他晶粒包 围中,其变形必然与其邻近晶粒协调配合。
每个晶粒不只是在取向最有利的单滑移系 上进行滑移,而必须在几个滑移系其中包括取 向并非有利的滑移系上进行。
第七章 固体材料的变形与断裂
本章主要内容:
掌握: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滑移和滑移 系;临界分切应力;孪生;扭折。 了解: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引言
材料受力后要发生变形,外力较小时产生弹性 变形;外力较大时产生塑性变形,而当外力过大时 就会发生断裂。
材料的变形可分为:弹性的、塑性的和粘性的。 一般金属材料是弹塑性体,而有些高分子材料随变 形温度不同,可以是弹性的、粘弹性、粘性的状态。
另外还有交滑移现象,即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着 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
交滑移的实质是螺位错在不改变滑移方向的前提 下,从一个滑移面转到相交接的另一个滑移面的过程, 可见交滑移可以使滑移有更大的灵活性。
图7-10 交滑移示意图
在多系滑移的情况下,会因不同滑移系的位错
相互交截而给位错的继续运动带来困难,这也是一 种重要的晶体强化机制。
状
多晶体试样经拉伸后,每一晶粒中的滑移带都终止 在晶界附近。通过电镜仔细观察,可看到在变形过程中 位错难以通过晶界而被堵塞在晶界附近的情形。
对多晶体而言,外加应力必须大到足以激发大量晶 粒中的位错源动作,产生滑移,才能觉察到宏观的塑性 变形。
由于晶界数量直接取决于晶粒的大小,因此,晶界 对多晶体起始塑变抗力的影响可通过晶粒大小直接体现。
(3)弹性变形量随材料的不同而异。
多数金属材料仅在一定的的应力范围内符合虎克 定律,弹性变形量一般不超过0.5%;而橡胶类高分子 材料的弹性变形量则可高达1000%,但这种弹性变形 是非线性的。
三、 滞弹性
一些实际晶体,在加载或卸载时,应变不是瞬时 达到其平衡值,而是通过一种弛豫过程来完成其变化 的。这种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应变滞后于外加应力, 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称为弹性后效或滞弹性。
例如:具有fcc的晶体:
其 滑 移 面 是 111 晶 面 , 滑 移 方 向 为 <110> 晶 向。
图7-5 fcc结构
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叫做 一个滑移系。
每一个滑移系表示晶体在进行滑移时可能采取的 一个空间取向。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晶体中的滑移系 愈多,滑移过程可能采取的空间取向便愈多,滑移容 易进行,它的塑性便愈好。
“退火孪晶”:变形金属在其再结晶退火过程中 形成的孪晶。
4. 晶体的扭折
以密排六方结构的镉单晶进行 纵向压缩变形为例,如图7-12所示。
若外力恰与hcp的底面(0001)(即
滑移面)平行,此时=90º,cos=0,
滑移面上的分切应力为零,晶体不 能作滑移变形。
图7-12 镉单晶棒 的扭折
若阻力过大孪生也无法进行, 在此情况下,如继续增大压力,则 为了使晶体的形状与外力相适应, 当外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晶体将会 产生局部弯曲。这种变形方式称为 扭折。变形区域则称为扭折带。
二、 孪生
孪生是发生在晶体内部的均匀切变过程,总是沿 晶体的一定晶面(孪晶面),沿一定方向(孪生方向)发生, 变形后晶体的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以孪晶面为分界面 构成了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
孪生是塑性变形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它常作为滑移 不易进行时的补充。
1. 孪生变形过程 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例分析孪生切变过程。孪生
一、 滑移 1. 滑移线与滑移带
当应力超过晶体的弹性极限后,晶体中就会产生 层片之间的相对滑移,大量的层片间滑动的累积就构 成晶体的宏观塑性变形。
图7-3为良好抛光的单晶 体金属棒试样进行适当拉伸, 产生了一定的塑性变形。在 金属棒表面出现一条条的细 线,称为滑移带。这是由于 晶体的滑移变形使试样的抛 光表面上产生高低不一的台 阶所造成的。
(2)孪生是一种均匀切变,即切变区内与孪晶面平 行的每一层原子面均相对于其相邻晶面沿孪生方向位 移了一定的距离,且每一层原子相对于孪生面的切变 量跟它与孪生面的距离成正比。
(3)孪晶的两部分晶体形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
3. 孪晶的形成
“机械孪晶”:通过机械变形而产生的孪晶,也称 为“变形孪晶”。
“生长孪晶”:它包括晶体自气态(如气相沉 积)、液态(液相凝固)或固体中长大时形成的孪晶。
式中, 分别为正应力和切应力; ,分别为正应变和切 应变;E,G分别为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
弹性模量与切变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 为材料泊松比,表示侧向收缩能力。一般金
属材料的泊松比在0.25~0.35之间。 弹性模量代表着使原子离开平衡位置的难易程度,
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பைடு நூலகம்理量。 弹性模量是组织结构不敏感参数; 对晶体材料而言,其弹性模量是各向异性的。
塑性变形时位错只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运动, 这些晶面和晶向分别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晶体结构不同,其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也不同。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往往是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最 密的晶面和晶向。
因为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其面间距最大,点阵阻 力最小,因而容易沿着这些面发生滑移;由于最密排 方向上的原子间距最短,即位错b最小,该方向上最容 易滑移。
4.滑移时晶面的转动 单晶体滑移时,除滑移面发生相对位移外,往往
伴随着晶面的转动,对于只有一组滑移面的hcp,这种 现象尤为明显。
图 7-8 为 进 行 拉 伸 试 验时单晶体发生滑移与 转 动 的 示 意 图 。 (b) 试 样 不受夹头对滑移的限制。
图7-8 单晶体拉伸变形过程
由于拉伸夹头不能作横向动作,单晶体的取向必 须进行相应地转动,滑移面逐渐趋于垂直轴向,如图7-
图7-1 (a)体系能量与原子间距的关系和 (b)原子间作用力和距离的关系
二、弹性变形的特征和弹性模量 弹性变形的主要特征:
(1)理想的弹性变形是可逆变形,加载时变形,卸 载时变形消失并恢复原状。
(2)金属、陶瓷和部分高分子材料发生弹性变形时, 其应力与应变之间都保持单值线性函数关系,即服从 虎克(Hooke)定律:
图7-2为弹性后效示意图。图
中Oa=bc为弹性应变,是瞬时产
生的;a’b=c’d是在应力作用下逐
渐产生的弹性应变,称为滞弹性
应变。
图7-2 恒应力下的应变弛豫
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应力超过弹性极限,产生不可逆的永久变形,即材 料的塑性变形。
在常温和低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滑 移方式进行的,此外,尚有孪生和扭折等方式。
3.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晶体的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进行的,但其中许
多滑移系并非同时参与滑移,而只有当外力在某一滑 移系中的分切应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该滑移系方可 以首先发生滑移,该分切应力称为滑移的临界分切应 力。
如图7-7所示,分析临界 分切应力。
图7-7 分切应力的分析图
如图7-7所示,分析临界分切应力。
8(c)。使滑移面法线与外力轴夹角增大,使外力与滑
移方向夹角变小。
图7-8 单晶体拉伸变形过程
转动机制:滑移前如图中虚线所示。滑移后,每 层薄片之间,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产生相对位移,如 图中实线所示。
图7-9 拉伸时晶体转动机制示意图
力偶n1-n2 使晶体向拉力轴方向转动, 角逐渐变大。
图7-9 拉伸时晶体转动机制示意图
图7-3 金属单晶体拉伸 后的实物照片
滑移带并不是单一条线,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平 行的更细的线所组成的,称为滑移线,如图7-4所示。
图7-4 滑移带形成示意图
晶体塑性变形是不均匀性的,滑移只是集中发生 在一些晶面上,而滑移带或滑移线之间的晶体层片则 未产生变形,只是彼此之间作相对位移而已。
2.滑移系
图7-12 镉单晶棒 的扭折
扭折变形与孪生不同,它
使扭折区晶体的取向发生了不对 称性的变化。在ABCD区域内的 点阵发生了扭曲,其左右两侧则 发生了弯曲,扭曲区的上下界面 (AB , CD) 是 由 符 号 相 反 的 两 列 刃型位错所构成的,而每一弯曲 区则由同号位错堆积而成,取向 是逐渐弯曲过渡的,但左右两侧 的位错符号恰好相反。
变形过程的示意图如图7-11所示。
图7-11 面心立方晶体孪生变形示意图
孪晶面为(111),纸面为(110),两面交线为孪生方 向[112] 。变形区域作均匀切变,每层(111)面相对其相 邻晶面,沿[112]方向移动了该晶向上原子间距的分数 倍,本例为 d112 。
图7-11 面心立方晶体孪生变形示意图
变形与未变形两部分晶体合称为孪晶;均匀切变
区与末切变区的分界面称为孪晶界;发生均匀切变的 那组晶面称为孪晶面(即(111)面);孪生面的移动方向 (即[112]方向)称为孪生方向。
2.孪生的特点 (1)孪生变形也是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并通常
出现于滑移受阻而引起的应力集中区,因此,孪生所 需的临界切应力要比滑移时大得多。
二、晶界的影响
在室温下晶界对滑移具有阻碍效应: 晶界上原子排列不规则,点阵畸变严重,而且晶
界两侧的晶粒取向不同,滑移方向和滑移面彼此不一 致,因此,滑移要从一个晶粒直接延续到下一个晶粒 是困难的。
图7-14为只有2~3个晶 粒的试样进行拉伸后的变形 情况。在晶界处呈竹节状。 图7-14 经拉伸后晶界处呈竹节
切应力t1,t2又可分解出tb-tb’力偶,使滑移方向
转向最大切应力方向,使 减小。
因此,随滑移的进行不仅滑移面转动,而且滑移
方向也在旋转,晶体的位向不断改变。导致“几何硬 化”、“几何软化”的产生。
5. 多系滑移 具有多组滑移系的晶体,滑移首先在取向最有利
的滑移系(其分切应力最大)中进行,但由于变形时晶面 转动的结果,另一组滑移面上的分切应力也可能逐渐 增加到足以发生滑移的临界值以上,于是晶体的滑移 就可能在两组或更多的滑移面上同时进行或交替地进 行,从而产生多系滑移。
单晶圆柱体截面积为A,轴向拉力 P,则P在滑移方向的分力为Pcos,
而滑移面的面积为A/cos,于是,
外力在该滑移面沿滑移方向的分
切应力 为:
图7-7 分切应力的分析图
式中,P/A为试样拉伸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当滑移系中的分切应力达到其 临界分切应力值而开始滑移时,则
P/A 为 宏 观 上 的 起 始 屈 服 强 度 s , cos cos称为取向因子。
第一节 弹性变形
材料受力时总是先发生弹性变形,即弹性变形是塑 性变形的先行阶段,而且在塑性变形中还伴随着一定的 弹性变形。
一、弹性变形的本质 弹性变形是指外力去除后能够完全恢复的那部分
变形。可从原子间结合力的角度来了解它的物理本质。
晶体内原子间的结合 能和结合力可通过理论计 算得出是原子间距离的函 数,如图7-1所示。
当 和 都 接 近 45º, 取 向 因 子取得极大值,s最低,称为软
位向,在外力作用下最易塑变;
当和只要有一个接近90º时, 取向因子趋近于零,s趋近无穷
大,叫硬位向,此时不会产生滑 移,直至断裂。
图7-7 分切应力的分析图
显然,同一晶体可有几组晶体学上完全等价的滑 移系,但实际先滑移的是处在软位向的滑移系。
图7-13 扭折与孪生的比较
扭折是一种协调性变形,它能引起应力松弛,使
晶体不致断裂。晶体经扭折之后,扭折区内的晶体取 向与原来的取向不再相同,有可能使该区域内的滑移 系处于有利取向,从而产生滑移。
第三节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实际使用的材料通常是由多晶体组成的。多晶体 的变形既要克服晶界的阻碍,又要求各晶粒的变形相 互协调与配合,塑性变形较为复杂。
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系共有1114<110>3=12个;
体心立方晶体,如-Fe,由于可同时沿110,112和
123晶面滑移,故其滑移系共有48个;而密排六方晶 体的滑移系仅有(0001)1 <1120>3=3个。如图7-6所示。
图7-6 三种常见金属晶体结构的滑移系
体心立方金属滑移系较多,所以比密排六方结构 金属塑性好,但其滑移面原子密排程度不如面心立方, 滑移方向的数目也少于面心立方,故体心立方金属不 如面心立方金属塑性好。
一、晶粒取向的影响 晶粒取向对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各
晶粒变形过程中的相互制约和协调性。
在外力作用下,各晶粒并非同时开始变形。不同位 向晶粒的滑移系取向也不相同,故滑移不可能从一个晶 粒直接延续到另一晶粒中。每个晶粒都处于其他晶粒包 围中,其变形必然与其邻近晶粒协调配合。
每个晶粒不只是在取向最有利的单滑移系 上进行滑移,而必须在几个滑移系其中包括取 向并非有利的滑移系上进行。
第七章 固体材料的变形与断裂
本章主要内容:
掌握: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滑移和滑移 系;临界分切应力;孪生;扭折。 了解: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引言
材料受力后要发生变形,外力较小时产生弹性 变形;外力较大时产生塑性变形,而当外力过大时 就会发生断裂。
材料的变形可分为:弹性的、塑性的和粘性的。 一般金属材料是弹塑性体,而有些高分子材料随变 形温度不同,可以是弹性的、粘弹性、粘性的状态。
另外还有交滑移现象,即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着 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
交滑移的实质是螺位错在不改变滑移方向的前提 下,从一个滑移面转到相交接的另一个滑移面的过程, 可见交滑移可以使滑移有更大的灵活性。
图7-10 交滑移示意图
在多系滑移的情况下,会因不同滑移系的位错
相互交截而给位错的继续运动带来困难,这也是一 种重要的晶体强化机制。
状
多晶体试样经拉伸后,每一晶粒中的滑移带都终止 在晶界附近。通过电镜仔细观察,可看到在变形过程中 位错难以通过晶界而被堵塞在晶界附近的情形。
对多晶体而言,外加应力必须大到足以激发大量晶 粒中的位错源动作,产生滑移,才能觉察到宏观的塑性 变形。
由于晶界数量直接取决于晶粒的大小,因此,晶界 对多晶体起始塑变抗力的影响可通过晶粒大小直接体现。
(3)弹性变形量随材料的不同而异。
多数金属材料仅在一定的的应力范围内符合虎克 定律,弹性变形量一般不超过0.5%;而橡胶类高分子 材料的弹性变形量则可高达1000%,但这种弹性变形 是非线性的。
三、 滞弹性
一些实际晶体,在加载或卸载时,应变不是瞬时 达到其平衡值,而是通过一种弛豫过程来完成其变化 的。这种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应变滞后于外加应力, 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称为弹性后效或滞弹性。
例如:具有fcc的晶体:
其 滑 移 面 是 111 晶 面 , 滑 移 方 向 为 <110> 晶 向。
图7-5 fcc结构
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叫做 一个滑移系。
每一个滑移系表示晶体在进行滑移时可能采取的 一个空间取向。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晶体中的滑移系 愈多,滑移过程可能采取的空间取向便愈多,滑移容 易进行,它的塑性便愈好。
“退火孪晶”:变形金属在其再结晶退火过程中 形成的孪晶。
4. 晶体的扭折
以密排六方结构的镉单晶进行 纵向压缩变形为例,如图7-12所示。
若外力恰与hcp的底面(0001)(即
滑移面)平行,此时=90º,cos=0,
滑移面上的分切应力为零,晶体不 能作滑移变形。
图7-12 镉单晶棒 的扭折
若阻力过大孪生也无法进行, 在此情况下,如继续增大压力,则 为了使晶体的形状与外力相适应, 当外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晶体将会 产生局部弯曲。这种变形方式称为 扭折。变形区域则称为扭折带。
二、 孪生
孪生是发生在晶体内部的均匀切变过程,总是沿 晶体的一定晶面(孪晶面),沿一定方向(孪生方向)发生, 变形后晶体的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以孪晶面为分界面 构成了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
孪生是塑性变形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它常作为滑移 不易进行时的补充。
1. 孪生变形过程 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例分析孪生切变过程。孪生
一、 滑移 1. 滑移线与滑移带
当应力超过晶体的弹性极限后,晶体中就会产生 层片之间的相对滑移,大量的层片间滑动的累积就构 成晶体的宏观塑性变形。
图7-3为良好抛光的单晶 体金属棒试样进行适当拉伸, 产生了一定的塑性变形。在 金属棒表面出现一条条的细 线,称为滑移带。这是由于 晶体的滑移变形使试样的抛 光表面上产生高低不一的台 阶所造成的。
(2)孪生是一种均匀切变,即切变区内与孪晶面平 行的每一层原子面均相对于其相邻晶面沿孪生方向位 移了一定的距离,且每一层原子相对于孪生面的切变 量跟它与孪生面的距离成正比。
(3)孪晶的两部分晶体形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
3. 孪晶的形成
“机械孪晶”:通过机械变形而产生的孪晶,也称 为“变形孪晶”。
“生长孪晶”:它包括晶体自气态(如气相沉 积)、液态(液相凝固)或固体中长大时形成的孪晶。
式中, 分别为正应力和切应力; ,分别为正应变和切 应变;E,G分别为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
弹性模量与切变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 为材料泊松比,表示侧向收缩能力。一般金
属材料的泊松比在0.25~0.35之间。 弹性模量代表着使原子离开平衡位置的难易程度,
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பைடு நூலகம்理量。 弹性模量是组织结构不敏感参数; 对晶体材料而言,其弹性模量是各向异性的。
塑性变形时位错只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运动, 这些晶面和晶向分别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晶体结构不同,其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也不同。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往往是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最 密的晶面和晶向。
因为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其面间距最大,点阵阻 力最小,因而容易沿着这些面发生滑移;由于最密排 方向上的原子间距最短,即位错b最小,该方向上最容 易滑移。
4.滑移时晶面的转动 单晶体滑移时,除滑移面发生相对位移外,往往
伴随着晶面的转动,对于只有一组滑移面的hcp,这种 现象尤为明显。
图 7-8 为 进 行 拉 伸 试 验时单晶体发生滑移与 转 动 的 示 意 图 。 (b) 试 样 不受夹头对滑移的限制。
图7-8 单晶体拉伸变形过程
由于拉伸夹头不能作横向动作,单晶体的取向必 须进行相应地转动,滑移面逐渐趋于垂直轴向,如图7-
图7-1 (a)体系能量与原子间距的关系和 (b)原子间作用力和距离的关系
二、弹性变形的特征和弹性模量 弹性变形的主要特征:
(1)理想的弹性变形是可逆变形,加载时变形,卸 载时变形消失并恢复原状。
(2)金属、陶瓷和部分高分子材料发生弹性变形时, 其应力与应变之间都保持单值线性函数关系,即服从 虎克(Hooke)定律:
图7-2为弹性后效示意图。图
中Oa=bc为弹性应变,是瞬时产
生的;a’b=c’d是在应力作用下逐
渐产生的弹性应变,称为滞弹性
应变。
图7-2 恒应力下的应变弛豫
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应力超过弹性极限,产生不可逆的永久变形,即材 料的塑性变形。
在常温和低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滑 移方式进行的,此外,尚有孪生和扭折等方式。
3.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晶体的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进行的,但其中许
多滑移系并非同时参与滑移,而只有当外力在某一滑 移系中的分切应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该滑移系方可 以首先发生滑移,该分切应力称为滑移的临界分切应 力。
如图7-7所示,分析临界 分切应力。
图7-7 分切应力的分析图
如图7-7所示,分析临界分切应力。
8(c)。使滑移面法线与外力轴夹角增大,使外力与滑
移方向夹角变小。
图7-8 单晶体拉伸变形过程
转动机制:滑移前如图中虚线所示。滑移后,每 层薄片之间,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产生相对位移,如 图中实线所示。
图7-9 拉伸时晶体转动机制示意图
力偶n1-n2 使晶体向拉力轴方向转动, 角逐渐变大。
图7-9 拉伸时晶体转动机制示意图
图7-3 金属单晶体拉伸 后的实物照片
滑移带并不是单一条线,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平 行的更细的线所组成的,称为滑移线,如图7-4所示。
图7-4 滑移带形成示意图
晶体塑性变形是不均匀性的,滑移只是集中发生 在一些晶面上,而滑移带或滑移线之间的晶体层片则 未产生变形,只是彼此之间作相对位移而已。
2.滑移系
图7-12 镉单晶棒 的扭折
扭折变形与孪生不同,它
使扭折区晶体的取向发生了不对 称性的变化。在ABCD区域内的 点阵发生了扭曲,其左右两侧则 发生了弯曲,扭曲区的上下界面 (AB , CD) 是 由 符 号 相 反 的 两 列 刃型位错所构成的,而每一弯曲 区则由同号位错堆积而成,取向 是逐渐弯曲过渡的,但左右两侧 的位错符号恰好相反。
变形过程的示意图如图7-11所示。
图7-11 面心立方晶体孪生变形示意图
孪晶面为(111),纸面为(110),两面交线为孪生方 向[112] 。变形区域作均匀切变,每层(111)面相对其相 邻晶面,沿[112]方向移动了该晶向上原子间距的分数 倍,本例为 d112 。
图7-11 面心立方晶体孪生变形示意图
变形与未变形两部分晶体合称为孪晶;均匀切变
区与末切变区的分界面称为孪晶界;发生均匀切变的 那组晶面称为孪晶面(即(111)面);孪生面的移动方向 (即[112]方向)称为孪生方向。
2.孪生的特点 (1)孪生变形也是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并通常
出现于滑移受阻而引起的应力集中区,因此,孪生所 需的临界切应力要比滑移时大得多。
二、晶界的影响
在室温下晶界对滑移具有阻碍效应: 晶界上原子排列不规则,点阵畸变严重,而且晶
界两侧的晶粒取向不同,滑移方向和滑移面彼此不一 致,因此,滑移要从一个晶粒直接延续到下一个晶粒 是困难的。
图7-14为只有2~3个晶 粒的试样进行拉伸后的变形 情况。在晶界处呈竹节状。 图7-14 经拉伸后晶界处呈竹节
切应力t1,t2又可分解出tb-tb’力偶,使滑移方向
转向最大切应力方向,使 减小。
因此,随滑移的进行不仅滑移面转动,而且滑移
方向也在旋转,晶体的位向不断改变。导致“几何硬 化”、“几何软化”的产生。
5. 多系滑移 具有多组滑移系的晶体,滑移首先在取向最有利
的滑移系(其分切应力最大)中进行,但由于变形时晶面 转动的结果,另一组滑移面上的分切应力也可能逐渐 增加到足以发生滑移的临界值以上,于是晶体的滑移 就可能在两组或更多的滑移面上同时进行或交替地进 行,从而产生多系滑移。
单晶圆柱体截面积为A,轴向拉力 P,则P在滑移方向的分力为Pcos,
而滑移面的面积为A/cos,于是,
外力在该滑移面沿滑移方向的分
切应力 为:
图7-7 分切应力的分析图
式中,P/A为试样拉伸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当滑移系中的分切应力达到其 临界分切应力值而开始滑移时,则
P/A 为 宏 观 上 的 起 始 屈 服 强 度 s , cos cos称为取向因子。
第一节 弹性变形
材料受力时总是先发生弹性变形,即弹性变形是塑 性变形的先行阶段,而且在塑性变形中还伴随着一定的 弹性变形。
一、弹性变形的本质 弹性变形是指外力去除后能够完全恢复的那部分
变形。可从原子间结合力的角度来了解它的物理本质。
晶体内原子间的结合 能和结合力可通过理论计 算得出是原子间距离的函 数,如图7-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