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浅海地震勘探发展现状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滩浅海地震勘探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随着陆上油气田的勘探潜力逐步下降,海洋石油勘探正逐渐成为勘探领域的新热点。滩浅海区域存在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且勘探开发的作业难度低于近海和深海区域,因此针对这一区域的勘探正受到更多的关注。文章阐述了浅滩海地震勘探的难点、发展进程和在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滩浅海地震勘探应用现状

1 滩浅海区域施工和地震采集的难点

1.1 滩浅海上施工难点

首先,滩浅海虽是滩涂、前海区域,但是海水依旧很深,且海水流急,涨潮、退潮明显,海域水深变化大,一般在0-25米,天气变化没有规律。其次,我国近海区域分遍布大面积养殖区,滩浅海海岸线上厂矿比较多,地表环境非常复杂,致使滩浅海施工困难。

1.2 滩浅海地震勘探采集技术难点

1.2.1?海上检波器定位与测量困难

地震采集检波器设计位置会受滩浅海涨落的影响,使实际采集位置偏离理论设计的位置。从滩浅海采集的单炮记录轨迹来看,检波点位置存在较大的漂移量。目前,我国滩浅海地震测量工作大多采用gps定位系统,这种系统的工作方法是依次标出滩浅海上所有炮点和检波点的位置,而检波器的位置在滩浅海测量中时常受到潮汐、海浪、海风和海流的影响,致使检波点和炮点的实际位置与设计的理论位置偏移,继而给测量的地震资料的质量和效果造成严重

影响,甚至震源和检波器之间的高差也会受到潮汐的影响需要进行校正。

1.2.2?观测系统设计困难

滩浅海勘探目的层比较浅,观测系统对浅层覆盖次数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排列道间距和炮排距都比较小,这种高要求增加了观测系统设计的难度。

1.2.3?滩浅海气枪激发衔接问题

滩浅海的潮间带属于水陆连接部分,这里的海水深度一般在10

米水平以内,在涨潮等特殊时期可能达到25米。由于滩浅海的海水水深较浅,致使气枪上不来,在滩浅海进行人工打井又下不去,这种情况影响两种地形资料的衔接,致使滩浅海气枪激发和潮间带激发无法有效衔接。且滩浅海的油藏深度较浅,气枪阵列组合激发面积又比较大,这导致气枪阵列从点震源转变成激发震源。这样的转变,直接影响对滩浅海地质体的分辨率,降低滩浅海目的地质体的测量精度,给滩浅海地震勘探带来困难。

1.2.4?滩浅海地质构造复杂

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滩浅海目的层比较浅,影响煤油的反射波和初至波在浅层目的层交汇在一起的资料品质;滩浅海第四系低界埋藏浅,厚度薄,致使采集资料困难。滩浅海勘探区内的断裂小断块比较复杂,地层倾角比较大,对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要求比较高,致使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解决微小地质体比较困难,影响地震资料采集的质

量和品质。

1.2.5?滩浅海高频噪声影响高频有效波成分虽然滩浅海整体环境噪音比较小,但是滩浅海仍然存在部分高能噪声、随机噪声,这些高频随机噪音严重影响高频有效波的信噪比,进而音响高频有效波的成分。

2 滩浅海地震采集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现状

2.1 观测系统设计和采集施工

2.1.1?观测系统设计

滩浅海观测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一个滩浅海区地震勘探的成败,因此它对地震探看非常重要。在设计滩浅海观测系统时,为了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识别微小地质体,往往采用小网格和高覆盖次数设计滩浅海的观测系统。炮检距从小到大依次分布,可以有效提高道集内叠加数据的精确度,因此,在设计滩浅海观测系统时第一要考虑的是观测方式是否满足滩浅海勘探任务的要求。第二是确保滩浅海地震勘探采集设备在地表复杂的特殊浅海区域内其工作条件能得到满足,具有保证测量地震资料高品质和完整性的能力。总而言之,滩浅海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地下构造需要和适应地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2.1.2?滩浅海地震勘探采集的施工

相比陆上地震勘探,滩浅海勘探的施工受海上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施工质量的优劣不只是受地震勘探技术本身的影响,能否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也会影响其施工质量。利用滩浅海区域潮汐、海

浪、海风、海流的基本变化规律优化滩浅海的施工方案,是有效提高施工质量的方法。比如:在滩涂地带3米以下的海水水域使用一般的炸药震源,在3米以上的潮间带使用气枪震源。在水域小于1.5米的滩涂、两栖地带使用速度检波器,在海水水域深度大于1.5米以上的使用压电检波器。另外,还需注意震源和检波器的结合使用。

2.2 接收技术

接收技术主要包括检波器的摆放精度控制和二次定位技术两种。这里对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海上aries有线采集设备施工原理进行简单介绍:在施工时采集设备连接成一条电缆后沉入滩浅海海底,制约各道的位置,采集时采用即时定位和放线的手段,以减少抛锚过程带来的误差,进而提高施工过程中一次到位的检波点的位置精度。针对滩浅海海浪、潮汐等自然条件造成的检波点位置偏移,采用增加排列的铅块和压电加配重铁块等方法确保检波点位置的精度。对于滩浅海检波器的二次精确定位,是为防止实际检波点与设计理论检波点的偏移采取的措施,二次定位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检波器的位置精度,为采集资料的后期处理提供检波点实际接收坐标。

2.3 激发技术

2.3.1?新型震源技术

传统的震源大多使用常规炸药震源,这种震源在淤泥中激发的地震信号存在频率低和激发噪音强的缺点,无法满足滩浅海高精度的地震勘探采集资料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延迟叠加震源、聚能弹、共心聚能震源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新型震源技术,新型震源技术的

应用有效提高了滩浅海过渡带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2.3.2?钻井技术

针对滩浅海两栖地带淤泥较厚,打井比较困难的问题,相关采集作业采用套筒钻井、下药和闷井等技术,迫使炸药下到所设计的理论深度,防止下放的炸药上浮,增强炸药爆炸时的激发能量,减少滩浅海潮汐、噪音等的干扰。

2.3.3?气枪激发的方法

在滩浅海施工时,如果海水深度大于3米,气枪激发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气枪激发容易受到滩浅海海水表面和滩地的影响,致使观测采集的资料重复冲击、鸣震和交混回响等特有波的干扰,影响资料的质量和品质。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气枪震源的沉放深度、抑制虚反射、控制气泡效应、提高初泡比,通过采用适合气枪组合的方式消除以上干扰,提高采集资料的质量和品质。

2.4 三维地震技术

随着滩浅海勘探采集技术的发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得到普遍的应用。它是在二维地震技术的基础上获得滩浅海地质构造、布置探井进一步发现油藏,使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落实圈闭变化和储集层变化的最新滩浅海勘探采集技术。滩浅海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由三个步骤完成,一是野外采集滩浅海的地震数据资料,二是在室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三是对采集的滩浅海资料进行解释。

4 结束语

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滩浅海地震勘探的发展带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