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浅海地震勘探发展现状研究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技术发展与趋势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技术发展与趋势地震勘探系统是一种关键的工具,用于检测和研究地下的地震活动。
它通过记录和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特征,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更好地理解地壳结构和地震活动的模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得到了显著的技术发展,这些发展不仅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增加了勘探任务的范围和深度。
本文将探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技术发展与趋势。
从传统的海底地震勘探设备到现代化的多传感器系统,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传统的海上地震测量通常利用单一传感器,如水下声纳或磁力计,通过测量海底的地震信号来获取地下地壳的信息。
然而,这种方法有一些限制,例如对数据的处理速度较慢、只能测量有限的参数以及不能进行高分辨率的地下成像等。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多传感器地震勘探系统逐渐成为主流。
这些系统结合了多种传感器,如水下声纳、地震仪、磁力计和测量钻孔,以获取更多的数据和参数。
其中一个关键的发展是多传感器的同时采样和记录,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数据并进行实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多传感器系统的自动化,使得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更加高效和准确。
除了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的技术发展,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还受益于数据处理和成像算法的进步。
传统的地震数据处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计算资源,而现代的算法和技术可以更快地处理海量的数据并生成高分辨率的地下成像结果。
例如,全波形反演是一种先进的算法,可以通过分析全部的地震波数据来提高成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此外,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被应用于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以帮助解决一些复杂的地下问题。
随着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趋势也逐渐出现。
首先,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正朝着更大深度和更高分辨率的方向发展。
为了探测和研究更深的地下结构,勘探船和设备需要具备更大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能力。
同时,为了获取更清晰的地下成像结果,系统需要提高分辨率,以便更好地解析地壳的细节。
滩浅海地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难点与对策
收 稿 日期 :0 8 4—1 ; 回 日期 :0 8 4—2 。 2 0 —0 4改 2 0 —0 4 第 一 作者 简 介 : 朱红 娟 (9 7 )女 , 程 师 , 0 1年 毕业 于 长 安大 1 7- , 工 20 学 应用 地 球 物 理 专业 , 主 要 从事 三 维 地震 勘 探 资 料解 释 工 作 。 现
维普资讯
第
4
由于古近 系地层沉积 环境平稳 , 随沉积 时序岩
性横 向稳 定 , 向岩 层物 性 变化 明显 , 纵 因而 深部 反 射层次 十分丰富 , 质泥 岩 、 钙 泥灰 岩 及煤 层都 能 形
成 较强 的反 射 波 。以 泥灰 岩 反 射 波 及煤 反 射 波
层, 共含煤上 、 煤 : 、 、 等 6层煤 , z煤上 、 、 煤。煤 主要
可采煤层是煤z 和煤 。煤 田构造特征 是断层 多、 褶皱 少, 且褶皱均系断层 的伴生构造 。勘探 区内为一单斜
为代表 , 在全区都 能 连续追 踪 且 波形 特 征 明显 , 是
易于识别 的典 型波组 。所 以本 区深层 地 震地 质 条 件十分优越 。
构造 , 走向近南北 , 向东, 角 1。 。第 四系底 倾 倾 4左右
界面标高一4 ~- 5 与下伏古 近系一 近系呈不 6 - 8m, 新 整合 接触 , 、 和煤 煤 煤z 赋存深度标高分别为 一6~ O
-
3 0r , 6 ~ 一3 0r 一1 O 一5 0r。 5 n ~ O 7 n和 O~ 2 n
3 采集 难 点 与技 术对 策
论我国海洋勘察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论我国海洋勘察技术的现状及进展摘要: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所以说海洋勘察工程是经济发展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情况下采用的是工程中一种物理的勘察技术办法,使用具有高分辨率的物理探测以及工程地质钻探来进行海洋的勘察,进而再为海洋结构物的基础设计以及安装和不良的地质现象进行防治的措施来提供有效地参考依据。
现如今全球能源正在不断的枯竭,导致全国各地在海洋能源的勘察的产业变得越来越重。
关键词:海洋,勘察技术,现状前言海洋作为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影响最重要因素,而海洋的勘察技术是海洋研究科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军事海上作战方面的影响也非常的紧密,这就导致发达的国家对海洋勘察的人力物力投入越来越多。
现如今我国的海洋勘察工程从整体的装备和作业方面的能力都与国际平均水平有着较大差距,为达到对深水海洋工程勘察的需要,国内现如今已经开始研究深水的勘察船以及设备,并且在装备方面的能力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实现提高国际的竞争以及海洋权益的维护的能力。
1.海洋勘察技术的现状现如今世界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人口也在增加,社会不断的进步,这就引起人类消耗能源的量在不断的增加。
海洋占据地球的表面积70%,它聚集了地球上97%的水,其中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其中就包括波浪能和潮汐能及海流能和温差能以及盐差能等。
新世纪正是海洋的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世纪,海洋能源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组成。
对于海洋工程的勘察业是海洋的经济主要的支持层,其包含的内容主要涉及并融合了海洋系列科学的研究和海洋的地质勘察业以及海洋的技术服务业以及海洋的信息服务行业,其中依托在海洋的整体经济的核心层是海洋产业。
现如今伴随着有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世界上各国的科技工作者不屑的努力,其中的海洋波浪能的发电技术展现了它的优势和进步,导致陆续有很多的试验电站正式的投入到商业中运行。
可想而知在不远的未来,伴随海洋的波浪能发电技术达到日益的发展成熟,就会有很多的海洋波浪能的一系列发电系统逐渐的接入电网中实施运行。
海洋勘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海洋勘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海洋勘察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海洋底部地形、海洋资源分布、海洋环境污染等领域进行调查、探测、分析和评价的技术。
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深入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迫切需求,海洋勘察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成为当前科技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海洋地球物理勘察是通过研究海洋底部的地层结构、岩石性质、矿产资源分布等地球物理特征,来揭示海洋底部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该方法主要采用声波、电磁波、重力等多种地球物理手段进行探测,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的优点,但也存在对地下构造解析困难、数据处理复杂等缺点。
海洋地质勘察是通过在海洋底部采集岩心、岩石和土壤样品,分析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古生物化石等信息,来研究海洋底部的地质历史、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分布。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但工作量大,成本较高,且受海洋环境影响较大。
海洋污染监测是通过各种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对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评估海洋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来源。
该方法主要包括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等多种监测手段,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但存在监测设备和传感器精度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海洋勘察技术将向高精度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未来,海洋勘察技术将采用更先进的探测设备和传感器,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海洋环境的高精度、快速和自动化的监测和评估。
海洋勘察技术将不断融合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地质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实现对海洋环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海洋勘察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更好地满足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未来,海洋勘察技术将向着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通过遥感技术、卫星通信等技术,可以实现海洋环境的远程监测和数据传输,提高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通过智能化和网络化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分析和处理,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滩海地区地震资料连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研究与应用
滩海地区地震资料连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研究与应用滩海地区是目前具有重大勘探潜力的有利区,但该探区内以往处理的各块资料间存在严重边界效应,以往小范围的连片处理,处理效果都不理想,无法满足目前地质解释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满足勘探的需要,更好地开展滩海地区油田的总体评价和研究,开展了这次大规模叠前连片处理研究。
处理效果有了明显的质的飞跃,为地质解释人员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宝贵资料。
标签:老资料连片叠前深度偏移0引言工区位于BHW北部,是一个中、新生代陆相断陷型盆地,自然地理条件极为复杂,其石油地质条件具有明显过渡特征。
区内油气成藏基本条件较为理想,不仅发现有断块、断鼻型等构造,而且有古潜山、断层一岩性、岩性透镜体等隐蔽圈闭的存在,具有形成复式油气藏的可能。
1原始资料特点研究区由多块三维地震资料组成,观测方式多样复杂,采集参数不一,施工队伍不同,施工质量参差不齐。
原始资料的特点主要包括:数据能量差异大,极性不一致,存在相位差和时差;干扰波类型复杂,频率特殊,信噪比低;各块之间变化复杂,构造复杂成像困难等。
2 偏移前预处理2.1连片拼接主要包括:能量、极性、相位、时差、频率、信噪比的调查与调整。
2.2提高信噪比各塊资料信噪比变化较大,且噪声干扰不一,需要对不同区块资料采用不同去噪方法进行压制。
项目研究中,开发研制了适用多块资料的区域去噪技术、异常振幅衰减技术、属性噪音剔除技术、海底涌浪噪音衰减等技术。
2.3多次波衰减根据研究区资料多次波发育情况并且采用同一种技术多次波不可能很好地消除的情况,为此处理过程中采用预测反褶积技术、f-k域多次波衰减技术、τ-p 域压制多次波技术、速度域信号重构法多次波衰减技术、聚束滤波法多次波衰减技术、中值滤波技术、内切除技术及自适应多次波衰减技术等联合压制多次波。
通过连片拼接、提高信噪比和多次波衰减等工作,为连片叠前时间偏移提供了高质量的道集数据。
3 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针对研究区内构造复杂、纵横向速度变化剧烈等难点,开展高陡复杂构造的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攻关。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技术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技术崔汝国,王燕春,曹国滨(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山东东营257100)摘要:滩浅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和复杂多变的表层结构,既不同于陆上勘探也不同于海上勘探,尤其在两栖地带存在海陆两种施工方式。
本文对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的激发震源、检波器和观测系统等野外采集各环节的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解决滩浅海地区野外难以采集到高品质地震资料问题的方法;以滩浅海复杂表层结构中地震波场传播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地震记录上的干扰波压制、差异校正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滩浅海地区地震资料处理品质过低和成像精度不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整套适用于滩浅海地区油气资源探查的高精度实用性的特色技术主题词:滩浅海;表层结构;激发;接收;观测系统;二次定位;差异校正;干扰波压制1、概述滩浅海是指包括滩涂、潮间带至10米水平以内浅海区域,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的勘探范围较为广泛,西起四女寺河口,东至潍河口,有利勘探面积约为5500km2。
从1974年开始,经过近三十年的滩浅海地震勘探,开辟了以埕岛构造带为主的海上勘探阵地,发现了十四个油田,为胜利油田增储上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滩浅海地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由于滩浅海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不适宜采用常规陆上地震勘探设备和技术,也无法采用海上采集技术,造成滩浅海地区勘探程度相对于陆上勘探程度低,是胜利油田未来增加储量的主要阵地,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经过多年的滩浅海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形成了专门应用于滩浅海施工的地震勘探技术。
通过应用这些技术,使滩浅海地区地震资料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具备滩海、潮间带和极浅海环境下全方位地震勘探的能力,可以很好地完成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任务。
2、滩浅海地震勘探特点及难点2.1滩浅海地震勘探特点胜利滩浅海地区内,极浅海近海水域底部平缓,水深一般分布在数米范围内,但由于黄河入海的影响,还在黄河口形成了沿海滩涂和潮间带。
由于黄河入海的影响,淤泥分布较广,为黄河泥沙最新淤积而成,烂泥较深,厚度大约在0.2-1m不等,激发、接收条件很差,随着黄河的延伸,其地表与沼泽地带无异。
滩浅海地震勘探
浅海过渡带地震勘探一、浅海过渡带地震勘探技术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原大港物探公司)涉足滩浅海地震勘探以来,历经近40年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形成了以配套采集装备为基础,以气枪阵列优化设计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综合质量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浅海过渡带地震勘探技术系列。
(一)浅海过渡带地震采集配套装备1、浅海气枪震源系统过渡带地区地震采集过程中涉及过渡带、极浅海水域,适合极浅海水域地震采集的气枪震源系统是过渡带地区地震采集不可缺少关键设备之一。
BGP自1993年第一艘可解体(可解体并通过陆路运输,适用于内陆水域勘探)气枪震源船海豹一号下水,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完善的气枪震源装备系列,包括海豹系列气枪震源船、海狮气枪震源船、APG气枪震源、海钻1号轻型气枪震源船、小型撬装式震源等,配备Macha TGN、Digishot®、Bigshot®等气枪控制系统。
海豹系列气枪震源船具有吃水浅、上线灵活的特点,各项性能指标在国际上同类气枪震源船中处于领先水平,满足了极浅海地区地震采集对气枪震源的需要。
2007年,BGP在原海豹系列气枪震源船研制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性能更为先进的海豹五号震源船,其气枪阵列作业方式可根据水深或用户技术要求实现侧吊、侧拖、拖曳转换。
为满足特殊水域条件的地震数据采集需要,BGP还研制了适用于特殊水域条件和操作模式的气枪震源船及震源系统,包括适应于牛轭湖类型水域的浅吃水小型气枪震源系、撬装式小型气枪震源系统等。
2、过渡带地区地震钻井装备的研发过渡带的极浅海地区(水深小于2.4m,气枪震源不能施工)地震钻井效率、质量直接影响到地震资料采集的效率和质量,为解决过渡带地区极浅海钻井问题,BGP一直在持续改进钻井技术与装备。
在过渡带业务发展初期,采用小型船舶配备小型钻井平台,侧吊置于水中(称为简易钻井平台),进行人工钻井和下药,钻井、下药深度难以保证,作业的危险性大,效率低。
蛇形观测系统变观技术及其处理在滩浅海某工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蛇形观测系统变观技术及其处理在滩浅海某工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关键词:障碍物蛇形观测系统变观空洞补偿一、工区现状及技术难点1.工区现状滩浅海某工区地表情况极为复杂,存在“三多、二大、一少”的特点,即工区障碍物多、作业渔船较多、工程机械干扰源多,潮间带漫滩施工面积大、养殖、捕捞区面积大、通行道路稀少。
本次滩海施工较以往工区障碍物多、连片面积大,主要障碍物有工区西南角的盐池、码头等。
2.障碍物特点2.1盐池特点2.1.1盐池位于工区西南角防潮坝内,防潮坝周围50m内不允许放炮;2.1.2盐池区域内的卤水池和结晶池内不允许布设排列和炮点;2.1.3盐池区域内的排水沟和道路内允许布设排列和炮点;2.1.4通过实地踏勘,发现极少激发点可以在正点激发,可以正常南北恢复的点几乎没有;2.1.5排列无法正常穿越盐池。
2.2码头特点2.2.1码头位于工区东南部,在满次覆盖范围内,码头东西向最宽达400m,南北向长达2000m;2.2.2码头内大型机械设备多,物流运输大型车辆较多,排列不能正常布设;2.2.3码头及其周围200m内不允许使用炸药震源;2.2.4码头四周除港池内水较深外,其余部分在低潮时水较浅,气枪无法靠近。
3.技术难点工区障碍物多,连片面积大,涉及到的炮点多,浅层资料缺口难以控制,如何减少资料缺口,是变观及处理的技术难点。
二、变观技术措施1.原理分析由中间对称激发观测系统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障碍物区域内不能放炮的情况下,无论采取任何变观方法变观,最多只能增加某些区域的覆盖次数,而资料缺失区的大小不会得到改善。
2.以往滩海施工方法及存在问题2.1以往滩海施工方法(以穿越大坝为例)2.1.1大坝特点a、大坝南部气枪船无法到达,只能采用炸药震源激发,因此大坝两边200m内不允许放炮,即宽度为400m的区域不能布设激发点;b、防潮大坝有两个交叉口,使得不能放炮的区域更大;c、通往码头的防潮大坝走向几乎与测线方向平行;2.1.2变观假设炮点距为100m,障碍物本身跨度为400m,理论上障碍物区域内空3个炮点就能穿过障碍物。
海底地震勘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海底地震勘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海底地震勘测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海底地震勘测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探测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了解海洋地质结构、天然资源分布、海洋环境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海底地震勘测技术的发展海底地震勘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现在最常用的是多道地震勘探技术。
多道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基于地震波的探测方法,通过在海底放置多个声源、接收器等设备,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输速度差异,可以探测出不同介质的结构、性质等信息。
自20世纪初以来,海底勘测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20世纪50年代,全球第一条海底电缆在英吉利海峡建成,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地通过长距离的电缆实现了海底通信,推动了海底勘测技术的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海底勘测技术的更新换代,在此期间,地震勘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值模拟地震勘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对海洋地理研究、海底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海底地震勘测技术的应用前景现代海底地震勘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可以帮助地质勘探人员查找地下矿产和石油资源,还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监测海底地质活动和环境变化。
具体地说,海底地震勘测技术可应用于以下方面:1. 海底地质结构探测海底地震勘测技术可以帮助地质勘探人员快速准确地探测出海底的地质结构和构造等信息,从而提高海底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比如,利用海底地震勘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矿床和油气藏等地下资源的定位和探测,精确定位矿床和油气藏的位置和大小,进而指导采矿和开采油气等工作。
2. 海底地震灾害监测海底地震活动是引起海啸、海底滑坡等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利用海底地震勘测技术,可以对海底地震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提高对于海底灾害的预警和防范能力,更好地保护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研究
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生姓名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滩浅海地区是指沿海滩涂潮间带和水深低于lore的浅海区域其特殊的地表条件使得该地区地震数据采集勘探成果普遍存在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低的问题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研究
滩浅海地区是指沿海滩涂、潮间带和水深低于10m的浅海区域,其特殊的地表条件使得该地区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既不完全等同于陆地,也不完全等同于海上,受其影响,已有的勘探成果普遍存在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低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滩浅海地区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日益重视。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油气资源丰富,面积广阔,勘探潜力巨大,但该区复杂地表条件和表层结构严重影响了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效果,所的地震资料难以满足地质构造精细解释的需要,因此,开展滩浅海地区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对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的地震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滩浅海地区如何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技术对策
滩浅海地区如何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技术对策摘要:在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地震资料品质的好坏其意义不容小觑,它往往决定是否能快速的发现油气藏,也是开发过程中能否进一步挖掘隐蔽油气藏的关键。
随着老油田进入油气开发中后期,早期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与成果已无法满足精细开发的需求。
归其因素有多方面,外因有技术水平受限和地表复杂多样,内因有地震资料本身识别精度有限等。
随着滩浅海地区旅游业,船舶业的快速发展,要想将处于滩浅海地区的老油田实现高效开发,重新进行地震资料采集难度太大,加之地震资料本身识别有限,唯有提升技术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
鉴于此,文章对滩浅海地区如何提高地震资料品质进行了技术探讨与应用。
关键词:老油田;地震资料品质;具体应用前言:赵东油田位于渤海湾的滩浅海区内,1993年同海外合作开发,已勘探开发近三十年,目前处于开发中后期。
该油田自2003年开发至今,一致保持高效开发的节奏,也取得很好的开发效果,但随着开发进入中后期,其优质资源越来越匮乏,为了保障该油田持续稳产高效,需要加快挖掘出一批优质的油气资源进行接替,因此对地质资料的品质要求也更为严苛。
但该油田所处海域是黄、渤海渔业生物资源的主要繁殖地之一,基础生产力较高,海洋生物种类丰富,历史上有各种海洋生物600余种;且处在近岸捕捞功能区之中,其周边分布有池塘养殖区、盐田、渔港、滩涂和潮间带贝类养殖业,距离航道较近,因此,针对该油田进行地震资料重新采集难度太大。
加之地震资料本身识别有限,为挖掘新的优质资源,对赵东油田地震资料重新处理,技术攻关势在必行。
1、重新处理存在的难点该油田存在三块采集资料,涉及了从陆上到滩涂(过渡带)再到浅海,且采集年代为2003年至2006年,采集方式有炸药激发陆检接收、气枪激发海底接收等均有较大差异,导致处理难度加大。
由于陆上和海上采集到的资料存在各种干扰噪音,造成资料信噪比差异较大。
海上采集的原始记录噪音主要为低频噪音和高频噪音,这是由海上采集的特点及高灵敏度的接收仪器和全频带接收造成的;面波无论在海上或陆上都比较发育,所处频带为 0-11Hz,其主频在7 Hz左右;陆地资料由于地表的和构造的差异信噪比差异较大,在构造变化比较剧烈的地方,原始资料的信噪比稍低,在构造相对平缓的地方,资料的信噪比要高一些。
海底地震勘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研究
海底地震勘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研究自上世纪60年代起,海底地震勘测技术已经成为了油田、天然气存储库和地表矿产勘探行业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岩石力学和地球物理学方法,我们能够探测出海底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并从中分析出地质构成和水文地理信息。
然而,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方面。
在地质灾害监测、海底资源定位和军事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全球对新能源的渴求,对深海油气、热液矿物等深海资源的探索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海底地震勘测技术在这一领域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目前,海底地震勘测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源数据综合分析在传统的海底地震勘测方法中,往往需要使用多种设备收集海底信息,如声呐、磁力计和激光测距仪等,而每种设备得出的数据有其局限性,难以全面表征地质情况。
因此,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多源数据综合分析的核心在于将海底勘测设备的数据进行匹配,以实现特定目标的高精度识别和地质地貌的构建。
这种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海底区域的地质结构,并提高海底矿产储量和水文地理特征的准确性,为新能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依据。
2.海底无人作业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技术在海洋勘测领域中的应用逐步加强。
海底无人机、无人潜水器等探测设备的智能化和高效化使得大规模的、长时间的海底勘测能够实现,同时也降低了勘测成本。
这些无人设备能够在海底区域进行高精度测量和采样,并将数据实时传回地面中心,为决策提供了及时的支持。
通过无人作业技术,我们可以充分发掘海底资源,开拓更多的深部矿藏,并为深海探测和环境监测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
3.高分辨率海底地震成像技术地震成像技术是目前海底勘测领域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能够对海底的构造特征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探测水声反应和深海盐丘的运动特性,识别复杂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特征。
例如,高频地震成像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测量出岩石和矿体的物理特征,为深部矿产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浅海过渡带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
在 国际市场上 的竞争 力。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 司已
先后进入 印度尼 西亚、尼 日利 亚、沙 特阿拉 伯等国际浅 海过渡带地震勘 探市场 ,2 0 年底在成功运作沙特 阿拉 06
伯 ¥ 9二维浅海过渡带地区地震采集项 目的同时 ,中标 4
3 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
成 果 推 介
“ 浅海过渡带地区高精 度地震勘探技术研究” 目经 项
重点 ,以提高定位精度为 目的 ,应用导航设备同步采集 技术 、卡尔曼实时导 航滤波拟合技 术、导航数据 实时质
量控制技术 、时间微控技术、 串口通讯控 制技 术 ,研发
过 几年 的刻苦攻关 ,今年 6 月通过了国家验收。
善的气枪阵列优化设计技术。 应用该项优化设计技术设计 了海报二号 气枪震源船气枪阵列和 系列小 型特种 气枪阵
近年来气枪阵列优化设计 、 综合质量控制、 高精 度导 航定位等研究成果 已经在大港 、冀东 、中海 油 ( 天津 ) 、 辽河等油田近3 0 k 的三维地震勘探项 目中推广应用 , 0 0 m 有效地提高 了地震资料的品质 ,提高 了地震资料解决油
了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浅海过渡带地区地震勘探高精度 导航定位软件系统 , 实现 了激发和接收点的精确定位 ( 导
航定位误差小于 0 5 。 .m) 本项 目中 “ 一种 消除气枪近场子波虚反射的方法” ,
硕的研究成果和较好 的经济 、社会效益 。
申请 了发 明专利 。高精度导航定位软件 、综合质量控制 软件完成 了软件登记。
应 用效 果 与 前 景
“ 浅海过渡带地 区高精度地震勘探技 术研 究” 目的 项 实施 , 丰富和完善 了浅海过渡带地区地震勘 探技术 系列 , 成 为渤海 湾过渡 带地 区油气精 细勘探 的重要手段 ,为解
海洋勘察技术的现状分析与趋势探讨
海洋勘察技术的现状分析与趋势探讨摘要:海洋工程勘察是通过测量、测试、勘探、模拟、分析等手段为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必须的、可靠的海底地形、海底岩土和海洋环境特征等成果,查明海上结构物影响范围内的岩、土层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影响地基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为海上结构物基础设计、安装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主要是从海洋工程勘察技术现状出发,国内外部市场应用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关键词:海洋勘察;现状;趋势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世纪,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工程勘察行业是海洋经济的支持层,内容涉及并融合了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地质勘察业、海洋技术服务业和海洋信息服务业,依附于海洋经济核心层主要海洋产业。
1、海洋工程勘察技术现状海洋工程勘察主要包括海洋工程测量、海洋岩土勘察和海洋工程环境调查三个分专业。
海洋工程测量包括海底地形测量、海底面状况侧扫和底床稳定性分析;海洋岩土勘察包括海底近表层沉积地层结构探测、海底岩土的工程(物理、力学)性质等;海洋工程环境调查包括物理、动力及防腐蚀环境的调查。
其中物理环境包括海水温度、盐度、海冰、气象、悬浮泥沙及通量、沉积物热导率;动力环境包括波浪、潮汐、海(潮)流的一般条件及极值条件计算;防腐蚀环境包括海洋化学要素、污损生物及沉积物电导率等。
海洋工程勘察具有学科综合性和高科技性的特点。
海洋工程测量必须具备海上导航定位、海上测绘数据采集、数据后处理、侧扫声纳及地磁测量、图件编绘等技术知识;海洋岩土勘察必须具备各类地层剖面仪(尤其是多道数字地震仪设备更为复杂)、海底取样及钻孔,及各种土工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等技术知识;海洋工程环境调查必须具备海洋水文、海洋生态、污损生物等的技术知识。
海洋工程勘察的设备配备:海洋工程测量设备包括水面水下导航定位设备、单波束多波束水深测量设备、地貌测量设备、磁力设备等;海洋岩土勘察设备包括浅地层设备、中地层设备、多道地震、重力设备、原位测试设备、底质取样设备(重力取样、箱式或抓斗取样)、海洋工程钻机、室内土工测试设备、海底泥温仪、常规沉积物化学分析设备等;海洋工程环境调查设备包括温盐深系统(CTD)、声学多普勒测流仪(ADCP)、波浪观测系统、方向波潮流仪、海流计、海流剖面仪、自计水位仪、浮标系统、潜标系统(声学释放计)、气象观测仪器、常规海水水质化学分析仪器设备、常规海洋环境放射化学测试设备、常规海洋生态、污损生物调查设备等。
最新-浅谈滩、浅海过渡带地震勘探管理 精品
浅谈滩、浅海过渡带地震勘探管理浅谈广东沿海地区滩、浅海过渡带石油地震勘探管理【据《海事志》:1996年,广东省沿海发生8号台风风暴潮灾害,全省受灾人口930万人,死亡208人,直接经济损失12903亿元。
徐闻、雷州、坡头等三县共37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935万人。
】根据上级2019—2019年度勘探部署,我队于2019年11月至徐闻三维工区,历时4个月零9天,完成生产任务,资料合格率100%,优良品率100%,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生产中,我们强化“三基”管理,严格遵守管理规定,无上报责任事故,无重大违章、违纪、违法现象。
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和局处安全文件宣贯率100%;特种作业岗位人员持证率100%;全体员工安全培训合格持证率100%;出工期间,未发生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
一、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石万丈高楼平地起,如何抓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我们从员工和地震生产流程两个方面入手。
(一)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安全生产中的每一项工作,人都是第一要素,而且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提高人员素质。
围绕人的行为,规范各项管理措施,采取“多层次、低重心”的管理手段,将工作的中心下移,放在生产一线的班组,开展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多层次管理,才能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接上级对徐闻三维的部署后,我们立即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
一方面严格按要求配备人员、设备、劳动防护用品,把好入口关。
另一方面,前后3次对工区进行仔细踏勘,撰写了详细的《工区踏勘报告》,同时着手进行《海上施工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的制定。
2、出工前,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了2次职工大会、2次班组长会、4次队委会,通过多种途径让员工都清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3、到达工地后,我们分8批对放线、钻井、测量、爆炸等临时工进行了计1000人次的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知识、海上及丛林施工应急预案、安全操作规程等。
最后经考试合格后,签定务工合同和安全承诺书。
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宋玉龙
【期刊名称】《石油物探》
【年(卷),期】2005(044)004
【摘要】滩浅海地区地表条件复杂,陆地和海上施工方法不同,采集的资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影响了最终成果.针对由于观测系统不同、激发和接收因素不同、海上检波器漂移等对采集资料造成的影响,探讨了改善资料品质的方法技术:①陆地采用延迟叠加震源,使陆海震源的激发信号相接近;②采用陆地压电检波器,使陆地检波器的性能与海上检波器相同;③采用匹配滤波法消除海陆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④采用二次定位方法提高定位精度;⑤选择合适的气枪沉放深度和气枪组合方式消除气泡效应等.这些方法技术的应用,消除了陆地和海上地震资料的差异,提高了滩浅海地震资料的品质.
【总页数】5页(P343-347)
【作者】宋玉龙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开发公司,山东,东营,2571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J], 吕公河
2.新型陆用压电检波器在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及效果 [J], 谭绍泉;余钦范;
徐锦玺;刘泰生;秦豹;何京国
3.滩浅海地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难点与对策 [J], 朱红娟;惠俊刚;聂爱兰
4.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技术 [J], 崔汝国;王彦春;曹国滨;皮金云
5.“滩浅海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J], 李晓兰(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滩浅海地震勘探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随着陆上油气田的勘探潜力逐步下降,海洋石油勘探正逐渐成为勘探领域的新热点。
滩浅海区域存在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且勘探开发的作业难度低于近海和深海区域,因此针对这一区域的勘探正受到更多的关注。
文章阐述了浅滩海地震勘探的难点、发展进程和在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滩浅海地震勘探应用现状
1 滩浅海区域施工和地震采集的难点
1.1 滩浅海上施工难点
首先,滩浅海虽是滩涂、前海区域,但是海水依旧很深,且海水流急,涨潮、退潮明显,海域水深变化大,一般在0-25米,天气变化没有规律。
其次,我国近海区域分遍布大面积养殖区,滩浅海海岸线上厂矿比较多,地表环境非常复杂,致使滩浅海施工困难。
1.2 滩浅海地震勘探采集技术难点
1.2.1?海上检波器定位与测量困难
地震采集检波器设计位置会受滩浅海涨落的影响,使实际采集位置偏离理论设计的位置。
从滩浅海采集的单炮记录轨迹来看,检波点位置存在较大的漂移量。
目前,我国滩浅海地震测量工作大多采用gps定位系统,这种系统的工作方法是依次标出滩浅海上所有炮点和检波点的位置,而检波器的位置在滩浅海测量中时常受到潮汐、海浪、海风和海流的影响,致使检波点和炮点的实际位置与设计的理论位置偏移,继而给测量的地震资料的质量和效果造成严重
影响,甚至震源和检波器之间的高差也会受到潮汐的影响需要进行校正。
1.2.2?观测系统设计困难
滩浅海勘探目的层比较浅,观测系统对浅层覆盖次数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排列道间距和炮排距都比较小,这种高要求增加了观测系统设计的难度。
1.2.3?滩浅海气枪激发衔接问题
滩浅海的潮间带属于水陆连接部分,这里的海水深度一般在10
米水平以内,在涨潮等特殊时期可能达到25米。
由于滩浅海的海水水深较浅,致使气枪上不来,在滩浅海进行人工打井又下不去,这种情况影响两种地形资料的衔接,致使滩浅海气枪激发和潮间带激发无法有效衔接。
且滩浅海的油藏深度较浅,气枪阵列组合激发面积又比较大,这导致气枪阵列从点震源转变成激发震源。
这样的转变,直接影响对滩浅海地质体的分辨率,降低滩浅海目的地质体的测量精度,给滩浅海地震勘探带来困难。
1.2.4?滩浅海地质构造复杂
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滩浅海目的层比较浅,影响煤油的反射波和初至波在浅层目的层交汇在一起的资料品质;滩浅海第四系低界埋藏浅,厚度薄,致使采集资料困难。
滩浅海勘探区内的断裂小断块比较复杂,地层倾角比较大,对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要求比较高,致使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解决微小地质体比较困难,影响地震资料采集的质
量和品质。
1.2.5?滩浅海高频噪声影响高频有效波成分虽然滩浅海整体环境噪音比较小,但是滩浅海仍然存在部分高能噪声、随机噪声,这些高频随机噪音严重影响高频有效波的信噪比,进而音响高频有效波的成分。
2 滩浅海地震采集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现状
2.1 观测系统设计和采集施工
2.1.1?观测系统设计
滩浅海观测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一个滩浅海区地震勘探的成败,因此它对地震探看非常重要。
在设计滩浅海观测系统时,为了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识别微小地质体,往往采用小网格和高覆盖次数设计滩浅海的观测系统。
炮检距从小到大依次分布,可以有效提高道集内叠加数据的精确度,因此,在设计滩浅海观测系统时第一要考虑的是观测方式是否满足滩浅海勘探任务的要求。
第二是确保滩浅海地震勘探采集设备在地表复杂的特殊浅海区域内其工作条件能得到满足,具有保证测量地震资料高品质和完整性的能力。
总而言之,滩浅海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地下构造需要和适应地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2.1.2?滩浅海地震勘探采集的施工
相比陆上地震勘探,滩浅海勘探的施工受海上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施工质量的优劣不只是受地震勘探技术本身的影响,能否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也会影响其施工质量。
利用滩浅海区域潮汐、海
浪、海风、海流的基本变化规律优化滩浅海的施工方案,是有效提高施工质量的方法。
比如:在滩涂地带3米以下的海水水域使用一般的炸药震源,在3米以上的潮间带使用气枪震源。
在水域小于1.5米的滩涂、两栖地带使用速度检波器,在海水水域深度大于1.5米以上的使用压电检波器。
另外,还需注意震源和检波器的结合使用。
2.2 接收技术
接收技术主要包括检波器的摆放精度控制和二次定位技术两种。
这里对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海上aries有线采集设备施工原理进行简单介绍:在施工时采集设备连接成一条电缆后沉入滩浅海海底,制约各道的位置,采集时采用即时定位和放线的手段,以减少抛锚过程带来的误差,进而提高施工过程中一次到位的检波点的位置精度。
针对滩浅海海浪、潮汐等自然条件造成的检波点位置偏移,采用增加排列的铅块和压电加配重铁块等方法确保检波点位置的精度。
对于滩浅海检波器的二次精确定位,是为防止实际检波点与设计理论检波点的偏移采取的措施,二次定位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检波器的位置精度,为采集资料的后期处理提供检波点实际接收坐标。
2.3 激发技术
2.3.1?新型震源技术
传统的震源大多使用常规炸药震源,这种震源在淤泥中激发的地震信号存在频率低和激发噪音强的缺点,无法满足滩浅海高精度的地震勘探采集资料的需要。
针对这些问题,延迟叠加震源、聚能弹、共心聚能震源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新型震源技术,新型震源技术的
应用有效提高了滩浅海过渡带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2.3.2?钻井技术
针对滩浅海两栖地带淤泥较厚,打井比较困难的问题,相关采集作业采用套筒钻井、下药和闷井等技术,迫使炸药下到所设计的理论深度,防止下放的炸药上浮,增强炸药爆炸时的激发能量,减少滩浅海潮汐、噪音等的干扰。
2.3.3?气枪激发的方法
在滩浅海施工时,如果海水深度大于3米,气枪激发是最好的方法。
但是气枪激发容易受到滩浅海海水表面和滩地的影响,致使观测采集的资料重复冲击、鸣震和交混回响等特有波的干扰,影响资料的质量和品质。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气枪震源的沉放深度、抑制虚反射、控制气泡效应、提高初泡比,通过采用适合气枪组合的方式消除以上干扰,提高采集资料的质量和品质。
2.4 三维地震技术
随着滩浅海勘探采集技术的发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得到普遍的应用。
它是在二维地震技术的基础上获得滩浅海地质构造、布置探井进一步发现油藏,使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落实圈闭变化和储集层变化的最新滩浅海勘探采集技术。
滩浅海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由三个步骤完成,一是野外采集滩浅海的地震数据资料,二是在室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三是对采集的滩浅海资料进行解释。
4 结束语
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滩浅海地震勘探的发展带来
了新的契机。
目前,国内已形成了数字地震采集、资料处理、模拟资料数字化处理等新配套数字技术。
利用数字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勘探滩浅海的的油田气资料和地震资料将使过去受技术水平限制未
能成功进行勘探的近海油藏得以被重新发现。
参考文献
[1] 吴铁军,沈月霞.二维勘探新观点[j].河北煤炭,2006,(4)
[2] 郭向宇,蒋小松,朱志军.三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及应用效果田[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1):82-86
[3] 潘继平.国外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进展与经验[j].石油科技论坛,2007,(4)
[4] 周刚,田坤,易缘峰.浅海煤田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j]. 科技资讯,2010(10):94-101
作者简介
李澈(1988—),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