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大胆地揭露统治阶级倒行逆施的罪恶本质与 官场吏治的腐败黑暗,同时也体现出清官贤士的 正义感和下层人物的反抗精神。 直接面向现实,表现朝廷内部的忠奸斗争,如时 事政治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描写了官吏的昏庸无能、暴虐残酷,甚至是径直 为盗的丑恶行径,如《进香客莽看金刚经》 暴露社会邪恶势力对美好事物的摧残,如借神灵 惩邪恶的神异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等。
(3)作品 最早有嘉靖年间洪楩编撰的《清平山堂话本》,共六十 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 万历年间,熊龙峰也分册刊印过话本小说,今存四种, 即《熊龙峰刊四种小说》,为收集整理、改编白话小说 开辟了道路。 冯梦龙在天启年间出版了《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 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共收入一百二 十篇小说,总称“三言”,其中既有宋元话本,也有明 人拟话本,还有他自己的创作,是宋、元、明三代最重 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崇祯年间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 惊奇》,实收小说七十八篇,人称“二拍”,它是我国 最早的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开创了文人拟话本 专集的先例。 陆人龙的《型世言》、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天然 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湖二集》、华阳散人 的《鸳鸯针》、古吴金木散人的《鼓掌绝尘》等。
(5) 小说在明代取得巨大的发展,主要原 因有:统治者对小说发展控制的程度;社 会对商品经济看法的变化;小说生产能力 的因素。 (6)明代小说批评的兴起。 兴起的原因:社会的,思潮的;文学自身 的。 明代小说批评涉及到的理论问题主要有: 关于小说的地位;关于小说的艺术虚构问 题;关于人物性格塑造的问题,关于小说 语言的通俗性等问题。
Biblioteka Baidu
二、传奇小说 明代中后期又出现了“中篇传奇小说”,这类作 品大都用浅近的文言写成,篇幅一般一两万字, 诗词连篇,因而又称“诗文小说” 内容大都写男女情爱,较为著名的有《钟情丽 集》、《辽阳海神传》、《刘生觅莲记》等。 这类小说对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以及艳情小说流派 的形成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3)章回体的特征:要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 意向明朗,头绪避免纷繁,尽量不使用倒叙,基 本上用第三人称等。 就形式上说,大多采用韵散结合的方式,保留着 早期讲史的痕迹。韵文为主,韵文是过渡和装饰。 就叙事特征而言,它注重说与听的关系;注重保 留说话痕迹(列位看官、话说、且说、话表); 为了吸引读者,常常故意卖关子,吊观众的胃口, 且多位于回末。 (4)就题材内容而论,可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第五节 “三言二拍”的艺术成 就
“三言二拍”中的明代作品既从话本母体中继承 了“说话”艺术的特质,又吸收了多种艺术形式 的营养,形成了更适应于书面阅读的艺术手法和 创作特点,同时在包括情节设置、形象塑造、语 言运用等方面也形成了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独具的 艺术特色。
一、“三言二拍”“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 欢离合之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故事的 传奇性。 二、“三言二拍”中的优秀作品已能初步运用典 型化的方法,塑造出性格鲜明而又充满艺术魅力 的人物形象。 三、“三言二拍”的语言既汲取了宋元话本“谐 于里耳”的特征,又经过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的 润色、创作,把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 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文心”和“里耳”的谐 合。
第二节 拟话本小说的产生和特点
话本小说的产生 从文体上看,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是长篇小说的 前身,而“小说家”的话本则是拟话本小说的前 身。早期的话本主要是供说话人表演时提示之用, 故简单而数量有限。 因为“小说家”的话本主要是现实题材,篇幅短 小,是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的滥觞。 从明代开始,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随着人们阅 读兴趣的增加,话本小说向书面文学靠拢,文人 开始大量加工,这就是人们说的“拟话本”。
二、拟话本小说的体制及其特点 (1)体制: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 篇尾。 (2)体制特点:拟话本虽然在形式上保留了宋 元话本的若干特点,但实际上与宋元话本有着很 大的不同。其主要目的不是为说书艺人提供底本, 而是为了读者的阅读;由于文人是创作主主体, 所以文人趣味逐渐增加,情节开始比较复杂化, 好的作品,也去掉了话本的很多世俗恶趣。
※ 明代长篇小说小结
(1) 就体式来看,章回小说是明代乃至整个中国长篇 小说的唯一样式。 (2) 其发展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 雏形期,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此时的俗讲为了讲 述方便,开始采用分卷分目的形式。 初起期,创作于元末明初,刊刻于明代的《三国演义》 《水浒传》等,它们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核心,加进 不少群众和作家的创造,形式上也更长一些,由主要供 说话人作底本到主要供人们阅读。 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大批的章回小说,如《西游记》 《金瓶梅》,到清代,才真正成熟。此时的章回小说, 在内容上已经和讲史没有什么联系,情节也更加复杂, 但体裁上仍然保留着“讲史”的痕迹。
冯梦龙(1574一1646),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 别号龙子犹、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茂苑野 史氏、顾曲散人,因居室名墨酣斋,所以又常以墨酣子、 墨酣斋主人署名其作。 《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 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 传奇》等。 “三言”的全称分别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 世恒言》。每集40篇,共120篇。 响应“童心说”,提出尚“真”主“情”的文学思想; 明确通俗文学应以“适俗”为归宿;从时代发展、文学 进化的角度出发,阐述通俗文学值得肯定的原因所在。
第六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 说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明代短篇小说概述 拟话本小说的产生和特点 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三言二拍”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 明代短篇小说概述
一、明代文言小说 瞿佑的《剪灯新话》是明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 标志 明代传奇小说的崛起。 社会政治小说和社会言情小说两类 前一类作品大多借用历史题材,以神鬼寓言的形式,记 录了乱世文人的心态,抒写了文人的牢骚不平,对封建 统治阶级的腐朽暗昧与道德沦丧也多所抨击,如《华亭 逢故人记》 后一类多爱情婚姻故事,表现出一种鲜明的民主倾向, 流露出一定的市民气息,同时也描写了战乱年代普通百 姓的悲惨遭遇,如《翠翠传》、《联芳楼记》等。 《剪灯新话》影响了有明一代乃至清代的文言小说创作, 起而仿效者纷起,较为出名的有李昌祺的《剪灯馀话》、 邵景詹的《觅灯因话》,这三部书被后人称为“剪灯三 话”。
三、描写市民生活(尤其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及他们 的思想观念,形象地展现了晚明商品经济发展的图景。 作品一反重农抑商的传统意识,商业商人得到应有的关 注和肯定,追逐货利、发财致富已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不少商人也被塑造成正面形象。 “三言”中的此类作品着重写的是商人的重义守信,反 映的是商人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时的精神面貌,如《施润 泽滩阙遇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皆歌颂了小手工 业者拾金不昧的品德和患难相助的友谊。 “二拍”则着重写的是商人发家暴富的白日梦,表现出 已经占据历史舞台的商人迅速崛起的态势和积极进取的 精神,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 皆肯定了新兴市民们通过冒险经营、投机取巧来发迹变 泰。
第三节 冯梦龙和“三言”和凌濛初的“二 拍”
凌濛初(1580—1644), 自玄房,号初成,别号 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 人。 “二拍”即《初刻拍案 惊奇》(刊于1628年) 和《二刻拍案惊奇》 (刊于1632年)各40卷。
第四节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多数是围绕市民 生活及其兴趣点展开的,颇为全面地反映了晚明市民阶 层的情感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征。 一、表现婚姻爱情生活是“三言”中最具特色的题材, 在“二拍”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此类题材一方面继承了 宋元话本的传统,同时也表现出新的发展。 一类作品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的封建传统意识的突 破,对新的婚姻爱情观念的追求,也就是提倡男女双方 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同时对男女情爱和情欲给予大 力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冲决了礼教之大防。 另一类作品反映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 揭露了封建势力和传统礼教的虚伪与凶残,带有人文主 义的特点。
三、笔记小说 明代各类笔记小说繁富,从题材上看,有志怪类和志人 类,前者如祝允明的《志怪录》、陆粲的《庚巳编》等, 后者如陆容的《菽园杂记》、《何良俊》的《语林》、 冯梦龙的《古今概谈》等。 ※小说的收集、整理、出版 随着文言小说创作的兴盛,收集、整理、出版各类文言 小说也蔚然成风,如冯梦龙编的《情史》、王世贞编的 《艳异编》等等。 四、白话短篇小说 明初至嘉靖之前,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一直处于低谷时 期。明中叶之后,白话小说空前繁荣,一方面一些文人 对宋元话本加以整理润饰,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模拟宋 元话本的形式进行创作,这就是拟话本。
“二拍”的题材内容,与“三言”相比,有新的突破: (1)经商题材,更有时代特色。 (2)爱情题材,女性观念显然更为进步,提倡男女平 等的观念,对贞洁观念的突破。 (3)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 “二拍”的艺术贡献 (1)头回作到了与正文的一致; (2)结束了以往拟话本中套话的程式化窠臼,代之以 自己的韵语,使韵文与散文相互呼应结合,更有个性; (3)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更为考究; (4)对细节的追求更为细腻; (5) 议论虽显迂腐但个性鲜明,增加了整部作品的个 性特征。 凌濛初的“二拍”,真正标志着文人化的拟话本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