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类学_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

合集下载

旅游人类学基础性学理分析

旅游人类学基础性学理分析

旅游人类学基础性学理分析作者:裴理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03期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研究已从单一的经济视角转向多角度的理论视角,旅游人类学研究为旅游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本文从旅游学与人类学的关系、中外旅游人类学研究的现状、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旅游人类学的基础性学理进行分析,以实现对旅游人类学理论的再认识。

关键词:旅游人类学;旅游研究;田野调查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一、旅游学与人类学的关系“人类学”起源于西方,在19世纪40年代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广义上的人类学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类学是指文化人类学。

从学术角度来讲,旅游学和人类学之间似乎没有交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研究领域,事实并非如此。

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文化传统的丧失、自然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皆属于人类学研究的范畴。

旅游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特别是现代旅游行为的很多文化现象,如仪式、艺术、迁徙、民俗、娱乐和审美等,既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活动的不可或缺的内容,既属于旅游研究的范畴,也属于人类学研究的范畴,所以,旅游学和人类学存在着必然的研究交集。

如果运用人类学相关理论对旅游学进行研究,很多由旅游活动所带了的负面现象将会得到很好的预防和解决,实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二、中外旅游人类学研究现状分析旅游人类学是一门西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就是美国人类学家努涅斯发表的一篇关于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带来影响的论文。

在瓦伦斯密斯编著的《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一书中,主要从旅游者的研究视角对旅游人类学进行了研究,按照不同的标准把旅游者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从旅游者的数量和旅游方式上把旅游者分为七个类别,从旅游者的目的和动机上把旅游者分为五个类别,同时又分析了促使旅游者进行旅游的十四种动机,进而实现对旅游者进行研究。

旅游与人类学:研究与实践

旅游与人类学:研究与实践

旅游与人类学:研究与实践
徐红罡
【期刊名称】《思想战线》
【年(卷),期】2008(034)004
【摘要】旅游快速发展的50年内,旅游和人类学学科的关系错综复杂,它们之间更多的是矛盾而不是和谐共处的关系.人类学的理论体系一直被用来批评旅游以及阐述旅游给当地社会文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大众旅游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尤其受到指责.但是近年来,情况有所变化,人类学的理论开始用于指导旅游的发展、减少旅游对社区的不利影响.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徐红罡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旅游人类学再认识--兼论旅游人类学理论研究现状 [J], 光映炯
2.旅游人类学与旅游发展——旅游人类学者彭兆荣教授专访 [J], 赵春肖;彭兆荣
3.中国旅游人类学的构建、困惑与应对——《旅游人类学教程》之后 [J], 光映炯
4.人类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旅游与遗产:中国和西方的比较研究——文化遗产研究与实践系列访谈之Nelson Graburn专访 [J], 金露;纳尔逊·格拉本
5.人类学眼光:旅游与中图社会——以一次旅游与人类学国际研讨会为个案的评述和分析 [J], 徐新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与文化的互动——对旅游人类学再认识

旅游与文化的互动——对旅游人类学再认识
中图分类 号 : 8 o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0 8—36 (O 6 O 一O l 一O G9 A 10 83 2 o )2 l6 3
随着旅游业的逐渐发展 , 旅游理论研究 的触角 也在许多相关学科 中不断延伸 , 形成 了一系列分支 学科 , 从各个方面对旅游业的稳定 、 持续发展提供理 论指导 , 旅游人类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目 前, 中国学界从人类学 角度关注旅游领域较之西方 学界要 明显滞后 , 旅游人类学作 为单独学科 出现也 尚显年轻 , 西方旅游人类学 的理论 方法也需要中 国 本土化 的适应过程。本文就旅游人类学学科理论 中 的基本问题 , 加以探讨 , 以引起旅游界对这一课题 的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2期 20 年 6月 06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Jun l fS e yn olg fE u a o or a h n a g C l eo d ct n o e i
V0 . No 2 18 .
Jm.0 6 t 20
研究 , 主要涉及身份资格认定 、 类型划分和旅游动机
取主观能动的体验 和经历 , 分别通过相似的方式获 的讨论。格雷本对于旅游者的资格曾提出的两个要 得一种共同的体验 和经历 , 企图将 异地独有的文化 素在学界影响较大, 可 自由支配的收入” 文化 即“ 及“
移植到 自己的现实生活环境 中, 前者是用拍照、 写游 记或购买纪念品的方调查 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对于
旅游开发主体如何开发旅游资源并且发挥旅游 的最 佳效应 , 具有尤为重要 的启迪意义。 旅游者和早期人类学者都曾面临对异文化的适
应问题 , 后来人类学者在进行学术反思 的过程中, 结
收稿 日期 10 6 1 0 20 —0 — 5

旅游人类学与旅游发展——旅游人类学者彭兆荣教授专访

旅游人类学与旅游发展——旅游人类学者彭兆荣教授专访

旅游人类学与旅游发展——旅游人类学者彭兆荣教授专访赵春肖;彭兆荣
【期刊名称】《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人类学的学科价值日益凸显.这种价值既体现在人类学学科领域,也反应在旅游学的范畴内.与当下旅游学界长于做"短线研究不大一样,旅游人类学偏向做中、长线的研究,它主要关心现代旅游对东道主社会,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结构、传统价值、族群认同、社会角色、文化变迁等所带来的影响".旅游人类学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现象进行田野观察和反思,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6页(P12-17)
【作者】赵春肖;彭兆荣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系,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4
【相关文献】
1.从“文学人类学”到“旅游人类学”——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访谈 [J], 彭兆荣;邹赞;张玉霞
2.多维视野中的人类学西南研究——著名人类学者彭兆荣教授专访 [J], 肖坤冰;彭
兆荣
3.移动的边界:论旅游文化与旅游人类学——访彭兆荣教授 [J], 彭兆荣;邹赞
4.彭兆荣教授 [J],
5.国际化与在地化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彭兆荣教授访谈 [J], 王永健;彭兆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与人类学研究与实践

旅游与人类学研究与实践

旅游与人类学研究与实践旅游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活动,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进步,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紧密相关,通过人类学的视角去探讨旅游对人类社会、文化与个体生活的影响是一种有益的研究方向。

在人类学的研究中,旅游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多地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过程。

旅游途中的景点、民俗、历史遗迹等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旅游者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文化碰撞、价值观念的冲突与交流等都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

另外,旅游也对人类社会与环境带来了许多挑战和问题。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文化侵蚀等问题。

如何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当地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人类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也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在实践层面,人类学研究者可以通过田野调查、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点、旅游者行为和需求等,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人类学研究也可以为旅游行为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身份建构等方面提供深入的解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旅游的意义和影响。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旅游与人类学研究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

通过人类学的视角去探究旅游现象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影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旅游的本质,也可以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者的个体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这一领域中,为推动旅游与人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旅游人类学在人类学学科中的价值

旅游人类学在人类学学科中的价值

旅游人类学在人类学学科中的价值旅游人类学是一个新兴的人类学分支,是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

旅游业的兴盛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旅游人类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旅游人类学不仅从文化和社会角度分析了旅游现象,而且紧密关注着旅游对文化、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本文通过深入探讨旅游人类学在人类学学科中的价值,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人类学的发展和前景。

第一部分:旅游人类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旅游人类学是以人类学为基础,以旅游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型人类学。

旅游人类学将旅游视为一种文化现象,探讨不同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与旅游的关系。

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旅游行为和文化冲击、旅游业对文化、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

论文研究的方法通常包括实地考察、深入访谈、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和档案研究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习俗、文化遗产、语言使用等方面,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征;通过深度访谈游客,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感受;通过参与式观察,体验旅游文化,感知文化冲击;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不同群体对旅游的态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等;通过档案研究,了解旅游相关政策、统计数据等。

旅游人类学研究方法不仅严谨、科学、深入,同时也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第二部分:旅游人类学在人类学学科中的价值旅游人类学研究为多学科领域提供了构建旅游文化体系的基础,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旅游人类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开拓了人类学研究领域。

旅游人类学的出现,使得人类学对旅游业的研究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丰富了人类学研究的内容。

旅游人类学研究未曾涉及的旅游行为、旅游需求、旅游经济、旅游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结果也为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环境学、历史学等跨学科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2. 探索了文化多样性。

旅游人类学研究了不同文化环境下旅游活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探讨不同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表现和对旅游体验的影响。

人类学与旅游研究旅游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变革

人类学与旅游研究旅游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变革

人类学与旅游研究旅游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变革旅游作为人们常见的休闲方式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人类学的视角,探讨旅游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变革。

一、旅游的定义和社会意义旅游是指个人或群体为了休闲、观光、体验新文化等目的,离家远行并暂时居住于目的地地区的行为。

旅游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身体和心理的休息需求,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方式,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旅游对社会的影响和变革1. 经济影响: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行业之一,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旅游业的兴起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商品和服务业的消费水平。

2. 社会影响:旅游活动不仅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还促进了社会各群体的交流和相互了解。

通过旅游,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机会互动,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元性和社会的包容性。

此外,旅游还有助于消除社会壁垒,提高社会融合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环境影响: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当的旅游开发和管理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持续地发展可持续旅游是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旅游对文化的影响和变革1. 文化传承与保护:旅游活动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当地的文化景观、民俗风情等成为旅游者关注的焦点,游客的到来可以带动对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从而推动文化的传承。

2. 文化融合与创新: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形式,也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平台。

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文化的创新,产生新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进而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文化认同与自我反思:旅游体验使人们更加关注和自省自身文化,促使人们对自己的文化进行重新认同。

通过与其他文化的接触和比较,人们可以拓宽视野,重塑文化认同。

四、人类学视角下的旅游研究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社会和行为的学科,对于旅游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旅游人类学基础性学理分析

旅游人类学基础性学理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旅游人类学基础性学理分析裴 理 三亚学院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研究已从单一的经济视角转向多角度的理论视角,旅游人类学研究为旅游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本文从旅游学与人类学的关系、中外旅游人类学研究的现状、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旅游人类学的基础性学理进行分析,以实现对旅游人类学理论的再认识。

关键词:旅游人类学;旅游研究;田野调查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406-02一、旅游学与人类学的关系“人类学”起源于西方,在19世纪40年代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广义上的人类学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类学是指文化人类学。

从学术角度来讲,旅游学和人类学之间似乎没有交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研究领域,事实并非如此。

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文化传统的丧失、自然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皆属于人类学研究的范畴。

旅游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特别是现代旅游行为的很多文化现象,如仪式、艺术、迁徙、民俗、娱乐和审美等,既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活动的不可或缺的内容,既属于旅游研究的范畴,也属于人类学研究的范畴,所以,旅游学和人类学存在着必然的研究交集。

如果运用人类学相关理论对旅游学进行研究,很多由旅游活动所带了的负面现象将会得到很好的预防和解决,实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二、中外旅游人类学研究现状分析旅游人类学是一门西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就是美国人类学家努涅斯发表的一篇关于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带来影响的论文。

在瓦伦斯密斯编著的《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一书中,主要从旅游者的研究视角对旅游人类学进行了研究,按照不同的标准把旅游者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从旅游者的数量和旅游方式上把旅游者分为七个类别,从旅游者的目的和动机上把旅游者分为五个类别,同时又分析了促使旅游者进行旅游的十四种动机,进而实现对旅游者进行研究。

旅游与人类学研究与实践

旅游与人类学研究与实践

旅游与人类学研究与实践1. 旅游与人类学的关系旅游与人类学是两个看似相距甚远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旅游是人类行为的一种表现,而人类学研究则关注着人类行为背后的意义和文化。

通过对旅游与人类学研究与实践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行为背后的文化动力和社会意义。

2. 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且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

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群体中的旅游行为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出这些群体之间在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联系。

例如,在某些民族中,朝圣之旅被视作一种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而在某些国家中,度假成了追求休闲和享受生活方式的象征。

3. 旅游与身份认同通过参与特定形式或特定地点上的旅游活动,个体往往能够加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

旅游行为的选择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往往与个体所属的社会群体、文化背景和个人价值观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人选择到自己祖籍地旅游,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根源和文化传承;而一些人则更倾向于到异国他乡旅游,是为了体验不同文化和扩展自己的视野。

4. 旅游与社会变迁旅游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它也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科技和交通等方面的发展,人们对于旅游活动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例如,在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条件有限等原因,大部分人只能进行简单而有限范围内的旅行;而现在,在高速铁路、航空等交通工具发达的条件下,越来越多人能够进行长途国际旅行。

5. 旅游与环境保护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度较高且紧迫需要解决问题之一。

旅游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旅游与人类学研究与实践对于探讨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旅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

6. 旅游与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人类学与民族旅游中国的实践

人类学与民族旅游中国的实践

人类学与民族旅游中国的实践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的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特色为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科,与民族旅游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人类学研究方法和理论,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社会关系、生活方式等方面,从而为发展和推动中国民族旅游提供有力支持。

一、人类学在中国民族旅游中的应用1.1 田野调查方法在民族旅游中的应用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方法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深入访谈等方式,可以获取丰富而真实的数据,并从中发现问题和规律。

在中国民族旅游中,田野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社区内部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并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获取他们对于自身文化认同感以及对于外来文化影响接受程度的看法。

这些数据可以为旅游规划者和经营者提供宝贵的参考,帮助他们制定出更加贴近当地文化特色和社会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1.2 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参与民族旅游的重要因素。

人类学可以通过对于各个少数民族社区内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需求的研究,提出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将其融入到民族旅游规划中。

例如,在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社区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丧失传统技艺和市场竞争力下降等问题。

通过人类学研究,可以帮助当地领导和社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并将其融入到民族旅游中,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1.3 社会关系与民族旅游体验在民族旅游中,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体验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人类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于旅游体验的影响。

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社区中,当地居民对于外来游客存在着疏离感和文化认同感不足等问题。

通过人类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旅游人类学》教学大纲

《旅游人类学》教学大纲

《旅游人类学》教学大纲Anthropology of Tourism【课程编号】RZ3913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分数】2 【先修课程】人类学概论【学时数】36【适用专业】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类一、教学目的、任务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旅游人类学是民族学专业的应用性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能够良好的把握旅游管理中文化的保护与传递的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民族文化旅游规划制定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基本文化和旅游管理知识。

(2)能够结合案例讨论现有旅游的不足。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导言 2 学时主要内容:1.旅游人类学研究的进展2.从人类学视角看旅游3.旅游人类学研究之间的交流教学要求:1.熟记教学目的与意义2.掌握学习旅游人类学的基本方法其它教学环节:无(二)从涵化和发展的视角看旅游 2学时主要内容:1.人类学对这一问题的看法2.指导范式3.朱尔道·阿罗涅斯对米哈斯地区置宅旅游的研究4.尼泊尔夏尔巴人登山旅游的发展教学要求:掌握人类学在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广西阳朔西街文化现象(三)从个人经历转换的视角看旅游 2学时1.旅游的游客2.接触状况和游客反应3.旅游对游客的影响4.到土耳其旅游的希腊游客的态度变化教学要求:掌握游客的心理特征其它教学环节:无(四)从上层建筑的视角看旅游 2学时主要内容:1.旅游的特点及其在人类社会的分配2.上层建筑的观点3.一些旅游上层建筑4.格雷伯恩对日本人旅游的社会组织的研究5.美国印第安人的美术明信片教学要求:1.了解社会结构对旅游的影响2.掌握在旅游规划中重视地方文化建设其它教学环节:(五)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简单述评 2学时主要内容:1.旅游研究:一种人类学视角2.把旅游看作一种涵化和发展3.把旅游看作个人经历的转换4.把旅游看作上层建筑教学要求:对旅游人类学基本方法理论有所掌握其它教学环节:无(六)政策情况 4学时主要内容:1.佩科克马西安塔克特人的旅游开发2.旅游活动的社会场域3.当今世界旅游活动的社会场域4.政策研究的应用5.应用研究者的任务掌握政策制定对旅游的影响和范围其它教学环节:(七)向可持续旅游迈进 4学时主要内容:1.美国的环境保护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3.旅游领域的可持续发展4.作为一种替代形式的生态旅游5.巴厘岛可持续发展计划教学要求:1.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谈论分享广西发展旅游的经验其它教学环节:(八)结束 2学时主要内容:1.对世界本质的争论给我们什么启示?2.应用性旅游研究的机遇和问题3.包价旅游4.目的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要求:1.理解掌握旅游与经济的关系2.理解旅游居住地居民与旅游的关系其它教学环节:无四、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一)教学重点1.旅游的管理常识2.旅游的地方文化展示3.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二)教学难点1.地方发展经济与旅游之间的关系2.现代文化进程与传统文化保护(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案例教学3.课堂讨论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一)考核方式:考试(二)成绩评定:平时成绩或教学实践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旅游人类学

旅游人类学

旅游人类学论文文化真实性与旅游体验2013年12月摘要:随着对文化真实性探究的深入,发展旅游业时如何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考虑的因素也多起来,但主要的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首先,传统文化在转换为商品化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其次,不因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束缚拥有这种文化资源的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目前,国内外有关旅游体验的文献研究数量庞杂,还未形成明显的系统。

尤其国内许多学者在旅游体验基本理论方面研究还处于从国外引进阶段,更多是对旅游体验定性方面的研究,而定量方面研究还显得十分薄弱。

关键词:文化真实性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影响文化真实性的因素旅游体验关于国内外旅游体验的研究综述旅游背景下地方文化真实性研究游客和社区居民的文化真实性感知总结一、基本概念1、旅游人类学所谓人类学(Anthropology)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人类的发展过程、人类所拥有的文化等方面都应是其研究的内容,人类学就是从人类社会的不同方面和角度来研究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科学。

旅游人类学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2、文化真实性客观性真实、建构性真实、存在性真实客观主义者坚持“客观性真实”,即强调客观事物的原汁原味的真实性。

由此产生的旅游者体验是对事物原形的认识性体验。

文化真实性的涵义也在文化商品化背景下悄然发生着变化,对于文化商品化对民族文化真实性的是非功过,本文将从人类学、民族学等多个角度对旅游业中的文化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问题进行论述。

3、旅游体验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中感悟快乐。

”体验式旅游更着重的是给游客带来一种异于其本身生活的体验,比如为城市人提供乡村生活的体验;为游客带来不同地域,或者是不同年代生活的体验等等。

二、文化真实性(一)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1、真实性的概念真实性概念被引用到旅游业中,认为人们旅游的目的都是为了经历旅游目的地的“真实”。

旅游人类学与旅游发展旅游人类学者彭兆荣教授专访

旅游人类学与旅游发展旅游人类学者彭兆荣教授专访

旅游人类学与旅游发展旅游人类学者彭兆荣教授专访旅游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对旅游活动的文化心态、行为与经验的学科。

旅游人类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旅游社区的特征、旅游者的经历和行为以及旅游带来的影响,深入探讨旅游文化的内涵、外延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

近年来,旅游人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理论和实践成果在旅游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旅游的发展与旅游人类学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旅游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兴起和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为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和文化交流。

然而,旅游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环境的破坏、社会经济的不平等和文化的蚕食等,这些负面影响使人们更加关注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如何使旅游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文化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了旅游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旅游人类学的发展也为旅游业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旅游人类学将旅游视为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旅游者的行为规范、信仰、价值观和文化差异等方面的探讨,帮助旅游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身。

旅游人类学旨在理解和研究旅游者和旅游社区中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旨在为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路。

彭兆荣教授是旅游人类学的知名学者之一,他的研究除了关注旅游者和旅游文化外,还着重研究旅游发展和旅游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他曾在多个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机构参与了许多研究和咨询项目,对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有着深远的思考和贡献。

彭兆荣教授认为:旅游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涉及的不仅仅是旅游者的行为和经验,还包含了旅游社区的文化特点和旅游业的发展问题。

旅游发展需要面对的是多层次和多维度的问题,如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品质提升、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创新,以及文化差异的管理和传承等。

在这些问题上,旅游人类学可以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从彭兆荣教授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人类学可以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以下方面的帮助:一、人文视角。

旅游与人类学牵手的学理分析

旅游与人类学牵手的学理分析

旅游与人类学牵手的学理分析旅游与人类学牵手的学理分析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涉及到多方面的人类学研究,如人类文化、社会结构、意识形态、地理环境等。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学者们对于旅游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不断进行研究和思考,旅游文化逐渐被归入人类学的范畴。

1. 旅游在人类学中的地位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人类学的关系密切。

旅游是人类对自然与文化环境的探索和认知,是对异域风情、文化传统、历史遗迹等文化现象的探索和了解。

旅游与人类学联系紧密,尤其是在人类学的应用学科领域,如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等。

旅游与人类学紧密结合,形成了旅游人类学的学科体系。

旅游人类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旅游文化、旅游行为、旅游社会学、旅游地理、旅游经济、旅游发展等多个方面。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中的人际交往、文化冲突、意识形态、习俗、宗教信仰等多种要素,研究内容丰富多彩。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多样,既有实地考察、调查,也有人口统计学、文化分析等。

旅游对于人类学的研究有多种价值。

首先,旅游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一种形式,通过旅游可以了解到不同地方的文化和历史,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此外,旅游可以促进文化多元化,扩大人类对于文化的认知范围。

最后,旅游可以促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2. 旅游与文化人类学的联系旅游与文化人类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文化人类学是一个研究人类文化本质和本质差异的分支学科。

旅游作为人类的文化行为之一,在文化人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旅游文化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旅游可以探究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了解当地文化的本质和特点,从而得出更深刻、全面的文化分析结论。

旅游文化的鲜明特色和地域特征也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旅游行业所涉及的文化内容涵盖了社会人类学、生态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价值。

旅游文化对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旅游与地理人类学的联系旅游与地理人类学相关度极高。

《旅游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人类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考核类别:专题研讨+考试适用对象:本科生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旅游与遗产管理方向)总学时、学分: 34 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传统和新形势下的旅游人学的理论和知识,并能将这些原理用于指导文化旅游的应用中。

为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可细化为:第一,让学生了解旅游与文化、旅游与意识、旅游与真实性、旅游与博物馆等之间的关系;第二,让学生掌握新的发展形势下旅游人类学的新范畴和新要求,理解和掌握旅游与族群、旅游与艺术、旅游与遗产等关系。

二、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讲授旅游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旅游与文化、文化对旅游的作用、旅游对文化的影响;旅仪式的解析与旅游体验;族群、民族旅游与社会参与、性别角色;旅游与跨文化、旅游中的主客关系、旅游与其他社会关系及其互动;旅游动机与游客分类、旅游与经验、旅游与休闲、旅游真实性问题;艺术的内涵、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与艺术、旅游中的民族艺术及其变迁;遗产旅游的问题与发展;旅游与博物馆。

三、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四、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旅游活动中,明确旅游活动中的族群与游客、国家与地方、旅游产品的原真性与商品性等重要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

难点是如何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游客和游客行为,捕捉跨领域、跨文化的旅游活动产生的文化互动。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课程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和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专题研讨带领学生进行文献阅读、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旅游人类学概述(2学时)1.人类学的范畴2.旅游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3.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意义4.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第2章旅游与文化(2学时)1.旅游与文化2.文化对旅游的作用3.旅游对文化的影响第3章旅游与仪式(2学时)1.旅游仪式与旅游仪式过程2.旅游仪式与旅游体验3.旅游仪式的特点第4章旅游与族群(2学时)1.族群、民族旅游2.民族旅游与社区参与3.民族旅游与性别角色第5章旅游中的主客关系(2学时)1.旅游与跨文化2.旅游中的主客关系3.旅游与其他社会关系及其互动第6章旅游与经验、休闲(2学时)1.旅游动机与游客分类2.旅游与经验3.旅游与休闲第7章旅游与真实性(2学时)1.旅游与真实性2.真实性内涵3.旅游真实性研究的发展第8章旅游与艺术(2学时)1.艺术的内涵2.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与艺术3.民族艺术的内涵、特征与类型4.旅游中的民族艺术及其变迁第9章旅游与遗产(2学时)1.遗产概述2.遗产旅游3.遗产旅游的问题与发展第10章旅游与博物馆(2学时)1.博物馆2.博物馆旅游3.博物馆旅游与符号专题研讨(14学时)1.文化旅游融合2.旅游与族群认同3.旅游与全球化4.休闲旅游5.旅游中的真实性6.遗产旅游7.博物馆旅游。

旅游人类学

旅游人类学

旅游人类学旅游前沿问题第六讲报告——旅游人类学主讲人:孙九霞教授一、文献综述——旅游人类学理论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孙九霞老师从人类学与旅游的关系切入,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在时代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普遍行为,引起的学者的注意。

非西方世界旅游人类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相对较晚,在我国,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注意到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却迟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

虽然在目前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当中,涌现出较多的应用性研究,但在作者来看,应用性研究其实只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不应该也不可能看作是全部内容。

迄今为止的旅游人类学的众多研究中,虽然研究的题材、范围、和对象极为广泛,但就其理论的渊源关系而论,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由根纳普、特纳等人创立的人类学仪式理论以及马康耐的“舞台真实”理论。

二、讲座内容回顾1.关于人类学1)概述孙九霞在讲座的开始先概况的介绍了人类学这一门学科,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人类的本质的学科。

人类学(anthropology )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人类学是以人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并以其为基础和综合理解为目的的学科。

如果把人作为动物的人和文化人来区分的话,那就不可能全面地去理解人。

人类学是以综合研究人体和文化(生活状态),阐明人体和文化的关联为目的的。

综上所述人类学大致可区分为:主要研究形态、遗传、生理等人体的人体人类学,亦称自然人类学;以风俗、文化史、语言等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以及专门研究史前时期的人体和文化的史前人类学。

2)内部分野如上所述,人类学是一个很广泛的学科,广义的人类学由四个组成部分:体质人类学(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以及文化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在考古学家与体质人类学家合作下展开对灵长类的长期田野观察,希望以此方式解答史前考古学无法研究人类先祖行为的遗憾,而这类研究其中又意外启发对灵长类语言沟通系统的研究考古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与体质人类学有交叉,除了对人类体质的考古调查之外,还包括对整个人类的精神文明及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作出阐释。

旅游前沿讲座 第九讲 旅游人类学(64P)

旅游前沿讲座 第九讲 旅游人类学(64P)

h
15
(2)旅游人类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人类学者真正意义上参与旅游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 60年代,1963年,努涅斯(Nunez 1963)发表了一篇 关于一个墨西哥山村周末旅游的论文。
旅游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接触、交往,并进而引发了复 杂的社会变迁现象,使得人类学研究者无法忽视它的存 在。
从人类学学科自身来说,五、六十年代也是一个重要的 理论、方法转折期。结构主义理论、解释主义理论以及 符号、象征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旅游研究组织人类学特点很强,例如马德里的世 界旅游组织(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伯 尔尼的世界旅游研究学会(the Tourism Research Institute),以及国际旅游研究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the Study of Tourism)。
2、旅游与人生通过仪式理论
一些学者把旅游与人生通过礼仪(Rites of Passage) 相比,认为旅游也是一种通过仪式。
两者在结构(脱离原有状态——进入仪式过程——回 到原来社会)、功能(对当事人产生一定影响,使当 事人进入一种新的生活状态)等方面很类似。游客的 旅行过程被看作是从一种经验状态转向另一种经验状 态。
观点。人类学通常认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各 因素都是相关的,其中某些因素的变化必然会 导致另一些因素的改变。
变迁理论:为了说明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学者们提出连锁反应 、示范效应、商品化 等
概念,社会学的内化(社会化)、社会矛盾
(社会冲突)、适应 ,以及分解、复兴等概念
也被用于旅游影响研h究。
23
h
12
•实地调查
人类学的实地调查常常称参与观察 (partcipant observation) 即对一个社区 及其生活方式进行持续的研究。尤其是对 基层的、小规模的社区进行较长时间的调 查,全面地了解一个社区的各个方面,是 人类学家最擅长的。

旅游人类学读书报告

旅游人类学读书报告

《旅游人类学》读书笔记旅游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或许可以说,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进行着旅游活动。

当然,这种“旅游”更恰当的来说可以称之为旅行。

因为这里所说的旅行与现代旅游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旅游是旅行的一部分。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旅行充当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对人类文明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像书中所言:“如果没有不同文化之间,不同人类群体之间的交往,人类文明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成就。

”那么问题来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是如何来相互传播,相互交融的呢?答案是旅行。

旅行在人类文明的传播中充当了媒介,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首先书中从全球化的角度来阐释旅行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

旅行对于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比如说人类起源问题上的两种假说:其一,“走出非洲说”;其二,“多元说”。

“走出非洲说”即主张今天所有人类的祖先在十万年前走出非洲大陆,渐次分布到世界各地。

“多元说”是建立在古猿和人类化石证据之上的,认为人类不仅仅产生于非洲大陆,世界各地本就有人类群体分布。

但是,无论是“单元说”还是“多元说”,旅行与人类历史进程都是脱不了关系的,人类为了获取更为满意的生活物资和居住条件,也会进行迁徙,这也是一种旅行。

在古代,各条商路的开辟,壮大了旅行的队伍,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以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为例:张骞出使西域,不仅为西域各国带去了大汉的文化,同时也引进了西域的文化,丝绸之路的开辟让许多国家互通有无,促进了文化繁荣与经济繁荣;再到后来的郑和下西洋,旅行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近代历史中,旅行促进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殖民战争来进行的,这种旅行模式促进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它不仅为现代人类文明提供了物质支持,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精神追求——对资本的渴望。

而到了当代,全球化程度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的政治因素以及交通因素、环境因素等各方面的限制也随着变小,旅游已经渐渐变成了一项很普遍的活动。

旅游人类学课程心得体会

旅游人类学课程心得体会

旅游人类学课程心得体会作为人类学一门专业课程的学生,我有幸选修了旅游人类学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旅游的概念、意义以及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旅游人类学理论知识,还有机会参与实地调研,亲身感受旅游的魅力。

在这1000字的心得体会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在旅游人类学课程中的收获与感悟。

首先,旅游人类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旅游视角。

在此之前,我对旅游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景点观光和消费娱乐的层面。

然而,在这门课上,我逐渐意识到旅游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对自然和文化的探索与交流。

旅游不仅仅是为了消遣和娱乐,更是一种认识和了解其他文化的方式。

通过旅行,我有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地区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工作和娱乐的。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体验,使我对世界有了更加全面和宏观的认知。

其次,旅游人类学让我深入了解了旅游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我明白了旅游产业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它可以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我也了解到旅游开发可能给当地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环境破坏、文化冲击和社会剥削等。

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管理环境和文化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让我深思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意识到作为旅游者,我们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去旅行,尊重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

此外,旅游人类学还教会了我如何进行田野调研和写作。

在实践环节中,我们组织了一次参观实地,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通过分析实地数据和访谈,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社会调查和收集研究材料。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如何撰写论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这些技能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旅游人类学让我意识到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研究。

在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还涉及到了社会学、地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旅游人类学讲座心得体会

旅游人类学讲座心得体会

旅游人类学讲座心得体会旅游人类学讲座心得体会在这次旅游人类学的讲座中,我收获颇多,深受启发。

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学科,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分析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旅游人类学则是在这个框架下,研究旅游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以下是我在讲座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旅游人类学强调旅游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和目的地社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互动和交流可以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增进文化的多元性,也可以导致文化的冲突和矛盾。

在现代全球化的背景下,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旅游人类学对于研究旅游如何促进和影响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旅游人类学追求“本位主义”。

所谓“本位主义”,指的是站在目的地社区的角度去研究旅游的影响和意义,以目的地社区的经验、视角和需求为出发点。

这一思想强调了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和文化意义,并倡导游客和目的地社区之间的平等和互惠关系。

通过本位主义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旅游对于目的地社区的影响,帮助目的地社区更好地应对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再者,旅游人类学鼓励从“术”的角度去思考旅游。

所谓“术”,指的是特定社会生活领域的行为和技能。

旅游作为一种特定的生活领域,涉及到游客的行为和目的地社区的服务和管理。

通过从“术”的角度去思考旅游,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旅游的实践和运作机制,更好地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同时,也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规划旅游行程,增加旅游的质量和深度。

最后,旅游人类学提倡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可持续旅游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确保旅游对于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旅游人类学认为,旅游对于目的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旅游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实行可持续旅游,才能保护目的地社区的环境和文化,持久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旅游人类学的讲座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旅游与文化、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人类学: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廖 杨(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摘要:旅游人类学存在着旅游学与人类学交叉渗透的学理基础,旅游、旅游学与人类学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多元文化并置、 地方性知识!和 文化互为主体性!原则构成旅游学与人类学交叉结合的方法论原则。

关键词:旅游;旅游学;人类学;交叉渗透;旅游人类学中图分类号:C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4)04-074-006Tourism Anthropology:The Overlapping Subject of Tourist and AnthropologyLIA O Yang(The Faculty of Social Culture and T ourist 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1,China)Abstract:There is a scientific principle basis of the overlapping subject of tourist and anthropology.And relation among the tourist,tourism subject and anthropology are inner interrelated.T he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ology of tourist and anthropology consists of pluralistic culture con g ruency, local know ledge !and culture mainstay each other !.Key words:tourist;tourism subject;anthropology;overlap;tourism anthropology相对而言,我国的旅游学是一门近二十年才兴起的学科。

尽管我国古代的一些著述已或多或少地涉及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但仍缺乏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理基础或学科理念,研究方法亦不够成熟,因此它往往成为古代历史或地理学的附庸,或附诸史籍之列传、地理志,或附诸志书之舆地风俗、民情土产,或地理之名山大川、神海圣湖、奇石异水等等。

即便明人徐霞客及其游记,亦不外乎此。

徐氏被后人誉为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记#也被列为中国旅游史研究的必读参考书目,但徐霞客首先是个地理学家,他的 观光!游记,更多地是他地理考察之余的妙笔神工。

由于作为一门学科意义上的旅游学在中国起步较晚,它的基础薄弱,学科建构所需的理论和方法不足,中国旅游学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从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社收稿日期:2004-06-30。

[作者] 廖 杨(1972∃),男,壮族,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人类学研究。

2004年第4期(第24卷总第100期) 贵州民族研究Guizhou Ethnic StudiesNo 4,2004(V ol 24 General No.100)廖 杨:旅游人类学: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会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中汲取营养。

营养不足会使得学科发育不良,营养搭配不合理或营养过剩,又会使得学科消化不良,也无助于学科的健康成长。

因此,找准旅游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基点非常重要。

唯其如此,方能较好地进行边缘、交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合理建构,才能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本文以旅游人类学为例,试图阐明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问题。

一、旅游学与人类学交叉渗透的学理基础旅游学与人类学都是比较难下定义的学科。

这种难!不仅表现在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上的庞杂难解,而且也表现在其理论、方法上的难以驾驭和建构。

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共通的学理基础。

(一)人的文化!研究是旅游学与人类学的核心内容旅游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由于旅游对象物的吸引才使游客产生旅游动机,并把动机变成旅游行为。

王洪宾在其主编的∀旅游概论#中认为: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王氏强调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社会现象,并且以游览为主要目的,但却忽略了旅游还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特质。

旅游对象物吸引旅游者的类型很多,如自然生态有益于身体健康,或者是奇异风光可以满足探险、猎奇的心理需要,或者是文物古迹可供观赏、研究,此外可能还有出于怀旧而故地重游等等。

有的研究者曾经把当前全球性普及的旅游活动归纳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参与性旅游和休闲保健性旅游等4种类型,但无论是哪种旅游活动,本质上都是文化活动。

在研究人类文化!的各门人文社会科学中,人类学应该是比较地道和合适的一门。

但是,什么是人类学!?人们可能会这样认为,只要是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都可以轻易定义。

事实上,一些人类学者亦曾一言以蔽之!地定义过人类学!。

在很多教材中,编著者曾言简意赅地告诉读者:人类学这门学科实际上是人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 an)[1]这样的表述存在明显的缺陷。

因为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都是研究人类的,难道它们都应该纳入到人类学的范畴吗?我们知道,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文学、史学、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都是研究人类的文化创造、历史变迁和世界观的。

其中,哲学的研究包括了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它十分像人的科学!。

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类社会;而人类学却有一种包打天下!的雄心。

其实,人类学是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世界!的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虽然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常识为我们所熟知!,但我们实际上并不全部真正认识!,国内外的许多民族宗教冲突和矛盾实际上正是人们知!而不识!引起的偏差结果。

因此,人类学被誉为规划世界和平发展的一门美妙学科!和正确认识社会的科学!。

人类学的产生,是近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远离自己的国度而到遥远的非西方异域去考察当地与己不同的人和社会并记录发表其所见所闻的产物。

因此,从本原意义上看,早期的人类学学者!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类学学者,而是旅行家或传教士。

不过,他们都注重对当地奇风异俗的观察和研究。

尽管实验民族志!之后的人类学者与旅行家或传教士在观察和研究异文化!的问题上已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但他们都面临着如何适应异域!、异邦!、异族!和异文化!等问题。

换言之,异文化!问题是早期旅游者和人类学学者!共同面临的核心问题。

在通常情况下,早期的西方旅行家或传教士同时也就是人类学学者!。

20世纪20∃30年代,马凌诺斯基等人开创的田野民族志!,标志着现代人类学的诞生。

此后,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类学者与一般的旅游者或传教士在如何对待异文化!等问题上已有所不同。

前者在异地猎奇的同时,强调求得对异文化!的了解和认2004年第4期 贵州民族研究[季刊] 2004年12月版识;一般的旅游者则更强调浮光掠影地触及异文化!,而不做深入研究。

至于传教士,则可能介乎于二者之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西方殖民地国家的先后独立,西方人类学者原先在海外殖民地进行的田野考察已经难以为继。

他们只好把自己的研究转入国内本土社会,并试图把那些在非西方野蛮!、落后!民族社会中发展和建构起来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运用于本土社会,开始了西方人类学的本土化历程。

他们在本土化!中验证和修正原有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同时反思自身研究范式的缺陷与不足,人类学进入了反思阶段,亦即本文化!研究。

反思人类学学者在研究西方现代社会给第三世界带来冲击的时候,常常把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其中。

旅游业产生和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文化的碰撞与变迁,引起了人类学家的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学家开始把旅游学和人类学结合起来,从而促使了旅游人类学的产生。

从人类学角度研究因旅游业而导致社会文化变迁的主要问题包括:什么是旅游者?他们的旅游行为和动机是什么?不同的需求产生了哪些不同的旅游方式?等等。

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到社会阶层、宗教及法律等人类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因此,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旅游的意义和旅游给社会文化带来的各种影响和变迁。

研究由于旅游业产生、发展而导致的社会文化变迁以及旅游业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取向:一种是从旅游目的地角度进行的研究,另一种是从旅游客源地角度进行研究,还有一种是从游客角度进行研究。

这三种研究取向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神圣旅程!的仪式论和帝国主义形式论两大理论流派。

神圣旅程!的仪式论和帝国主义形式论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层面展开研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是这两派区别与联系的简单概括。

但是,这两派都潜藏着一种以文化为中心的单向度思维的学术陷阱。

要想真正实现旅游人类学的核心学术理念∃∃∃研究旅游与文化的互动,就必须同时从旅游人类学的母体学科∃∃∃旅游学与人类学中汲取营养。

旅游与文化互动!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当代民族∃∃∃国家以经济发展为载体来实现政治一体化!和文化大同!理想的策略,而并非像文化人类学者所想象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涵化!那样简单。

总的看来,无论是早期人类学学者!、旅行家或传教士到达异邦!对异文化!的观察与研究,还是20世纪中期以后人类学的本土化和旅游的国际化,他们所面对的仍然是人的文化!。

即便旅游活动所涉及的出行系统和服务系统等,仍与人的文化!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人的文化!研究是旅游学与人类学的核心内容。

(二)旅游活动!本身构成旅游学与人类学研究的真实田野!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实际上是人类学研究中的真实!田野!。

在这种!田野!考察中,人类学者需要着重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旅游本身是一个多元文化互动网络,这个网络中的文化资源对客源市场和目的地社会究竟产生哪些影响?2 大众化旅游消费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消费对于!本土!文化传统的再造或复兴构成何种关系?3 旅游产品开发、经营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分配和交换对当地社会秩序造成何种影响?4 旅游中的文化展示对当地儿童的社会化有何影响?5 旅游目的地社会三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关系如何?6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目的地社会的小康建设的关系如何?从人类学角度研究旅游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旅游目的地!田野!表面现象揭示出其背廖 杨:旅游人类学: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后所蕴涵的不同的各种各样的本土文化意义。

(三)文化多样性和普同性的辨证统一是旅游学与人类学能够结合的哲学基础人类的社会文化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不但各个民族、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而且同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不同历史民俗区、宗教民俗区、语言民俗区以及各种风俗阶层、民俗集团等等的社会文化也千差万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