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DOC

合集下载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4月17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4月17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4月17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4月17日)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然而,这些进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土壤污染。

为了解全国土壤污染的状况,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中国政府启动了一项全面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经过全国各地的努力和共同参与,2014年4月17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正式发布。

本次调查重点围绕工业和农业用地进行,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土壤状况进行了详细测量和分析。

根据公报显示,全国土壤面积总计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16.1%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意味着大约有154.5万平方公里的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调查结果还显示,受到污染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而西北地区则相对较少受到影响。

其中,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和河南是受污染程度最高的五个省份。

这些地区的土地净化和修复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受污染的土壤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污染物:重金属、农药、石油类物质和有机化合物。

其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和过度使用化肥等原因。

特别是镉、砷和铝等重金属的泄漏,对土壤的污染和环境影响达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

此外,农业用地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农药的大量使用和过度施肥,导致了水污染和土壤的进一步恶化。

如何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和环境的负荷,将是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公报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政府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土壤监测和污染治理工作。

其次,促进科技创新,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提高土地修复和净化的效率。

第三,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最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总而言之,土壤污染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项严峻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土壤污染问题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在我国,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工业化进程、农业化进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土壤污染问题尤其严峻。

为了全面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及时进行相应处理,需要对各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

二、目的本文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进行规划和设计,以达到对土壤污染状况全面了解的目的。

三、工作方案1.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包括城市、工业园区、农业用地以及生态用地,共计涉及面积1000平方公里。

2.调查内容:(1)历史污染情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各地历史上可能存在的土壤环境问题。

(2)现场取样分析在调查范围内的地区,随机抽取少量土样进行分析,对其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指标进行测试分析。

(3)人工调查通过对各地农业生产情况、工业化程度、废弃物处理方式等综合因素进行人工调查,对土壤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

3.调查方法:(1)现场实地考察组织专业人员进入调查范围,实地考察当地的环境情况。

(2)实验室测试将现场采集的土样送往实验室进行测试分析,为土壤保障提供依据。

(3)网络调查通过网络等渠道,查询和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以帮助全面了解土壤污染情况。

4.调查人员:(1)调查专家:由专业机构选派,主要负责现场实地考察和指导实验室测试等工作。

(2)调查人员:由科技人员、环保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实验室测试和人工调查等工作。

5.调查数据管理:调查数据主要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实时记录调查进程、调查范围、调查人员等信息,并及时发布调查结果和分析报告。

四、总结针对当下土壤污染问题问题,进行普查和调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档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和设计,为全面了解土壤污染状况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

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土壤污染问题,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更大的努力。

2014年4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2014年4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1国污状况调查全土壤染公报(2014年4月17日)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

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总体情况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2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一)无机污染物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表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不同程度污染点位比例(%) 污染物类型点位超标率(%) 轻微 轻度 中度 重度 镉7.0 5.2 0.8 0.5 0.5 汞1.6 1.2 0.2 0.1 0.1 砷2.7 2.0 0.4 0.2 0.1 铜2.1 1.6 0.3 0.15 0.05 铅1.5 1.1 0.2 0.1 0.1 铬1.1 0.9 0.15 0.04 0.01 锌0.9 0.75 0.08 0.05 0.02 镍 4.8 3.9 0.5 0.3 0.1(二)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土壤污染调查策划书3篇

土壤污染调查策划书3篇

土壤污染调查策划书3篇篇一土壤污染调查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特制定本土壤污染调查策划书。

二、项目目标1. 全面掌握调查区域内土壤污染状况,确定主要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

2. 分析土壤污染原因,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和预防措施。

3. 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三、调查范围和内容1. 调查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包括农田、工业用地、城市周边地区等。

2. 调查内容:包括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生物群落等方面的检测,以及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农药等污染物的含量测定。

四、调查方法1. 采样布点:采用网格布点法,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点数量和位置,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2. 样品采集:使用专业的采样工具和方法,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确保样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3. 分析方法:选择国家标准方法或行业推荐方法进行土壤样品的分析测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质量控制:设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五、项目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项目准备阶段成立项目团队,明确分工和职责。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

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和技术路线。

2. 第二阶段:采样和分析阶段按照调查方案进行采样工作。

及时送样并进行分析测试。

对分析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质量评估。

3. 第三阶段:报告编写和成果提交阶段综合分析调查数据,编写详细的调查报告。

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建议和预防措施。

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交调查报告和成果。

六、项目预算1. 采样费用:[X]元。

2. 分析测试费用:[X]元。

3. 人员费用:[X]元。

4. 设备购置和维护费用:[X]元。

5. 其他费用:[X]元。

总预算:[X]元。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大,但与此同时,土壤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全国土壤的污染状况,做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国家环境保护部委托全国各省市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于近期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遍较为严重,部分地区存在着重度和严重度以上的土壤污染状况。

具体来说,以下是公报中给出的一些主要调查结果和问题分析。

首先,农田土壤污染普遍较为严重。

由于长期的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超标严重,其中以镉、汞、铅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最为显著。

土壤的污染不仅对粮食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还会通过农产品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其次,工业区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在一些工业发达地区,由于工业生产排放以及废弃物管理不善,土壤污染的程度远远超过农田土壤污染。

此外,一些工业遗留地和旧有企业的废弃场所也是土壤污染的重点区域。

这些地方的土壤中存在着各种有害物质,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潜在的威胁。

再次,城市土壤污染问题也呈现出不容忽视的状况。

城市中的交通污染、工业排放和建筑废弃物等因素导致城市土壤中污染物的累积,尤其是重金属元素。

此外,城市的工地扬尘、市政污水排放等也是引起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城市土壤的污染问题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有较大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最后,水源地和湿地等特殊区域的土壤污染也不容忽视。

这些区域的土壤对水质有直接影响,其中的污染物容易通过水体进入食物链,进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更大的威胁。

综上所述,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揭示了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基于这些调查结果,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加大农田污染整治的力度,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鼓励有机农业方式,在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的同时,保护土壤资源。

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与背景土壤作为地球的表层覆盖层,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土壤的质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当地土壤的状况及其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区域与方法本次调查选取城市郊区作为调查区域,采用代表性抽样方法,共调查了30处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

土壤样本采集时,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层深度,选取合适的取样点,并采用标准土壤采集工具进行采集。

样本回收后,经过干燥、筛选和分析处理,获得相关数据。

三、土壤质量评估1. pH值分布pH值是土壤酸碱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土壤pH值普遍在6.5-7.5之间,属于中性土壤,适宜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

2.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较低,平均含量为2.5%,处于较低水平。

这表明土壤缺乏有机质补充,可能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水分保持能力不足。

3. 养分含量养分含量是评估土壤肥力的关键指标。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土壤中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较为均衡,但钾、磷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低,尤其在农田土壤中几乎缺乏。

这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注入合适的肥料进行补充。

四、土壤污染情况1.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土壤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调查结果发现,调查区域土壤中镉、铅等重金属含量超出环境规定的安全范围,可能是由于工业废水、尾矿渣等排放造成的。

需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以防止进一步损害。

2. 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农田土壤中常见的污染问题之一,对土壤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农田土壤中农药残留普遍存在,其中以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最多。

农药的合理使用和严格执行安全期限,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五、解决方案与建议1. 增加有机质含量通过合理的有机质管理,包括转化有机废料、施用有机肥料等方法,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XX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XX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XX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工作,摸清我市土壤资源情况,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XX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X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XX±三普办(2022)X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土壤普查是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重要方法,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一)开展土壤三普是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摸清耕地数量状况和质量底数,实施耕地的“全面体检(一)开展土壤三普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精准化,需要土壤大数据做支撑。

(三)开展土壤三普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全面掌握我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性状、耕作造林种草用地土壤适宜性,协调发挥土壤的生产、环保、生态等功能,促进“碳中和”,需开展土壤普查。

(四)开展土壤三普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优化农林牧业生产布局落实落地,因地制宜多业发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食物多样有效供给,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土壤普查基础数据作支撑。

二、目标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遵循土壤普查的全面性、科学性、专业性原则,到2025年完成对全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的“全面体检”。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背景土壤污染是一个严重而复杂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全国土壤污染的状况,制定一套详细的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概述,包括目标、方法、实施计划等内容。

目标1.全面了解全国土壤污染的状况2.确定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类型3.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提供支持方法阶段一:前期准备1.确定调查范围和目标:根据国土资源规划和相关政策,确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调查范围和目标。

2.制定调查方案:根据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制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方法、样本采集和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等。

3.筹备调查工作: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准备工作,包括设备准备、样品采集工具准备、调查人员分工和调查点确定等。

阶段二:实施调查1.土壤采样:按照事先制定的调查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代表性的土壤样本点,进行土壤采样。

采样时需遵循一定的采样方法和采样点的选择原则,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土壤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包括土壤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含量等的检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3.数据处理:对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建立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

4.报告编制: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编制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报告,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阶段三:结果分析和应用1.结果分析: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类型,并对污染原因进行评估和分析。

2.应用支持: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应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管理工作的开展。

实施计划•阶段一:前期准备阶段(1个月)–确定调查范围和目标–制定调查方案–筹备调查工作•阶段二:实施调查阶段(6个月)–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报告编制•阶段三:结果分析和应用阶段(3个月)–结果分析–应用支持风险与挑战1.调查范围庞大,调查工作周期长,需要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引言•调查计划•采样和分析•数据处理和解析•结果呈现和报告编写•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和附录目录CHAPTER引言背景介绍工作方案目的和意义CHAPTER调查计划调查范围调查目标调查范围和目标检测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物等污染物的含量,评估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调查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和数据整理等方法,结合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和方法VS时间安排和预算时间安排预算CHAPTER采样和分析01采样点位02采样深度03采样频率采样计划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物等污染物的含量检测。

前处理技术如样品采集、运输、储存等,需确保样品在分析前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污染。

仪器分析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等仪器进行定量分析。

数据分析方法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以评估土壤污染状况和风险水平。

分析方法和技术质量控制和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人员培训与考核对分析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提高分析人员的技能水平。

仪器设备校准定期对分析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样品盲样处理对样品进行盲样处理,以减少人为误差和干扰。

CHAPTER数据处理和解析数据收集和完整性。

数据清洗复数据。

数据转换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流程数据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地统计分析数据备份数据销毁数据加密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安全和保密CHAPTER结果呈现和报告编写结果呈现形式表格图表数据可视化1内容全面结构清晰规范用语数据详实报告编写规范和要求发布平台选择合适的发布平台,如政府官网、社交媒体等,以便更多人获取和查阅。

分享方式采用多种分享方式,如在线链接、PDF下载等,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宣传推广通过媒体、会议等多种渠道宣传推广报告,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状况的关注度和认识。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4月17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4月17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4月17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土壤环境的状况,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0年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历时四年,经过广泛的采样和测试,终于完成了这次全国性的土壤污染调查。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公报。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土壤污染状况较为严重,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全国范围内,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19.4%。

其中,轻度污染面积占9%;中度污染面积占6.8%;重度污染面积占3.2%。

这意味着至少有1/5的土地受到了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从各地区来看,土壤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周边地带,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

这与工业活动的集中和人口密度较高有关。

东北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而西部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相对较少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

调查数据还显示,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药、工业废物和有机物等。

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包括镉、铅、汞等。

大规模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农田土壤的农药和肥料残留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人体健康。

工业废物污染主要是由于化工厂、矿山、电镀厂等废物的排放。

有机物的污染则主要是由于垃圾填埋和污水排放。

在调查公报中,国家环境保护部还公布了一系列应对土壤污染的措施。

首先,加强土壤污染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应对措施。

其次,加大治理力度,推进修复工作,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政府将加大财力和人力投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严禁非法倾倒废物和违规排放。

此外,还将鼓励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要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环境治理的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

[Word]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Word]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Word]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 年4 月17 日)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 年4 月至2013 年12 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 万平方公里。

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总体情况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 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 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一)无机污染物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 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二)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 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0%,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5.9%、1.6%、1.2%和1.3%,主要污染物为砷、镉、六六六和滴滴涕。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篇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xx年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务院决定,20xx年4月至20xx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

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总体情况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一)无机污染物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二)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1. 技术背景和目的由于工业和农业发展,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状况,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本文提出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调查,获取全国土壤污染的分布、来源和危害程度等关键信息,为制定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方法和数据采集2.1 选择调查区域本次调查将涵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重点污染地区,以确保全面了解全国土壤污染状况。

2.2 土壤采样方案根据土壤类别、土地利用方式和污染源分布,制定土壤采样方案。

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各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内随机选择采样点进行土壤采样。

2.3 数据采集采用标准的土壤采样工具,按照既定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密度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

通过现场观察和测量,采集土壤样品的相关信息,包括土壤质地、颜色、质地等。

同时,还需收集与土壤污染相关的环境因素,如降雨量、温度等。

2.4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室对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包括重金属含量、有机物含量等。

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并制作相应的土壤污染分布图。

3. 调查周期和组织安排3.1 调查周期本次调查以3年为周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主要是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方案设计、人员培训等;第二阶段进行土壤采样和数据采集;第三阶段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

3.2 组织安排(1)中央组织机构由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协调该调查工作,负责统筹规划、监督和指导工作进展。

(2)地方组织机构各省级行政区应组织成立调查小组,负责调查区域的具体实施和数据采集工作,并全力配合中央组织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4. 成果与应用4.1 成果展示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报告,并制作相应的数据图表和污染分布图。

并在相关会议和论坛上宣传和展示调查成果。

4.2 报告目标用户调查报告主要面向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学依据,支持制定和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政策。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2.17•【文号】农建发〔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2.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农建发[20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遵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要求,我们会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织编制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现予印发。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地区的实施方案,2022年6月底前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代章)2022年2月17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障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普查目的意义土壤普查是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重要方法,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一)开展土壤三普是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占用刚性增加,要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摸清耕地数量状况和质量底数。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二普”)距今已40年,相关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农用地土壤质量实况,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红线,需要摸清耕地质量状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时间:2014年04月17日(2014年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

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总体情况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一)无机污染物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表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不同程度污染点位比例(%)污染物类型点位超标率(%)轻微轻度中度重度镉7.0 5.2 0.8 0.5 0.5汞 1.6 1.2 0.2 0.1 0.1砷 2.7 2.0 0.4 0.2 0.1铜 2.1 1.6 0.3 0.15 0.05铅 1.5 1.1 0.2 0.1 0.1铬 1.1 0.9 0.15 0.04 0.01锌0.9 0.75 0.08 0.05 0.02镍 4.8 3.9 0.5 0.3 0.1 (二)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规模和分布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保护农田质量和生态环境,国家环境保护部决定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

一、工作目标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目标是全面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情况,包括研究土壤污染的来源、类型、程度等因素,并绘制全国土壤污染图谱,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工作内容1. 调查范围: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范围包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壤样本。

调查样本的数量将根据各地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划分。

2. 调查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和污染风险程度,选取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浓度等相关指标。

3. 数据处理:收集和整理全国土壤样本数据,建立土壤污染数据库,并利用GIS技术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插值处理,生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分布图。

4. 专家评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和措施。

5. 成果发布: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编制详细的报告,并通过官方渠道向社会公布,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三、工作进度1. 制定调查方案:年月日至年月日,研究制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调查方案和技术规范。

2. 土壤样本采集:年月日至年月日,根据调查方案,各地开展土壤样本的采集工作,并按要求将样本送至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年月日至年月日,对采集到的土壤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建立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数据库。

4. 专家评估和建议:年月日至年月日,召开评估会议,邀请专家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治理建议和技术措施。

5. 成果发布:年月日至年月日,编制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报告,并通过官方媒体和网站向社会公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

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

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

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

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查明我国重点地区土壤污染状况及其成因,扩大了解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级别,筛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

三、项目主要内容(一)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1.目标通过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2.调查范围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全部陆地国土。

3.主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建立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和土壤样品库,绘制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图集。

4.技术要求(1)布点与采样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布点要求和编码规则进行网格法布点,并将采样点位标注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25万的数字地图的底图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并对点位密度进行适当调整,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粮食主产区开展加密布点调查。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点一般网格密度及采样要求见表1。

表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点一般网格密度及采样要求(2)调查监测项目调查监测项目分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详见表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需要在必测和选测项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适当增加特征污染物测试项目。

特征污染物主要包括土壤环境中存在的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有毒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所带来的化学污染物,以及农产品的生物性污染物等。

表2 全国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项目一览表(3)分析测试方法各监测项目的分析测试方法详见《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

(4)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方法和现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5)报告和制图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监测基本情况;调查监测结果分析评价;主要结论;问题及原因分析;对策与建议等。

各类图件的编制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

(6)土壤样品库按照统一技术要求,将全国土壤环境现状调查所有样品建立档案、集中保存,建立全国土壤调查样品库。

同时,各省建立省级土壤调查样品库。

全国土壤样品库以省为单位进行分区。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样品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

样品容器统一采用500ml棕色玻璃磨口广口瓶,石蜡封口,内外标签。

样品量为500克(过2mm筛的风干土)。

(7)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将全国土壤调查数据和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全部归档,建立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

同时,各省相应建立省级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

(8)质量保证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要求,对布点、现场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环节进行全程序质量控制。

5.预期成果(1)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报告(2)全国土壤样品库(3)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4)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图集(5)土壤调查技术指南(二)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1.目标通过对“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监测点的回顾性调查,对比分析20年来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扩大了解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扩充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点样品库。

2.调查范围“七五”期间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全部点位。

3.主要内容(1)全国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根据“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中4095个土壤典型剖面和862个主剖面的点位坐标,在原调查点位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并对比分析有关监测结果。

同时,取全国土壤环境背景样品库中20%的样品进行同步分析测定。

各省要在保证调查可比性的基础上,对本地区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的点位重新进行勘查,详细记录其周边环境状况,建立新的调查点位卡片,绘制1:10万比例尺的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点位分布图。

在对比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点位档案,绘制1:200万比例尺的全国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点位分布图。

各省“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剖面数量及分布情况见表3。

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土壤监测项目见表4。

(2)扩充土壤环境背景点样品库本次对比调查中采集的样品一并作为土壤环境样品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土壤环境质量对比调查土壤样品库实行统一管理,独立编码,单独建库。

4.技术要求对比调查样品采集、分析测试、质量保证的有关要求同(一)。

5.预期成果(1)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及其20年变化分析评价报告(2)扩充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点样品库(3)扩充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数据库表3 各省“七五”全国土壤背景值调查剖面数量及分布情况表4 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土壤监测项目一览表(三)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性划分1.目标结合全国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专题,在重点区域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查明土壤污染类型、分布、范围、程度和污染物种类、来源,分析污染成因,提出土壤污染物优先控制清单,建立污染土壤国家档案,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级别。

2.调查范围各省在制定调查方案时,应将下列有可能受到污染的场地作为土壤污染调查的重点,以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1)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地区土壤;(2)工业企业遗留或遗弃场地土壤;(3)固体废物集中填埋、堆放、焚烧处理处置等场地及其周边地区土壤;(4)工业(园)区及周边土壤;(5)油田、采矿区及周边地区土壤;(6)污灌区土壤;(7)主要蔬菜基地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8)大型交通干线两侧土壤;(9)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区域土壤;(10)其他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场地。

3.国家重点调查地区国家重点调查的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京津冀、山东半岛、成都平原、渭河平原、闽东南、海南岛以及主要矿产资源型城市。

有关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应按照各重点调查区专题组的要求,认真收集相关区域的有关信息、资料,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及自然背景状况;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生态与环境质量状况,主要污染源及排放等情况。

各重点调查地区的范围如下:(1)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2)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顺德、佛山、中山、珠海、东莞、深圳、肇庆、惠州、江门等城市;(3)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大连、抚顺、鞍山、本溪、盘锦等辽中南城市群,吉林、长春、哈尔滨等城市;(4)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唐山、保定、沧州等城市;(5)山东半岛: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城市;(6)成都平原:成都、德阳、绵阳;(7)渭河平原:西安、咸阳、渭南、宝鸡等城市;(8)闽东南地区: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城市;(9)海南岛:海南省全部陆地国土。

(10)主要矿产资源型城市。

4.主要内容(1)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和统一表格,收集重点调查区域有关污染源的基础信息和相关资料。

(2)调查、监测分析重点区土壤污染的类型、范围、程度及土壤重污染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分析污染成因。

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对土壤样品、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同步采样并进行分析测试。

(3)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将全国重点地区土壤污染调查分析数据及有关资料全部归档,建立重点地区污染土壤数据库和国家档案。

同时,各省相应建立重点地区污染土壤省级档案。

(4)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性划分借鉴国外土壤风险评估的技术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我国污染土壤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开展污染土壤风险评估,筛选高风险区域,为污染土壤风险管理和污染土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级别。

5.技术要求(1)布点与采样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根据污染场地特征,如污染源强度、影响程度及范围等因素,单独或综合采取网格法、放射线法、带状法、扇形法等方法布点,确定点位密度和具体点位,并采集相应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样品(样品采集种类详见表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