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的发展_一篇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健康险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文献综述)

健康险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文献综述)

健康险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前言当前的人身保险业务主要分为寿险以及健康险。

虽然健康险与寿险一样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保险标的,并以人的身体的受伤、疾病、残疾等事件作为保险责任的人身保险,但健康险却有相当与寿险不同的特征。

当前医疗费用已成为大众看病难、就医难的主要动因,同时各地的工伤事故也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随着公众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保险知识的普及,社会公众对于保险的认识也越来越深,而人民的生活水品也在不断上升。

在这种大环境下,保险消费者对于健康险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与此同时,国内的健康保险的发展速度却远远赶不上如此巨大的需求增长,也比不上其他保险产品。

目前市场中健康险的保费收入仅占人身保险收入的6%,而健康险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也落后于整个人身保险领域的保费增长速度。

目前市面上仅有寥寥可数的几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在从事健康险业务,而当前这几家专业健康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也远不及市面上的寿险公司。

这样的发展窘境为健康险的发展前途罩上了一层浓雾。

健康险将走向何方,在当前状况下健康险应如何摆脱这番困难的境地?本文将从健康险的现状浅析健康险的发展前景。

健康险的现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我国各项保险业务的恢复,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在国内部分地区试办商业健康保险业务。

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险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后来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的住院医疗费用保险、综合医疗保险和按病种定额给付的疾病保险产品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1996年底,我国开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开始全面展开,短短的几年之内,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友邦保险公司和其他中外保险公司已经在最初定额给付的重大疾病保险和附加住院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住院津贴保险、住院费用保险和高额医疗费用保险等一系列健康保险产品。

据中国保监会统计,从1999年——2002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每年平均增长52%,2002年承保数量达到1.36亿人次,当年保费收入达320.96亿元;目前已有多家寿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业务,提供的产品数量已经超过300个。

互联网保险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互联网保险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B2C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指保险公司通过互联 网平台直接向个人消费者销售保险 产品和服务。
C2C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指个人消费者通过互 联网平台购买和销售保险产品和服 务。
第三方销售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第三 方互联网平台销售保险产品和服务 。
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的优势
高效便捷
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能够实现快速、便捷的保险购买和理赔, 提高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
竞争格局变化
互联网保险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以赢得市场份额。
新兴市场发展
新兴市场如物联网、车联网等将为互联网保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拓展保险产品的应用领域。
互联网保险的政策发展趋势
要点一
监管政策完善
要点二
政策支持创新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政府将 加强相关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保 障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财务风险
合规风险
由于互联网保险的线上化特性,保险公司可 能面临更高的财务风险,如无法准确评估潜 在损失,导致过度赔付。
互联网保险业务可能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法律法规,存在合规风险。
互联网保险的风险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索赔数据进 行挖掘和分析。
定性评估
政府将鼓励互联网保险企业进行技术 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要点三
信息安全政策
政府将加强互联网保险信息安全政策 的制定和实施,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 安全。
07
结论与展望
结论
互联网保险发展迅速,成为保险业的重要新兴力量。
互联网保险能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和 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我国儿童医疗保险的产品开发文献综述

我国儿童医疗保险的产品开发文献综述

我国儿童医疗保险的产品开发文献综述作者:刘镭华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03期【摘要】我国现有3.67亿少年儿童,他们当前基本上处于无医疗保障状态,其中数量达到2.6亿的介于0-6岁间的儿童,他们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且每年以1200万的数量在增加。

而有关资料显示,我国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人数每年达到40万,但如果及时获得治疗,这个数字可以下降24万,也就是说有达到60%孩子本可免于死亡,这个数字的巨大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

我国儿童医疗保险仍然是社会医疗保险的空白地带,特别是重大疾病救治得不到经济上的支持和补偿。

改革我国儿童医疗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提供具有高保障、全范围、低保费的儿童医疗保险产品迫在眉睫。

这里将对国内外保险市场现有的儿童医疗保险产品进行比较研究,结合我国民众对保障范围的需求,考察市场容量,尝试儿童医疗保险的开发设计。

【关键词】儿童医疗保险原因分析一、我国开发儿童医疗保险产品原因(一)从儿童医疗保险产品市场需求角度分析宋妍、何国平(2008)指出,2007年我国儿童(5岁以下)死亡率为18.1‰,婴儿死亡率则为15.3‰。

2005年发达国家儿童(5岁以下)死亡率为6‰,而我国城市地区儿童(5岁以下)死亡率10.7‰,农村婴幼儿死亡率为25.7‰。

其中,我国儿童(5岁以下)主要死因构成为:城市地区——颅内出血2.8%、肺炎8.7%、先天性心脏病14.1%、出生窒息17.6%、早产或低出生体重17.8%;农村地区——意外窒息6.6%、先天性心脏病7.8%、肺炎13.8%、出生窒息13.8%、早产或低出生体重18.5%。

新京报(2009)报道,有资料显示,中国有400万白血病患者,并每年以3万到4万的速度增加,其中50%是儿童。

沈飞(2007)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2.9亿多的0-14岁儿童,18岁以下的则有4亿人。

而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肾功能衰竭等,都是儿童常见的大病。

保险创新发展思路

保险创新发展思路

保险创新发展思路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保险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保险的需求,因此,保险创新成为了行业的关键词之一。

本文将探讨保险创新的发展思路,为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理念创新在保险创新的过程中,理念创新是最基础且最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保险理念注重保障和风险管理,而现代社会对保险的需求已经超越了这一点。

因此,保险公司需要在理念上进行创新,将保险产品与服务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可以发展健康险、教育险等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保险产品,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也应该将技术创新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等。

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进行个性化定制和风险评估,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技术渠道进行线上销售和客户服务,提高运营效率。

三、合作创新保险创新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因此,合作创新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保险公司可以与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医疗机构等进行合作,共同研发创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例如,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智能保险产品,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理赔和风险监测;与医疗机构合作推出医疗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四、创新监管保险创新的推广和发展需要与监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因此,监管部门也需要创新监管机制,为保险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一方面,监管部门可以加强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审查和监督,确保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可以简化审批流程、放宽市场准入等,鼓励和支持保险创新。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保险创新不仅需要在国内进行,还需要与国际保险市场进行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际保险机构的交流与学习,可以吸取先进的保险理念和技术,推动中国保险行业的创新发展。

同时,也可以将中国的保险创新成果输出到国际市场,拓展保险业的国际影响力。

保险类文献综述范文

保险类文献综述范文

保险类文献综述范文
保险类文献综述是对该领域内相关研究文献的全面梳理和分析,以便为读者提供对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了解。

在撰写保险类文献
综述时,首先需要对保险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文献进行收集和筛选,
然后对这些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以展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综述的开头,可以介绍保险领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该
综述的目的和范围。

接着,可以对保险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理
论框架等进行概述,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随后,可以从不
同的角度对保险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分类和综合,比如可以从保险
市场、风险管理、保险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个方面
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在综述的结尾,可以对该领域
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总的来说,保险类文献综述需要全面梳理该领域内的研究文献,对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读者提供对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全面了解。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在线购物人群呈几何级增长,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渗透进传统金融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领域纷纷向互联网转型。

信息技术与保险业的融合产生了互联网保险,为恰逢发展瓶颈期的中国保险业注入新的活力。

由于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以及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2013 年更是被称为中国的互联网保险元年,拉开了互联网保险时代的序幕。

我国传统保险行业的销售渠道也从最初的个人销售渠道、银行销售渠道,发展到现在的电销,以及网销。

保险销售的问题一直是保险公司所需要研究的问题。

我国对互联网保险的研究始于保险网络营销。

很多学者都对保险的网络营销做了很详细的分析。

互联网营销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给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多种多样的不利因素。

移动互联网保险营销模式的优势主要有运营成本低、跨区经营、透明度高、交易效率高(李亚茹,2015)。

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不是企业从传统到网络的一次简单移植,而是为客户提供了产品、渠道和服务上的更多选择。

中国保险企业在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网上保险时,要逐步将公司网站作为销售渠道,以获得保费收入为主要目的,并从降低成本,完善服务的角度来定位网站。

不能再将网站单一地作为一种宣传工具。

具体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网络营销中顾客概念的整合;二是网络营销中保险渠道的整合;三是网络营销与保险企业组织的整合(季玥辰,2006)。

由于互联网技术还处在起步阶段,属于新兴产业,还存在较多“灰色”地带。

互联网保险在这个背景之下,固然也存在一些待以解决的问题。

所以,相比对保险网销的发展分析,更多的学者则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互联网保险的问题上。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快速增长,但仍然存在资产负债不匹配、投资结构不合理、收益水平低下、竞争日益激烈等问题,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姜茂生,2014)。

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永远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内容,保险资金的合理运用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

寿险产品创新及发展建议

寿险产品创新及发展建议

寿险产品创新及发展建议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寿险业的发展的现状,其次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对我国寿险产品创新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最后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寿险产品的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寿险业寿险产品创新我国寿险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

寿险保费收入由1982年的159万元增至2006年的3592.64亿元。

2002年至2006年,一直保持着平均每年14.99%的增长速度。

同时,占总保费的比重也不断增加,2006年达63.68%。

随着国家统包的计划型社会福利体系向市场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转变,寿险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部分,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重要产业。

我国寿险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产品创新是推动业务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但我国寿险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许多产品都不成熟,在寿险产品的开发与运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经验数据匮乏和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停办国内保险业务长达20年之久,对保险业需要的展业、精算、承保、投资、理赔等特殊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断层。

目前,我国保险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国内中、外资的保险公司急欲扩充业务,保险人才需求旺盛,但市场上专业人才缺乏,这不但不能很好地适应保险业创新的需要,也给我国保险业创新带来很大的风险。

产品创新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作,需要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诸如精算、营销、保全和理赔等,目前最缺乏的专业技术人才是精算师。

截至2005年底,我国保险业只有48位精算师和100多位准精算师,远远不能满足保险产品创新的要求。

另外,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产品还缺乏一些经验数据的支持,给产品创新带来困难。

产品创新需要资金的支持。

保险创新过程涉及到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以及对承保成本与收益所进行的尽可能准确的衡量和预算,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我国保险公司的资本并不充裕,行业扩张,寿险业的利差损等现状都消耗了保险公司的大量资金。

保险行业中的产品开发和创新

保险行业中的产品开发和创新

保险行业中的产品开发和创新保险行业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应对市场的变化。

产品开发和创新是保险公司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讨论保险行业中的产品开发和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一些趋势和挑战。

一、保险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意义1. 满足客户需求:产品开发和创新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保险产品往往无法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

通过产品开发和创新,保险公司可以提供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2. 增加市场竞争力:保险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开发和创新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通过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保险公司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增加市场份额。

同时,创新产品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知名度,进一步增加竞争力。

3. 应对市场变化: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保险公司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趋势。

通过产品开发和创新,保险公司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动态,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定价策略,提高市场敏感性和反应速度。

二、保险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趋势1. 科技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保险行业正面临着科技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来改进产品设计、风险评估和理赔管理等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保险行业的一项重要创新,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任问题。

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险公司可以实现更加透明和安全的交易,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3. 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保险形式。

借助互联网平台,保险公司可以向更广泛的客户群体销售保险产品,提高销售渠道的覆盖面和效率。

同时,互联网保险也提供了更方便和快捷的服务体验,符合现代人对便利性的需求。

三、保险产品开发和创新的挑战1. 风险控制:保险产品的开发和创新需要充分考虑风险控制。

保险公司需要准确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保险条款和价格,以确保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创新型保险理论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创新型保险理论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创新型保险理论发展研究文献综述1. 保险科技创新保险科技创新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

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险行业也在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中国在保险科技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不仅在保险销售、精算、理赔等传统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创新,而且还在保险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些保险公司通过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了智能化定价模型和理赔审核系统,提升了保险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

一些新兴科技企业也在保险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推动了保险科技生态的发展。

2. 保险产品创新保险产品是保险行业的核心产品,保险产品的创新不仅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可以推动保险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保险产品创新取得了一些进展,不仅在传统的财产保险、人身保险领域进行了一些创新,而且还有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风险的创新产品。

一些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农村微型保险产品,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风险保障。

一些互联网保险公司也在保险产品创新方面进行了探索,推出了在线健康保险、旅行险、共享经济保险等新产品,满足了新兴消费群体的需求。

3. 保险服务创新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和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兴起,保险服务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以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满足个性化需求。

中国保险服务创新主要表现在线上线下结合、场景化服务、智能化服务等方面。

一些保险公司通过搭建线上平台和线下服务中心,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提升了保险产品的购买体验和理赔服务。

一些保险公司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了智能保险理赔系统和在线保险咨询服务,提升了保险服务的便捷性和个性化。

4. 保险监管创新保险监管是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保险监管的创新不仅可以提升监管效率,而且可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

中国保险监管创新主要表现在监管科技化、监管制度改革、市场准入放开等方面。

保险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保险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保险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和经济保障的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风险的不断增加,保险学作为一门研究风险管理和保险机构运作的学科,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保险学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保险市场与风险管理保险市场的有效运作对于保险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学者们对保险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Smith和Bennington (2010)通过分析保险市场的激励机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另外,Johnson和Peterson (2012)通过研究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保险合同设计,以降低风险。

这些研究对于提高保险市场的运作效率和降低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保险产品创新与市场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保险产品也在不断进行创新。

保险产品的创新对于提高保险业的竞争力和满足客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方面,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Brown和Clark (2013)通过对保险产品创新的案例研究,总结了成功的保险产品创新策略。

此外,Chen和Wu (2015)通过对保险公司之间的市场竞争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市场定位策略。

这些研究为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风险评估与精算方法保险风险评估和精算方法对于保险业务的准确定价和风险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许多学者对于风险评估和精算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Wang和Zhang (2016)通过研究保险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评估方法。

此外,Li和Chen (2018)通过分析保险公司的精算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精算方法。

这些研究为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和精算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四、保险监管与风险控制保险监管是确保保险市场稳定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学者们对于保险监管和风险控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事实表明,社会生产力发展越快,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对保险的需求就越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目前我国的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规模小,很难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入世对中国保险业来说,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会。

如何科学地研究“入世”后的中国保险事业的发展规律,为保险公司经营提供依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这是关系到民族保险业兴衰存亡的大事。

寿险业是保险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在目前我国保险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市场营销学是研究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企业界与学术界的肯定,对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许多领域。

如何把市场营销学运用于保险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目前,与我国寿险产品的险种策略有关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我国寿险业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寿险市场现状、我国寿险营销现状、我国寿险营销的发展方向。

1 我国寿险业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古代保险思想的萌芽要晚于西方[1~4]。

要研究我国的寿险业,得先从国外的寿险业谈起。

1.1 国外寿险的产生与发展人寿保险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最初只是一种原始雏形,而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1.1.1 西方古代保险的原始形态世界各国有关保险的渊源传说纷纭。

据古史文稿的引证和推论,远自奴隶社会起,已有互助救济的群体方法和活动。

约在公元前50世纪,古埃及的石匠曾采取集体扶助办法,帮助石匠及其亲属解决生活困难。

在公元前20世纪,古巴比伦时代,国王曾命令僧侣、法官、及市长等,对其所辖境内居民征收赋金,以备救济火灾及其它天灾损失之用。

这类各种为个体和群体利益所采取的救灾和补偿损失方法,已开始孕育了保险的胚胎[5]。

1.1.2 现代保险的起源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保险起源于14世纪的海上保险[6~10]。

远在公元前2000年,航行在地中海的商人在遭遇海难时,为避免船只和货物同归于尽,便往往抛弃一部分货物,损失由各方分摊,形成“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共同海损分摊原则,成为海上保险的萌芽[2]。

《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优化研究文献综述》2600字

《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优化研究文献综述》2600字

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优化研究文献综述2022年是新中国成立73年,也是中国保险业成立73年。

1949年10月20日,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诞生。

然而,1958年,国内保险业完全关闭,只是为了维持国际业务,甚至在1978年,国内保险业逐渐恢复营业,1982年全部恢复营业。

保险业在全球的份额从1980年的不到8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18年的不到2亿元人民币,从2018年的不到8亿元人民币上升了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保险意识和风险防范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通过对《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等相关文献的研究,收集了284家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数据。

可见,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研究结论有一定的了解。

(一)数字化转型的条件以往的研究表明,传统保险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对数字化转型缺乏正确的认识,也就是尚不具备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条件。

正如Silva F(2019)研究指出的那样,在保险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团队协作和管理行为能力比企业技术和资源更重要,也就是说,转型的成功与否更依赖于管理者对数字化的重视程度以及员工对数字化的运用程度。

Yaneva T(2021)强调,保险企业与大企业不同,中小型企业在保险资源方面存在着限制,它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有相应的困难,因此整个过程需要依靠第三方技术平台来完成。

尹会岩, 于丹(2021)也提出保险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基于管理团队的构建和工作的协调安排,而王重鸣更明确地指出,团队能力取决于目标角色能力和协作责任能力。

Warg M(2016)就管理者的能力提出了一个具体的观点,即文化背景、学习经验和自身技能将使管理者在面对数字化转型时,对所遇到的信息、获得的机会有不同的反应。

在2017年,Butler T(2020)指出保险企业拥有更高端的技术和更高质量的资源,技术和人才的配置使大企业无需借助第三方平台,利用自身的资源来开发自己的数字平台,从而完善其数字化转型过程。

(二)数字化转型的利弊周延礼, 魏晨阳(2021)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建立保险大数据平台的利弊,指出建立大数据平台应具备的特征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好后对企业的作用曹毓飞(2021)站在社会的角度,提出保险数字化对智慧城市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大数据时代使城市变得智能化、自动化。

保险产品创新报告

保险产品创新报告

保险产品创新报告在当今社会,保险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为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保险产品的创新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报告将对保险产品创新的现状、需求、趋势以及一些创新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未来保险产品创新的方向和策略。

一、保险产品创新的现状当前,保险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保险产品逐渐普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买渠道和个性化的保障方案。

同时,一些保险公司开始关注特定人群的需求,如针对老年人的健康保险、针对年轻人的旅行保险等,使得保险产品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

然而,保险产品创新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保险行业的监管较为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的空间和速度。

另一方面,传统的保险经营模式和思维方式也阻碍了创新的步伐,许多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和推广上仍然较为保守。

二、保险产品创新的需求1、满足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的风险不断涌现。

例如,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对健康风险的关注度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安全风险成为了新的关注点。

因此,保险产品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对多样化风险的保障需求。

2、适应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他们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制保险产品。

比如,有些人可能更关注重大疾病的保障,而有些人则更注重意外事故的赔偿。

因此,保险公司需要提供更加灵活的保险产品,让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保障范围、保额和保险期限等。

3、提高保险产品的性价比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不仅关注保障内容,还会考虑价格。

因此,保险产品的创新需要在提高保障水平的同时,降低保险费用,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三、保险产品创新的趋势1、科技驱动的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保险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创新机遇。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保险公司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制定更加合理的保险费率;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保险理赔的效率和透明度,减少欺诈行为。

硕士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硕士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硕士毕业论文综述范文众所周知,转述在学术语篇,尤其是文献综述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硕士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一:简论我国银行保险如何发展【摘要】随着我国银行保险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带来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也积聚了潜在的经营风险,如何化解风险、引导银保合作健康持续发展,成为银行、保险公司及各自的监管机构共同深思的理由。

本文从银行保险的起源和发展模式入手,阐述了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情况和目前存在的主要理由,并提出了解决理由的策略。

【关键词】银行保险;发展模式;解决理由1、银行保险定义和发展模式1.1 银行保险定义银行保险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法国,是金融领域内的一种融合和创新,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必定产物。

银行和保险两个原本对立的行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仅实现了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也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狭义的银行保险,即保险公司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保险产品,银行充当保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广义的银行保险是指银行和保险公司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多种金融服务组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1.2 国外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根据金融一体化程度的高低,银行保险可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分销协议。

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合作代销协议,银行以保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的身份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并赚取手续费。

第二种,战略联盟。

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双方在产品研发、渠道管理、客户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第三种,合资企业。

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新的企业经营银行保险,双方共同拥有产品和客户,共同承担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

第四种,金融服务集团。

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通过交叉持股、兼并收购、发起设立子公司等方式成立金融服务集团。

在这种模式下,金融服务集团拥有银行与保险经营所需的经验与人才,能够有效地整合双方现有的客户和其他资源,进行一体化运作,提供一站式服务。

【保险科技发展研究文献综述2600字】

【保险科技发展研究文献综述2600字】

保险科技发展研究文献综述孙明明,裴平,孙杰(202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选取2011—2018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保险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保险科技发展对保险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

最终得出结论:( 1)保险科技发展与保险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2)与财产保险企业相比,保险科技发展对人寿保险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更大。

(3)保险科技发展对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保险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依次递增。

(4)保险科技发展对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保险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存在异质性。

(5)保险科技发展主要通过拓展产品应用场景提升保险企业产品创新能力。

最后提出了加快保险科技发展,提高保险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建议[1]。

夏睿涵(2020)在研究中认为国保险行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从2016年开始增速放缓,2018年保险原保费总收入较去年同期放缓了14.24个百分点,保险业基本告别了高速增长时代,开始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未来行业发展需要。

保险科技作为数字经济的载体之一,越来越成为保险公司创新发展,资本市场竞相投资的重要领域。

当前百度、阿里、美团、腾讯、携程等都已布局保险业且今后会有更多行业巨头跨界到保险业,科技与创新已成为未来保险公司发展的引擎和抓手,推动科技赋能保险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保险公司应在保险行业转型发展时期,应充分利用保险科技蕴含的巨大驱动力,探索创新,寻求突破,提升差异化质量[2]。

邓文,吴伟峰(2021)在研究中通过对当前科技企业供应链保证金的规范与功能分析,以非融资性的"技术服务合同售后履约保证保险"为例,以及融资性"科技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备选规划,为科技企业当前供应链保证金的低成本盘活提供了功能耦合与替代的保险解决方案。

并就引入政府参与的制度安排的必要性及必然性做了深入的探讨,从而构建了一个能实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产业组织、政府治理的金融创新模式,最后展望了科技保险综合性创新方案给科技企业的研发与成长提供的更多保险保障服务前景[3]。

保险行业产品创新

保险行业产品创新

保险行业产品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保险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并满足客户的期望,保险公司不断努力进行产品创新。

本文将探讨保险行业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创新的建议。

一、保险行业产品创新的重要性1.1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保险产品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创新,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灵活的保险产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1.2提高产品竞争力产品创新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提高竞争力。

通过创新,保险公司可以开发出独特的产品,打破市场垄断,吸引更多的客户。

同时,创新还可以帮助保险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1.3应对新的风险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风险和挑战也随之出现。

例如,网络安全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等。

保险公司需要通过创新来开发新的保险产品,以应对这些新的风险挑战,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二、保险行业产品创新的影响因素2.1科技进步科技的发展对保险行业的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可能性。

通过利用这些科技手段,保险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并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保险产品。

2.2法律和监管环境法律和监管环境也是保险行业产品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保险公司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才能推出新的保险产品。

因此,保险公司在产品创新过程中需要考虑法律和监管的限制。

2.3客户需求和反馈客户需求和反馈是保险产品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保险公司需要不断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反馈意见。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才能开发出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保险产品。

三、保险行业产品创新的建议3.1运用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和风险状况,进而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保险产品。

2021保险学论文(精选8篇)范文3

2021保险学论文(精选8篇)范文3

2021保险学论文(精选8篇)范文 保险学课程是金融、保险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巩固学生保险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保险实务能力,最终为社会输送强理论、熟技能的保险专业人才。

下面是保险学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保险学论文第一篇:保险协同治理依据、内在逻辑及其实践 摘要:保险协同治理可以充分发挥保险治理的功能与价值,通过与政府部门主体的协同合作降低或者消除社会公众风险,使社会无限经济责任向有限经济责任转变,表现出更高的社会保障职能。

但当前我国保险协同治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协同动力不足,过分依赖政府政策;保险资源分布不均,协同模式有待丰富;服务创新性匮乏,公共风险治理的广度与深度不足等。

本文基于保险产业可以作为公共事业治理主体的理念,以系统理论为出发点,探究保险产业在公共事业领域内的协同治理可行性。

通过对我国保险产业协同治理实践的研究,总结出保险协同治理发展的问题及阻碍,并从内部机制改革、升级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我国保险业进行创新协同治理发展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保险行业;协同治理;系统理论;制度设计; Practice,Problemsand Path Choice of Insuranc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China GaoGuoshengWang Ran NanjingAudit University Jinshen College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UAA Abstract:Insurance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insurance governance.By collaborating with the main body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reduce or eliminate social publicrisks,the social unlimited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limited economic responsibility,showing a higher social security function. However,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insuranc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China: lack of synergy driving force,over-reliance on government policies; uneven distribution of insuranceresources,insufficient synergy models;lack of service innovation,and scanty breadth and depth in public risk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concept that the insurance industry can be the subject of public utility governanc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e public sector,starting from the system theory.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cooperative management of insurance industry in China,the problems and obstacl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re summarized,and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innov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s put forwar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rnal mechanism reform,upgrading and innovation. 一、引言 保险产业作为现代金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门,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同样还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尤其是在防范社会系统性风险以及保障民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与优势。

范文:文献综述

范文:文献综述

范文一:一、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李蔬暗(2009)提出,适度的通货膨胀刺激了经济增长,长期中带来居民收入的增长,进而也增加了居民对寿险的需求;目前人民币的升值使外资更有可能投入国内寿险市场,对寿险需求增加也起到了刺激作用。

李鑫(2009)提出,一方面我国投资型寿险产品应针对中高收入阶层加大推广力度,并且为了减少其他金融替代产品对投资型寿险需求的影响,在产品设计和销售中应更加强调投资型寿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另一方面,在我国资本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保险公司应根据投资型产品资金流的特点,确定适宜的投资方式和策略,增加投资品种,提高资金运用效率,降低资金运用风险。

杨佑,贾保元(2009)认为,投资型寿险作为我国保险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产品创新,没有可供监管遵循的先例,需要在以下几方面重视:加强对投资型产品信息披露的监管;宣传保险知识,促进理性消费;联合证券监管机构,发挥监管合力;加强诚信经营,防范销售误导风险。

杨佑(2009)认为,选择投资型寿险产品,首先要估计到投资风险,并且做好长期投资的心理准备。

但是大多数客户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仅仅关注短期利益,一旦收益不满意,宁可损失手续费,也选择退保。

李迪文(2009)认为,投资连结保险作为新型投资型保险产品,在欧美保险市场早已发展成熟并占据重要市场地位。

而国内投连险在近十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两起两落,究其发展坎坷的根本原因,即投连险发展要件的缺失。

回顾我国投连险发展的十年坎坷经历,有许多值得反思与总结之处。

但作为以产品创新为动力、以不断满足人民保险保障需求为己任的中国保险业,投连险绝不会就此止步。

只要保险公司以正确、客观、全面的宣传投连险的产品功能,使消费者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投连险的内容与实质,不断提升保险公司自身的资金运用率和资产管理水平,大力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的银行保险专家和独立金融顾问,提升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的控制能力,就一定能充分发挥投连险在保险投资领域的特殊功能,满足更广泛的人群需求。

保险行业发展文献综述

保险行业发展文献综述

保险行业发展文献综述Harold(1998)做出了类似Skipper的分析,补充了保险业在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方面的作用。

Ward和 Zurbruegg(2000)运用协整分析对OECD国家经济增长与保险业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有些国家保险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在另一些国家经济增长是保险业发展的格兰杰因,他认为保险业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根据国家的经济体制、文化等方面的差别而有所不同。

Liyan Han和 Fariborz Moshirian等(2010)利用27个国家1994-2005年的数据研究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将寿险和非寿险的经济作用分开研究,他们运用GMM模型来分析得出保险业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并且非寿险要比寿险的促进作用显著。

他们进一步将分析的27个国家分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寿险还是非寿险,发展中国家保险业发展在经济增长的作用要比发达国家的更为显著。

有些研究者考虑了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非线性问题。

Beenstock ,Dickinson和 Khajuria (1988)通过对1970-1981年12个国家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人均财产与责任险保费与人均GDP呈非线性关系这一假说。

张国清(2003)基于对SARS疫情的认识,评估了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政府责任,提出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责任过程模型。

罗志恒(2020)认为,疫情短期的冲击非常大,新冠肺炎疫情将从供给需求端同时冲击宏观经济,并影响中观行业和微观主体,但不改变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走势。

从金融业看,疫情给金融市场带来短期扰动,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商业银行不良率将有所上升。

张晓最(2020)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稳增长与稳杠杆平衡艰难。

关于疫情对保险业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张响贤(2003 )分析了非典疫情对保险业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周延礼(2020)提出,保险业要借防疫机遇转型升级。

【健康保险发展研究文献综述2400字】

【健康保险发展研究文献综述2400字】

健康保险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从分析健康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角度:健康保险促进社会发展,学者宋艳霞(2020)认为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成效显著,市场需求加快释放,社会发展进程加速,慢病人群不断增加,中产阶级崛起,医疗技术进步,医疗健康保障支出出现快速增长[1]。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健康保险难以满足人们的保障需求,学者陈辉(2020)认为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医保的基础保障能力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保障需求,近年来重大疾病日益受到群体关注[2]。

健康保险的时效性较慢,学者Tam Lisa等人(2021)认为健康保险的购买率上升不会立即提高群众健康素养,但之后,群众会加大对健康保障方面的投入[3]。

学者Prinja Shankar(2021)认为贫困地区健康保险发展缓慢主要存在医疗保障力度小、宣传不到位、疾控防范能力弱等问题[4]。

商业健康保险也是问题重重,学者冯丹龙(2021)认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存在社会实际参与度较低,地域发展不平均,产品形式相对有限,保障内容仍需进一步规范引导[5]。

深入剖析健康保险问题发现,有如下几个原因:经济水平影响社保的购买力,学者Wei Wenjia等人(2020)认为多方面的原因影响群众健康保险的投保率,其中经济水平的高低尤为重要,群众的经济水平也应在健康保险政策实施的考虑范围[6]。

资源匮乏影响健康脱贫,学者范仓海(2021)等人认为疾病和贫困是相互影响的,疾病通过财力、人力和社会资本传递导致贫困,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医疗资源紧缺以及贫困文化根深蒂固,使贫困群体面临着更大的健康风险,形成疾病-贫困-疾病的恶性循环[7]。

也从中发现健康保险的重要性:学者Ho Hien Thi等人(2020)认为个人健康保险可以促进预防性保健的使用,从而减少随后昂贵的费用,一开始健康保险的保障可以减少后续患病的开支,有效解决群众因患病导致的经济困难[8]。

学者Marmor Theodore R等人(2018)认为商业健康保险精准识别,精准保障,高赔付比等特点可以有效补充社会健康保险的不足,减轻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的发展:一篇文献综述毕泗锋摘要:本文对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的文献(2000年—2006年)进行了回顾、总结和评述。

主要的工作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保险产品创新的研究历程和发展脉络进行总结,二是回顾并评述了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的进展。

在第二部分,本文将保险产品创新理论分为四个主题分别进行了分析:(1)为什么要进行保险产品创新;(2)保险产品创新的制约因素有哪些;(3)如何进行有效的保险产品创新;(4)保险产品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怎样。

文章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文献的贡献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保险产品创新研究历程文献综述A literature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productinnovation theory in china:Bi Sifeng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review、summary and remarks on the literature of insurance product innovation (2000--2006). All the work is about two topics: one is the summary of research course; the other is the reviews and remarks on the literature (2000--2006). In the second topic, the paper analyzes the literature in four categories: [1] why we innovate new products; [2] what factors limit the product innovation; [3] how we innovate products effectively; [4] what is the future of innovation of products. In the last par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tent above and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emphasis in the future.Keywords: Insurance product innovation; Research course review; Literature summary一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研究历程我国对保险产品创新问题的关注始于2000年以后的一系列文献,其原因在于1999年10月平安保险公司推出了投资连接型的寿险产品,而紧接着在2000年3月国内多家公司推出了“聪明宝宝”“理财通”等一系列分红型保险产品,同年7月太平洋保险公司则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推出了分红保险1。

这一系列的创新实践促成了大批学者、保险界的相关人士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2。

在这些文献中,较为集中的探讨了保险产品创新的重要意义、制约因素、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发展趋势等问题。

整体上来看,对寿险产品的研究多于对财产险的研究,这不仅表现在专门考察财产保险产品创新的文献较少,而且表现在对整体保险业产品创新的研究中更主要的以寿险产品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

关于这些文献的整体贡献我将在第二部分进行评述。

随着寿险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多,推出新产品的公司不断增加,政策监管部门开始加大推动产品创新的力度。

代表性文献是吴定富主席的两篇文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险研究》2003年第8期,pp.2--7)和“大力推进保险创新做大作强保险业”(《管理世界》2004年第6期,pp.1--3)。

前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我国正值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作者在该文中倡导财产险和寿险市场要加大创新力度,在各个领域进行创新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后一篇文章中,作者就保险创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说明,其中保险产品创新作为四大创新内容之一,作者总结了产品创新的表现形式、创新的四大原则、需要处理好的关系等问题。

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是2004年8月19日由中国保监会组织的“保险产品创新座谈会”在京举行,这是保险业界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大型保险产品创新论坛。

有来自全国近200人的专家、学者、相关领导参加了本次大会。

吴定富主席在讲话中进一步总结了产品创新的成果、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原则和创新的领域等问题。

本次会议为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研究指明了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之后,2006年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将“推进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与规范”确定为该年度的一项重要工作。

吴定富主席更是在此次会议上宣称:“2006年是保险创新年”。

同年6月份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保险业要“推进自主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保险业产品与服务创新工作受到了中央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从以上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尽管1992年美国友邦上海分公司引入个人行销制度后,针对个人的新型保险产品就已经问世,但是直到1999年平1资料来源:《我国保险创新实践及其未来发展潜力》,扬威月、何光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2/9/92 初步统计有近60篇与此相关的文献,由于大量的文献存在重复论证的问题,故本文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30多篇文献进行了评述。

安保险公司推出投连产品以后,才真正形成对保险产品创新的大量研究。

1999年到2004年间,市场主体相继推出各种新型的保险产品,市场异常活跃,而监管部门也加大了推动产品创新的力度。

2004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一年吴定富主席发表了一篇重要的号召性文章,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以保险产品创新为主题的会议,为下一步保险产品创新扫清了障碍。

2006年“保险创新年”口号的提出以及《意见》的颁布为保险产品创新的发展和研究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二保险产品创新文献综述整体来看,保险产品创新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的主题,(1)为什么要进行保险产品创新;(2)保险产品创新的制约因素有哪些;(3)如何进行有效的保险产品创新;(4)保险产品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怎样。

我们分别来看关于这几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保险业为什么要进行产品创新?盛和泰(2002)指出,当前市场上的保险产品存在的严重问题,比如产品结构的失衡、保险条款的粗糙、不合理的费率水平、新产品推广不力等等,必须要通过产品创新加以解决。

吴定富(2004)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认为我国目前保险业的规模偏小,发挥的功能有限,在金融业中所占比重太小,保险产品的提供与广大群众化解风险的需求存在差距,必须要加大创新力度;在微观层面,吴定富指出处于化解风险的考虑,保险公司可能会主动创新保险产品,比如1999年之后的投资型险种就是对市场利率持续下调的反映;刘春燕(2004)则从保险产品创新需求的角度论证了创新的必要性,认为从整体的市场规模、巨灾风险给市场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潜力、新型风险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改革、农村市场的开拓等方面来看,中国必须要发展出大量实用的新型保险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对吴主席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

这些文献逻辑上不存在冲突,互相补充,较为充分的论证了我国保险业进行产品创新的理由。

与为什么要创新的主题相比,对保险产品创新制约因素的文献相对较多,而问题也更加复杂。

吴定富(2004,b),沈秀、肖英(2005),秦蓉蓉(2005),王文祥(2005)的文献中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的机制不完善、人才的缺乏、创新的动力不足、技术约束、外部环境的制约。

对于产品创新机制的问题,沈秀、肖英(2005),秦蓉蓉(2005)主要分析了公司管理机制、销售模式的不健全,产品难以在这些制度环境中顺畅的到达消费者。

关于人才的缺乏相关文献均认为,因为成功的产品创新需要精算人才、法律人才、管理人才的储备,但是目前来看,人才的供应显然难以满足对这种需求,从而形成创新的制约。

秦蓉蓉(2005)还从外部环境—国际政策法令、相关行业制度、保险监管的的角度对保险产品创新的制约进行了定性分析。

与前面从制约因素分析的角度不同,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的胡振飞博士作为执笔人在《保险产品创新呈现五大趋势》(上海证券报2006年02月24日)一文中从推动保险产品创新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与一般的金融工具创新相同,保险产品的创新通常也是市场需求、竞争(供给)状况、制度变革和技术进步等四大因素作用的结果。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若市场需求不旺就难有创新产品出现的可能,市场竞争不充分保险公司也缺乏创新的冲动,制度环境不佳、技术进步落后更难以支撑保险产品的创新。

其分析的过程和结论与上面的文献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关于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饶有趣味,我们多花点篇幅对这个问题进行梳理。

文献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这一制约因素,两个角度值得关注:一个是吴定富在2004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市场规模问题,他认为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市场规模较小,发展潜力很大,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较小,因而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3,与此相联系,王文祥(2005)也指出我国保险市场竞争并不充分,保险公司创新的动力较弱。

其实,市场规模小与市场竞争不充分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只是看的角度不同而已;另一个角度是耿小清、徐静(2005),张楠楠,李海涛,孙祁祥(2003)从保险产品易于模仿的特性出发说明了保险产品为何创新乏力。

他们认为创新最终都要“具体化到保险险种的设置以及具体保单格式和内容的变化上来,关于承保范围、价格、险种的设置必须以文字进行清楚的描述。

文字的开放性使得对保单条款进行的任何创新性改动都极易为竞争对手模仿,而模仿者却不必为此付费”4。

国内其他作者在论述保险产品创新制约时也提到保险产品的这一特性5,但仅仅是提到而已,他们均未严密的论证保险产品为什么具有这一特性以及它怎样导致了创新的乏力。

关于这个问题,也许Michael Menhart, Andreas Pyka, Bernd Ebersterger 以及 Horst Hanusch在“Product innovation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in the german insurance market”一文中提供的材料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对于非物质性的服务产品如保险产品,通常较为容易被其他竞争者模仿。

但是,虽然竞争者可以较为快速的模仿新产品的特征,竞争者欲达到同样的新产品开发公司3刘英,保险产品创新面临新机遇[J]. 中国保险,2004/9,pp.94保险产品创新的难点及对策,张楠楠,李海涛,孙祁祥,中国金融2003/5,pp.425 比如,制约保险产品创新的因素及其对策,沈秀、肖莺,特区经济,2005/1,pp.173-174; 保险创新与风险防范研究,王文祥,保险研究,2005/11,pp.26-28; 刘英,保险产品创新面临新机遇[J]. 中国保险,2004/9,pp.10,的声誉水平以及获得消费者同样的认可却远为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