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220
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办公室编
二○○八年十一月
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专题研究报告》220期
反馈意见:
回函请寄: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七楼省科技顾问团办公室
邮政编码:610041
E-mail: scskjgwt@
《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目录
一、农业科技创新内涵及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大
意义 (1)
二、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三、四川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对提高农业科技
创新能力的需求 (6)
四、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9)
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农业与农村经济组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西部农业科技强省。近10年来,我省农业科技创新与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共获省以上农业科技成果奖350多项。仅“十五”期间,就育成农作物新品种442个、畜禽新品种22个,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四川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上新台阶对科技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省科技顾问团农业与农村经济组组织专家对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进行调研,旨在为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四川现代农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一、农业科技创新内涵及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
经济学认为,“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以获取潜在的利润。科技创新是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从新理论、新概念、新设想的产生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创造并进行产业化的完整过程。
农业科技创新有别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国民和社会组织、机构,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自主进行的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原始性创新,在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努力获得更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是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农业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和产业:三是在广泛吸收全球科技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包括政府及其资助的公共农业研究部门、大学、推广机构;也包括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民,还包括农业行业协会及非营利性组织等。具有多元性、弱质性、松散性及政府主导性等特点。
(二)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
世界科技发展和农业发展的历史实践证明,农业科技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农业生产力水平高低和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我国几代领导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
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应用高新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当前,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低,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十分繁重。面对食物安全问题,迫切需要培育优质高产动植物新品种,研究其配套栽培(养殖)技术;面对农民增收缓慢的实际,迫切需要破解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集约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技术难题;面对优势特色农业整体效益不高的实际,迫切需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加工层次的技术;面对市场对农业标准化建设要求的实际,迫切需要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建设检验检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农业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农业发展的新突破。
二、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川具有较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居西部首位,是四川农业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支
撑,也是四川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引擎”。
(一)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1.科研机构日益完善、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三十年,四川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省现有市级以上涉农大专院校19个,农业科研院所63个。2006年底,全省从事农业科研开发人员10万余人。其中,院士2人,学术技术带头人89名,高级职称4154人,中级职称26461人,初级职称60610人。
2.取得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据统计,1996年-2006年的十一年间,四川农业科技就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奖357项。其中国家发明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9项,四川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31项。“十五”期间,全省总共申请新品种权218件,授权60件,申请量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
3.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全省现有农林牧水等乡镇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15662个,技术推广人员61671人。此外,全省各县(市区)共设立技术开发机构830家;各类农业技术协会6800余个,会员88.3万多户;建立各种专业市场800多个,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已经逐步成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重要新生力量。
(二)影响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当前四川农业发展己进入一个新的重要时期,农业要上
新台阶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更趋增强。但就现实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
1.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供给和需求错位。一方面是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现阶段我省农业科技成果虽多,但成果的质量和结构都存在问题。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般性成果多,而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的突破性成果不多,结构问题主要是农作物成果多、畜牧业成果少;品种类成果多、技术类成果少;粮食作物类成果多、经济作物类成果少;生产类成果多、加工类成果少,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据统计,“十五”期间,57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农业类成果中,畜牧业只占25%,加工仅占5%;品种占60%,技术占35%;种植业中,粮食作物占81%,经济作物占19%。另一方面,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技术与服务却无法得到满足,存在着产前愁信息、愁资金、愁种苗;产中愁技术、愁服务;产后愁加工、愁运输、愁销路等问题。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科研选题时研究目标雷同,重粮食、重产前、重品种;二是因为粮食压力太大,研究经费有限,其他研究内容无法开展;三是由于创收的需要,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都更重视经济效益好的开发性成果,轻视公益性成果;四是不少应用技术研究与企业和市场需求脱节。
2.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是长期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