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常见害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常见害虫
第一节 水稻主要害虫
一、二化螟
二、三化螟
三、稻纵卷叶螟
四、稻飞虱
五、东方蝼蛄
一、二 化 螟
寄主: 二化螟主要寄主有水稻、小麦、玉米、高梁、茭白、甘 蔗、粟、慈姑、蚕豆、油菜等,但幼虫为害水稻为主。
二、三 化 螟
分布 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
南主要稻区,以沿海、沿江平原地
区为害最重。近年来有向北扩展之 势,20世纪90年代初已达山东、烟
三、小 麦 蚜 虫
分布: 小麦蚜虫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 蚜。麦长管蚜在全国麦区均有发生,是 大多数麦区的优势种之一;麦二叉蚜主 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冬麦区,特别是华北、 西北等地发生严重。
麦长管蚜
寄主:
麦长管蚜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 麦,南方偶害水稻、玉米甘蔗、荻草等; 麦二叉蚜主要寄主是小麦、大麦、燕麦、 搞两水稻、狗尾草、莎草等禾本科植物。
防治效果=
对照区虫量(为害量)-处理区虫量(为害量) 对照区虫量(为害量) ×100%
杀虫效果=
对照区幼虫存活率-处理区幼虫存活率 对照区幼虫存活率 ×100%
化学防治
二化螟的施药时期为卵孵化高峰至1龄幼虫期,可选择下列 药剂及用药量进行田间防治:
5%锐劲特CS450-600mL/hm2;20%三唑磷EC1500mL/hm2; 95%杀虫单原粉50-750g/hm2,92%杀虫单WP750mL/hm2,10%吡 虫啉WP375g/hm2常规喷雾;18%杀虫双撒滴剂3750mL/hm2撒施。 我公司氟达克及维稻。 用药后3d内田间保持水层3~5cm,特别是高温季节,提倡早、 晚用药,穗期防治应加大喷液量。
三化螟 一年发生3~4代。卵多产于叶片上,其次在叶鞘上。水稻 苗期为害,引起“枯心苗”;孕穗期为害,引起“枯孕穗”; 抽穗期为害,引起“白穗”。一般年份以第3-4代为害较重。
调查时间与方法
杀虫效果在施药后1~3d进行调查,采用“Z”字形选择 螟害株50株,剥查被害株内的活虫数和死虫数。保证每小区 剥查总虫数大于30头以上,如数量不足,应增加调查株数, 但各小区内的样本数应保持一致。
四、麦 蜘 蛛
麦蜘蛛主要有麦圆蜘蛛及麦长腿蜘蛛两种。
麦长腿蜘蛛成虫
麦圆蜘蛛
分布:
麦圆蜘蛛又名麦叶爪螨分布在我国北纬29-37度地区;麦长腿蜘蛛又名 麦岩螨,主害区在长城以南、黄河以北干旱、高燥麦区。有些地区两者混 合发生、混合为害。
主要寄主: 两种麦蜘蛛均为害小麦、大麦。
为害特点: 以成、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片出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 黄,麦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的全株干枯。
麦二叉蚜
为害特点: 麦蚜在小麦苗期,多群集在麦叶背面、叶鞘及心叶处; 小麦拔节、抽穗后,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为害,并排泄蜜 露,影响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严 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穗期为害,造成小麦灌浆不 足,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引起严重减产。麦蚜又是传播 植物病毒的重要昆虫媒介。 防治方法: 亨达顽克1500-2500倍液喷雾;亨达劲灵10-20克/亩 喷雾;及20%甲氰· 氧化乐果乳油;2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等
细胸金针虫
为害特点: 咬食地下种子,伤害胚乳,使之不能发 芽;咬食幼苗须根、主根或地下茎,使之不 能生长,甚至枯萎死亡;还能蛀入块茎和块 根,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而引起腐烂。 化学防治方法:同蛴螬的化学防治方法。
沟金针虫幼虫
第三节 小麦害虫
一、粘 虫
二、小 麦 管 蓟 马
三、小 麦 蚜 虫 四、麦 蜘 蛛 五、麦吸浆虫 六、草 地 螟
×100%
化学防治:
对于低龄幼虫,超红50克/亩、30%吡•丁硫+36.8%水胺• 马(25+100)克/亩、30%吡•丁硫+2.0%阿维菌素(25+50)克/亩、 2.0%阿维菌素100克/亩及36.8%水胺•马100克/亩效果较好。
对于大龄幼虫或虫口密度大的地块,应依实际情况加大 用量或与其他药剂混配。如超红100克/亩或超红+维稻(或纵 清)(25+75mL)兑15公斤水,一亩地45公斤水防效好。
化学防治: 1、亨达顽克1500-2500倍液喷雾; 2、亨达王
3 、踏斯螨1500-2500倍液喷雾。
五、麦吸浆虫
麦黄吸浆虫幼虫
麦红吸浆虫幼虫为害状及成虫
我国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两种。
为麦红吸浆虫分布区
为麦黄吸浆虫分布区
化学防治: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0%倍硫磷乳油。
六、草 地 螟
第二节 玉米常见害虫
一、亚 洲 玉 米 螟
二、玉 米 蚜
三、蛴 螬 类
四、金针虫类
一、亚 洲 玉 米 螟
玉米螟幼虫及其为害状
分布 :
除青藏高原玉米区未见报道外,广布全国各玉米种植区。 主要为害对象:
玉米、高粱、谷子、棉花、大麻等。
为害特点: 玉米心叶期(大喇叭口期)幼虫取食未展开的心叶,造 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 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 化学防治: 新一佳、农利康、功夫菊酯、久灵等
二、玉 米 蚜
玉米蚜在雄穗上为害
玉米蚜在叶鞘上为害
寄主: 玉米、高粱、小麦、狗尾草等。 为害特点: 成、若蚜刺吸植物组织汁液,引致叶片变黄或发红,影 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枯死。玉米蚜多群集在心叶,为害 时分泌蜜露,产生黑色霉状物。
化学防治: 1. 用玉米种子重量0.1%的10%吡虫啉WP浸种或拌种, 播后25d防治蚜虫。 2. 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撒3%啶虫脒乳油 (亨达斩马或亨达七品红)60毫升/亩,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 也可在玉米进入拔节后,玉米蚜发生初期喷洒10%吡虫啉。
褐飞虱长翅型(左)和短翅型成虫
白背飞虱:
为广跨偏南性的种类,迁
飞性害虫,为害性仅次于褐飞 虱。
发生与为害特点: 为害水稻的习性与褐稻虱 相似,但取食适应范围广,耐 寒性更强。
长翅型白背飞虱(左雌右雄)
灰飞虱:
为广跨偏北种类,在各地均可越冬。 直接造成为害较小,但能传播稻、麦、 玉米等作物的病毒病,有时可引起病毒 病大流行。
分布: 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 南限未过淮河,东接苏联,西至 西藏。 寄主: 小麦、燕麦、马铃薯、玉米、 高粱、亚麻、豆类、甜菜、菜籽、 胡萝卜、蔬菜、藜科、蓼科、菊 科杂草和牧草。
草地螟成虫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成缺刻,常常吃光一片地后集体迁移至另一 块地。其特点:一虫源多成虫量高。二田间着卵量高,虫 口密度大。三食料丰富。四虫龄不整齐,为害期长。五为 害作物种类多。
化学防治方法:
亨达黑虫双全及福克,按药种比1:50播前包衣,可 依实际情况提高到1:100-150。
小麦金穗来,药水比1:5对水,将混好的药剂按 1:100的比例进行包衣拌种,阴干成膜后即可播种。 另外还有二嗪磷颗粒剂、辛硫磷颗粒剂、毒死蜱颗 粒剂、5%甲拌· 辛粉粒剂等。
四、金针虫类
金针虫是叩头甲幼虫的通称,田间 为害的主要是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 寄主:为害各种作物、蔬菜及林木。
三、蛴 螬 类
蛴螬俗名白地蚕,为金龟甲幼虫 的通称,农田中常见有大黑鳃金龟及 铜绿丽金龟。 寄主:
可为害多种农作物、蔬菜、果树、 林木、牧草的地下部分。
为害特点: 成虫夜出咬食植物叶片成孔洞或缺刻;幼虫终年在地下活动,在 地下啃食萌发的种子,咬断苗根茎,使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垄,或咬 食地下块根、块茎成孔洞,使之生长衰弱,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施药适期: 2~3龄幼虫高峰期,防治指标每百丛平均有效虫量为分蘖期40头、 穗期20头。 调查方法: 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调查每百丛虫苞数,并剥查存活幼虫数, 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
百度文库
虫口减退率=
防治前活虫数-防治后活虫数 防治前活虫数
×100%
防治效果=
对照区虫量(为害量)-处理区虫量(为害量) 对照区虫量(为害量)
三、稻 纵 卷 叶 螟
稻纵卷叶螟: 又名稻纵卷叶野螟,俗称刮表 虫、白叶虫、小苞虫。 分布: 广泛分布于各产稻区,但以黄 淮流域以南发生多,为害重。 寄主:
主要为害水稻,偶见为害小麦、大麦、粟及甘蔗等作物。
为害特点: 以幼虫吐丝纵卷稻叶结成虫苞,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组 织,留下表皮,形成白色条斑,重则稻田一片枯白,影响株高和抽穗, 使千粒重降低,瘪谷率增加,导致严重减产。
一、粘 虫
分布: 除新疆未见报道外,分布全国 各地。 寄主: 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 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 104种以上植物。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 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因 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 性,成为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
粘虫在小麦穗部为害
化学防治:
四、稻飞虱
为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3种。此外,北方稻区还 可见稗飞虱、白脊飞虱和长绿飞虱。 褐飞虱: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为害严重;为远 距离迁飞性害虫。 发生与为害特点: 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茎基部刺 吸汁液,使叶片枯黄,影响千粒重,严重 时,生长受阻,叶黄株矮,甚至整株枯死、 成片倒伏,形成枯孕穗。卵主要产于叶鞘 肥厚部分组织内,也有产于叶片基部的叶 脉中。
化学防治:
对于稻飞虱类害虫,早稻采取穗期重点用药,晚稻采取分蘖期重 点用药。药剂有: 亨达劲灵WP 10-20克/亩,对水喷雾; 亨达顽克1500-2500倍液喷雾; 亨达九品红3000-4000倍液喷雾。
五、东 方 蝼 蛄
别名非洲蝼蛄、小蝼蛄、拉拉蛄、 地拉蛄。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4-11月为害蔬菜、禾谷类、烟 草、甘薯、瓜类等多种农作物播下的 种子和幼苗。 为害特点: 为害水稻造成枯心苗,稻茎被咬,严重的咬断,呈撕碎的麻丝状, 心叶变黄枯死,受害稻株易拔起,稻茎上无蛀孔。其为害其他作物时, 将幼芽或幼苗咬断致死,在的根部呈乱麻状。 化学防治: 我公司黑虫双全及福克,按药种比1:50播前包衣,可依实际情况提 高到1:100-150。
台附近。
三化螟幼虫
寄主: 三化螟食性专一,仅为害水稻 和野生稻,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 鞘组织。
三化螟成虫
发生与为害特点
二化螟 一年发生3~4代。卵块主要产在离水面6cm以上的叶鞘上, 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二龄以后蛀入 稻株内为害,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死孕穗”, 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以第一代发生 量较大、为害较重而且比较整齐,因此,药效试验一般选择在 第一代进行为宜。
防治黏虫药剂有:拜尔的溴氰菊酯乳油、先正达
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二、小 麦 管 蓟 马
分布: 新疆、甘肃等省 寄主: 小麦、大麦、黑麦、燕
小麦管蓟马成虫腹面图
麦、向日葵、蒲公英、狗尾 草等。
为害特点: 成若虫为害小麦花器,乳熟灌浆期吸食麦粒浆液,致 麦粒灌浆不饱满或麦粒空秕。此外还为害小穗的护颖和外 颖。受害颖片皱缩或枯萎,发黄或呈黑褐色,易遭病菌侵 染,诱发霉烂或腐败。 化学防治: 1.亨达劲迪30-40克/亩,害虫始发期喷雾; 2.小麦扬花期,可喷洒22%毒死蜱· 吡虫啉EC2500倍液。
三化螟的化学防治施药时期应掌握在田间蚁螟孵化高峰期。 可选用下列药剂: 5%杀虫剂双颗粒15-22.5kg/hm2,50%杀螟松EC1500mL/ hm2,25%亚胺硫磷EC2.25-3kg/hm2,25%螟蛉畏WP3-3.75kg/ hm2,巴丹原粉0.75-1.2kg/hm2等对水喷雾、泼浇或撒毒土,或 用丙硫磷(不对称型有机磷酸酯)EC2250-3750mL/hm2,防单 季晚粳稻和后季稻三化螟白穗的效果好。也可用Bt乳剂与18% 杀虫双水剂等量混用,3000mL/hm2 250倍液喷雾,防治晚稻后 期三化螟。
发生与为害特点:
灰飞虱5龄若虫(左)和放大后雄虫头部
为害习性与褐稻虱相似,但取食范 围更广,耐低温能力差。
调查时间与方法:
每小区采用平行跳跃线法随机调查10-20点,每点拍打2 丛,将稻虱拍打落在白瓷盆内,计算盆内稻虱的活虫数。
防治效果=
对照区虫量(为害量)-处理区虫量(为害量) 对照区虫量(为害量) ×100%
化学防治:
幼虫为害期喷洒高效毒死蜱乳油;三唑磷乳油。
第四节 大豆主要害虫
一、大豆食心虫
分布:
又名大豆蛀荚蛾,主要分布于东北、 华北、西北等地。 寄主: 仅为害大豆以及野生大豆和苦参。 为害特点: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 化学防治:
第一节 水稻主要害虫
一、二化螟
二、三化螟
三、稻纵卷叶螟
四、稻飞虱
五、东方蝼蛄
一、二 化 螟
寄主: 二化螟主要寄主有水稻、小麦、玉米、高梁、茭白、甘 蔗、粟、慈姑、蚕豆、油菜等,但幼虫为害水稻为主。
二、三 化 螟
分布 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
南主要稻区,以沿海、沿江平原地
区为害最重。近年来有向北扩展之 势,20世纪90年代初已达山东、烟
三、小 麦 蚜 虫
分布: 小麦蚜虫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 蚜。麦长管蚜在全国麦区均有发生,是 大多数麦区的优势种之一;麦二叉蚜主 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冬麦区,特别是华北、 西北等地发生严重。
麦长管蚜
寄主:
麦长管蚜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 麦,南方偶害水稻、玉米甘蔗、荻草等; 麦二叉蚜主要寄主是小麦、大麦、燕麦、 搞两水稻、狗尾草、莎草等禾本科植物。
防治效果=
对照区虫量(为害量)-处理区虫量(为害量) 对照区虫量(为害量) ×100%
杀虫效果=
对照区幼虫存活率-处理区幼虫存活率 对照区幼虫存活率 ×100%
化学防治
二化螟的施药时期为卵孵化高峰至1龄幼虫期,可选择下列 药剂及用药量进行田间防治:
5%锐劲特CS450-600mL/hm2;20%三唑磷EC1500mL/hm2; 95%杀虫单原粉50-750g/hm2,92%杀虫单WP750mL/hm2,10%吡 虫啉WP375g/hm2常规喷雾;18%杀虫双撒滴剂3750mL/hm2撒施。 我公司氟达克及维稻。 用药后3d内田间保持水层3~5cm,特别是高温季节,提倡早、 晚用药,穗期防治应加大喷液量。
三化螟 一年发生3~4代。卵多产于叶片上,其次在叶鞘上。水稻 苗期为害,引起“枯心苗”;孕穗期为害,引起“枯孕穗”; 抽穗期为害,引起“白穗”。一般年份以第3-4代为害较重。
调查时间与方法
杀虫效果在施药后1~3d进行调查,采用“Z”字形选择 螟害株50株,剥查被害株内的活虫数和死虫数。保证每小区 剥查总虫数大于30头以上,如数量不足,应增加调查株数, 但各小区内的样本数应保持一致。
四、麦 蜘 蛛
麦蜘蛛主要有麦圆蜘蛛及麦长腿蜘蛛两种。
麦长腿蜘蛛成虫
麦圆蜘蛛
分布:
麦圆蜘蛛又名麦叶爪螨分布在我国北纬29-37度地区;麦长腿蜘蛛又名 麦岩螨,主害区在长城以南、黄河以北干旱、高燥麦区。有些地区两者混 合发生、混合为害。
主要寄主: 两种麦蜘蛛均为害小麦、大麦。
为害特点: 以成、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片出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 黄,麦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的全株干枯。
麦二叉蚜
为害特点: 麦蚜在小麦苗期,多群集在麦叶背面、叶鞘及心叶处; 小麦拔节、抽穗后,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为害,并排泄蜜 露,影响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严 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穗期为害,造成小麦灌浆不 足,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引起严重减产。麦蚜又是传播 植物病毒的重要昆虫媒介。 防治方法: 亨达顽克1500-2500倍液喷雾;亨达劲灵10-20克/亩 喷雾;及20%甲氰· 氧化乐果乳油;2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等
细胸金针虫
为害特点: 咬食地下种子,伤害胚乳,使之不能发 芽;咬食幼苗须根、主根或地下茎,使之不 能生长,甚至枯萎死亡;还能蛀入块茎和块 根,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而引起腐烂。 化学防治方法:同蛴螬的化学防治方法。
沟金针虫幼虫
第三节 小麦害虫
一、粘 虫
二、小 麦 管 蓟 马
三、小 麦 蚜 虫 四、麦 蜘 蛛 五、麦吸浆虫 六、草 地 螟
×100%
化学防治:
对于低龄幼虫,超红50克/亩、30%吡•丁硫+36.8%水胺• 马(25+100)克/亩、30%吡•丁硫+2.0%阿维菌素(25+50)克/亩、 2.0%阿维菌素100克/亩及36.8%水胺•马100克/亩效果较好。
对于大龄幼虫或虫口密度大的地块,应依实际情况加大 用量或与其他药剂混配。如超红100克/亩或超红+维稻(或纵 清)(25+75mL)兑15公斤水,一亩地45公斤水防效好。
化学防治: 1、亨达顽克1500-2500倍液喷雾; 2、亨达王
3 、踏斯螨1500-2500倍液喷雾。
五、麦吸浆虫
麦黄吸浆虫幼虫
麦红吸浆虫幼虫为害状及成虫
我国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两种。
为麦红吸浆虫分布区
为麦黄吸浆虫分布区
化学防治: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0%倍硫磷乳油。
六、草 地 螟
第二节 玉米常见害虫
一、亚 洲 玉 米 螟
二、玉 米 蚜
三、蛴 螬 类
四、金针虫类
一、亚 洲 玉 米 螟
玉米螟幼虫及其为害状
分布 :
除青藏高原玉米区未见报道外,广布全国各玉米种植区。 主要为害对象:
玉米、高粱、谷子、棉花、大麻等。
为害特点: 玉米心叶期(大喇叭口期)幼虫取食未展开的心叶,造 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 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 化学防治: 新一佳、农利康、功夫菊酯、久灵等
二、玉 米 蚜
玉米蚜在雄穗上为害
玉米蚜在叶鞘上为害
寄主: 玉米、高粱、小麦、狗尾草等。 为害特点: 成、若蚜刺吸植物组织汁液,引致叶片变黄或发红,影 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枯死。玉米蚜多群集在心叶,为害 时分泌蜜露,产生黑色霉状物。
化学防治: 1. 用玉米种子重量0.1%的10%吡虫啉WP浸种或拌种, 播后25d防治蚜虫。 2. 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撒3%啶虫脒乳油 (亨达斩马或亨达七品红)60毫升/亩,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 也可在玉米进入拔节后,玉米蚜发生初期喷洒10%吡虫啉。
褐飞虱长翅型(左)和短翅型成虫
白背飞虱:
为广跨偏南性的种类,迁
飞性害虫,为害性仅次于褐飞 虱。
发生与为害特点: 为害水稻的习性与褐稻虱 相似,但取食适应范围广,耐 寒性更强。
长翅型白背飞虱(左雌右雄)
灰飞虱:
为广跨偏北种类,在各地均可越冬。 直接造成为害较小,但能传播稻、麦、 玉米等作物的病毒病,有时可引起病毒 病大流行。
分布: 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 南限未过淮河,东接苏联,西至 西藏。 寄主: 小麦、燕麦、马铃薯、玉米、 高粱、亚麻、豆类、甜菜、菜籽、 胡萝卜、蔬菜、藜科、蓼科、菊 科杂草和牧草。
草地螟成虫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成缺刻,常常吃光一片地后集体迁移至另一 块地。其特点:一虫源多成虫量高。二田间着卵量高,虫 口密度大。三食料丰富。四虫龄不整齐,为害期长。五为 害作物种类多。
化学防治方法:
亨达黑虫双全及福克,按药种比1:50播前包衣,可 依实际情况提高到1:100-150。
小麦金穗来,药水比1:5对水,将混好的药剂按 1:100的比例进行包衣拌种,阴干成膜后即可播种。 另外还有二嗪磷颗粒剂、辛硫磷颗粒剂、毒死蜱颗 粒剂、5%甲拌· 辛粉粒剂等。
四、金针虫类
金针虫是叩头甲幼虫的通称,田间 为害的主要是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 寄主:为害各种作物、蔬菜及林木。
三、蛴 螬 类
蛴螬俗名白地蚕,为金龟甲幼虫 的通称,农田中常见有大黑鳃金龟及 铜绿丽金龟。 寄主:
可为害多种农作物、蔬菜、果树、 林木、牧草的地下部分。
为害特点: 成虫夜出咬食植物叶片成孔洞或缺刻;幼虫终年在地下活动,在 地下啃食萌发的种子,咬断苗根茎,使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垄,或咬 食地下块根、块茎成孔洞,使之生长衰弱,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施药适期: 2~3龄幼虫高峰期,防治指标每百丛平均有效虫量为分蘖期40头、 穗期20头。 调查方法: 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调查每百丛虫苞数,并剥查存活幼虫数, 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
百度文库
虫口减退率=
防治前活虫数-防治后活虫数 防治前活虫数
×100%
防治效果=
对照区虫量(为害量)-处理区虫量(为害量) 对照区虫量(为害量)
三、稻 纵 卷 叶 螟
稻纵卷叶螟: 又名稻纵卷叶野螟,俗称刮表 虫、白叶虫、小苞虫。 分布: 广泛分布于各产稻区,但以黄 淮流域以南发生多,为害重。 寄主:
主要为害水稻,偶见为害小麦、大麦、粟及甘蔗等作物。
为害特点: 以幼虫吐丝纵卷稻叶结成虫苞,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组 织,留下表皮,形成白色条斑,重则稻田一片枯白,影响株高和抽穗, 使千粒重降低,瘪谷率增加,导致严重减产。
一、粘 虫
分布: 除新疆未见报道外,分布全国 各地。 寄主: 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 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 104种以上植物。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 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因 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 性,成为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
粘虫在小麦穗部为害
化学防治:
四、稻飞虱
为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3种。此外,北方稻区还 可见稗飞虱、白脊飞虱和长绿飞虱。 褐飞虱: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为害严重;为远 距离迁飞性害虫。 发生与为害特点: 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茎基部刺 吸汁液,使叶片枯黄,影响千粒重,严重 时,生长受阻,叶黄株矮,甚至整株枯死、 成片倒伏,形成枯孕穗。卵主要产于叶鞘 肥厚部分组织内,也有产于叶片基部的叶 脉中。
化学防治:
对于稻飞虱类害虫,早稻采取穗期重点用药,晚稻采取分蘖期重 点用药。药剂有: 亨达劲灵WP 10-20克/亩,对水喷雾; 亨达顽克1500-2500倍液喷雾; 亨达九品红3000-4000倍液喷雾。
五、东 方 蝼 蛄
别名非洲蝼蛄、小蝼蛄、拉拉蛄、 地拉蛄。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4-11月为害蔬菜、禾谷类、烟 草、甘薯、瓜类等多种农作物播下的 种子和幼苗。 为害特点: 为害水稻造成枯心苗,稻茎被咬,严重的咬断,呈撕碎的麻丝状, 心叶变黄枯死,受害稻株易拔起,稻茎上无蛀孔。其为害其他作物时, 将幼芽或幼苗咬断致死,在的根部呈乱麻状。 化学防治: 我公司黑虫双全及福克,按药种比1:50播前包衣,可依实际情况提 高到1:100-150。
台附近。
三化螟幼虫
寄主: 三化螟食性专一,仅为害水稻 和野生稻,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 鞘组织。
三化螟成虫
发生与为害特点
二化螟 一年发生3~4代。卵块主要产在离水面6cm以上的叶鞘上, 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二龄以后蛀入 稻株内为害,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死孕穗”, 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以第一代发生 量较大、为害较重而且比较整齐,因此,药效试验一般选择在 第一代进行为宜。
防治黏虫药剂有:拜尔的溴氰菊酯乳油、先正达
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二、小 麦 管 蓟 马
分布: 新疆、甘肃等省 寄主: 小麦、大麦、黑麦、燕
小麦管蓟马成虫腹面图
麦、向日葵、蒲公英、狗尾 草等。
为害特点: 成若虫为害小麦花器,乳熟灌浆期吸食麦粒浆液,致 麦粒灌浆不饱满或麦粒空秕。此外还为害小穗的护颖和外 颖。受害颖片皱缩或枯萎,发黄或呈黑褐色,易遭病菌侵 染,诱发霉烂或腐败。 化学防治: 1.亨达劲迪30-40克/亩,害虫始发期喷雾; 2.小麦扬花期,可喷洒22%毒死蜱· 吡虫啉EC2500倍液。
三化螟的化学防治施药时期应掌握在田间蚁螟孵化高峰期。 可选用下列药剂: 5%杀虫剂双颗粒15-22.5kg/hm2,50%杀螟松EC1500mL/ hm2,25%亚胺硫磷EC2.25-3kg/hm2,25%螟蛉畏WP3-3.75kg/ hm2,巴丹原粉0.75-1.2kg/hm2等对水喷雾、泼浇或撒毒土,或 用丙硫磷(不对称型有机磷酸酯)EC2250-3750mL/hm2,防单 季晚粳稻和后季稻三化螟白穗的效果好。也可用Bt乳剂与18% 杀虫双水剂等量混用,3000mL/hm2 250倍液喷雾,防治晚稻后 期三化螟。
发生与为害特点:
灰飞虱5龄若虫(左)和放大后雄虫头部
为害习性与褐稻虱相似,但取食范 围更广,耐低温能力差。
调查时间与方法:
每小区采用平行跳跃线法随机调查10-20点,每点拍打2 丛,将稻虱拍打落在白瓷盆内,计算盆内稻虱的活虫数。
防治效果=
对照区虫量(为害量)-处理区虫量(为害量) 对照区虫量(为害量) ×100%
化学防治:
幼虫为害期喷洒高效毒死蜱乳油;三唑磷乳油。
第四节 大豆主要害虫
一、大豆食心虫
分布:
又名大豆蛀荚蛾,主要分布于东北、 华北、西北等地。 寄主: 仅为害大豆以及野生大豆和苦参。 为害特点: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 化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