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弹塑性力学-第八章-2015 [Compatibility Mode]
工程弹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有限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时间和空间离散化为网格,每个网格点上的物理量 由其周围网格点的物理量通过差分方程近似计算。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地处理动 态问题和偏微分方程,并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边界元法
总结词
边界元法是一种基于边界积分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它 通过将问题的边界离散化为有限个单元,并利用边界积 分方程近似描述边界上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增量理论和全量理论
描述弹塑性力学中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增量理论是基于应力增量和应变增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而全量理论则是基于应力全量和应变全 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这两种理论在弹塑性力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适用于不同的分析场景。
03
工程弹塑性力学的应用
金属材料的弹塑性分析
总结词
金属材料的弹塑性分析是工程弹塑性力 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主要研究金属 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发生的弹性变形和塑 性变形行为。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化为有限个小 的单元,这些单元通过节点相互连接。通过将每个单元的 解表示为节点解的线性组合,可以形成整个求解域的解。 这种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的边界条件和应力分布,并且可以 方便地处理非线性问题。
有限差分法
总结词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基于差分原理的数值模拟方法,它通过将连续的时间和空间 离散化为有限个离散点,并利用差分方程近似描述物理量在这些离散点上的变 化规律。
VS
详细描述
金属材料的弹塑性分析涉及对金属材料的 应力-应变关系的分析,包括弹性极限、 屈服点和强化阶段等特征。通过弹塑性分 析,可以预测金属材料在不同受力条件下 的变形和破坏行为,为金属结构的优化设 计和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工程弹塑性力学课件
目 录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弹性力学基本理论 • 塑性力学基本理论 • 工程应用实例 • 工程弹塑性力学展望
01
弹塑性力学基础
弹塑性力学定义
弹塑性力学
弹塑性力学是一门研究材料在弹 性极限和塑性极限内应力、应变 行为的科学。它广泛应用于工程 领域,为各种结构设计和分析提
供理论基础。
有限差分法
将物体的位移表示为离散的点的 差分形式,通过求解这些点的位 移来近似求解整个物体的位移。
边界元法
将物体的边界离散化为有限个小 的单元,通过求解这些单元的力 学行为来近似求解整个物体的边 界力学行为。
03
塑性力学基本理论
塑性力学基本概念
01
02
03
塑性力学
塑性力学是研究材料在达 到屈服点后,发生不可逆 变形时行为和特性的学科 。
边界元法
通过在边界上离散化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可以减少未知数的数量 ,提高求解效率。
有限差分法
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通过迭代求解的方法得到近似解。
04
工程应用实例
桥梁工程弹塑性分析
总结词
桥梁结构稳定性
详细描述
桥梁工程弹塑性分析主要关注桥梁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分 析桥梁在不同载荷下的弹塑性响应,评估其承载能力和安 全性。
总结词
材料非线性
详细描述
桥梁工程中的材料多为金属或复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弹塑 性行为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在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 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弹塑性变形和破坏。
总结词
结构优化设计
详细描述
基于弹塑性分析的结果,可以对桥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
《工程弹塑性力学》课件
汽车工程
在汽车制造中使用弹塑性力学来 研究车辆的碰撞行为和材料的变 形特性。
地震工程
应用弹塑性力学来分析和评估建 筑物在地震中的响应和破坏。
案例研究
1
桥梁设计
运用弹塑性力学原理设计一座跨越大河的桥梁,确保其在不同载荷下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
2
汽车碰撞测试
通过弹塑性力学分析汽车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变形和能量吸收能力,从而改进汽 车的安全性能。
3
结构破坏分析
应用弹塑性力学来研究建筑物在地震等灾害中的破坏机制,以提供改善设计和建 造的建议。
关键点和要点
1 弹塑性行为
材料在受力下呈现弹性和塑性共存的变形行为。
2 本构关系
描述材料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3 工程应用
弹塑性力学在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取。
总结
通过本课件,我们了解了弹塑性力学的定义、区别、主要原理、应用领域、 案例研究,以及关键点和要点。希望这些知识能为你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
《工程弹塑性力学》PPT 课件
欢迎来到《工程弹塑性力学》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探讨弹塑性力学 的定义、区别、主要原理、应用领域、案例研究、关键点和要点,以及总结。 让我们一起开始吧!
弹塑性力学的定义
弹塑性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加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的学科。它涉及材料的弹性 变形、塑性变形、弹塑性变形以及其他复杂力学行为。
区别
1 弹性
材料在受力后会发生可逆变形,即去除载荷后能恢复原状。
2 塑性
材料在受力后会发生不可逆的形变,需要施加外力才能复原。
主要原理
哈密顿原理
通过最小化系统的作用量来 推导出力学方程。
本构关系
弹塑性力学PPT课件
早期研究: • 1773年Coulomb提出土质破坏条件,其后推广为
Mohr- Coulomb准则; • 1857年Rankine研究半无限体的极限平衡,提出滑移
面概念; • 1903年Kötter建立滑移线方法; • 1929年Fellenius提出极限平衡法; • 1943年Terzaghi发展了Fellenius的极限平衡法; • 1952~1955年Drucker和Prager发展了极限分析方法; • 1965年Sokolovskii发展了滑移线方法。
.
5
1.1 基本概念
•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 研究弹性和弹塑性物体变形规律的一门科学。 应用于机械、土木、水利、冶金、采矿、建 筑、造船、航空航天等广泛的工程领域。
• 目的:(1)确定一般工程结构受外力作用时 的弹塑性变形与内力的分布规律;(2)确定 一般工程结构物的承载能力;(3)为进一步 研究工程结构物的振动、强度、稳定性等力 学问题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在加载过程中必须对其历史进行记录。
.
18
1.4 塑性力学的研究方法
• 宏观塑性理论 • 以若干宏观实验数据为基础,提出某些假设
和公设,从而建立塑性力学的宏观理论。特 点是: • 数学上力求简单,力学上能反映试验结果的 主要特性。 • 实验数据加以公式化,并不深入研究塑性变 形过程的物理化学本质。
.
.
6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 (1)物体是连续的,其应力、应变、位移 都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 (2)变形是微小的,忽略变形引起的几何 变化。
• 即连续介质和小变形假设。
.
7
弹性和塑性变形的特点
弹性变形的特点:
• 应力-应变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有图)(共3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弹塑性力学习题集殷绥域李同林编中国地质大学·力学教研室二○○三年九月目录弹塑性力学习题........................................................................(1)第二章应力理论.应变理论......................................................(1)第三章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本构方程.......................................(6)第四章弹塑性力学基础理论的建立及基本解法 (8)第五章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 (9)第六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11)第七章柱体的扭转...............................................................(13)第八章弹性力学问题一般解.空间轴对称问题...........................(14)第九章* 加载曲面.材料稳定性假设.塑性势能理论.....................(15)第十章弹性力学变分法及近似解法..........................................(16)第十一章* 塑性力学极限分析定理与塑性分析 (18)第十二章* 平面应变问题的滑移线场理论解 (19)附录一张量概念及其基本运算.下标记号法.求和约定...............(21)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提示 (22)前言弹塑性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它与许多工程技术问题都有着十分密切地联系。
工程弹塑性力学课后答案
工程弹塑性力学课后答案【篇一:弹塑性力学思考题答案】一点的应力状态?答:通过一点p 的各个面上应力状况的集合⒉一点应变状态?答:[受力物体内某点处所取无限多方向上的线应变与剪应变(任意两相互垂直方向所夹直角的改变量)的总和,就表示了该点的应变状态。
]代表一点 p 的邻域内线段与线段间夹角的改变⒊应力张量?应力张量的不变量?应力球张量?体积应力?平均应力?应力偏张量?偏应力第二不变量j2的物理意义?单向应力状态、纯剪应力状态的应力张量?给出应力分分量,计算第一,第二不变量。
答:应力张量:代表一点应力状态的应力分量,当坐标变化时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其变换关系符合??x?xy?xz???????????yxyyz???zx?zy?z???。
其中:?=?,?=?,?=?。
xzzxxyyxyzzy应力张量的不变量:对于一个确定的应力状态,只有一组(三个)主应力数值,即j1,j2,j3是不变量,不随着坐标轴的变换而发生变化。
所以j1,j2,j3分别被称为应力张量的第一、第二、第三不变量。
应力张量可分解为两个分量0???x-?m?xy?xz???m0??+???ij??0?0????mymyz?,等式右端第一个张量称为应力球张量,第二个张量称为应???yx?0?m??zy?z??m??0????zx?力偏张量。
应力球张量:应力球张量,表示球应力状态(静水应力状态),只产生体积变形,不产生形状变形,任何切面上的切应力都为零,各方向都是主方向。
应力偏张量:应力偏张量,引起形状变形,不产生体积变形,切应力分量、主切应力、最大正应力11平均应力:?m?(?x??y??z)?(?1??2??3),?m为不变量,与坐标无关。
33偏应力第二不变量j2的物理意义:形状变形比能。
单向应力状态:两个主应力为零的应力状态。
纯剪应力状态的应力张量:给出应力分分量,计算第一,第二不变量。
(带公式)⒋应变张量?应变张量的不变量?应变球张量?体积应变?平均应变?应变偏张量?应变张量:几何方程给出的应变通常称为工程应变,这些应变分量的整体,构成一个二阶的对称张版权所有,翻版必究量,称为应变张量,记为:即。
弹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基础PPT课件
第八章 断裂力学基础
8.4 应力强度因子(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应力强度因子
① 与坐标无关,是表征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强度的参量; ② 与裂纹形状、尺寸、方向有关 ③ 与载荷的大小及作用方式有关 ④ 与材料参数相关 物理意义:在断裂力学分析中人为引进的,反映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
的 力学参量。 第3页/共6页
第八章 断裂力学基础
8.5 断裂准则(fracture criterion)
Ki Kic (i I,II,III)
——断裂韧度,表征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抗力,由实验确定 (平面应力型,平面应变型)。
当试样厚度较小时,裂纹尖端处
于平面应力状态,相对塑性区较
大,裂纹扩展耗能高Kic高;
采用三点弯曲(图8-3)或紧凑拉伸(图8-4)试验进行测试。
第5页/共6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6页/共6页
当试样厚度较小时裂纹尖端处于平面应力状态相对塑性区较大裂纹扩展耗能高当试样厚度较大时裂纹尖端处于平面应变状态相对塑性区较小裂纹扩展耗能低型裂纹断裂准则为材料常数应与试样几何尺寸无关
第八章 断裂力学基础
8.2 裂纹扩展(propagation of cracks) 的基本 类型
Ⅰ型(张开型): 正应力作用,裂纹扩展方向垂直于应力 Ⅱ型(滑开型):剪应力作用,裂纹扩展方向平行于应力 Ⅲ型(撕开型):剪应力作用,裂纹线与应力方向一致
当试样厚度较大时,裂纹尖端处 于平面应变状态,相对塑性区较
第4页/共6页
第八章 断裂力学基础
8.6 KIC—— 平 面 应 变 断 裂 韧 度 (fracture toughness)
KI = KIC(Ⅰ型裂纹断裂准则) KIC为材料常数,应与试样几何尺寸无关。但在测试时,应尽量增大
工程弹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实验设备与实验原理介绍
实验设备
弹塑性力学实验中常用的设备包括压力机、拉伸机、压缩机 、弯曲机等。
实验原理
介绍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基 本概念、应力应变关系、屈服准则等。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方法介绍
实验操作
详细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包括试样制备、加载方式选择、数据采集等。
数据处理方法
工程弹塑性力学教学 课件
目录
• 弹塑性力学概述 • 弹塑性力学基础知识 • 弹塑性力学分析方法 • 弹塑性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 弹塑性力学实验与实践教学 • 总结与展望
01 弹塑性力学概述
弹塑性力学定义与分类
弹塑性力学定义
弹塑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状态下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相互作用的学 科。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包括屈服条件方程、流动法则方程、 强化法则方程等。
弹塑性力学基本原理
弹塑性本构关系
描述材料在弹塑性状态下的应力 应变关系。
弹塑性稳定性理论
研究结构在弹塑性状态下的稳定性 问题。
弹塑性极限分析
确定结构在弹塑性状态下的极限承 载能力。
03 弹塑性力学分析方法
弹性力学分析方法
弹性力学基本原理
弹塑性力学基础知识
02
弹性力学基础知识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包括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 等。
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包括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等。
塑性力学基础知识
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塑性力学的基本应用
包括屈服条件、流动法则、强化法则 等。
包括压力加工、材料强度、结构稳定 性等。
研究生结构工程弹塑性力学课件 CH8
OP 的分解 →
任意应力状态被分 解为两部分,分别 与应力球张量和应 力偏张量相对应。
§8-5 应变分析
1.应变张量的分解 2.应变张量不变量 3.应变强度 4.罗德应变参数 5.应变率及应变增量张量
1.应变张量的分解 .
应变球张量 应变偏张量
εx ε ij = ε xy ε xz ε xy εy ε yz εx ε xz 1 ε yz = γ xy 2 1 εz 2 γ xz 1 γ xy 2 εy 1 γ yz 2 1 γ xz 2 1 γ yz 2 εz
ε m ε ij = 0 0
0 εm 0
0 ε x − ε m + ε 0 xy ε m ε xz
ε xy εy − εm ε yz
ε xz ε yz εz − εm
ex e ij = e xy e xz
e xy ey e yz
2σ 2 − σ1 − σ 3 σ2 − σ3 S 2 − S3 µσ = = =2 −1= 2 −1 σ1 − σ 3 σ1 − σ 3 S1 − S 3 MP1 MP2
§8-4 应力空间
如同在三维空间中x、y、z三 个坐标值可以确定空间一个 点的位置一样,一点的应力 状态可以用九维或六维应力 应力 空间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应 空间 力空间中任一点都表示一个 应力状态。由于我们讨论的 是各向同性体,与方向无关。 因此只要注意主应力的大小, 而不考虑它们在物理空间中 的方向。这样,我们就可以 主应力空间。 采用主应力空间 主应力空间
31930年罗斯ros和爱辛格尔eichinger提出在空间应力状态下通过物体内一点作任意平面这些任意取向平面上的剪应力均方值为图814拉扭联合实验结果图815强化模型85后继屈服条件ij屈服函数k088应变值保持不变载荷不变服从弹性本构关系卸载服从塑性本构关系加载中性变载卸载加载中性变载卸载加载djdjdj中性变载卸载加载dfdfdf854a下面对854a作进一步解释
工程弹塑性力学-第八章
(8.8)
注意到: sx = σ x − σ = (σ x − σ y ) / 2, sy = −sx , sxy = τ xy , sz = sxz = syz = 0 注意到:
σ x −σ y 2 2 1 2 2 2 2 2 ′ J 2 = (sx + sy + sxy ) = sx + sxy = ( ) + τ xy = τ s2 = κ 2 2 2
刚塑性情况的Levy—Mises关系 关系: 刚塑性情况的 关系
& & ε ij = λ sij
(8.6)
& 由 ε z = 0, sz = σ z − σ = (2σ z − σ x − σ y ) = 0,即
1 3 &s = λ (σ − σ ) = 0 & & εz = λ z z
1 σ z = σ = (σ x + σ y ) = σ 2
(8.1)
εx =
应变分量为: 应变分量为:
(8.2)
εz = 0
σ x = σ x ( x, y), σ y = σ y ( x, y) σ z = σ z ( x, y) τ = τ ( x, y), τ = τ = 0 xy yz zx xy
(8.3)
8.1 平面应变问题的基本方程
任一点的应力状态 由静水应力σ与纯剪 应力τ=κ叠加而成。 叠加而成。
κ κ κ σ
ϕ
θ
O
x
4
在与主应力σ ϕ=45°角的方向上 角的方向上: 在与主应力σ1成ϕ=45°角的方向上:
π ϕ = θ + ,cos2ϕ = − sin 2θ ,sin 2ϕ = cos2θ
弹塑性力学PPT课件
1.位移法:用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来求解
边值问题的方法,称为位移法。
2.应力法:用应力作为基本未知量来问题,
叫应力法。
3.混合法:对第三类边值问题则宜以各点的
一部分位移分量和一部分应力分量作为基本未知量
混合求解。这种方法叫混合法。
.
20
上述位移法、应力法和混合法统称为直接解法。 尽管这些方法的建立在理论上有着重大意义,但在实 际解题过程中却很少原原本本地按上述步骤去做,原 因还是在于数学上的困难和复杂性。在弹塑性力学解 题方法中经常采用如下方法:
学科,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受到外荷载或温度
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应力、应变和位
移及其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固体在
受载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阶段
这两个紧密相连的变形阶段力学响应的一门
科学。
.
3
二、 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
在研究对象上,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固 体,且基本上是各种杆件,即所谓一维构件。
①.增量理论(流动理论): ②.全量理论(形变理论):
.
14
①.增量理论(流动理论):
(i)Prandtl-Reuss理论
( 1 )
2
(a)
理想弹塑性材料
deij
1 2G
dsij
3d p 2
sij
,d m 3Kd m
(b)等向强化材料
deij
1 2G
dsij
3d 2
.
17
(4).边界条件
(A)应力边界条件:
ij l j Fi , (在ST上)
(B)位移边界条件:
8-弹塑性力学-塑性力学基础 弹塑性力学讲义 中文版 教学课件
f(ij) c
(i,j x ,y ,z)
f(i) c
(i 1 ,2 ,3 )
f(I1,I2,I3)c f (I2,I3)c
第七章 塑性力学基础
7.1 屈服准则(yield criterion)
➢ 两准则的联系: (1)空间几何表达:Mises圆柱外接于Tresca六棱柱;
在π平面上两准则有六点重合; (2)通过引入罗德参数和中间主应力影响系数β,可以将两准则写成
(“材料科学学基础”课程中将学到)
第七章 塑性力学基础
回顾并思考:
5.如何进行数值求解?
塑性力学解析法:
工程法(主应力法):“塑性加工原理”课程将重点讲授
滑移线法
能量法(上限法)
硕士阶段“现代材料加工力学”详 述
有限阶段另一门学位课程]
第七章 塑性力学基础
➢ 例题讲解:
例:求
之比(满足塑性条件)
增量理论例题:(p102)
③ 一般情况下,β=1-1.154 (例题讲解:P81,例5-1。)
第七章 塑性力学基础
7.2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关系, constructive equation) ➢ 几种简化模型(simplified models for plastic stress-strain)
第七章 塑性力学基础
相同的形式:
13 s
其中
2
称为中间主应力影响系数
3
2
22 13 1 3
称为Lode参数。
第七章 塑性力学基础
7.1 屈服准则(yield criterion)
➢ 两准则的联系: 讨论:① 当材料受单向应力时,β=1,两准则重合;
② 在纯剪应力作用下,两准则差别最大; 按Tresca准则: 按Mises准则:
工程塑性力学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1 弹性与塑性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应力—应变关系是否线性,而在于卸载后变形是否可恢复1、简单○2 低碳钢屈服阶段很长,铝、铜、某些高强度合金钢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此时取0.2%塑性应变对应的应力为条件屈服应力);0.2一、金属材拉伸试验○3 塑性变形量p / E (E 弹性模量;Et 切线模量)○4 简单拉伸件塑性时d E d(拉伸d 0); d Ed(压缩d 0)t料的○5 塑性变形后反向加载(单晶体:反向也对称强化;多晶体:反向弱化—包辛格效应)塑性○6 高温蠕变:应力不变时应变仍随时间增长的现象性质塑性变形不引起体积变化2 静水压○1 静水压力与材料体积改变之间近似服从线弹性规律金属材料发生大塑性变形时可忽略弹性力试验体积变化○2 材料的塑性变形与静水压力无关1、滑移面:晶体各层原子间发生的相对滑移总是平行于这种原子密排的平面,这种大密度平面称为滑移面。
二、塑2、滑移方向:滑移面内,原子排列最密的方向是最容易发生滑移的,称为滑移方向;性变3、滑移系:每个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构成一滑移系。
(体心立方—12;面心立方—48;密排六方—3)形的物理1、为使晶体发生塑性变形,外加应力至少在一个滑移方向上的剪应力分量达到剪切屈服应力;Y基础位错刃形位错:位错运动方向与F 平行;位错在晶体内的运动是塑性变形的根源;塑性变形时位错型聚集、杂质原则阻碍滑移造成强化。
螺形位错:位错运动方向与F 垂直。
三、轴向拉伸时的塑性失稳采用应变的对数定义的优点:=F / A 1、可以对应变使用加法:名义应力:应力真应力: =F / A2、体积不可压缩条件: 1 2 3 0工程应变: =(l-l )/l应变拉伸失稳条件:0 0=ln(1+ )=ln(l /l )自然应变/对数应变:d / d (此时d / d 0)1、材料塑1、材料的塑性行为与时间、温度无关——研究常温静载下的材料;2、材料具有无限的韧性;3、变形前材料是初始各向同性的,且拉伸、压缩的真应力—自然应变曲线一致性行为基本假设4、重新加载后的屈服应力(后继屈服应力)=卸载前的应力5、应变可分解为弹性和塑性两部分: =e p6、塑性变形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产生的,静水压力不产生塑性变形;7、应力单调变化时有:E(弹性模量) E(s 割线模量)E(t 切线模量) 0简化模型○1 理想弹性○2 理想刚塑性○3 刚线性强化○4 理想弹塑性○5 弹—线性强化四、材料塑性行为的理想化2、应力、应变曲线的理想化模型经验公式鲁得维克表达式:n=+H (0 n 1)Y修正的鲁得维克式:E (当/ E )Y当(E / )n ( /E )Y Y YY Y Y1)n=0:刚塑性材料;2)0<n≤1:刚线性强化材料1)弹性范围内用Hooke 定律表达;2)塑性范围内用幂函数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σ2)
=
1 2
(σ x
−σ y )2
+
4τ
2 xy
= σs 2
(σ x
−σ y )2
+
4τ
2 xy
=σ2 s
k
=
σ s
2
(σ x
−σ y )2
+
4τ
2 xy
=
4k 2
(8.10)
可见在塑性平面应变问题中,两种屈服条件的形式是 相同的,只是σs前面的系数不同。
4
平面应力状态的莫尔圆
σy
n
α
σx
τ xy
2. 两种常用屈服条件的形式完全一致:
在一般情况下,Mises(米赛斯)屈服条件为:
(σ x
−σ
y
)2
+
(σ
y
−σ z
)2
+
(σ z
−σ x )2
+
6(τ
2 xy
+τ
2 yz
+
τ
2 zx
)
=
2σ
2 s
平面状态下的Mises屈服条件:
σ z
=
1 2
(σ
x
+ σ y ),τ zx
=τ zy
=
0
(σ x
−σ y )2
6
滑移线法的原理及应用
4. 用平均应力σ与最大剪应力和x轴夹角θ表示应力状态:
根据单元法线方向的平衡条件:
σ x
= σ1
cos2 ϕ
+σ2
sin2 ϕ
= σ1 1+
cos 2ϕ 2
+σ2
1−
cos 2ϕ 2
σ
ϕ
1
=
1 2
(σ1
+σ2)
+
1 2
(σ 1
−σ 2 ) cos 2ϕ
=
σ
+τ
cos 2ϕ
由垂直于法线方向上力的平衡条件得:
u = u(x, y) v = v(x, y) w = 0 (8.1)
应变分量为:
ε x
=
∂u , ∂x
ε y
=
∂v , ∂y
ε z
=0
(σ x
−σ )2
+
τ
2 ϕ
=κ2
同样可得
(σ y
−σ )2
+
τ
2 ϕ
=κ2
滑移线法的原理及应用
4. 用平均应力σ与最大剪应力和x轴夹角θ表示应力状态:
如令角θ为最大剪应力方向与x轴所成的夹角
ϕ = π +θ
τn
4
σ x
=
σ
−κ
sin
2θ
σ y = σ + κ sin 2θ (8.19)
τ xy
=κ
积分
沿α线: 沿β 线:
dy dx dy dx
= tgθ , = −ctgθ ,
σ 2κ σ 2κ
−θ +θ
=
η
=
const
⎫ ⎪⎪
⎬
=
ξ
=
const
⎪ ⎪⎭
(8.23)
写成改变量形式
沿α线: Δσ = 2κΔθ ⎫
沿β 线:
Δσ
=
−2κΔθ
⎬ ⎭
(8.24)
12
8.1 平面应变问题的基本方程
物体的各点位移发生在xoy平面内:
在塑性区由5个方程求5个未知量 σ x ,σ y ,τ xy , vx , vy
两个平衡方程(8.8),屈服条件(8.10),位移速度表示的本构方程(8.11)(8.12)
滑移线法的原理及应用
二. 滑移线场和汉基应力方程:
2. 滑移线场:
在滑移线场理论中,假设材料是理想刚塑性体,即在变形过程中 不考虑材料的弹性变形。在材料进入塑性状态后,不管其变形程 度有多大,每点的最大剪应力的数值都等于常数,即τ=τmax=k, 而且在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的正应力等于该点的平均应力。
σ
如果介质中某点的三个主应力 的大小为已知,便可以在σ-τ 平面内绘出相应的应力圆。
滑移线法的原理及应用
3. 不同应力状态下莫尔圆的圆心坐标不同:
τ
σ0
=σ z
=σ
k σ
o
σ
k
3
σ 1
大圆的直径为2k,圆心的横坐标为σ。由图中可见,最大切 应力平面上正应力等于平均压力σ,即在塑性平面应变情况 下,应力由σ和k确定。由于k对于理想塑性材料是常数,因 此只要找到平均应力σ,一点的应力状态便可以确定。
1. 求解塑性平面应变问题的基本方程(不考虑体积力)
以应变速度分量和位移速度分量表示的几何关系为:
⎡ ⎢ ⎢
∂vx ∂x
1 ( ∂vx + ∂vy ) 2 ∂y ∂x
⎤ 0⎥
⎥
ε&ij
=
⎢ ⎢ ⎢
1 2
(
∂vx ∂y
+
∂vy ∂x
)
∂vy ∂y
⎥ 0⎥
⎥
⎢0
0
0⎥
⎢
⎥
⎣
⎦
由塑性增量理论的Levy—Mises关系得:
=
κ
cos 2θ
(8.19)
代入
∂σ x ∂x
+
∂τ xy ∂y
=
0
⎫ ⎪⎪
∂τ xy ∂x
+
∂σ y ∂y
⎬ = 0⎪⎪⎭
∂σ ∂x
−
2κ (cos 2θ
∂θ ∂x
+
sin 2θ
∂θ ∂y
)
=
0⎪⎪⎫
∂σ
−
2κ (sin 2θ
∂θ
− cos 2θ
∂θ
)
=
⎬ 0⎪
(8.20) 双曲线方程
∂y
∂x
∂y ⎪⎭
2α 02
2α
( ) Dx σ x ,τ xy
2α 01
σα
C
Ax σ max
( ) Dy σ yx ,τ yx
σx +σy
σx −σ y
2
2
1 2
(σ
x
+
σ
y
)
+
⎛ ⎜
σ
x
⎝
−σ y 2
⎞2 ⎟
+
τ
2 xy
⎠
= σ max
5
应力莫尔圆(表示一点应力状态的图形) :
τ
O
O2
O1
O3
σ3 σ2 σ1
由(8.5)式和(8.6)式可得:
∂vx − ∂vy ∂x ∂y ∂vx + ∂vy
σ −σ
=x
y
2τ xy
∂y ∂x
由材料的体积不可压缩性可得:∂vx + ∂vy = 0 ∂x ∂y
(8.12) (8.11)
从形式上看问题是可解的。但是 由于屈服条件是非线性的,所以 将它和平衡方程直接联立求解会 在数学上遇到很大困难。因此考 虑采用滑移线法求解,可以避开 这些困难,是有意义的。
滑移线法的原理及应用
二. 滑移线场和汉基应力方程:
y
α 族:
dy = tgθ dx
⎫ ⎪⎪ ⎬
β 族:
dy dx
=
−ctgθ
⎪ ⎪⎭
(8.23)
α
β
P
θ
θ'
x
11
滑移线法的原理及应用
二. 滑移线场和汉基应力方程:
3. 汉基应力方程:
σ x
=
σ
−κ
sin
2θ
σ y = σ + κ sin 2θ
τ xy
ε&x = λ&(σ x − σ ), ε&y = λ&(σ y − σ ), γ&xy = 2λ&τ xy
ε&ij
=
λ&ε ij
(8.6)
只有ε&x ,ε&y ,γ&xy三 个分量不为零
(8.5)
9
滑移线法的原理及应用
二. 滑移线场和汉基应力方程:
1. 求解塑性平面应变问题的基本方程(不考虑体积力)
cos 2θ
O
图 8.2 摩尔图
β
σ2 σy
σx 2ϕ
σ1
σn
σ 1
=
σ
+
κ
α
σ σ κ X方向是主应力方向
=−
2
(8.17)
σ =σ z
8
滑移线法的原理及应用
二. 滑移线场和汉基应力方程:
1. 求解塑性平面应变问题的基本方程(不考虑体积力)
∂σ x ∂x
+
∂τ xy ∂y
=
⎫ 0⎪⎪
平面问题的平衡方程:
滑移线法的原理及应用
1. 塑性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
最大剪应力:
τ
=
1 2
(σ
max
− σ min )
结合(8.7)式
σ max = σ +τ σ min = σ −τ σ =σ
z
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都可以用平均应力σ和最大剪应力 τ来表示,最大剪应力所作用的面与应力主平面成45°角。
3
滑移线法的原理及应用
(3)应力分量和应变分量只与坐标x、y有关,与坐标z无关
(4)与变形平面相平行的各层之间没有相对错动,即τ xz = τ yz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