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地震概论考点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考点汇总

第一章地震学史

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km;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km到300km之间;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

2.1966年邢台大地震导致了1971年中国地震局成立。

3.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在中国就有4次。

4.近震:震中距小于1000km;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km。

第二章地震波

1.P波和S波的主要差异:

a)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地震图上先出现P波;

b)P波和S波的质点振动(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c)一般情况下,三分量地震图上P波的垂直分量相对较强,S波的水平分

量相对较强;

d)S波的低频成分比P波丰富;

e)天然地震的震源破裂通常以剪切破裂和剪切错动为主,震源向外辐射的

S波能量比P波能量强。

f)P波通过时,质元无转动运动,而有体积变化,P波是一种无旋波。S波

通过时,质元有转动,而无体积变化,S波是一种无散的等容波。

2.地震不地震,抬头看吊灯,说明S波和面波有水平分量。

3.P波使建筑物上下晃动,S波使建筑物侧向晃动。

第三章地震波传播理论

1.射线理论

2.波长很短:λ f = v

在高频近似的情况下,可用波射线来描述波的传播

3.Snell定理:

5. PcPS可能存在,ScSP不可能存在。(其中c表示P波和S波在地核界面上的反射,K表示通过外核的纵波,I表示通过内核的纵波,J表示通过内核的横波,i表示在内核界面的反射,p和s分别表示由震源向上(地面)传播的射线)P 夹角比S大。

第四章地球内部的结构

1.应用地震波去透视地球内部首先要研究地震图。

2.大陆地区地壳平均厚度为35km。大洋和大陆下面的地壳厚度不同。

3.地壳是通过研究首波而发现的。用面波研究地壳性质,因为面波在地壳中运

行。

4.上地幔(410km以上)、过度层(410-670km之间)及下地慢(670km以下)。

5.古登堡教授拥有更丰富的地震纪录,得出了更精确的核介面深度估计,首次

估计出地核深度为2900km。

6.地球内核是固体,最硬。地球外核是液态的,故横波不能通过外核。

7.壳幔介面是莫霍面(M介面),幔核介面是古登堡面(G介面)。

8.反演不一定准确。

第五章地震机制

1.破裂面扩展速度不会超过P波速度。

2.地震效率7.5%-15%。

3.弹性回跳理论只是一种假说,而非事实。

4.断层是岩石破裂面的相互移动,地震沿断层发生。断层面几何与应力相关。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是断层作用类型的图示描述。虽然断层类型可以由地震波初动确定,但不能确定哪一个是真正的断层面。有两种可能:真平面-断层面;假平面-辅助面。

5.地震学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三方面的证据:

a)天然地震的空间位置,可以勾画出板块的边界

b)震源机制解,可以确定板块活动的力学性质

c)地震测深所得深度速度分布,可以给出板块运动的物理条件

6.大约全球80%的浅震、90%的中源地震以及全部深震都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上。

7.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其上半部分多于下半部

分。

8.爆炸产生的P波垂直向初动都是向上的,初动在震源球上无四象限分布特征,

沙滩球全黑;正断层中间白,逆断层中间黑。

9.人沿走向看去,断层上盘在右,走向用正北顺时针量至走向方向的角度来表

示。

10.中国不是地震十分强烈的国家。日本、意大利、秘鲁及土耳其是地震十分强

烈的国家。全球性的地震有三个: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第六章地震仪及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

1.三角测量法:通过直接的三角测量发现震中的位置。

2.里氏震级ML是最大地震波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

3.伍德-安德森的特殊地震仪记录到的振幅测量精度达到1纳米。

第七章地震预报

1.地震灾害具有某种周期性。

2.地震预报不等于地震预测。

第八章宏观地震学

1.震级和烈度的主要区别:震级唯一,而烈度不唯一;震级是微观

标准,而烈度是宏观标准。

2.基本烈度:475年一遇的地震烈度。

第九章勘探地震学

1.地球物理方法(物探法)勘探,包括重力勘探(岩石密度差)、磁

性勘探(岩石磁性差)、电法勘探(岩石电阻率)、地震勘探(岩石波阻抗)。

2.为什么反射取代折射方法?

a)折射法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解释错误;

b)反射方法信噪比高于折射方法,容易辨认。

3.地震资料解释的成功率为约为25%。

4.地震勘探精度高、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应用最为广泛,占97%。

第十章海啸

1.海啸速度:=。

2.Λ远大于h的这种具有非常长的波长的重力波叫做浅水波,其中

h为海水的深度,λ为波长。

网络作业

•问题1

某个台站使用伍德-安德森地震仪接收信号。某天,接受到一串地震波,经过分析,知道

震中距离台站100km。工作人员测量出这串地震波的峰值波振幅为1厘米,求该地震的震

级为里氏几级?

答案

正确答案: D.

4

•问题2

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哪一个?(全球80%的浅源地震、90%的深源地震均集中在该带上,这是一条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带)。

答案

正确答案: C.

环太平洋地震带

•问题3

某地区有3个地震台A,B,C。地震台A的坐标为(50km, 10km),B的坐标为(10km, 40km),C的坐标为(-10km, 10km)。一次它们接收到同一个地震,A,B,C台站的P波和S波的走时差分别为2s,1.5s,1s。已知地震发生在地表,该地区P波和S波的速度分别为5km/s 和4km/s。请求出震中的位置。

答案

正确答案: A.

(10km,10km)

•问题4

震级相差两级,释放的能量相差多少倍?

答案

正确答案: D.

1000

•问题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