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富贵不能淫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文意,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3.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重点和难点】1.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文意,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2.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父命之(3)以顺为正者(4)富贵不能淫2.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________”。
(2)《孟子》是一部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书”。
[答案]1.(1)真正,确实。
(2)教导、训诲。
(3)准则,标准。
(4)惑乱,迷惑。
2.(1)轲子舆战国儒家亚圣(2)论语大学中庸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之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的市场之中被选拔出来。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研读《孟子·滕文公上》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经典名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2.分析孟子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阐述人格尊严和道德信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孟子“富贵不能淫”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这一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对比、排比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词汇,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富贵不能淫”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坚持道德原则。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的基本概念。这句话是孟子在强调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该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它是关于人格尊严和道德信念的重要论述。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在富贵面前如何做到不沉溺其中,以及孟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1-课件
拂 :加同“弼”,辅佐,辅弼 顺
三、词类活用。
1、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2、 饿( 使......饥饿 ) 其体肤 3、 空乏( 使.... 穷困缺乏 )
4、 所以动(使......惊动 )心
5、 忍( 使.......坚韧
)性
6、 行拂乱( 使......颠倒错乱 )其所为
)其筋骨
7、 人恒过( 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
8、入则、出则 ( 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
疏通文意
被起用
筑墙的劳作之中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
狱官
海滨(隐居的地方)
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所以……” 指示代词,这。 使……痛苦。 使……劳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使……贫困。 违背
同“增”,增加。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使(他的)心触动(警觉), 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
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 吾是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 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里赎 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天上将要下达重大责任 给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 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 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 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小组长给自己小组的组员加 好分数,上报到课代表。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朗读课文
一、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及释义
• 畎(quăn )田亩间:水沟 说( zēng ) 增加
新人教版八上语文《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上语文《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一、文学文化常识(1)XXX(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XXX(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XXX 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XXX 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XXX是鲁国贵族XXX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XXX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而他继承了XXX“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2)《孟子》一书主要记录了XXX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XXX及其弟子万章,XXX等人共同编著的。
本课所选的两张,分别出自《腾文公下》和《告子下》,《孟子》其文章气势充沛,说理畅达,并长于论辩。
XXX也终成为仅次于XXX的一代儒家宗师,因XXX是圣人,所以世人尊称其为“亚圣”,将两人的思想合称为“XXX之道”。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3)“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XXX。
(4)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援用论证等。
二、重点词语积累:1、重点实词(1)公孙衍、XXX岂不诚大丈夫哉?XXX:真正,确实。
(2)一怒而诸侯惧。
惧:害怕。
(3)安居而天下熄。
熄:指战争平息。
(4)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八年级语文上册 孟子二章课件新人教版
解释词语
第二段1
疏通文意 这 怎么、哪里 能够
孟子曰:“是
焉
得为大丈夫乎?
你
行冠礼 教导、训诲 取独,不译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动词,去、到 告诫 去、到 同“汝”,你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
谨慎 丈夫 把 准则、标准 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⑵怎样做到:居立天天下下之之广正居位,, 行天下之大道。 (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 有“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的立身处世态度)
问题探究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 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①“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认为怎样才叫大丈夫?(条件、标准、精髓)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 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用原文中的 话回答)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 夫之道”的不同。
问题探究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理由是? 孟子同意景春的观点吗?理由是? ⑴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 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理由: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⑵不同意。 理由: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他首创连横策略,游说入秦,获封为相。后 来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其连横之策破公孙衍 的合纵之谋,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 横亲秦,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问题探究 本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景春和孟子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课件 新人教版.pptx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1。3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造成一个国 家灭亡的原因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14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 之道”的不同。 答:“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 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 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礼义的坚守。
4
(7)与民由之 由: 遵循。 (8)富贵不能淫 淫: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9)贫贱不能移 移: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10)威武不能屈 屈: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5
(1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兴起,指被任用。
(1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责任,使命。
是: 这个。
(13)必先苦其心志
“女
”汝同“
。
你 ”,
(2)曾曾益其所不增能
增加
“
”同“
衡。 横
(3)困于心,衡于虑
”, 梗塞、不顺
“拂
弼”同“ 辅佐 ”,
11
。
5.理解性默写。
(1)孟子认为,身为大丈夫,应当坚守自己的节操,必 须要贯彻的行为准则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2)孟子的仁义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富贵不能淫》中, 与他曾说过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遥
A.开明
喧哗
年青
比邻
B.开通
喧闹
年少
拉近
C.开放
喧嚣
年轻
咫尺
D.开朗
喧嚷
青春
八年级语文上册21《孟子》二章课件新人教版
一二三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岂不诚.大丈夫:真正,确实。 (2)安居而天下熄.:指战争停息。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4)丈夫之冠.:行冠礼。 (5)父命.之:教导、训诲。 (6)无违夫.子.:指丈夫。 (7)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8)与民由.之:遵循。 (9)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10)人恒.过:常常。
一二三
4.古今异义区分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路。
一二三
三、作家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 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其目的虽在 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但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他提出“性善”论,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但也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 影响。主张社会分工,却由此导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 点。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如何来论证观点的? 点拨:列举六个事例说明受磨炼才能有所作为。从正面论述饱受 磨炼的好处——担当大任;从反面论述不受磨炼的危害——国恒亡; 总结全文,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核心图解
含蓄 幽默
1.请对比分析《富贵不能淫》中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 夫之道”的不同。
点拨:“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 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 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一二三
(4)之 居天下之广居(结构助词,的) 与民由之(代词,代正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附专题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专题训练)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及“逆境出人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是至圣先师)。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二、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重点词: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受饥饿” 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拂:违背。
逆,不顺。
乱:扰乱。
所以:用这些办法曾:通“增”增加。
翻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喻:明白,了解。
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指国内。
出:指国外。
拂:通“弼”读bì,辅佐。
恒:常。
翻译: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熟记通假字:①曾:通“增”增加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③拂:通“弼”读bì,辅佐三、一词多义1.于:①征于色:在②舜发于畎亩之中:从2.拂:①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逆,不顺②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读bì,辅佐3.安:①死于安乐:安逸②安居而天下熄安静4.行:①行天下之大道:行走②行拂乱其所为:行动5.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②发于声:显露、流露四、问题理解1.理解内容后填空(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PPT课件
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 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到,实现。
实行。
固守,坚持。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志向。
原则。
句意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
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 原则。
动词使动用法,使… …迷惑。
动词使动用法,使… …屈服。
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夫哉?
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
著 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
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
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
一怒而诸侯惧与,苏泰安“居合纵而”相天对。下熄。”
安静
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句意: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 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
父亲开导他。 • 5、居天下之广居:居(1):居住。居(2):住所。广居、正位、
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 6、得志:得,实现。 7、与民由之:由:实行。之:代志向。 • 8、独行其道:道:原则,行为准则。 • 9、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淫:使······扰乱。指金钱和地位不
• 【读解】
•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 意思往 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 行的是 “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 时母亲的 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 我们注意 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 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 劝谏。妻子对 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 就当劝说补正。简言之,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 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 上,也就是没有 了任何原则。可见,“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 而实实 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 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 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 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 “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 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 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 其道,怎么办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孟子二章教案篇一1、积累文言词语,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论证思路3、反复诵读,品味语言4、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学习目标1、2、3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一、导入前些天,我们学习了孟子的文章《鱼我所欲也》,了解了孟子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孟子,进一步了解主张仁政王道的孟子。
二|导学过程(一)、初读文章,把握字音,读出节奏(初读字音和节奏)1、教师范读文章,要读出气势(可找名家的朗读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大声),读准字音和节奏3、学生试读(可先齐读,后指名读,要找2-3名学生,重点看字音和节奏)(二)、译读全文,读出内容(再读读出内容)1、教师指导分段译读全文。
(可根据内容把文章分段,降低文章的难度。
可分为第一句,三里之城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深也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结尾)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并标出疑难词句2、学生质疑、解答,学生边读边翻译,教师点拨重点词语: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山下团结郭:外城环:围池:护城河是:这委:放弃去:离开域:限制固:使巩固畔:通叛,背叛亲戚;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重点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3、理思路①、教师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学生思考讨论: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学生交流教师交流时边归纳: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进攻一方天时不如地利防御一方地利不如人和(战争需要人和)域民固国(治国需要人和)威天下孟子二章教案篇二1.理解文章的观点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孟子》二章
13
士.(狱官),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集市)。故.(所以)天将降.(下达) 大任.(使命)于.(给)是.(这样的)
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 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
【解析】第二自然段由个人到国家,论证国家无忧患将导致灭亡,后
归纳出中心论点。
22
D
(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一开始连用六个排比,用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寒,但他们
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B.“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和“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
男”能证明孟子“生于忧患”的观点。
【解析】A项,和/参与,有“欣赏、领悟”的意思;B项,的/动词,到; C项,然而/既然;D项,所以。
25
6.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7.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及《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作简要分析。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 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②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③不因外 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
10
4.综合分析选择题。
C
(1)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和
平,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最多也只是“妾
B.本文第二段内容为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1共49张PPT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
顺从 准则,标准
正确的 坚持 使…改变
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使…屈服 原则 使…惑乱、迷惑 实现 遵循
居住
住所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以顺从为原则 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 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 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 •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得志的 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 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思扰乱,贫贱不能使他的 气节改变,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 才叫做大丈夫!”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 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 兰。
3、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 —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 —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4、结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 济天下。”谈谈对大丈夫的理解。
• 1心怀仁德,践行礼义。 • 2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 • 3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 自己的追求。
导入语
孟子小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 他们住在墓地旁。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 嚎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 头:“不行!我不能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 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住下。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 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 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 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官员到文 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 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 后来,人们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 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孟子,学习他的两篇短文。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默写、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理解性默写:1、全文的中心句是: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 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的这一思想的句子是: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为公天下”思想,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四、课内简答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简答【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富贵不能淫》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PPT课件
问题互研:五
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点?
答:本文先摆出观点,用概括性很 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 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这一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 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 结论,突出的说明“人和”是决定战争 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 艺术特色:
• 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 善于说理。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古义:限制。 今义:地域 以:凭,靠。 本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
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 的边疆的界限。
• 固国:巩固国防。 • 威:威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 亲戚畔之: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 畔,通“叛”,背今叛义。:因之婚:姻他联,成代的关词系。 •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 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环而1攻之而2不胜:环,围。 而1:表顺接 而2,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 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 也。
问题互研:【二】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1 《孟子》二章[1]-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⑩入,动词作状语,在国内。
⑪出,动词作状语,在国外。
6.特殊句式
倒装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
)
舜于畎亩之中发
自由读,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 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这六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 经历什么共同点? 2.由他们经受磨难而成就大事业的例子归纳出什么结 论? 3.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为 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 什么感悟? 4.哪几句是从国家角度反面进一步论述论点的? 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默读课文,同桌间研读品味,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1.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孟子认为 “大丈夫”应该具备的品格有哪些。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 的不同。 3.孟子对大丈夫阐述的精髓是什么?
1.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孟子认为“大丈 夫”应该具备的品格有哪些。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 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1.熟读背诵课文。 2.对译全文。
第二课时 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检查《富贵不能淫》背诵,指名背与齐背。
2.课堂导语:同学们的诵读真是气势磅礴,有大丈 夫的豪气!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篇出自《孟子》 的另一篇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检查预习 1.读生字 舜( shùn ) 畎亩( quǎn ) 傅说( yuè )
胶鬲( gé ) 百里奚( xī )拂士( bì )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停顿、重音、节奏。
2.齐读一遍。(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突出、 富有节奏。
3.参看注释或参考书疏通文意。
(1)通假字
①曾益其所不能
(
)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
)
① “曾”通“增”,增加。 ②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③ “拂”通“弼”,辅佐。
参考答案:
④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出征。
⑤古义: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
(3)一词多义 行拂乱其所为( )
①拂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②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生于忧患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
③发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①动词,违背;动词 ,拂 ,通“弼”,辅佐; ②介词,从;介词,到,在。介词,由于; ③动词,起,指被任用;动词,表现。
22 《孟子》二章
孟子处于各国新兴封建势力先后进行变法的战国中期。据《史 记·孟子荀卿列传》载:“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 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 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子乃述唐、虞、三 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孟子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看法,强调统治者应重视人民的作 用,这在当时有一定进步性。
1.这六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 经历什么共同点?
出身卑微、历经磨难、终有成就
2.由他们经受磨难而成就大事业的例子归纳出什么结 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起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3.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为 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 什么感悟?
在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和狼共存的,为保 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不料,在“和平安乐”环境中的 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许多鹿相继病死 了。人们只得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 这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们看似善意的做法实际上违 背了“优胜劣汰”的原则,结果适得其反。鹿缺少了忧患,只顾自 由自在地生活,致使体质下降,直至死亡。可见,忧患的作用不 仅对人、对社会,就是对整个自然界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的品格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 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 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 的坚守。
4.哪几句是从国家角度反面进一步论述论点的?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
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人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练。只有经受 住贫苦和挫折,经得起考验,才能成为担当起“大任” 的人。
历史早已成为了过去,但是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其经得住历史的 考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距离我们已经有两千 多年了,但它沉淀下来的精华对我们的生活依然影响深远,你能 说说它的现实意义吗?
(2)古今异义词 ①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 今义: ②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 今义: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也。 古义: 今义:
参考答案: ①古义:狱官。 今义:有一定地位的人。 ②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路。 ③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 今义: ⑤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今义:比喻。 今义: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3)一词多义 居天下之广居( )
①居 居天下之广居( ) 戒之曰( )
②戒 毕敬必戒( )
参考答案: ①动词, 居住; 名词,住宅。 ②动词,告诫。
形容词,留神,当 下,谨慎
(4)词类活用
①居天下之广居(
)
②富贵不能淫 (
)
③贫贱不能移 (
)
威武不能屈 (
)
参考答案: ①动词用作名词,居所 ②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迷惑 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改变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服从
1.请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基调。 2.参考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大意。 3.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试 着读通大意,对学生自由朗读中遇到的疑难字词进 行质疑、问答。 4.小组代表质疑,全班竞答,老师补充。
(1)读生字
①公孙衍(yǎn)
不能淫(yín)
(2)通假字
3.孟子对大丈夫阐述的精髓是什么? 【教师明确】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武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从小到大,我们为一个又一 个“大丈夫”所感动,请举例说 明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 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 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 刘胡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事理论据:才能来自磨炼
关于造就人才 道理论据:才能来自奋斗
关于治理国家 居安—亡国—死于安乐
背诵默写全文。
(4)词类活用
①富贵不能淫(
)
②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
③必先苦其心志( )
④劳其筋骨( )
⑤饿其体肤( )
⑥空乏其身( )
⑦行恒过然后能改( )
⑩入则无法家拂士( )
⑪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①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迷惑 ②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改变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服从 ③苦,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痛苦。 ④劳,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劳累。 ⑤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受饿。 ⑥空乏,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受到 贫困。
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 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 国家更应如此。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 才能取得成功。 那几句是从个人角度正面进一步论述经受磨难的好处 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后愈。
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挫 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加美好、灿烂,使自己未 来的日子更幸福?
《孟子》中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此话的确 意味深长。只有心怀一定的危机感和忧虑感,我们才 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站稳脚跟!只有怀有危机 感,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 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