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之应用及配伍禁忌

合集下载

中药合格处方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毒性中药

中药合格处方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毒性中药

硫黄
有毒
酸,温。归肾、大肠经
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外用 适量,研末油调敷。
罂粟壳 土荆皮 山豆根
有毒 有毒 有毒
酸、涩、平。归肺大肠、肾经 辛,温。归肺脾经
3~6g
制川乌
有毒
制天南星 有毒
木鳖子
白果 制草乌 牵牛子 香加皮 常山 蕲蛇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外用适量,醋或酒浸外搽, 或研末调涂。 苦,寒。归脾、胃经 3~6g 一般用制品1.5~3.0g,宜 辛、苦,热。归心、肝、肾、脾经 先煎,久煎。 3~9g,外用生品适量,研 苦、辛,温。归肺、肝、脾经 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0.9~1.2g,外用适量,研 苦、微甘,凉。归肝、脾、胃经 末用油或醋调敷。 甘、苦、涩,平。归肺经 4.5~9g 生:大毒、制:有毒。 归心肝、肾、 一般用制品。1.5~3g,宜 脾经 先煎久煎 苦,寒。归肺、肾、大肠经 3~6g 辛、苦,温。归肝、肾、心经 苦、辛,寒。归肺、肝、心经 甘、咸,温。归肝经 3~6g 5~9g 3~9g;研末吞服1~1.5g/ 次,1日2~3次。
三、中药的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注释: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反半夏、瓜蒌(全瓜蒌、 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 白及;甘草反海藻、京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诸参(人 参、沙参、丹参、太子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 芍、白芍)
蜜麻黄 10g 杭白菊 10g 明天麻20g 鲜芦根 10g 大黄(后下)10g
正文
滑石粉(包煎)10g 三七(打粉冲服)5g 共3剂,一日一剂,煎煮400ml,

中药方剂学

中药方剂学

名词解释道地药材:指特定的产地所出产的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生产与加工技术精良,优质高产的著名药材。

(如云三七、怀地黄、川黄连、辽细辛、关防风回阳救逆:运用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以治疗阴寒内盛危重证的治法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

平肝熄风: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潜阳,肝阳化风之证的方法。

平肝潜阳:用具有平肝潜阳重镇作用的方药,治疗肝阳上亢证、肝阳暴亢证的治法。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的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的重要概念之一。

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事物的真实滋味。

升降沉浮:是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的重要概念之一。

归经: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毒性|: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

七情: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

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的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五味,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事物的真实滋味,即辛甘酸苦咸五味。

辛:能散、能行。

散:发散表邪。

行:行气、行血。

甘:能补、能缓、能和。

补:补益。

缓:缓急止痛、缓解毒性。

和:和中焦’调和诸药。

酸:能收、能涩。

即收敛固涩作用。

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相似。

苦:能泄、能燥、能坚。

泄:通泄、降泄、降泄肺气。

燥:燥湿。

咸:能软、能下。

即有软坚散结和泻下的作用。

淡:能渗、能利。

即有渗湿利水作用。

三、升降沉浮:是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的重要概念之一。

四、归经: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五、毒性|: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

两部中药书籍一、《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二、《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中药的配伍一、相须,即性能功效方面类似的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二、相使,即性能功效方面有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同,淡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伍使用,而以一中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

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制度

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制度

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制度一、引言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是一类常用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然而,由于其药理作用的特殊性,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科学规范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管理,制定一套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存放和配制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药店等医药卫生机构。

三、管理目标1. 确保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合理使用,并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2. 规范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存储、配制和处方审核等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药品管理,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

四、管理内容1. 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采购a.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选择具有合法生产资质的厂家或供应商进行采购。

b. 根据需要合理确定采购数量,避免药品过期或过量使用的情况发生。

2. 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存储a. 存放地点应满足通风、防潮、干燥的要求,远离热源和阳光直射。

b. 存放区域应进行分类管理,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避免混淆和交叉感染。

c. 定期检查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并做好记录。

3. 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配制a. 配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职业证书,并定期进行相关培训。

b. 配制过程应遵循药品配方和操作规程,保证质量和安全。

4. 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处方审核a. 医生在开具处方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史,并权衡利弊,明确适应症。

b. 药师在审核处方时,应注意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5. 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使用a. 医生在使用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时,应按照说明书和临床指南的要求进行合理用药。

b. 尼可刻酮类药物的使用应遵循“三天原则”,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

6. 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追踪与回顾a. 定期进行药物使用情况的回顾,对病例进行追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b. 随时关注相关学术会议、研究成果和药物安全警示信息,做好药物风险的评估和管理。

中西药联用配伍禁忌探讨论文【创意版】

中西药联用配伍禁忌探讨论文【创意版】

中西药联用配伍禁忌探讨论文随着医学的开展,中西药搭配使用越来越普遍了,但是两者搭配也有一些禁忌的。

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篇1:?中西药配伍禁忌?摘要:中西药联用在临床日趋普遍,如假设配伍不当,那么易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引起疗效降低,增加毒副作用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响。

从药物配伍时发生的变化,谈谈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醒临床,注意中西药配伍的变化,防止不良反响的发生。

关键词:中西药配伍;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大量的临床实践说明,中西药合理应用具有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治疗范围,缩短疗程等优点,但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错综复杂的,如配伍不合理,会产生单一药没有的不良反响,合用后产生拮抗作用,甚至增加毒性。

因此深入探讨中西药的配伍变化,对临床中西药合用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如下从几个方面对中西药配伍产生的相互作用做一简析。

1 对药动学的影响1.1 对吸收的影响1.1.1 理化因素对吸收的影响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所以中西药合用产生的理化变化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是中西药相互作用对吸收影响的主要因素。

它包括中西药成份之间的络合、螯合、吸附等作用,根据中药的成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①络合、螯合作用对吸收的影响:主要含有钙离子、镁离子、铝离子铁离子、铋离子等阳性金属离子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四环素类、异烟肼等配伍。

因此类药物构造中含有酰胺基和多个酚羟基,与含上述金属离子的中药合用后。

生成难溶性的络合物或螯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

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海螵蛸、石决明、虎骨、龙骨、龙齿、牡蛎、蛤壳、瓦楞子等;含铝离子的有明矾;含铁离子的有代赭石、自然铜、禹余粮;含铁、镁离子的有礞石;含镁、铝离子的有滑石;含铁、镁、铝的有磁石;含铁、铝、镁、钙的有赤石脂,钟乳石等。

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可与维生素B1、B6形成螯合物使两者的作用均受影响。

②形成难溶性盐影响吸收:含有雄黄、朱砂、鞣质成分的中药及其制剂遇局部西药易形成难溶性盐影响吸收。

中药学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

中药学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

中药学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中药学中,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中药之间或中药与食物、药物之间的不宜合用或不宜同时使用的情况。

合理的中药搭配可以发挥药物的疗效,促进治疗效果;而不合理的中药配伍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对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了解,对于中药学和中药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一、中药的配伍禁忌1. 互相相克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之间由于化学成分的相克作用,不宜同时搭配使用。

比如防风与半夏、苦参与牛蒡籽等,这些相克的中药配伍可能导致药物的疗效减弱甚至失效。

2. 互相制约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之间由于药物活性成分的制约作用,不宜同时搭配使用。

比如麻黄与防风、贝母,这些中药的制约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的毒性加大。

3. 与特定食物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与某些特定食物同时搭配使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比如生姜与生蚝、鸭肉,这些中药与特定食物的配伍禁忌可能对肠胃产生刺激,导致胃痛、腹泻等症状。

二、中药的合理搭配1. 相得益彰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互相增强药效,产生协同作用。

比如黄芪与党参、白术的搭配,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 相互调节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相互调节,达到平衡疗效。

比如黄连与黄芩的搭配,可以平衡清热解毒的疗效。

3. 强强联合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形成强强联合的效果,提高药效。

比如人参与丹参、川芎的搭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

三、中药搭配禁忌案例分析1. 知母+乌头+延胡索这是一组不宜同时搭配使用的中药。

知母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乌头有祛风驱寒、止痛的作用;延胡索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这三味中药的配伍禁忌可能导致心脏毒性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引起生命危险。

2. 当归+白芍+川芎这是一组常用的中药配方,常用于调经止痛的治疗。

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白芍有活血祛斑、调经止痛的作用;川芎有活血散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这三味中药的合理搭配可以互相增强药效,加速治疗效果。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

中药的配伍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意义要点:中药配伍的意义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

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通过配伍,减少不良反应。

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

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一: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

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7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1)单行指用单味药治疗病。

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

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全蝎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

(3)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能提高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古人云:“受彼之制也。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见“用药禁忌”)。

七情配伍总结七情中,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恶、相反属于避免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7)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7)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试题及答案专业学号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80分)1、关于益母草与泽兰的说法错误的是A、都可以利水消肿,祛瘀消痈B、益母草应用更广泛C、泽兰对于血虚者应慎用D、益母草孕妇忌服E、泽兰为产科之要药答案: E解析:妇产科之要药指的是益母草。

2、既能治目赤翳障,又能治湿疹湿疮的药物是(C)A.朱砂B.硼砂C.炉甘石D.铅丹E.土荆皮3、附子的来源是(D)A.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主根B.毛茛科植物北乌头侧根的加工品C.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主根D.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4、善于治疗膏淋的药物是A、滑石B、木通C、通草E、车前子答案: D解析:萆薢的主治病证包括:①膏淋,白浊。

为治膏淋要药。

②风湿痹痛。

善治腰膝痹痛,筋脉屈伸不利。

5、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的是A、黄连B、金银花C、黄芩D、紫草E、玄参答案: B解析:①金银花的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②黄连的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③黄芩的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④紫草的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⑤玄参的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6、下列哪项不是野菊花的适应证A、痈疽肿痛B、疮疖丹毒C、虫蛇咬伤D、目赤肿痛E、头痛眩晕答案: C解析:野菊花的主治病证有:①痈疽疔疖,咽喉肿痛。

②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③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

7、朱砂、丹参等有清心安神功效,能治心火亢盛、心悸失眠等症,一般就说该药A、归肝经B、归心经C、归脾经D、归肺经E、归肾经解析:心火亢盛心悸失眠,当用朱砂、丹参等心经药以清心安神。

8、以下药物止血一般需要炒炭的不包括A、地榆B、槐花C、茜草D、艾叶E、苎麻根答案: E解析:苎麻根一般是鲜品捣汁使用。

9、以下关于芦根的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治疗热淋涩痛B、鲜品使用的时候需要加倍C、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透肺热D、阴虚内热者忌用E、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芦苇的嫩茎答案: D解析:芦根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垂盆草味甘、淡、微酸,性微寒;归心、肝、胆、小肠经。

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效。

主治黄疸,痈肿疮疡,喉痛,蛇伤,烫伤。

内服:煎服,15-30g。

鲜品250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服。

2大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

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主治吐衄、咯血、崩漏等血热出血证,肠痈、肺痈等火热毒盛的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

外用:捣敷。

用于止血宜炒炭用。

注意事项:脾胃出血,脾胃虚寒者禁服。

3花椒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

主治中寒腹痛,寒湿吐泻,虫积腹痛,湿疹瘙痒,妇人阴痒等。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含漱;研末调敷。

1、中药配伍禁忌:杏仁为使;畏款冬、雌黄、附子、防风、麻仁;恶瓜蒌。

2、饮食禁忌:得盐良,可同用;畏凉水,忌同食。

少食寒凉生冷之物。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禁服。

2、孕妇慎服。

4红豆蔻辛,温。

归脾、肺经功能:散寒燥湿,醒脾消食。

主治:用于脘腹冷痛,食积胀满,呕吐泄泻,饮酒过多。

3~6g。

注意事项:《本草纲目》:若脾肺素有伏火者,切不宜用。

5山萘温;辛;归胃经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或搐鼻。

禁忌: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

6沙棘味甘、酸,性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的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咳嗽痰多,瘀血证。

内服:煎服,3-9g。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7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心、胆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

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内服:煎服,6-10g。

清热化痰宜生用,清胃止呕宜姜汁炙。

注意事项:寒痰咳嗽、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麻黄之应用及配伍禁忌

麻黄之应用及配伍禁忌

麻黄之应用及配伍禁忌【摘要】中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也是一大文化遗产。

前人在临床实践中,从单味药的应用到多味药之间配伍,总结出了中药配伍“七情、十八反、十九畏”。

近年来随着对中药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及中西药结合联用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西药物配伍禁忌也随之出现。

为了避免盲目的联合用药,发挥药物之间更好的配伍疗效,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及查阅文献资料,对麻黄的应用及药物配伍做了深入研究,并总结其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麻黄;配伍禁忌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Bge. 的草质茎。

是一种临床常用中药,味辛苦、性温。

能发汗、散寒、平喘、利水。

其主要成分有生物碱(Alkaloids,AL),如L-麻黄碱(L-Ephedrine)和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鞣质(Tannin.TN)、黄酮甙(Flavone glycosides)和挥发油(V olatile oils)等。

1麻黄的功能主治与应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

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

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1.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

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

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1.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1.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

配伍禁忌名词解释

配伍禁忌名词解释

配伍禁忌名词解释配伍禁忌是指中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某些药物相互之间具有不良的作用或者相互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对抗作用,导致疗效减弱或者药物毒副作用增加的现象。

中药配伍禁忌可以分为药物配伍禁忌和药食禁忌两个方面。

一、药物配伍禁忌1. 不宜同用:指在临床应用中,某些药物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不良相互作用,同用会导致毒副作用增加或者疗效减弱的情况。

例如,麻黄与阿司匹林同用会增加出血倾向;阿胶与川贝母同用会降低川贝母的止咳化痰作用。

2. 交叉禁忌:指在一定的配伍方式下,某些药物相互混合使用,会导致药物成分相互作用而失去原有的药效。

例如,米质与新青霉素交叉使用,会导致米质代谢途径受阻,使新青霉素的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的风险。

3. 形影禁忌:指某些药物在配伍时存在着特定的禁忌,即有些药物在配伍时,其形状会影响其他药物吸收、代谢或者消化的情况。

例如,生地黄与枸杞同用会加速生地黄的代谢,降低其药效。

二、药食禁忌药食禁忌是指中药在使用过程中,与食物相互之间存在不良的相互作用或者食物对中药产生抗药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者药物毒副作用增加的情况。

1. 不宜同食:某些中药在与食物同食时会受到食物成分的影响,使其疗效减弱或者药物代谢发生改变。

例如,某些中药在服用后不宜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否则会影响中药的药效。

2. 咳慎忌食:某些中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咳慎忌食的现象,即在使用中药的同时应避免食用特定的食物,否则会干扰中药的药效。

例如,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因为茶中的鞣酸会与人参中的人参皂苷结合,影响人参的药效。

3. 药物性质相克:某些中药与食物的性质相克,相互之间产生对抗作用。

例如,服用某些中药后不宜食用寒凉性质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与中药中的温热性质的成分相冲突,影响中药的药效。

中药配伍禁忌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得出的经验总结,它的目的是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在中药应用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都需要严格遵守药物配伍禁忌的规定,以确保药物的良好疗效和患者的安全。

中西药注射剂配伍禁忌表

中西药注射剂配伍禁忌表

中西药注射剂配伍禁忌表中药注射剂配伍情况表(仅供参考)中药注射剂名称说明书推荐稀释液体可配伍输液可配伍针剂药物配伍禁忌清开灵注射液(包括冻干粉针)生理盐水。

(肌注:冻干粉针用注射用水5ml溶解后肌注)生理盐水、林格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平衡液。

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硫酸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6、维生素C、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小诺霉素、硫酸妥布霉素、乳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葡萄糖酸钙、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山梗菜碱、恢压敏、5%葡萄糖注射液。

双黄连粉针剂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ATP、利巴韦林、辅酶A、甲硝唑、尼可刹米、山梗菜碱、阿拉明、速尿、多巴胺、西地兰、毒毛K、地塞米松、维生素B6、苯唑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先锋必素、先锋美他醇、盐酸林可霉素。

青霉素、氨苄西林钠、头孢噻肟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红霉素、白霉素、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10%葡萄糖注射液、含钾复方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pH>4.0)。

利巴韦林、辅酶A、维生素B6、ATP、甲硝唑、盐酸林可霉素、青霉素钠、苯唑青霉素。

青霉素、氨苄西林钠、头孢噻肟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硫酸阿米卡星、链霉素、妥布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氯霉素、白霉素、红霉素(高浓)、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葡萄糖注射液(Ph< 4.0)、含钾复方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

维脑路通注射液。

维生素B6、维生素B1、维生素C、普奈洛尔、利多卡因、甲氧氯普胺、阿拉明、甲氧胺、回苏灵、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小诺霉素、乳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细胞色素C、川芎嗪注射液(直接配伍产生沉淀,但是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再混合则稳定)。

中医经方与配伍禁忌

中医经方与配伍禁忌

中医经方与配伍禁忌中医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方是指经过长期临床验证、用于治疗特定疾病的方剂。

在中医药治疗的过程中,药物的组合和配伍非常重要,合理的配伍可以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但不当的配伍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害患者的健康。

因此,中医经方与配伍禁忌是医生和药剂师在用药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1. 什么是配伍禁忌?中医经方与配伍禁忌是指在中药方剂配伍过程中出现的不能共配的药物组合或因配伍产生的副作用、药理反应等。

配伍禁忌主要基于对中药药性、归经、功能特点的研究,以及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经验总结而来。

禁忌配伍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不良反应和加重病情,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2. 经方的配伍原则中医经方的配伍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方剂的药效发挥最大化。

一般而言,配伍原则包括:(1)相互补充原则:即在治疗一种疾病时,通过组合多种药物,以取得协同效应或互为补充,增强药物疗效。

(2)相互制约原则:有时药物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制约的作用,如有些药物的性能可能会被其他成分所削弱,因此避免这种制约是需要注意的。

(3)相互增强原则:有些药物组合起来可能会发挥比单独使用时更好的效果,双方功效能够相互增强。

(4)相互抑制原则:在一些情况下,某些药物可能会抑制其他成分的药效,因此应该避免这种组合。

3. 常见的(1)不同药味禁配:例如辛热药与苦寒药禁同时应用,因为它们的性质相反,容易引起相互制约或相互抵消的情况。

(2)同类药物禁配:在方剂的配伍过程中,避免使用含有同种药物的不同成分,因为可能引起药物之间的相互抑制,导致疗效减弱。

(3)药物相克禁配:有些药物之间存在相克作用,禁止同时应用,以免产生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例如,麻黄与阿胶不能同时使用。

(4)药物与食物禁配:在中医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某些药物不宜与特定食物同时使用。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与某些海鲜类食物发生不良反应。

4. 遵循药物与证候的配伍原则在中医经方的配伍中,不仅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还需要考虑药物与患者的具体病情相匹配。

中药的配伍禁忌剂量用法

中药的配伍禁忌剂量用法
据《蜀本草》谓《本经》载药365种,相反者18种, 相恶者60种。《新修本草》承袭了18种反药的数目。 《证类本草》载反药24种,金元时期将反药概括为 “十八反”、”十九畏”,累计37种反药,并编成 歌诀,便于诵读。
十八反歌
最早见于《儒门事亲》张子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药材质地——质地轻者,量宜少;质地重者,量宜多; 鲜品,量宜多。
药物性味——性弱力平味淡者,量宜多;性强力峻 味浓者, 量宜少。
有毒无毒有关——有毒者,严格控制剂量;无毒者 可增大变化幅度。
②与剂型、配伍有关: 配伍:单味或复方;主药或辅药。 剂型:煎剂量大;丸散量小。 用药目的等有关: ③与患者的具体有关:包括患者的年龄、体质、性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 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 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相畏与相杀是对一个问题,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如,生半夏之毒能被生姜所解,称为生半夏畏生姜,为相 畏;生姜能解生半夏之毒,称为生姜杀生半夏之毒,为相杀。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 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激性的食物。 ②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
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应忌食 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 ③古代文献记载的一些禁忌。如鳖甲忌苋莱,常山忌 葱等,也应作为服药禁忌的参考。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中药的用药量,称为剂量,即指每一味药成人的一日量;也 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就是相对剂量(如,六 一散,滑石:甘草为6:1)。除特殊标明外,均指干燥后的 生药。
别、病程的长短及病势轻重等有关。 ④与季节有关

中药材的配伍禁忌与药性相克

中药材的配伍禁忌与药性相克

中药材的配伍禁忌与药性相克中药材的配伍禁忌与药性相克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对于中药的应用和疗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药性相克是指中药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制约的特性,而配伍禁忌则是指中药在特定条件下不宜同时使用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中药材的配伍禁忌和药性相克的原因,以及对于中药治疗的影响。

一、中药材的配伍禁忌中药材在配伍过程中需要考虑其药性、功效、特点等因素。

当不适当地配伍中药材,就可能引发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分为两类:绝对禁忌和相对禁忌。

1. 绝对禁忌:某些中药材的配伍组合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者中毒。

例如,麻黄与石决明的配伍禁忌是因为两者都具有发散散寒的药性,同时使用会导致有毒物质的产生,严重损伤人体健康。

2. 相对禁忌:某些中药材的配伍组合可能会减弱药效、产生副作用或影响疗效。

例如,黄连与黄芩的配伍相对禁忌是因为两者都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药效叠加,过度泻火,对人体造成损伤。

中药材的配伍禁忌是基于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它们的形成和演变经过了长期的实践验证。

了解和遵守中药材的配伍禁忌可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二、药性相克的原因药性相克是指中药材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制约的特性。

药性相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药物性质不同:中药材的性质各不相同,有些具有温热性质,有些具有凉寒性质。

如果不适当地配伍,可能会引发药性相克。

例如,陈皮有理气化痰的功效,与炙甘草配伍会相互制约,减弱疗效。

2. 药物作用相反:有些药物具有相反的作用和效果,如果不慎配伍,可能会产生相互抵消的效果。

例如,制露蜂房与龙胆草具有相反的效应,一个能使药物渗透,一个能阻止药物渗透,配伍会导致功效减弱。

3. 药物成分相互影响:中药材的药效主要由其成分决定,不同的成分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药效变化。

例如,延胡索中的某些成分和川乌中的某些成分会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受到影响。

了解药性相克的原因可以帮助中医师在中药配伍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把握中药材的特性,确保配伍合理、药效最大化。

中西药的合用及配伍禁忌

中西药的合用及配伍禁忌

中西药的合用及配伍禁忌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西药联用在临床应用上越来越普遍,中西药合用可使临床疗效增强,但如果配伍不当,轻者降低疗效,重者导致医源性疾病,了解和掌握中西药的相互作用,做到合理配伍,对于每位临床工作的医师,药师,护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就部分中西药的合用及配伍禁忌予以简述,以供临床用药时参考。

1、含重金属离子中药及中成药龙骨、牡蛎、虎骨、石膏、滑石、赤石脂、赫石、白矾等中药中含有大量的铁、钙、镁、钾等金属离子,与四环素类、异烟肼或含黄酮和黄酮醇类的西药(如卢丁等)合用,易产生络和物,影响药物的性质和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含重金属离子的中药与东莨菪碱、阿托品等合用易产生沉淀或变色,影响西药的疗效。

含汞成分的中药和中成药,如朱砂、磁珠丸、朱砂安神丸、安宫牛黄丸等,不易与具还原性的西药碘化钾、溴化物、硫酸亚铁、亚硝酸钾等药物配伍,否则会产生有毒性的汞盐化合物。

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不宜与含硫酸盐、硝酸盐的药物同服,否则会生成剧毒物质三氧化二砷[1] 。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与钙离子结合,如若联用,会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的神经毒性[2]。

2、含苷类成分的中药及中成药杏仁、桃仁、桔梗、远志、白芥子、三七等含苷类成分的中药,不宜与西药胃蛋白酶、多酶片、淀粉酶等酶制剂合用,可发生酶水解,从而失去治疗作用;遇金属盐类(铅盐、钡盐、铜盐等)可产生沉淀而影响吸收。

杏仁、桃仁、银杏等含氰苷成分的中药,其所含氰苷在胃酸作用下经酶水解生成具有镇咳作用的氢氰酸,与镇静药、止咳药、麻醉药合用,易加强此类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甚至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罗布麻、蟾蜍等含强心苷类成分的中药,同洋地黄等强心苷类西药合用,能加重强心药的心脏中毒症状,可引起心跳停搏。

雷公藤及其总苷,不宜与氯霉素同时使用,因二者都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甘草有升高血糖和血压的作用,与降糖药和降压药合用,可影响后者功效。

中药配伍原则及禁忌

中药配伍原则及禁忌

(四)证候禁忌
因为每类中药都具有各自的性能特点,具有或寒或热,或 升或降,或升或降,或补或泄的偏性。用之得当,可以以 其偏性纠正疾病的病理偏向,达到减轻或者治愈疾病的目 的: 若用之不当,其偏性反而伤害机体,可能使病情加重、 恶化。 如体虚多汗者, 忌用发汗药, 以免加重出汗而伤阴津;脾 胃虚寒者, 忌用苦寒泻下药, 以免再伤脾胃。
综上所述, 在药物七情中, 论述药物基 本配伍关系的只有六项。 相须、相使表示增效, 临床用药要充 分利用 相畏、相杀表示减毒, 应用毒烈药时 需考虑选用 相恶表示减效, 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君臣佐使
• 君药: 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它力居 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 使药: 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 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
(二)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十八反 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 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 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 芍、白芍)。
(二)妊娠禁忌
禁用药:

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
如: 水银,砒霜,牵牛子,川乌,马钱子,三棱,莪术,罂粟壳,
麝香,水蛭,朱砂,巴豆,天仙子。
慎用药:

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药,辛热滑利类
如: 人工牛黄,三七,大黄,牛膝,西红花,冰
片,益母草,桃仁,番泻叶,硫磺,虎杖,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苡仁。

中药学-(10)含答案

中药学-(10)含答案

中药学-(10)A.温药B.凉药C.血药D.气药E.寒药1. 痢下赤多者,应重用答案:E2. 痢下白多者,应重用答案:A[解答] 药物的四气[解答] 一般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

看题干痢下赤多者为有热证,故用寒药;痢下白多者为有寒证,故用温药。

3. 反映药物作用趋势的是A.四气B.五味C.归经D.毒性E.升降浮沉答案:E[解答] 升降浮沉的定义[解答] 升降浮沉反应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四气是指寒热温凉4种药性,反应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方面的作用趋向;五味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故选E。

4. 治疗痉挛抽搐,将全蝎与蜈蚣同用,其配伍关系是A.相反B.相恶C.相须D.相使E.相杀答案:C[解答] 相须的定义[解答] 相反是指2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相恶是指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须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相使是指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其中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相杀是指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

故选C。

5. 甘草与芫花配伍,属于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反答案:E[解答] 相反的定义A.相畏B.相须C.相使D.相恶E.相杀6. 一种药物能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烈性,这种配伍关系是答案:E7. 一种药物的毒烈性,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的配伍关系是答案:A[解答] 相杀、相畏的定义8. 下列配伍中属于“十九畏”的药物是A.大戟与甘草B.贝母与乌头C.乌头与瓜蒌D.官桂与赤石脂E.芍药与藜芦答案:D[解答] 十九畏[解答] 甘草反大戟,乌头反贝母,乌头反瓜蒌,藜芦反芍药均属于十八反。

麻黄中毒

麻黄中毒

麻黄中毒文章目录*一、麻黄中毒的概述*二、麻黄中毒的原因*三、麻黄中毒的主症*四、麻黄中毒的急救措施*五、麻黄中毒的护理知识*六、如何预防麻黄中毒麻黄中毒的概述麻黄碱是中药麻黄的有效成分,也可合成,中毒大多由于误服过量麻黄碱或麻黄所致,婴儿应用含麻黄碱的滴鼻剂或喷雾剂过量常可导致中毒。

麻黄碱中毒症状的发生主要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周围的拟肾上腺素作用所引起,病儿有头痛、眩晕、耳鸣、烦躁不安、谵妄、震颤、痉挛、寒战、发热、颜面潮红、出汗、瞳孔散大等表现。

麻黄中毒的原因误服过量麻黄碱或麻黄,婴儿应用含麻黄碱的滴鼻剂或喷雾剂过量。

麻黄中毒的主症麻黄碱中毒症状的发生主要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周围的拟肾上腺素作用所引起、病儿有头痛、眩晕、耳鸣、烦躁不安、谵妄、震颤、痉挛、寒战、发热、颜面潮红、出汗、瞳孔散大、视物模糊、口干、恶心、呕吐、腹胀、排尿困难、血压上升、心悸、过早搏动及其他心律失常、昏迷等症状。

严重中毒时可致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

麻黄中毒的急救措施催吐方法用一根筷子或匙柄,手指头也可以,让孩子张大嘴,轻轻刺激其咽喉,这时会引起病儿反射性呕吐动作,将胃中的东西吐出来。

引起呕吐,吐后再饮,再刺激咽部,而再引起呕吐。

如果刺激咽部仍不吐出,可先让孩子喝温开水,然后再刺激咽部,引起呕吐,吐后再饮,再刺激咽部而再引起呕吐。

无论用什么东西刺激咽部,都需注意要沉着冷静,切不可慌乱中将孩子的咽部刺伤或因不敢刺激而延误了催吐的时机。

应耐心反复做催吐动作,不可见吐得差不多了就停止,一定要让孩子将胃中所有的东西全部吐出来。

如果实在没能刺激孩子呕吐,有条件的,可采用一些催吐药物,如家中没有催吐药,可用10~20克食盐加一杯温水,让孩子喝下,能较快地引起呕吐反射。

洗胃的方法催吐后,就要洗胃。

家庭中一般没有洗胃器,可采用简便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让孩子喝水或洗胃液,然后催吐,这样反复喝水、吐水,一直到喝进去的水和吐出的水颜色、清洁度相同时,就表明洗胃较彻底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之应用及配伍禁忌
【摘要】中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也是一大文化遗产。

前人在临床实践中,从单味药的应用到多味药之间配伍,总结出了中药配伍“七情、十八反、十九畏”。

近年来随着对中药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及中西药结合联用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西药物配伍禁忌也随之出现。

为了避免盲目的联合用药,发挥药物之间更好的配伍疗效,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及查阅文献资料,对麻黄的应用及药物配伍做了深入研究,并总结其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麻黄;配伍禁忌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Bge. 的草质茎。

是一种临床常用中药,味辛苦、性温。

能发汗、散寒、平喘、利水。

其主要成分有生物碱(Alkaloids,AL),如L-麻黄碱(L-Ephedrine)和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鞣质(Tannin.TN)、黄酮甙(Flavone glycosides)和挥发油(V olatile oils)等。

1麻黄的功能主治与应用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

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

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1.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

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

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1.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1.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

蜜麻黄绒作用更佳。

2麻黄及其中西药制剂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2.1不宜与含有TN成分的中成药服:麻黄及其中成药与含TN成分的中成药(四季青片、虎杖浸膏片、感冒宁、复方千日红丸、肠风槐角丸、肠连丸、紫金粉、舒痔丸、七厘散等)同服,TN可与麻黄AL产生沉淀,影响麻黄AL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其效价。

2.2不宜与活性碳类吸附剂同服:麻黄及其中成药与活性炭类及其由此性质的药物同服,麻黄AL被吸附而失活,影响疗效。

2.3不宜与含铁制剂同服:因麻黄含有TN,在胃内与铁离子形成不溶性络合物降低铁剂之疗效。

2.4不宜与酶制剂同服:麻黄及其中成药与酶制剂(淀粉酶、胃蛋白酶、多酶片)同服,TN和酶形成难溶性物质。

而降低酶的活性,使疗效降低或失去作用
2.5不宜与消炎镇痛药同服:此类药物对胃有刺激性,易引起一系列胃肠道不良反应,两者合用则加重。

2.6不宜与六神丸合用:六神丸(华蟾素、华蟾毒素)具有强心作用,麻黄AL能兴奋心脏的a受体或b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已发生中毒。

2.7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麻黄及中成药与MAOI(痢特灵、优降宁、苯丙胺、苯乙肼、甲基苄肼)合用,MAOI可抑制体内的MAO,使NE、DA、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被破坏而储存于神经末梢中,当服用麻黄及中成药时,麻黄碱不易被破坏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组织,促使被储存在神经末梢中的NE、DA、5-HT大量释放,因而可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2.8不宜与降压药合用:麻黄AL是交感神经兴奋剂,有升高血压的作用,与降压灵、利血平、呱乙啶、复方降压片、甲基多巴等降压药配伍,产生药理作用的拮抗,可降低后者疗效。

同时,甲基多巴可减少神经元释放NE,利血平可使神经元内递质耗竭,麻黄碱作用明显减弱。

2.9不宜与镇静催眠药合用:当服用氯丙嗪,非那根,巴比妥等镇静催眠药时,同用麻黄及中成药,因麻黄碱兴奋中枢,而对抗中枢抑制作用,失去镇静催眠之效用。

2.10不宜与强心甙类联用:麻黄AL兴奋心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心律加快。

与洋地黄、地高辛、毒毛旋花子甙K等强心药配伍,可致心律失常,增加强心药对心脏的毒害。

2.11不宜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同用:麻黄碱、伪麻黄碱都是拟肾上腺素药,促进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如同时服用此类西药,可增加后者的毒、副作用,诱发高血压。

2.12不宜与异烟肼同用:两药合用可使不良作用相加,可引起精神兴奋、排尿困难等副作用。

2.13不宜与土的宁、阿托品等AL类西药配伍:两者配伍后,使毒副作用加重,兴奋作用增加,易产生惊厥,甚至引起中毒。

2.14不宜与茶碱合用:麻黄碱与氨茶碱联用,理论上有协同作用,实际上麻黄碱可茶碱使肝清除率升高,血药浓度下降,其效果不如单用好,反而使毒性增强,出现头疼、头昏、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等症状。

2.15不宜与甘草合用:麻黄AL等碱性强的AL.与甘草产生沉淀,如药用炭相似的吸着作用,使麻黄碱吸收减少而降低疗效。

2.16不宜与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合用:麻黄及其制剂与阿司匹林并用易致大汗虚脱。

总之,药物配伍目的就是发挥药物的各自优势,进行互补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缩短用药疗程,减少药物的用量而降低成本,从而达到药物配伍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谭同来常用中药配对和禁忌.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6,01
[2]戴敏琦王余民.善用麻黄治疗咳喘.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4),7
[3]张宁梅许衍春麻黄治疗喘症的配伍验用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3,18(4).
作者简介:张广兰,女,本科,山东省青州市人,山东省青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