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消毒管理及污染处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制度
输血科消毒制度(5篇)
输血科消毒制度一、布局合理,设清洁区(血液储存、发放处)、半清洁区(办公区)和污染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二、临床用血管理应严格执行____部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工作人员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
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刺伤,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管理制度《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四、储血冰箱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和霉菌。
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及时对工作台面、桌面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立即用安多福消毒液擦拭消毒。
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六、玻片、滴管、试管等用后立即放入安多福消毒液中浸泡后,再清洗晾干备用。
七、工作人员必须作好自我防护,上岗前应检查身体并注射乙肝疫苗,建立定期体检制度。
八、每月必须对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手、室内空气以及储血冰箱的墙壁进行一次微生物学监测,并保存监测报告。
输血科消毒制度(2)是指在输血科室进行输血操作时,进行相关消毒和防护措施的规定。
1. 消毒设备:输血科室应配备适当的消毒设备,如消毒剂、消毒液、消毒用具等。
2. 消毒区域:确定适当的消毒区域,包括输血操作区、消毒台、药品准备区等,要保持清洁整齐。
3. 消毒频率:按照要求,定期对输血科室进行消毒,包括设备、操作区域、工作台等。
4. 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输血操作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采用物理消毒(如热消毒)、化学消毒(如使用消毒剂)、辐射消毒等。
5. 消毒用具:消毒用具应使用一次性或定期消毒的工具,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
6. 消毒指导:对输血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消毒操作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能正确使用消毒设备和消毒剂。
7. 感染控制:建立输血科室的感染控制制度,如严格执行洗手和消毒的规定,对于可能存在感染的病人或物质进行隔离和处理。
输血科消毒管理及污染处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制度五篇
输血科消毒管理及污染处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制度五篇第一篇:输血科消毒管理及污染处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制度七、消毒管理及污染处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制度1、输血科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第六十条执行。
(1)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2)严格按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3)各区清洁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身血、贮血、发血在II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II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4)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5)贮血冰箱应用于贮存全血及成分血,并定期清洁及消毒,防止污染。
每月对冰箱内的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6)感染患者自身采集的血液应隔离贮存,并有明显标志。
(7)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
建立健康档案。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输血科及实验室的感染管理(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自身输血时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袋;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3)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4)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消毒或灭菌后入污水池)。
(5)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6)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医院控制输血感染方案及管理制度
控制输血感染方案及管理制度
一、凡我院临床用血必须按审批手续使用南昌市血站的血液。
二、本院任何临床科室及部门都不得私自采血或提供地区血源。
三、在做血交叉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试验的操作规程,不得破坏血液包装的严密消毒,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交叉配血过程。
四、临床科室输血时,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做好“三查”“十对”工作。
五、用血科室应及时了解输血后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
六、患者输血出现反应,医师立即采取相关的诊疗措施,并查找原因,及时反馈输血科、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七、如怀疑受血者有经输血而感染疾病,临床医师应主动请求实验室检查,输血科与南昌市血站联系,检查供血者血液,监测结果未出之前,不得轻易做出诊断。
用血科室一旦发现因输血途径传播了疾病,应主动报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输血科消毒制度
输血科消毒制度
是指在输血科室中对设备、工具、环境等进行消毒的规定和程序。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输血科消毒制度:
1. 消毒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和医院要求,制定输血科室消毒的要求和标准。
包括要求消毒剂的选择、浓度、消毒方法等。
2. 消毒设备和材料:确保有足够的消毒设备和材料,如消毒剂、洗手液、消毒棉球等。
3. 个人防护: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防护要求,包括戴手套、口罩、帽子等。
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4. 消毒程序:根据需要设计消毒程序,包括消毒剂的稀释、浸泡时间、清洗和清洁等步骤。
确保每一步都得到正确执行。
5. 设备消毒:对输血设备进行定期消毒,确保设备的清洁和卫生。
根据需要制定消毒频率,确保设备在每次使用前都经过消毒。
6. 环境消毒:定期对输血科室进行环境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工作台等。
确保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7. 消毒记录:对每一次消毒进行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剂的使用量等。
确保消毒工作的可追溯性和有效性。
8. 培训和监督: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消毒知识的培训和学习,确保他们了解消毒制度并能正确执行。
同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消毒工作按照制度进行。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输血科消毒制度,具体的制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安全输血是指在输血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措施,避免输血相关的风险和感染的发生。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提高医疗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输血措施和预防输血感染制度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的范本,供参考。
1.输血前准备(1)患者确认:与患者核对相关信息,确保患者身份、血型、血液配型等。
(2)血液筛查:对供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包括血型鉴定、血红蛋白测定、传染病筛查等。
(3)血液保存:确保血液保存和运输的质量,按照规定条件保存血液,并核对血液有效期。
2.输血设备准备(1)输血器具: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输血器具,包括输血管道、输血袋、输血针等。
(2)输血设备检查:对输血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器具完好、无损伤,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3.输血操作规范(1)消毒操作:对输血部位进行消毒,使用符合规定的消毒液和消毒方式,确保输血过程的无菌。
(2)输血采样:在输血前后,定期进行血液采样,检测血红蛋白、病原体感染等指标,确保输血效果和患者安全。
(3)输血速度: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输血目的,合理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4)观察监测: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4.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监测和记录,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指标。
(2)不良反应处理: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快速处理措施,包括停止输血、调整治疗方案、给予适当的药物等措施。
5.输血感染预防制度(1)供血者感染筛查:对供血者进行感染筛查,包括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2)血液质量控制:确保血液的质量可靠,定期检测血液相关指标,并设立质控机构进行质检。
(3)输血器官消毒:对输血器官进行规范的消毒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医务人员培训:定期对输血相关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安全输血操作规程的学习和掌握,提高操作技能。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三篇)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一、血源由市中心血站统一提供,血袋包装、运输、储存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到血站取血时要写清楚取血联系单,以免取错血。
库血不够急诊取血时,电话通知血站时要详细说明血型及血量,送血的出租车费先由当班人员垫付,并在发票上签名(须有第二人核对签字)后交科主任到医院报回。
二、建立血液进出库核对登记及血库冰箱温度、室内卫生、消毒登记记录并做好统计工作。
合理储血(最佳库存量为周用血量的____%),科学管理,杜绝浪费、滥用。
三、输血申请单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连同病人血标本、会诊谈话记录、用血审核单提前一天送血库备血,急救用血可以先用血,后补办手续。
标本试管上贴上标签,写上病人姓名、病区床号。
血库人员在收到标本后,仔细核对,核查申请单各项内容是否填写完整明确,联号是否一致,然后填上收到日期时间并签名,在标本接收记录本上登记。
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退回重新留取,必须保证标本准确可靠。
四、第一次输注血浆的,需送定型血标本,以后输注血浆的免送标本。
特殊成分输注(如血小板、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需至少早一天通知血库,以便同血站预约。
五、遵守技术操作规程,配血时要同时检查受、供血者ABO正反定型及受血者Rh血型、聚凝胺交叉。
对可疑结果要重复检查核对,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严防差错事故。
发血前需核对付款登记手续,手续不完备的,不予发血(急诊抢救病人要优先处理、优先供给,可以先用血,后补办手续)。
六、发血时严格执行四查七对,血液质量如有任何异常,一律不得出库,待查明原因。
血液出库原则上不退还。
交叉配血后的病人与献血者标本保存____天,做好记录,以便查对。
七、积极推行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率应≥____%。
提倡、指导临床对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
配合医院血液管理小组每年至少二次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培训。
八、用血原则:早先用、迟后用,以免造成浪费。
九、院外出诊需用血的,血库工作人员在接到通知后,要快速按要求的血型、血量准备好出诊箱(箱内放冰袋),填写出诊领血单,由出诊医生签字后随血液带走。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详解
一、引言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传播疾病、输血反应等。
为了确保输血安全,降低输血风险,我国制定了严格的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输血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详解。
二、输血安全管理组织架构1. 输血安全管理委员会输血安全管理委员会是输血安全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监督输血安全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2. 输血科输血科是输血安全管理的核心部门,负责输血工作的组织实施、输血质量控制、输血风险监测等。
3. 医院感染控制科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监督输血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输血过程中防止感染传播。
4. 其他相关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如检验科、药剂科、护理部等,在输血安全工作中也承担相应的职责。
三、输血安全管理措施1. 输血前管理(1)严格筛查献血者: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确保献血者的血液安全。
(2)血液采集与保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血液采集,确保血液质量。
血液采集后,按照规定保存条件保存,避免血液污染。
(3)血液检验:对采集到的血液进行严格检验,包括血型、血常规、传染病筛查等,确保血液质量。
2. 输血中管理(1)核对信息:输血前,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信息、血型、血液质量等,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过程监控: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输血反应及时处理。
(3)输血器械消毒:输血器械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 输血后管理(1)输血记录:详细记录输血相关信息,包括患者信息、血型、血液质量、输血反应等。
(2)输血反应处理:发现输血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3)输血安全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输血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输血安全意识。
四、输血安全管理监督与考核1. 输血安全管理监督(1)定期检查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医院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坚持消毒卫生标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工作时必须穿好工作服,必要时戴上手套进行操作。
工作衣帽每周换洗一次。
二、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桌椅表面消毒:每天开始工作前可用湿布抹擦一次,地面用湿拖把拖擦一次,禁用干抹干扫,抹布、拖把用后洗净晾干,下班时抹擦一次。
地面消毒:用2倍浓度上述消毒液拖擦。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每天开窗通风数次,湿抹擦桌面、椅面及地面一次,保持清洁;每周用消毒液抹擦和拖地一次。
各区清洁消毒器材需专用,不得混用。
三、每周用0.3%”84”消毒液清理擦洗贮血冰箱内部一次,每月做一次细菌培养,需无霉菌生长或细菌生长药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四、配血用过的玻片和试管用4%”84”消毒液(含有效氯2000mg/L),浸泡1小时时行消毒,作无害化处理。
五、配血用过保存到期的血标本放在医用垃圾袋内,并登记签名,交专人统一处理。
六、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方能排放,避免地域性污染。
输血科消毒制度范本(2篇)
输血科消毒制度范本一、布局合理,设清洁区(血液储存、发放处)、半清洁区(办公区)和污染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
二、临床用血管理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工作人员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
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刺伤,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四、储血冰箱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和霉菌。
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及时对工作台面、桌面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立即用安多福消毒液擦拭消毒。
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六、玻片、滴管、试管等用后立即放入安多福消毒液中浸泡后,再清洗晾干备用。
七、工作人员必须作好自我防护,上岗前应检查身体并注射乙肝疫苗,建立定期体检制度。
八、每月必须对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手、室内空气以及储血冰箱的墙壁进行一次微生物学监测,并保存监测报告。
九、输血室每日进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工作人员在早上消毒____小时,并由医院感染监控部门定期进行菌落计数检查。
十、紫外线灯管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超时必须进行更换,紫外线灯管每____天用酒精擦拭,并填写擦拭记录。
十一、每日对工作室内的工作台面、椅子、地面等用消毒液擦拭,每周做工作场所大清洁一次。
十二、从外进入血库的血液要用____%消毒灵对血袋外包装进行擦净后才能放入冰箱贮存备用。
十三、工作人员发血前,必须____%消毒灵洗手液擦洗双手。
十四、每周要用____%消毒灵对储血冰箱进行擦洗、消毒,由感染监控部门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应达到有关标准。
十五、值班室与储血室、配血室要隔离分开,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得进入工作室。
为保证输血安全,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出输血科室。
第二篇。
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一、布局合理,设清洁区(血液储存、发放处)、半清洁区(办公区)和污染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
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输血科布局合理,分区明确。
二、工作人员衣帽整洁,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接触血液戴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口罩。
三、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试剂、一次性医疗用品。
四、贮血冰箱只能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份,严禁存放其他物品,并每周清洁和消毒,做好记录。
五、室内应开窗通风,每日空气消毒,有记录。
地面湿式清扫,每天实验结束后,操作台面、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对明显污染者,应立即用有效氯
1000mg/L~2000mg/L消毒液消毒,然后清水擦拭。
六、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于备用。
七、试管架等应浸入10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再清洗干净备用。
八、医疗废物分类置入专用的包装袋内,专人收集,交接须签字,医疗废物、生活垃圾不得混装。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卫医发 184 号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
1
2。
2024年输血科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输血科管理制度为了提高临床输血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制度化,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了本制度。
1.临床输血工作应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
2.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
3.从事临床输血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4.血液来源必须合法,禁止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5.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6.执业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7.受血者或家属必须知情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8.执业医师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后,向输血科(血库)申请备血。
9.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标本收集、处理、检测及输血前检查工作。
10.输血科(血库)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包括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11.认真做好血液收领、发放、质量检查和发放前核对工作。
12.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
“七查”指:①查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②献血者条形码号;③献血者血型;④血液品种;⑤采血日期及效期;⑥储存条件;⑦输血器材质量。
“八对”指:①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②病案号、住院号;③病室、床号;④病人血型;⑤配血结果;⑥献血者血袋号;⑦血液品种;⑧血量。
“九不用”指:①标签有破损的血液不用;②标签字迹不清的血液不用;③血袋有破损的血液不用;④有明显凝块的血液不用;⑤血液呈乳糜或暗灰色的血液不用;⑥血浆层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大颗粒的血液不用;⑦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有溶血的血液不用;⑧红细胞层呈紫红色的血液不用;⑨过期血或有疑问的血液不用。
13.输血以“先慢后快,密切观察”为原则,输注前15min,以1-3ml/min为宜,无输血不良反应后,适当加快速度,一旦有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清原因后再输注。
输血科消毒制度范本(2篇)
输血科消毒制度范本一、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输血科各项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消毒程序和要求的明确,保障输血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环境,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的所有人员和业务。
三、消毒操作流程要求1. 消毒操作必须在清洁的工作环境中进行。
2. 所有进行消毒操作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要求,如洗手、穿戴无菌手套等。
3. 输血科仪器、设备和工作台面等需使用消毒剂进行定期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物品的材质和功能确定。
4. 消毒剂的配置必须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遵循正确的配比和使用方法。
5. 消毒操作应充分保证物品表面受到湿润,使消毒剂起到有效杀菌的作用。
6. 消毒操作应涵盖物品表面的每一个角落和隐蔽部位,确保无死角。
7. 消毒剂的存放和管理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保证其质量和有效性。
过期的消毒剂严禁使用。
8. 每次消毒操作完成后,必须进行验收,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验收过程应详细记录并保存相关资料。
四、个人卫生要求1. 个人卫生必须彻底,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
2. 所有工作人员在进入工作区域前,必须更换无菌手套并进行手部消毒。
3. 工作人员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手部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
4. 工作人员从事输血操作时,严禁携带任何饰品或长指甲,以免对患者造成损害或交叉感染。
5. 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有需要打喷嚏、咳嗽等情况,应立即暂停操作并进行手部消毒和更换无菌手套。
五、设备消毒要求1. 输血科设备的消毒工作必须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表面的无菌状况。
2. 输血科设备在每次使用前、中、后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保障无菌操作。
在不同操作环节之间,应当严格区分设备,避免交叉感染。
3. 使用消毒剂对设备表面进行喷洒或擦拭时,必须确保全部覆盖,并按照要求的接触时间进行处理。
消毒剂应充分起到杀菌作用。
4. 设备消毒后,必须进行充分的清洗和冲洗,以防药物残留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输血科消毒制度范本
输血科消毒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保证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卫生性,防止病原体的交叉感染,制定输血科消毒制度。
该制度适用于输血科所有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所有工作场所和设备的消毒工作。
三、责任和义务1. 输血科科室主任负责制定和执行本制度,并监督相关工作的有效实施;2. 输血科所有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各项消毒工作;3. 临床科室负责配合输血科进行合理的消毒工作,保障输血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四、消毒对象1. 输血室内的所有设备和工具,如输血输液器、输血管道、输液泵等;2. 手术台、椅凳、床铺以及其他表面容易受污染的物品;3. 输血室的门把手、开关、窗户等公共设施。
五、消毒方法1. 消毒液选择: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液,如氯己定、戊二醛等,确保具有较高的消毒效果;2. 消毒操作:按照消毒液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注意适当稀释,避免过量使用;3. 消毒频率:根据不同的物品和场所,制定合理的消毒频率,通常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消毒;4. 消毒注意事项:消毒时应注意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消毒液,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六、消毒流程1. 输血室内设备和工具的消毒流程:(1)将设备和工具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污物和污垢;(2)使用消毒液浸泡设备和工具,按照消毒液的说明进行浸泡时间;(3)取出设备和工具,放置在通风的地方晾干;(4)经过充分晾干后,进行包装或放置在干净的柜子中储存。
2. 手术台、椅凳、床铺的消毒流程:(1)将表面的污物和污渍清除干净;(2)使用消毒液擦拭表面,确保覆盖整个消毒区域;(3)等待消毒液干燥,或使用吹风机将其干燥。
3. 公共设施的消毒流程:(1)使用带有消毒液的湿布或喷雾器对公共设施进行擦拭或喷洒;(2)确保消毒液充分覆盖整个设施表面;(3)等待消毒液干燥,或使用吹风机将其干燥。
七、消毒记录1. 所有的消毒工作必须进行记录,包括消毒的时间、地点、人员等;2. 记录必须真实、准确,且要保存一段时间以备查验;3. 每次消毒结束后,应向相关人员上报消毒记录,以便进行后续工作。
输血科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输血科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Ⅰ目的
规范输血科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Ⅱ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
Ⅲ制度
一、布局合理,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二、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应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许可证并建档管理。
三、严格按原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四、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进行。
五、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台面、地面,被血液污染及时用高效消毒剂处理;如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室内、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立即消毒处理,防止扩散。
六、储血冰箱应专用储存血液及成份血液,每周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
每月对冰箱空气及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
性微生物和霉菌。
七、感染患者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识。
八、严格标准预防,职业暴露后处理物品配置齐全,操作规范。
严格执行安全防护制度,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接触血液应戴手套,脱手套后进行手卫生。
九、一次性使用后的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应分类收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Ⅳ参考依据
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
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血库上墙制度之输血科消毒隔离规定
血库上墙制度之输血科消毒隔离规定根据输血科的工作特点和要求,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和疾病传播的预防,特制定本文档,对输血科的消毒隔离规定进行详细说明。
1. 消毒措施为了保持输血科工作区域的清洁卫生,必须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1 血库工作区域消毒- 每天开始工作前,应对血库工作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操作设备、椅子等。
- 在工作过程中,定期对工作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与血液接触的地方。
-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1.2 输血设备消毒- 每次使用输血设备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彻底的消毒。
- 使用消毒剂喷洒或浸泡输血设备,确保彻底消毒。
- 确保消毒后的输血设备完全干燥,以免影响输血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2. 隔离措施为了防止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必须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2.1 病人隔离- 对于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应将其隔离在特定的区域,避免与其他病人接触。
- 在输血前,确保病人已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以防止传染其他病人。
2.2 工作人员防护- 输血科的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以防止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 定期更换防护用品,确保防护效果。
3. 培训和监督为了确保消毒隔离规定的执行,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和监督。
具体措施如下:- 对输血科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消毒和隔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 定期进行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规定的执行情况。
结论通过制定和执行血库上墙制度之输血科消毒隔离规定,可以有效地确保输血科的卫生和安全。
以上规定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基本措施,希望能够在输血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保障病人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血库医院消毒管理及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制度(范本)
消毒管理及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制度
1.目的: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2.范围:血库
3.责任人:
4.内容:
4.1血库负责人为消毒责任人,负责血库灭菌操作和消毒落实、监督、纠正。
4.2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早、晚用紫外线各消毒一次,每天用地板清洁消毒水拖地一至两次。
4.3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
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消毒灭菌)。
4.4输血前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有无破损、污染等。
4.5输血前对受者应严格检查梅毒、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等经血液传播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消毒管理及污染处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制度
1、输血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要求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第六十条执行。
(1)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2)严格按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3)各区清洁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身血、贮血、发血在II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II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4)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5)贮血冰箱应用于贮存全血及成分血,并定期清洁及消毒,防止污染。
每月对冰箱内的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6)感染患者自身采集的血液应隔离贮存,并有明显标志。
(7)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
建立健康档案。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输血科及实验室的感染管理
(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自身输血时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袋;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3)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4)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消毒或灭菌后入污水池)。
(5)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6)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3.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
(1)所以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集中采购。
输血科(血库)不得自行购入。
(2)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使用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
(3)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4)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采购部门。
(5)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后,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7)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4.一般性应急措施
(1)如有传染性物质洒于桌面或地面,应立即用含有效溴2000mg/L的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倒于被污染处,待1小时后拭净并用清水冲洗。
(2)如工作服被污染,应立即小心脱下,以消毒液浸泡,再洗涤;如手被污染,可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浸泡5分钟,然后用肥皂和清水刷洗干净。
(3)如有传染性物质误入口内时,应立即吐出并0.1%高锰酸钾液多次漱口,必要时可用抗生素或免疫制剂预防。
(4)使用强酸、强碱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腐蚀仪器、衣服和手。
(5)产生毒性或腐蚀性气体的试验应在通风处进行;带有腐蚀性的试剂,废弃之前应先用清水稀释后,再倒入下水道。
(6)易燃易爆品,有毒物品应妥善放置,专人管理。
5.实验操作过程中锐器刺伤的处理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锐器刺伤传播疾病。
医疗垃圾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2)在工作中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3)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血等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
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被HCV抗体阳性血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干扰素等处理。
(4)被锐器刺伤者须登记、检查、追踪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6.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紧急局部处理: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边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理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直接针对伤口的局部挤压。
③受伤部位的创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④要求在实验室或HIV初筛查实验室里必备冲眼器,以备急用。
伤口的消毒可使用常规的消毒剂,如75%的酒精、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0.2%~0.5%的过氧乙酸、0.5%碘伏。
⑤尽快口服一次预防药。
(2)安全事故的报告、检测和保密按HIV暴露的预防处理。
①事故发生单位在紧急处理后应立即填好《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并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以最快速度报告县疾控中心,由县疾控中心有关人员根据情况在时内对暴露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预防用药和用药程序。
②被暴露者要抽血(不少于3ml并分离血清)送县疾控中心检测HIV抗体。
如果暴露者以前已有HIV抗体的化验结果,则应加以记录。
以后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定期检测抗体。
没有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者,也要定期检测HIV抗体,检测时间同前。
一般不对疑为HIV暴露者做病毒分离及抗原测定。
③对事故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严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