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颜色反应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颜色反应一、目的意义1、学习几种鉴定氨基酸与蛋白质的一般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和了解一些鉴定蛋白质的特殊颜色反应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1、双缩脲反应当尿素加热到180℃左右时,2分子尿素发生缩合放出1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杂的紫红色化合物,这一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与双缩脲相似的键,因此也具有双缩脲的颜色反应.借此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或测定其含量。

应当指出,双缩脲反应并非蛋白质的特异颜色反应,因为凡含有肽键的物质并不都是蛋白质.2、茚三酮反应蛋白质与茚三酮共热,产生蓝紫色化合物,此反应为一切蛋白质及α-氨基酸(除脯氨酸和羟脯氨酸)所共有。

含有氨基酸的其他化合物也呈此反应.该反应十分灵敏,1:1500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就能呈现反应。

因此,此反应广泛用于氨基酸的定量测定.3、黄色反应含有苯环侧链的(特别是含酪氨酸)蛋白质溶液与硝酸共热时,呈黄色(硝基化合物),再加碱则变为橙黄色,此反应也称为黄蛋白反应。

OH+HNO3HO NO2+H2OHO NO2+O NOH三、仪器与试剂1、试剂(1) 蛋白质溶液:取10mL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搅拌均匀后用纱布过滤得上清液。

(2) 0。

3%色氨酸溶液、0。

3%酪氨酸溶液、0。

3%脯氨酸溶液、0。

5%甘氨酸溶液、0.5%苯酚溶液。

(3) 0.1%茚三酮-乙醇溶液:称取0。

1g茚三酮,溶于100mL 95%乙醇。

(4) 10%NaOH溶液、1%硫酸铜溶液、尿素、浓硝酸.2、仪器:试管及试管夹、酒精灯。

四、操作方法1、双缩脲反应(1) 取一支干燥试管,加入少量尿素,用微火加热使之熔化,待熔化的尿素开始变硬时停止加热。

此时,尿素已缩合为双缩脲并放出氨气(可由气味辨别).待试管冷却,加入约1mL10%NaOH溶液,振荡使其溶解,再加入1滴1%硫酸铜溶液。

混匀后观察出现的粉红色. (2)另取1支试管,加入1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2mL 10%NaOH溶液摇匀,然后再加入2滴1%的硫酸铜溶液。

蛋白黄反应实验报告

蛋白黄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蛋白黄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蛋白黄反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蛋白黄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二、实验原理蛋白黄反应是一种基于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与浓硝酸反应产生黄色硝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当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这些芳香族氨基酸时,在加热条件下,浓硝酸会与这些氨基酸残基的苯环发生硝化反应,生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呈现黄色。

三、实验材料1. 试剂:酪蛋白、苯丙氨酸、色氨酸、浓硝酸、蒸馏水、20% NaOH溶液。

2. 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滴管、烧杯、量筒。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称取一定量的酪蛋白、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分别置于三个试管中。

2. 向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蛋白质。

3. 分别向三个试管中加入5滴浓硝酸,观察反应现象。

4. 将三个试管置于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反应过程中颜色的变化。

5. 观察加热后的反应溶液,记录颜色变化。

6. 向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20% NaOH溶液,观察反应溶液颜色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加入浓硝酸后,三个试管中的溶液均呈现黄色,说明酪蛋白、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均能与浓硝酸发生反应,产生黄色硝基化合物。

2. 加热后,三个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加深,黄色更加明显,说明加热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使黄色硝基化合物更加稳定。

3. 加入20% NaOH溶液后,三个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为橙黄色,说明在碱性条件下,黄色硝基化合物可以转变为橙黄色的硝醌衍生物。

六、实验结论1. 蛋白黄反应是一种基于芳香族氨基酸与浓硝酸反应产生黄色硝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2. 加热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使黄色硝基化合物更加稳定。

3. 在碱性条件下,黄色硝基化合物可以转变为橙黄色的硝醌衍生物。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浓硝酸与皮肤直接接触,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2. 加热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避免试管破裂。

3.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实验器材,避免交叉污染。

实验4 氨基酸

实验4   氨基酸

实验4 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性质一、目的要求用实验方法验证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性质,增强感性认识。

二、原理α-氨基酸和蛋白质均含有α-氨基酰基R—CH—C—的结构,故都能与水合| ||NH2 O茚三酮作用生成兰紫色物质。

OC O HCC O H O +R C H C O O HN H2OCC H O HCO+N H3pH5100℃+R C H O C O2++N H3O CC H O H C +OH O CCH O COOCC CO OCCCON+3H2OOCC CO OCCCNO N H4CCCOOCCCON-+(蓝紫色)水合茚三酮N H3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不释放氨而直接生成黄色化合物。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与双缩脲结构相似,故在碱性环境中能与硫酸铜结合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若存在含有苯环的氨基酸,如酪氨酸、色氨酸等,当其与浓硝酸共热时,则变成黄色,这就是黄蛋白反应,若再继续加碱则颜色转变成橘黄色。

若蛋白质分子中具有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蛋氨酸等,则与碱及醋酸铅共热时,分解而产生硫离子,后者遇铅盐即生成黑色硫化铅沉淀。

蛋白质胶体是亲水胶体,若除去其质点上的水膜和电荷,蛋白质粒子则凝聚析出,这就是蛋白质的沉淀作用,使蛋白质胶体沉淀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下列几种:1、盐析法:加中性盐或硫酸铵等电解质试剂于蛋白质溶液中,这些电解质离子的水化能力比蛋白质强,可以夺去蛋白质粒子外围的水膜,并且蛋白质粒子外围的双电层又受到了压缩,也就是使其所带的电荷削弱,蛋白质胶体粒子由于失去两种使自己稳定的因素而沉淀。

2、有机溶剂的沉淀作用: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它们与水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因此能破坏蛋白质粒子的水膜,而使其沉淀析出。

3、生物碱试剂的沉淀反应:生物碱沉淀剂如三氯醋酸、若味酸、鞣酸等都能与蛋白质阳离子结成不溶性的盐而沉淀析出。

4、重金属离子的沉淀作用:某些重金属离子,如Cu2+、Hg2+、Pb2+、Ag+等,能与蛋白质阴离子结合成不溶性盐类而沉淀析出。

实验十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实验十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向6个试管中分别按下表加入试剂,观察各管出 现的现象,有的试管反应慢可略放置或用微火加 热。待各管出现黄色后,于室温下逐滴加入 10%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观察颜色变化。
管号
材料 (滴)
1
鸡蛋清 溶液
4
2
指甲 少许
3
头发 少许
4
5
6
0.5% 苯酚
4
0.3% 0.3% 色氨酸 酪氨酸
4
4
浓硝酸/ (滴)
②在一小块滤纸上滴一滴0.5%甘氨酸溶液,风 干后,再在原处滴一滴0.1%茚三酮乙醇溶液, 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紫红色斑点的出现。
(三)黄色反应
1.实验原理 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遇
硝酸后,可被硝化成黄色物质,该化合物在碱性 溶液中进一步形成橙黄色的硝醌酸钠。 多数蛋白质分子含有带苯环的氨基酸,所以有黄 色反应,苯丙氨酸不易硝化,需加入少量浓硫酸 才有黄色反应。
实验十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连接方式 2.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 3.学习几种常见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一)双缩尿反应
1.实验原理 尿素加热至1800C左右,生成双缩尿并放出一分 子氨。双缩尿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结合生成紫 红色化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尿反应。 蛋白质 分子中含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尿相似,也能发 生此反应。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反应式
双缩脲反应不仅为含有两个以上肽键的物质所有。 含有NH2,—CH2—NH2—CHNH2—CH2OH或
—CHOHCH2NH2等基团的物质以及乙二酰二胺等 物质也有此反应。NH3也干扰此反应,因为NH3与 Cu2+可生成暗蓝色的络离子Cu(NH3)42+。因此,一 切蛋白质或二肽以上的多肽都有双缩脲反应,但 有双缩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

最新实验一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显色反应(验证)

最新实验一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显色反应(验证)
在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易发 生上述反应,而苯丙氨酸不易硝化,需加少 量浓硫酸催化才能呈明显的正反应。皮肤、 指甲、头发等遇浓硝酸变黄即为这一反应的 结果。
操作步骤:
一、取一支试管加4滴0.5%苯酚溶液,再加浓 硝酸2滴,观察黄色出现,冷却后逐滴加入10% 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转变为橙色。
紫红色铜双缩脲复合物分子结构为:
蛋白质和多肽都有双缩脲反应,但有双缩 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此反 应所产生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 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
操作步骤
一、取少量尿素结晶,放入干燥试管中,用微火 加热使尿素熔化。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 止加热,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冷却后, 加10%NaOH溶液约1mL,振荡混匀,再加入 1%CuSO4溶液1滴,振荡之。观察出现的粉红颜 色。避免添加过量硫酸铜,生成的蓝色氢氧化 铜能掩盖粉红色。
二、在一小片滤纸上滴上一滴0.5%的甘氨酸 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0.1%的茚三酮 乙醇溶液一滴,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 紫红色斑点的出现。
Ⅲ、黄色反应 (Xanthoproteic reaction)
原理
凡是含有苯环的化合物都能与浓硝酸作用 产生黄色的硝基苯衍生物。该化合物在碱性 溶液中进一步转化成深橙色的硝醌酸钠。
管号

0
0.3% 蛋白质 20% α -萘 NaClO 现象
精氨 溶液 NaOH 酚
记录

0
5
5
3
6

0
5
0
5
3
6

5
0
0
5
3
6
Ⅴ、乙醛酸反应 (AdamkiewicaHopkins-Cole reaction)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蛋⽩质和氨基酸的呈⾊反应蛋⽩质和氨基酸的呈⾊反应实验1 蛋⽩质和氨基酸的呈⾊反应⽬的要求(1) 学习⼏种常⽤的鉴定蛋⽩质和氨基酸的⽅法及其原理。

(2) 学习⼏种鉴定特定氨基酸的特殊颐⾊反应及其原理。

(3) 学会区分糖、脂类和蛋⽩质的简便⽅法,包括颜⾊反应、溶解度、燃烧后的⽓味及灰分等。

原理⼀、蛋⽩质和氨基酸鉴定常⽤⽅法蛋⽩质所含有的某些氨基酸及其特殊结构,可以与某些试剂反应、⽣成有⾊物质。

1.双缩眠反应当脲(即尿素)加热⾄l80℃时.两分⼦脲缩合,放出⼀分⼦氨⽽形成双缩脲(biuret)。

然后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cu2+)结合⽣成复杂的紫红⾊化合物。

这⼀呈⾊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紫红⾊铜双缩服复合物分⼦结构见下页图。

蛋⽩质或⼆肽以上的多肽分⼦中,含有多个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有双缩脲反应。

应当指出,含有—个CS—NH2、⼀CH2⼀NH2,⼀CRH—NH2,⼀CH2⼀NH2—CHNH2⼀CHOH-CH2NH2,-CHOH—CH2NH2等基团的物质,甚⾄过量的铵盐也⼲扰本实验。

2.Salkowski(1888)蛋⽩黄⾊反应它是芳⾹族氨基酸,特别是有酪氨酸和⾊氨酸蛋⽩质所特有的呈⾊反应。

苯丙氨酸和苯反应很困难。

⽪肤、指甲和⽑发等遇浓硝酸变黄,原因在此。

硝基苯衍⽣物呈黄⾊,在碱性溶液中,它进⼀步形成深橙⾊的硝醌酸钠。

参考反应是:3.茚三酮反应蛋⽩质、多肪和各种氨基酸具有茚三酮反应。

除⽆α—氨基的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呈黄⾊外。

其他氨基酸⽣成紫红⾊.最终为蓝⾊化合物。

操作步骤1.双缩脲反应(1)取⼀⽀⼲燥的试管,加⼊少量尿素,⽤微⽕加热使尿素熔化,待融化的尿素重⼜开始硬化时停⽌加热,此时尿素已缩合成双缩脲并放出氨(可由其嗅味辨别)。

试管冷却后,加⼊约1毫升10%氢氧化钠溶液,振荡使双缩脲溶解,再加⼊1滴1%硫酸铜溶液,混匀后观察出现的粉红⾊,此反应即为双缩脲反应。

注意,避免加⼊过量的硫酸铜,否则⽣成蓝⾊的氢氧化铜能掩盖⽣成的粉红⾊。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氨基酸的氧化反应
氧化生成酮或醛
某些氨基酸在氧化条件下可生成 酮或醛,如赖氨酸氧化生成2-氨 基己二酮。
氧化脱羧
某些氨基酸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发 生脱羧反应,生成相应的醛或酮 。
氨基酸的脱羧反应
组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脱羧
组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脱羧 反应,生成组胺和二氧化碳。
鸟氨酸脱羧
鸟氨酸在特定条件下可发生脱羧 反应,生成腐胺和二氧化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可以用于制备更灵敏的呈色反应探针和检测器,提高检测的 灵敏度和特异性。
新材料的开发
高分子材料
开发新型的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备更稳定、灵敏 的呈色反应试剂和探针。
纳米材料
利用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量子点等,制备具 有优异性能的呈色反应试剂和探针。
复合材料
开发具有优异光学性能和稳定性的复合材料,用 于呈色反应的检测和诊断。
3
遗传性疾病的研究
呈色反应可以用于研究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突变, 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遗传规律。
05 蛋白质和氨基酸呈色反应 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进行深入分析 和预测,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呈色反应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和模式识别, 实现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诊断。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 色反应
目录
CONTENTS
•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概述 • 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 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 蛋白质和氨基酸呈色反应的应用 • 蛋白质和氨基酸呈色反应的未来发展
01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 应概述

生物化学实验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生物化学实验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实验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一、目的要求验证蛋白质特性;学习和掌握蛋白质呈色反应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中的某些化学键或氨基酸残基中的某些化学基团可以与某些特殊试剂形成特定的有色物质。

这些反应称为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各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不完全相同。

因此,呈色反应产物的颜色也不完全一样。

呈色反应不是蛋白质所特有,一些非蛋白物质也能呈现类似的呈色反应。

因此,不能仅以呈色反应结果来判别被测物质是否为蛋白质。

三、呈色反应双缩脲反应1.原理两分子尿素经加热至180°C后可以缩合成一分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

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紫红色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多肽及所有蛋白质均具有肽键,与双缩脲分子中亚酰胺键结构相同,也能发生此反应,因此,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也能呈现出类似于双缩脲的颜色反应。

2.器材与试剂1)器材试管、药匙、电炉、试管夹、滴管。

2)试剂〈1〉蛋白质溶液(10%卵清蛋白溶液):吸取鸡蛋清溶液10ml,加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ml。

〈2〉10%氢氧化钠溶液。

〈3〉1%硫酸铜(CuSO4)溶液。

〈4〉0.1%甘氨酸(Gly)溶液:称0.1g甘氨酸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

〈5〉结晶尿素。

3.实验步骤双缩脲反应实验(1)制备双缩脲:取结晶尿素少许(约火柴头大小),放入干燥的小试管中。

微火加热至尿素熔解至硬化,刚硬化时立即停止加热,尿素放出氨,此时双缩脲即已形成。

冷却后作为双缩脲样品(1号管)。

(2)另取3支试管,与1号管一起按表加样,混匀,观察各管颜色变化,记录结果并解释现象。

茚三酮反应1.原理蛋白质或氨基酸在弱碱性条件下,其上的氨基与茚三酮共热可产生蓝紫色缩合物。

此反应为一切蛋白质和α-氨基酸所共有,具有亚氨基的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特征性的黄色化合物,含有氨基的其他化合物也能呈此反应。

2.器材与试剂1)器材滤纸、试管、试管夹、药匙、电炉、滴管、吸管、水浴锅。

氨基酸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茚三酮反应,也称为米氏试验,是一种检测蛋白质中是否含有氨基酸的化学反应。

这个反应的原理是,当茚三酮在酸性环境下与氨基酸结合时,会发生显色反应,产生紫色或蓝色的化合物。

在实验中,首先要将待测的蛋白质加入一定量的酸性溶液中,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茚三酮溶液,让它与氨基酸反应。

如果样品中存在氨基酸,则会发生显色反应,产生紫色或蓝色的化合物,而没有氨基酸的样品则不会出现颜色变化。

茚三酮反应的原理是基于氨基酸中存在α-羰基和氨基两个基团,它们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酸解离,使α-羰基上的羟基离去,形成不稳定的离子,并与茚三酮中的酮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产物并发生颜色变化。

这种反应的特点是比较敏感,只要氨基酸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够产生显色反应,因此适用于检测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的多少。

这种检测方法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经常被使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之一。

实验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实验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实验材料
1、 卵清蛋白溶液 2、10% 氢氧化钠溶液
3、1% 硫酸铜溶液
4、尿素
5、0.5%甘氨酸溶液
6、 0.1%茚三酮水溶液
7、0.1%
8、0.5%
9、浓硝酸
10、0.3%色氨酸溶液
11、0.3%酪氨酸溶液
12、考马斯亮蓝染液
13、大豆提取液
1、试管及试管架 2
3、酒精灯(或电热套)
4
5、滤纸片 6
3 与铜离子可生成深蓝色的铜氨配合物。因此我们可以说蛋白质和多肽都有双缩
脲反应,但有双缩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此反应所产生颜色的深
(二) 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
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物质外,所有的α 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 是氨基酸被氧化,产生 CO 2 、NH 3 和醛,而水合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 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生成之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个水合茚三酮分子和氨缩 合生成有色物质。此反应的适宜pH为5~7,同一浓度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在 不同pH条件下的颜色深浅不同,酸度过大时甚至不显色。该反应十分灵敏, 1:1 500 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显示反应,因此是一种常用的氨基 酸定量方法。但也有些物质对茚三酮也呈类似的阳性反应,如β-丙氨酸、
02
用20%的白明胶作乙醛酸
思考题:
如果蛋白质水解作用一直
进行到双缩脲反应呈阴性 结果,此时可对水解程度
01
作出什么结论?
白明胶对乙醛酸反应呈阴 性,为什么?
03
02
能否用茚三酮反应可靠地 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剪少许指甲或头发放入 试管中,加入数滴浓硝

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掌握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溶解性、酸碱 性质、电泳行为等基本理化性质。
了解不同理化性质对蛋白质及氨基酸 功能的影响。
掌握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包括试剂准备、 实验操作、结果观察等。
了解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和操 作规范,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02
实验原理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
酚酞试剂
与碱性氨基酸(如赖氨酸、精 氨酸)反应,呈现红色。
溴酚蓝试剂
与酸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天 冬氨酸)反应,呈现黄色。
茚三酮试剂
与氨基酸反应,呈现蓝紫色。
甲基红试剂
与蛋白质反应,呈现粉红色。
呈色反应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定性分析
通过呈色反应可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 在目标蛋白质或氨基酸,并对其含量 进行粗略估计。
对未来学习和实践的计划和安排
计划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加强 实验技能训练,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会积极关注 学科前沿动态,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和技 术进展。
VS
安排
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我会制定 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确保高效地 完成学习任务和实验项目。同时,我也会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拓展自己 的视野和知识面。
实验结束后,清洗实验器具,确保其清洁 度。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以便 于分析和比较。
结果分析
报告撰写
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蛋白质和 氨基酸的性质和特点,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详细的实验报 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 、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显色反应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显色反应

第二讲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显色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连接方式2.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因含有某种特殊氨基酸或某种结构,可与多种化合物作用,产生各种颜色反应。

这种颜色反应可作为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实验。

三、实验仪器、试剂和材料1、仪器:试管及试管架、试管夹、水浴锅、电陶炉。

2、试剂和材料:蛋白质溶液:将鸡(鸭)蛋白用蒸馏水稀释20倍,用2-3层纱布过滤,滤液冷藏备用。

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100ml。

尿素:如颗粒较粗,最好研成细粉末状。

10%NaOH溶液、浓硝酸(比重1.42)、1%硫酸铜溶液、浓硫酸(A·R)、冰醋酸(C·P)、0.5%谷氨酸钠溶液、0.5%甘氨酸溶液、0.5%醋酸铅溶液、浓盐酸、红色石蕊试纸。

四、显色反应1、双缩脲反应:原理:如将脲素加热,则两分子脲素放出一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

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硫酸铜结合成红紫色的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含有多个肽键与双缩脲结构相似,故能呈此反应,形成紫红或蓝紫色的络合物。

双缩脲反应可用于好、鉴定蛋白质的存在及蛋白质水解是否完全用比色法可作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步骤:(1)取少量结晶尿素(火柴头大小)放在干燥试管中,微火加热,尿素熔化并形成双缩脲,释出之氨可用红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试之,至试管内有白色固体出现停止加热(熔解至硬化,刚硬化时即停止加热),冷却。

然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1ml摇匀,再加2滴1%硫酸铜溶液,混匀,观察颜色变化。

(2)另取一试管,加蛋白溶液(含有多个多肽键)约10滴,再加10%氢氧化钠溶液10滴及1%硫酸铜溶液2滴,混匀。

观察颜色变化。

2、茚三酮反应原理: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外与茚三酮生成黄色物质外,所有a-氨基酸都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实验一氨基酸及蛋白质的性质

实验一氨基酸及蛋白质的性质

第一部分基础生化实验实验一氨基酸及蛋白质的性质【实验目的】1. 加深理解所学有关的蛋白质性质的理论知识2. 掌握氨基酸和蛋白质常用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及原理一、蛋白质呈色反应蛋白质的呈色反应是指蛋白质所含的某些氨基酸及其特殊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试剂发生了生成有色的物质的反应。

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含的氨基酸残基也是不完全相同,因此所发生的成色反应也不完全一样。

另外呈色反应并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某些非蛋白质类物质(含有-CS-NH、-CH2-NH2、-CRH-NH2、-CHOH-CH2NH2等基团的物质)也能发生类似的颜色反应。

因此,不能仅仅根据呈色反应的结果为阳性就来判断被测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注意:本次实验为定性实验,试剂的量取用滴管完成。

(一)双缩脲反应【实验原理】当尿素经加热至180℃左右时,两分子尿素脱去一分子氨,进而缩合成一分子双缩脲。

其在碱性条件下双缩脲与铜离子结合成红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其反应过程如下:C OH2NH2N+COH2NH2N0H2NCNHCNH2O O+NH3多肽及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均含有许多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分子中的亚酰胺键相同。

因此,在碱性条件下与铜离子也能呈现出类似于双缩脲的呈色反应。

其反应过程如下:【试剂】1.蛋白质溶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倍,通过2-3层沙布滤去不容物)2.0.1%甘氨酸溶液3.0.01%精氨酸溶液4.10%NaOH溶液5.1%CuSO4溶液6.尿素结晶【实验操作】1. 双缩脲的制备取少许尿素结晶 (约火柴头大小)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微火加热至尿素熔解至硬化,刚硬化时立即停止加热,此时双缩脲即已形成。

冷却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约1ml、并震荡,再加入1%硫酸铜溶液2滴,再震荡,观察颜色的变化。

注意:a.在操作过程中试管不能冲向其他人以防止烫伤;b.控制加热的时间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c.加热时火不能太大,防止碳化。

2. 观察现象另外取试管4支,按照下表加入各种试剂,观察并解释现象。

生物化学试验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生物化学试验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实验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一、目的要求验证蛋白质特性;学习和掌握蛋白质呈色反应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中的某些化学键或氨基酸残基中的某些化学基团可以与某些特殊试剂形成特定的有色物质。

这些反应称为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各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不完全相同。

因此,呈色反应产物的颜色也不完全一样。

呈色反应不是蛋白质所特有,一些非蛋白物质也能呈现类似的呈色反应。

因此,不能仅以呈色反应结果来判别被测物质是否为蛋白质。

三、呈色反应双缩脲反应1.原理两分子尿素经加热至180°C后可以缩合成一分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

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紫红色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多肽及所有蛋白质均具有肽键,与双缩脲分子中亚酰胺键结构相同,也能发生此反应,因此,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也能呈现出类似于双缩脲的颜色反应。

2.器材与试剂1)器材试管、药匙、电炉、试管夹、滴管。

2)试剂〈1〉蛋白质溶液(10%卵清蛋白溶液):吸取鸡蛋清溶液10ml,加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ml。

〈2〉10%氢氧化钠溶液。

〈3〉1%硫酸铜(CuSO4)溶液。

〈4〉0.1%甘氨酸(Gly)溶液:称0.1g甘氨酸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

〈5〉结晶尿素。

3.实验步骤双缩脲反应实验试管试剂/滴1234尿素+加热后的尿素+蛋白质溶液/滴30.1%Gly/滴310%NaOH/滴55551%CuSO/滴11114显色现象(1)制备双缩脲:取结晶尿素少许(约火柴头大小),放入干燥的小试管中。

微火加热至尿素熔解至硬化,刚硬化时立即停止加热,尿素放出氨,此时双缩脲1 / 4 .即已形成。

冷却后作为双缩脲样品(1号管)。

(2)另取3支试管,与1号管一起按表加样,混匀,观察各管颜色变化,记录结果并解释现象。

茚三酮反应1.原理蛋白质或氨基酸在弱碱性条件下,其上的氨基与茚三酮共热可产生蓝紫色缩合物。

蛋白质的呈色反应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呈色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蛋白质的呈色反应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不同的试剂对蛋白质进行鉴定。

3. 了解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呈现的颜色变化。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

蛋白质的呈色反应是利用蛋白质分子中的特定基团与显色剂发生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

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显色剂对蛋白质进行鉴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试管架、滴管、移液管、电炉、酒精灯、pH试纸、水浴锅等。

2. 试剂:(1)蛋白质样品:鸡蛋清、牛奶、豆奶等。

(2)显色剂:a. 双缩脲试剂:取0.1g硫酸铜溶解于10mL 0.1mol/L NaOH溶液中,再加入0.1g酒石酸钾钠溶解,混匀。

b. 茚三酮试剂:取0.1g茚三酮溶解于100mL 70%乙醇中。

c. 硝酸试剂:浓硝酸。

d. 乙醛酸试剂:取0.5g乙醛酸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

四、实验步骤1. 双缩脲反应:a. 取2mL蛋白质样品于试管中,加入2mL 0.1mol/L NaOH溶液,混匀。

b. 加入1滴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2. 茚三酮反应:a. 取2mL蛋白质样品于试管中,加入2mL 0.1mol/L NaOH溶液,混匀。

b. 加入1滴茚三酮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3. 硝酸试剂反应:a. 取2mL蛋白质样品于试管中,加入2mL 0.1mol/L NaOH溶液,混匀。

b. 加入1滴硝酸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4. 乙醛酸试剂反应:a. 取2mL蛋白质样品于试管中,加入2mL 0.1mol/L NaOH溶液,混匀。

b. 加入1滴乙醛酸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5. pH值对呈色反应的影响:a. 取2mL蛋白质样品于试管中,分别加入0.1mol/L HCl溶液、0.1mol/L NaOH 溶液,调节pH值至1、4、7、10、13,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双缩脲反应:蛋白质样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溶液呈现紫色或红色。

实验1 蛋白质性质一

实验1 蛋白质性质一

2. 茚三酮反应 支试管,分别加入卵清蛋白溶液和0.5% 卵清蛋白溶液和0.5%甘 取 2 支试管,分别加入卵清蛋白溶液和0.5%甘 溶液4 再加入2 茚三酮乙醇溶液, 氨酸溶液 氨酸溶液4滴 ,再加入2滴0.1% 茚三酮乙醇溶液, 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 1-2 分钟,放置冷却,观 分钟,放置冷却, 混匀, 察颜色变化,并比较蛋白质和氨基酸呈色深浅。 察颜色变化,并比较蛋白质和氨基酸呈色深浅。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1. 双缩脲反应: 双缩脲反应: 取少量尿素结晶,加入干燥试管中。 尿素结晶 取少量尿素结晶,加入干燥试管中。用微火加 热使尿素熔化。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 热使尿素熔化。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 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冷后加入10 10滴 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冷后加入10滴双缩脲试 混匀, 观察颜色变化。 剂,混匀, 观察颜色变化。 另取1支试管,加入卵清蛋白 卵清蛋白溶液 另取1支试管,加入卵清蛋白溶液 1ml 再加 滴双缩脲试剂,混匀,观察颜色变化。 入5滴双缩脲试剂,混匀,观察颜色变化。
1. 可逆沉淀反应 在发生沉淀反应时, 蛋白质虽已沉淀析出, 在发生沉淀反应时 , 蛋白质虽已沉淀析出 , 但 其分子内部结构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其分子内部结构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 基本上保持原 有的性质。 沉淀因素除去后, 有的性质 。 沉淀因素除去后 , 蛋白质沉淀可再溶于 原来的溶剂中。这种沉淀反应称为可逆沉淀反应 可逆沉淀反应。 原来的溶剂中。这种沉淀反应称为可逆沉淀反应。 盐析作用 用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用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脱去水化层 电荷被中和
低温下乙醇或丙酮对蛋白质的短时间作用 等电点沉淀
2. 不可逆的沉淀反应 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的分子内部结构, 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的分子内部结构,空 间构象遭到破坏,失去其天然蛋白质的性质, 间构象遭到破坏,失去其天然蛋白质的性质,这时蛋 白质已发生变性。 白质已发生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沉淀不能再溶解于 原来的溶液中,这种沉淀反应称为不可逆沉淀反应。 原来的溶液中,这种沉淀反应称为不可逆沉淀反应。 重金属盐 有机溶剂 生物碱试剂 过酸、 过酸、过碱 加热、震荡、 加热、震荡、超生波

实验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颜色反应

实验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颜色反应

实验蛋⽩质及氨基酸的颜⾊反应实验9 蛋⽩质及氨基酸的颜⾊反应⼀、⽬的和要求1、了解蛋⽩质和某些氨基酸的特殊颜⾊反应及其原理2、掌握⼏种常⽤鉴定蛋⽩质和氨基酸的⽅法⼆、试剂1.鸡蛋清。

2.蛋⽩质溶液:将鸡蛋清⽤蒸馏⽔稀释10~20倍,3层纱布过滤,滤液冷藏备⽤。

3.10% NaOH溶液;20% NaOH。

4.浓硝酸(⽐重1.42);浓盐酸;浓硫酸(分析纯);冰醋酸(⼀般含有⼄醛酸杂质,故可⽤冰醋酸代替⼄醛酸)。

5.1% CuSO4溶液。

6.10% Pb(Ac)2溶液(醋酸铅溶液)。

7.醋酸铅试纸:将滤纸条浸⼊10% 醋酸铅溶液中,湿透后取出,100℃烘⼲即可。

8.0.5% ⽢氨酸溶液。

9.0.3% ⾊氨酸溶液。

10.0.3% 酪氨酸溶液。

11.0.3% 精氨酸。

12.0.3% 组氨酸溶液。

13.0.1% 茚三酮⽔溶液。

14.0.1% 茚三酮-⼄醇溶液(称取0.1g茚三酮,溶于100mL 95% ⼄醇。

临⽤前配制)。

15.头发;指甲屑。

16.0.5% 苯酚溶液。

17.1% α-萘酚⼄醇溶液,临⽤时配制。

18.NaBrO溶液:2克溴溶于100ml 5% NaOH中,置棕⾊瓶中,可在暗处保存两周。

19.偶氮试剂:溶液A:5克亚硝酸钠溶于1000ml⽔中。

溶液B:5克对氨基苯磺酸溶于1000ml⽔中,溶解后再加⼊5ml浓硫酸。

A、B溶液分别保存在密闭瓶中,⽤时以等体积混合。

三、实验内容对蛋⽩质及氨基酸的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黄⾊反应、坂⼝反应、⼄醛酸反应、偶氮反应、醋酸铅反应等进⾏定性确定。

(⼀)双缩脲反应1、实验原理当尿素加热到180℃左右时,两个分⼦的尿素缩合可放出⼀个分⼦氨后形成双缩脲,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结合⽣成复杂的红⾊配合物,此呈⾊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质分⼦中含有多个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故能呈此反应,⽽形成紫红⾊或蓝紫⾊的配合物。

此反应常⽤作蛋⽩质的定性或定量的测定。

2、操作取⼀⽀试管,加⼊蛋⽩质溶液约1ml 和10% NaOH 溶液2ml ,摇匀,再加1% CuSO 4溶液两滴,随加随摇。

最新实验一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显色反应(验证)备课讲稿

最新实验一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显色反应(验证)备课讲稿
用20%的白明胶作乙醛酸反应。观察结果。
乙醛酸反应
试剂 (滴) 管号
1
白明胶
蛋白质溶 冰醋酸 液(滴) (ml)
5
1
浓硫酸 (ml)
1
现象记录
2
1
1
3
5
1
1
Ⅵ、偶氮反应 (Azo reaction)
原理 偶氮化合物 (偶氮试剂)与酚核或咪唑环结合产生
有色物质。它与酪氨酸和组氨酸反应的产物分别 为红色和樱桃红色。含有酪氨酸和组氨酸的蛋白 质也有此反应。
子乙醛酸与两分子色氨酸脱水缩合形成与靛蓝
相似的物质。色氨酸在浓硫酸中与一些醛类反
应也形成有色物质。很多人用含有少量醛杂质
的冰醋酸或芳香醛等进行此反应。
操作步骤
向试管中加数滴蛋白质溶液,再加冰醋酸 (常含 有少量乙醛酸或醛类)约1mL并混匀倾斜试管,谨 慎地沿着管壁加浓硫酸(AR)约1mL,使其重迭,且 勿使二者混合。静置后,观察在两液界面上出现 的红紫色环,于水浴中微热,可加快色环形成。
二、取一支试管加蛋白质溶液4滴及浓硝酸2滴, 由于强酸的作用,开始蛋白质形成白色沉淀, 小火加热,则沉淀变为黄色,冷却,逐滴加入 10%氢氧化钠溶液,颜色由黄色转变成深橙黄 色。
三、剪少许指甲或头发放入试管中,加入数滴 浓硝酸,观察颜色变化。
黄色反应
管号 材料
量(滴)
浓硝酸 (滴) 现象
1 0.5%苯
该反应灵敏度达 1:250 000。因此常用于定 量测定精氨酸的含量和定性鉴定含有精氨酸的蛋白 质。
操作步骤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mL蒸馏水、0.3%精 氨酸溶液和蛋白溶液,各加20%氢氧化钠溶液5 滴,1%α-萘酚酒精溶液3滴,次氯酸钠溶液6滴, 摇匀,放置片刻,观察出现的颜色。

氨基酸蛋白质实验报告

氨基酸蛋白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联接方式。

2. 掌握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显色反应原理。

3. 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由氨基和羧基组成,通过肽键连接形成多肽链,进而折叠成蛋白质。

2. 双缩脲反应(Biuret reaction):蛋白质和多肽分子中的肽键在稀碱溶液中与硫酸铜共热,呈现紫色或红色,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可用来检测蛋白质水解程度。

3. 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蛋白质经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也可发生茚三酮反应,产生蓝色复合物。

4. 黄色反应:色氨酸(Trp)和苯丙氨酸(Phe)在少量浓硫酸和浓硝酸的作用下,呈现黄色。

5. 乙醛酸反应:检测色氨酸(Trp)或含色氨酸蛋白质的反应。

当色氨酸与乙醛酸和浓硫酸在试管中滴加时,产生分层现象,界面出现紫色环。

6. 偶氮反应:偶氮化合物都含有-NN-这样结构,通常作为染料。

7. 醋酸铅反应:检测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Phe)和酪氨酸(Tyr)。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乳蛋白溶液、氨基酸溶液、双缩脲试剂、茚三酮试剂、乙醛酸试剂、浓硫酸、浓硝酸、醋酸铅试剂、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烧杯、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双缩脲反应:(1)取1支试管,加入乳蛋白溶液约1ml和10%NaOH约2ml,摇匀。

(2)再加入1%CuSO4溶液2滴,随加随摇。

(3)观察现象,记录颜色变化。

2. 茚三酮反应:(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和氨基酸溶液。

(2)向每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茚三酮试剂。

(3)加热煮沸,观察颜色变化。

3. 黄色反应:(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色氨酸和苯丙氨酸溶液。

(2)向每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浓硫酸和浓硝酸。

(3)观察现象,记录颜色变化。

4. 乙醛酸反应:(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色氨酸溶液和乳蛋白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9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颜色反应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特殊颜色反应及其原理
2、掌握几种常用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二、试剂
1.鸡蛋清。

2.蛋白质溶液:将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层纱布过滤,滤液冷藏备用。

3.10% NaOH溶液;20% NaOH。

4.浓硝酸(比重1.42);浓盐酸;浓硫酸(分析纯);冰醋酸(一般含有乙醛酸杂质,
故可用冰醋酸代替乙醛酸)。

5.1% CuSO4溶液。

6.10% Pb(Ac)2溶液(醋酸铅溶液)。

7.醋酸铅试纸:将滤纸条浸入10% 醋酸铅溶液中,湿透后取出,100℃烘干即可。

8.0.5% 甘氨酸溶液。

9.0.3% 色氨酸溶液。

10.0.3% 酪氨酸溶液。

11.0.3% 精氨酸。

12.0.3% 组氨酸溶液。

13.0.1% 茚三酮水溶液。

14.0.1% 茚三酮-乙醇溶液(称取0.1g茚三酮,溶于100mL 95% 乙醇。

临用前配制)。

15.头发;指甲屑。

16.0.5% 苯酚溶液。

17.1% α-萘酚乙醇溶液,临用时配制。

18.NaBrO溶液:2克溴溶于100ml 5% NaOH中,置棕色瓶中,可在暗处保存两周。

19.偶氮试剂:
溶液A:5克亚硝酸钠溶于1000ml水中。

溶液B:5克对氨基苯磺酸溶于1000ml水中,溶解后再加入5ml浓硫酸。

A、B溶液分别保存在密闭瓶中,用时以等体积混合。

三、实验内容
对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黄色反应、坂口反应、乙醛酸反应、偶氮反应、醋酸铅反应等进行定性确定。

(一)双缩脲反应
1、实验原理
当尿素加热到180℃左右时,两个分子的尿素缩合可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形成双缩脲,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杂的红色配合物,此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故能呈此反应,而形成紫红色或蓝紫色的配合物。

此反应常用作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的测定。

2、操作
取一支试管,加入蛋白质溶液约1ml 和10% NaOH 溶液2ml ,摇匀,再加1% CuSO 4
溶液两滴,随加随摇。

观察是否有紫玫瑰色的出现。

注意:CuSO 4不能多加,否则将产生蓝色的Cu(OH)2。

此外在碱性溶液中氨或铵盐与铜离子作用生成深蓝色的络离子Cu(NH 3)2+4
,妨碍此颜色反应的观察。

(二)茚三酮反应
1、实验原理
除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作用生成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物质,最终形成蓝紫色化合物。

1︰1500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发生反应而显色。

茚三酮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 2、NH 3和醛,水合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形成的还原型茚三酮同另一个水合茚三酮分子和氨缩合生成有色物质。

此反应的适宜pH 为5~7,同一浓度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在不同pH 条件下的颜色深浅不同,酸度过大时甚至不显色。

此反应目前广泛地应用于氨基酸定量测定。

2、操作
(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和0.5% 甘氨酸溶液各1 ml ,再各加0.1% 茚三酮水溶液0.5 ml ,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1~2分钟,观察颜色是否由粉红色变紫红色再变蓝色。

(2)在一块小滤纸上滴一滴0.5% 的甘氨酸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一滴0.1% 茚三酮-乙醇溶液,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是否有紫红色斑点的出现。

(三)黄色反应
1、实验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这类蛋白质可被浓硝酸硝化生成黄色的硝基苯的衍生物,该衍生物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在碱性环境中转变为橙黄色的硝醌酸钠。

绝大多数蛋白质都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因此都有黄色反应。

皮肤、毛发、指甲等遇浓HNO 3变黄即发生此类黄色反应结果。

2、操作
取6支试管编号后分别按下表所示加入试剂,观察各管出现的现象,若有反应慢者可放置微火(或水浴中)加热,待各管均先后出现黄色后,于室温逐滴加入10% NaOH 溶液直至碱性,观察颜色变化。

紫红色铜双缩脲络合物
硷性溶液 Cu 2+
管 号 1 2 3 4 5 材料加入 蛋白质溶液(4滴) 指甲屑 (少许) 头发 (少许) 苯酚 (4滴) 色氨酸 (4滴) 酪氨酸 (4滴) 浓硝酸 2滴 2 ml 2 ml 4滴 2滴 2滴 现 象 加入NaOH 呈碱性后现象
注意:向蛋白质溶液中加浓硝酸时,所出现的白色沉淀是强酸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所致。

(四)坂口反应
1、实验原理
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与次溴酸盐(或次氯酸盐)和α-萘酚作用产生红色的产物,这是由于蛋白质分子中精氨酸胍基的特征反应。

许多胍的衍生物如胍乙酸、胍基丁胺等也发生此反应。

精氨酸是唯一呈正反应的氨基酸,反应灵敏度达1:250000。

生成的氨可被次溴酸钠氧化生成氮。

在次溴酸钠缓慢作用下,有色物质继续氧化,引起颜色消失,因此过量的次溴酸钠对反应不利,但加入浓尿素,破坏过量的次溴酸钠,能增加颜色的稳定性。

此反应可以用来定性鉴定含有精氨酸的蛋白质和定量测定精氨酸的含量。

2、操作
按下表向各管中加入试剂(滴),记录出现的现象。

H 2O 0.30% 精氨酸
蛋白质 溶液 20% NaOH α-萘酚 NaBrO 溶液 现象记录
1 0 0 5 5 3 1
2 0 5 0 5
3 1 3
5
5
3
1
(五)乙醛酸反应
1、实验原理
含有吲哚基的色氨酸在浓硫酸存在下与乙醛酸(CHOCOOH )缩合,形成与靛蓝相似的物质。

此反应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一分子乙醛酸与两分子色氨酸脱水缩合而成的。

含有色氨酸的蛋白质也有此反应。

2、操作
取3支试管,编号,分别按下表加入蛋白质溶液,色氨酸溶液和水,然后各加入冰醋酸2 ml ,混匀后倾斜试管,沿壁分别谨慎地加入浓硫酸约1 ml ,静置5分钟后,观察各管液面紫色环的出现,若不明显,可于水浴中微热。

H 2O 0.30%色氨酸(滴)
蛋白质溶液(滴) 冰醋酸(ml ) 浓硫酸(ml ) 现象记录
1 0 0 5
2 1 2 0 5 0 2 1 3
5
2
1
试 剂
管 号
试 剂
管 号
(六)偶氮反应
1、实验原理
偶氮化合物与酚核或咪唑环结合产生有色物质,酪氨酸和组氨酸与之反应则产物应分别为橙红色和樱桃红色。

含有酪氨酸和组氨酸的蛋白质也有此反应。

应当指出,组胺、酪胺、肾上腺素和胆色素分子也能发生此反应而显色。

2、操作
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分别加入组氨酸、酪氨酸、蛋白质溶液,各4~5滴,再分别加重氮试剂8~10滴,振摇,混匀,取后分别加入20% NaOH 溶液2~3滴,观察各试管中有色物质的生成,若水浴加热效果更明显。

0.30% 组氨酸 0.30% 酪氨酸
鸡蛋清
偶氮 试剂 20% NaOH 现象记录
1 4 8
2 2 4 8 2 3
4
8
2
(七)醋酸铅反应
1、实验原理
多数蛋白质分子中常有含硫的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含硫蛋白质在强碱作用下可分解产生硫化钠。

硫化钠与醋酸铅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沉淀,若加入浓盐酸则有硫化氢气体产生。

2、操作
向试管中加入10% Pb(Ac)2溶液约1ml ,再慢慢滴加10% NaOH 溶液,边加边振摇,直到产生的沉淀溶解为止。

此时再向试管内加鸡蛋清2~3滴,混匀,小心加热,至溶液变黑后,小心加入浓盐酸数滴,黑色褪去,嗅其味,并将湿润醋酸铅试纸置于管口,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注意事项
1、实验内容繁多,请认真预习、操作
2、操作请按步骤进行 思考题
1、如果蛋白质水解后双缩脲反应呈阴性,对水解作用的程度可作出什么结论?
2、茚三酮反应的阳性结果为何颜色?能否用茚三酮反应可靠鉴定蛋白质存在?
3、黄色反应的阳性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4、为什么蛋清可作为铅或汞中毒的解毒剂?
试 剂 管 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