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精选(1-100)

合集下载

2023年经济类知识竞赛题目100题及答案

2023年经济类知识竞赛题目100题及答案

2023年经济类知识竞赛题目100题及答案以下是 2023 年经济类知识竞赛的 100 道问题和答案。

1.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答:货币政策的目的是维持稳定的财务市场和货币供应,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

2.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答: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协调流程,将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所有活动组合在一起,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降低总体成本。

3. 什么是资本结构?答:资本结构是指公司如何筹集及使用资金,包括使用股本、贷款和债务。

4. GDP 的全称是什么?答:GDP 的全称是国内生产总值。

5. 什么是贸易逆差?答:贸易逆差是指进口多于出口的状况。

6. 什么是市场调节机制?答:市场调节机制是指市场自主管理系统,包括价格调节和供需平衡。

7. 什么是商品市场?答:商品市场是指售卖商品的地方,包括传统市场、超市、商场等。

8. 物价指数的全称是什么?答:物价指数的全称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9. 什么是经济周期?答:经济周期是指包含增长、萧条及复苏等不同经济状况的一系列周期。

10. 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为社会提供充足或理想的商品或服务。

11. 什么是财政政策?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预算、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方式。

12. 什么是外汇市场?答:外汇市场是指外汇交易所,交易不同世界货币。

13. 什么是市场竞争?答:市场竞争是指企业相互竞争从而产生优质产品和合理价格的过程。

14. 什么是垄断?答:垄断是指单一企业或联合企业支配市场或行业。

15. 什么是机会成本?答:机会成本是指获取一种选择时所面临的被放弃的另一种选择的成本。

16. 什么是失业率?答:失业率是指可以工作但没有工作的劳动力数量占全部劳动力数量的比率。

17. 什么是国际贸易?答:国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交易特定的商品或服务。

18. 什么是外贸顺差?答:外贸顺差是指出口多于进口的状况。

19. 什么是生产力?答: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效率。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当今,全球的经济态势主要表现为经济⽇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对各国国民经济影响的⽇益深⼊。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率的⾼低是衡量⼀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增长速度的标志,它体现了⼀个国家在⼀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

劳动和资本常常被看作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要素。

2、经济增长⽅式及其转换 经济增长⽅式主要有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两种。

粗放型增长,是指在⽣产要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量⽽实现的经济增长。

集约型增长则是指在要素投⼊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提⾼⽣产要素效率⽽实现的经济增长。

3、经济周期 任何⼀个国家的经济运⾏都不可能表现为直线式的增长,⽽是呈现⼀定的波动。

在时间序列,⼀国经济总量呈现扩张、收缩、再扩张、再收缩的变化。

这种经济现象称为经济周期(亦称经济波动、商业循环)。

特征:①不仅表现在个别部门上,⽽是表现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上;②可以把⼀个经济周期看成四个⾸尾衔接的阶段;③具有反复性。

机制主要有:①银⾏信⽤的扩张和收缩导致经济波动;②投资的扩张和收缩导致经济波动;③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4、经济波动的⾃发性 经济扩张和收缩存在累积效应。

累积效应是由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交织产⽣的。

乘数理论指出:单位⾃发性⽀出的增加会引起⽀出连锁地增加,从⽽使总产出以⼀种放⼤的形式增加。

由于经济波动的⾃发性,完全避免经济波动⼏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政府应可以尽可能减少经济波动。

最明显的政策主张有两个: ⼀是凯恩斯的政策,其特征是相机抉择。

⼆是货币主义的政策,其特征是单⼀的货币规则,即通过稳定的货币发⾏使经济保持稳定。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也称为经济萧条。

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1.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2.公司是:法人企业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国有企业改革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经济手段5.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 松的货币政策6.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7.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8.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0.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 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 企业13.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其核心是正确选择: 资源的配置方式14.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指: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15.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的主要区别在于: 是否通过市场中介进行调控16.实现调控的主体是: 政府1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18.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属于: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21.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基础是: 商品价值22.市场信号主要是指: 价格信号23.计划和市场是: 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5.有限责任公司是: 不发行股票的公司26.市场上商品与货币的交换体现着: 交换双方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关系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环节。

公基经济学基础知识

公基经济学基础知识

公基经济学基础知识1.市场机制主要有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

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基础,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机制。

2.“看不见的手”由亚当·斯密提出,指市场对经济的自发调控。

3.“看得见的手”由凯恩斯提出,指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4.市场配置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点。

5.各种市场主体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6.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

7.公司的两种主要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9.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产权清晰是前提和条件,权责明确是核心,政企分开是关键,管理科学是基础。

10.按照市场客体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市场体系主要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11.市场体系三大支柱为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12.市场体系的特点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13.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14.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15.商品需求量与商品自身的价格呈反比,与消费者收入水平呈正比。

16.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需要。

替代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呈正比。

17.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

互补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呈反比。

18.需求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9.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比较敏感,即富有弹性;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欠敏感,即缺乏弹性。

20.恩格尔系数表示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衡量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

21.最高限价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其价格一般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公共基础知识题(经济)

公共基础知识题(经济)

经济一、单项选择题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 , 扩大有效供给 , 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 下列不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是( ) 。

A. 大力发展租赁市场 , 尤其是加大结构化的租赁物业供应量B. 增加公共消费、扩大假日消费 , 重视乡村消费等措施 , 大力释放消费潜力C. 强生公司瞄准老龄化时代的健康大市场 , 准备扩大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投资D. 企业调整相关产业发展方向和产品生产模式 ,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2. 货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 ,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时 ( 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 所执行的职能。

下列体现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

A. 甲用现金给工人发放工资B. 乙用现金交付了购房费用C. 丙用现金预付了下月房租D. 丁用现金包了两千的红包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 ,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下列关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B. 使用价值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C. 价值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D. 具有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使用价值4. 某地区的居民人均收入从去年的 4 万元 , 上升到 5 万元 , 对 X 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了 35% , 则 X 商品最可能是( ) 。

A. 必需品B. 奢侈品C. 劣等品D. 吉芬商品5. 当一个消费者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影响 , 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 , 便产生了( ) 。

A.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B. 消费的外部经济C. 生产的外部经济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 , 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的。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 。

A. 用于馈赠的农产品B. 阳光C. 购买的日常用品D. 生产中产生的废品7. 关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描述 , 正确的是( ) 。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学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学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经营自主性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

(2)平等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

(3)竞争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4)开放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性。

(5)健全的法制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2、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1)利益刺激功能。

(2)自动导向功能。

(3)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4)调节供求功能。

(5)优胜劣汰功能。

(6)自动调节收入分配功能。

(7)传递信息功能。

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现实中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非竞争性(2)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

(3)市场无法克服外部不经济。

(4)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信息和理性的不完备性。

(5)市场难以克服失业、通货膨胀和市场失衡。

(6)市场无法克服收入分配的非公平性。

4、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5、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具有自觉性、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运用工资、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实行劳动政策、物价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达到劳动平衡、产品平衡、货币平衡、财政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国内外总供求平衡。

(2)法律手段。

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市场经济运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和政府行为,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法律手段具有超前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百年的积累,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使一切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行政手段。

政府根据宏观调控目标,运用行政权力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活动。

行政手段具有指令性、垂直性、无偿性、时间性,也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

特别是遭遇重大灾害、经济危机、军事战争等紧急状态时,行政手段能够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迅速动员社会一切力量渡过难关。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2.宏观调控的目标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4.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党的十五大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内容】(1)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纲领,起到补偿劳动者收入损失的功能。

(2)社会救助其目的是帮助社会成员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条件,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纲领。

(3)社会福利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状况,是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纲领。

(4)社会优抚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纲领。

(5)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纲领。

【经济体制改革】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完善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篇)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篇)

经济篇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经济体制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一)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是在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定(或全部)范围内,人们普遍承认,并且实际共同遵守着的一种行为规范。

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范畴出发研究经济制度。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国家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还认为,经济制度具有历史相对性,它的发展和更替变化过程与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紧密相连。

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制度更替变化的力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评价一种经济制度优劣的标准,是看它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否相适应,即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正是从这一视角和标准重点考察和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所替代的论断。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中集体对个体行动所进行的控制是通过对个体之间交易的规范而进行的。

因为交易是同时包含“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三种成分的“最小的单位”。

所以“交易”是分析经济制度的基本范畴。

买卖交易、管理交易和限额交易的规范共同构成经济制度。

制度经济学从交易及交易费用的视角研究经济制度。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规则,包括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

制度环境指既定的确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与法律规则。

制度安排指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规则。

制度安排又分为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正式的制度安排指法律、政策、组织规则等有明确规定的行为规则,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是指意识形态和习俗等不成文的、观念性的行为准则。

(二)经济体制马克思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等角度来研究经济体制。

他指出,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测试题四(100题)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测试题四(100题)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测试题四(100题)试题301:对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有()。

(多选题)A: A. 公平与效率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B: B. 公平是效率的保障C: C. 只有提高效率,才能为实现公平提供物质条件D: D.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才能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答案: ABCD试题302: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原则是()。

(多选题)A: A. 宏观间接调控原则B: B. 计划指导原则C: C. 集中和重点性原则D: D. 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综合配套调控原则答案: ABCD试题303:现代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主要有()。

(多选题)A: A. 民法法律制度B: B. 刑事法律制度C: C. 商事法律制度D: D. 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法律制度答案: ACD试题304: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多选题)A: A. 存款准备金率B: B. 贷款规模C: C. 中央银行再贷款D: D. 公开市场操作答案: ABCD试题305:一项收入分配政策一般要包括收入分配政策的()。

(多选题)A: A. 目标选择B: B. 实施后果C: C. 具体实施措施D: D. 实施准备答案: AC试题306: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内容是()。

(多选题)A: A. 经济计划B: B. 财政政策C: C. 货币政策D: D. 产业政策答案: ABCD试题307:财政管理和监督主要包括()。

(多选题)A: A. 财务监督B: B. 税务监督C: C. 会计监督D: D. 统计监督答案: ABCD试题308:公共产品的生产决策和供给决策目标偏重于()。

(多选题)A: A. 国家利益B: B. 当前利益C: C. 社会效益D: D. 长远利益答案: ACD试题309:影响和决定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多选题)A: A. 自然因素B: B. 社会政治因素C: C. 技术因素D: D. 经济因素答案: ABCD试题310: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选择可分为()。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积累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积累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积累
1.存款储蓄有多种形式,其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奖金的有效形式是(活期存款)。

2.必须把提高经济效益行为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使(利润总量比成本总量增长快)。

3.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竞争,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进行调节)。

4.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我国的显著特点。

这个显著特点表现在(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家公务员考试 经济常识精选

国家公务员考试  经济常识精选

经济常识精选一、经济基础1.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这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

他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2.凯恩斯---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

3.萨缪尔森---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1947年)提出所有经济行为的研究都可以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最大化问题。

给萨谬尔森带来国际声誉的却是一本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该书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进行综合,从而推动经济学的普及。

4.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是:⑴三大基本问题为:①生产什么,即社会利用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哪些产品,产量有多大。

②如何生产,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

③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⑵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为:①互为补充、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不是微观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5.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四大基本问题是:⑴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⑵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⑶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⑷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二、微观经济1.市场经济的三要素: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2.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⑴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三种企业制度: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法人)制。

⑵在市场各主体组成的统一体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企业。

⑶我国的公司制企业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组织形式。

⑷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公共基础知识的经济知识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的经济知识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的经济知识总结经济知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方方面面,从个人与家庭的经济决策,到公司组织的运营管理,再到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公共基础知识的经济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经济原理。

1. 市场与供求市场是买卖商品和服务的地方,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运作的基础。

供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供求关系如果处于平衡状态,价格将会稳定,供需失衡则会导致价格波动。

2. 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劳动力市场是指雇主与劳动者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劳动力的价格或者说工资水平。

供给劳动力的人口数量和提供的劳动力的技能水平都会影响到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3. 经济增长与生产率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物货币总值在一定时间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力或资源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提高生产率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来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高的生活水平。

4. 货币与货币市场货币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交换媒介,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货币市场是指货币交易发生的地方,包括银行、证券市场等。

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货币的价值,货币市场的活跃程度也影响到经济的运行。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利率水平和信贷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和控制通货膨胀。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

国际贸易有利于国家或地区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重要考点(一)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重要考点(一)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重要考点(一)公共基础知识经济重要什么是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广泛适用于不同领域和行业,并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基础的知识。

为什么公共基础知识对经济重要?1.提高劳动力素质: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2.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公共基础知识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基石。

具备公共基础知识的人才更容易进行创新和技术应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3.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公共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4.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公共基础知识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人们通过学习公共基础知识,更容易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转变职业方向,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

公共基础知识的考点教育与培训•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培养和传授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

课程设置应注重公共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教学能力。

•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机构应注重培养学员的公共基础知识,使其能够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政府支持•教育政策:政府应设立相关政策,支持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传播。

•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的资金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社会意识•公众认知:社会应加强对公共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知,提高公众对其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动力:个体应提高对公共基础知识学习的动力和意识,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

结论•公共基础知识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公共基础知识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只有通过提升公共基础知识的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重要什么是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广泛适用于不同领域和行业,并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基础的知识。

为什么公共基础知识对经济重要?1.提高劳动力素质: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必刷测试题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必刷测试题

经济必刷测试题1.(单选题)每年七八月,大量毕业生留在大学所在城市工作,在为城市发展增添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动了房屋租赁市场的变化。

相较于一年中其它时期,每逢毕业季,一线城市的房租价格直线上升的直接原因是:A.购房成本增加B.住房需求增加C.流通货币贬值D.经济高速发展2.(单选题)许多高级营养品制造商选择炙手可热的明星为自己的品牌代言,粉丝们为明星“买单”,这体现的消费心理是:A.求异心理B.求实心理C.从众心理D.攀比心理3.(单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计入 GDP 的是:A.某纺织工厂购入大量棉花和羊毛B.股民老周买进某央企股票 1000 股C.饮料加工厂购进一批智能机器人D.老王在二手市场买了一台旧空调4.(单选题)计划机制属于(),是用“看得见的手”来调节。

该理论出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A.事后调节B.自我调节C.事前调节D.现场调节5.(单选题)当前,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我国与冰雪运动相关的雪场、冰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冰雪企业不断增多,各种冰雪运动和新型冰雪装备走进消费者视野,冰雪消费的热情持续高深。

这体现了: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消费的对象B.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C.消费者偏好如个人爱好会影响供给端企业的生产投入D,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6.(单选题)市场功能是正确运用市场机制所具有的客观功能,其中不包括:A.信息引导功能B.保障就业功能C.收入分配功能D,优胜劣汰功能7.(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国际贸易中的直接性非关税壁垒的是:A,进口最低限价B.进口配额制度C.进口许可证制度D,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8.(单选题)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是:A.法人财产权B.资产的最终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C.政企分开D.公司制9.(单选题)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任务不包括:A.筹集和引导境内外资金B,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C.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费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D,促进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10.(多选题)孔子曾指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



2、货币供给途径。该途径的传导机制是:当 国外存在通货膨胀和价格上涨时,由于国外商 品的价格上涨,使得该国的对外贸易将出现大 量顺差,而大量的贸易顺差存在,又会使该国 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在固定汇率制下,大量 的外汇储备将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大大增加,从 而引起国内利率降低、投资增加,并最终导致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3、成本传导途径。该途径的传导机制是:由 于国际市场上石油、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 国内这些基础产品的输入价格增加,从而引起 国内的价格上涨,并最终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 膨胀。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格 D.交换价值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 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 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 效率。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 比。(一个小时生产两双鞋到四双鞋)



3、经济发展速度。一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过 快,积累率过高,建设规模超过了生产所能承 担的能力,影响市场商品供求结构,造成货币 流通与商品流通不相适应。 4、外债。一些大量举借外债的国家,在外债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沉重的还本付息 负担阻碍了这些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经济发 展的迟滞和难以应付的还本付息负担而造成的 财政赤字,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5、国外通货膨胀通过价格途径、货币供给途 径、成本传导途径传导到国内。(输入型通货 膨胀)
资料链接:通货膨胀的成因、后果及对策
通货膨胀的成因: 1、财政赤字。中央银行向政府发放贷款弥补 财政赤字,通过财政支出,转变为商业银行存 款,再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数倍扩张,产生派 生存款,增加货币供给量。而财政支出绝大部 分是非生产性支出,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同时, 不能相应增加生产,因而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 加的货币供给量,是过多的货币。 2、信用膨胀。当信贷规模的扩大超过了生产、 流通的需要,致使货币供给量超过货币需要量 时,出现通货膨胀。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

第四部分经济常识高频考点一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牛刀小试【例题单选】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英美、德国、日本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明显存在差别,但都比较成功。

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A 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B 各国从本国国情出发确定市场经济运行模式C 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能够改变和决定国情D 任何市场经济运行模式都会获得成功【解析】这道题考察常识。

从英美、德国、日本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明显存在差别可以看出,不管市场经济运行的模式是否一样,它都可以顺应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它们都是从自己本国的国情出发的。

因此,A、B 项正确。

国情决定市场经济运行模式,C 项违背国情,主次颠倒。

D 项太过绝对,根据我们总结的第一个技巧,太绝对的一帮都是错的。

所以本题选择AB。

【例题单选】市场经济是一种( B )A. 基本经济制度B. 经济运行方式C. 基本组织形式D. 生产经营方式【例题单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 C )A.制度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政治手段【例题多选】市场经济之所以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是由于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具体表现在市场调节的(ACD )A.自发性B.竞争性C.盲目性D.滞后性高频考点二公司制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

2.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是典型的法人。

总结口诀:(1)法人有“三独”“三会”(2)法人的责任承担:“一个承担,三个不承担”牛刀小试(2012 年贵州选调)某公司由甲、乙、丙、丁三位股东出资设立,丁和戊分别被依法选为公司的执行董事和监事,该公司因经营不善而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

根据法律规定,银行下述主张能获得支持的是( )A.要求做出贷款决策的丁返还贷款B.要求该公司返还贷款C.要求已足额缴纳出资的甲、乙、丙三股东返还贷款D.要求对该公司承担监督检查责任的戊返还贷款【解析】本题考查公司法常识。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经济知识第一章需求、供给一、需求1. 含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

2. 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1)商品本身价格。

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需求越多。

(2)收入水平。

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减少需求量。

(3)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

如牛肉和羊肉是替代品,牛肉价格上升,人们转而购买羊肉,羊肉需求量上升。

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之间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求,如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品,汽油价格上升,人们减少对汽车的购买。

(4)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

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二、供给及其决定1. 含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2. 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

一般而言,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厂商能生产的相关商品价格。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

(3)生产的成本。

(4)技术水平。

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5)生产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6)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

第二章宏观经济一、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精选(1-100)试题1: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

A: 直接的调控模式 ?B: 直接与间接调控平行结合的模式C: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D: 以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答案: C试题2:公司是()。

A: 法人企业 ?B: 个人业主企业C: 合伙企业 ?D: 独资企业答案: A试题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实行价格体制改革 ?B: 国有企业改革C: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D: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答案: B试题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A: 计划手段 ?B: 行政手段C: 法律手段 ?D: 经济手段答案: D试题5: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

A: 均衡的货币政策 ?B: 紧的货币政策C: 松的货币政策 ?D: 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答案: C试题6: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A: 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B: 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之间的平衡 ?D: 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答案: D试题7: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C: 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 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答案: B试题8: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答案: B试题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A: 对生产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对消费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 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 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答案: D试题10: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A: 政府放弃宏观控制 ?B: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C: 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D: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答案: C试题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

A: 国家有计划制定价格 ?B: 计划定价为主,市场自由价格为辅C: 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D: 以企业自由定价为主答案: C试题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

A: 国家 ?B: 管理者C: 企业 ?D: 生产者答案: C试题13: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其核心是正确选择()。

A: 资源的配置方式 ?B: 所有制形式C: 经济决策体系 ?D: 利益和动力调节体系答案: A试题14: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指()。

A: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B: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基本平衡C: 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基本平衡 ?D: 进出口贸易额基本平衡答案: A试题15: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是否通过市场中介进行调控 ?B: 是否通过企业进行调控C: 是否实行政企分开 ?D: 企业是否有自主经营权答案: A试题16:实现调控的主体是()。

A: 企业 ?B: 市场C: 行业组织 ?D: 政府答案: D试题1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A: 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B: 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C: 实现充分就业 ?D: 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试题18: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属于()。

A: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有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体制C: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答案: A试题1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

A: 在流通领域中发挥自发的调节作用 ?B: 自发调节生产,达到生产与需求的平衡C: 对资源配置起重要作用 ?D: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答案: D试题20: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A: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定性C: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总和答案: C来试题21: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基础是()。

A: 供求关系 ?B: 购置者的承受能力C: 商品价值 ?D: 企业的盈利目标答案: C试题22:市场信号主要是指()。

A: 竞争信号 ?B: 价格信号C: 供给信号 ?D: 需求信号答案: B试题23:计划和市场是()。

A: 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 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C: 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D: 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试题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 计划与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B: 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答案: C试题25:有限责任公司是()。

A: 发行股票的公司 ?B: 不发行股票的公司C: 发行少量股票的公司 ?D: 股票不可以上市的公司答案: B试题26:市场上商品与货币的交换体现着()。

A: 生产资料与货币的交换关系 ?B: 生活资料与货币的交换关系C: 物与物的交换关系 ?D: 交换双方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关系答案: D试题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以()为中心环节。

A: 现代企业制度 ?B: 收入分配制度C: 宏观调控体系 ?D: 市场体系答案: A试题28: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

A: 出资者所有权 ?B: 全部法人财产权C: 国有资产所有权 ?D: 部分法人财产权答案: B试题29:()被称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稳定器”。

A: 货币政策 ?B: 财政政策C: 产业政策 ?D: 投资政策试题30:()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 集体经济 ?B: 私营经济C: 劳动者个体经济 ?D: 三资企业经济答案: A试题31:一般说来,在总需求过度膨胀并导致通货膨胀时,为了保持物价和经济的稳定,应当实行()。

A: 平衡性财政政策 ?B: 盈余性财政政策C: 赤字财政政策 ?D: 平衡为主、略有赤字的财政政策答案: B试题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之点在于()。

A: 竞争方法不同 ?B: 政府控制手段不同C: 所有制基础不同 ?D: 政治体制不同答案: C试题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的市场经济。

A: 自由放任 ?B: 政策微观调控C: 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 ?D: 同西方市场经济有根本区别答案: C试题34: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

A: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B: 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答案: C试题35: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既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由()决定的。

A: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性 ?B: 所有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C: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点 ?D: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特点试题36: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这是为了()。

A: 把国有经济组织成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B: 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归中央掌握,小企业归地方管理,有利于加强国家对国有经济的领导C: 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增强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 ?D: 推行国家行政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搞好国有企业答案: C试题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A: 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B: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 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调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答案: C试题3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经济处于主导地位,绝不是人为的,而是由()决定的。

A: 社会主义制度 ?B: 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C: 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 ?D: 共产党的领导答案: C试题3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理解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B: 市场调节完全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国家宏观调控则主要是行政手段C: 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内在统一的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说明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一个姓“资”姓“社”的问题答案: C试题40:政府运用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以保障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和()。

A: 稳定的物价 ?B: 充分的就业C: 经济的稳定增长 ?D: 平衡国际收支试题41:政府宏观调控的保障职能的根本作用是()。

A: 运用市场机制 ?B: 间接的资源配置C: 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 ?D: 参数调节答案: C试题42:信贷监督、结算监督和现金管理监督都属于()。

A: 财政监督 ?B: 银行监督C: 审计监督 ?D: 社会监督答案: B试题43:竞争会导致垄断,垄断又阻碍竞争,这是指市场功能的()缺陷。

A: 市场功能的缺陷 ?B: 市场在公正的收入分配方面的缺陷C: 市场竞争机制的缺陷 ?D: 市场调节的缺陷答案: C试题44: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是()。

A: 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期 ?B: 通货膨胀率超过15%的时期C: 总需求不足的经济衰退时期 ?D: 经济高涨时期答案: C试题45:()是国家为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而制定的调整产业之间资源配置的一种政策。

A: 产业结构政策 ?B: 产业组织政策C: 产业结构政策的目标选择 ?D: 产业组织政策的政策目标答案: A试题46: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为核心。

A: 国有商业银行 ?B: 中国人民银行试题47: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的最低限额为()。

A: 10万元 ?B: 50万元C: 100万元 ?D: 2000万元答案: D试题48:当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时,公司债权人()。

A: 不能对公司的资产提出还债要求 ?B: 只能向股东讨债C: 只能对公司的资产提出还债要求 ?D: 既可以对公司的资产提出还债要求,又可以向股东讨债答案: C试题49: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活动,除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之外,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