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的山水诗

合集下载

关于李白的山水诗

关于李白的山水诗

关于李白的山水诗1.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 《独坐敬亭山》 -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4. 《渡荆门送别》 - 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5. 《望天门山》 -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6. 《登金陵凤凰台》 - 李白(虽非纯粹山水,但含山水元素)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7.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 - 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8.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浅谈李白的山水诗

浅谈李白的山水诗
光 弼 率 大 军 出镇 临淮 , 讨 伐 安 史 叛 军 , 还 北 上 准 备 从 军 杀 天 削 出 金 芙 蓉 ” ( 《 庐 山五 老 峰 》 ) , “ 门 中 断 楚 江 望 天 敌 , 半 路 因病 折 回 , 次年 病 逝 。 正 是 因 为李 白~ 生在 政 治 生涯 上 中 的挫 折 碰 壁 ,才 使 得 开 ,碧水 东 流 至此 回 。两岸 青 山相 对 出 ,孤 帆 一 片 日边 来 ” 一 (《 望天 门 山》 ) , “ 竹 入 幽 ,青 萝拂 行衣 ” (《 绿 下终 南
横溢 的文人墨客 ,并留下了大量千古不朽 的诗篇。其 中,李 倾诉于无私无猜的大 自然 。所以他寄情于清风 明月,漫游在
白 是 群 星 璀 璨 的 唐 代 诗 坛 上 最 为 耀 眼 的 巨星 之 一 。 从 古 至 名山大川,面对祖国各地的绮丽 风光 ,扩 大了视野和心胸, 今 ,李 白的抒 情 诗 倍受 人 们 重 视 。而 笔 者则 偏 爱 于李 白的 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望天门山绿竹入幽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其中青碧紫银绿等字把整个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绚烂多彩增强了整个画面的立体感同时使整个画面的意境充满了生机
国 古 代 文 学 研 究
浅 谈 李 白 的 山 水 诗
。班 岚

要:唐代是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 出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并 留下了大量千古不朽 的诗篇。
李 白在 山水 诗 内容题 材 方 面 的独 到 之 处 ,在 于 不 仅写 眼
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 中 的 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更 写 心 中 的 山水 ,利 用 想 象或 梦 游 的 方式 ,抒 发

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以景寄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以景寄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以景寄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大自然的向往《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虽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是李白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作品原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及注释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尽:没有了。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

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

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写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他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

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中之一。

对此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

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

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的可能性更大。

上元二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

山水诗: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水诗: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水诗: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山水诗起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山水诗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

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山水诗: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1.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层,九重天,即天空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创作背景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

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赏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李白 山水诗句

李白 山水诗句

李白山水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4.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
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7.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8.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9.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10.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11.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12.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

——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13.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

——李白《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李白充满想象的诗

李白充满想象的诗

李白充满想象的诗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蕴含着极强的想象力,其中有不少诗句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

下面就来看看李白充满想象的诗吧。

一、山水诗篇李白的山水诗篇堪称绝世佳作,其中最为经典的当属《将进酒》和《望庐山瀑布》。

在这些诗篇中,他通过丰富多彩的笔墨描绘出山中的峰峦、水中的波浪、树中的松柏,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荡漾在这美妙的景色之中。

1、《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仙境诗篇李白笔下的仙境更是让人惊叹。

他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受都融入到了这些诗句之中,塑造了许多瑰丽、奇异的仙境形象,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夜泊牛渚怀古》和《将进酒》。

1、《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悲自南船。

\落月摇情满江树,孤光寄遇欢烟岚。

2、《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三、思乡诗篇李白的思乡诗篇无论从字句的语言艺术还是情感投入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夜泊牛渚怀古》和《将进酒》,他们都充满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勾勒出了一幅幅怀远故、盼归心的画面。

1、《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悲自南船。

\落月摇情满江树,孤光寄遇欢烟岚。

2、《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总结:李白的诗歌中穿插着浓郁的山水、仙境和思乡元素,展现着他卓越的想象力和文学才华。

李白幽涧泉诗赏析

李白幽涧泉诗赏析

李白幽涧泉诗赏析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宋诗元曲,都被赞誉为最高艺术表达。

李白(701-762年)是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写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唐诗,而《幽涧泉》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首。

“幽涧泉”是李白在游览山水时写下的诗,全诗共八言四句,篇幅很短,但涵义深远。

由于李白把那片山水融入了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看到的幽涧泉,以及他在那片山水中所体会到的情感,正是这种把自然和情感融入到诗歌艺术中的特殊技艺,使得这首短篇诗拥有了极强的艺术魅力,深入人心。

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中“竹萧轻,柴碛乱,幽涧泉咽汀沙”这一句,它把自然中竹子、柴枝和泉水结合在一起:竹萧轻则指竹子叶子摇动伴随着清新的微风,柴碛乱则指柴枝在下面的淡淡的沙砾上形成的散乱的排列,而幽涧泉咽汀沙则指泉水在淤泥里缓慢流淌形成的汀沙,这一句把泉水、竹叶和柴枝完美的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画面。

另外,诗中“兴来紫陌和白沙”也被读者们熟知,它指的是在这片山水之中,有一条紫色的街道,而街道周围是白色的沙砾,这一句只有四字,却是完美的勾勒出了一条紫色的大道,仿佛一条宁静的小溪,沿着它,可以看到这片宁静的山间景色。

《幽涧泉》这首诗把李白记录下的山水图景写出来,它虽然短小精悍,但蕴含了丰富的意象,每一句都能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自然景色进行分析和剖析,可以从多种视角描写出山水美景,可以从理性和感性两个度观赏山水景色,令人大开眼界,赞叹不已。

以上,便是李白《幽涧泉》诗的赏析。

作为一首经典的唐诗,至今仍有很多读者从中汲取灵感。

诗的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李白对自然的深沉欣赏,也可以通过充满活力和灵气的字句,感受到李白独特的诗情画意,描绘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山水景色。

论李白山水诗“本真自然”的审美风格

论李白山水诗“本真自然”的审美风格

第40卷第3期2021年3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CollegeVol.40No.3Mar.2021D01:10.16276/51-1670/g.2021.03.025论李白山水诗“本真自然”的审美风格杨文洪,严雯韬(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1230)摘要:李白山水诗审美创作追求“自然本真”,其精神深层次内核为“天然去雕饰”,人与自然一体交融,情景相生,物我一如,相依相存,自我自性,一体呈现于独立不可复制的“真我”中。

强调“真我”对李白天然去雕饰审美创作意趣具有倾向性意义,将其山水诗创作定义为突破传统的个体自性的审美化、诗意化呈现。

“纯真自然”的审美晶格、"天然去雕饰”的审美意趣,生发出李白"清纯”的情感显现。

真性真情交织缠绕而生的自然蕴藉和纯然本然的人格情感内涵,为生活的审美化增添亮色。

李白山水诗崇尚本色和真情,尊重事物自然本性,"求真色”,这恰好与其山水诗"本真自然”审美晶格追求相契合。

关键词:李白诗歌;“本真自然”诗学精神;天人合一;诗意栖居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12X(2021)03-0151-05—、弓I言李白山水诗具有“本真自然”的诗学风范。

诗人向往自由、寻仙问道等诗意栖居活动,诗歌创作写景绘形、描物抒情、表情达意、刻写心性,诗风自然纯朴、平实淡泊,尽显其热爱自然、喜爱山林之审美情趣。

诗作质朴而不粗陋,本真自然,想象奇妙,意向非凡。

李白山水诗或隐逸清雅,纯然自由,或朴素巧妙,或自然雄奇、磅礴大气。

并且,其性情真实、真诚、真挚、本真,流露自然,为诗人自我情怀的呈现,是诗人自己本身心性的显露,自己的本心本性,生存存在倾向澄明;其诗情来自诗人内心的个性追求,对生命意义的领悟,至诚至真,至深至切,感人肺腑。

就其山水自然诗作看,鸟飞鱼游、犬吠鸣鸡、树丛村落、房屋炊烟,充满生机活力。

山水诗十首

山水诗十首

山水诗十首1、《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望天门山》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山中》唐代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4、《望洞庭》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送灵澈上人》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6、《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忆江南》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9、《行香子·树绕村庄》宋代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0、《长相思·汴水流》唐代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浅谈李白山水诗

浅谈李白山水诗

浅谈李白山水诗[摘要] 李白,作为盛唐时期最伟大、最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财富,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风格独特,明朗清新,情景交溶,形象雄伟。

所以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很多,而我们更多了解李白的诗是他对人生、对社会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作,如果从人与自然这个大视角上看,便会发现,李白的一生,是游历的一生,他追求自然美,从不间断山水诗的创作。

在他给后人留下的九百多首诗中,其中山水诗在他的诗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他的山水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更是以磅礴的气势和壮阔的意境,立于山水诗之林,对唐代的山水诗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关键词] 李白;山水诗一、李白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李白自小就有一种打抱不平的侠义之气,崔宗之在《赠李十二白》诗中以“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这样的句子描述其风度。

李白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感兴八首》之五)十八、九岁时,李白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并从赵蕤学。

赵蕤是个以“王霸之道见行于世”(孙光宪《北梦琐言》)的学者,所著《长短经》十卷即主经邦济世的事功之学。

李白二十岁遇到苏颋,深得这位文章巨公的赞赏。

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

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郧城(今湖北安陆)。

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大鹏赋·序》)。

山水 诗句

山水 诗句

山水诗句山水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欢的题材之一,无论是山、是水,都给人以深邃、恢弘、壮美之感。

许多文人在书写山水诗句时,借景抒怀、抒发情感,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构成了一幅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卷。

下面是一些与山水相关的诗句参考内容。

1. 李白《登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是李白登高遥望的心情,当他行至山水间的穷处,他选择坐下,一边欣赏升起的白云,一边感受无垠的自然之美。

2.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人描述了一个夏夜的景象,令人感受到天阶下的秋夜凉意如水的感觉。

同时,他还以流动的牛郎织女星象征爱情的美好。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写景描写了鹳雀楼处在山水之间的壮丽景色,诗人还借此描绘人们对于追求事业、追求进步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

4.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今送将千里,请负明月一轮。

与君分理此中人,一为文,一为武。

"诗人把明月与自己心中的朋友联系起来,表达了一种思乡之情。

这首诗以明月作为背景,以诗人与友人的相隔千里的离别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5.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游历瓜洲时感叹人事如流水,而钟山的存在间接显示了诗人心生隔阂的美感。

同时,他以明月照我还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自己流浪外地的归属之情。

6. 辛弃疾《山亭夏日》"人迹板桥霜,邻舍望云峰。

嘉鱼出没石,逢虎持腰弓。

都门竹笋秀,京口蜀葵红。

杜鹃啼血烟,李子带霜鸿。

"这首诗以描写山亭夏日为主线,表达了辛弃疾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真实感受。

通过具体的描写,诗人将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融合在一起,展示了山水与人文之间的和谐与美丽。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及其山水诗创作。

在李白的生平事迹部分,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

接着分析了李白的山水诗风格,探讨了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诗歌特点。

然后深入探讨了李白山水诗的意境,揭示了他对自然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在创作技巧部分,分析了李白在表现山水诗中所运用的手法和技巧。

最后探讨了李白山水诗在后世诗人中的影响和传承。

通过对李白及其山水诗的探讨,揭示了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山水诗、生平事迹、风格、意境、创作技巧、影响、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李白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李白的山水诗更是独具特色,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诗意表达。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李白和他的山水诗,探究他的生平事迹、山水诗的风格、意境、创作技巧以及这些诗作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诗歌创作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不拘泥于古典诗歌的格律规范,而是更注重表达内心真实情感。

他的山水诗则更多地表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独特感悟,通过文字描绘出令人神往的山水景色,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思考。

在我们将通过对李白的生平事迹的介绍,了解他的成长经历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分析李白的山水诗风格,探讨他的诗歌语言、意象和表现手法;深入探讨李白的山水诗意境,探讨他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分析李白的山水诗创作技巧,探究他在创作中的灵感来源和艺术手法;考察李白山水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探讨他的诗歌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2. 正文2.1 李白的生平事迹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

他出生于701年,原籍江南春明,后迁往江西南昌。

李白自幼聪颖好学,天赋异禀,酷爱文学,工诗善赋。

他的诗词奇丽辞藻,意境深远,开拓了唐代山水诗的新境界。

李白向来有着不羁的性格,常常饮酒作诗,游山玩水,与朋友们畅谈诗文,自由奔放,情怀豪放。

独坐敬亭山探寻李白对山水之美的领悟与思考

独坐敬亭山探寻李白对山水之美的领悟与思考

独坐敬亭山探寻李白对山水之美的领悟与思考李白,唐代文学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他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而广为传颂。

其中,诗作《独坐敬亭山》被誉为李白对山水之美的精华之作。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登上敬亭山,聆听李白心中的山水之音,一起思考李白对山水之美的领悟。

一、敬亭山的独特之处敬亭山位于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登上敬亭山,远望群山连绵起伏,近眺湖水波光粼粼。

这里的山水与李白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然而却仍然能够勾勒出李白心中对山水之美的领悟。

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中写道:“伫立中天久,有兴不觉减。

”这句诗语充满了李白对敬亭山山势雄伟磅礴之感。

登临山顶,仰望苍穹,恍若置身于无边无际的天空之中,令人心胸开阔,无限遐思。

这种开阔和遐思使得李白的兴致倍增,同时也让人们感到李白对敬亭山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二、李白的对外景山景之品味李白《独坐敬亭山》中写道:“欲问行人意,/闲摇落作尘。

”这两句诗语展现了李白对身临其境时山水景色的品味,以及他对身外景物的超脱和无求之态。

李白在这两句诗中描绘了行人被山风吹起的尘土所困扰的景象。

他并不问行人看到了什么,而是将注意力聚焦于身外的景物,凝望着漫天的尘埃。

这种对境界的宽广和对形式的超脱,表达了李白对山水之美的深刻感知。

他不是局限于表层的景色,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意境,通过形式上的隐喻和审美的追求,达到了一种超脱和境界的境地。

三、李白的内观山水之修养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写道:“下有长夏草,高悬古峰云。

”这两句诗描绘了李白对敬亭山天地之间的层次感与内在修养的追求。

李白所描绘的“长夏草”和“古峰云”,并不是简单的景物描写,而是借用常人所看到的景象,来代表一种自然的变迁和人生的起伏。

长夏草代表的是春季盎然的生机,而古峰云则象征了岁月的积淀和时间的流逝。

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示了李白将山水之美与自身生命经历相融合的修养境界。

这种境界不仅仅是对外在山水景色的赏识,更是对内在心境和情感的体悟。

李白山水的诗句

李白山水的诗句

李白山水的诗句一、李白山水诗的代表作及解析- 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解析:-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庐山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紫烟缭绕的景象。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紫烟”是由于阳光照射山峰间的云雾水汽产生的光学现象。

- “遥看瀑布挂前川”,从远处看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川之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将瀑布的雄伟气势生动地表现出来。

- “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瀑布的落差之大,水流之急。

- “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比作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既表现了瀑布的壮观,也体现了李白诗歌想象奇特的特点。

- 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解析:- “朝辞白帝彩云间”,早上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地势高峻,诗人用“彩云间”写出了白帝城的高,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轻快明亮的氛围。

- “千里江陵一日还”,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从白帝城到江陵有千里之遥,却能一日到达,既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也表现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 “两岸猿声啼不住”,描绘了长江两岸猿猴啼叫不停的景象,猿声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凄凉的氛围,但在这里,由于船行速度快,猿声在耳边回荡,反而增添了一种灵动的感觉。

- “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点明船行的轻快,“万重山”再次强调路途的遥远,而“已过”则突出了船行速度之快,诗人在经历了流放途中的坎坷后,此时得以获赦东归,心情愉悦,这一句也表现出诗人摆脱困境后的畅快心情。

- 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解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描绘了一幅鸟儿飞走,孤云飘去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孤独、清幽的氛围。

“尽”和“闲”字,写出了环境的寂静。

-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将敬亭山拟人化,说自己与敬亭山相看不厌,在孤独之中,诗人把敬亭山当作自己的知己,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

李白游山玩水的诗句

李白游山玩水的诗句

李白游山玩水的诗句介绍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豪放和奇特的想象力。

李白以他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中经常描绘山水风景,表达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文将探讨李白游山玩水的诗句,带您领略李白的浪漫情怀和壮丽风景描写。

李白游山玩水的诗句欣赏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分布广泛,其中有很多描述他游山玩水的诗句。

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李白游山玩水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欣赏吧!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黄鹤楼》)2.“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早发白帝城》)3.“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望庐山瀑布》)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赠汪伦》)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静夜思》)李白游山的背景李白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特别喜欢登山游玩。

他的许多诗歌都描绘了他游山的经历和感受。

李白的游山作品广泛涵盖了中国的山脉、江河和湖泊,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李白游山作品中的景色描写李白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和图像描写。

他通过生动的词句,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想象空间。

山李白的山的描写常常给人一种壮丽和峻峭的感觉。

他用雄伟的形象来描绘高大陡峭的山峰,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壮丽。

以下是一些描绘山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黄鹤楼》)•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赠汪伦》)水水是李白诗歌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

他通过描述水的形态和气势,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以下是一些描绘水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早发白帝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静夜思》)李白游山的意义李白游山玩水的诗句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反映了他对自由、豪放和独立人格的追求。

李白通过游山玩水,超脱尘世的束缚,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李白的山水诗艺术研究

李白的山水诗艺术研究

李白的山水诗艺术研究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山水诗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意象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山水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下面将就他的山水诗艺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首先,李白的山水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引人注目。

他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丰富多样的意象,展现了山水之美。

他的诗作中常常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山水的壮丽与恢弘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望庐山瀑布》中,他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样的描写方式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恢弘。

其次,李白的山水诗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他不仅仅是在描绘山水的美景,更是通过山水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在《登金陵凤凰台》中,他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山水景色成为了他内心情感的投射,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思考,他表达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对世界的思考。

这种情感和哲理的融入使得李白的山水诗作品更加深邃和有意义。

此外,李白的山水诗作品中还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创新精神。

他的山水诗作品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方式,而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使得诗作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音韵和节奏的变化,使诗作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这种艺术追求和创新精神使得李白的山水诗作品在当时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存在。

最后,李白的山水诗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山水诗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意义,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墨客。

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山水诗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的借鉴和启发,开拓了山水诗的创作领域,使得山水诗在后世得以繁荣发展。

综上所述,李白的山水诗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思考、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创新精神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而成为了传世之作。

李白山水诗特点论文

李白山水诗特点论文

浅谈李白山水诗的特点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李白生活在唐王朝有强胜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

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魲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4]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5]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

热烈的向往之情。

在诗人这些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中,”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李白青少年时代的作品。

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有谢灵运、谢朓清新秀丽的风味和王维、孟浩然简淡清幽的情趣。

又如:《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带着慷慨报国的壮图和建立功业的幻想,离开四川、出三峡、渡荆门,来到了江汉平原。

诗人从两岸绵亘的从山峻岭中来,面对渐远渐小而消失的远山,面对滚滚奔流于苍茫大地的江水,以新奇的感觉和豪迈的心情,写下了平原的广袤和长江的壮扩。

作品在呈现极目无边的远景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当时的青年意气和时代豪情,显示了清新流丽,境界开阔的展新特点。

就此而言:它比起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清,烽烟望五津”、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艺术境界,就更为壮阔。

古人环溪说:”李白长于才,故以篇见功”。

浅谈李白的山水诗

浅谈李白的山水诗
化等 等 )是 语 文课 堂教 学 的一项 重 要 内容 。 住这 一部 分 , 抓 内容 , 目的是 使 课 堂教 学更 好地 体 现 学 生的“ 认知 主体 作
貌 的艺术 写照 。


- + 一 + 一 + 一 + 一 + ” + - + - + - + . .

推动 着他 写 山水 的 气势 , 只有他 桀骜放 纵 的个性 才 能把 山 水 固有 的气势从 山水 中张扬 出来 , 张扬 山水 的气势就 是 张 扬李 白自 己的个 性和 生命 力 , 即是把他 自 己的个 性和 生命 力扩 张到 山水 中, 的 生命 力是 无 限扩 张 的 , 他 给人 的感 觉 不是 山水感 染 了他 , 而是他 感染 了大唐 的山水。 二 、 白山水诗 的独 特风格 李 ( ) 白的 山水诗 明 朗清新 , 一 李 意境 开阔
李 白, 盛唐 最 杰 出的诗 人 , 是 我 国文 学史 上继 屈 原 也 之后又 一伟 大 的浪漫 主义诗 人 , 素有“ 仙” 称 。他经 历 诗 之 坎坷, 思想复 杂 , 既是一个 天 才 的诗 人 , 又兼有 游侠 、 客 、 刺 隐士 、 道人 、 士等人 的气质 。 策 儒家 、 家和 游侠 三种 思想 , 道 在 他身 上都 有体现 。“ 成身 退”是 支配他 一 生的 主导 思 功 想 。李 白留给 后人九 百 多首诗 篇。这 些熠 熠生 辉 的诗 作 , 表现 了他 一 生的心 路历程 , 盛唐社会 现 实和 精神 生活 面 是
浅谈李 白的山水诗
王志勇
( 河北 省石 家庄 市无极 县职业 技 术 中学
河北
石家庄 市
0 26 ) 54 0
摘要: 李白, 盛唐最杰 出的诗人, 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素有“ 诗仙” 之称。李白; ;是 中国山 水诗人中的另类, 他有一种世外高人 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 非常的 飘逸和洒脱, 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论文题目:论李白的山水诗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学习中心:贵州毕节奥鹏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5年10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4.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李超日期: 2015 年 10 月摘要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

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

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

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

也同样取得了叫大的成就。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独特风格引言李白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一、李白其人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

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家境富裕,轻财好施,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

又关心国事,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十年之内,顺着长江南浮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直下金陵、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到黄河流域许多地方。

四十多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李白很兴奋,以为可以辅弼君主时的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政治黑暗腐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此在长安不满两年,便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李白的诗歌创作于是趋于成熟,名篇叠出。

天宝三年(744年),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

两人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永王(玄宗第十六子)幕府工作。

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

中途遇赦。

宝应元年(762年),62岁的李白,在穷困和飘泊中病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存诗九百多首。

他热爱祖国山河,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其中,《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

二、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非常的飘逸和洒脱,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没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规律,这就造成把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和意境很难。

但就像看梵高的画一看就是梵高的画,李白的山水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

实际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着山水诗的形式和规律的。

李白写的不是山水的细节,而是山水的气势,用他的话来讲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势,这也是写他本人的气势,正是他本人的气势推动着他写山水的气势,只有他桀骜放纵的个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气势从山水中张扬出来,张扬山水的气势就是张扬李白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即是把他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扩张到山水中,他的生命力是无限扩张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

唐开元盛世的青年李白,爱好辞赋、剑术和豪饮,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和纵横术,受到奇而不正的教化,思想上的神游和狂想,养成一种傲岸不桀、放逸不群的游侠精神,这注定了他一生不走科试正途,而要走隐士兼侠士而成名士的独特之路。

李白是不属于世俗世界的,他是属于酒的和山水的神仙世界。

唐玄宗爱慕酒仙李白的才华,给其加官赐予金帛,可李白不受,其“志在青山”,只要美酒和山水的流连,以至于唐玄宗赐其金牌“逢坊吃酒,遇库支钱”,被传为千古佳话。

诗人杜甫有一首诗赞酒仙李白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

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清风明月,留下许多含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山水诗的名篇。

李白的一生游历范围很广,入蜀中,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出三峡,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空谷绝响;南行江浙,留下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长河画影;上庐山,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画卷;东至齐鲁,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苍凉景色;西游华山,留下“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雄奇篇章。

三、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李白生活在唐王朝由强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

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3]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魲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4]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5]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

热烈的向往之情。

在诗人这些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中,“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李白青少年时代的作品。

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有谢灵运、谢朓清新秀丽的风味和王维、孟浩然简淡清幽的情趣。

又如《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以别开生面的写法,从峨眉山月入手,用清新的笔墨点染出明月照耀下的朦胧山水。

那空中挂着的半轮秋月,在江中波动着的月亮倒影,清幽而静谧,衬托出一叶扁舟去国时思念故人的情怀,神采飞动,韵味淳厚,昔人曾誉为“太白佳境”。

再如:《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带着慷慨报国的壮图和建立功业的幻想,离开四川、出三峡、渡荆门,来到了江汉平原。

诗人从两岸绵亘的从山峻岭中来,面对渐远渐小而消失的远山,面对滚滚奔流于苍茫大地的江水,以新奇的感觉和豪迈的心情,写下了平原的广袤和长江的壮扩。

作品在呈现极目无边的远景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当时的青年意气和时代豪情,显示了清新流丽,境界开阔的展新特点。

就此而言:它比起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清,烽烟望五津”、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艺术境界,就更为壮阔。

古人环溪说:“李白长于才,故以篇见功”。

这一评论,精辟地指出了李白在创作上,与晋宋诗人“比较呆板而且追求摹景的逼真,讲究练字,练散句,缺少整体美”的创作有着根本的区别。

从而也充分证明了李白山水诗在接受前人的艺术滋养的同时,又发展了诗歌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如,《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秋景;《入清溪行山中》:“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的碧水;《鹦鹉洲》:“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的花木;《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楚江;《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山月,以及写江上风光和泛舟愉悦的《荆门浮舟望蜀江》;写洞庭湖开阔明净、意境极美的《陪族叔形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以峨眉山月贯穿全篇,有映带生辉之妙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等等,无不以新奇而隽永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画出壮美的山光水色,给人以明朗清新,境界开阔的特殊感受。

(二)李白的山水诗情景交融,韵味深长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事常只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在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故而较之晋宋诗人的“情、景、理”三段式的风格情调更胜一筹,作品意向高远,感情更为真挚。

除上一部分已举作品兼具这一特点之外,李白还有更多的山水诗篇可以作为这一方面的例证。

例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是现在公认的古代山水诗中最优秀的篇章。

当时作者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中途遇赦,惊喜交加,当即从白帝城放舟东下江陵。

诗人那历尽艰险而遇赦的喜悦心境,久别亲友而归心似箭的急切念情,以及得以解脱之后的兴高采烈的神态,无不在空谷传响,夹岸秀丽的山峡风光之中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诗气势豪爽,情景交融,精妙至极。

明·杨曾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具有民歌风采的《清溪行》中,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诗句,赞颂了大自然的明媚秀丽,抒发了对社会黑暗的愤懑之情: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人着意描述的是清溪水清如碧,清澈见底,然而却寄予了他对社会污浊混沌的愤慨,勾画出的是一个情调凄凉哀婉的清寂境界。

又如《夜宿山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诗的语句看,诗人只是写了山中的一座小寺院,但仔细咀嚼,山寺的静穆,环境的净谧,以及超脱凡世喧嚣的佳境,都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