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3)民族团结与区域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
举例:讨论各民族共同参与国家建设、共同发展的实例,如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旅游业发展等。
2. 教学难点:
(1)民族分布的复杂性:中国民族分布特点表现为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交错居住,掌握这一特点对学生而言较为困难。
- 项目导向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民族主题的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民族的角色,模拟民族交流与合作的情景,增强学生对民族问题的理解。
- 实验:设计有关民族文化的实验活动,如制作民族美食、学习民族舞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 提出疑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老师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反思与总结
这节课总体上顺利,学生参与度高,对民族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知识和技能。但在课堂活动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活动设计不够吸引人,或者是对民族问题不够感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区域认知:使学生能够识别中国各民族的基本分布特征,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其在特定区域的表现形式。
2. 地理实践: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其地理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3. 人地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问题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理解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意义。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三节 民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民族一、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
3.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
2.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读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
三、教学策略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归纳能力,能够说出地图的方位和图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从知识上看,在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有所了解,这将便于学生准确地说出少数民族较多的省区名称,理解民族分布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反过来也能加强对五个民族自治区的理解记忆;同时,学生已经知道了我国的人口分布概况,利用我国人口密度线,便于学生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理解和记忆。
本节需要识记的知识内容较多,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设计抢答、连线、拼图等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印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周恩来总理关于民族的论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了解民族知识的动机。
在落实第一个重点时,为了加深印象,对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特色知识的学习,可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实现,让学生选取民族或自己所属民族进行介绍。
需要注意,班级里可能会有学生不希望被当众说出自己是少数民族,此时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不宜强求。
在落实第二个重点时,要结合地图,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每组选取3~4个民族,就其省区分布范围进行介绍,最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民族分布特点的总结,突破难点。
这样,既巩固了行政区划的内容,又掌握了民族分布特点。
四、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出示周恩来总理名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各民族的灿烂文化。
学生:认识学习民族知识的重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案【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课程标准】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认识到我国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3.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借助地图及资料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重点与难点】1.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民族的分布特点。
2.充分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教学过程】一、趣味情景导入“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从歌词你知道吗:中华民族大家庭有多少个民族?这些民族是如何分布的?在人口数量上又存在着哪些差异?此图所示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互动回答进入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一)中华民族大家庭1.我国的民族构成(1)自主学习:读56个民族人口构成情况统计图及教材P15页第一、二段,回答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人口比例是多少?另外的55个民族为何被称为少数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族?(壮族,超过1600万人)(3)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哪些?(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4)有些少数民族人口很少,不到1万人。
如珞巴族、赫哲族等。
思维拓展:比较我国的民族组成与日本的差异我国: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
日本:民族组成比较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2.民族地位: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读图,体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3.民族文化(1)语言:阅读材料了解我国的民族语言。
(2)文字:读图了解几种民族文字对“我爱中国”的写法及奖状上的民族文字。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八年级地理上册1.3民族教案新人教版

-展示区:设置一块白板或墙面,用于展示学生研究成果。
5.其他准备:
-提前与学校信息技术部门沟通,确保课堂多媒体设备正常运行。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文具,如彩笔、便签纸等。
-与学校图书馆或资料室联系,借阅与民族地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课下阅读。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教材,了解民族分布和内蒙古民族风情的基础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思维导图等提交至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政策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
1.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构成
3.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风情
4.民族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
4.请谈谈你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答案示例: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稳定、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维护国家统一。
5.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风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答案示例:民族风情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如蒙古族游牧生活方式适应草原环境,藏族建筑风格适应高原气候。不同地理环境下,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内容逻辑关系
-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第1课时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及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能够说出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3.掌握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重点我国民族构成特点。
难点读图分析我国民族构成特点及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
一、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这首激情洋溢的《爱我中华》歌曲,让我们联想到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十六族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大家欢歌笑语,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乐融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民族。
二、讲授新课教师:从歌曲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学生:共有56个民族。
展示图1.16“中华民族大家庭”,知道我国56个民族组成了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师:在我国56个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哪个民族?学生:汉族。
教师: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多少?其余民族的人口又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多少?学生: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余民族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提问:为什么把除汉族之外的其他55个民族叫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所以称为少数民族。
提问: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你能说出我国人数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吗?学生抢答: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
学生:我国人数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主要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教师:我国宪法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各民族之间文化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大多数民族有民族语言,有的民族有民族文字。
读图观察:读图1.17“几种民族文字‘我是中国人’的写法”,阅读材料“我国的民族语言”,了解我国各族的文字及语言。
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2024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民族文化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特点。
过程:
讲解民族文化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各民族的传统习俗、节日、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民族文化案例分析(20分钟)
- 《中国民族舞蹈》
- 《中国民族绘画》
- 《中国民族建筑》
- 《中国民族饮食文化》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了解当地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现代生活。
- 研究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庆祝方式。
- 探索民族艺术和工艺品,如剪纸、泥塑、刺绣、陶瓷等,了解其制作过程和艺术价值。
- 学生可以撰写阅读笔记、观后感、考察报告等,记录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 学生可以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
-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拓展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学术研究、比赛、活动等,提升学生的学术和实践能力。
八、板书设计
2.新课导入: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3.课堂讲解:讲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特点。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 视频资源:CCTV-10《中华民族》、《地理中国》、《探索发现》等栏目的相关节目。
八年级地理上册1.3民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示例板书设计:
民族的分布特点
1. 大散居,小聚居
2. 交错杂居
3.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
4. 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1. 民族节日
2. 民族服饰
3. 民族艺术
4. 民族习俗
民族关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介绍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的现状。
《中国民族文化大观》:收录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供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
3. 分析民族关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4. 培养尊重、包容多元文化的态度,提升人地协调观。
5. 学会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获取地理信息,提高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我国的基本地理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对一年级地理课程中涉及到的地图阅读、数据解读等技能有所掌握。同时,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一些关于民族的基本概念,如民族的定义、分类等。
重点题型整理
1. 请简要描述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答案: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主要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2. 请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答案:如汉族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汉字、书法、京剧等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的藏族的新年、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草原文化等。
1.3民族教案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政策。
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内涵和表现,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思想。
2. 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
3. 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民族风情和文化特色,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政策;2. 各民族风俗文化以及民族分布特点。
三、学教过程课1. 在我国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个民族,组成了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2. 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55个民族人口较少,被称为。
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族。
3. 我国民族不论大小,。
2.民族语言和文字教师:找一找人民币上有几种少数民族的文字?语言相通在人与人沟通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尊重各民自学自检自测学习效果,自学后完成提纲练习。
蒙古文、壮文、藏文、维吾尔文等。
汉族人口遍布全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族语言的同时,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增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民族分布特点合作探究:1.我国哪个民族的分布最广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2. 哪个省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3. 我国有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三、民族文化1.民族饮食课件展示各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壮族五色糯米饭、朝鲜族泡菜、藏族酥油茶、馕、烤全羊。
2.民族乐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其中人口超6000人的世居少数民族就有25种,其中有15种少数民族是云南省独有。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特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民族分布图、民族风情图片等资料,直观形象地呈现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民族 》优质教案

我们在生活中要站得挺拔,坐得端
正,读得响亮,说得大方。
要做一个有精
神的学生!
教师寄语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评比】学生发言,共同评出本堂课的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电子作品。
【板书】4.中国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解读别人的观点;(2)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归纳总结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整合。
作业设计
必作题
撰写小论文:“我的民族观”。
选作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任选一题:
1.拍摄制作民族采风记录片或图片展(摄影爱好者)。
2.制作简介中国民族的网页或课件(电脑爱好者)。
3.考察某某中国民俗文化村,推出一项旅游项目并设计出宣传单(广告爱好者)。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讨论中领会怎样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学生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本小组观点(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和评价学生的观点)。
【网上游戏】用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将具体事例和中国民族政策相连,从而体会中国的民族政策。
【学生归纳】中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什么特点?
【板书】3.中国的民族政策:平等团结,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教具: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展示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
【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展示】网络课件
由于本课是一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所以教师要先给学生展示说明本课件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示X】在课件右边的民族概况中找到中国民族的数量共有56个,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1%,所以其他55个民族被成为少数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9%。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民族)教案新人教版(new)

民族
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民族 教案

第三节民族【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3.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4.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课本,获得民族构成的知识。
2.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得出民族的分布特点。
3.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展示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教学难点】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播放音乐视频《爱我中华》,学生一起演唱。
二、新课教学一.民族的构成请自学课本第二段,3分钟后准备问题抢答:1、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汉族552、除了汉族以外,其他的55个民族为什么统称为少数民族?8%3、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人口最少的是?(看19页表格“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地区”)壮族(1600多万)珞巴族(3000)4、人口数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哪些?满族、回族、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二. 民族的分布教师: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目前我国的总人口为13亿多,请同学们以全国人口总数13亿计算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数是多少?(1.04亿)承转:13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少数民族,但我们平时很少见到少数民族,那少数民族同胞都生活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课本18页图1.17“我国民族的分布”(看导学案):(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少数民族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次深入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特点和风俗习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我国地理、历史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针对民族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甚至存在一些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民族问题,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2.使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民族政策的理解和运用3.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相关的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导学生对我国民族问题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的相关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如大杂居、小聚居等,以及我国的主要少数民族。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分析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1.3民族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概念。我国民族政策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我国民族政策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学生能够了解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学生能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4.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思想,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当堂检测:
1.请简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
示例:
```
民族政策民族团结
-------------------------
基本概念重要性
-------------------------
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的風俗习惯
-------------------------
民族团结的实际应用
```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学生能够掌握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
学生可以将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写一篇关于我国民族政策或某一个民族的介绍文章,或者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成果。
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如果有疑问或需要帮助,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拓展,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政策、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文化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民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我国民族构成、民族分布。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自由哼唱,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15~20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钱了吗?请大家拿出人民币的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头像和文字:
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人民币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像,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民族吗?
【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亲身体会到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3.中国民族的数量及构成
【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展示】网络课件
由于本课是一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所以教师要先给学生展示说明本课件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示范】在课件右边的民族概况中找到中国民族的数量共有56个,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
【板书】56个民族,汉族占92%,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
【提问】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民族?哪些民族人口超过了500万?
【学生活动】利用网络课件寻找答案,熟悉课件的使用(要求学生单人操作电脑,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归纳】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约有1600万人,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另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的人口数量也较多,超过了500万人。
【承转】中国各民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但是各民族居住的地方不尽相同。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19页1.19“中国民族分布图”,并设问:中国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活动】根据课堂任务,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提取、归纳和总结。
【学生发言】通过查找资料,回答上述问题。
【归纳】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在边疆,汉族多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有20多个少数民族。
【板书】中国民族分布
总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结合教材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展示地图】中国政区图。
【读图思考】我国有哪些民族自治区?
【总结】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每级都有民族自治地方,省级行政区中共有5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提问】这体现了我国在对待民族问题上是什么态度,我国目前的多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
【总结】我国各民族无论大小,人口多少,都是平等的。
【乡土问题】广东有哪些民族自治地方?请在课件中找出(在课件右边的“其他素材”中找到广东省政区图)。
【设置情境】王朋去杜鹃家做客,见杜鹃家不吃猪肉,就说:“你们回族怎么还这么落后,学学我们汉族吧。
”你觉得王朋说的对吗,为什么?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讨论中领会怎样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学生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本小组观点(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和评价学生的观点)。
【网上游戏】用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将具体事例和中国民族政策相连,从而体会中国
的民族政策。
【提问】中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什么特点?
【归纳】中国的民族政策:平等团结,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承转】中国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
【布置任务】在你们面前的电脑课件里,老师收集了各民族灿烂多姿的风土民情,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民族,在课件网络中找出有关这个民族的资料。
【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小组的电子作品,我们看看哪个组的作品最好。
电脑水平很高的同学还可以利用我提供的网址,找到更丰富的民族风情。
2.完成表格时,可以在网络上选择你需要的内容复制,然后粘贴在表格里。
不仅可以粘贴文字,还可以粘贴图片,甚至视频资料也可以粘贴到表格,这能使你们的作品更加精彩。
【学生活动】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工合作,利用网络完成电子作品(教师在教室巡视,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指导学生完成电子作品,控制好时间)。
【展示作品】学生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所选的民族各方面的风土民情向全班展示,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适时地进行作品评价)。
【评比】学生发言,共同评出本堂课的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电子作品。
【归纳】中国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今天的收获,或者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中华民族的祝福。
【学生发言】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评价并鼓励学生)。
【图片交流】学生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图片。
引导学生讨论导学案中课堂探究点,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后让学生熟读
四、知识梳理 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民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分布特点 五、当堂检测 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