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PPT课件
35
2.上层建筑 (1)上层建筑及其构成
u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 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u 上层建筑的构成
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36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 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提 供 保 证
和 精 神 指 导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思想上层建筑
37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38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 的是()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 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39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Ø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
26
(3)生产关系的构成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4)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27
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生产 归 资料
氏族成员平均所有 奴隶主所有 地主所有 资本家所有 全社会共同所有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22
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 中起主导作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 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 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 等……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 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 的知识力量。”
2.上层建筑 (1)上层建筑及其构成
u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 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u 上层建筑的构成
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36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 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提 供 保 证
和 精 神 指 导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思想上层建筑
37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38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 的是()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 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39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Ø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
26
(3)生产关系的构成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4)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27
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生产 归 资料
氏族成员平均所有 奴隶主所有 地主所有 资本家所有 全社会共同所有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22
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 中起主导作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 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 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 等……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 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 的知识力量。”
mks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精品PPT课件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 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
•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 发生变化和发展。
• 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 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 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 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 生产过程、渗透芒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 产能力。
2、生产关系 • 定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掣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
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 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 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 分配、交换羽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在生 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常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 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揖和消费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以是基本的、具有 决症意义的方面。 • 历史上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依据生产资料所 有制关系的性质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为劳 动者共同占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产品分 配上不存在剥削。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 产关系,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占有, 劳动者占有很少或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支 配地位,人与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件
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综合的 有机系统。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 件之一,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着重大 影响。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 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 料的来源。
地理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生产发展速度 有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 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四)现实意义:
1、确立了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最高标准——生产力标 准;
2、它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重要理论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什么是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
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什么是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 1、概念: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
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构成: (1)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2)非基本要素:科学技术和管理
如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①科学技术并不是直接生产力,而只是潜在生产力;
1、阶级的产生 阶级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同时又会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消亡。 2、阶级的实质:
所谓阶级,就是指一些大的社会集团,由 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 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斗争的根源乃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它的历史 作用在于它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③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PPT课件
(2)作用:生产关系是社 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决 定着其他一切关系,优化生 产力构成。
(3)生产关系内容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一、 生产力状况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基本适合 — 基本不适合 — 新的基本适合-------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
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内涵
1、经济基础
四.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 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 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它是在一定程 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
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
英
心
雄
历
史
谁
史
观
创
观
史 前提
造
观
唯
历
群
物史众史史观观
唯意志论 宿命论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释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优秀PPT
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 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 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把社 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 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其次,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再次,其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
社会形态更替。
5
真题练习
11年单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 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 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 D)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6
06年单选——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 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 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说明:( A) A.人们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 艺术、宗教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的原理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自 然历史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揭示了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
13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7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唯心 史观
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唯物 史观
4
(二)社会存在
定义: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 面,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 式、其中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 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把社 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 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其次,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再次,其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
社会形态更替。
5
真题练习
11年单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 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 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 D)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6
06年单选——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 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 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说明:( A) A.人们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 艺术、宗教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的原理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自 然历史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揭示了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
13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7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唯心 史观
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唯物 史观
4
(二)社会存在
定义: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 面,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 式、其中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讲义(PPT75页).pptx
主教 教道院长
神甫 修士/修女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 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矛盾交织着 错综复杂的阶层关系。 社会阶层由原来的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等三个阶层,转化为今天的十大 社会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 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
注意两点: 1、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中不包括生产力
上层建筑的定义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 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 及相应的制度、组织 和设施。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产生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性质
发展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服务 经济基础
方向 方式 效果
生产关系 反作用于生产 力,当生产关 系适合生产力 发展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况时 对生产力发展 起着促进作用, 反之将起着阻 碍作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经济基础的定义
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 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 系的总和。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地位和互相交换活动的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生产力的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的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反作用的两种情形生产关系促进阻碍生产力发展适合不适合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的方向和形式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神甫 修士/修女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 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矛盾交织着 错综复杂的阶层关系。 社会阶层由原来的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等三个阶层,转化为今天的十大 社会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 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
注意两点: 1、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中不包括生产力
上层建筑的定义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 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 及相应的制度、组织 和设施。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产生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性质
发展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服务 经济基础
方向 方式 效果
生产关系 反作用于生产 力,当生产关 系适合生产力 发展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况时 对生产力发展 起着促进作用, 反之将起着阻 碍作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经济基础的定义
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 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 系的总和。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地位和互相交换活动的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生产力的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的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反作用的两种情形生产关系促进阻碍生产力发展适合不适合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的方向和形式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人称呼其名“赵林”? ❖ 2、赵局长对其称呼转变前后思想变化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2020/3/22
8
观祈雨——李约(唐)
❖桑条无叶土生烟, ❖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9
练习:
❖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 现了(单选)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20/3/22
1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020/3/22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 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 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2020/3/22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 力量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2020/3/22
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人们物质交往方式的产物
关系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变化
不平衡性(不同步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相互影响和历史继承性
原因是什么?
2020/3/22
8
观祈雨——李约(唐)
❖桑条无叶土生烟, ❖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9
练习:
❖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 现了(单选)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20/3/22
1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020/3/22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 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 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2020/3/22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 力量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2020/3/22
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人们物质交往方式的产物
关系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变化
不平衡性(不同步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相互影响和历史继承性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021/3/11
10
第三节 阶级斗争与社会基本矛盾
❖ 一、阶级的产生与实质 ❖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 ❖ 三、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
2021/3/11
11
一、阶级的产生与实质
❖ 阶级的产生与实质。 ❖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
相联系。
❖ 社会历史性分工与阶级的产生。 ❖ 阶级产生的过程。 ❖ 阶级社会和有阶级社会。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状况。 ❖ 阶层与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2021/3/11
25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 ❖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重 要任务。
2021/3/11
26
❖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发生 的基本机制和历史方式 。
2021/3/11
6
四、社会形态更迭的统一性 和多样性
❖ 社会形态更迭统一性的含义。 ❖ 五种社会形态依此更迭是整个人类社会
发展与演变的一般趋势。 ❖ 社会形态更迭的内在机制与必然趋势。
2021/3/11
7Hale Waihona Puke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形态更迭 的有序性和上升性。
2021/3/11
22
改革的历史作用
❖ 改革是在现有制度内部条件下推动社会 进步与发展的主要杠杆。
❖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 ❖ 改革是一场革命。
2021/3/11
23
❖ 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关系。 ❖ 改革与开放。
2021/3/11
24
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构建 和谐社会
2021/3/11
马原第三章精品PPT课件
★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 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 不完全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 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内部各种意识形式之间 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 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
(一)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唯物史观
(1)唯心史观 共同本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主要表现形态: 以“神意”或上帝为最高主宰的神学历史观 主张精神或观念是历史本质的历史观 抽象人本主义历史观
发展中的作用
3、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 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 然条件的总称。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
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
第二,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 生产建设的资源。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 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 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得 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 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 会制度的更替。
㈡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
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 不完全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 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内部各种意识形式之间 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 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
(一)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唯物史观
(1)唯心史观 共同本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主要表现形态: 以“神意”或上帝为最高主宰的神学历史观 主张精神或观念是历史本质的历史观 抽象人本主义历史观
发展中的作用
3、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 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 然条件的总称。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
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
第二,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 生产建设的资源。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 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 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得 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 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 会制度的更替。
㈡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 状况、数量、素质、结构等对社会存在和发 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加速或者延缓社会 的发展。
首先,只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才能进行社 会生产;
其次,人口的数量、密度、增长速度可 以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的发展;
再次,人口的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社会 发展的重要因素。
反之,如果生态平衡系统遭到破坏,则会造成严 重的恶果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
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 鲁迅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 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 弊在狡。”
❖ 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 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 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地理环境尽管对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重 要的影响作用,但是不起决定作用。如果片面 夸大地理环境的作用,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一切, 就会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结论:(1)贫穷和罪恶是人口规律 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经济和政治制度造 成的。(2)只有私有制才能消除人口 过快的增长。(3)工人的工资随人口 增减而变动。(4)济贫法会促使人口 增长。(5)可通过发动战争、传播细 菌等手段把过剩的人口从地球上消灭掉。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马寅初(1882—1982),浙 江绍兴人。中国著名的经济学 家、爱国民主人士。
在50年代初, 马寅初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人口增 长过快的实际问题。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 他对 此作了较系统的论述。
他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 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 面,论述了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
一般说来,在其它条件大体相同而地理环境不同 的情况下,地理环境优越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 展就快一些,反之就慢一些。
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地理环境的生态环境平衡系统维持如 何,也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各种生态要素之间 能够进行正常的物质和能量,自然生态要素之间、人 与自然之间能够保持协调发展,则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 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 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 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它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 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 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是社会的精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面,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物质前提, 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地理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 资料的来源。
人类的一切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 通过劳动取得的,但 是如果只有劳动而没 有劳动对象,没有地 理环境,也不能创造 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
地理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的不同影响,对 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者延缓的影响作用。
它识们从各自不同方面发挥独社特会的作意用识。
意识形式)
一而部非分上社层会建依反科筑意映学的识层和意的次思识维形科式学主(要形例是如式指:自语然言科学学、非 (,非社修也上会辞层意包学建识括筑形、的态
逻辑学等等)划。分
社会心理
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社会的政治制 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其相互关 系的思想、观点的总和。
法律思想:是人们关于法、法的关系、法律制 度、规范和设施的思想、观点的总和。
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 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按照同经济基础关系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作为上
层建筑的意识依形意式识(社会意识个形人态意)和识非上层建筑的意 识形式(非社的会主意体识形态)。
治科上社会意学法层(律建例思筑如想的:、意划道经识分德济形学、式、艺(术政或、治者宗学说群教、社体、法会意哲学意学、识识和社形大会态部学社 ()分等会上包意层的等括识建社)形筑政会;态的
(一)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及其辩证关系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决定
唯
心 史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唯物 史观
观
决定
唯心史观的 两大缺陷
忽视了思想 动机背后的 物质原因
忽视了人民群 众创造历史的
决定作用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二者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一生最重大的两个发现
唯物史 观
剩余价值理论
第一节 社会基 本矛盾 及其运 动规律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 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人口因素尽管对于社 会的存在和发展有十分重 要的影响作用,但是,不 起决定作用。
如果片面夸大人口因 素的作用,认为人口决定 社会状况和社会形态的更 替,就会犯“人口决定论” 的错误。
人口决定论的主要代 表人物是英国庸俗经济学 家马尔萨斯。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基本观点:(1)人口的增加必然 受生活资料的限制;(2)当生活资料 增加的时候,人口总是增加;(3)较 强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 因而实际人口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 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感 情、道德、风俗、法律等会 产生巨大影响;
❖ 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间,尤其 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有非 常密切的联系;
❖ 国家疆域的大小同国家政治 制度有极密切的联系 。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法学家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 指社会物质生活方 面,也称社会生活 的物质条件.
地理环境 (必要条件)
社会
人口因素
存在
(重要条件)
物质生活资料的 生产及生产方式 (决定性力量)
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 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也称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 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的总 和。它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 然资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