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不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90眼翼状胬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35例45眼,A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年随诊中复发情况及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结果:A组术后复发率为20.0%,B组复发率为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B 组角膜创面修复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术后短期效果较好,复发率及上皮愈合速度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翼状胬肉;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中图分类号R59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0-0040-02

翼状胬肉是眼表常见疾病,强烈紫外线照射可损害角膜缘干细胞,且在气候干燥、风沙较大地区,其发生率较高[1]。现今,手术已成为治疗翼状胬肉常见手段,但手术切除存在不彻底,使角巩膜病变组织残留眼内,故术后复发率很高[2]。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观察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传统手术方式的术后复发率及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70例90眼,入选标准为胬肉侵入角膜超过角膜缘2 mm或以上,且角膜新生血管侵入角膜缘1.5 mm以上。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5例45眼,其中A组男16例20眼,女19例25眼,年龄48~72岁,平均(49±4.9)岁;B组男17例22眼,女18例23眼,年龄47~71岁,平均(48±5.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盐酸丙美卡因眼液,0.2 ml 2%利多卡因和0.2 ml肾上腺素结膜下浸润麻醉。A组具体操作步骤:常规消毒铺巾患眼,剪开胬肉范围内结膜,分离胬肉和结膜,将胬肉组织剥离角膜表面,往后至半月皱襞胬肉组织全部剪除,避免损伤内直肌,最后使用烧灼器止血,用10-0尼龙线缝合结膜创缘于浅层巩膜,加涂红霉素眼膏,加压包扎。用碘必殊药水滴眼,5次/d,14 d后拆除缝线。B组操作步骤:常规消毒铺巾患眼,翼状胬肉切除与A组相同,止血后,在患

眼下方或上方用0.1 ml 2%利多卡因和0.2 ml肾上腺素结膜下浸润麻醉,参考受区结膜缺损的大小和形状切取结膜瓣(不带筋膜),分离至角膜缘内1 mm处,小心分离筋膜,将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在胬肉切除处的巩膜表面,使上皮面向上,受区角膜缘与值片角膜缘重合,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固定角膜缘及值片两侧。加涂红霉素眼膏,加压包扎,用碘必殊药水滴眼,5次/d,14 d 后拆除缝线。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术后1~2周,1、3、6、12个月复诊,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患者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疗效判定,痊愈:结膜表面较平整,无充血现象,角膜创面上皮处光滑洁净,无胬肉及新生血管出现;复发:结膜处不平整且充血较明显,角膜创面出现胬肉及新生血管。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字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复发率为20.0%,B组复发率为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B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平均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

3 讨论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及角膜缘干细胞障碍和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我国属常见多发病。其可引起眼球转动障碍、角膜散光及视力下降。角膜缘干细胞在功能下降或缺乏情况下,可破坏角膜缘屏蔽功能,使角膜创面出现新生血管和结膜组织。眼裂部角膜组织若长期处在风沙强烈且日光下,可改变局部抗原成分,最终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白细胞浸润,使干细胞丧失增殖和分化调节功能,致使新生血管和结膜组织长入角膜,从而形成翼状胬肉。其主要成分是新生血管及增生的纤维细胞。

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手段仍是手术治疗,且方法较多,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3],其复发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手术创伤较大且术后胬肉有明显残留;(2)术后止血不彻底,血管增生因子大量释放,出现新生血管;(3)残留的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出现活化现象,造成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4)术后角膜缘上皮功能仍出现障碍和缺乏现象。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主要优点是结膜组织从本身眼表组织中取出,其有较高的组织兼容性,使得术后移植的结膜片可较快较好生长[4]。将角膜缘缝合角

膜缘干细胞可有效弥补角膜缘缺乏,使得角膜缘上皮及时较快更生,其可有效防止结膜上皮细胞和结膜血管长入角膜,从而使得术后复发率明显减少[5-6]。

本研究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通过观察对比发现,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B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的A组,B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且角膜创面上皮愈合较快,故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有效减低术后患者复发率,加快患者痊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常峰.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421眼临床观察[J].眼科研究,2007,25(2):97.

[2] 程永丽.两种不同翼状胬肉手术方式疗效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22-23.

[3] 申长新.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及复发原因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7,29(3):64-66.

[4] 吴晓红,王文奇,李赵霞,等.自体角膜缘平细胞移植和自体游离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4,4(6):173-175.

[5] 杨得雄.翼状胬肉的治疗现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3):400-401.

[6] 屈政朋,杨玲.逆向撕除法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118-119.

(收稿日期:2012-02-10) (编辑:徐睿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