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有何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有何成效?
俄國自從在1854-56 年戰敗了克里米亞戰爭之後,亞歷山大二世有感必需實行由上而下的改革,於是在1861開始他的改革。改革內容包括了政治、經濟、教育、軍事、司法等。總括來說,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的確能令俄國在各方面都進步了,但這個進步只是屬於有少許的進步,之後又沒有再進一步的改革,因此他的改革並非屬於成功,反而產生了很多問題。現於下面詳細分析其各方面改革內容。
首先要講的,就是在改革裡面實行得最大規模的「解放農奴」政策。這個政策,其實在亞歷山大一世及尼古拉一世時便已經有此策劃,不過是到了亞歷山大二世才真正實行罷了。1861年的解放農奴,給予農奴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權利,農奴不需再受到地主的管治,因為地主不可再干涉農奴的家庭生活及結婚的自由。而且地主也不可再把農奴自由地買賣及轉換給其他人。可以見到,解放農奴政策的確給予了農奴一個自由的權利,雖然在後來發展到,農奴解放產了很多問題,但也可以是俄國有史以來一個重大的改革。
之後在農村成立了一個名叫“村社制度” 的政策,目的是希望給予貴族及地主農村的管治權,以補償給地主及貴族失去了農奴的損失。但村社制度是受管於貴族及地主,農奴的贖金費及其他稅項都要向村社繳交。農奴因此要受到村社的監管,令他們再一次失去自由。因為農奴如沒有得到村社的同意,他們是不可以離開村社範圍,到其他地方生活或者工作。因此,農奴只不過是由一個原本受制於地主的,現在轉移到受制村社罷了,他們仍然是沒有自由及受壓迫的一群。可見,其實亞歷山大二世的農村及村社的制度的改革,對農奴及農民來說,並非一件好事,他們仍要受苦生存。
再者到了地方方面,地方成立了地方議會,是由地方上的地主及平民所組成,是由選舉產生,但選舉人必須要有一定的財產資格才可以選舉。因此這個地方議會,主要被貴族、地主所壟斷及管治,根本收不到平民的意見及意願。加上地方議會只負責一般地方的事務,不能干涉及影響到中央的政權,因此地方議會只是擁有顧問或詢問的權力。地方議會根本是沒有權力的。雖然亞歷山大二世成立地方議會的政策是一件好事,但後來他根本不願意放權給地方,所以地方議會的成立,根本就是沒有較大的貢獻。
至於司法方面,則要說是採取西方的法律制度。因為有陪審團制度的成立,給予人民感覺是公平的,因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後來內裡可發現到,這只是法律流於表面化而已。因為沙皇是有權影響法官的判決,而法官也是要由沙
皇任免。對於一些政治犯的審判是秘密進行的。有些政治犯更在沒有審判之前,已經被處決、流放等,可見司法的改革只是表面化,內裡仍然是受到沙皇專權管治的。而且平民仍會沿用一些舊有的法律形式,令到司法改革變得成效不大。
對於軍事方面的改革,亞歷山大二世是有感於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失敗,感覺到俄國軍事的落後問題,所以必須進行軍事上大規模改革。例如成立了不問財產的徵兵制,無論是貧富子弟,年滿20便要被徵兵入伍。另外又將軍制改為平時,戰時及預備的,加強軍事教育,對軍官的訓練等。又將全國劃分為15區,成立總參謀部等等的一切改革。表面上像是非常之有成效,但可從兩件事件中,見到軍事改革同樣是流於表面化,,實質上的軍隊質素及武器等根本沒有提高。在1904年,日俄戰爭的失敗,俄國經過大規模的軍事改革之後,竟然會敗於一個亞洲上的小國----日本;另外在1914年的戰敗,同樣令俄國人民見到俄國軍隊的失敗。由此可見,軍事改革的成效,是一點都沒有。
教育方面,亞歷山大二世實行將中學開放,給予有資格的平民有機會讀中學,不會被貴族所壟斷,加上允許一些西方書籍的流入俄國,令到新一批的知識份子吸收了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到了現在為止,教育方面都是採取比較開放的形式。但到了1866年,亞歷山大二世被暗殺,幸好逃過大難,後來他開始走回頭路,走上專制的道路。在1866年後,他開始對於教育課程嚴謹管理及監察,又禁止大學的集會及結社,更派秘密警察監察大學生的行為。由此可見到,亞歷山大二世在初時教育改革是非常之有成效的,但後來因為他個人的事件發生,他便收回很多的權利,讓教育改革的成效變得完全失去了。
經濟方面,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當中,以經濟及軍事比較不受干預。因為這兩個改革對俄國沙皇的專權不會有太多的威脅。而且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敗退,簽定了巴黎和約的決定,令俄國經濟受到很大的影響。陷入困境,於是亞歷山大二世建立了銀行、鐵路、幫助經濟的恢復。銀行的運用資金,令到經濟開始好轉,加上鐵路的興建,令到交通發達,經濟貿易自然增加,成效是非常之好。但因為農奴仍然受困於村社制度之下,令到他們不能隨時離開村社,到工廠工作,令到工廠缺乏一大批人工作,影響工業的發展。
最後,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1861年開始的改革,對俄國而言是比以前有進步的,但成效不大。例如:農奴的解放,並非如想像般好,農奴被解放出來之後,受苦程度比在未解放之前更甚。因為農奴除了要負擔49年的贖身費之外,同時又要繳交一些不同的雜稅。農奴的土地貧脊,但人口卻不斷地上升,農產品收成差,所以很多時,都會有農民叛變的情況發生。像亞歷山大二世在位期間,已經有700多次的農民叛變。可見改革的成效不大,反而增加很多社會、政治及經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