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简单的传统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在分类统计时,学生容易出现遗漏或重数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做事,重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历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利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使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相关的问题。
3.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的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问:孩子们,在课外活动中,我们经常组织的货代有跳绳、踢毽子、投篮等。你最喜欢参加哪一项活动?学生交流。你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快速地了解到结果吗?
学生交流,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一主题图
1.谈话:同心园里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下面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好吗?
2提问:谁能说一说小朋友们分别在干什么?(请几个小朋友回答。)那老师现在想知道学生和老师各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生:把场景图中的老师和学生统计一下就知道了。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师:请学生仔细观察场景图,统计一下有几名老师,几名学生?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有3名老师,12名学生。
师: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生:12-3=9(人)多9人)
噢,如果我想知道参加那种活动的人最多,那种活动的人最少,这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生:先统计出参加每种活动的人数,通过比较就知道了。
师: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都要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这就是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3.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
(1)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2)交流方法,指名回答。
a.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两类;
b.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三类;
c.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
(3)提问: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
学生回答:可以画“√”表示;可以用“o”表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
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分类的结果。
(4)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分类统计,汇报交流:
a.
b.根据分类的结果填写表格
(4)根据分类的结果和统计的表格回答问题
问:有多少名老师,学生呢?
参加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
你还知道什么?同学之间交流。
(5)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你认为分类整理最关键的是
什么?(确定分类标准)
4.回顾刚才的分类整理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交流:
(1)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那些人,各有多少;
(2)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设计理念:统计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不是教,而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本段教学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连续性,自然的让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紧紧抓住本节课的重点,为学生搭建了探究知识的阶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既使学生掌握了根据需要去正确分类整理收集数据,又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1.完成想一想做一做第一题。
(1)提出问题。
谈话:老师上课时准备了一些图形,该怎样整理呢?呈现表格
(2)学生统计
(3)汇报结果并比较亮证统计表。
2.想想做做第二题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互相说一说,在小组内交流答案。
3.展示一些动画片,你喜欢哪一个,在小组中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人数统计下来。说说你是怎样统计的?你知道些什么?
小组内交流完成。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方面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五、版书设计:分类与整理
1.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途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
2.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3.运用表格分类整理,可以使用问题变得更简单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