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体一种新兴语体类型.

合集下载

网络新语体

网络新语体

网络新语体探析摘要:新生活,快节奏,促进创造新文化。

在如今这个网络纵横的时代,网络语体层出不穷,特点鲜明。

本文描述了各种网络新语体的类型、特征及兴起的原因。

关键词:网络语体种类与特点兴起原因一、网络语体及类型语体是指文章的语言体态、格调。

网络语体则特指在网络聊天、网络论坛、网络文学等中表现出来的风格、格调、气氛。

网络语体的类型有:(一)感性煽情式1、知音体知音体源于杂志《知音》。

《知音》的创始人之一的胡勋壁先生以“人情美、人性美”为办刊理念,以刊登情感故事、宣扬人性美为宗旨。

这种煽情的文章风格被称为知音体,这种风格的标题就叫知音体标题。

知音体表现为感情煽情化,形式复杂化,语言诗意化。

2、红楼体红楼体主要特征表现为多使用“这会子”、“那些人儿”、“倒还使得”等娇滴滴、悲切切的语言,仿佛眼前出现一个娇柔软弱的女子,让人不由心生怜爱之情;多着重对人物内心的描写,特别是女性,心理活动刻画真挚感性,细腻绵延。

3、纺纱体“纺纱”谐音“仿莎”,指仿照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使说话如莎士比亚戏剧一样优美。

这类语体常使用高雅独特的讽刺艺术,倒装句决不改成主动句式,尽量词不达意,绝不使用粗俗字眼,坚决摒除网络流行语。

称呼使用“您”等敬语,并且不使用标点符号。

采用华丽婉转的语言风格,语言极富感染力。

(二)直抒胸臆式1、咆哮体咆哮体没有固定的格式或内容,是一种让人们肆意发泄内心情感的语体。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大量使用感叹号以加强语气,营造一种义愤填膺的氛围,语气坚定而有力。

每隔几句在句尾会出现“有木有”,最后在文末加一句“伤不起”令全文呈现一种咆哮的气势,感情色彩表达强烈。

连续使用多个句子,句式结构相似,表达方式直截了当。

2、脑残体脑残体主要是指人们在网上作为个性签名的非正规汉字符号。

这类文字的来源五花八门,包括繁体汉字、日文汉字和生僻字等,有时还夹杂一大堆杂乱的符号。

网友们只能通过文字的偏旁猜测其大致的读音,有网友将此类文字戏称为“火星文”,也有人斥之为“脑残体”。

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

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

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已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

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在语法、词汇和语用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因此对网络语言的语体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探讨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现状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语言,包括拼音、汉字、数字、符号等多种形式。

网络语言的特点是简短、快捷、形象生动,能够满足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需求。

目前,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语言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网络语言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探讨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语言之间的关系。

2、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研究网络语言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和语句结构,分析网络语言与传统语法之间的差异。

3、网络语言的语用功能:研究网络语言的交际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探讨网络语言在人们日常交流中的作用。

二、网络语言语体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语体学将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网络语言语体学将与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推动网络语言的发展和应用。

2、动态研究:网络语言的发展是动态的,因此对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研究也将是持续的。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网络语言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3、实证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大规模语料库建设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网络语言语体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三、网络语言语体学面临的挑战网络语言语体学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下挑战:1、标准化问题:由于网络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其标准化难度较大。

未来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标准规范,以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

2、保护与传承:网络语言的发展使得一些传统语言面临消亡的威胁。

网络流行语体的形态和效应

网络流行语体的形态和效应

网络流行语体的形态和效应作者:宋夏王巧云任春晓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8期摘要:“甄嬛体”、“知音体”、“凡客体”、“校内体”、“淘宝体”、“咆哮体”等是时下比较流行的网络语体。

网络流行语体继承了早期网络流行语简洁、幽默、生动的特点,而且富含情感,贴近生活,幽默亲切,富有娱乐性、时尚性,具有可复制性强、表意新颖、材料新奇等特点,很符合当今时代大众的心理期待,给人庸常平淡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调味品,这是网络流行语得以迅速蹿红的原因。

网络流行语体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生存困境,也是青年时尚文化的呈现,网络语体主要由80后、90后的一群青年人创造,它反映出当代中国青年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也构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形态;特征;效应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089-01网络流行语离不开网络强大的传播功能和同质化文化趣味,各种比较典型的话语表达方式因其娱乐色彩浓、时尚气息重,很容易被人们竞相仿效,一时间不断复制,在网络上泛滥一时。

网络流行语往往表达新颖,适用面广,切近人们的生活工作实际,意味深长,令人玩味。

一个网民的突发奇想、一个网民富有创意的恶搞或者一个热点事件被广为关注都可能“创造”出一个为万千网民跟风效仿的流行语式。

比较典型的网络流行体有“甄嬛体”、“新浪体”、“梨花体”、“知音体”、“凡客体”、“淘宝体”、“QQ体”、“校内体”、“见与不见体”、“咆哮体”、“琼瑶体”等都是很常见的网络流行语体。

尽管各种网络流行语的体式、结构、风格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大话戏说特色却是共同的,基于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根因也触类旁通。

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网络流行语体对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影响深刻,因此有必要对其形态和效应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体的具体形态【甄嬛体】这种语体伴随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热播而广为传播,为人们争相戏仿,剧中一咏三叹的古雅台词被广大网友恶搞,化用于各种生活场合,其娘娘腔十足的表述常常令人捧腹大笑。

网络新兴语体初探

网络新兴语体初探

网络新兴语体初探冯学民;王珍;刘乃春【期刊名称】《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6【摘要】网络新兴语体是适应网络交际环境而出现的、主要用来满足网民交流或抒发个人感受的语体形式,它们是网络语体的下位语体。

这类语体具有开放性、娱乐性、时效性和不稳定性,是社会文化条件和语体之间交融的结果。

它们可以丰富人们的语言表达,同时也会对青少年语言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Network language of new styles,which appears to suit the needs of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is an effective way to help netizen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express their per-sonal feelings.Being a sub-form of the ordinary network language and a product of the intermingling of cul-tural conditions and language styles,it is characteristic of being open,entertaining,effective for a given pe-riod of time and work language of new styles can have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teenagers’lan-guage learning as well as enrich people’s language expressions.【总页数】4页(P36-38,42)【作者】冯学民;王珍;刘乃春【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河北张家口 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2【相关文献】1.网络语体:一种新兴的语体类型探析 [J], 李军;刘峰2.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网络话语体系创新初探 [J], 罗强3.网络口语语体初探 [J], 柏莹4.网络新闻跟帖评论语体初探 [J], 冯学民;王珍;姜云龙5.众语喧哗与语体亲合——网络小说语言初探 [J], 高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网络“新兴”语言(最终版)

网络“新兴”语言(最终版)

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语言形式。

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

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图片,起初主要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形成的特定语言。

随着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入,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诞生了。

这门学科是由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2000年发表的《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此后,网络语言学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网络语言学目前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网络语言大可分为两大类:首先从形式上,例如符号,很多人在输入语言时,会加上一些符号来强调,比如:我爱你,爱则可以用❤来表示,打出来就是我❤你,这样的形式比单纯的文字来的更加有趣。

然后是数字,很多网民会用5555,来代表“呜呜呜”,拟人的表达了哭这个形态。

而字母,则有用BF代表男朋友,GF代表女朋友。

其次从内容上,新词新意层出不穷,像网络新词表(不要)、杯具(悲剧)等等,网络语言已经不在拘泥于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比如用英文的缩写,btw(反正),where r u(where are you)。

网络交际语言用于网上交流,在表达上更偏向口语化、通俗化。

网络语言的来源网络语言来源于多种多样的方式。

有以程序语言的方式,英语的方式。

在程序语言这样的来源方式上,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N的使用,N表示数量上非常多的意思,还有年轻人喜欢用来听音乐的“MP3”、“MP4”等。

从英语的来源方式看,最典型的一个网络语言词汇就是“粉丝”,它是由英语fans的谐音而来;另外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因特网”,它是由internet的谐音而来。

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咖啡”是“coffee”的谐音,“沙发”是“sofa”的谐音,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

以下则是找到网络上经常会使用到的流行用语:1 不给力—“不给力”一词源于方言,没什么,非常乏味,没有冲击力或不能给人震撼的力量。

网络语体一种新兴语体类型.

网络语体一种新兴语体类型.

网络语体一种新兴语体类型论文关键词:网络语体词语句法修辞论文摘要:现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成为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全新的网络交流模式导致了网络语体的产生。

网络语体是适应网络交际的需要而形成的具有言语特点的体系,是一种介于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新兴语体类型。

网上交际的快捷性使得交际者经常摆脱语言规则的约束,语言的简洁和变异成了网上交际的必然倾向。

笔者拟从词语、句法、修辞三个方面对这种新兴的语体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

(1)网络语体由于可视和键盘输入等特点,词语表现手段极为丰富,外语、方言、拼音、符号、图形等手段都可以出现,同时网络紧跟时代,词语运用追求新奇、时尚和专业化。

(2)网络语体句子简短,句法灵活,语序富于变化,较少使用关联词语和语义、结构复杂的复句,其日常聊天式的语言形式受到极大的青睐。

(3)网络语体在修辞运用上具有很大的密集性和兼容性,几乎可以接纳所有的修辞手法。

网络语体最常用的修辞方式除仿拟、比喻、押韵等以外,它独具特色的形貌修辞也值得我们关注。

语体学是研究各种交际活动中语言变体及运用规律的科学。

所谓语体,就是适应不同的交际领域、目的、对象和方式的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体。

语言学范畴的汉语语体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加强深入细致的语体调查和描写,仍然是当前语体研究中心的重点和难点”[1]。

现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成为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全新的网络交流模式导致了网络语体的产生。

网络语体是一种新兴的语体类型,具有不同于其他语体类型的显著特点。

网络交际借助的是现代的高速传播媒介,交际多以即时的笔谈方式进行,输入方式是键盘,同时由于上网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交际者在运用语言时尽量追求简短易懂,这些交际手段与对象上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语体是介乎口头语体与书面语语体之间的一种语体类型。

网络语体与口头语体比较接近,尤其是网络聊天,可以说是一种非面对面的口头交际,网络论坛也保留了许多口语体的特征。

『语言 』 网络流行新语体

『语言 』 网络流行新语体

语体特指在网络聊天、网络论坛、各类BBS及网络文学中表现出来的风格、格调、气氛。

以下是最近流行的网络新语体。

一、知音体2007年8月,天涯社区有人发帖:请大家用无敌、优雅、冷艳的“知音体标题”给熟悉的童话、寓言、故事、名著等重新命名。

发帖者首先把《白雪公主》改名为“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激起无数网友的创作欲望。

《嫦娥奔月》被改为“铸成大错的逃亡爱妻啊,射击冠军的丈夫等你悔悟归来”,《唐伯虎点秋香》被改为“我那爱人打工妹哟,博士后为你隐姓埋名化身农民工”……一场大赛后,留下无数经典笑料。

知音体就是指用这种用煽情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的文章风格,名称来源于著名杂志《知音》。

《知音》的创始人之一——胡勋壁先生曾率先在中国期刊界提出了具有哲学理念的“人情美、人性美”的办刊理念,杂志《知音》以刊登情感故事,宣扬人性美为宗旨。

这种煽情的文章风格被称为知音体,这种风格的标题就叫知音体标题。

知音体的标题特色可以概括为四点:(1)在标题功能上,力显“点睛”式的入目效果;(2)在修辞艺术上,力求多变的文字特色;(3)在语言风格上。

力呈鲜明的诗化语言;(4)在标题创意上,力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知音体标题最长达三十余字,标题中往往出现一到两个标点符号,偶尔还会出现感叹词。

这种标题制作技巧和标题语言特色使读者在浏览时,产生强烈的第一印象,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梨花体“梨花体”谐音“丽华体”,由女诗人赵丽华的名字谐音而来。

赵丽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

赵丽华的某些作品形式比较另类,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网友们以嘲笑的心态仿写了大量的口语诗歌,并把赵丽华的诗歌风格和仿制她创作的诗歌,戏称为“梨花体”。

梨花体语言直白、简单,似乎一览无余,又似乎蕴涵深意。

例如赵丽华的《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赵又霖和刘又源/一个是我侄子/七岁半/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语言形式。

由于网友偏爱、传播高速和其充满时尚、新潮、个性、另类等意味,一段时间就会诞生一些众多网民认同的网络流行语。

其形成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方面:一是源自于一些新闻事件,因事件本身或主人公语言的演化,其词义或扩大,或转移,或变化其情感色彩。

如“猪坚强”“范跑跑”,均源自汶川特大地震后的有关人物和事件。

二是由网络人群新创或约定俗成,已基本失去词汇原本意义。

存在即合理,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自然有其流行的道理。

这些词语形象生动,新奇特异,让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更容易在信息泛滥的平凡无奇的汉语词汇中脱颖而出,吸引众人的眼球。

例如:“美眉”是巧妙运用部分借代整体的艺术创造——“美丽的眉毛”能让人脑中迅速闪现出两弯如新月的眉黛下一双善睐的明眸,进而联想到丰姿绰约、楚楚动人的女子。

“粉丝”体现一种甘拜其下、永远崇拜、纠缠不放的虔诚与执着。

“草根”潜伏了一种力量,虽渺小、默默无闻、深埋地下却蕴含着无尽的坚韧与顽强,还有一种正确认识自我的觉醒,还象征着群体、普通和朴实;当然还浸透着一种不易察觉的辛酸与无奈。

“白奴”“房奴”“车奴”这些新时代的“奴隶”反映了一大部分生活群体的生存状态,出现这么多奴隶自然有社会的原因,但最关键的还是自身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奴隶主”大都是房子、车子、票子等物质消费品。

“宅男宅女”直击那些逃避现实、自我封闭的年轻群体。

“晒客”的出现最初应该是为了分享,慢慢衍变成一种展示,甚至炫耀,最终蜕变成探秘他人隐私,当然把黑暗的一面大白于阳光之下还是有助于普通民众了解社会的。

“砸票”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有些人有钱憋的没处花,再吃饱了撑一下,脑袋又让驴踢一脚,然后大搞特搞狂热盲目崇拜;另一种是……哈哈,不说大伙也都知道的。

“山寨”一词太复杂了,有点自我创新意识,有点模仿天才,有点不服输精神,有点自娱自乐,有点阿Q精神,有点糊弄(自欺欺人),有点追求利益,有点无奈,有点适合国情,有点国人心态,有点……从“打酱油”到“做俯卧撑”,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借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全身运祸,祸从口出我偏不出口,祸安从来?其实最应该“表彰”的是此语一出,即挽救了一个即将消失的词语,又掀起了一个全民健身运动的****。

网络新语体的语言学特征探析

网络新语体的语言学特征探析

《网络新语体的语言学特征探析》摘要:网络新语体是不同于传统语体的新的语言表达形式,网络的迅速传播让“淘宝体”、“凡客体”、“咆哮体”、“知音体”、“走进科学体”和“TVB体”等等这样的网络语体被广泛地接受,并迅速走出网络走进生活,大部分网络新语体属于“三字格”的音节结构,如“梨花体”、“知音体”、“脑残体”等等,但随着语言的自由发展和在网络上的普遍流行,“四字格”、“五字格”的语体也有所呈现,如“高晓松体”、“蓝精灵体”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语体中包括英文单词或英文字母,如“QQ体”、“hold住体”等摘要:网络新语体是由于网络的快速传播而产生的新的语体形式,并有其特定的语言特征。

本文主要对网络新语体的语言学特征进行探析,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网络新语体;语体;音节;句式网络新语体是不同于传统语体的新的语言表达形式,网络的迅速传播让“淘宝体”、“凡客体”、“咆哮体”、“知音体”、“走进科学体”和“TVB体”等等这样的网络语体被广泛地接受,并迅速走出网络走进生活。

本文总结了自2006年最先流行的网络新语体“梨花体”至今约70余中不同的语体,并着中就其语言学特征进行剖析,从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

一、网络新语体的音节构成从音节构成来说,新语体音节构成相对比较单一,而且简短。

大部分网络新语体属于“三字格”的音节结构,如“梨花体”、“知音体”、“脑残体”等等。

但随着语言的自由发展和在网络上的普遍流行,“四字格”、“五字格”的语体也有所呈现,如“高晓松体”、“蓝精灵体”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语体中包括英文单词或英文字母,如“QQ体”、“hold住体”等。

(一)三字格梨花体、知音体、琼瑶体、脑残体、纺纱体、蜜糖体、红楼体、校内体、凡客体、羊羔体、子弹体、亲密体、腾讯体、李刚体、后宫体、日和体、如果体、淘宝体、丹丹体、银镯体、咆哮体、遇见体、私奔体、大概体、高铁体、埋汰体、新浪体、撑腰体、陆川体、忍够体、芒果体、唤醒体、绿茶体、君鹏体、宝黛体、甄嬛体、舌尖体、元芳体、玛雅体、真爱体、爱国体、秋裤体、切糕体、生活体、德刚体、眼中体、陈鸥体、元洲体、五毒体、文章体。

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及语用功能探析

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及语用功能探析

且绝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 他们的文化素质
较高, 接受新鲜事物 较快 , 有 自主 、 具 开放 、 容 、 变和创 包 多 新 等特 点。 " 从 交际 日的来看 , [(3 41 35 网民们用 “ 网语 ” 天 聊
主要是为 了缓解工作 、 习 、 学 生活 中的种种 , 力 , 加娱 乐 1 增 主
的文 字输 入计 算 机 , 过 数 字 化 处 理 , 以 文 字形 式 映 通 又 现在 屏幕 上的 ” 】 它 以电 子媒 介 为 其 物 质 形 式 , 。 ( 咖 综
性和标 榜 个性 。从交 际方式 来看 , 交际一 方通 过 网络将 自 然语 、 自然语 言的所有 符 号或交 际 形式在 很短 时 间内 非 传输到另 一 ・ 方
( ) 二 网络 语言语体 的内部特征
1 变 异 性 .
领域 中使 用的特殊用语 , 东东 ” 东西 )“ 鸟“ 初上网 如“ ( 、菜 (




“ 网语” 因其交 际领 域 、 交际对 象和 交际 方式的 特殊性
网络语言又可简称为“ 网语 ” 是网络交 流 中使 用的一 ,
种新兴媒体语言 , 有广义 和狭 义之分 。广义上 的 网语 指 的 是与网络 、 电子技术 有关 的一切 语 言。它 由三 种语 言成分
而具有鲜明的语体特征。从交际领域来看, 网语主要运用
在 以互联 网为基 础的聊天室和 网络 论坛 中 。从交 际对象来 看, 我国 网民的年 龄 构成 比较 年轻 , 均 年 龄 为 2 . 平 6 5岁 ,
构成:1与计算机 、 () 网络技术有关的专业术语 , 鼠标” 如“ 、
“ 浏览器 ” “ 、聊天室 ” “ 、局域 网” “ 、 因特网” “ 、 防火墙” ( ) ; 2 与 网络文化现 象 相 关 的 新 词 语 , “ 民” “ 如 网 、 网虫 ” “ 、 黑 客” “ 络 文 学 ” “ 上 购 物 ”、 网 上银 行 ” ( C 、网 、网 “ ; 3) MC ( o p t —Mei e o u i t n 即 B S或 网络聊 天 ) Cm u r e d ̄ dC mm n ai , B c o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版本是“浮云水版”。

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1、BBS:①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指电子公告板系统,国内统称论坛。

②波霸,Big-Breasted Sister的缩写。

2、斑竹:版主,也可写作板猪,班猪。

由于拼音输入造成的美妙谐音。

副版主叫“板斧”。

筒子:同志沙发: 第一个回贴的人3、马甲:注册会员又注册了其他的名字,这些名字统称为马甲,与马甲相对的是主ID。

例句:青眉建议斑竹进行版务管理时,不可以用马甲发言。

4、菜鸟:原指电脑水平比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

与之相对的就是老鸟。

5、大虾:“大侠”的通假,指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或者某一方面(如电脑技术,或者文章水平)特别高超的人,一般人缘声誉较好才会得到如此称呼。

6、灌水:原指在论坛发表的没什么阅读价值的帖子,现在习惯上会把绝大多数发帖、回帖统称为“灌水”,不含贬义。

7、纯净水:无任何实质内容的灌水,也说水蒸气。

8、水手:喜欢灌水的人。

级别高的也称水桶、水鬼、水仙。

指女性灌水狂人时,还有个特定称呼:水母。

9、潜水:天天在论坛里呆着,但是不发帖,只看帖子、而且注意论坛日常事务的人。

10、打铁:写帖子,一般指有点儿重量的帖子。

11、拍砖:对某人某帖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

例句:侠友们拍砖请注意口气和态度,否则很容易转化为人参公鸡。

12、刷屏:打开一个论坛,所有的主题帖都是同一个ID发的。

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

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

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丰富的语体特征。

针对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网络语言,促进网络交流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就网络语言的语体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特点、形成原因以及与传统语言的关系。

一、网络语言的语体特点1. 简洁性网络语言在表达上更加简洁,追求用最短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意思。

例如使用缩略词、表情符号等,通过简洁的表达方式来节省时间和空间。

2. 夸张和夸张网络语言在表达中喜欢使用夸张和夸张的手法。

这种倾向源于网络即时性和追求独特性的特点,通过夸张和夸张的句式,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反响。

3. 幽默和幽默网络语言倾向于使用幽默和幽默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立场。

这种倾向部分源于网络带来的自由空间和匿名性,用户更容易表达和接受幽默和幽默。

4. 互动性网络语言注重互动性,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来达到信息传递和沟通的目的。

例如通过回复、引用和讨论等方式来增加交流的参与度。

二、网络语言的形成原因1. 通信需求结构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交流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提供了更多的沟通途径,如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人们发展出了网络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2. 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的兴起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平台和环境。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交流时,为了迎合平台的特点,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3. 文化认同和适应网络语言的形成还与文化认同和适应有关。

不同的地区、年龄和兴趣群体都有各自的网络语言,通过使用共同的网络语言形式,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融入和适应网络社区。

三、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联系虽然网络语言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但它并不完全脱离传统语言。

网络语言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受到传统语言的影响,有着共同的语法和词汇基础。

此外,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之间还存在相互借鉴和影响的关系。

网络语言的特点与类型6

网络语言的特点与类型6

网络语言的特点与类型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版本是“浮云水版”。

网络语言包括拚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化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网络语言具有以下特点:一.词素的组成是以字词为主,越来越多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还有少量图形加入其中。

除了汉语中原有的词语外,大量的新兴字词参与其中。

同时网络也演变了一些词义,或扩大或转移,或变化其情感色彩。

这些词语都是新兴网络语言中的重要生力军,若不懂得这些词语,那就成了网络中的文盲——网盲了。

如“这样子”被说成“酱紫”,不说“版主”说“斑竹”;“555”是哭的意思,“886”代表再见(拜拜喽),这些大多都是与汉语的发音相似引申而来的;还有BBS、BLOG、PK(VS的升级版,即player killing)等大量的英文缩写或音译词;除此之外还有用:-)表示微笑,用*()*表示脸红等。

二.由网络人群新创或约定俗成。

这类语言的出现与传播主要寄生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

Chat里经常能出现“恐龙、美眉、霉女、青蛙、菌男、东东”等网络语言,BBS里也常从他们的帖子里冒出些“隔壁、楼上、楼下、楼主、潜水、灌水”等“专业”词汇。

QQ聊天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如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手机短信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近方言词”,如“冷松”(西北方言,音leng3声松2声,意为“竭尽”),等等。

三.网络语言一直在不停地丰富和淘汰中发展着。

如果留意和总结一下近几年人们在表示愤怒时常说的词语就会发现一条清晰的演化路线。

网络新体

网络新体

浅议网络新体摘要网络交流越加频繁,在网络上流行了一种新的网络新体,如“淘宝体”“蓝精灵体”“子弹体”“禅师体”等,它们新奇、诙谐、时尚的特点为网络语言增添了新的色彩,丰富了语言表达形式,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

本文将从其类型和流行原因两方面来认识这个网络新现象。

关键词网络新体类型原因伴随网络的发展,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网络交流愈加频繁,在各种沟通渠道如msn、qq、微博、论坛、博客等中出现了许多新奇的网络流行语,它们如雨后春笋般蔓延网络,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语言。

在这些网络流行语中如“凡客体”“咆哮体”“甄嬛体”“禅师体”等简短、幽默的网络新体,充分彰显了网络语言的新奇、个性、与时俱进的特点,更加引人注意。

网络新体主要创始者是80后、90后这群网络青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网络新体中的“体”在文学中通常指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如“骈体”“字体”等,而在网络语言指“语体”,语体是根据特定的交际领域、目的和内容等因素,使人们在交际中运用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段的不同而形成的语言表达体系。

网络语体,特指在网络聊天、网络论坛及网络文学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的风格。

如“淘宝体”源自淘宝网上交易双方的对话和商家的广告词,是产生于淘宝交易的特定环境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网络新语体的类型和兴起的原因来认识这一网络新现象。

一、网络新体的类型网络新体往往由于一个网上流行的帖子,或一个热点事件,或一部聚焦公众视野的影视剧作,或某位引起公众关注的人物等而产生,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较高关注度。

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新体反映的内容而对其进行划分。

1.根据网络流行的帖子、微博、文章、杂志等出现的新语体,如咆哮体、蜜糖体、银镯体、脑残体、知音体、自言自语体、禅师体等。

这些语言因其形象生动、富有新意而在网上大行其道,受到网友们热烈追捧。

“禅师体”是2012年7月在社交网站上流行起来的一种新体。

老禅师在指导人生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爱科学的年轻人,一句话噎住老禅师。

网络流行新语体

网络流行新语体

咆 哮 体 生 成 器
• 网友表示咆哮的意义就在于享受反复打出感 叹号的快感,“真正的咆哮爱好者要神马生 成器啊!快感就在于按shift 和1!!!” • 重庆邱驷医生 :“网上排解心理压力有一 定效果,但人们最终要落实于现实中。如果 网络的发泄让人在现实生活中越发退缩,就 不是一件好事了”。
3Q体 红楼体 宝黛体 纺纱体 知音体 • • • • • 科学体 蜜糖体 诛仙体 琼瑶体 脑残体
网络流行语体与民间文学的联系
• 网络语言的实质不是黑话, 对不同语体的语言有 不同的规范要求的, 交际值(交际到位的程度) 是 衡量语言是否规范的惟一标准。求稳和求新是 语言既能用来交际又交际得好的要求。如果一 种语言不能发展了, 那是最大的不规范。在语言 创造面前人人平等。游戏功能也是语言的重要 功能。 • 所以, 正是网络时代的需要才产生了网络语体, 因此它也就可以为人们所规范和应用, 它不但不 会动摇现代汉语的地位, 模糊现代汉语的规范, 反而会成为现代汉语新的组成部分, 更加丰富现 代汉语的功能。
评价
1.“梨花诗”是网络暴力的产物。整个 时代浮躁的态势,这种浮躁态势下, 诗歌遭遇恶搞,并非偶然。 2.明显的口语化写作。 3.古今诗歌的发展都经过了“俗—— 雅——俗”这一过程的蜕变。 4.“口语”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5.“口吃”是对诗歌形式的肆意扭曲。 6.“口水”是诗歌表达能力欠缺的体 现。
“让篮球飞河水,缓流。 长廊,幽深。 柱子,朱红。 灯光,惨白。 鱼,在灯影处集结,窜出 水面,惊起涟漪圈圈。 陌生的人,来了,坐坐, 走了…… 冰冻的凉茶,刺痛喉咙。 那红色液体,流过透明的 身体。 • “银镯”一词源于大陆女作 家安妮宝贝的作品。 • 银镯体是一种以辞藻空洞 华丽、使用生僻词语、频 繁地利用句号、频繁换行、 表现出使人觉得矫情的情 感为特征的文体。在对银 镯体的谐仿中,还混合了 对90后群体中极其流行的 畅销书作家郭敬明的文风 以及经典字句(如:45度 仰望天空,笑着流泪,明 媚而忧伤)的恶搞。

网络流行的语体

网络流行的语体

南京理工大学“淘宝体”录取短 信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亲,9月 2号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全5 分 哦!给好评哦!” 2011年7月,南理工本一录取正式开始,而这条颇 为另类的录取短信也“火热出炉”,还用上了时下 最流行的“淘宝体”模板,不少学生看完短信都 “噗”的笑出了声来,学校和考生之间的距离一下 子被拉近。 这样的“短信报喜”在南京高校中算是首创。而该 校用“淘宝体”来“报喜”,也算是个大胆尝试, 一改理工科院校的古板面目。
“方才一觉惊醒,不觉已近午时,
春困难以起身,顿觉有饿感,想 必是昨日劳乏过度,私心想着若 有人送食与我,那必是极好的!” 说人话: “老子不想下楼吃饭

妹妹我能与你相识已倍感幸运,再 与你相知也实属不易,你我姐妹二 人经历那么多是是非非到如此亲密, 真真是极好的。此后,你我虽不能 时时相随,事事相知,我也定会在 你身后祈求上天保佑你事事顺利, 愿妹妹能早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郭德纲版 爱曲艺,爱相声,
爱调侃,爱民间小剧场,
爱天价,也爱20几块的天桥乐,
我不是什么大师,
也非什么三俗, 我是郭德纲, 我只代表小人物。我不是主流, 我是非著名
咆哮体
咆哮体是一种流行于网络的文体,一般出现在
回帖或者QQ、MSN等网络聊天对话中。咆哮 体没有固定的格式或内容,就是带许多感叹号 的字、词或者句子!这种看上去带有很强烈感 情色彩的咆哮体引来了粉丝的追捧。音频版咆 哮体、视频版咆哮体,以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 在网络上激动的表达自己的感情,通常大声呼 喊“有木有”,并配合凌乱的字幕。 最早“有没有”这一词是出现在电视广告中操 着一口台湾腔大声疾呼的主持人的口中,接着 在宁浩的疯狂的赛车中,徐铮又将这一口头禅 发挥的淋漓尽致。

网络新语体的传播

网络新语体的传播

网络新语体的传播——以“淘宝体”、“凡客体”为例摘要现代网络语言颇具声势,促使网络出现了形式各样的新语体,并且这些新语体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让人不得不思考这些网络新语体是如何为群众接受并流行起来的,论文从构成新语体的语言、心理认知和传播的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网络新语体的传播。

关键词网络新语体传播淘宝体凡客体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近几年,由于网络的发达进而促使网络语言快速的发展起来,并顽强的生长和繁衍。

尤其是近来网络上流行的一种新语体——“淘宝体”,在众多网络流行语中脱颖而出,并滋生出一系列的网络语言体,这种语体的并不是凭空形成的,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并在我们生活中传播。

下面就以现在网络最流行的新语体“淘宝体”和“凡客体”为例进行分析:一、颇具“亲和力”的语言“淘宝体”本是淘宝网上网点卖家与网购顾客之间交流用的一种语言,是网络语言的新变体。

常见的字眼有:“亲”、“包邮哦”、“好评哦”。

这种看似直白、口语化的简单的语言,却为人们接受并频繁使用。

在2011年7月,南京理工大学向录取学生发送“淘宝体”录取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亲,9月2号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全5分哦!给好评哦!”这条颇为另类的录取短信就是用上了时下最流行的“淘宝体”模板,到2011年8月1日上午,一则关于外交部微博“淘宝体”招人的消息在网上流传。

从“淘宝体”被社会各界疯狂的模仿和使用的现象可以看出,“淘宝体”的模仿和借用,大多数是借用了“亲”和“哦”这些字眼,“亲”是由“亲爱的”略缩来的,一般用于情人和夫妻间,表示对对方的亲昵和爱意。

现在“亲”成为卖家对买家的称呼语,具有亲切、可爱韵味,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在不知年龄和性别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关系是不真实的,卖家为展示诚信度和消除买家的疑心,拉近卖家和买家的距离。

“爱网络,爱自由,爱晚期,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59块帆布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

浅议网络语言的语体风格特点

浅议网络语言的语体风格特点
2 0 1 4 年 ・ 5 月 ・ 下 期
学 术・ 理 论 现 代衾 等
浅 议 ( 南宁学 院 广西 南宁 5 3 0 2 0 0 )
摘 要 :随着网络 交际的多样化和普遍化 ,一种介 于口语和 书面语之 间的新 兴语体 类型—— 网络语体也迅 速发展起 来,并逐 渐从 网络 交际 延伸到现 实交际中来,表现 出极 为活跃 的生命 力。网络语体 的风格 受到 交际环境 、交 际方式 以及 交 际主体 等 因素 的影响 ,呈现 出随意 、形 象、

网络交 际还 出现 了一 些更 为形象 的符号 类词语 ,如 @ ( 大笑 ) 、
0 ( 惊讶) 、
( 奋斗) 、幽 ( 再见) 、犟 ( 玫瑰) 、
( 礼物 ) 、
圆 ( 大笑 ) 、参 ( 再见 )等等。 .这些 表情符号往往幽默风趣 ,和当
下 的时代发展 紧密结合 ,给人 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一 目了然 ,是一种 更形象更简单更生动 的表达方式 。 ( 三 )创 造 性 由以上两点我们也可 以看出 网络语言极具创造性的特点 。网民创 造的新词新用法充分证明 了语言在记录社会发展和满 足人们交 际需求 方 面 的潜 力 。这 些 创 造 性 主 要 体 现 在 : 1 、创造 出汉语词汇 中本没有 的新 造字词句 。2 0 1 0年最红火 的热 词得要 算是 “ 给力 ” 了。在 日本搞 笑动 漫 《 西游 记 :旅程 的终 点》 中悟空说 的一句话 :“ 这就是天竺 吗,不 给力啊老 湿。 …‘ 不给 力” 就 是形容和 自己预想 的目标相差甚远 ,由此我们可以推 出 “ 给力” 就是 “ 有帮助 ,有作用 ,给 面子 ” 的意 思 了。这本 只 是 网 民的 “自娱 自 乐”,难登大雅之堂 ,但当它登上 《 人民 日报》 头版头条 时便着实成 为 了 大 众 纷 纷 议 论 的 焦 点 。 现 在 ,“ 给 力 ” 一 词 似 雨 后 春 笋 般 随 处 可 见 ,无 论 是 网 络 中 ,还 是 现 实 生 活 中 。 2、借用已有的字词句利用谐音 等重新赋予其新意 。如 “ 逗你玩” 词最早出现在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 著名的段子 《 逗你玩》 中 , 前 些年 ,绿豆价格不 断攀升 ,网友据 此发 明了 “ 豆你玩 ” 。除此 之外 , 类似的还有 “ 蒜你 狠” 、“ 姜你军”、“ 糖高宗 ”、“ 油你涨 ” 以及 “ 海 豚族 ” ( 海量 囤积一族 )等 。 ( 四 ) 口语 性 、随 意 性 网络语 言是一 种介于书面体 和 口语体之 间的语体 ,在很 大程度上 保 留了交际 口语 的特点。网络的即时性不讲究太多 的规 则规定 ,所 以

试论网络语体

试论网络语体
进 出, 无所顾 忌 地 发 表 自己 的见 解 , 而 不 管 这 种 见
上使用 的所 有 语 言 , 它 有 自己特 定 的 交 际 目的 、 交 际对象 和交 际 场 合 , 是经过提炼 的言语表达方式。 它 既不 同于方 言 的地域 变 体 , 也 不 同 于方 言的 社会 变体 , 随着 网络 的普 及 , 在 某 种 程 度 上具 有 了 全 民 性, 是社 会各 阶层 人士 都 能使 用 的。 如果 说 方 言是
2 . 主观性
络语 言 则应该 属 于 其 中 的 “ 条条” 而 不 属 于其 中 的
“ 块块 ” 。这是我 们 的基本 认识 , 也 是 我们 立 论 的基
础。 二、 网络语体 的性 质
性 质是 一 事 物 区别 他 事 物 的 本 质 特 征 。 网 络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0— 1 2
关键 词 : 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体 ; 性质 ; 表现风格 ; 互动转型
中 图 分类 号 : 川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4 3 1 O ( 2 0 1 3 ) 0 1一 o 0 l 1 — 0 5


什 么是 网络 语体
语 言的性质 来 自网络 语 言 所具 有 的矛盾 的 特殊性 ,
MM ” 等。这是一种体现时代特征 的话语形式, 是一 种反传统的、 另类 的新潮语言。网络语体则是这种
语言 的“ 集合 ” , 这 种语 言 的表达 体系 。 有人说, 网络语言是一种方言 , 是 民族 语 言 在
虚拟世 界 中的变体 。我 们 认 为 , 网 络 语言 不 是 网络
指 多数 情况 下表 达 主体 隐 匿 、 不公 开 自己的 身 份 。我们 知道在 现实 世 界 , 不 管 平 面媒体 还 是音 像 媒体 , 只 要你 发表 意 见 、 传递观点 , 就需要“ 亮 明身 份” , 即使 以笔名 发布 , 发 布机 构也 需要 掌 握你 的相 关 资料 。每 个人 都要 替 自己 的言 论 负责 , 替 法律 负 责 。而在 网络上则 没 有 这样 的程 序 , 人 们 可 以随 意

网络语言_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

网络语言_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

2002年第3期第27卷(总第119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 F ZH EJ I AN G NORM AL UN I V ER S IT Y (Social Sciences )N o.3,2002General N o.119V o l .27网络语言: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α毛力群(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 要:在当今高速运转的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交流的日益普及,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网络语言,正悄然而真切地进入并影响着我们的语文生活。

本文从网络语言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如何看待这种语言现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模式;类型;特征;成因;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H 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035(2002)0320030205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快的一年。

2002年1月15日,CNN I C 发布了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现状调查报告,称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3370万,较去年的2250万增长了1100万左右。

上网用户所呈现出的这种爆炸性增长趋势,说明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互联网上,网民们以BB S (电子布告栏)、网上论坛、虚拟社区、聊天室、I CQ 、网络游戏为主要载体,建立了一个创造力、想象力爆炸性膨胀的世界。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类创造力极大地得以滋生和膨胀,也由此衍生出独特的网络语言文化景观。

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网络语言——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正悄然进入并影响着我们的语文生活。

时下,如果你不了解网络语言,就很难被视为网民中的真正一员,就像不懂英语很难和世界接轨一样。

那么,何谓网络语言呢?我们大致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与网络(更时髦的叫法为IT )有关的专业术语或特别用语,如鼠标、硬件、软件、宽带、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第四媒体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体一种新兴语体类型论文关键词:网络语体词语句法修辞论文摘要:现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成为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全新的网络交流模式导致了网络语体的产生。

网络语体是适应网络交际的需要而形成的具有言语特点的体系,是一种介于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新兴语体类型。

网上交际的快捷性使得交际者经常摆脱语言规则的约束,语言的简洁和变异成了网上交际的必然倾向。

笔者拟从词语、句法、修辞三个方面对这种新兴的语体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

(1)网络语体由于可视和键盘输入等特点,词语表现手段极为丰富,外语、方言、拼音、符号、图形等手段都可以出现,同时网络紧跟时代,词语运用追求新奇、时尚和专业化。

(2)网络语体句子简短,句法灵活,语序富于变化,较少使用关联词语和语义、结构复杂的复句,其日常聊天式的语言形式受到极大的青睐。

(3)网络语体在修辞运用上具有很大的密集性和兼容性,几乎可以接纳所有的修辞手法。

网络语体最常用的修辞方式除仿拟、比喻、押韵等以外,它独具特色的形貌修辞也值得我们关注。

语体学是研究各种交际活动中语言变体及运用规律的科学。

所谓语体,就是适应不同的交际领域、目的、对象和方式的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体。

语言学范畴的汉语语体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加强深入细致的语体调查和描写,仍然是当前语体研究中心的重点和难点”[1]。

现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成为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全新的网络交流模式导致了网络语体的产生。

网络语体是一种新兴的语体类型,具有不同于其他语体类型的显著特点。

网络交际借助的是现代的高速传播媒介,交际多以即时的笔谈方式进行,输入方式是键盘,同时由于上网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交际者在运用语言时尽量追求简短易懂,这些交际手段与对象上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语体是介乎口头语体与书面语语体之间的一种语体类型。

网络语体与口头语体比较接近,尤其是网络聊天,可以说是一种非面对面的口头交际,网络论坛也保留了许多口语体的特征。

但是网上交际是通过键盘输入的方式实现的,呈现给交际双方的是可视的文字,因此它又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些书面语体的特点,这在网络文学里体现得最为明显。

网络语体作为一种独具特点的功能语体类型,是所有语体形式中最简洁、最时尚、最活泼的语体形式。

网上交际的快捷性使得交际者经常摆脱语言规则的约束,语言的简洁和变异成了网上交际的必然倾向。

上网者大部分为思维活跃、崇尚创新的年轻人,网上交流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且交际多以非真名的虚拟方式进行,个人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

“网络语体”的范围主要包括各网站的聊天室用语、BBS论坛以及网络文学用语等。

笔者拟从词语、句法、修辞三个方面对这种新兴的语体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

一词语运用特征网络语体由于可视和键盘输入等特点,词语表现手段极为丰富,外语、方言、拼音、符号、图形等手段都可以出现,同时网络紧跟时代,词语运用追求新奇、时尚和专业化。

这些词语与我们常用的普通词汇在形式或意义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构成了标志网络语体特征的语体词。

(一)大量运用网络习惯用语借助于网络传输和网上交际的特点,网络交流出现了一些使用频率非常高而又独具特点的网络习惯用语,这些用语有的是汉语中已有的,但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有的则是新出现的,属于新词语的范畴;有的则是仅存于网络领域的特异现象。

网络习惯用语数量多,产生的速度快,突出体现了网络语体的特色,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字母缩略类词语这类词语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把词语中每个字的拼音首字母组合起来形成缩略语,最为常用的有GG(哥哥)、JJ(姐姐)、DD(弟弟)、MM(妹妹)、PF(佩服)、BC(白痴)、BD(笨蛋)、ZT(转贴)、PMP(拍马屁)、SJB(神经病)、JJWW(唧唧歪歪,指人说话的样子)等。

另一种是英文词语的缩略,如BF(男朋友)、GF(女朋友)、SP( support )、DL(download)、TTYL( talk to you later )、VG(very good)、BBL(be back later)、BTW(by the way)、TIA( thanks in advance)、VIP(very importantperson)等。

有的英文缩略词只有一个字母,如U(you)、R(are)等。

这类网络缩略词的大量出现,起初只是网民为了提高网上交流的效率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较为固定的网上用语了。

2.谐音转写类词语此类网络习语是利用谐音的方法改变原词语的书写形式,以风趣、形象为目的。

这种谐音只要求声母和韵母相同就可以,不顾及声调,主要有汉字谐音和数字谐音。

汉字谐音的方式为近音替代,如“版主”可谐音为“斑竹、板猪”,相应的“主页”则成了“竹叶”,再如菌男(俊男)、霉女(美女)、幽香(邮箱)、青筋(请进)、酱紫(这样子)、果酱(过奖)、板斧(版副)等。

这一类型的词语有的并不是网民有心而为之,主要原因是拼音字库中没有指定的词组,但运用拼音输入法的网民却在首先跳出的生造词中惊喜地发现,原来偷懒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进而推而广之,终被广大网民所接受并使用。

当然,也有一些谐音词语是网民们出于搞笑或其他目的而有意对其原意进行歪曲的,如“菌男”、“霉女”等。

汉字谐音还包括谐译,如homepage(主页)音译为烘焙鸡,modem(调制解调器)为猫。

数字谐音是另一种常见的网络词语类型,其方式包括:(1)以数字代词。

常见的如“88”(拜拜)、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687(对不起)、55555(表示呜呜地哭)、7758(亲亲我吧)、4242(是啊是啊)、748(去死吧)、987(就不去)、847(别生气)、7998(去走走吧)等。

英语词语同样可以以数字替代,如f 2 f(face to face,“to”的发音与“two”相同),me 2是me too的谐音, B 4则是before 的谐音简写, fore与英文four的发音一样。

这种由十个阿拉伯数字排列组合构成的数字网络词语形式简单,表意诙谐活泼,充满生活情趣,有时比用词语表达更为简便和快捷。

(2)以词代数字。

如win 95谐音成“温酒屋”,win 98则是“温酒吧”。

PⅡ(奔腾2)说成“屁兔”。

这种数字谐音目的不在于简洁而在于风趣。

3.比喻联想类词语上网者以联想丰富、思维活跃的年轻人为主,他们富有创新精神,喜欢标新立异。

在网络交际中为了表现自己的前卫、时尚等,创造出了一大批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比喻联想类词语。

流传广泛的有:“青蛙”表示不够帅气的男性,而“恐龙”则指长得不太好看的女性;“菜鸟、小虾”指网络新手,而“老鸟、大侠”是对网络高手的称呼。

“灌水”是指在论坛上随便发一些不足50字的帖子;“坛子”就是指论坛,在每一个“坛子”里,上下两个帖子之间的关系被称作“楼上”和“楼下”,发帖子的人则是“楼主”;“造砖”指认真地写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如果在论坛上能够引起大家的争论,就叫作“拍砖”。

这类词语有很强的衍生性,如由“灌水”就衍生出了水桶、水鬼、水仙、水王、水母(皆指灌水狂人,水母特指女性)、水手(灌水者)、潜水员(喜欢看别人灌水自己不灌水的家伙)等,由“网虫”产生出了爬虫、网络新手、小虫(中级网虫)、飞虫(高级网虫)等词语。

这类词语大多是通过比喻、联想的方法形成的,具有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的特征。

4.符号象形类词语这类词语是网民们利用计算机键盘上已有的各种符号创造出来的一系列具有感情意义和形象色彩的符号组合或利用电脑技术创造的表情图像。

这些符号组合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代表固定的意思,在网络语体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充分体现了网络的特色。

如“: -)”通常加在句尾或文章结束的地方,表示微笑或开玩笑,“^o^”表示惊讶,“!^ ^”表示赞许,“: -S”则代表语无伦次的意思。

诸如此类的还有“*: 0”(小丑)、“:* )”(陶醉的神情)、“:@”(牙痛)、“x-)”(我死了)、“~^~”(哭泣)、“(* -* )”(我恋爱了)、“? -?”(瞪着充满疑惑的眼睛,茫然)、“= ^- ^”(脸红什么? )。

近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完善又出现了一些更为形象以上所论述的网络习惯用语最初只是个人的言语行为,带有浓烈的个性色彩,一经网络传播,很快就成为了一种特定的带有网络语域烙印的社会方言。

这些多姿多彩的网络习语在使用者、使用范围、传递渠道三方面的制约下,呈现出强烈的语域变异性。

(二)网络、计算机专业术语的使用频率高网络、计算机领域的一些专业术语如登录、主页、在线、聊天室、域名、宽带、超文本、防火墙、浏览器、界面、猫、点击率等在网上交流及表达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随着网络向社会各个角落的延伸,一些运用频率高的网络术语如IT、鼠标、电子商务、软件、硬件等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从而进入日常的语言交际活动中,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汇。

可以预见,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络、计算机专业术语被纳入现代汉语常用词汇甚至是基本词汇的行列。

(三)语气词、叹词、拟声词出现的频率高网络交际尤其是网上聊天,一般是脱离了语言的物质外壳——声音,交流对方是看不见的,但同时又是面对面的交流,“网虫”们为了充分表现其情绪、情感、语气等,就大量运用语气词、叹词、拟声词等。

语气词、叹词用来表达情感,体现亲切的口语特色,如嘛、吧、呢、啊、Hi等。

拟声词用来描写声音,增强语言的现场感和形象性,在网络语体中使用较为普遍,常见的有吼吼、咔咔、kaka、xixi、呵呵、哈哈、嘻嘻、哇噻等。

运用这些词语有利于强化交际双方的情感交流,使表达更具感染力。

二句法特征网络交际追求的是相互沟通,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且让对方明白就达到了交际目的,因而网络交际用语大多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由于网友们为了节省上网费用、时间以及个人语言修养的差异等,网络语体以用词简约的短句为主,句法灵活,语序富于变化,较少使用关联词语和语义、结构复杂的复句,其日常聊天式的语言形式受到极大的青睐。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句法现象。

1.口语句使用极多。

网络语言较少使用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长句子,多使用语义简洁明了的简单句、非主谓句、省略句等。

人物对话式的语言占绝大部分,独词句比例较大。

由于交际时缺少传统口语所具有的语音变化和伴随的身体语言,网络言语中出现疑问句、感叹句、倒装句的频率也比日常口语和书面语高。

我们先看一段网上聊天实录: A:哪? B:天津, u? A:深圳,见到u真高兴! B:Me 2!呵呵, ^o^ A:公司? B: no,家。

A:哦。

B:我有事,走先! 886! A:OIC,BB! 这是典型的网络聊天语言,句子极为简省,只有9个句子,完全句只有一个,即“我有事,走先! 886!”其余都是简省形式,其中独词句就有3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