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

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

本文由老实总输在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 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五年制)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五年制)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中外音乐史是高职音乐专业必修的音乐基础课程。

它是一门概要的学习、了解中国外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传统和遗产的音乐史论课程。

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史论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开阔艺术视野,使之对中外音乐文化传统具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为专业学习、艺术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把原来传统教学中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内容加以整合,使学生对音乐史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尤其是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理解的更为深入。

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二、课程内容、目的、要求(一)中国音乐简史部分1、教学内容:原始社会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起源和远古音乐的状况。

(2)、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2、教学内容:先秦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1)、对先秦音乐的主要内容作以了解。

(2)、先秦历史作以简介。

3、教学内容:秦、汉、魏、晋、南北朝。

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了解何承天的<<声无哀乐论>>。

(2)、理清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延续和创新。

4、教学内容:隋、唐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隋、唐音乐及历史的辉煌,并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对唐代大曲重点介绍。

5、教学内容:宋、元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1)、对中国戏曲音乐作重点掌握。

(2)、各个戏曲门派代表人物着重介绍。

6、教学内容:明、清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明、清音乐概况。

7、教学内容:中国近代、现代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堂乐歌。

(2)、了解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同。

8、教学内容:中国现代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是对器乐创作和音乐社团的了解。

9、教学内容:五、六十年代的音乐。

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大纲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大纲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

中西方音乐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和传承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为了有效地开展音乐史教学,制定一份全面且有深度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一、教学目标音乐史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音乐史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音乐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演变和创作背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此外,音乐史教学还应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使其能够进行音乐史的深入探究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中西方音乐的起源与发展教学内容应包括中西方音乐的起源及其在古代的发展情况。

中西方音乐的起源不同,中方音乐起源于古代的中国,而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古代乐器、音乐形式和音乐理论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音乐的起源和特点。

2. 古典音乐时期古典音乐时期是音乐史上的重要时期,包括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

教学中可以分别介绍这几个时期的音乐特点、代表作品和音乐家,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

3. 现代音乐时期现代音乐时期是音乐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包括印象派、表现主义、民族音乐和现代主义等流派。

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这些流派的代表作品和音乐家,让学生了解现代音乐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4. 中西方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中西方音乐在交流与融合方面有着丰富的历史,如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交流、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的融合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这些交流与融合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三、教学方法音乐史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研究和实践等。

讲授是基础,可以通过讲解音乐史的知识点和案例,让学生了解音乐史的发展脉络。

讨论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研究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讨论音乐史的问题和争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研究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让学生选择一个音乐史的主题进行研究和撰写论文,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传统音乐赏析课教案初中

传统音乐赏析课教案初中

传统音乐赏析课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种类、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音乐的种类:民乐、古典乐、曲艺、戏曲等。

2. 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欣赏和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传统音乐赏析。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音乐?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种类,包括民乐、古典乐、曲艺、戏曲等。

2.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讲解传统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节奏、乐器等。

三、作品欣赏(20分钟)1. 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如《二泉映月》、《赛马》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知识。

2. 强调传统音乐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深入了解一种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如京剧、昆曲等,了解其历史背景、表演特点和代表剧目。

2. 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传统音乐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堂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作品欣赏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中外音乐欣赏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总学时:96 讲课学时:96 学分:6适用对象: 音像技术(计算机音乐制作、电子音乐表演)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在08级培养方案中为职业基础课, A类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中外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不同阶段的音乐文化、主要艺术成就,了解中外音乐史上重要的流派、作曲家及其代表性音乐作品,了解中外音乐的美学特征,了解中外音乐体裁及其历史变迁,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达到学一致用的目标。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讲解、欣赏、讨论中外各时期著名音乐家及其代表性经典音乐作品,掌握音乐的表现特征与欣赏心理;掌握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和结构;学习音乐的风格和流派;讲解声乐体裁、舞曲体裁、特性器乐体裁、大型器乐体裁。

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感。

本课程结合音乐发展史进行教学,系统性、普及性强、听赏内容丰富。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要求:在第一篇的教学中,用欣赏的实例重点讲述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和结构,和各流派的音乐风格。

欣赏各时期的经典作品。

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欣赏心理和音乐表现特征,对各流派的作品能进行基本赏析。

教学内容:第一篇音乐欣赏基础知识音乐的表现特征与欣赏心理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和结构多元音乐文化与音乐功能多元化音乐的风格和流派教学要求:在第二篇的教学中,欣赏和观看、讲解、讨论、演示童声、女声、男声分类,重点讲解各类作品演唱风格。

教学内容:第二篇中外声乐作品欣赏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和风格中国民歌和民间歌舞音乐、外国民歌声乐体裁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阐述每一种体裁和类别的概念、表现特征和风格,列举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和较为典型的曲目,配合音响资料进行讲解欣赏。

将聆听与对音乐的分析、指导和相关知识背景相结合。

教学内容第三篇中外器乐作品欣赏中外民族器乐西洋管弦乐队概述舞曲体裁特性器乐体裁大型器乐体裁现代音乐作品欣赏第四篇综合艺术形式歌剧舞剧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实践环节课外音乐数据库的资料整理,第二学期结束前,要求每个学生,将所欣赏的经典作品,以及个人喜爱的作品进行交流,讨论。

初中欣赏课程教案

初中欣赏课程教案

初中欣赏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和发展,欣赏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掌握中国古典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会欣赏和评价中国古典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哲学思想和内涵。

2. 运用适当的音乐欣赏方法来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2. 中国古典音乐演奏乐器介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音乐?音乐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国古典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介绍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哲学思想和内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对音乐的影响。

3. 讲解如何欣赏和评价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如关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

三、作品欣赏(20分钟)1. 欣赏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如《梅花三弄》、《平湖秋月》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中国古典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音乐老师进行课堂演示或讲座,加深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古典音乐会或音乐比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介绍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和发展,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通过欣赏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近现代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近现代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近现代部分)》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名称(英文):Chinese music:history and canons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0610009周学时:2 总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中国民族音乐、世界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授课对象:音乐表演专业三、课程简介《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是一门阐述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历史的专业课程,是一门通史性质的音乐历史课程,是音乐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世界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史》等课程的延续。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由《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两大部分组成。

自原始社会音乐的产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止,涵盖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音乐发展的总体特点。

本课程主要讲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部分,既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期间音乐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包括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音乐形式,音乐理论,音乐家与音乐作品等方面的内容。

四、课程目标完善学生音乐文化的整体素质,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认识与分析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特性,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与美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音乐文化,为今后的音乐教学与音乐表演注入更多的民族文化气息,使学生不仅具备现代艺术精神,更具备现代文化精神。

此外,学生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清晰的掌握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具体目标包括: 1、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每一时期的音乐的样式和风格特点。

2、了解中国近现代时期中重要的作曲家、音乐作品及其特点。

3、较为完整的梳理中国近现代时期的音乐思想以及理论发展的脉络。

古典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古典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古典音乐欣赏教学大纲一、引言古典音乐是世界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精致的曲调、优美的旋律以及丰富的内涵使其成为人们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古典音乐欣赏教学大纲显得至关重要。

二、古典音乐概述古典音乐是指欧洲古典音乐传统中的一类音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至19世纪。

古典音乐通常包括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歌剧等多种形式,代表作品有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

三、古典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2. 培养学生对不同古典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分析古典音乐作品的能力,理解音乐语言及其表现形式;4. 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创作和表演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古典音乐欣赏教学内容1. 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解读;2. 不同古典音乐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介绍;3. 古典音乐的风格特点及演奏技巧;4. 各类乐器在古典音乐中的运用及演奏技术;5. 古典音乐与文化、历史、社会的关系;6. 古典音乐作品的演奏练习和欣赏感悟。

五、古典音乐欣赏教学方法1. 听音乐欣赏课,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感受音乐的韵律和魅力;2. 视听结合,配以视频展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作品;3. 听觉训练,培养学生对乐曲旋律、和声、节奏的认知和分析能力;4. 表演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古典音乐演奏活动,提升他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六、古典音乐欣赏教学评价1. 定期组织考试,检验学生对古典音乐基本知识和作品的掌握情况;2.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3. 帮助学生建立对古典音乐的深入理解和热爱,促进其音乐终身学习的兴趣。

七、结语古典音乐欣赏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推动古典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优秀音乐人才,以及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和艺术素养。

通过学习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艺术背后的创作理念、艺术家的意图,同时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判断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艺术素养,丰富他们的艺术阅读体验;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艺术作品激发自我表达和情感交流。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本课程涵盖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在每个形式内以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作品为教学重点。

以下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1. 绘画-认识不同绘画形式和技法,如素描、油画、水彩画等;-学习分析绘画作品的构图、线条运用和色彩表现等要素;-欣赏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包括写实主义、抽象主义、印象派等;-学习了解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2. 雕塑-了解雕塑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学习分析雕塑作品的形态、质感和空间感;-欣赏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包括现代雕塑、雕塑装置艺术等;-学习了解著名雕塑家及其代表作品。

3. 音乐-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高、节奏、音色等;-学习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学习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了解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4. 舞蹈-了解不同舞蹈形式,如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等;-学习分析舞蹈作品的舞姿、舞步和编排结构;-欣赏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包括古典舞剧、现代舞作品等;-了解著名舞蹈家及其代表作品。

5. 戏剧-了解戏剧的基本要素,如剧本、角色、舞台美术等;-学习分析戏剧作品的故事情节、表演方式和舞台表现;-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戏剧作品,包括话剧、音乐剧、舞台艺术等;-了解著名戏剧导演及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欣赏、实践等相结合。

教师将通过举例、比较、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音乐鉴赏大纲

音乐鉴赏大纲

音乐鉴赏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音乐鉴赏》教学大纲本课程是综合性学科,与乐理、曲式、和声、音乐史、文学、诗歌、舞蹈、戏剧等学科均有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力,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本科学生的音乐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系统讲解。

要求学生能具有较高的音乐鉴赏素养,并注重结合实际来进行教学。

课程衔接:本课程是音乐学学生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它与之前开设的《基本乐理》、《外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等课程一道,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

这对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大有帮助。

(二)课程目的音乐鉴赏是面向音乐学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概括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基本表现手法及作曲家简介等。

增长感性知识,扩大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为今后担任中等学校及校外机构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2、、学习西方各个时期不同体裁的器乐作品和西洋管弦乐队的基本编制。

4、学习西方各个时期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

5、学习相关的中国器乐作品和声乐作品及中国民族乐队的基本编制。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了解中外各个时期的经典名著,掌握各种音乐体裁的基本特征。

了解西洋管弦乐队和中国民族乐队的基本编制。

具备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

(四)教学时数分配课程总学时:本课程共34学时,每周2学时,其中复习2学时。

周 1 2 3 章节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第一章内容《认识音乐与鉴赏音乐的方法》《乐理基本知识、中西方音乐简史、著名作曲家》《作品鉴赏》讲课 2 2 2 器乐小品声乐曲(一)民歌进行曲圆舞曲与波尔卡声乐曲(二)艺术歌曲钢琴音乐钢琴音乐民族器乐曲声乐曲(三)歌剧协奏曲交响诗声乐曲(四)合唱交响曲现代音乐复习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五)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欣赏为主,教师作必要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

音乐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赏析》课程教学大纲(无专业限制,参考学时:36学时)一、课程简介:《音乐赏析》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介绍一些相关的音乐知识理论,中国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中外著名音乐作品等,从大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高本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音乐审美能力。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感情,陶冶情操,开阔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

初步了解中西方音乐史及部分著名音乐家,懂得一般的音乐体裁及曲式结构,熟悉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养成欣赏古典音乐的习惯。

二、教学目的: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

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从大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高本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要求: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音乐要素知识及中外音乐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准确、敏锐地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表现内容的能力,逐步具备评价音乐内容和形式中所反映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

从绚丽多彩的音乐作品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平的音乐爱好者。

四、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安排:(一)、声乐作品及声乐表演常识。

声乐作品结构短小,音乐形象鲜明,比较容易把握。

声乐作品旋律一般较强,曲名和歌词使音乐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的表现更为明确,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可供欣赏的声乐作品形式主要有:1、民歌。

民歌是最直接、最质朴地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劳动生活的声乐表现形式。

欣赏民歌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社会历史、民俗、民情。

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力的学科。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欣赏各种音乐风格,提高音乐鉴赏力和审美情趣,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音乐艺术的本质和特点。

2、培养学生听辨和欣赏不同风格音乐的能力,提高其对音乐美的感知和欣赏水平。

3、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各种音乐文化及其发展历程。

4、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激发其音乐创新精神。

5、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评价和鉴赏能力,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三、课程内容1、音乐基础知识:音高、音程、和声、节奏、节拍等。

2、音乐风格介绍:古典、流行、摇滚、爵士、民间等。

3、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史等。

4、音乐作品鉴赏:分析、欣赏和评价经典音乐作品,包括声乐、器乐等。

5、音乐表演实践:歌唱、演奏、舞蹈、作曲等。

6、音乐与社会文化:音乐与文化、音乐与心理、音乐与教育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音乐基础知识和理论,介绍各种音乐风格和发展历程。

2、演示: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欣赏和评价。

3、实践:组织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参与歌唱、演奏、舞蹈等表演实践。

4、讨论: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对音乐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5、互动: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五、评估方式1、作业:布置听音乐作品并撰写听后感等作业,考察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考试:进行定期测验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

3、表演: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评估其歌唱、演奏、舞蹈等表演技能。

4、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估其音乐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

5、其他: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六、教学安排1、每周2课时,共计1学分。

2、一学期按16周计算,共计32课时。

3、每周安排一次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学习。

《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音乐欣赏/Appreciation of Music课程类型:公共课课程性质:通选课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学时数:32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无学分数:2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结业论文预修课程:无教学参考书:1、王和芳、陈自明:《中外音乐与名曲赏析》,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2、[美]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刘可希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3、袁静芳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4、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课程简介:《音乐欣赏》课程不以音乐知识的掌握为最终目的,而是以审美为主旨,以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为媒介,内容涉及不同音乐体裁、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经典音乐作品。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结合与审美相关的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知识展开教学,以期达到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宗旨。

本课程注重个性化教学并因材施教,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从而使学生,可以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把中外音乐作品作为一扇了解世界文化的独特窗口。

第一章声乐理论概述(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声乐理论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声乐作品地分类、演唱风格。

教学内容:一、声乐概述1.声乐作品的分类2.三种演唱风格二、音乐会欣赏第二章民族唱法(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对于民族唱法的音乐风格及其作品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民族唱法的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一、民族唱法概述1.概念2.演唱曲目3.表演风格4.声音特点二、音乐欣赏的相关美学知识三、如何欣赏民族唱法的声乐作品四、作品赏析(略)第三章跨界唱法(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对于跨界唱法的音乐风格及其音乐作品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跨界唱法的美学内涵。

教学内容:一、“跨界”综述1、“跨界”的概念2、跨界唱法3、“唱法的跨界”的指向二、关于对“跨界”的讨论,及其引发的思考三、音乐欣赏的相关美学知识四、作品赏析1.美声与通俗融合的作品(上、下)2.“中西合璧”——美声与民族的融合3.“中国特色”——民族与通俗的融合第四章通俗唱法(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对于通俗唱法声乐作品的音乐特征、表演风格、及其作品有所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12011,412012
学分:4分
总学时:72学时
适应专业:音乐学
先修课程:音乐基础知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是音乐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专门阐述中国音乐发展历史的学科,是高等音乐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从宏观上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线索,了解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出现的重要作品,学会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音乐历史中的事件、人物和作品,树立正确的音乐史观。

学生还可以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音响、文物以及文献等史料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的整体框架与基本线索。

了解中国音乐史的背景,感知中国音乐史的时代风格,并初步掌握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规律,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质,为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为继承和弘扬我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年,开课时间在第四、第五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

第一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4学时)
1、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以及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
2、理解并掌握原始社会时期“乐舞”出现的主要原因和远古音阶;
3、了解并掌握我国远古时期民歌、乐舞和乐器的概况;
4、了解远古、夏、商时期的宫廷音乐、音乐家、音乐文化交流和音乐教育;
5、重点掌握《葛天氏之乐》,《弹歌》。

二、周、秦时期的音乐(8学时)
1、正确理解西周时的礼乐制度,实际上就是等级制度;
2、了解《诗经》、《楚辞》、《成相篇》的艺术特征和贡献;
3、掌握八音分类法、五声与三分损益率以及旋宫转调理论;
4、重点掌握周代“六代乐舞”的内容、用途,以及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在我国音乐历史上的作用,我国音阶的产生和先秦音乐美学的典范——《乐记》的内容;
5、理解并掌握周秦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三、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6学时)
1、正确理解汉代乐府的形成与衰亡过程,掌握相和歌、清商乐以及鼓吹乐的兴起;
2、了解两汉三国时期的重要的音乐机构,音乐体裁、乐器以及器乐的发展状况。

了解丝绸之路,东西音乐文化的交流;
3、掌握民间歌舞、百戏以及音乐美学论著《声无哀乐论》的内容。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2学时)
1、了解相和歌的继续发展和清商乐的演变;
2、正确理解故事歌舞的历史地位、中外音乐的交流、文人音乐的发展;
3、了解何承天的新律、荀勖的管口校正法。

五、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6学时)
1、了解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概况,民歌和曲子以及山歌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理解宫廷音乐中的燕乐、雅乐、七部乐到十部乐再到坐部伎、立部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民间说唱音乐、变文、歌舞音乐、寺庙音乐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3、理解音乐教育机构、教坊和梨园,了解中外和民族间的音乐文化的交流概况;
4、掌握唐代乐器的发展,特别是古琴和琵琶;
5、掌握乐曲和乐律的发展,以及唐代曲子、大曲的发展情况;
6、了解著名的音乐家和现存的重要的音乐著作。

六、宋元时期的音乐(4学时)
1、正确理解我国宋元时期的艺术歌曲和说唱音乐;
2、了解著名的音乐家姜夔的生平事迹和他的作品;
3、掌握元杂剧的发展,掌握戏曲音乐的体裁、发展和历史意义;
4、理解这一时期音乐与唐代音乐的差异;
5、了解乐器发展演变和新乐器的种类,以及器乐的成就;
6、了解音乐理论的重要成果。

七、明清时期的音乐(4学时)
1、了解明清时期器乐音乐、民间歌舞音乐的发展;
2、了解宫廷音乐、中外音乐交流的概况;
3、了解民歌、小曲、俚曲的兴盛和意义,以及文人们对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的意义;
4、掌握曲艺的五大种类、戏曲的四大声腔和梆子腔、皮黄腔、南戏的发展;
5、掌握朱载育的《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的产生;
6、了解《唱论》、《谿山琴况》等音乐论著;
八、复习(2学时)
第二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九、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8学时)
1、理解中国传统音乐在近代的演变趋势;
2、掌握民间说唱音乐、戏曲以及器乐音乐在近代的新发展。

3、了解教会音乐活动和教会学校的音乐教育,乐队成立和中国的“军乐队”的发展;
4、理解并掌握学堂乐歌的内容、创作方法、有关的音乐家及其意义;
5、了解近代京剧的发展,西洋音乐传入我国的基本情况;
6、掌握华彦均、李叔同等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和作品。

十、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音乐建设(10学时)
1、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一批侧重教育和学术性的新型音乐社团,理解并掌握萧友梅的音乐活动和贡献;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和国立音乐院。

2、了解王光祈的理论著述、青主音乐美学论著和所代表的音乐思想;
3、了解新音乐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相应教科书的编撰;
4、掌握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黄自、刘天华、王光祈、青主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特点和贡献;
5、理解并掌握解一些音乐教育界其他人的音乐创作情况和所作的贡献,特别是刘天华国乐器改进思想及其实践活动;
6、了解大同乐会在改进国乐中的一些建树。

十一、革命音乐运动和新音乐在不同政治区域的发展(16学时)
1、了解工农革命音乐活动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群众音乐运动。

了解左翼音乐组织的结成和活动的开展;
2、了解沦陷区、国统区的音乐教育与音乐生活略况,若干作曲家的音乐创作。

了解关于“新音乐”及其民族形式的讨论和相应音乐理论著述。

3、掌握马思聪等音乐家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特点和贡献,重点掌握洗星海、聂耳的音乐道路、音乐创作和作品;
4、掌握这一时期的抗日救亡歌曲创作及秧歌剧、新歌剧的创作和重要意义;
5、了解延安鲁艺音乐系和各解放区文艺、音乐团体组织的成立,文艺整风后解放区音乐创作的全面丰收。

十二、复习(2学时)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宋元时期的音乐,革命音乐运动和新音乐在不同政治区域的发展。

难点:周、秦时期的音乐,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音乐建设。

四、教学参考书
1、陈应时、陈聆群主编,中国音乐简史(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3、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