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概论论文
论文篇-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中的地域性【摘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从而体现它的个性,使人们可以感受分别各个不同的地区。
因此具有民族个性的、地方特色的、功能与美观相结合的城市设施系统是城市设计中值得注重的方面。
本文从影响城市设计中的地域因素出发,分析了影响城市设计的地域环境,地域文化,公众观念等地域因素,为城市设计提供地域性因素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设计,地区环境,地区文化,公众观念。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设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它包括环境设施的建设与其他建筑等实体一起,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依据与研究基础。
不仅为社会提供物质的功能,同时彰显了城市的品位,更反映出市民的精神面貌与文明程度。
城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规划、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使之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
而地域性因素,包括地域环境因素、地域文化因素、公众观念因素(人的因素)等则是影响城市环境设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对设计师而言,关注和讨论影响城市社区设计的地域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文中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的地域性因素。
一、地域环境因素社会越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损、生物多样性失衡等等,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善待自然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和唯一的出路。
因此,地域性城市设计的内容应该结合自然设计出一种包含人及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然在内的、以舒适性为特征的多样化空间。
结合自然设计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即人对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不能超出环境容许的范围;二是人地共生共荣,人与自然必须共同建设、发展。
并非原始的自然是最合理、最理想的自然,人类应按照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环境建设得更有利于自然的发展和演化,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里,我们把环境分为共性的自然环境和个性地域环境两种环境。
城市设计研究论文3篇
城市设计研究论文3篇第一篇1规划背景及项目历程大连,位于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亚经济区三区相叠的交汇处,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优势。
随着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城市确定西拓北进的发展方向,将城市西拓至旅顺、北扩到金州。
大连市体育中心位于北拓的重要节点,通过对其周边区域的改造,将推进大连主城区的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北进的步伐。
大连市体育中心周边区域是以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主要比赛场地之一的体育中心为核心形成的片区。
体育中心是大连市为举办2013年中国第十二届全运会而兴建的现代化体育场馆,该项目作为大连市的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直接推动了体育中心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工业区和物流仓储区的搬迁改造,与之配套的商业、旅馆业、文化娱乐等项目及规划居住项目的兴起将带来城市新一轮建设,形成一个全新的大连城市形象。
兴建的“鹏辉新天居、南岭花园、井西小区、绿园小区”等一批新型居住区,以及配套建设的商务办公、医院、汽车4S店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使该地区的城市面貌将在全运会之后焕然一新。
2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体育中心周边区域作为大连体育新城建设的标杆,以高端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技术和举措作为大连北部地区建设的形象和技术典范。
规划形成一个集商务办公、运动休闲、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旅游度假、高档居住为一体的大连北部第一个低碳城区。
大连市体育中心周边区域的城市设计,需要考虑到对运动理念的延续、对整个南关岭片区城市肌理的传承、对体育中心相应配套的承担和对周边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最终,使其成为大连后亚运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起点而带动新一轮大连北部片区的城市化进程。
3设计理念与实施策略通过科学、合理、务实的规划和适宜的空间设计理念,着力建设一个功能聚集完善、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形象鲜明的低碳生态核心区,展示大连北部未来城市中心的标志形象。
规划最大化利用区域景观资源,引入“环”状公园理念和步行休闲绿环系统,形成网络化的生态绿化空间。
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之我见【摘要】城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是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对整个城市的建筑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和景观设计有着极大影响,是更应该重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它们的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公共空间;人性化;可持续发展1 城市发展的现状城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集人类文明与传统于一身的聚集体,其结构庞大复杂,内容包罗万象。
随着经济建设的腾飞,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城市设计随之也就成为摆在建筑界的一个新课题。
然而面对经济繁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大体量建筑,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前所未有的大尺度景观,前所未有的人口规模,前所未有的资源耗费,前所未有的环境破坏”。
许多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失去了历史。
城市建设由于过于注重唯美的形式以及建筑单体的个性,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混杂而繁乱,环境乏味而缺少新意,城市的空间整体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城市缺乏独特的艺术魅力,百城一面的实例比比皆是。
理论滞后,经验贫乏也必然导致城市设实践的盲目,这些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症结,并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
2 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2.1 建筑给与城市艺术的美感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精制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
建筑的设计手法现在基本有3种:模仿、再生、创新。
功能成为建筑设计的主题,形式只是外皮的建筑创作过程正在被建筑师们推敲。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许多建筑师正在研究建筑的基本组成元素,然后在某种法则的指导下,进行建筑的重组,从而展现崭新的建筑形式。
建筑的外皮也成为单独研究的一个课题,其保温、承重、生态、维护等诸多功能被分层研究,再进行组合,形成有独特内涵的外皮或立面形式。
这种解构主义的创作手法更立意于建筑的本原,创造出理性而非感性的建筑。
这种建筑形式先思而后建,比施工图设计的建筑形式更利于城市整体的艺术环境。
2.2 建筑使城市具有特色的沿革性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都与它相邻的城市不同。
城市设计概论论文概要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与生态坏境建设在城市的扩张过程中,自然生态被无情地蚕食。
人口聚集产生的巨大市场需求刺激了大生产的扩张,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资源掠夺,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这促使我们不能不重新反思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的关系,不得不重视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协调统一。
而我国更是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恶化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对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研究意义和现状入手,较为详细的阐明及列举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接着,介绍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及两者关系。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明确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旦生态与环境失衡,最终受到损害的是我们人类本身。
研究城市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如何通过规划、管理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在城市建设规划实践中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
同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居民最关注的话题。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一点便是不当的城市管理与规划所致。
因此,应该对传统的规划管理对象和手段进行拓宽,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城市容量管理以及城市环境敏感地区、城市非建设用地的管理,通过有效地措施完成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一、研究的意义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迫使人们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
随着生态意识的逐步觉醒,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绝对必要性。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为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被公认为是世界性“生态危机”,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
“生态危机”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配置城市资源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指导城市建设活动的主要职能。
能否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运用生态学观点,充分考虑区域与自然环境条件,使规划要素与生态条件相协调,处理好人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生产与生活,以及现实与将来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关键。
城市设计概论论文
学号:城市设计概论结课论文2014——2015学年春季学期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专业班级:建筑学班姓名:课程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时间:奥体酒吧街改造设计一、项目概述区域特征奥体酒吧街坐落于浑河南岸,位处于青年桥与富民桥之间,毗邻五里河水岸公园,全长2公里,为1-2层联体带状建筑,是在原有浑河刚性防洪堤基础上改造形成。
此举不仅在满足防洪堤的原始使用功能外进一步开发了其商业价值,提升了城市公共设施的社会使用价值,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奥体周边环境,完善了配套设施。
2007年10月27日,随着浑河景观带改造二期工程接近尾声,其亮点之一的浑河南岸酒吧一条街已正式启动,并开始面向社会招商。
2008年,第一家酒吧在此落户,陆续有洗车行、酒店、瑜伽馆在此落户。
而这条街最初在浑南闪亮登场时,它打造的华丽形象吸引着想投资的业主们。
奥体酒吧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它处于浑南新区极具代表性和商业价值的奥体版块内,是"金廊"和"银带"的交汇点。
酒吧街周围有很多新的大型综合性商业项目,如亿丰时代广场,泛华广场,女人街等。
这些商业项目为提升周边地区人气和商业价值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这条街,曾经要打造成沈阳的“兰桂坊”,而最初的发展模式是模仿北京的后海酒吧街,然而时间证明这一想法并没有实现。
周边环境奥体中心酒吧街区域位于浑河南岸,西面有浑河大桥,紧邻的东面是五爱隧道。
相邻浑河的绿化带显得破败而稀少。
整个浑河南岸的绿化带大约以浑河大桥为界,浑河大桥西侧绿化带空间开阔、绿化茂盛、视觉景观良好,而浑河大桥东侧绿化带宽度相对西侧较小,绿化破败,视觉景观较差。
奥体酒吧街北边是沿河的滩地公园和浑河景观带,南边就是奥体中心,站在商业街二楼的步行长廊或者是三层的观景平台上,浑河对面的五里河公园,浑河南岸滩地公园还有泛着碧波的浑河景观便可尽收眼底。
更主要的是奥体中心酒吧街空间品质很差,采光不足,白天也黑压压的一片,再加上线性的无特色的空间,车辆大都疾驰而过,行人更是少之又少,所谓酒吧街更是生意稀少,有不少市民戏称改为“洗车街”更为合适。
【原创学生论文】浅谈城市设计理论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影响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城市设计概论论文名称:浅谈城市设计理论对现代城市市设计的影响学年学期:2010-2011学年第1学期任课教师:班级名称: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浅谈城市设计理论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影响【摘要】理论的形成于认同需要实践的检验,同时,一项成功的实践也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城市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正是在众多城市设计理论的支持与推动下,逐步发展并趋于完善。
文章中我将重点对城市设计理论中的人本主义城市设计思想进行阐述,主要分析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并探讨一下其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人本主义城市设计、田园城市、广亩城市理论的形成源于对实践的总结与推敲,城市设计理论的形成便可追溯到城市的形成之初,由于当时的城市是人口聚集而自然形成,而后又自由发展,因此谈不上城市设计,更不可能对现代城市设计产生影响。
所以,我将从20世纪以来,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理论中入手,分析部分城市设计理论对当时乃至现代城市设计的贡献与借鉴意义。
20世纪以来,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对城市的布局产生了很大冲击。
从事城市设计的闲着前辈们从不同角度对城市设计模式进行探索与思考,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但基本可归纳为两条思路—人本主义城市设计和机械主义城市设计。
人本主义者从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考虑,厌恶工业化社会及机器化生产对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是一切罪恶和问题的根源。
不难想象,当时的欧洲城市烟囱高耸,浓烟滚滚,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烟尘,城市的设计也是以发展工业为目的,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心,没有社会文化等公共机构能把他的成员团结到活跃的城市生活中来,所有的一切都处于一中杂乱无章和自由化中台之中。
对此,人本主义者提出的策略是“分散”,即把大城市分解成数个小城镇,向农村发展,人本主义城市设计中最著名的代表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
霍华德作为一名人本主义者,虽然厌恶工业化的大城市,但是也肯定了它在经济活力等方面的优点,认为农村虽然贴近自然、环境较好,但是并不能人们的各种需求,据此他提出了将城市和农村优点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型—“田园城市”,试图通过田园城市形成反吸引体系,把人口从大城市吸引出来,从而解决大城市的种种问题。
城市建设概论论文:常州火车站地区城市设计_城市陆地港建设概论
CHONGQINGARCHITECTURE重庆建筑●科研25青年论坛城市贸易之间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与交通成本,贸易只有在交通成本相对于生产力差别较小时才是有利可图的,一旦交通上具有规模经济,贸易则会促使城市的快速发展。
在新一轮经济增长方式的推动下,城际之间的贸易交通逐步以航空、航运为主,从而促使城市功能分区中出现以巨大航空港、航运港为主,以办公、商业、接待、娱乐、工业等为辅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区,该地区内形成的庞大的产业体系以及大量就业人员,成为传统的城市所不能比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高度流动性、高度集约化、高度垄断性和高度渗透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促使国家之间的竞争向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转化,城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焦点。
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城市逐步通过调整自身的角色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通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市群的身份共同参与全球竞争。
区域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构筑庞大的交通体系网,其交通则提高了对陆路交通的依赖性。
1城市陆地港在新的发展形式下,城市中以火车站及汽车站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区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其不仅包含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还包括围绕这一枢纽形成的各类设施、工业、商业、居住、娱乐等一系列的功能设施。
在此引入“航空港”、“航运港”的概念,借鉴其城市管理、交通组织、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的优点,以交通规模化带动相应其他优势产业的发展及升级,促使城市功能布局与分区进一步完善,加强特大城市的经济能量的积聚,促使城市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
对于该地区的合理更新发展不应只是规模的简单拓展,而应是依托城市现状,对城市交通、土地、经济、环境等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促使城市产业结构、功能结构、空间形态不断趋于完善。
一个城市按照火车站及汽车站与城市CBD的关系,大致可以将其分为“重合型”、“边缘型”、“独立型”三种方式,我国大多数城市多属于“边缘型”与“独立型”,即陆路交通枢纽体多位于CBD的外围或者以外,其与中心的距离在2.5~6km之间。
城市设计概论 结课论文
浅析天津城市特色摘要:本文根据在天津的实际观察、感受结合上课所学,对天津的城市特色做简要分析。
具体内容主要从道路交通方面进行论述,以此说明个人觉得属于天津特色的要点。
以道路交通为切入点,主要原因是各个城市建筑风貌大同小异,并且天津市风貌建筑分布较为集中,而道路交通相对更加直观。
关键词:天津城市特色节点立交桥单行路正文:关于天津市的城市特色,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不是标志性的天塔,也不是小白楼等有名的建筑,反而是交织于建筑物之间的道路网络。
下面从两个方面详细分析。
第一方面,就是立交桥。
天津多处修建立交桥,可以说主要的车流经过之处必定是有立交桥的。
个人认为,这其中的原因简单说就是:天津市直辖市,城市覆盖范围广,道路交通网络比较复杂。
于是城市布局中遍布立交桥,构成了天津的特色。
那么,使用立交桥的意义是什么,是否这是一种必须呢?严格的说,立交桥叫做立体交叉桥(Interchange,简写作IC)是高架道路与其他公路交汇之处,利用“立体交叉”与数条匝道(C-D Roads或Ramps)组成,引导车辆转换不同公路的交通设施。
当两条高架道路交汇时的立体交叉桥,则另称为系统立体交叉桥(Junction,简写作JCT)。
当前,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了车辆日益增多,这是根本的原因。
具体原因有两点:一、平面交叉的道口造成交通的拥挤,城市交通压力与日俱增。
因此,立交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出现了,用空间分隔的方法,以消除道路的平面交叉车流的冲突,使得交叉道路的直行车辆畅通无阻。
空间分隔的方法固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不过有利亦有弊。
首先立交桥空间上的占用量很大,对于建筑密度日益增加的今天也是不小的损失,其次立交桥的使用,对行人有很大的影响,就天津而言立交桥的下方同样是车道,并且极其复杂,这涉及到行人的便捷以及安全问题。
作为行人中的一员,我也深有体会。
二、由于城市环线与高速公路网的联结需要,必须使用大型互通式立交桥来分流和引导。
于是立交桥便成为了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
09级城市设计概论论文题目
09级城市设计概论论文题目
(任选一题)
一、论城市设计如何提升城市品位(必须一个人完成,2500字左右)
二、贵阳小吃街空间分析研究(可2-3人合作完成,3000-5000字)
1.分布与构成情况
2.现状基本特征
2.1.空间形态
2.2.空间容量
2.3.无障碍设计
2.4.界面设计
2.5.交通与停车方案
3.问题分析
4. 相关对策
三、贵阳城市公厕分析研究(可2-3人合作完成,3000-5000字)
1.现状调查
以一街区或区域为例,分析公厕间距,造型特点,色彩特征及其与区域主体色彩关系,与城市空间(如:街道空间、广场空间、滨水区空间等等)联系,卫生情况,无障碍设计情况,建筑材料使用特点分析,公共厕所设置与城市人流关系,厕所蹲位数,男女使用频率调查——以三个典型时间段为基准,其对城市区域空
间的积极与消极意义,其外部环境特点,建筑节能考虑等等。
2.贵阳城市公共厕所现状分析(优点与问题)
3.贵阳城市公共厕所设计策略探讨(提出相关建议)
成果要求:
1.每份论文打印并装订成册,需做封面。
2.以班级为单位将论文和相关调查图片资料等刻录为光盘
上交。
收作业时间: 第18教学周星期一下午4:00-4:30(逾期一天扣10分)
地点: 建筑学教研室。
城市设计概论结课论文
城市设计实例分析项目一:深圳前海合作区19单元08街坊01地块公共空间项目咨询及概念设计1. 项目概况:项目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前海合作区(前海合作区位于珠江口东岸,深圳南山半岛西侧,用地范围沿前海湾呈扇形分布,由双界河、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和前海湾海堤岸线围合而成,总占地面积约14.92k㎡。
)内,前海合作区是深圳市未来的CBD,本案例基地位于前海合作区三湾中的妈湾。
基地北侧为城市绿色轴线直通大海,东西侧均为高层和超高层商办,其中西北侧为妈湾板块制高点330m的世贸金融中心。
2. 项目解读与分析:1)功能定位:在本地块发生的公共活动具有多类型、多层次、多人流、多功能等特色。
项目要求提供文化展示类的文化室,购物休闲的地下商业街,市民进行体育活动的活动场所,地铁接驳公交车站的换乘场所,为高密度地区提供绿色缓冲公园等。
对于有限的空间而言,在空间和时间上复合化,立体化设计是该地块提高空间使用效率,满足使用功能的首要要求,设计应尽可能发掘这些可能性,使其成为一处具有复合型立体交通功能的体育休闲市民广场及公园。
2)空间结构:从空间结构上,将方案解析为竖向空间结构和水平向(城市界面)的空间结构,竖向结构分布上自下而上为地铁车站站台层(B2,独立管控区域),商业、站厅、地库、能源站(B1,半开放半独立管控区域),运动、休闲、茶饮、文化馆、公交首末站(1F,开放区域)三个层次的空间结构,水平向分为两个平面,分别是地面和地下,地面整体向四周城市界面呈现友好开放的姿态,同时借助同心圆、渐近线式的环状景观组织地面功能分布。
经过分析,由于南侧为城市快速路,对人行车行均有阻隔作用,因此最为消极(人流最少),相反,西北侧容积率最高,人员最为密集,因此将城市空间按梯度划分为由积极到消极、由公共到私密、由运动到休憩等多重空间。
从地下层看,强调地下空间的连续性和关系,将车库、商业等功能考虑与周边地块统筹考虑互相分担压力,共享商机,简化人行流线,倡导公交优先。
城市设计概论报告
城市设计概论结课论文论文名称宽窄巷子最成都专业班级建筑学10-2班姓名张小雨学号1063110220指导老师赵勇强宽窄巷子最成都摘要:从历史文脉角度分析成都宽窄巷子的独特性、原生性,结合其改造前后的对比,最终将今天历史街区建设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环境风貌有机结合,提出“宽窄巷子最成都”,并在最后将宽窄巷子与上海新天地进行对比,重申宽窄巷子的文化性。
关键词:历史街区宽窄巷子成都一.话说“宽窄巷子”最成都宽窄巷子的宣传口号是“最成都”,这几个字里面究竟包含着什么?宽巷子古街是位于成都内环线以内成都市蜀都大道西端,全长约500米,是一处独具老成都民居特色的文明街。
宽窄巷子摄于2014年10月如上图所示,现在的宽窄巷子是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街组成,是旧时满城(少城)的一小部分,满城是清朝朝廷为驻兵修建,作为满蒙八旗及家属居住区用。
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
不仅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核心概念是“宽窄巷子,最成都”,它将成为“成都生活标本”,使传统的成都生活在宽窄巷子中得到集中的体现和延续。
宽窄巷子的建筑形式和格局最初由典型的北方民居院落组成,街名也是以“胡同”为主,这和以篾笆和木结构为主的川西民居有很大的不同,后来随着历史融进西洋建筑元素以及材料,让这两条街巷中的建筑呈现出历史变迁的丰富。
改造前的宽巷子改造前的窄巷子2003年开始,成都市决定重新打造宽窄巷子,2008年夏天崭新的宽窄巷子闪亮登场,08年改造工程竣工,该区域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
二.老巷子,新风貌改造后的宽巷子从位于长顺街边的广场进入以后正对的就是宽巷子,改造以后的宽巷子虽然引进很多餐饮、茶社,但也保留了很多原有居民,所以,你会在这条街上能看到别有洞天的院落也能看到“私宅勿进”的牌子。
城市规划概论---论文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规划设计概论》课程论文探析城市生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20XX12月探析城市生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摘要:对城市生态住宅区的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并从生态住宅区环境规划、生态住宅区道路系统规划、信息与智能系统规划几方面探讨了城市生态住宅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规划设计生态住宅区环境规划引言生态住宅区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尊重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两大主题,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生态、环保、建筑、区域发展战略、信息、生物、资源利用等专业知识与系统工程方法,在一定的时间、空间的尺度内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和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类聚居区。
本文对城市生态住宅区的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并对其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
1 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城市生态住宅区规划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着手,创造一个能充分融合技术和白然的人类活动空间,具备优美环境,能诱发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居住环境。
生态规划设计是以人—自然整体和谐的思想为基础,应用规划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这等多学科知识以与多种技术手段,去设计和调控生态住宅区中的各种生态关系与其结构功能,体现的是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它把人与自然石作一个整体,综合空间、时间等要素,协调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之间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自然和谐共生。
波兰科学院院士彼得·萨伦巴教授曾提出整体规划方法论,整体规划就是把规划中最基本的四大要素,即空间、功能、时间、地域和部门以与有关的一切因素结合成一个整体来考虑。
城市设计概论结课论文
题目(黑体小二粗体居中)作者名(楷体小四粗体居中)摘要(黑体五号粗体):内容(宋体五号)关键词(黑体五号粗体):内容(楷体五号关键词间空两格)正文(宋体五号)1.第一级标题(宋体小四粗体)内容(宋体五号)1.1第二级标题(宋体五号粗体)内容(宋体五号)1.1.1第三级标题(宋体五号粗体)内容(宋体五号)(1)第四级标题(宋体五号)内容(宋体五号)①第五级标题(宋体五号)内容(宋体五号)(正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使用上标标识,如[ 1 ])参考文献(黑体五号粗体):内容(楷体五号)[序号]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图书格式)[序号]作者名.论文题目.刊物名.期数/日期(期刊格式)[序号]作者名.论文题目.网址(其它格式)基于生态型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探索——以淮安生态新城城市设计为例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全球产业面临新一轮结构大调整,信息产业、绿色产业、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动力。
中国城市的发展不应再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而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生态城市的发展之路。
依靠技术进步和资源整合,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
生态型城市设计则是在生态城市发展趋势下的一项跨学科活动,它应遵循紧凑性、适宜步行、多样性等原则,应从生态视角、生态策略、生态技术三个方面设计城市空间。
综合考虑生态型城市的具体要求,构建多重网络体系,参照细胞体组织形式营建新的邻里关系,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利用生态策略和生态技术等。
本文以江苏淮安生态新城为例,提炼出生态型城市设计的关注重点,力求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可实施的生态型城市设计之路。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城市设计低碳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球范围内环境与生态危机正初显端倪,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矛盾。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城市为促进社会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均在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论文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论文浅谈城市规划设计论文(通用1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城市规划设计论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论文篇11、城市文脉解读1.1基本内涵“文脉”一词译自英文“context”,原是语言学中的术语,表明语言环境中的上下逻辑关系,它还可以表示事物发生的背景及条件,事物只有同具体的背景环境相联系,才能发生、发展。
通俗的说,文脉就是为人类创造的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动态联系;它既具有横向时空的“共时性”,又具有纵向时空的“历时行”。
引申到城市研究领域,可以得到“城市文脉”的基本内涵: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及特定条件下,人、自然环境、建成环境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间一种动态的、内在的、本质联系的总和。
1.2项目解析六营村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东偏南3公里(如图1),因明太祖朱元璋派部将李文忠第六营在此“屯兵”而得名。
该村是凤翔泥塑的主要生产地,从事泥塑生产的有80多户,300余人,产量50多万件/年。
2002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民俗村”;2005年7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根据《凤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确立了“推进三产发展规模化,建设商贸旅游富县”的目标;因此,以“泥塑马”、“泥塑羊”、“泥塑猪”先后跃上生肖邮票和纪念邮票为契机,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宣传促销力度,努力把历史文化内涵物化为城市形象和文化产品,从而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旅游产业的开发层次和经济效益。
2、规划设计原则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是在尊重现有城市文脉的基础上对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进行有效、合理的取舍,进而能够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传承和设计的表达。
2.1现代性原则在城市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显现出对现代的适应性。
城市规划概论论文
城市规划概论论文第一篇:城市规划概论论文农村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赵世明(2013级城乡规划1班)摘要:农村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我国目前正是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推动小城镇发展。
那么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优化产业结构,利用资源优势等,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城镇化产业结构我国城镇化发展一直以来都持续增长,那么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其中在新增人口问题与城镇住房问题等。
农村城镇化整体建设状况的基础上,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以自己的家乡县--大方县为例,浅谈一下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对策以及建议。
一、大方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目前,大方县城镇化率为31.41%,老城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新城区建成面积5.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30.488公里。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167套,建设园区及乡镇公共租赁住房5218套,完成棚户区改造967户。
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1.44亿元,建成商品房187.2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25.85万平方米。
建成完善污水管网51公里,污水处理能力每日1.4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29.18%,污水处理率88%,路灯完好率98%,亮灯率98%。
基本建成黄泥塘镇、六龙镇、瓢井镇、凤山乡、文阁乡5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带动农村人口转移2000人,完成全县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65个行政村2904个村民组院坝硬化390.87万平方米,连户路硬化4218.95千米。
虽然在县城和一些乡镇中的城镇化问题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讲,城镇规模普遍偏小。
中心城镇的影响力与辐射作用毕竟有限,城镇的经济也难以发展。
二、城镇建设产业结构1.工业结构较为单一、目前仍是以煤炭、电力工业为主体,而且基本上是以采掘业为主。
以附加值低为基本特征的原材料工业比重大、产业链较短。
城市设计原理论文[五篇]
城市设计原理论文[五篇]第一篇:城市设计原理论文城中村街道活力的发展:以武汉起义门社区为例【摘要】本文通过探究城中村其实际的价值倾向和服务的人群以及它对现代城市的贡献出发,探究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改善其所代表的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而不仅仅是作为一块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可开发的土地进行论证。
【关键词】城中村街道活力消费水平起义门社区起义门前的这一块街区算是很有历史的一个地方了。
在曾经的武昌城城门起义门外,建筑风格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二层沿街骑楼风格,一层商铺二层住宿。
在这样的建筑群中一眼看过去,与当代新建的商业街对比起来当然会有一种被这里老房子的灰暗色基调的脏乱差直觉触发。
对比图片:起义门社区的街道氛围(作者拍摄)和现代街道氛围(网络图片)现在的主流观念评价这样的城中村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城中村当作城市负面形象来看待。
比较极端的负面评价有“城市毒瘤”,城市包袱等,他们认为城中村问题复杂多样,有:形象丑,密度高,环境差,卫生糟,治安乱,公共空间不足,社区配套和市政设施缺乏,消防不合规范等等。
另一种是将城中村当作一种历史文脉和人文情感延续的观点来看,觉得城中村再怎么脏乱差,它也承载着曾经的时代的印记和回忆,就这么一波推是一种暴力的无脑的行为,缺乏考量和足够的人文关怀。
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现状中对城中村毫无考量的拆迁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我看来,那种将城市中的所谓脏乱差的建筑场所,包括城中村一波推而重建的方法,其本质服务的只不过是市政人员和中高产阶级的人们。
看过去,城市一片光鲜亮丽,中高产阶级的人们在新建成的商业楼里兴高采烈的消费,市政人员也因为这样的暴力手段消除了城中村这样的低下阶层所在的低下场所而达到和谐的社会状态而升职加薪被提携。
那么,那些原本生活在城中村的原住民和暂住民呢?抛开文青气质的所谓场所精神的保留和人文文脉的延续,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有谁如果有选择的情况下会放弃现代高档舒适的住宅楼而选择城中村呢?这样的选择题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不过是一个必选题而已。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述地域特色给城市设计带来的影响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2016年月日目录摘要 (Ⅲ)关键词 (Ⅲ)1.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1.3 论题的阐述 (2)2.城市的地域特色及现实问题 (3)2.1城市地域特色的形成 (3)2.2城市地域特色的现实问题 (3)2.2.1城市面貌的紊乱与相似 (3)2.2.2传统历史街区的破坏 (3)2.2.3攀比与跟风现象严重 (3)2.3城市地域特色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 (4)2.3.1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地域的限制 (4)2.3.2经济利益的驱动 (4)2.3.3观念及认识水平的限制 (4)3.体现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设计思想与方法探索 (5)3.1体现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设计思想 (5)3.1.1以人为本的思想 (5)3.1.2传承文脉的思想 (5)3.1.3因地制宜的思想 (5)3.2体现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设计方法 (6)3.2.1空间形态分析法 (6)3.2.2城市活力营造法 (6)3.2.3认知意象分析法 (7)4.市中心城区地域特色及城市现状 (7)4.1市中心城区地域特色 (7)4.1.1市中心城区自然资源特色 (7)4.1.2市中心城区人文资源特色 (7)4.1.3市中心城区历史资源特色 (8)4.2市中心城区城市现状 (8)4.2.1城市发展历程 (8)4.2.2市中心城区的建设特点 (9)4.2.3市中心城区现状建设的突出问题 (9)5.本次设计理念概述 (9)5.1设计理念 (9)5.2 设计方法与结果 (10)5.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论述地域特色给城市设计带来的影响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建设的模仿和“克隆”现象的增加,全国城市的面孔小异。
许多的城市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原有的格局、历史街区被破坏得很严重,由于盲目和无序的大兴建设,致使城市风貌的紊乱。
城市设计论文
对合肥城市广场建设的评析与思考1.合肥城市广场建设评析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才“城市客厅”的它已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的外部空间和活动场所之一,通过广场内的景观构成、建筑空间的围合以及公共活动场所的组织,与人在其间的活动一道,共同形成个性鲜明的城市印象,反映城市面貌,成为人们认识城市的一个窗口。
同时广场往往还因某些元素的独特性和创意性,成为一个城市的景点和标志。
合肥,安徽省的省会,近些年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的广场建设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在近些年全国广场建设热潮期间,合肥冷静面对,沉着思考,广场建设极具理性,相继建设了一系列的较适应市民需求的广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以合肥人民广场、和平广场、胜利广场,来做简略的说明。
1.1人们广场合肥市人名广场地处城市中心,南临省政府、天徽大厦,北靠市政府、江淮大戏院,东有绿都商城、市百货大楼,西有花园街、合肥大厦,基地中还有一幢百米高的交通银行大厦,其所处地段是合肥市政治、文化、商业、金融中心。
这一片地域因为为位于合肥市政府门前,因此曾俗称“市政府广场”,这里曾经是公交车站的中转站和合肥远近闻名的大排档聚集地。
环境质量较差,与周边很不协调。
严重影响了合肥花园卫生城市的良好形象。
因此,对市政府广场的改造建设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必然要求。
新的人民广场占地5000平方米,由周边的美菱大道、淮河路、花园街、安庆路四条道路围合而成,于2001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人民广场的布局突出“一点三轴”,即以市政府大楼为基点,引出能体现合肥特色的“文化轴”、“科技轴”,并以曲线的“自然轴”为联系,同时自然分隔出两个广场,即人文广场和休闲广场。
人文广场是以硬质铺地为主的城市活动广场,休闲广场是布置有水池、音乐喷泉、小品等休闲设施的广场,在“文化轴”与“科技轴”的交会点上布置了直径35米,喷水高度可达26.5米左右的大型音乐旱喷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城市设计概论课程论文浅谈城市设计的维度所在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指导教师:刘皆谊团队成员:摘要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归纳起来,城市设计的两大任务就是整合城市系统和城市特色塑造。
当代的城市设计更强调综合效益。
对于现实中的公共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和实施,城市设计需要从6个不同维度切入,包括形态维度、感知维度、社会维度、视觉维度、功能维度和时间维度。
关键词:城市设计,维度,发展趋势Abstract: City design is a means to achieve the idea of the physical aspects of human social, economic, aesthetic or technical goals, it relates to the city environment may take hold. To sum up, the two major tasks of city design is the integration of city systems and city characteristics shaping. Contemporary city design is more emphasis on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For the reality of public spa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 urban design needs to be six different dimensions. Morphological dimension, perceptual dimensions, the social dimension, the visual dimension, functional dimension and time dimension.Keywords: city design, dimension, development trends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城市设计已由最初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来关注建筑群体的布局以及城市空间,逐渐演化成一种对公共领域品质的关怀。
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从物质形态和社会文化方面,创造可供人们使用和享受的场所。
但城市设计涉及的范围很广,其界限仍很模糊,甚至有时是具争议性的。
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地理等成熟学科相比,城市设计在研究的对象、方法内容、尺度和程序等方面都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整体研究。
正是基于这种现实背景,运用一个多维度的理论框架,探索和剖析城市设计的整体过程,用来更好地理解城市设计,对设计、开发、改善和维护成功的城市空间及公共场所都有所裨益。
一、形态维度形态维度强调的是城市的形态和空间的布局和配置,是将不同性质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开发叠加进行城市设计研究,探讨城市街道,居住区等空间的网络化和渗透化布局。
(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研究的是聚居地的形态和形式。
CONZEN认为以下几个因素是一系列把握聚居地要素中最为关键的要素:(1)土地使用:土地的使用稳定性低,相对别的要素是短暂的。
新的土地的使用常会引起再开发和新建活动,引起地块的合并和细分。
(2)建筑结构:城市中除了具有象征性的纪念性建筑外,别的建筑必须具有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用途和使用强度的特性,才能长久的存在。
(3)地块模式:街道单位典型的被细分或如绘制地图那样分成一块块场地或地块。
地块随着时间的变化可以再细分,但通常是被合并。
(4)街道模式:街道的模式是城市街区以及它们之间的公共空间或活动通道,或者“公共空间网络”的平面布局。
它具有叠加历史信息的特征。
(二)空间的回归近期的城市设计已经在建成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关系中有新的发现,如整体比单个建筑和开发的总和更大。
这也使强调创造有限定的、积极的空间需要得到有限考虑(功能和美学上的)。
Colin Rowe《拼贴城市》将现代城市的“空间困境”形容为“实体的危机”和“肌理的困境”。
《拼贴城市》是一部对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进行哲学式批判的著作。
书中所及的时代,工业化国家正在“现代城市”中受煎熬,那里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师正在试图找回失去了的世界。
《拼贴城市》引入“拼贴城市”这样一种城市设计方法,试图使用拼贴的方法把割断的历史上重新连接起来。
谁说我们已经建成了“现代城市”?按照作者的观点,“现代城市”还没有诞生。
尽管它有美好的愿景,但是,现代城市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或者干脆说,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只是一个“流产儿”。
“让骆驼从针眼里走过比把富人送到天堂还是来得容易一些”。
可是,柯布西耶的现代主义选择了后者,因此,他们在二十世纪遇到了无尽的批判。
但是,在作者看来,现代城市无非是福音书中的“好消息”。
当它头上的光环散尽,我们很难看到它是技术革命或它所宣称的那些原则的产物,而不过标志了一个他们认为较好的,合理的和割断历史联系的社会,展示了一个贫广州——拼贴的城市穷使徒时代的道德。
(三)“街道或街区”结构与“道路”网络公共空间网络形态结构的一个主要变化——从很好的结合着的网格转变成超级街区和隔离领地的道路网络——是容纳快速机动车交通需要的产物。
20世纪以来,容纳不断增加的小汽车的最好方法是给它们提供专用的运行网络;区分不同交通模式的观念深入发展,目的是通过严格匹配交通流量的交通路线层级体系来分配交通。
分级道路系统意味着一些道路要承担更多的交通负荷,这些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得益于行人横道线的减少和与之相接的道路数量减少。
被主要道路环绕的“超级街区”比传统街区大好几倍。
Pope把这个过程称为“网格腐蚀”,即开放式的网格街区变成“梯状”街区。
街区的每一点都有一个单独的快速路出入口。
在新建的地区,分级道路布局在相对较大的单元之间的宽阔缝隙处提供于主要道路网的接口。
肌理粗糙的干道网络将承载非本地的交通,而只让单元那的街道或道路自行解决内部交通。
超级街区内部同样需要设计来防止行人或车辆在街道间走捷径以减轻交通负担。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主要道路阻碍车辆横穿它们的倾向,造成隔绝和破碎的城市区域。
破碎的地块间的移动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交通体验而不是交通和社会体验。
巴塞罗那向着城中村看齐(四)重归街道可持续的城市设计需要发展的模式应能够和结合不同交通系统的需要,同时支持交流和互动。
因此,虽然公共空间网络作为交通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角色之间存在着无情的张力和冲突,一个多目标的公共空间网络仍然需要,在绝对必要是二者分开,其他情况下则一定城区交迭。
虽然“道路”总是需要的,但是仍然提倡重新发现同时作为社交空间和城市连接元素——而不是分割元素——的“街道”。
需要仔细的设计以协调不同行进形式的要求,这包括保护社交空间不受汽车的干扰和在离车道较近的地方,创造行人支配的空间——“共享街道”的概念,使步行活动和机动车交通在共享的地面上纽约的道路轴网结合。
二、感知维度感知维度强调的是人性化。
而人性化的设计是以人的感知为前提的,公共空间设计是强调场所存在的意义,是将人的活动的精神延续,让人内心感到充实和快乐的空间设计特征,从客观的环境要素设计到场所精神的提炼,所有人性化的公共空间,都是充满活力和人气的。
(一)环境感知认知具有同时起作用的四个方面:认识性的、情感性的、解释性的、判断性的。
一处城市环境的整体心理意象是:局部的——不覆盖整个城市、简化的——省略了大量的信息、特殊的——每个人的城市意象都是独一无二的、歪曲的——基于主观的印象。
(二)环境意义与象征建筑与环境的象征角色是社会和环境间关系的关键部分。
人们许多注意力都聚焦于环境如何表示、传递和体现权利与统治的模式。
权力的信号表现于两种方式:“敬畏策略”——权利的庄严胁迫观众;“仰慕策略”——“壮观的”设计感染力“取悦”观众。
从古到今,从王公贵族到工业资本到今天的“大政府”和“大公司”,总是“借助某个可以聚集情感的实体,为某种意识形态或权力体系提供理由。
”对一些人来说,大的办公街区象征财政力量和影响;对另一些人来说,则象征“集体贪婪”。
金字塔象征着王权,雄伟壮阔的建筑无时无刻不震慑着人们,让人肃然起敬。
(三)场所的建构:1、场所感“场所”概念强调“归属”感和与场地的情感联系。
每个个体都要通过物理分异或差异性所获得的个体特征,以及进入某个特定场所的感觉,表达对集体或场所的归属感。
设计策略可以强调这些主题。
场所的本质存在于“内部”区别于“外部”的偶然的无意识经验,用“自己人”和“外人”的概念区分场所特征的类型和种类:(1)经验的内部——有生命力和动态的场所,充满已知的意义和无需反思的经验。
(2)感性的内部——记录和表达着创造和生活于其中的群众的文化价值和经验的场所。
(3)行为的内部——周边环境支配着建立该地区公共或一致性认知基础的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质量的场所。
(4)偶发的外部——选择性功能最为重要并且其特性比背景更为重要的场所。
(5)客观的“外人”——有效的简化成单一地点或维度,或者一个已存在物体和活动的外部空间场所。
(6)场所的大众特征——特征或多或少都预先由大众媒介产生并且远离直接经验。
这种特征是肤浅的、受操纵的,它同时破坏了个体经验和场所特征的象征意义。
(7)经验的外部——表达一种已失去了并且仍无法获取的复杂情况的场所特征,场所永远是偶发的,即使本身存在也是偶发性的。
2、领域性和个性内部、外部的概念最容易用“领域性”来理解。
人们通过创建一个有排他性边界的领域在形态上和心理上来界定和保护自己。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往往让人觉得与周围格格不入,这也体现了气具有一定的领域性。
三、社会维度城市设计社会维度包括人与空间的关系、“公共领域”与“公共生活”、邻里关系、可达性四个关键点。
(一)人与空间的关系环境决定论是指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忽视了人的能动性;环境可能论是指人在可能的环境机遇中进行选择;环境或然论是指在一个给定的环境里,一些选择的可能性比别的大。
同居于一个地区的人们倾向于制造一些规范空间使用的“规则”。
虽然有些规则是当地社会和文化习俗的产物,许多还是反映了深层的人格需要和人类特性。
(二)公共领域公共领域具有物质(空间)维度和社会(活动)维度。
物质的公共领域可以被理解为支持或推动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空间和场景——公共或私人拥有的空间和场景。
在这些空间和场景中发生的活动和事件可称为社会文化的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的主要品质是作为“中立地带”,每个人可以随意来去;高度的包容、易接近,不需要正规的会员制;它们的存在有些理所当然的味道,且低调;常常超时开放;多有“好玩”的情趣;为人们提供心理上抚慰和支持;它们常进行一些人们彼此“交往而持续”的对话,因此成为“具有高度价值的政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