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电子系研究生导师介绍
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的高校治理研究谢家鹏
![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的高校治理研究谢家鹏](https://img.taocdn.com/s3/m/b2a6465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3.png)
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的高校治理研究谢家鹏发布时间:2021-11-05T08:03:56.851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2期作者:谢家鹏[导读] 学术诚信是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然而近年来,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时有发生,不仅对研究生的社会形象和个人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也无益于高校良性发展和健康学术生态环境的构建。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发生的原因,提出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构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共同体和完善研究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高校治理路径,以期能够实现对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的矫正,促进研究生和高校的共同发展。
谢家鹏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 201306摘要:学术诚信是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然而近年来,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时有发生,不仅对研究生的社会形象和个人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也无益于高校良性发展和健康学术生态环境的构建。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发生的原因,提出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构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共同体和完善研究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高校治理路径,以期能够实现对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的矫正,促进研究生和高校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高校治理一、引言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其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张,这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如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频发,这既不利于学术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我国良好学术生态的建设。
因此高校作为学术人才培养和学术诚信教育的主要力量,寻找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的有效治理策略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生学术诚信的重要性人无信不立,诚信乃立身之本。
电信院导师研究方向
![电信院导师研究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71171b4e1eb91a37f1115c72.png)
需要参与实验测试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32
胡海峰
副教授
(1)于遨波,15349127 (2)邢宋隆,15350061 (3)张穗安,15349137 《概率论》、《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4)陈志鸿,15305009 》; (5)麦思杰,15350048 (6)徐凯昕,15343087 (7)孙健哲,14304141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9
夏明华
教授
确保在实验室有足够的工 作时间;认真负责,积极 主动;保研或者考研的同 学优先。
《数值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0
孙伟
教授
1、安全数据空间构建技术及其应用; 2、信息伪装处理编码及FPGA设计与实现; 3、基于Linux+ARM的安全通信系统设计与开发; 4、安全传输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5、基于面向对象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及其 系统实现; 6、基于TensorFlow的仿人脑安全软件代码智能 生成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对学生有何要求
主讲课程
1
戴宪华
教授
《数字通信系统》
2
刘星成
教授
《通信原理》;《无线通信原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
龙云亮
教授
1、基于PE的电波传播数值仿真及应用; 2、基于FDTD的电波传播数值仿真及应用; 3、移动通信终端天线设计。
《微波技术与天线》
4
马争鸣
教授
1,HSIC正则的流形学习 2,Grassmann流形上的字典学习 3,基于核学习的域自适应学习 4,流形学习的多项式逼近
《微电子学导论》、《半导体物理》
13
陈军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d0f34c4bb4cf7ec4afed038.png)
******************************************************************************************************************************************Dean’s Message ********************************************************************* 21世纪,我们跨入了以信息网络为龙头的知识经济时代。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弘扬艰苦创业之精神,以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院发展壮大为根本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以培养学生宽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运用能力为基础,为国家输送大批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自学院建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走开放化与创新化道路,在教师引进、教材建设、科研选题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强调开放化与创新化的理念。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们在科学研究、项目合作、师生交流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深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欢迎广大莘莘学子报考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王晓峰院长********************************************************************* 院长寄语Introduction********************************************************************* 学院介绍:学院贯彻以科研为导向,教学为基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方针。
为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创新精神足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人才。
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和科研力量,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交通部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获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学院于2007年被列为上海市高校信息工程(港口航运)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四)
![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四)](https://img.taocdn.com/s3/m/4526d839453610661ed9f419.png)
维普资讯
基 地 的建设 与科 研 项 目的组 织工作 。 主持 和 承担 的在 研 项 目有 燃 料 电池 船舶 电力 推进 系统研 究、 科 技部 中波 国际合作 项 目以及 上 海 市教 委科 技发 展 项 目等 。
丌 H 垒 I 日亡 垂 】1 9 6 4 年2 月生。 工学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 9 9 0 年加入九三学
源学 会 变频 电源专 业委 员会 委 员 、 上 海 市 电源 学会 副理 事长 。 目前 主 要研 究方 向为 电力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智 能信 息 处理 与智 能控 制 , 船 舶 与航 运 自动化 。 主 要 学术 成 果 为 : 已主持 完成 省部 级 科研 项 目 4项 , 作 为项 目第 2负 责人 完成 省部 级 科研 项 目 4项 , 作 为 项 目主要 参加 者 完成 省部 级 科研 项 目 3项 ; 已在 国 内外公 开 发表 学术 论 文 6 O余篇 , 其 中有 2 5篇 是在 国际 学术会 议 或 刊 物上 发 表 , 已有 8篇论 文 被 E I 或I S T P收录 , 有 1 O余 篇 被 S A和 I NS P E C 收录 ; 已指 导 5名 法 国海 军学 院 的 留学 生 完成 毕 业论 文 工作 , 已培 养 毕业研 究
, 社, 1 9 9 7年 加 入 中国共 产 党 。 中国 自动化 学会 技 术过 程故 障 诊 断 与安 全 性 专 业委 员会 副主 任 委 员 。 曾任 中 国教 育 工会 上 海 市 委 员会 副 主 席 、 上
上海海事大学导师
![上海海事大学导师](https://img.taocdn.com/s3/m/272aedd00740be1e650e9afb.png)
三、物流工程学院学位点介绍目前学院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并设“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设有5个硕士专业,分别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物流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近年来已完成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等重大课题多项、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奖项、上海自然科学基金及交通部等重大课题、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到7000多万。
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上述研究型实验室与合作基地为研究生科研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与技术支持。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开始招生。
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学术梯队年龄结构合理,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4人。
本学科以船舶控制工程、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物流系统优化、船舶仿真系统开发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
下设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及应用、控制工程、机器视觉与系统仿真、控制理论与应用三个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智能控制、智能优化理论、故障诊断、容错控制、先进控制算法、系统仿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等。
学科拥有控制理论、过程控制、轮机自动化、船舶多模式自动化电站等实验室。
近几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部、交通部、上海市、以及企业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和教学成果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多篇,数十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
本学科具备独立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学科知识,不仅要求在基础理论上有所研究,而且还要适应于实验室研究及工程实际的软件环境和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有设计及动手能力。
5、电气工程本学科于1987年获“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2001年更名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和“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教师简介宋晓宇
![教师简介宋晓宇](https://img.taocdn.com/s3/m/1317a5577fd5360cba1adbd9.png)
教师简介-宋晓宇性别: 男出生日期: 1963年7月1日地址电话: Prof. Xiaoyu Song, Ph.D.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 Computer Engineering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P. O. Box. 751Portland, OR 97207-0751USA电话:503-725-5398电子邮件:song@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汉语工作简历: 美国俄勒冈波特兰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终身教授, 1999-Present年美国加州格登斯公司(Cadence) 高级咨询工程师, 1998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终身副教授, 199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 1992年澳大利亚悉尼马可瑞大学,讲师, 1991年意大利比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研,1985-1991。
学术专业:形式化描述及验证,组合优化及算法, 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 数字及计算机系统。
学历: 哲学博士,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意大利比萨大学, 1991年;理学硕士,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意大利比萨大学, 1986年;理学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中国国防科技大学, 1984年.工业界经历:美国加州希瑙普希斯公司(Synopsys) 高级咨询访问教授, 2000年美国加州格登斯公司(Cadence) 高级咨询工程师, 1998年从1992与NORTEL,IBM,HP, INTEL, PMC-Sierra,公司等合作。
获奖及学术基金项目承担:英特尔(Intel) 公司连续四年优秀教授奖, 2001年-2005年;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战略技术重大项目, 1993年-1998年;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业合作项目, 1993年-1998年;加拿大魁北可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创新学者奖, 1993年-1997年;加拿大北方电讯,重大合作项目, 1993年-1998年;优秀青年研究员奖:FCAR 1994 – 1997最佳研究奖,世界国际实验室,1990–1992意大利教育部优秀博士奖学金,1987-1990中国国防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奖,1984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学者讲学项目, 清华大学接待, 1997年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及会议:IEEE国际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学报副主编,2001-2003年IEEE 国际电路与系统学报副主编, 2000-2003年国际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学报编委,1998-2003年国际信息学报编委, 1997-2000年IEEE 国际电子系统质量大会程委, 2000-2001年IEEE 国际电路与系统大会程委及分组主席,2001-2003年IEEE 国际多值逻辑电路大会分组主席,2001年IFIP 国际硬件正确设计与验证方法大会程委, 1997年国际学术活动:加拿大蒙特立利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兼职教授, 2000-03年清华大兼职教授, 2003-年至今成都电子科大兼职教授, 2005-年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2004-年至今美国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高级会员复旦大学短期讲课及访问,2002, 2004年浙江大学短期讲课及访问,2002年清华大学短期讲课及访问,2002--2005年.国防科技大学短期访问,2002年9月科学院北京计算技术研究所访问,2002, 2003年科学院成都计算技术研究所访问,2003, 2004年.哈尔滨工大短期讲课及访问,2003年南开大学短期讲课及访问,2002--2005年.中科院成都分院及成都电子科大短期讲学及访问,2004-2005年学术成果:专著章节: 6章;一流国际学术刊物: 60多篇;一流国际学术会议: 60多篇.文被收录与引用情况统计 (2005):SCI 网络版收录: 43SCI 网络版中被引用: 69 次EI收录46,其中,光盘版收录44 篇。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87d87ef81c758f5f61f67ab.png)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一、学院发展概况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发轫于1965年上海海运学院设置的英语和法语两个本科专业,1978年成立外语系,2004年升格为学院,至今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不平凡历程。
半个世纪以来,学院由初创时期的45名学生和10余名专任教师,发展到了今天的两个硕士学位点(8个研究方向)、英语和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及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点,在院学生数约1200人(含外国留学生近200人),专任教师120余人;学院现设有英语一系、英语二系、英语三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汉语言文化中心、公共外语教研室、对外汉语教育中心、语言与文化研究所、翻译学研究所、英汉对比与应用研究所、国际航运(商务)英语研究所、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所、PCEC浦东外语培训部及教育部日本语能力考试中心等机构。
多年来,学院凭借学校外向型的性质及对外语学科一以贯之的重视,以本科教学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始终遵循“加强基础,办出特色,体现强项”的建设方针,开拓创新,谋求发展,在人才培养、专业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以及对外交流和合作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在上海市乃至全国兄弟院校中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经过几十年的创业与奋斗,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均有长足发展。
2005年,上海市教委对我院进行硕士点学科评议,九项测评指标均以优秀通过。
2006年10月,教育部对我院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结论为优秀。
同时成为国内有资格授予该专业硕士学位的仅有的两所院校之一。
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院研究生教育现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两个硕士点,共8个研究方向。
硕士学位点之一: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自1979年招生以来,已培养了大批翻译专业的硕士,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研究方向多样化,学术成果显著,学科梯队结构完整合理。
该专业的指导教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在国内同类以及相近学科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研究成果在学界产生了有较大影响,他们十分注重培养质量,教学认真负责,论文指导要求严格。
上海海事大学电子系研究生导师介绍(吐血推荐,转载)
![上海海事大学电子系研究生导师介绍(吐血推荐,转载)](https://img.taocdn.com/s3/m/037e4007de80d4d8d15a4f31.png)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导师电子系研究生导师介绍(一)□朱大奇,男,1964.11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带头人;“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负责人,上海市“模范教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船海工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核心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通信评审专家。
一、近5年获奖励情况1、获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第一获奖人):复杂电子设备智能综合故障诊断技术;2、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第三获奖人):长距离输送系统动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3、2006、2007、2008、2009、2010连续5年获上海海事大学“科研突出贡献奖”;二、主持在研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无人水下机器人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08.1-2010.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与安全避障技术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11.1-2013.12。
3、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项目:新型ARV研制与水下安全航行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3.12。
4、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具有冗余推进系统的水下机器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
主持人:朱大奇;2010.10-2013.10。
5、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博导类):数据驱动的自治水下机器人传感器故障诊断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09.12-2011.12。
6、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研究重点项目:动态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滑模容错控制及其应用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09.9-2011.9。
7.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基于生物启发的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 主持人:朱大奇;2009.9-2011.9。
8、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基金:基于智能优化的开架水下机器人自修复容错控制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2.12。
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一)
![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一)](https://img.taocdn.com/s3/m/b3a65ef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1.png)
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一)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27)1
【摘要】施朝健1957年出生。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带头人,兼任上海市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韩国航海与港湾学会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vigationand Port Research编委会委员、《上海海事大学学报》副主编、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评审组成员。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博士生导师;大学学报;上海市;海事;中国航海学会;评审委员会;简介;专业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5
【相关文献】
1.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八) [J],
2.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一) [J],
3.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二)/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三) [J],
4.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四)/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五) [J],
5.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八)/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九)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海大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上海海大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324214bcf84b9d528ea7a38.png)
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院训:诚信为本正己安人以义统利持之以恒一、经济管理学院介绍(一)院长寄语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商学院,学院将海运、物流及其他相关的涉海和临港产业的经济管理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宽厚而坚实的商科学科基础和充裕的商科教学资源从事通用性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注重于应用研究,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尊重个人,尊重创新,追求学术民主,倡导团结协作。
我们中的每个人都很普通,但我们相信团队的力量,它能让我们这群普通人在一起干成不普通的事情;我们也懂得我们所涉足的领域是非常独特而又富有意义、充满挑战的课题,当我们在这些领域取得成功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难以替代的!——曲林迟院长(二)学院介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海运、物流及其它相关涉海和临港产业经济管理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和研究对象,立足上海、辐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海沿江地区、面向海内外,追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种功能的协调发展,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经济管理问题的重要研究基地,为全国海运、物流及其它相关涉海和临港产业提供经济管理人才支持和相关的智力和决策支持,保持着在海内外同领域学术对话中的话语权。
同时,学院利用宽厚而坚实的商科学科基础和充裕的商科教学资源提供高水平的通用性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咨询服务。
学院的使命:∙培养在全球海运与物流产业具有显著竞争力的明日商界领导人;∙在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创新知识,并注重应用于海运与物流。
办学理念:∙以教育为中心,以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且和谐发展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加强基础,注重特色,以基础保证办学质量,以特色体现办学水平,以特色培育和保持竞争力和影响力;尊重个人,尊重创新,学术民主,团结协作,努力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53fb040be1e650e52ea993b.png)
物流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一、院长寄语亲爱的青年朋友们:又到了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
各位考研青年们想必已踌躇满志地迎接考试的到来。
考研需要磨练,读研更需要磨练。
经过海大两到三年的磨练必将会把你打造成”优质钢”,服务于社会。
经过百年的沧桑,上海海事大学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国内闻名的以海运为特色的综合型大学。
物流工程学院将海运、港口机械、物流等领域结合起来,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专业,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喜爱。
下设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设计、机械电子等5个硕士专业。
学院以培养高科技复合型人才为出宗旨,为国内大型港口机械输送了大量人才。
学院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及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拥有一支整体素质好、层次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66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40。
学院在国内港口机械、船舶等方面的研究上面处于先进水平,多次获国家科技奖。
学院鼓励同学参与研究、深入学习。
其中有多名同学毕业后从事研究工作,推动了我国港口领域的科技进步……我欣慰的看到我们的同学,他们自信地走出海大,寻找自己的人生;我骄傲的谈起我们的同学,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
海大成就了青年一代的梦想和理想。
目前,中国科技高速发展,技术更新水平加速。
对于港口机械,进一步发展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是当务之急。
我们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在竞争中不断进步,脱颖而出。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加入新鲜血液才能使我们学院保持良好的创新能力。
我们期待你的加入,期待你在物流工程学院的出色表现。
最后,我衷心希望各位青年朋友能以不懈的执著对待自己的人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学校,为社会奉献出你们的热情和力量。
宓为建二、学院介绍物流工程学院由机械工程系、工业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机械工程设计研究所、电力传动与控制研究所和港口集装箱技术发展研究所组成。
现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个,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一个博士点,机械设计与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物流工程、电力电子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六个硕士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装备)、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七个本科专业以及中荷合作办学的机械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两个专业。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9ff31d04eff9aef8941e06c2.png)
宓为建、王重华、董达善、胡雄、黄有方、楼进、郑苏、黄赛清、张卫、杨勇生、董丽华、史建民、续秀忠、李勇、程永康、马捷、严伟、★何亚飞、添玉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汤天浩、谢卫、刘以建、薛士龙、沈雄、郑宗亚、许晓彦、王步来、黄允千、谭新元、★钱平、吴卫民、韩金刚、王天真、郭燚、陈意惠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4学科专业研究生指导教师产业经济学曲林迟余思勤骆温平张丽娟李序颖王晓惠肖昭媛陈雪玫甘爱平陈国良陈德明王德润安呈瑶张建华李波蒋志伟许忠锡于明翠李扬柳鹏柯蓉国际贸易学余思勤潘国陵程祖德孟玉红梁慎刚钱建娣苏豫姚秉琪朱碧新黄雅卓凌定成企业管理宋炳良顾亚竹王荣华唐力帆庄佳芳张璟孙玉琴肖祥鸿沈建新张页魏文静宋辉旺程爵浩郑玉香卢长利瞿群臻管理科学与工程丁以中周溪召汪传旭邓少灵蒋志明刘海澜莫剑英杨斌黄有方林国龙董丽华陈淮莉曲林迟余思勤潘国陵李序颖贾晓霞魏忠宋兵吴稼豪白力群俞向阳蒋元涛陆锡明梁承姬李彬真虹乐美龙会计学邵瑞庆田建芳叶自源钱美发史英明金丽玉巫珊玲唐玉莲曾秋根李丹张川章雁肖康元技术经济及管理黄有方寿建敏邵俊岗赵渤曹忠喜刘娟娟国际法学于世成蔡存强蒋正雄胡正良杨召南姚洪秀尹东年李云章邹盈颖徐国平卢敏徐捷黄顺刚林源民时平王国华佘少锋唐兵于耀东张晏瑲章博民商法学沈秋明沈禹钧沈晓明张江艳陈芳吴俐王铁雄蒋涛朱体正宋旭明经济法学康锐郏丙贵徐大梅思想政治教育刘泽雨鲍日新董金明王红丽董慧张苑琛颜红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宗蓓华施欣刘伟真虹林国龙杨志刚王学锋赵刚侯荣华李玉如徐大振顾伟红胡美芬刘红沙梅张婕姝韩皓王正余静周晶洁秦天保王明志郑士源李钢乐美龙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刘文白吴相豪王晓蒋建平丁永生耿安朝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韩忠华毛浚纯王菊泉郑立信左飚王大伟陈海龙瞿宗德吴建国毛立群张海英施栋琴张益明袁永芳翁凤翔张治国史燕燕姚利锁赵光旭包通法蔡永良袁林新王跃武何绍斌苏歧英宋志平黄向辉罗林泉孟建国英语语言文学张滟尚新容新芳许宁云刘国辉机械工程物流方向杨斌高更君陈淮莉史立徐子奇施笑畏刘平刘唯刘晓航白跃伟机械设计及理论王重华胡雄宓为建郑苏章一计宋光明马捷石娟王悦民杨勇生朱云仙罗红霞梅潇施伟辰程永康梁岗梁承姬周银龙吴钢吴姜玮黎华洪蕾黄婉娟何平吴桂香董丽华陈峰黄有方张纪元董达善楼进机械电子工程宓为建王重华董达善胡雄黄有方楼进郑苏黄赛清张卫杨勇生董丽华史建民续秀忠李勇程永康马捷严伟何亚飞添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汤天浩谢卫刘以建薛士龙沈雄郑宗亚许晓彦王步来黄允千谭新元钱平吴卫民韩金刚王天真郭燚陈意惠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孙可平阎明孙明张榕曹永友刘全桢蒋开明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顾伟郑华耀褚建新夏永明黄学武王国峰黄建忠沈爱弟林叶春厉善亨袁敏薛圻蒙张雄王宇澄何敏姚文王建华翟琳黄细霞牛王强朱瑾徐为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王锡淮鲍敏中叶银忠徐善林施伟锋肖健梅俞宏生贺俊吉范红彭建学张艳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637a134a6c30c2259019e5a.png)
商船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一、学院简介商船学院现设有航海系、轮机工程系、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海科学研究所、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事大学—挪威船级社国际合作中心。
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3个博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4个硕士点;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4个本科专业。
其中,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
同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轮机工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商船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学、实验和科研设施,设有10个教研室、2个教学实验中心,拥有综合船桥系统(IBS)实验室、船舶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天象馆、轮机模拟器、自动化机舱、柴油机特性测试、制冷空调、水泵性能测试、冷藏集装箱综合实验室、冷库等等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拥有“天琴”、“天鹰”两艘无限航区的现代化远洋训练帆艇和各类专业证书训练设备。
商船学院拥有一支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工150余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45人、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8人。
具有博士学位19余人、硕士学位70余人。
持有海船船长证书13人、大副证书9人、轮机长证书7人、大管轮证书5人。
专业实验人员2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9人。
二、专业介绍学院的学科专业:博士专业轮机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图一:商船学院研究生专业架构图轮机工程:轮机工程学科创建于1909年,办学历史悠久,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984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相关学科群和相关实验室群结构完备。
上海交大电子系部分导师介绍
![上海交大电子系部分导师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ab72911c5da50e2524d7ff5.png)
上海交大电子系部分导师介绍觉得导师可以分为两种,有项目的和没项目的,然后有项目的老板可以分为搞理论的和搞工程的。
先把每一种大概介绍一下:1.没项目的老板:一般选的人比较少,尤其在浙大,如果跟了一个没项目的老板可能就学不到什么东西。
但是,在交大就不一样了,因为交大在上海,学生可以很容易得找到实习,闵行校区旁边就是紫竹科学园区,有许多跨国企业,张江更多(不过路远了点)。
有许多学生就是为了能够实习而去找没什么项目的导师(俗称放羊的导师),然后平时就出去实习,不但积累经验还能赚不少钱。
有了实习经验,毕业后照样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当然如果你选了个老师项目不多但又管得很紧,那就自认倒霉吧。
2.搞理论的老板老板有很多项目,但都做理论的。
即学生平时的主要任务就是看paper,发paper,写专利。
据我所知,这样的横向和纵向的项目都有。
如果以后准备出国的话找这样的老板还是不错的,如果准备找工作,那我认为还是找个做工程项目的老板比较好。
虽然说现在有些公司也会需要一些做前沿理论研究的人,比如华为的预研岗位,但假如要做那种工作的话,还是再读个博士比较好。
3.搞工程的老板这类老板的项目都比较实际,比如说写FPGA,dsp程序,嵌入式开发,如果准备毕业后就找工作的话,我认为还是找这样的老板比较好。
两个概念:大老板:只接项目,不带学生,挂在大老板名下的学生托给小老板带。
小老板:帮大老板带学生,当然如果是副教授的话也能以自己的名义带学生。
(并不是所有的副教授都会帮其他老师带学生,所以知道某个大老板下有哪几个小老板就比较重要了)。
-----------------------------------------下面说说我所了解的几个实验室:刘佩林的实验室,属于电路与系统专业的,这个实验室项目非常多,ms主要做音频芯片和SoC设计,大老板的项目非常之多以至于她自己的学生跟本不够用,所以她雇佣了很多其他专业其他老师的学生帮她干活,其他老师就是指没有项目放羊的导师。
基于迁移学习的风机叶片结冰预测方法
![基于迁移学习的风机叶片结冰预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25d10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6.png)
40传感器与微系统(Transducer and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2020年第39卷第12期DOI:10.13873/J. 1000-9787(2020)12-0040-03基于迁移学习的风机叶片结冰预测方法+孟杭,黄细霞,刘娟,韩志亮(上海海事大学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摘要:风电机组低温环境下运行存在叶片结冰问题,而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风机不同工况的运行数据具有较大差异。
针对单一工况,单一模型无法满足实际预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风机叶片结冰预测方法。
有效利用风机历史数据与当前工况数据存在的相似性,辅以迁移算法实现相似工况的划分,采用XGBoost对应不同工况自适应选择出最优特征且训练模型,从而实现多工况、多模型的风机叶片结冰预测。
基于SCADA系统采集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此建模方法利用21号风机大量历史数据和15号风机少量新数据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挖掘历史数据,实现不同工况下的快速建模。
通过迁移算法后21号风机模型预测15号风机准确率提高10 % ,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风机叶片;结冰预测;迁移学习;XGBoost;预测模型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87(2020)12-0040-03Icing prediction of wind turbine blade based ontransfer learning*MENG Hang, HUANG Xixia, LIU Juan, HAN Zhiliang(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Technology & Control Engineering,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problem of blade icing in the operation of wind turbine under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but the operation data of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wind turbine are quite different in the actualoperation process. A single model cannot meet actual forecasting requirements for a single operating condition, amethod for predicting wind turbine blade icing based on transfer learning is proposed. Effectively utilize thesimilarity between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wind turbine and the current working condition data, supplemented bythe transfer algorithm to achieve partition of similar working conditions, and use XGBoost to adaptively select theoptimal features and training models fo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thus achieving multiple working conditionsand multiple model wind turbine blade icing predic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based on data acquisition by SCADAsystem indicate that this model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mine historical data with the large amount of historicaldata of No. 21 fan and a small amount of new data of No. 15 fan, and realize rapid modeling under differentworking conditions. After the transfer algorithm, the accuracy of No. 21 fan model in predicting No. 15 fan isincreased by 10 % , which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ing method.Keywords:wind turbine blade;icing prediction;transfer learning;XGBoost;prediction model〇引言我国风场在秋冬季节的低温天气会使风机出现一定程 度的结冰现象,会对风力发电机组产生极大的危害。
自-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导师联系方式
![自-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导师联系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20223fa4852458fb760b56e5.png)
电子工程系ﻫ朱大奇教授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电子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带头人,“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负责人;中国自动化学会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机生产工程学会机床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模范教师,《船海工程》核心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通信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水下机器人传感、控制与路径规划;港航设备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人工神经网络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Email:谢宏教授男,1962年生,陕西汉中市人,工学博士,教授。
2002年4月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作博士后研究,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在悉尼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应用、物流信息监控和生物信号处理等Email:曾连荪教授男,教授。
长期从事无线接入技术和定位测控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成功了多项导弹测控、医疗电子和汽车电子工业产品。
上海无线电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上海惯性学会理事;上海通信制造行业协会定位导航专委会副主任。
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负责过五项国防“七五”、“八五”等预研攻关和型号项目。
目前为我国无线测控网建设首席专家,建设总工程师。
研究方向:无线接入技术、定位测控技术、安全监控技术等。
Email:安博文副教授男,1969年出生,上海市曙光学者,副教授。
2009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出站,200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武汉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
Email:薄华副教授女,1971年生,副教授。
2006年6月,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防科技八五重点预研项目、“十五”国防预研以及国家’863’计划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表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表](https://img.taocdn.com/s3/m/728cc17bb52acfc789ebc9c2.png)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表导师姓名王倪传性别男出生年月1985.12职务/职称系主任/教授(校聘)学历、学位研究生、工学博士所在系(部门)软件工程系电子邮箱wangnizhuan1120@ 主要研究方向 1.机器学习与类脑智能;2.神经信息工程;3.海洋空间信息技术主要科研工作与成绩王倪传,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工学博士,香港大学电气电子工程系访问学者,2010年本科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年硕士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2016年博士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王倪传博士于深圳大学医学部任助理教授,2017年10月至2018年03期间任医学信息工程系副主任,于2018年3月加入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任教授,创建人工智能与神经信息工程实验室(ARINE-Lab),任ARINE-Lab主任,2018年入选“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2019年8月任软件工程系主任。
王倪传博士是2014年度“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入选者,其论文“Occupational Functional Plasticity in Human Brain:A Resting-state fMRI Study of Seafarers”获2018年第五届脑成像与脑电研究与应用研讨会“青年论文奖”提名奖、获2018年度第四届连云港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在Human Brain Mapping、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Frontiers in Psychology、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并完成了2项“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金”和1项“上海海事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高层人才项目各1项,参加国家、省市等课题近20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导师电子系研究生导师介绍(一)□朱大奇,男,1964.11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带头人;“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负责人,上海市“模范教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船海工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核心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通信评审专家。
一、近5年获奖励情况1、获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第一获奖人):复杂电子设备智能综合故障诊断技术;2、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第三获奖人):长距离输送系统动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3、2006、2007、2008、2009、2010连续5年获上海海事大学“科研突出贡献奖”;二、主持在研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无人水下机器人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08.1-2010.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与安全避障技术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11.1-2013.12。
3、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项目:新型ARV研制与水下安全航行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3.12。
4、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具有冗余推进系统的水下机器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
主持人:朱大奇;2010.10-2013.10。
5、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博导类):数据驱动的自治水下机器人传感器故障诊断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09.12-2011.12。
6、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研究重点项目:动态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滑模容错控制及其应用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09.9-2011.9。
7. 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基于生物启发的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09.9-2011.9。
8、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基金:基于智能优化的开架水下机器人自修复容错控制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2.12。
9、湖北荆门市公安局课题:漳河水库水下目标搜寻,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1.5.10、上海市晨光计划课题:量子行为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在水下机器人中应用,主持人:刘静、朱大奇。
2008.12-2011.12。
11、上海市教委创新课题: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中的关键技术,主持人:刘静、朱大奇。
2009.9-2011.9。
三、近4年已完成的科研项目1、国家863计划课题:自治水下机器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主持人;2006.12-2009.12,已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2、上海市教委预算支出课题:基于多宇宙量子计算的不确定系统故障辨识算法研究,课题主持人;2007.1-2008.12,已结题:优秀。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大型浮吊安全控制系统的冗余设计技术,课题主持人;2008.12-2009.12,已结题。
良好。
4、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7ZR14045)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ghai:AUV推进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2008.1-2009.12,已结题:优秀。
5、上海市教委创新课题:一类非线性滑模容错控制方法及ROV可靠性研究;已结题。
6、上海市教委预算支出课题:水下机器人传感器故障检测与信号重构技术。
已结题。
四、近5年论文、论著及专利情况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Sensors》、《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仪器仪表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5篇,被同行专家中文引用1066篇次,SCI期刊他引30次(2010.1检索)。
出版专著与教材4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
欢迎勤奋、踏实,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同学加盟“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课题组!□谢宏:男,1962年生,陕西汉中市人,工学博士,教授。
2002年4月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作博士后研究,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在悉尼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应用、物流信息监控、航运安全和生物信号处理等。
1993年至2004年,致力于智能信息处理及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参与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电厂球磨机模糊控制和电力系统规划等项目十多项;2004年至今,致力于物流系统监控、航运安全和生物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在基于ARM、DSP和FPGA等技术的嵌入式电子系统方面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组织开发了射频电子标签、GPS和北斗定位及其无限传输模块,与上海的医疗电子仪器公司合作开发了诱发电位仪软件系统。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各一项,主持上海市教委项目一项,目前主持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和交通部西部项目各一项。
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电力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和国内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安博文,男,1969年出生,上海市曙光学者,副教授,“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2009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出站,200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武汉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视频分析。
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EI/SCI检索7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项。
具有丰富的软件算法、硬件设计、系统调试经验。
部分科研项目介绍:(1)国家863计划专题课题(2007AA12Z152),项目负责人,2010.7结题,优秀。
(2)上海曙光计划(2008SG49),项目负责人,进行中。
(3)上海自然科学基金(2011ZR1415200),项目负责人,进行中。
(4)上海教委创新重点项目(2010),项目负责人,进行中(5)中海油重点科研项目(2011),项目执行负责人,进行中。
欢迎立志科研的同学报考,具有硬件(DSP 、FPGA)经验、计算机编程能力强的优先考虑。
□曾连荪,男,教授。
长期从事无线接入技术和定位测控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成功了多项导弹测控、医疗电子和汽车电子工业产品。
上海无线电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上海惯性学会理事;上海通信制造行业协会定位导航专委会副主任。
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负责过五项国防“七五”、“八五”等预研攻关和型号项目。
目前为我国无线测控网建设首席专家,建设总工程师。
主要研究领域:无线接入技术、定位测控技术、安全监控技术等。
在研课题及简介:1. 科技部世博重大专项子项目: 世博要客定位监控技术研究;2. 上海信息化重点建设资助项目: 上海地面无线测控网络应用平台;3. 航天科技项目: 某型陀螺综合测试系统。
代表成果: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张友俊,男,1961年11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94年4月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信电系,2006年3月在上海大学理学院获博士学位,2006年5月-2007年5月,在国际著名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的Poly-Grames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2007年10月调入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微波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权威和国内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20多篇论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7篇;出版专著“电磁带隙和缺陷地结构在微带线中的应用研究”;负责和参加国家和省级项目5项,申请专利3项。
□薄华,女,1971年生,副教授。
2006年6月,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防科技八五重点预研项目、“十五”国防预研以及国家’863’计划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
在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
研究领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机器学习、遥感图像处理。
在研研究领域为基于遥感图像的海上溢油的检测、基于遥感图像的风速风向估计、基于遥感图像的海上目标建模等。
□徐志京:男,1972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现任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
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教学与科研工作,负责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项,主研和参与上海市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交通部通达项目1项,云南省交通厅项目1项以及横向项目多项。
主研和参与的科研项目10多项,主要涵盖电子海图系统应用、AIS系统应用、GPS导航定位应用等领域,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专利一项,软件著作权3项。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主要研究领域:2001-2009年,主要从事船舶导航信息的采集处理、电子海图信息处理系统、无线通信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纵向、横向课题多项。
2009年至今,承担交通部专项建设实验室---水下传感器网络实验室筹建和研究工作,实验室拥有较好的水声研究的软硬件条件和实验条件,主要从事水环境信号的采集处理、水声信号的采集处理、水声通信、水下通信网、水声图像处理等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等工作。
代表成果列表:云南省交通厅委托《GPS在船舶航行试验中的应用》上海市教委《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的研究》,《电子海图在航海物流中的应用》□陈淑荣:女,1972年生,副教授。
长期从事通信网交换技术的研究,曾参与国内首台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并主要完成了该交换机通用测试器的研发工作;参与了“甘肃省用电管理信息电话语音查询系统”的项目开发以及大容量VoIP网关系统的方案设计等。
近年来研究视频处理和图像分析,曾参与1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及横向项目,目前在研2项局级纵向项目、1项横向和3项校基金。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5篇。
负责完成了1项上海市教学改革项目(2010)、1项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2010)和1项校精品课程建设(2009),目前在研1项上海海事大学教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