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重点题一: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
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
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学习高等教育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2、高校教师获得各种
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高校教
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论述重点题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①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两种学习间迁移是因为其存在共同因素和相同原理,让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
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情境。②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的最有效的方法③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善于把对学生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探索的盲目性,提高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达到对学习方法的真正掌握,从而使学习方法产生最大的迁移效果④发挥的定势的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又要变化问题,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消极作用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增加学校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形成关于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不良反应等消极心态,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论述重点题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即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一、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为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中心环节就是让大学生形成对成就的需要。①进行学习责任成就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动力已经不是单纯的好奇心,信念和理想则起着支配作用,如果学生产生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学生有责任心,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其学习②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大学生去探究知识,他能推动大学生去更多;更深入的获取知识。③利用原有动机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动机的迁移,是指学生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情境,引导大学生把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二、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每次教学之前要向学生说明该知识单元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一定能够成功的解决问题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④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应该使教学活动尽量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但要避免兴趣主义⑤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教师要注意不能过多的进行竞赛,采取适当方式,增多获胜的机会,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论述重点题四:结合实际说明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答: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境四个方面。(一)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①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丰富的领域知识是个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并非创造性的充分条件,教师在实际教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探索态度,是培养创造性的基础。②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技法对创造潜能的发展非常必要,人们现在已经提出了许多技巧来训练学生得创造性思维,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技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得不同情况,有选择的加以传授。③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培养科学实验能力要注意几点:求真精神、了解实验的客观性、典型性、可控性特点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掌握和学习运用设备、仪器等能力、要耐心、细心精心地操作④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二)激发创造性动机①确立目标和意图②激发好奇与探索欲③鼓励自我竞争(三)塑造创造性人格①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②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③培养学生得自学能力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⑤确立创造的信念(四)创设创造性环境①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②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③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性活动④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论述重点题五:.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答:(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上,良好的校风、学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得心理品质,团结友爱的校风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处于积极向上的、宽松友好的班风中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振奋。(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①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行专题讲座③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④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校内的各种传播媒介,如校刊、学生组织的交流刊物、广播、板报等,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都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⑤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二)大学生要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①学习负担要适量②生活节奏要合理③用脑要科学(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①培养个人的幽默感②增强生活适应能力。
五试析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答:①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②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③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识,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六简述大学生的能力差异与教育
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1、能力的类型差异,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1)、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在大学生中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人擅于模仿而不擅于创造,有人既擅于模仿又擅于创造(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分(3)、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
2、能力的水平差异:在学习活动中,大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方面,智力水平的高低用智商表示,就大学生的总体智商水平而言,明显高于全国同龄人的智商水平,IQ大都在100以上。(1)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这种学科差异不是体现在一般智力上,而是体现在特殊智力方面,即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智力发展的整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智力的各要素方面却存在差异(2)大学生智力水平,从智力发展的整体水平看,男女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智力各要素看,却存在性别差异。个体在认知方面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数学能力、空间能力和言语能力三个方面。如数学方面,女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不如男生,言语能力方面,女生往往比男生有更好的表现。
大学生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1、针对大学生的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教师培养大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教育、实践、学生的勤奋,总之,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上,要把不同层次的能力同不同形式的培养方式结合起来,使处于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认真培养和能力的开发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为了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水平的高低,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式:掌握教学、个别指示教学、个别化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七、什么是教师角色?教师角色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教师的社会角色心理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包括学生及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待有:知识的传播者、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学生得榜样和价值导向者、家长的代理人、心理调节或心理治疗者、科学研究人员。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素:1、教师的知识水平2、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教学组织能力(2)教学认知能力,教师教学认知能力与教师的知识水平特别是知识结构有关,这种能力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②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③教学设计的能力④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而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①语言操作能力②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3、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国内学者总结认为,情绪稳定、有恒、负责、敢想、敢为、热情、外向、善于交际是有成就教师最突出的个性特征4、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主要包括教师的威信、教育信念、责任感和自我教学效能感等方面的内容。
八、大学生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有:1、学习方式的多样性2、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②专业课阶段③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阶段3、学习内容的特殊性4、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九、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什么特点
1、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大学生四种主导性学习动机:求知探索的动机、友情交往的动机、成就建树的动机、自尊自主的动机。
2、学习动机的发展性
3、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4、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5、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十、高校教学中应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根据目前对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理解和有关的教学研究,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注意合理运用以下策略:1、动机激发策略,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首先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地建构并生成意义的学习。学习者动机的激发直接影响其对原有知识激活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