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与日本近现代发展不同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当中国统治世界》有感
关于中国与日本近现代发展不同的思考
摘要:作为有着两万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我们经历了封建时期大天朝的朝代更迭,也遭受了清代末年难以回首的诸强欺凌,以及随后的侵略战争,在到如今的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在世界舞台上也越来越举足轻重了。
然而,在谈论我们发展的历史时,日本这个小岛国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在我们眼前,他曾是我们的大天朝脚下的附属小国,向我们朝贡,祈求我们保护;可到了18世纪末期,在清朝逐渐衰弱之际,一直不起眼的日本却在此时冒了出来,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出现在我们面前,甲午战争,以及后来的侵华战争,他反过来对我们有了巨大的优势,直到现在,他也一直跻身于世界前列。
在这之中,有着偶然因素也有着历史的必然因素,它们能引起我们很多思考。
关键词:列强侵犯,现代化,价值观,迷失
正文:
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文明、民族、国家出现或消逝于时间的流逝中。
至今,有的经历了发展最终壮大起来,已成为当今世界格局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有的经过了起起伏伏,经受了种种摧残,已不复存在或者不现昔日荣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原始地生活着,到学会使用工具,再到有了一定的社会秩序,社会组织;随着人们对社会,对人性本质认识的深入了解探讨,社会从最开始的母系制度,到封建制度、奴隶制度,再发展到了如今的民主共
和制度。
我们人类就是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的。
历史就是一本永远也写不完的书,记录着我们所做的一切。
我们从历史中了解过去,借鉴历史中成功的经验,铭记历史中失败的教训,为我们的今后的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在18世纪,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掀起一股改革浪潮,各种以化石原料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加工设备取代了人力劳作,许许多多的现代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屹立起来。
农业已不再是社会主要关注点,工商业成为了英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这股浪潮渐渐席卷了整个欧洲。
然而,生产物资的缺乏阻碍他们前进的脚步,可幸运的是,在大西洋的另一面,富饶肥沃的美洲大陆正好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
见识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利益,他们在科技创新上也投入许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他们能进一步加快现代化的进程。
为了满足他们不断增大的需求,殖民成为列强们十分乐意的手段。
而那一时期的中国,正处在清朝的乾隆盛世,康熙王朝,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所带来经济繁荣在当时仍处于世界前列。
皇上,各位高官贵族一方面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维持社会的稳定繁荣,另一方面又安于当下,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显著的发展,更别说像远在西方正轰轰烈烈进行的工业革命了。
中国在世界上几千年的领先地位就这样被西方给取缔了。
而且西方的优势也越来越大。
而朝廷对此却浑然不觉。
在当时,统治日本长达250年之久的德川家族,见证了一个权力
高度集中和正式的封建制度的创立过程。
社会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制度。
德川家族是从17世纪初叶开始统治日本的,上台不久,他们便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切断日本与外界联系,并镇压基督教,反对外国势力对日本习俗和宗教传统的干涉。
统治者们害怕外来的科技文明会对他们的势力造成影响,也使日本倒退到了专制主义时代。
可面对强大的西方对亚洲各国不断地侵犯,中国和日本的反应却有所不同。
当时的中国在面对列强的侵犯时,当然也包括已经崛起的日本,首先是也抵抗,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等等的惨痛失利,体现了当时军事实力的极不平衡。
接着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各种各样辱国丧权条约的签订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们的实力。
清政府的无能,贪生怕死,寻求安逸,在面对侵犯时也不敢极力反抗,任其在我国领土上横行霸道,最终将我国沦陷为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
可日本却没有像中国这样长时间地颓废。
虽然在1853年美国粗暴地打破了日本稳定格局,接着也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他却并没有沦为殖民国家,反而在明治维新之后重新振作起来,摆脱了列强的侵占,使自己也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跻身强国之列。
在此,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日本精英阶层有很强的灵活性,实力,有适应能力。
英国、美国、法国、荷兰等西方国家的干预,引起了日本国内强烈的反感与愤怒,也掀起一波巨大的排外浪潮。
面对日益动荡和骚乱的局势,德川政府陷入了几近瘫痪的困境。
新的明治政府被武士们建立起来。
新
政府致力于创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而不是努力恢复当初的封建制度。
同时,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提升政府威望,武士们自己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将自己陈旧的封建特权大为消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权力更加平等了,人们不再受到等级森严的制度的约束。
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在当时也并没有受到任何政治蓝图、政治目标或政治远景的驱使。
刚开始,日本全国上下弥漫着浓厚的反西方情绪,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部分精英统治者清楚地意识到仅仅与西方社会孤立是不明智的做法,想要维护国家的独立,不重蹈中国的覆辙,真正的发展强大起来,改变现有的制度,尽快学习西方,实现现代化才是最好的做法。
于是,封建制度解体了,废除了武士随身佩剑的特权,并着手建立工厂。
日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西方国家,迅速建立起一系列新的机制。
,派学者各处去游学,一切都以高度系统的方式运行,目的是在于明确哪些国家在哪些特定领域能提供最多最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
同时,日本不像中国和法国的革命那样是举国上下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虽然他们的都是怀揣着根本性变革的理想,但在实现过程中,日本又尽可能的保留旧秩序里的精英们,依靠这些精英来实现改革,既达到了目的,又能一定程度上维护旧制度里既得利者的利益,减少了流血牺牲,改革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与支持,能很快步入现代化也与之有很大关系。
另外,日本也有一定的幸运性。
西方列强热衷于侵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要在国外寻求更多资源,与财富。
以英国为例,英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其本土发现了大量的煤炭资源,有效的缓解了木材
日益短缺的困境,为蒸汽机的运转提供了动力。
资源是英国想要掠夺的首要目标。
而日本却仅仅是一个岛国,而且多山,资源匮乏,在侵略者们看来不是一块很诱人的肥肉。
可当时中国就不一样了,作为曾经全球霸主,中心之国,中国有着无数的财富珠宝,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中国当时的繁荣是全世界都羡慕的。
因此,列强们把目光更多的是集中在中国,瓜分中国,在日本身上所投放的精力也就相对减少,这使得日本的统治者有更多的自由来进行国家改革。
而在中国,由于幅员更辽阔,人口众多,想要马上很快进行瓜分与殖民是不可能的,只有一步步的来实现。
控制政府便成为列强们首要目标,依靠武力的威胁,清政府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伪政府,受到西方极大的干预。
于是,改革的步伐也十分缓慢,大多是依靠朝廷里的大臣们的觉悟与建议,最高的统治者却有些碌碌无为。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西方侵略日本的时期较中国晚,日本也能从中国方面学到很多的经验教训,更加明白了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
最后,我认为导致中日两国在向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的差异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两者的历史文化不同。
中国是一个两千多年来一直延续,不间断的国家,有着自己的文化,习俗,在文化上的发展绝大多数是依靠自身的自然而然的发展的进行的,儒家思想主宰了封建制度下人们的想法。
同时,中国自古以来在周边地区所处的绝对强势地位也使国家领导人和人民有着根深蒂固的骄傲自傲感,我们不愿意接受比自身更为先进的文明,也不愿去主动认识西方社会,认识先进的科学知识,自认为大天朝的文明曾
经是,以后也是最先进的。
在西方派使者来中国传播西方文化时,中国是拒绝的,直到被迫打开国门。
随后,中国人体的自豪感仍然困扰着许许多多的人,统治者也一直无法面对更有优势的现代化社会。
而日本就大不一样了。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小国。
一直以来,他都是靠学习当时更强大的中国来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的,他们学习中国的建筑,思想,服装,军事等等,学习与模仿在一直是日本所擅长的也是很习惯的。
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着更为优秀的文明,使之能一直进步,保持住不落后。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在面对西方文明时能那么自然地接受学习而很少抵触。
当初中国闭关锁国是因为统治者对一直强大的大天朝中国的骄傲,中国才是天下最优秀的,中国的物资足够自身生存,自给自足,没人能侵犯得了我们。
而日本当初也有一段自闭的日子,但那却只是统治者害怕自己已经稳固的国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当他们领略到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好处时,他们便很快接受了。
另外,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人高度集权的社会国家,一个人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中国的许多改革等等大部分都是一个人也就是皇上的思想体现。
而在日本,权力是被分散开的,各种重要决策都是许许多多部门在一起经过商讨得出来的,这就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单一个人的失误对国家造成的损失,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这也为许多正确选择做下了基础。
还有一方面,中日两国的传统道德史观不同。
近代日本存在着与中国不同的史学传统,即历史评价标准的“重外而轻内”,换而言之,就是在对待历史事件时,日本史家不太喜欢用“善”、“恶”一类的更
接近人内心的价值标准来评价和判定,而更加注重外在因素——事发当时实际起作用的客观因素来解释评价。
于是在日本,与中国在“仁”字上的理解有所不同,“善”、“恶”在哲学家眼中是相对的,日本国学者本居宣长认为,善与恶是多元标准的相对化概念,而不像中国古代所产生的立足于超现实的绝对善恶观,这也大大影响了日本的革命。
中国的革命是推翻昏庸的统治者,推翻恶的统治者,而在日本,正如德富苏峰(1863-1957)所言,“最倾心于英国模式的革命,走议会政治路线”。
梁启超,孙中山先生也都意识到了日本革命的某些优越性,也受之影响。
曾一度亡命日本的梁启超说过这样一段话:“日人今语及庆应明治之交无不指为革命时代,语及尊王讨幕废藩置县诸举动无不指为革命事业,语及藤田东湖、吉田松阴、西乡南州诸先辈,无不指为革命人物”,梁启超对日本革命一词的感受,“其实已经脱离以暴力手段改朝换代的中国传统革命语境,带有强烈日本色彩,并与西方和平演进的革命意义相融合。
”在使用政治手段上,反道德和奇袭、谋略等行为收到了称赞,而在战略上的思考和长远目标的设定能力却显得颇为薄弱。
这也在某些方面解释了前文所提到的的日本在德川幕府时代结束后所产生的迷茫。
在日本已经实现现代化,赶超西方的现代,他们不明白下一步要做什么,日本这个国家及机构,包括公司都完全失去了方向感。
以上也仅是我对近现代中国和日本在发展方面不同点的几个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很难对日本这个国家有真正客观的认识。
但只有深知,仔细品读历史,我们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译著
【1】(英)马克·雅丁,当中国统治世界,张丽刘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期刊文章
【2】韩东育,_仁_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历史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