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考点归纳及方法点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情节考点归纳及方法点拨(一)|高考阅读
小说情节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欧•亨利”式:是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所以又习称为“欧•亨利”式。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情节安排的常见技巧:
(1)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而高考所选的大都是篇幅不长的小小说,此种技巧值得重视。
(2)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3)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方法归纳
1.小说情节概括题
把握情节是读懂小说的第一步。所以阅读小说时,把握小说内容,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部分)。
思路引导:
(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略)。
(3)要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与概括的顺序,做到有的放矢、先后有序。
小说情节考点归纳及方法点拨(二)
2.小说情节作用分析题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常见题型:
(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思路引导:
可读性强的小说一般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在出人意料的情节发展、不同类型的叙述顺序及戛然而止、留白式的结尾中,充分塑造着人物的性格,展现着文章的主题。因此,情节类作用分析题往往要考虑对情节本身、对人物、对主题三方面的作用。
(1)先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考虑某些具体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接着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然后分析情节对揭示深化主题等几个方面的作用。
(2)由以上的思路作导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组织答案。
答案分三个层面:指向情节本身(情节的特征)、指向人物(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指向主题(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例如,2011年课标全国卷《血的故事》第2题:
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从人物的角度看,它表明了乘凉会上人们的外省人身份;从主题表达的角度看,它提示读者思考外省人与台湾人的“血脉”关系;从情节联系的角度看,它与下文在人物对话中融入的方言是照应的。
参考答案:(1)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人物角度);(2)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主题角度);(3)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情节角度)。
3.小说情节技巧赏析题
小说的情节技巧包括线索的技巧、情节的安排技巧,可读性强的小说一般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塑造人物的性格,展现文章的主题。
(1)小说线索
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中心词。
高考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多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小说线索的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引出下文,使文章连贯等等。(2)情节的安排技巧
情节的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面,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也叫追叙,是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平叙:指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例如,2012年辽宁高考卷《最后的黄豆》第3题:
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结构,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描写是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务的,“嚼黄豆”这一细节描写是人物精神面貌的写照,反映了爷爷的性格特征。这一动作在文中多次出现,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成了串联小说情节的线索。
参考答案:①生动揭示爷爷的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着和顽强的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