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构造运动及其形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地球发展历史中,构造运动是以水平 运动为主,还是以垂直运动为主,曾经 有过很大争论。当今,大多数人认为应 以水平运动为主。
二、构造运动的永恒性 空间上:任何区域都发生着地壳的 运动。
–上升 下降 挤压 拉伸
时间上:从古到今,地壳运动从未 停止过。
–地壳运动在矛盾中运动、发展wenku.baidu.com变化。
三、构造运动速率和幅度快慢不一
五、构造运动性质的交替性
构造运动的方向常常发生交替。
在同一地区,这段时期表现为水平运动; 另一段时期可表现为升降运动。 这段时期表现为上升为主,另一段时期 可表现以下降为主,运动方向不断地交 替变化。
第二节
构造变动
一、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一)地貌标志
地貌形态是内外地质作用相互制约的产物。 新构造运动的时间较近,形成的地貌形态保 留得较好,因此用地貌方法研究新构造运 动,是特别重要的方法。
– 如以上升运动为主的地区,常形成剥蚀地貌; – 以下降运动为主的地区,常形成堆积地貌。
1、新构造运动中地壳上升的证据
高出海面数米~几百米处有珊瑚礁。
– 如我国台湾高雄附近,在距今海面200— 350m高的地方发现有下更新统的珊瑚灰 岩。
山腰和山顶,有海蚀穴、海蚀阶 地、海蚀崖及蘑菇石等。
– 如山东荣城、厦门,海滩高出海 面20—40m。
– 甘肃省山丹县城与十里铺之间,一条基线 1188.931m长,1954 年地震后较一年前缩短了 7.7cm。
• 海底的扩张,通过磁异常条带的宽 度计算,测知太平洋中脊在赤道附 近的扩张速度平均为10mm/a。
二、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发生在几百万、几千万,以至若干 亿年前的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地貌 形态,为后期的地质作用所破坏, 因此不能使用地貌学方法进行研 究。 可以根据地层的岩相特征、厚度、 接触关系以及构造变形等分析老 构造运动的情况。
剖面上的岩相变化(海侵、海退层位)
海侵层位
地壳下降,陆地缩小,海洋扩 大,发生海侵。垂直剖面上, 自下而上沉积物的颗粒由粗 变细;新岩层分布大于老岩 层,形成“超覆”现象。
海退层位
地壳上升,陆地扩大,海 洋缩小,发生海退。垂直剖 面上,自下而上沉积物的颗 粒由细变粗;新岩层的面积 小于老岩层,形成“退覆”。
现代水平运动的实例
全球主要岩石圈板块的相对运动(F.普雷斯等,1982)
圣安德烈斯断层的水平运动(5cm/a)
水平运动的卫星监测 一般来说,地壳岩石的水平运动,要 通过精密的测量才能被揭示。
–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通过卫星所做的
观测,1995年宣布北美大陆和非洲正在以 2cm/a—1cm/a的速度向背离欧洲的方向漂 移。 – 1996中国的叶叔华宣布上海地区相对于欧 洲稳定地区每年向东运动约7—8mm。
同一地区不同时期 如喜马拉雅山地区,开始时以每年平均约0.5 毫米的速度从海底缓慢上升,以后上升速度 加快。 同一时期不同地区 如北美东部现代升降运动速度平均每年约 0.3-0.5厘米,而西部山区则平均每年约1— 1.5 厘米。 一般情况下,地壳运动以缓慢的方式进行, 位移量短时间内不易察觉,长期的积累才能 观察到。
– 连云港南云台山主峰——玉女峰 (625.3m)及周围也发现了大量海蚀阶 地、海蚀穴等。
河流两岸,形成多级阶地。
– 越是高位阶地,时间越长,阶地保存的 形态越不完整; – 越是低位阶地,时间越新,保存的形态 也越完整。
2、新构造运动中地壳下降的证据
• 有些珊瑚礁沉没于海下几百米深处。
– 珊瑚是生长于温暖浅海中的腔肠动物,海水深度一 般不超过70m。
某些陆地沉降速率(A.Goudie,1995)
陆地地名 多瑙河谷地(捷克斯洛伐克) 英国北部湖泊区 堪察加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盆地 里海和黑海盆地 东部德国 莱恩地堑 速率(mm/1000a) 800-1000 800 4000 1200-2000 300 2000-5000 500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塞拉比斯 古庙,建于公元前的古罗马时代。 古庙的废墟中有三根石柱,高12 米。从底向上的3.6米石柱表面 光滑无痕;再向上2.7米则被虫 蛀出许多梨状小孔,有海水浸没 的痕迹;其上的石柱仍完好如初。 古庙显然是建在陆地上的,曾有 一段时间因地表下沉,石柱没入 海内6.3米(下部的3.6米因被海 底泥沙或火山灰掩埋而未受虫 蛀)。18世纪时石柱重又升出海 面。现在又在下降(可能从19世 纪开始),故石柱的基部已浸没 在水中了。
第十二章 构造运动及其形变
竞赛考纲: 构造运动的概念、板块构造学说的由来、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边界类型、 板块的划分方案、板块的运动方式、板块 学说对全球构造的解释)、威尔逊旋回、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等;褶皱要素、褶皱的 类型、褶皱的判别;断层要素、断层的类 型、断层的判别、推覆构造;解理的分类、 解理的特点;
我国的华北平原是现代下沉 区。在河北昌黎县城附近有一指 路石碑,标明离县城2.5km,离 海边2.5km,而现在这个碑离海 只有1km多了。因为陆地的沉降, 原海边的一座古庙已被淹没。
(二)数据测量
• 现代构造运动,借助于三角测量、 水准测量、远程测量(激光测远)、 天文测量等手段,可以测出构造运 动的方向和速度。
2 、垂直运动
垂直运动——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沿地球半径方 向的运动,也叫升降运动或造陆运动。 – 表现为大规模的缓慢的上升或下降,形成规模 不等的隆起或拗陷,引起海侵、海退,导致海 陆变化。 – 现代垂直运动速度一般为每年几个毫米到几个 厘米。 – 喜山北坡地区,每年上升 3.3—12.7mm 。有时 在地震中,断层瞬息间可产生较大的垂直位移, 如1957年蒙古博各多断层,一次活动垂直位移 达300cm。
2、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接触)
特点:
– 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一致,但两套岩层的 岩性和其中的化石群显著不同,有过沉积间断。 – 不整合面上往往保存着古侵蚀面的痕迹。
形成过程:
–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地壳隆起,遭受剥蚀;地壳 再次下降,重新接受沉积。
3、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接触)
特点:
3、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
自然界的这两种运动往往相伴而生。
–在自然界,构造运动的方向不一定是单纯的水平 或垂直方向。如断层两侧岩层斜着相对滑动,其 中既有水平位移分量,也有垂直位移分量。 –水平运动必然引起垂直运动,垂直运动也会引起 水平运动。如岩层因挤压而褶皱,有些地方隆起, 有些地方凹陷;岩层因拉张而断裂,同样也有些 地方上升,有些地方陷落。
科罗拉多大峡谷
大峡谷的水平岩层
2、倾斜岩层
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交角(5—85°)的岩层。 有些是原始倾斜岩层,如沉积盆地边缘形成的岩层。
– 山坡山口的残积、洪积层;风成、冰川形成的岩层。多 数情况下,岩层受到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变位,形成倾斜 的产状。
• 一定范围内岩层产状大体一致,称为单斜岩层。
(一)地层厚度
分析岩层厚度,可以得出升降幅度的定量 结论。
– 如浅海深度 200m 左右,但地层剖面中的浅海相地 层厚度可以达到几千到几万米。蓟县的中、上元 古界厚度近10000m。 – 反映了海底边下沉边接受沉积,且沉积速度、沉 积幅度与海底的下降速度、幅度相适应,则沉积 物必然越来越厚,但却始终保持浅海环境。 – 构造运动常常交替进行,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地 壳上升则引起沉积中断或沉积物的剥蚀。所以在 一定时间内形成的岩层总厚度乃是升降幅度的代 数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地区下降的总幅度。
– 岩层的上下界面叫层面,分别称顶面和底面。 – 岩层顶面和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岩层的厚度。
尖灭
透镜体
夹层
互层
(一)岩层的产状类型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直立岩层 倒转岩层
◆岩层特征的变化
夹 层
尖灭
互 层
透镜体
1、水平岩层
原始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岩层。
– 形成于广阔的海底、湖盆盆地中。 – 除新近形成的水平沉积层,几乎所有出露的水平岩 层都已经历过变位。
– 走向有两个方向,彼此相差180°。表示岩层延伸方向。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线。 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向下一端的方向既为倾向,又叫 真倾向。
– 组成地壳的岩石,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其 内部各点产生的应力,称为地应力,也称 为构造应力。
2、应力类型
物体内任一截面
张应力
扭应力 (剪应力)
压 应 力
3、岩石变形的阶段及各阶段形成的构造
弹性变形
– 岩石受外力(不超过弹性极限)发生变形,外力去掉 后变形立即消失。——不形成构造
塑性变形
– 岩石受外力(超过弹性极限)发生变形,当外力消失 后,不能恢复原状,但保持其连续完整性。——褶皱 及一部分劈理和线理
海侵、海退剖面示意
(三)构造变形
构造运动使地层产生褶皱、 断裂等构造变形。 此推测地壳运动方向、性质、 强度等。
1、应力
外力——是指施加于物体的力。 内力——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产生的 与外力相抗衡的力。 应力——物体内任一截面上单位面积的内 力。应力的大小以kg/cm2来表示。 在地壳内岩石中的应力——地应力。
• 在大陆河口以外的海底可以发现溺谷。
– 非洲刚果河(扎伊尔河)口外有一段溺谷延伸 130km,沉没于海面以下达2000m。 – 我国海河也有一段河道伸入渤海7000m。
• 海面下淹没的三角洲、阶地及建筑物等。 • 第四纪沉积物变厚,或在剖面中,自下而 上由粗变细。
某地长城被现代沉积物掩埋反映地壳下降
断裂变形
– 岩石受外力达到或超过强度极限时,产生破裂面,失 去了它的连续完整性。——节理、断层和一部分劈理 和线理
(四)地层接触关系
1、整合接触
地壳相对稳定下降,形成连续沉积的岩层,老岩 层在下,新岩层在上,不缺失岩层,这种关系 称整合接触。
岩层互相平行,时代连续,岩性和古生物特征递变。 说明一定时间内该地区构造运动的方向没有显著的改 变,古地理环境没有突出的变化。
– 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呈角度相交,上覆岩层覆盖 于倾斜岩层侵蚀面之上。 – 岩层时代不连续,岩性和古生物特征是突变的;不 整合面上也往往保存着古侵蚀面。
形成过程: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褶皱隆起为山,遭受侵蚀;地 壳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四、岩层的产状和岩层变形 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的或近于平行 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相同或近似 的层状岩石。
– 单斜岩层往往是褶皱构造的一部分。
3、直立岩层和倒转岩层 直立岩层 —— 指岩层层面与水平 面直交或近于直交的岩层
-强烈挤压下,可形成直立岩层。
倒转岩层 —— 指岩层翻转、老岩 层在上而新岩层在下的岩层。
– 强烈挤压下岩层褶皱倒转过来形成。
(二)岩层的产状要素
走向——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延伸 的方向称岩层的走向。
四、构造运动的周期性(构造旋回)
长期、广泛的相对平静状态与快速的剧烈 运动总是相互交替,呈明显的旋回性。
–一个构造旋回,常以和缓的构造运动开始,以剧烈 的构造运动结束,又转入新的构造旋回阶段。 –一次大构造旋回约经历6-10亿年左右。一次大的构 造旋回,包括若干次一级和更次一级的构造旋回。 –每一次大的构造旋回,都引起世界性的或区域性的 海陆、气候、生物、环境的巨大变化; –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决定了地球历史发展的阶段性。 所以地史可以划分为许多代,代又分为若干纪,纪 还可分为几个世,就是这种阶段性的
(二)岩相分析
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 综合特征。
一定沉积环境,其沉积物必然在矿物成分、颜色、颗粒粗细、 结构构造、生物化石种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既为岩 相。
一旦沉积环境发生变化,岩相也即随之变化。 • 岩相分为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如入海处 的三角洲相)三类。
– 海相分为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深海相等; – 陆相分为坡积、冲积、洪积、湖泊、沼泽、冰川、风成等 相。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一般特征
一、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1、 水平运动 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大致 沿地表切线方向的运动,也称造山 运动。 表现: 岩石水平方向的挤压和拉张,岩层褶
皱和断裂,形成褶皱山系和地堑、裂谷等。 现代水平运动的例证: 1970 年云南通海地震,一条断裂,长 60km, 水平位移量达2.2m。 1976 年 7 月 28 日唐山地震,水平位移达 1m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