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 激发兴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摘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逻辑发展的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策略之一。作者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创设趣味性、生活性、疑障性、活动性等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问题情境趣味性生活性疑障性

活动性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面对枯燥抽象、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把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童话等,创设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既轻松又有趣的事情,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能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绚丽多姿的数学王国,享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从而深深爱上数学。

如在教“用代数式表示数”时,我是通过同学们在小时候熟悉的儿歌来设计问题情境的: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儿歌吗?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一声扑通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两声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12条腿;三声扑通跳下水……

n只青蛙,?摇?摇?摇?摇张嘴,?摇?摇?摇?摇只眼睛,?摇?摇?摇?摇条腿,?摇?摇?摇?摇声扑通跳下水。

同学们看到这首熟悉的儿歌,异口同声地朗读起来。读完后我趁机问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同学们好奇:儿歌里也隐含着数学知识?由此同学们很快进入思考状态,并且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活力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生活、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化“被动为主动”,化“苦学为乐学”,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原来是那么简单,而又那么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运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实事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是在学习数学,而是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应用意识的增强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巧设疑障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对某些概念、性质、法则、定理等理解不透彻的情况或在中考中的易错易混点,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具有迷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走进迷魂阵,引导他们走出思维误区,在给其指点迷津的过程中,使之吃一堑长一智,错误的思维逐渐弃之,正确的思维得以优化。例如:在教学平方根时,让学生观察下列解题过程:∵x=4,∴x=2。

师:“这样做对吗?”

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对。”

师:“老师认为是错的,难道你们都是对的?只有老师做错了?”

同学们又重新思考。教师趁机说:“2的平方等于4,那么负2

的平方等于几?”

学生:“等于4。”

这时,大部分学生说:“老师,x=±2。”

在设疑、解疑的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平方根”概念的理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设活动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学实验等活动,来发现数学,认识数学,研究数学,从而实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的升华。如在教学“矩形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时(学生已有知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我首先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两根8厘米长的木棒a、b,然后使木棒a、b相交,即以它们作为四边形对角线画四边形。

师:“这两根一样长的木棒是不是随意相交就能画出矩形?”

同学们很好奇,于是都积极动起手来。同学们通过探索发现:这两根一样长的木棒随意相交就不能画出矩形,只有当交点是木棒a、b的中点时得到的四边形才是矩形。

师:“交点是木棒a、b的中点,即相交的两根木棒a、b应具有什么关系?”

生:“互相平分。”

学生容易归纳得到:“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进一步得到:“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老师再利用多媒体中的几何画板,让学生大量观察两直线相交情形,从直观到想象、发现、猜想和归纳,然后进行证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尝到成功的乐趣,产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

教师应做有心人,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并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跳一跳,摘桃子”。这样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